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槟榔(Areca catechu L.)为棕榈科槟榔属植物,
位居中国四大南药之首, 主要分布在海南、 台湾等
地[1]。 槟榔多酚是一类具有多酚羟基化合物的总称,
包括缩合鞣质、 水解鞣质、 非鞣质黄烷和简单酚类
物质 [2-3], 主要是一些黄酮醇, 即包括(+)儿茶素、
表儿茶素、 无色花青素及一部分不同聚合度的黄酮
类[4]。 槟榔多酚主要存在于槟榔果、 槟榔花、 槟榔
茎、 槟榔嫩芽中, 其含量与不同部位、 品种、 成熟
度以及加工方法和贮存过程等因素有关 [2-5]。 槟榔
花为槟榔的雄花蕾, 富含多酚、 多糖、 生物碱、 油
脂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以及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具有独特的食疗和保健功效, 素以 “微型营养品”、
“长寿食品” 著称[6], 在海南以槟榔花为主要食材的
“槟榔花鸡” 已成为 “三亚十大名菜” 之一。 海南
省种植槟榔得天独厚, 槟榔花产量大, 花期长, 目
前尚未见槟榔花深加工的研究报道, 因此, 对槟榔
花进行深入研究, 将其开发成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
具有重要意义。
张春梅[7]等人研究比较了不同方法提取的槟榔
花总酚含量, 结果表明, 沸水提取物中的总酚含量
显著高于醇提取物中总酚的含量, 但没有对其提取
工艺进行优化。 本试验在此研究的基础上, 以槟榔
热带作物学报 2011, 32(6): 1158-1164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Crops
收稿日期: 2010-10-12 修回日期: 2011-04-21
基金项目: 海南省重点科技资助项目(No. 090138);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 310101)。
作者简介: 黄玉林, 硕士。 研究方向: 热带农产品深加工开发与利用。 *通讯作者: 陈卫军, Email: chenwj@nwu.edu.cn。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槟榔花总酚的研究
黄玉林 1, 陈洋平 2, 陈卫军 1,3*, 张春梅 4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海南文昌 571339
2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海南海口 570216
3 海南省热带油料作物研究重点实验室, 海南文昌 571339
4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湖南长沙 410128
摘 要 为了探索槟榔花中总酚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粒径、 料液比和提取温度为试
验因素, 以总酚含量为响应值, 采用 Box-Behnken 响应面分析法进行试验, 并应用优化的条件比较了不同干燥
方法对槟榔花总酚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3 个因素对槟榔花总酚含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 料液比>提取温度>
粒径, 槟榔花中总酚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 1 ∶35(g ∶mL)、 95℃、 0.5~1.0 mm, 验证值为 25.97 mg/g, 试验证明,
响应面法对槟榔花中总酚提取条件的优化是可行的, 可用于实际预测; 不同干燥方法槟榔花总酚含量的影响大
小顺序为: 炒干>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
关键词 槟榔花; 总酚; 提取; 响应面法
中图分类号 O652 文献标识码 A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in Optimization of Extraction of
Total Phenol and from Areca Inflorcence
HUANG Yulin1, CHEN Yangping2, CHEN Weijun1,3, ZHANG Chunmei4
1 Coconut Research Institute, CATAS, Wenchang, Hainan 571339, China
2 Hainan College of Vocation and Technique, Haikou, Hainan 570216, China
3 Hainan Key Biological Laboratory of Tropical Oil Crops, Wenchang, Hainan 571339, China
4 College of Landscape and Horticulture, Hu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China
Abstract Optimal parameters for the extraction of total phenol from areca inflorcence were researched. The
method of Box-Behnken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with grain size, liquid ratio and extracting temperature as factors
and the content of total phenol as value was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one factor test.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was applied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rying methods on total phenolics content of areca inflorce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extracting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 material-liquid ratio 1∶35 (g∶mL) ; extracting
temperature 95 ℃ ; grain size 0.5 mm~1.0 mm. The measured value of total phenol was 25.97mg/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btained mode developed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is feasible for predtiction Effects of
the four drying methods on the total phenols extracted from areca inflorescence were as follows: fried drying,
microwave drying, vacuum freeze drying, hot air drying.
Key words Areca inflorcence; Total phenol; Extractio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1.06.033
第 6 期 黄玉林等: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槟榔花总酚的研究
编码水平
-1 0 1
实际水平
0.25~0.5 0.5~1 1~2
X2 料液比/(g ∶ mL) 1 ∶ 25 1 ∶ 30 1 ∶ 35
X3 温度/℃ 75 85 95
水平
X1 粒径/mm
表 1 Box-Behnken 实验因素水平及其编码
花为原料利用 Box-Behnken 响应面优化总酚提取
工艺, 通过绘制等高线图直观地反映出各因素之间
交互作用的显著程度, 所有实验设计、 数据处理及
模型建立皆采用 Design-Expert 软件进行 [8-9]。 采用
优化的条件和参数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槟榔花总酚
含量、 水浸出物含量的影响, 为槟榔花的进一步开
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材料 槟榔花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椰子研究所半岛基地提供。
1.1.2 主要仪器 UV-1200 紫外分光光度计(上
海美谱达仪器有限公司); DFT-200 型粉碎机(温
州市大德中药机械有限公司); SL-N 型分析天平
(上海民桥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PYX-DHG-
9101 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广东韶关科力实验仪
器有限公司); FD-1 型真空冷冻干燥机(北京惠诚
佳仪科技有限公司); P7021TP-6 型微波炉(佛山市
顺德区格兰仕微波炉有限公司); HH-6 型数显恒
温水浴锅(上海康仪有限公司); R-210 旋转蒸发仪
(瑞士 BUCHI 公司)。
1.1.3 主要试剂 没食子酸(美国 Simga 公司, 纯
度≥98%); Folin-酚试剂、 无水碳酸钠等均为高
纯度分析纯。
1.2 方法
1.2.1 材料预处理方法 取一定量新鲜槟榔花
分别做以下处理至恒重: 炒干(A): 新鲜槟榔花
1 000 g, 2 000 W(30 min)-1 000 W(30 min)-800 W
(30 min)-400 W(30 min); 真空冷冻干燥(B): 新
鲜槟榔花 150 g, -45 ℃、 0.012 mbar 干燥 48 h; 微
波干燥(C): 新鲜槟榔花 500 g, 在微波火力高火
(10 min)-高中火(8 min)-低火(10 min); 热风干燥
(D): 新鲜槟榔花 1 000 g, 60 ℃干燥 48 h。 将 A、
B、 C 、 D 4 种不同方法干燥的槟榔花粉碎、 过筛
后置于干燥器中保存, 备用。
1.2.2 槟榔花总酚提取 槟榔花→去杂→清洗→
剪切(5~10 mm)→干燥→粉碎→过筛→槟榔花粉
末→加水→热浸提取→过滤→反复提取 2次→合并
滤液→定容至 150 mL。
1.2.3 总酚含量的测定 参照文献 [10], 略有改
动。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的制作。 配制 1 mg/mL 的没
食子酸标准溶液, 分别移取 0、 20、 40、 60、 80、
100 μL 的标准溶液, 加入 2 mL 浓度为 2%的碳酸
钠水溶液, 反应 2 min 后加入 100 μL 的 Folin 酚显
色剂, 用蒸馏水定容至 10 mL, 混合均匀后, 室温
下置于暗处反应 30 min,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
波长 720 nm 处测定吸光值, 同时做空白对照。 通
过测定样品(取样量为100 μL)的吸光度, 代入回归
方程, 计算总酚的含量, 样品中总酚含量以没食子
酸当量(Gallic Acid Equivalent GAE)表示。
1.2.4 水分测定 按 GB/T 8304-2002 《茶水分测
定》[11]进行。
1.2.5 水浸出物测定 按 GB/T 8305-87《茶水浸出
物测定》[12]进行。
1.2.6 提取工艺单因素试验 提取时间对总酚含
量的影响。 称取 2.00 g 槟榔花粉末(1~2 mm), 料
液比为 1 ∶20(g ∶mL), 在 100℃条件下分别浸提 0.5、
1.0、 1.5、 2.0、 2.5、 3.0 h 后真空过滤, 重复浸提
两次, 合并滤液, 定容至 150 mL, 按照 1.2.3 方法
测定总酚含量, 重复 3次, 取平均值。 粒径对总酚
含量的影响 。 分别称取 2.00 g 粒径为 0.1~0.25、
0.25~0.5、 0.5~1、 1~2 mm 的槟榔花粉末, 料液比
为 1 ∶ 20(g ∶mL), 在 100 ℃条件下浸提 30 min 后真
空过滤, 重复浸提两次, 合并滤液, 定容至 150 mL,
按照 1.2.3 方法测定总酚含量, 重复 3 次, 取平均
值。 料液比对总酚含量的影响。 称取 2.00 g 槟榔花
粉末(1~2 mm), 料液比分别为 1 ∶ 20(g ∶mL), 1 ∶ 25
(g ∶mL)、 1 ∶30(g ∶mL)、 1 ∶35(g ∶mL)、 1 ∶40(g ∶mL),
在 100 ℃条件下浸提 30 min 后真空过滤, 重复浸
提两次, 合并滤液, 定容至 150 mL, 按照 1.2.3 方
法测定总酚含量, 重复 3次, 取平均值。 提取温度
对总酚含量的影响。 称取 2.00g槟榔花粉末(1~2mm),
料液比为 1 ∶ 20(g ∶ mL), 分别于 60、 70、 80、 90
和 100 ℃条件下浸提后真空过滤, 重复浸提 2 次,
合并滤液, 定容至 150 mL, 按照 1.2.3 方法测定总
酚含量, 重复 3次, 取平均值。
1.2.7 响应面法优化试验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
上, 以粒径、 料液比和提取温度 3个因素为考察对
象, 利用 Box-Behnken 方法进行编码及响应面分
析, 其因素水平编码见表 1, Design-expert 7.0.0
Trial 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以获取总酚
最佳提取工艺参数。
1159- -
第 32 卷热 带 作 物 学 报
1.2.8 数据处理 采用 SPSS Statistics 软件对数
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试验数据用 X±SD 表示; 试验
因素采用单向变异分析(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均值采用 Duncan 0.05 检验比较。 回归方程采用
LINGO软件进行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的绘制
按照方法 1.2.1 得到没食子酸标准曲线(图 1)。
标准曲线 Y=0.283 5 X+0.005 7, r=0.999 7, 其中 Y
为吸光值, X 为没食子酸浓度(mg/mL), 试验结果
表明, 没食子酸浓度在 0.1~1 mg/mL 范围内与吸光
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2 单因素试验
2.2.1 提取时间对总酚含量的影响 提取时间对
槟榔花中总酚含量的影响如图 2所示。 提取时间从
0.5~3 h, 总酚含量差异不显著, 提取时间的长短
对总酚含量的变化无显著影响, 在响应面试验中提
取时间均为 0.5 h。
2.2.2 粒径对总酚含量的影响 粒径对槟榔花中
总酚含量的影响如图 3所示。 不同的粒径对提取液
中总酚的含量存在差异显著, 粒径在 2.0 mm 以上
的槟榔粉花总酚含量最低, 碎粒径在 1.0~2.0 mm
之间的槟榔花总酚含量最高。 从图 3可以看出, 合
适的粒径有利于总酚的提取, 分析认为与溶剂的接
触面积有关, 槟榔花粒径变小, 样品表面积增大,
与溶剂的接触面积也就增大, 提高其总酚含量。 但
并非粒径越小越好, 物料小到一定程度, 总酚含量
增加并不明显, 且有下降的趋势, 可能是由于物料
过小过滤时易堵塞从而增加萃取溶液和料渣分离的
难度, 影响其总酚含量。
2.2.3 料液比对总酚含量的影响 不同料液比对
槟榔花中总酚含量的影响如图 4所示。 随着料液比
的变化, 提取液中总酚的含量存在差异显著, 当料
液比为 1 ∶ 35(g ∶mL)时总酚含量最大为 21.38 mg/g。
2.2.4 提取温度对总酚含量的影响 提取温度对
槟榔花中总酚含量的影响如图 5所示。 提取液中总
酚的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温度达到 100 ℃时
总酚含量最大为 22.35 mg/g, 但与 90℃时的总酚含
量差异不显著。 随着温度升高, 分子运动速度加
0.25
0.2
0.15
0.1
0.05
0
0 0.2 0.4 0.6 0.8 1
A
吸
光
值
没食子酸浓度/(mg/mL)
图 1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
图 2 提取时间对槟榔花总酚含量的影响
图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0.05),
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下同。
25
20
15
10
5
0
0.5 1.0 1.5 2.0 2.5 3.0
时间/h
GA
E/
( m
g/
g)
aaaaa
a
ab bab
a20
15
10
5
0
2.0 以上 1.0~2.0 0.5~1.0 0.25~0.50 0.25 以下
粒径/mm
GA
E/
( m
g/
g)
图 3 粒径对槟榔花总酚含量的影响
c
ab
b
ab
b
a
25
20
15
10
5
0
1 ∶ 20 1 ∶ 25 1 ∶ 30 1 ∶ 35 1 ∶ 40
料液比/(mL/g)
图 4 料液比对槟榔花总酚含量的影响
1160- -
第 6 期 黄玉林等: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槟榔花总酚的研究
快, 酚类物质的渗透、 溶解、 扩散速度也加快, 从
而促进了槟榔花总酚的溶出, 使总酚含量增加, 温
度对总酚含量的影响与张春梅[7]研究的结果一致。
2.3 响应面法优化因素的最佳水平
2.3.1 二次回归模型拟合及方差分析 实验方案、
预测值与试验结果见表 2。 实验数据使用 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二次回归拟合后, 得到以下回归方程:
Ytaxol =21.984 13 -0.725 7X1 +0.949 81X2 +0.863 5X3 -
1.65275X1X1-0.654 05X1X2+0.432 5X1X3-0.5125 X2X3+
1.448 49X2X2+1.062 69X3X3
其中 X1、 X2和 X3分别代表粒径, 料液比和提
取温度。
对回归模型及各参数的显著度进行验证, 结果
见表 3。 可以看出, 模型 Prob>F 值小于 0.05, 表
明该模型是显著的, 同时模型中 X12, X22是显著的
(Prob>F值小于 0.05), 且从 X1, X2和 X3的 Prob>F
中可以看出3 个因素对槟榔花总酚提取含量的影响
bb
aa
GA
E/
( m
g/
g)
c
25
20
15
10
5
0
图 5 提取温度对槟榔花总酚含量的影响
60 70 80 90 100
温度/℃
序号 X1粒径/mm X2料液比/(mL/g) X3提取温度/℃
Y 总酚含量(没食子酸当量 mg/g 槟榔花)
预测值 试验值
1 -1 -1 0 20.9 20.19±2.120 1
2 1 -1 0 20.76 21.51±0.617 3
3 -1 1 0 24.11 23.36±1.371 8
4 1 1 0 21.35 22.07±1.174 3
5 -1 0 -1 21.69 22.52±0.062 4
6 1 0 -1 19.38 18.74±0.685 0
7 -1 0 1 22.55 23.18±0.124 7
8 1 0 1 21.96 21.13±0.856 5
9 0 -1 -1 22.17 22.05±0.330 9
10 0 1 -1 25.09 25.01±1.676 3
11 0 -1 1 24.92 25.01±0.750 0
12 0 1 1 25.80 25.92±0.536 4
13 0 0 0 21.98 23.80±0.705 5
14 0 0 0 21.98 21.68±1.069 2
15 0 0 0 21.98 21.54±0.819 4
16 0 0 0 21.98 22.10±0.887 7
17 0 0 0 21.98 20.80±0.466 6
表 2 Box-Behnken 实验设计及实验与预测结果
方差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Prob>F*)
回归模型 0.448 953 9 0.049 884 3.721 183 0.048 5
X1 0.042 128 1 0.042 128 3.142 664 0.119 6
X2 0.072 171 1 0.072 171 5.383 749 0.053 4
X3 0.059 645 1 0.059 645 4.449 38 0.072 9
X1X2 0.017 11 1 0.017 11 1.276 362 0.295 8
X1 X3 0.007 392 1 0.007 392 0.551 449 0.481 9
X2 X3 0.010 434 1 0.010 434 0.778 329 0.406 9
X12 0.115 008 1 0.115 008 8.579 244 0.022 1
X22 0.088 333 1 0.088 333 6.589 362 0.037 2
X32 0.047 543 1 0.047 543 3.546 555 0.101 7
失拟值 0.043 855 3 0.014 618 1.169 862 0.425 2
表 3 响应面方差分析
1161- -
第 32 卷热 带 作 物 学 报
上升后下降。 根据等高线的分布范围, 可以确定
试验中的提取温度和粒径, 从而得到达到较优的
试验结果。
从图 7 可见: 在料液比为 35 g/mL 条件下, 总
酚含量随提取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并达到一定值后
变化趋于平缓, 而随粒径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
根据等高线的分布范围, 可以确定试验中的提取温
度和粒径, 从而得到达到较优的试验结果。
大小顺序为: 料液比、 提取温度、 粒径。 表 3中模
型失拟项的 Prob>F值为 0.425 2>0.05, 模型失拟项
不显著, 表明模型选择是合适的。 同时, 软件分析
得到模型的相关系数 r=0.909 5, 变异系数 CV=
5.17%, 说明模型相关度较好, 且该方程能够很好
地反映真实的实验值。 所以, 可以使用该模型来分
析响应值的变化。
2.3.2 响应面交互作用分析、 优化与验证实验
为了更直观的表现两因素同时对总酚含量的影
响, 利用 Design Expert 软件进行二次多元回归拟
合, 所得二次回归方程的响应面及其等高线如图
6~8所示。
从图 6 可见: 在提取温度为 100℃下, 总酚含
量随料液比的增加而增加, 而随粒径的增大呈先
图 6 粒径与料液比交互作用对总酚含量的影响
GA
E/
( m
g/
g)
25.6
23.85
22.1
20.35
18.6
35.00
32.50
30.00
27.50
25.00 0.50
0.88
1.25
1.63 2.00
粒径/mm料液比/(mL/g)
GAE/(mg/g)
粒径/mm
料
液
比
/(
m
L/
g)
1.000
0.500
0.000
-0.500
-1.000
-1.000 -0.500 0.000 0.500 1.000
图 7 粒径与提取温度交互作用对总酚含量的影响
粒径/mm
GA
E/
( m
g/
g)
0.88
26
25
24
23
22
2.00
1.63
1.25
0.50 75.00
80.0
85.00
90.00
95.00
温度/℃ 粒径/mm
GAE/(mg/g)
温
度
/℃
1.000
0.500
0.000
-0.500
-1.000
-1.000 -0.500 0.000 0.500 1.000
1162- -
第 6 期 黄玉林等: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槟榔花总酚的研究
(g ∶mL), 提取温度 95 ℃。 为了验证响应面法的可
行性, 在此优化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 5 次平行试
验得到的总酚含量为 25.97±0.249 2 mg/g, 与理论
预测值基本吻合, 这表明模型是合理有效的。
2.4 不同干燥方法对槟榔花总酚含量、 水分和水
浸出物含量的影响
采用 Box-Behnken 响应面优化的工艺参数 ,
比较了按照 1.2.1方法处理的四种槟榔花总酚含量、
水分含量、 水浸出物含量的影响, 结果见表 4。 四
种干燥方法的总酚含量、 水分含量和水浸出物含量
均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总酚含量的大小顺序为: 炒
干>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 水浸出物
含量的大小顺序为: 炒干、 微波干燥、 热风干燥、
真空冷冻干燥; 水分含量的大小顺序为: 真空冷冻
干燥、 热风干燥、 微波干燥、 炒干。 炒干与微波干
燥温度高、 所需时间短, 阻止了低温氧化的进程,
而使样品中保留了较多的酚类物质; 而热风干燥、
真空冷冻干燥干燥温度低、 时间长, 在干燥过程中
被多酚氧化酶、 过氧化酶等酶氧化而降低了槟榔花
中的总酚含量。
GA
E/
( m
g/
g)
料液比/(mL/g)温度/℃
25.9
24.8
23.7
22.6
21.5
95.00
90.00
85.00
80.00
75.00 25.00
27.50
30.00
32.50
35.00
GAE/(mg/g)
料液比/(mL/g)
温
度
/℃
1.000
0.500
0.000
-0.500
-1.000
-1.000 -0.500 0.000 0.500 1.000
图 8 料液比与提取温度交互作用对总酚含量的影响
从图 8 可见: 粒径为 0.5~1.0 mm 时, 总酚含
量料液比(X2)与提取温度(X3)交互作用小, 两个因
素均在零水平附近总酚含量较低。
为了进一步确证最佳点的取值, 对回归方程进
行优化, 通过 LINGO 软件分析计算, 得到理论预
测值最大为 26.31, 其粒径、 料液比和提取温度对
应的编码值分别为 X1=0, X2=1, X3=1; 对应的总
酚提取的最佳条件为粒径 0.5~1mm、 料液比 1 ∶ 35
序号 样品 水分含量/% 总酚含量/(mg/g) 水浸出物/%
A 炒干 4.07±0.200 8 d 25.97±0.249 2 a 25.90±0.158 2 a
B 真空冷冻干燥 11.44±0.098 5 a 12.37±0.637 9 c 16.68±0.157 7 d
C 微波干燥 5.90±0.217 9 c 19.07±0.705 5 b 23.30±0.362 8 b
D 热风干燥 7.93±0.319 2 b 11.37±0.088 2 c 21.55±0.332 4 c
表 4 不同干燥方法对槟榔花提取物的影响
说明: 表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3 讨论与结论
对槟榔果及槟榔果仁多酚的提取工艺已有报
道 [13-14], 但未见有对槟榔花总酚提取工艺的报道。
本试验通过响应面设计方法考察了粒径, 提取温
度、 料液比对槟榔花总酚含量的影响。 在热浸提取
槟榔花总酚的过程中, 各提取因素对槟榔花总酚含
量的影响顺序为料液比>提取温度>粒径。 二次方
程的模型(总)回归显著, 且方差分析后的失拟性检
验不显著, 说明通过本实验所建立的二次回归方
程成功地反映了所考察的 3个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
相关性, 试验设计科学合理。 总酚提取的最佳工艺
条件为提取温度 95 ℃、 料液比 1 ∶ 35 mL/g、 粒径
1163- -
第 32 卷热 带 作 物 学 报
0.5~1.0 mm。 实验结果表明在该条件下, 总酚含量
为 25.97 mg/g, 与预测值 26.31 mg/g 较接近, 且重
复试验相对偏差不超过 1%, 试验证明响应面法对
槟榔花中总酚提取条件的优化是可行的, 可用于实
际预测。 应用优化的条件和参数比较不同干燥方法
对槟榔花总酚含量的影响, 大小顺序为: 炒干>微
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
目前关于槟榔提取物活性评价的研究报道较
多, 结果表明槟榔提取物具有抑菌 [15]、 抗衰老[16-17]、
抗氧化[7,18]、 抗癌防癌[19]、 防口臭[20]等多种生理和药
理活性。 槟榔多酚的抗氧化作用主要表现在直接清
除 DPPH 自由基、 ABTS 自由基、 羟基自由基, 鏊
合金属离子、 保护脱氧核糖降解等方面。 Pimolpan
P[21]等人研究证明槟榔 82.05%的抗氧化活性都是来
自酚类物质, Huang[22]等人研究了槟榔中原花青素的
抗氧化能力随着其聚合度的增加而增加, 王明月 [23]
等人报道槟榔甲醇提取物中起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是
儿茶素类,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槟榔多酚在食品、 医
药等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开发潜力。 本试验采用热水
浸提, 具有无溶剂残留、 成本低等优点, 如在此优
化提取工艺的基础上, 对槟榔酚类化合物进行分离
纯化以及成分分析和结构鉴定, 可为槟榔花的进一
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采用热炒与微波
干燥的槟榔花总酚和水浸出物含量高, 干燥时间
短、 水分含量低, 可能与干燥特性机理、 干燥特性
有关, 对此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晏小霞, 王祝年, 王建荣.海南槟榔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J].中
国热带农业, 2006(3): 12-13.
[2] Wang C K, Lee W H, Peng C H. Contents of Phenolics and
Alkaloids in Areca catechu Linn during Maturation[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Food Chemistry, 1997, 45(4): 1 185-1 188.
[3] Wang C K, Lee W H. The sepa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phenolics in areca fruit [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Food Chemistry, 1996, 44(8): 2 014-2 019.
[4] Nonaka G, Hsu F, Nishioka I.Structures of dimeric, trimeric
and tetrameric procyanidins from Areca catechu L[J]. Journal of
Chem Soc Chem Commun, 1981: 781-783.
[5] Zhang W M, Li B, Han L, et al.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extracts from areca(Areca catectu L.)flower, husk and seed[J].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09, 8(16): 3 887-3 892.
[6] 何和明. 槟榔、益智、绞股蓝的生理生态[M]. 上海: 同济大学出
版社, 1996: 240-257.
[7] 张春梅, 沈 雁, 葛 畅, 等. 槟榔花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诱
导脱氧核糖降解的保护作用[J]. 热带作物学报, 2010, 31(6):
949-953.
[8] 代文亮, 程 龙, 陶文沂. 响应面法在紫杉醇产生菌发酵前体
优化中的应用[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7, 27(11): 66-72.
[9] 刘渠道, 王建中, 许 诺.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茶多
酚的工艺研究[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8(9): 40-44.
[10] Singleton, V. L., Orthofer, R, Lamuela-Raventós, R. M. Analysis
of total phenols and other oxidation substrates and antioxidants
by means of Folin-Ciocalteu reagent[J]. Methods in Enzymology,
1999, 299: 152-178.
[11] GB/T 8304 - 2002 茶叶中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S].
[12] GB/T 8305 - 87 茶水浸出物的测定[S].
[13] 韩 林, 张海德, 李国胜, 等. 槟榔籽总酚提取工艺优化与抗
氧化活性试验[J]. 农业机械学报, 2010, 4(28): 134-139.
[14] 普义鑫, 周文化, 蒋爱民, 等. 响应面法优化槟榔中多酚提取
工艺条件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12): 334-338.
[15] 张 兴, 梅文莉, 曾艳波, 等. 槟榔果实的酚类化学成分与抗
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09, 17(1):
74-76.
[16] Lee K K, Cho J J, Park E J, et al. Anti-elastase and anti-
hyaluronidase of phenolic substance from Areca catechu as a
new anti-agingag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01, 23(6): 341-346.
[17] Lee K K, Choi J D. The effects of Areca catechu L. extract
on anti-ag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1999,
21(4): 285-297.
[18] Penpun Wetwitayaklung , Thawatchai Phaechamud , Chutima
Limmatvapirat, et al. The study of antioxidant capacity in various
parts of Areca catechu L. [J]. Naresuan University Journal,
2006, 14(1): 1-14.
[19] Jeng J H, Wang Y J, Chiang B L, et al. Roles of keratinocyte
inflammation in oral cancer regulating the prostaglandin E2,
interleukin -6and TNF- production of oral epithelial cells by
areca nut extract and arecoline[J]. Carcinogenesis, 2003, 24:
1 301-1 315.
[20] Wang C K, Chen S L and Wu M G. Inhibitory Effect of
Betel Quid on the Volatility of Methyl Mercaptan[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Food Chemistry, 2001, 49(4): 1 979-1 983.
[21] Pimolpan P, Pakatip R, Rapepol B, et al. Inhibition of Naja
kaouthia venom activities by plant polyphenols [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ty. 2005, 97(3): 527-533.
[22] Huang P L, Chi C W, Liu T Y. Effects of Areca catechu L.
containing procyanidins on cyclooxygenase-2 expression in vitro
and invivo[J].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10, 48(1):
306-313.
[23] 王明月, 罗金辉, 赵振东. 槟榔嫩果中儿茶素的液相色谱-质
谱联用测定[J]. 食品科学, 2010, 31(6): 196-198.
责任编辑: 凌青根
1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