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HS-SPME法结合GC-MS分析崂山绿茶的香气成分



全 文 :基金项目:2011年度山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国内访问
学者项目(编号:鲁教人字〔2011〕6号);青岛市公共领域科
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12-1-3-52-(2)-nsh);青岛职业技术
学院2011年度应用技术课题(编号:11-A-13)
作者简介:兰欣(1977-),女,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E-mail:wangdf@ouc.edu.cn
收稿日期:2012-06-05
第28卷第5期
2 0 1 2年9月
Vol.28,No.5
Sep.2 0 1 2
10.3969/j.issn.1003-5788.2012.05.025
HS-SPME法结合GC-MS
分析崂山绿茶的香气成分
Aromatic components analysis of green tea in
Lao Mountain by HS-SPME and GC-MS
兰 欣1
LAN Xin1
 
汪东风2
WANG Dong-feng2
 
张 莉2
ZHANG Li2
 
赵纪合3
ZHAO Ji-he3
(1.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生化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2.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03;3.青岛城市礼品产业研究院,山东 青岛 266015)
(1.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Qingdao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y College,Qingdao,Shandong266555,China;
2.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Shandong266003,China;
3.Qingdao City Gift Industrial Research Institute,Qingdao,Shandong266015,China)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提取崂山绿
茶的香气成分,并结合GC-MS(气质联用法)进行分析。结
果表明,75μm Carboxen/PDMS微萃取头最适合用于崂山
绿茶的香气成分测定。采用该萃取头并结合感官检验对崂
山春茶与秋茶进行香气成分比较,春茶与秋茶香气成分类型
相同,但具体组成各异。
关键词:崂山绿茶;香气成分;顶空固相微萃取法;GC-MS
分析
Abstract:The aromatic components of green tea in Lao Mountain
were extracted by HS-SPME and identified by GC-MS.The re-
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75μm Carboxen/PDMS was the most effec-
tive for aromatic components extraction of green tea in Lao Moun-
tain.The aroma of spring and autumn green tea was compared by
both GC/MS analysis and sensory evaluation.It was found that.
spring tea and autumn tea shared similar aroma component species,
but differed in their contents.
Keywords:green tea in Lao Mountain;aromatic composition;HS-
SPME;GC-MS analysis
崂山绿茶产于青岛崂山区,是中国茶树种植纬度最高地
区,20世纪50年代末由安徽、浙江等地引进,开始试种。崂
山绿茶产区依山傍海,独特的气候与地质条件赋予崂山绿茶
卓越的品质,被誉为“北方第一名茶”。崂山绿茶以春茶为最
佳,秋茶次之,夏茶较差有苦涩味。崂山绿茶虽已开始驰名
中外,但目前对其特有风味物质的研究报道较少。赵玥等[1]
研究了4种不同的捕集方式对GC-MS分析4种茶叶(包括
崂山茶)的香气物质的影响,但对崂山绿茶的香气成分分析
不够具体;伯英等[2]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结合 GC-MS
法分析出崂山绿茶有44种香气物质,但用常压蒸馏法香气
物质损失较大。同时蒸馏法和SDE法虽是常用的香气物质
萃取方法[3],但香气成分有所损失。茶叶的香气物质主要是
挥发性与半挥发性化合物,含量低微,成分复杂,不稳定,其
分析有赖于适当的提取吸附方法与分析方法。
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于1989年由Pawliszyn提出,
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与传统的液-液萃取、固相萃取
(SPE)和超临界萃取(SFE)等方法相比,无需或仅需很少的
有机溶剂,无需复杂的样品前处理,快捷简便,可直接在GC、
GC-MS和HPLC上分析,目前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检测茶香
气物质的适合方法。如Li-Fei Wang等[4]采用SPME-GC
分析不同发酵阶段茶风味物质的变化;刘晓慧等[5]使用
SPME-GC分析黄茶的香气成分;Hai-Peng Lv等[6]利用
HS-SPME结合GC-MS与GC-O测定了普洱茶的特征
性成分及原茶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影响SPME萃取效果
的因素较多,最重要的是萃取头的选择。不同的萃取头涂覆
了不同的色谱固定相,要根据分析对象的分子量和极性进行
选择。此外,根据不同分析对象还应设计不同的反应体系,
设计合适的GC-MS条件,包括参数的设置、升温程序的探
索等[7]。
69
茶叶的香气主要是在制茶加工过程中经过复杂的生物
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不同的茶种与加工工艺使得香气成分组
成与相对含量相差很大。茶叶的茶香是其所含各种芳香物
质以不同浓度组合的综合表现[8]。目前对茶叶的评价主要
是对茶汤的感官评价,由于评价主体的局限性使得结果较主
观、缺乏稳定性与准确性。对茶汤的挥发性成分分析可以真
实的反映茶叶浸泡后的香气,HS-SPME法结合 GC-MS
分析茶叶的香气成分较感官检验更为客观与准确[9,10]。研
究表明[11-13]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是一种非常适合测
定茶叶香气成分的方法。同时也广泛用于其他物质的风味
测定,如橙汁饮料[14]、啤酒花[15]、荔枝酒[16]、茶油[17]等。
本试验以崂山绿茶(包括春茶与秋茶)为研究对象,采用
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GC-MS法分析了崂山绿茶的
香气成分,并对3种萃取头(100μm的PDMS(聚二甲基硅
烷)萃取头、65μm 的 PDMS/DVB(二乙烯苯)萃取头和
75μm的Carboxen(碳分子筛)/PDMS萃取头进行比较,为
崂山绿茶评价分级和提高其品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崂山春茶、秋茶:产地青岛崂山区,按常规的绿茶加工工
艺制造,青岛晓阳春工贸公司;
电子天平:Acculab,德国艾科勒公司;
改良萃取瓶:本实验室自制;
手动 SPME 进 样 器 和 65μm PDMS/DVB、100μm
PDMS、75μm Carboxen/PDMS固相微萃取头:美国Supelco
公司;
恒温磁力搅拌器:PC-420,美国康宁公司;
气质联用仪:Agilent GC 6890N-5973mass selective de-
tector(MSD),美国安捷伦公司。
1.2 样品处理方法
称取6g粉碎的茶样,加入自制的改良萃取瓶(100mL
锥形瓶),内置磁力搅拌转子,用60mL 100℃的开水(含氯
化钠浓度为0.32g/mL)冲泡,用铝箔与保鲜膜密闭瓶口,橡
皮筋扎紧,防止挥发性成分外溢,立即置于60℃恒温水浴平
衡5min。然后插入预先老化好的固相微萃取头,开启恒温
60℃磁力搅拌装置,顶空萃取60min。微萃取头取出后立
即插入色谱仪进样口,解析3.5min,进行数据采集分析。
本试验未使用内标物庚酸乙酯,据 Wang等[4]和 Hai-
Peng Lv等[6]报道,由于茶叶对内标物的吸附性,试验的重复
性和结果的稳定性不佳,以各色谱峰的峰面积与总峰面积之
比为各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加入氯化钠是利用盐析效应,
减少挥发性成分的溶解度,提高顶空-固相微萃取的灵敏
度。使用磁力搅拌装置,可以使样品处于动态过程,增加挥
发与半挥发成分的析出,提高SPME的灵敏度与吸附率。
1.3 GC-MS检测与分析
1.3.1 GC 条 件   HP-5MS 石 英 毛 细 管 柱 (30 m×
0.25mm×0.25μm);进样口温度250℃、ECD检测器温度
250℃;载气为高纯氦气,纯度>99.999%,流速1mL/min;
柱温起始为50℃,保持5min,以6℃/min升至160℃,保持
3min,再以20℃/min升至230℃,不分流进样。
1.3.2 MS条件 离子源EI;离子源温度230℃;电子能量
70eV;发射电流100μA;四极杆温度150℃;转接口温度:
280℃;电子倍增器电压350V;质量扫描范围:50~550ainu。
1.3.3 数据分析 GC-MS采集的数据经NIST98.L标准
谱库的检索,通过质谱材料的比对,查阅文献[4-6],分析基
峰、质核比、相对丰度等,确定各峰组分,以各组分峰面积占
总峰的百分比表示相对含量。试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3种萃取头的比较
根据Supe1co公司的产品说明,65μm PDMS/DVB萃取
头适合挥发性和胺类、硝基芳香类化合物的萃取;75μm
Carboxen/PDMS微萃取头适合气体硫化合物和 VOC有机
挥发物质的萃取;100μm PDMS萃取头适合挥发性和半挥
发性化合物的萃取。通过采用3种萃取头对崂山绿茶(春
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表1),不同的萃取头对
香气成分的影响很大,其中,75μm Carboxen/PDMS固相微
萃取头测出的化合物种类最多(102种),适于崂山绿茶的香
气成分测定;65μm PDMS/DVB萃取头与75μm Carboxen/
PDMS微萃取头有12种相同萃取化合物(如绿茶的常见高
沸点成分(Z)-己酸-3-己烯酯等),65μm PDMS/DVB萃取头
与100μm PDMS萃取头有13种相同萃取化合物,75μm
Carboxen/PDMS微萃取头与100μm PDMS萃取头有15种
相同萃取化合物(如橙花叔醇等),3种萃取头共有的萃取化
合物只有8种(如芳樟醇、α-法尼烯、α-石竹烯等)。可见不同
萃取头的萃取性能不同,萃取到的化合物种类可以累加。
由于烷烃类化合物一般无香气或香气微弱,对茶叶的香
气贡献很小,可忽略不计[18]。由表1可知,崂山春茶的主要
香气成分约有70种,按照香型分为青叶木香、水果香和花香
三大类。按相对百分含量来看,主要的香气成分有:甜清柔
美的橙花气息、微带木香的橙花叔醇;水果与葡萄酒香气的
(Z)-庚酸,3-乙烯酯;柔和木香果香气的芳樟醇;冬青叶香味
的水杨酸甲酯;常见绿茶高沸点组分、强烈弥散性梨香的
(Z)-己酸-3-己烯酯;香甜的五乙酰木糖和 D-山梨糖醇六乙
酸酯;紫罗兰香味的紫罗兰酮;温和而甜的玫瑰花气息的香
叶醇;清淡花香气和甜橙风味的右旋萜二烯;愉快清淡香脂
气味的月桂烯;玫瑰香气的苯乙醇;具凉香、果香和清香的β-
环柠檬醛;具辛香、木香、温和丁香香气的石竹烯;青香、花香
伴有香脂香的法尼烯;松针味的杜松烯;木香香气、具白兰花
香的长叶烯;草香、花香并伴有橙花油气息的罗勒烯;薄荷香
味的异薄荷酮;茴香特殊香气的茴香脑;果香的己酸乙酯、己
酸丁酯和丁酸乙酯等。当然,相对含量较少的物质未必对香
气的贡献较少,如文献[19]报道的绿茶中常见香气物质法尼
醇、十八烯、叶绿醇、十四醛、紫苏醛、柠檬醛、茶螺烷、茉莉
酮、柑青醛、二氧化萜二烯、摩勒醇等崂山绿茶中也含有。
79
安全与检测   2012年第5期
表1 3种萃取头对崂山绿茶(春茶)主要香气物质的分析
Table 1 Comparison of kinds of aroma components identified in green
tea in Lao Mountain(spring tea)extracted by three extracted fibers
序号 化合物 化学式 香型
萃取头
65μm  75μm 100μm
1 苏氨酸 C4H9NO3 味微甜 0.575 - -
2 月桂烯 C10H16 愉快、清淡的香脂气味 2.201 - -
3 邻二氯苯 C6H4C12 芳香气味 0.668 - -
4 右旋萜二烯 C10H16 似鲜花的清淡香气,甜橙和柑橘类风味 2.907 - -
5 反,顺-2,6-壬二烯醛 C9H14O 强烈的紫罗兰和黄瓜似香气 0.928 - -
6 己酸丁酯 C10H20O2 菠萝香味 0.776 - -
7 芳樟醇 C10H18O 浓青带甜的木香果香气息,香气柔和 5.193  6.591  2.052
8  3,7-二甲基-1,3,6-十八烷三烯 C10H16 草香、花香并伴有橙花油气息 1.220 - -
9 异薄荷酮 C10H18O 薄荷香气 1.827 - -
10 水杨酸甲酯 C8H8O3 冬青叶香味 4.303 - -
11 β-环柠檬醛 C10H16O 具凉香、果香和清香 1.566  1.085 -
12 香叶醇 C10H18O 温和、甜的玫瑰花气息 2.819 - -
13 茴香脑 C10H12O 茴香特殊香气 0.936 - -
14 雪松烯 C15H24 木香,近似檀香 1.114 - -
15  1,2-二氢-1,1,6-三甲基萘 C13H16 存在于主流烟气中 1.973  0.222  0.492
16 己酸-3-己烯酯 C12H22O2 常见绿茶高沸点组分中,强烈的弥散性梨香 3.126  1.053 -
17 长叶烯 C15H24 天然香料,木香香气,具白兰花香 0.981 - -
18 石竹烯 C15H24 具有辛香、木香,温和的丁香香气 1.655  1.167  3.702
19 法尼烯 C15H24 青香、花香伴有香脂香 0.976 - 2.869
20 杜松烯 C15H24 松针味 1.265  0.492  0.939
21 法呢醇 C15H26O 淡的白柠檬似香味 0.554 - -
22 十八烯 C18H36 香料 0.329 - -
23 叶绿醇 C20H40O 青杂气 0.201 - -
24 五乙酰木糖 C15H22O10 甜 4.509 - -
25 山梨糖醇六乙酸酯 C18H26O12 味甜 3.599 - -
26 己酸乙酯 C8H16O2 水果香 - - 1.576
27 丁酸乙酯 C6H12O2 清灵强烈的甜果香 - - 0.739
28 紫罗兰酮 C13H20O 紫罗兰香味,甜花香 - 0.154  5.487
29 橙花叔醇 C15H26O 甜清柔美的橙花气息,微带木香 - 0.252  9.781
30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C16H22O4 微香 - - 2.214
31 咖啡因 C8H10N4O2 无味 - - 1.940
32 肉豆蔻醛;十四醛 C14H28O 呈油脂和鸢尾似香气 - - 0.439
33 叶醇 C6H12O 强烈的新鲜草香,新茶叶和苹果青香 - 0.182 -
34  2-庚酮 C7H14O 似梨的水果香 - 0.852 -
89
第28卷第5期 兰 欣等:HS-SPME法结合GC-MS分析崂山绿茶的香气成分  
  续表1
序号 化合物 化学式 香型
萃取头
65μm  75μm 100μm
35 庚醛 C7H14O 脂肪气味 - 2.132 -
36 苯甲醛 C7H6O 苦杏仁气味 - 0.604 -
37 戊酯 C5H11O2 果香 - 0.544 -
38 罗勒烯 C10H16 草香、花香并伴有橙花油气息 - 0.759 -
39 正辛醇 C8H18O 强烈的芳香气味 - 2.506 -
40 吡嗪,3-乙基-2,5-二甲胺基 C8H12N2 烘烤香味 2.386  3.008 -
41  3,4-戊二烯醛 C5H6O 肉汤香味 - 3.517 -
42 苯乙醇 C8H10O 玫瑰香气 - 2.121 -
43 紫苏醛 C10H14O 桂醛似香气,有油花生风味 - 0.423 -
44 柠檬醛 C10H16O 柠檬香气 - 0.345 -
45 茶螺烷 C13H22O 松木样木香、薄荷脑样气息 - 0.249 -
46 水杨酸异丙酯 C10H12O3 特殊芳香气味 - 0.648 -
47 反式-2-甲基-2-戊烯酸;草莓酸 C6H10O2 草莓、苹果汁样香气, - 0.217 -
48 α-荜澄茄油烯 C15H24 辛香 - 0.070 -
49 癸酸乙酯 C12H24O2 椰子香 - 0.549 -
50 茉莉酮 C11H16O 绿茶的高沸点组分,花香,天然茉莉花样香气 - 0.454 -
51  2-丁酮 C4H8O 令人愉快的芳香气味(辛辣甜味) - 0.150 -
52 十一烯酸 C11H20O2 水果气味 - 0.095 -
53 香叶基丙酮 C13H22O 水果香味 - 0.116 -
54 柑青醛 C13H20O 柑橘香气 - 0.035 -
55 雪松烯环氧化物 C15H24O 木香 - 0.115 -
56 环氧化马兜铃烯 C15H24O 青木香 - 0.029 -
57 女贞醛 C9H14O 叶青气,带新鲜柑桔香 - 0.028 -
58 二氧化萜二烯 C10H16 柠檬香 - 0.074 -
59 摩勒醇 C15H26O 青叶香 - 0.097 -
60 三环-正葵烷-8,9-二醇 C10H16O2 微香 - 0.043 -
61 α-毕橙茄醇 C15H26O 青叶香 - 0.046 -
62 组氨酸 C6H9N3O2 无臭,微苦 - - 1.092
63 己酸乙酯 C8H16O2 水果香 - - 1.576
64 庚酸乙酯 C38H72N2O12 水果及葡萄酒香气 - - 0.081
65 丁酸乙酯 C6H12O2 清灵强烈的甜果香,有菠萝、香蕉、苹果气息。 - - 0.739
66 庚酸,3-乙烯酯 C13H24O2 水果及葡萄酒香气,有焦糊香味 - - 10.200
67 溴代哌啶酮 C9H16BrNO  0.068 - 0.450
68 十八醇醋酸 C20H36O2 - - 0.602
69 癸酸 C10H20O2 腐败气味 - - 4.349
70 烷烃类及其他(种类) 风味贡献小 20种 64种 12种
合计 50种 102种 43


   “-”表示“未检出”。
99
安全与检测   2012年第5期
2.2 不同萃取头对崂山春茶风味成分类型与相对含量的
影响
3种萃取头对崂山春茶主要香气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
崂山春茶的风味物质类型主要分为萜烯类、醇类、酮类、醛
类、酸类、甲氧苯及其衍生物(简称甲苯)与烷烃类8大类。
图1为不同萃取头吸附不同类型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比
较,结果表明,75μm Carboxen/PDMS微萃取头鉴定出的风
味物质中,相对百分含量最多的是酯类,其次为甲氧苯及其
衍生物、醇类、醛类、酮类、烷烃、萜烯与酸类,65μm PDMS/
DVB微萃取头鉴定出相对百分含量较多的是醇类、萜烯类、
烷烃、酯类等,100μm PDMS萃取头对烷烃类(香气贡献很
小)、甲氧苯及衍生物、酯类、醇类等吸附萃取量较多。
图1 不同萃取头吸附不同类型化合物相对含量比较
Figure 1 Relative content of aroma components
identified in green tea in Lao Mountain
extracted by different extracted fibers
2.3 崂山春茶与秋茶的香气成分比较
崂山绿茶按季节分为春、夏和秋茶,夏茶产量大、便宜、
感官评价不如春、秋茶,现基本不采夏茶,以保证秋茶的营养
储备与质量。春茶经过一冬的营养储存,风味最醇香,品质
最好。春茶香气馥郁,耐冲泡,回味清甜,而秋茶则香气平和
淡爽。
3种萃取头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75μm Carboxen/
PDMS固相微萃取头测出的化合物种类最多,适于崂山绿茶
的香气成分测定。本试验采用此萃取头对经济价值较高、风
味独特的崂山春茶与秋茶进行了香气成分的比较。图2为
崂山春茶与秋茶的离子流图,使用75μm Carboxen/PDMS
固相微萃取头检测出崂山春茶香气物质102种、崂山秋茶香
气物质112种。但秋茶香气物质中,贡献可忽略的烷烃类有
30种,相对百分含量11.94%,其他香气不明显的物质也较
多,而春茶香气物质中烷烃类 18种,相对百分含量仅
9.35%。秋茶实际香气物质少于春茶。
将测定的春茶与秋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分类后对比。结
果发现(图3),与春茶和秋茶的香气成分类型相同,均以酯类
为主,但各类具体成分与相对含量有别。秋茶的主要香气成
分有果香味的己酸丁酯、戊酸乙酯、己酸烯丙酯、乙酸己酯、
庚醛、癸醛、己酸己酯、香橙烯;花香味的右旋萜二烯、苯乙
醇;柠檬味的双戊烯、环己烯、β-环柠檬醛;具有辛香、木香,
温和的丁香香气的石竹烯;木香的芳樟醇、α-蒎烯、雪松烯、
左旋乙酸冰片酯;薄荷香气的异薄荷酮、L-薄荷醇;甜香、茴
香味的茴香脑;紫丁香味的α-松油醇;紫罗兰香味的β-紫罗
兰酮;甜香的菖蒲萜烯;青香和草香的女贞醛等。
春茶与秋茶共有的香气成分有甲苯、异亚丙基丙酮、对
二甲苯、邻二甲苯、庚醛、肟氧基苯基、苯甲醛、双戊烯、环己
烯、芳樟醇、壬醛、苯乙醇、β-环柠檬醛、十四烷、水杨酸异丙酯、
2-甲基-3-羟基-三甲基丙酸戊酯、十一烯酸、α-石竹烯、β-紫罗
兰酮、2,6-二叔丁基对甲酚、菖蒲萜烯、己基癸醇、女贞醛等。
图2 春茶与秋茶的离子流图
Figure 2 The ion chromatogram of
spring tea and autumn tea
图3 春茶与秋茶香气物质比较
Figure 3 Comparison of aroma compounds
between spring tea and autumn tea
3 讨论
本试验比较了3种常用的测定香气物质的商业化固相
微萃取头,结果表明适合气体硫化合物和有机挥发物质萃取
001
第28卷第5期 兰 欣等:HS-SPME法结合GC-MS分析崂山绿茶的香气成分  
的75μm Carboxen/PDMS微萃取头最适合用于崂山绿茶香
气成分测定。当然难挥发香气物质由于不易被萃取头吸附
而达不到气质联用仪的检测域,未被检出。
崂山绿茶是典型的炒青茶,具有清新的板栗香,由香叶
醇、吡嗪、吡咯等香气物质贡献[20],春茶与秋茶的香气成分
组成证实了这点。从崂山春茶与秋茶的香气成分比较来看,
春茶香气成分多于秋茶,二者香气化合物组成类似,有不少
共同的香气物质,试验结果与感官评价相符。春茶的醇类、
醛类、酯类、酮类等高沸点香气成分均多于秋茶,故耐冲泡、
香气馥郁。
本试验详细分析了崂山绿茶的香气组成,并对春茶与秋
茶的香气成分做了比较,测出了二者共有的香气成分。本试
验为下一步将 HS-SPME法结合 GC-MS应用于崂山绿
茶的分级鉴定,以及茶叶农残的测定等建立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玥,肖成杰,蔡宝国,等.气相色谱-质谱法中4种不同捕集方
式对茶叶香气成分测定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1,32(16):
283~289.
2 伯英,曲维柱,余季金,等.气质联机法测定崂山绿茶中香气成分
[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9(3):48~51.
3 Patcharee Pripdeevech,Theeraphan Machan.Fingerprint of vola-
tile flavour constituent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eas from
Thailand[J].Food Chemistry,2011,125(2):797~802.
4 Wang L F,Lee J Y,Chung J O,et al.Discrimination of tea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fermentation by SPME-GC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 volatile flavour compounds[J].Food Chemistry,
2008,109(1):196~206.
5 刘晓慧,张丽霞,王日为,等.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
用法分析黄茶香气成分[J].食品科学,2010,31(16):239~243.
6 Hai-Peng Lv,Qiu-Sheng Zhong,Zhi Lin,et al.Aroma characteri-
sation of Pu-erh tea using 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GC/MS and GC–olfactometry[J].Food Chemis-
try,2012,130(4):1 074~1 081.
7 赖毅东,宁正祥.固相微萃取技术及其在食品挥发性物质分析中
的应用[J].食品与机械,2002(5):36~38.
8 李艳清,付大友,王蓉.茶叶香气成分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茶
叶科学技术,2009(1):8~10.
9 林夏丹,李中皓,刘通讯,等.不同酶处理对普洱茶香气成分的影
响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8,24(5):420~423.
10 郭丽,蔡良绥,林智,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白茶香气质量评
价模型构建[J].热带作物学报,2010,31(9):1 606~1 610.
11 刘拉平,史亚歌,张瑞明,等.午子绿茶香气物质固相微萃取
GC-MS分析[J].西北植物报,2007,27(2):371~376.
12 赵玥,肖成杰,蔡宝国,等.气相色谱-质谱法中4种不同捕集
方式对茶叶香气成分测定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1,32(16):
283~289.
13 吕海鹏,钟秋生,林智.陈香普洱茶的香气成分研究[J].茶叶科
学,2009,29(3):219~224.
14 王丽霞,钟海雁,崔涛,等.橙汁饮料香气组分的初步分析[J].
食品与机械,2006,22(3):86~89.
15 王莉娜,崔巍伟,王憬,等.顶空固相微萃取分析啤酒花的挥发
性组分[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32(8):101~104.
16 张巧珍,肖冬光.不同萃取头对荔枝酒香气成分析的比较[J].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0,25(5):21~26.
17 黄永辉,郑小严,黄红霞,等.煎炸对茶油品质指标及挥发组分
的影响[J].食品与机械,2007,23(6):83~89.
18 张春花,单治国,袁文侠,等.不同有益菌固态发酵对普洱茶香
气成分的影响研究[J].茶叶科学,2010,30(4):251~258.
19 钟秋生,吕海鹏,林智,等.东方美人茶和铁观音香气成分的比
较研究[J].食品科学,2009,30(8):82~86.
20 张超,卢燕,李翼新,等.茶叶香气成分以及香气形成的机理研
究进展[J].福建茶叶,2005(3):17~19.
(上接第95页)NiO等氧化物组成,Mn元素并不能促成钝化
膜的形成[3]。在醋酸溶液介质中,钝化膜处于不断向溶液中
溶解和通过内部Cr形成新的钝化层的动态平衡过程中。当
腐蚀介质中存在Cl-时,不锈钢电极的点蚀破裂电位Eb 将
负移,耐点蚀性能显著下降。对于高锰不锈钢,以锰代镍仅
能获得奥氏体组织,并不能在耐蚀性方面代替镍。相反锰是
降低耐点蚀指数的元素,锰的加入反而会降低不锈钢的耐点
蚀性能[4]。由此可见,氯离子的加入,加剧了高锰不锈钢在
介质中的点蚀,重金属离子在点蚀孔里不断迁移析出。
3 结论
高锰不锈钢在含氯醋酸介质中,Fe、Ni、Cr、Mn的迁移量
远高于其在不含氯的醋酸介质中的迁移量,且氯离子浓度越
高,重金属离子的迁移量越大。高锰不锈钢在醋酸介质中浸
泡一定时间后,重金属离子的迁移量几乎不再增加,但是由
于氯离子对高锰不锈钢的点蚀作用,其在含氯醋酸中,重金
属离子从点蚀孔中持续析出。
参考文献
1 商贵芹,寇海娟,刘君峰.输欧食品接触材料风险分析[J].食品
与机械,2012,28(3):222~224.
2 陈志锋,潘健伟,储晓刚,等.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有毒有害化学
残留物及分析方法[J].食品与机械,2006,22(2):198~201.
3 严彪.不锈钢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85.
4 Herting G,Odneval W I.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release of
metals from stainless steels exposed to physiological media[J].
Corros.Sci.,2006,48(6):2 120~2 132.
5 Herting G,Odneval W I.Metal release from various grades of
stainless steel exposed to synthetic body fluids[J].Corros.Sci.,
2006,49(8):103~111.
101
安全与检测   201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