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荧光光度法测定榕树叶总黄酮含量的研究



全 文 :天然产物的分离研究 ,本文测定染料木素含量 , 说明该方法准确可行。
图 1 染料木素对照品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图 2 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本供试品为薄膜衣片 ,在含量测定中 , 需剥去薄膜衣 ,否则影响含量测定。供试品溶液的
制备过程中 , 超声处理 10 ~ 50 m in,测得含量基本一致 ,故采用超声处理 15 m in,即可。
参考文献:
[ 1]  权 静 ,卢定强 ,张 莜 ,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豆粕大豆黄素及染料木素含量 [ J] .粮食与油
脂 , 2000, (5):49.
[ 2]  李 洁 ,潘喜华 ,仲伟鉴 ,等.大豆
异黄酮防治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 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 2000, 12
(4):191.
[ 3]  季 晖 ,刘 康 ,李绍平 ,等.淫羊
藿总黄酮对维 A 酸诱导大鼠骨
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 [ J] . 中国
药 科 大 学 学 报 , 2000, 31
(3):222.
[ 4]  季晖 ,刘康 ,龚小健 ,等.淫羊藿总
黄酮对摘除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
的防治作用 [ J] . 中国骨质疏松
杂志 , 2001, 7(1):4.
[ 5]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 Ⅰ部
[ S ]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5:229.
收稿日期:2005-07-01; 修订日期:2006-02-21
作者简介:黄锁义(1964-),男(汉族),广西南宁人 ,现任右江民族医学院
副教授 ,学士学位 ,主要从事医用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荧光光度法测定榕树叶总黄酮含量的研究
黄锁义1 , 龙 凤 2 , 梁 宇 2 , 韦国锋1
(1. 右江民族医学院化学教研室 ,广西 百色 533000;
2.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广西 百色 533000)
摘要:目的 根据黄酮类化合物能与 A l3+形成稳定的荧光络合物 , 建立一种测定榕树叶总黄酮的新方法。方法 用 60%
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榕树叶有效成分 ,以芦丁为标样 ,采用荧光分光度法 , 在波长 λ=460 nm下 , 测定榕树叶中总黄酮含
量 , 并进行加标回收实验 ,验证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线性范围在 0 ~ 20 μg m l-1之间 , 线性回归方程:Y =0. 450 0X +
17. 533 3 ,相关系数 r=0. 997 6 , 平均回收率 99. 8% ~ 100. 3% , 相对标准差(RSD)=1. 04% 。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 、快
速 、准确 ,具有良好的分析应用前景。
关键词:荧光光度法; 榕树叶; 总黄酮; 测定
中图分类号:R284.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2006)06-0982-01
Determ ination of Tota lF lavanoid in Leaves of Banyan by Spectrofluormi etry
HUANG Suo-y i1 , LONG Feng2 , L IANG Yu2 ,W EIG uo-feng1(1. Department of Chem istry, YoujiangMed ica lCollege forNa tionalities, Ba ise 533000, Ch ina;2. Departmen tof
Clinica lMedicine, Youjiang Med ica lCollege forNa tionalities, Baise 533000, Ch ina)
Abstract:Objective On the basis o f reaction of tota l flavano id w ith a lum imum ion to form fluo rescent m ateria l, the new m ethod
o f de term ining tota l flavano id in leave s o f banyan w as estab lished. Methods Using 60% e thano l by continuous them ra l reflux to
ex tract the banyan leave s, tak ing ru tin as standard samp le, se lec ting w ave leng th 460 nm w ith spectrofluoropho tom eter, dete rm in ing
content of tota l flavano id, then inspect the accuracy by recovery tes.t R esults The range of linearity w ith concentration o f ru tin wa s
between 0 ~ 20 μg m l-1 , linearity re lationship Y=0. 450 0X +17. 533 3, co rre la tivity was 0. 997 6, ave rage ra te of recovery wa s
99. 8% ~ 100. 3%, RSD w as 1. 04%. Conc lusion Them e thod w as simp le , rapid , accurate and has brigh t fu ture on ana lysis ap-
p lica tion.
Key words:Spectrofluorime try; Leaves o f banyan; To ta l flavanoid; Dete rm ina tion
  黄酮类( flavon te s)化合物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一大类天
然产物 , 已知的此类化合物约有 2 000多种 ,广泛存在于植物界 ,
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在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是黄酮和黄酮
醇 , 其它包括双氢黄(醇)、异黄酮 、双黄酮 、黄烷醇 、查尔酮 、橙
酮 、花色苷及新黄酮类等。天然来源的生物黄酮分子量小 , 能被
人体迅速吸收 , 能通过血脑屏障 ,能进入脂肪组织 ,进而体现出如
下功能:消除疲劳 、保护血管 、防动脉硬化 、扩张毛细血管 、疏通微
循环 、抗脂肪氧化 、抗衰老 、活化大脑及其他脏器细胞的功能。黄
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 、抗心脑血管疾病 、抗炎镇痛 、免疫调节 、
降血糖 、治疗骨质疏松 、抑菌抗病毒 、抗氧化抗衰老 、抗辐射等作
用 [ 1 ~ 5] 。近年来 ,世界上掀起了植物药开发的热潮 , 植物药以其
天然低毒的特点倍受青睐 ,而黄酮类化合物以其广谱的药理作用
引人瞩目。
榕树(Banyan), 是桑科榕属无花果类植物 , 全世界有 800多
种 , 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榕属植物约 100种 , 是热
带雨林中的关键种类。榕树叶 , 性凉 , 主治感冒 、风热 、肠炎 、痢
疾 、百日咳 、咽喉肿痛 、湿疹 、痔疮及麻疹不透 [ 6] 。研究表明 [ 7] ,
黄酮类化合物是榕树叶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 具有多种生物活
性。榕树叶含三萜苷 、黄酮苷 、酸性树脂 、鞣质 、多酚类等 ,其中黄
酮类和内酯类等有效成分对治疗冠心病 、老年性痴呆 、脑血栓 、神
983
LISH IZHEN M EDIC INE AND MATER IA MED ICA RESEARCH 2006 VOL. 17 NO. 6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第 17卷第 6期
经系统疾病和消除自由基 、抑菌 、抗癌等方面有显著效果 ,无毒副
作用 , 并以此开发出多种药品和保健食品。目前对银杏类黄酮的
研究较多 , 但对于榕树叶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还相对缺乏 [ 7] 。
近年来 , 有关榕树叶总黄酮含量的检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
(UV)法 [ 7] ,紫外分光光度 (UV)法的实验原理是根据黄酮类物
质与铝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 并产生特征吸收光谱而进行测
定。该方法虽然操作简便 , 成本低 , 但是 , 由于榕树叶中成分复
杂 , 富含多种酚类物质 ,对吸光值产生干扰 ,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
性 [ 8] 。因此 , 为了寻求操作简便 、成本低 、更加准确的检测方法 ,
本文根据黄酮类化合物能与铝离子形成稳定的荧光络合物 ,提出
采用荧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
1 材料与设备
960MC型荧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SHB-
III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FA 1104
型电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 索氏提取器 , 芦丁对照品(中国
生物制品检定所),榕树叶(小叶榕), 2005-05采自右江民族医学
院附属医院院内 , 经 100℃烘干 12 h, 粉碎 , 备用;其他试剂均为
分析纯。
2 原理和方法
2. 1 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UV)法的原理是根据黄酮类物质与
铝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 并产生特征吸收光谱而进行测定。由
于榕树叶中天然成分复杂 ,含有多种酚类化合物 , 可与铝离子发
生络合反应 , 形成干扰 ,使测定结果偏高。为此 ,本文根据黄酮类
化合物能与铝离子形成稳定的荧光络合物 ,提出采用荧光分析法
测定榕树叶总黄酮含量 , 并进行干扰实验及回收实验证明实验
原理。
2. 2 方法
2. 2. 1 样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榕树叶样品 0. 500 0 g, 置索
氏提取器中 , 适量石油醚加热回流 30 m in, 弃去石油醚提取液 ,并
于温水浴中挥干残留的石油醚。然后加 50 m l 60%的乙醇加热
回流提取 1 h,过滤 , 用 60%乙醇定容至 100 m l。吸取样品溶液
0. 5 m l, 置于 10 m l容量瓶中 , 加入 5%的 A lC l3溶液 3 m l, pH =4
的醋酸 -醋酸钠缓冲液 1 m l, 用 60%的乙醇定容 ,摇匀。
2. 2. 2 芦丁对照品溶液的准备 精密称取芦丁对照品 10 m g,用
60%的乙醇溶解 , 定容为 100 m l,即配成浓度为 100μg m l-1的对
照溶液。准确吸取对照溶液 0, 0. 4, 0. 8, 1. 2, 1. 6, 2. 0 m l分别置
于 10 m l容量瓶中 ,加入 5%的 A lC l3溶液 3 m l, pH =4的醋酸 -
醋酸钠缓冲液 1 m l,用 60%的乙醇定容 , 摇匀 , 即配成芦丁对照
品溶液。
2. 3 测定 在波长 λ=460 nm条件下 [ 9] ,测定芦丁对照工作溶液
的荧光强度 , 以荧光强度对相应的浓度作图 , 绘制工作曲线 ,然后
在相同的条件下测定样品中总黄酮的荧光强度 ,再用回归方程求
出含量。
3 结果
3. 1 测定条件的选择
3. 1. 1 三氯化铝的加入量 黄酮类化合物与铝离子可生成稳定
的荧光络合物 , 本实验考察了 A lC l3的用量。实验表明 ,用 5%的
A lC l3溶液加入 1 ~ 3 m l为宜 , 本实验选择 A lC l3 的 加入量为
3 m l。
3. 1. 2 pH值的影响 溶液的 pH值影响络合物的形成和荧光强
度。在实验中发现 , 当溶液呈酸性 pH 为 4 ~ 6时 , 溶液荧光强度
最大 , 所以 ,实验中选择加入 pH为 4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 1 m l。
3. 1. 3 溶剂的影响 醇溶剂是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提取溶
剂 , 实验考察了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对荧光强度的影响。实验结
果表明 , 当乙醇浓度达到 60%以上 , 溶液荧光强度变化较小 , 考
虑到成本因素 , 我们选用 60%的乙醇作溶剂。
3. 1. 4 静置时间的影响 将溶液静置于室内避免阳光直射并控
制不同时间测定芦丁对照品溶液的荧光强度。实验结果表明 ,溶
液荧光强度在 50 m in内略有增加 ,然后有平缓下降趋势。所以 ,
选择静置 50 m in为最佳测定时间。
3. 1. 5 干扰实验 实验了常见的金属离子对测定的干扰。结果
表明 , 加入 100倍的 K+, Ca2+,M g2+对黄酮的测定无影响 , 但 100
倍的 Fe3+对测定的干扰很大。
3. 2 工作曲线 实验表明 , 在 0 ~ 20μg m 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
性关系 ,其线性回归方程为 Y =0. 450 0X +17. 533 3,式中:Y 表
示荧光强度 , x表示芦丁的浓度 (μg m l-1)。相关系数 r =
0. 997 6,说明荧光强度与相应的浓度线性显著相关。
3. 3 样品测定及回收率实验 按实验方法测定了榕树叶总黄酮
的含量 ,并对样品溶液进行平行测定(n=5)。结果见表 1。
表 1 榕树叶中总黄酮含量及精密度
测定含量
C /μg m l-1 榕树叶
平均含量
C /μg m l-1
RSD
(%)
1 73. 48
2 72. 59
3 74. 59 73. 43 1. 04
4 72. 81
5 73. 70
为了验证实验的准确性 ,在样品溶液中加入芦丁对照品进行
回收实验 ,并计算回收率 , 结果见表 2。由表 2可知 ,荧光分析法
测定榕树叶中总黄酮含量的平均回收率在 99. 8% ~ 100. 3%之
间 , 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 说明本方法可行。
表 2 样品回收率实验结果
编号 原含量
C /μg m l-1
加入量
C /μg m l-1
测定量
C /μg m l-1
回收率
(%)
1 72. 59 4 76. 49 99. 9
2 73. 48 8 82. 01 100. 4
3 72. 81 4 76. 79 100. 0
4 73. 70 8 82. 73 100. 3
4 结论
4. 1  实验结果表明 ,荧光光度法测定榕树叶总黄酮的含量 , 方
法灵敏度高 , 其准确性 、重现性 、线性关系 、稳定性都很好 ,能达到
科研和生产的要求 ,操作简便 , 可推广用于植物中总黄酮的测定 ,
具有良好的分析应用前景。
4. 2  榕树叶中富含多酚类物质 , 直接用硝酸铝比色法测定总黄
酮含量时 ,会使结果偏高。采用荧光光度法测定榕树叶总黄酮含
量 , 可排除一些常见金属离子的干扰 ,并考察了溶剂 、pH、三氯化
铝用量 、放置时间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进一步提高了测定结果的
准确性 。
4. 3  实验结果表明 ,榕树叶中含有较为丰富的黄酮 , 榕树分布
广泛。因此 , 榕树叶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 值得综合利用
加强资源开发。
参考文献:
[ 1 ]  华光军 ,郭 勇.黄酮类化合物药理研究进展 [ J] . 广东药学 , 1999,
9(4):9.
[ 2 ]  黄河胜 ,马传庚 ,陈志武.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J] . 中
国中药杂志 , 2000, 25(10):499.
[ 3 ]  王 玮 ,王 琳.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J] .沈阳医学院学报 ,
2002, 4(2):115.
[ 4 ]  曹纬国 , 刘志勤 , 邵 云 , 等.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J] .西北植物学报 , 2003, 23(12):2241.
[ 5 ]  姜国芳 ,谢宗波 ,乐长高.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J] . 时
珍国医国药 , 2004, 15(5):306.
[ 6 ]  谭树辉 ,詹若挺.中草药野外识别手册 [ M ] .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
社 , 2004:9.
[ 7 ]  夏杏洲 ,张 辉 ,魏传晚.榕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条件的研
究 [ 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2 , 23(5):35.
[ 8 ]  魏永生 ,王永宁 ,石玉平.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的实验条件
研究 [ J] .青海大学学报, 2003, 21(3):61.
[ 9 ]  张 敏 ,邱朝晖 ,曹 庸 ,等.荧光光度法测定银杏叶中总黄酮含量
的研究 [ J] .时珍国医国药 , 2005, 16(3):238.
984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第 17卷第 6期 LISH IZHEN MED IC 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06 VOL. 17 NO.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