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络石藤与薜荔的异同



全 文 :络 石 藤 与 薜 荔 的 异 同
章乐建(浙江省乐清市中医院中药房 乐清 325600)
摘要:通过对络石藤与薜荔的原植物特征 、性状特征 、显微特征 、性味 、功能 、主治成分 、理化鉴别这几方面的比较分析 , 阐明了两者之间的相同
点和区别。
关键词:络石藤;薜荔;相同点;原植物特征;性状特征;显微特征;性味 、功能 、主治;成分;理化鉴别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765(2011)-05-0054-02
作者简介:章乐建 ,男(1974.12-)。毕业于浙江金华卫校 ,从事中药
学。职称:主管中药师。联系电话:13968799488
  络石藤是夹竹桃科植物络石 Trachelosperm um Jasmi-
noides(L indl.)Lem.的干燥带叶藤茎。薜荔是桑科植物薜荔
Ficus PumilaL.的干燥带叶的不育枝。由于两者生长环境类
同功效相似 ,薜荔在部分地区也作络石藤使用。但还是有很
大差别。现分述如下:
1 相同点
络石藤与薜荔都是常绿攀援灌木 ,有乳汁 , 常攀援附生于
石上 、墙上或其他植物上;都有祛风 ,活血 ,通络的作用;用于
治疗风湿痹痛 ,腰膝酸痛等。
2 各自特征
2.1 原植物特征
2.1.1 络石: 常绿攀援灌木 , 有乳汁。 茎赤褐色 , 多分枝 ,
无毛 ,表面有点状皮孔 , 幼枝有细柔毛。叶对生;叶柄长 2 ~
5mm ,幼时被灰褐色柔毛 , 后脱落;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 ,
长 2~ 8cm ,宽 1.5 ~ 4cm , 先端短尖或钝圆 , 基部阔楔形或圆
形 ,全缘 ,上面深绿色 , 无毛 , 下面淡绿色 , 被细柔毛。聚伞花
序腋生 , 长达 5cm , 花白色 ,芳香;萼小 , 5 深裂;花管圆柱形 ,
长 3~ 6mm ,外被细柔毛 , 花冠 5 裂 ,裂片长椭圆状披针形 , 右
向旋转排列 , 花冠外面和喉部也有柔毛;雄蕊 5 , 着生于花冠
管内面中部以上 , 花丝短而扁阔;心皮 2 , 胚珠多数。骨突果
长圆柱形 , 长约 15cm , 近于水平展开。种子线形而扁 , 褐色 ,
顶端有一束白亮细簇毛。花期 4 ~ 5 月。果期 10 月。
生于山野 、荒地 , 常攀援附生于石上 、墙上或其他植物上。
2.1.2 薜荔:常绿攀援灌木 , 有乳汁。茎灰褐色 , 多分枝;幼
枝有细柔毛 , 幼时作匍匐状 , 节上生气生根。不育幼枝的叶
小 ,互生 , 卵形 ,长 0.6 ~ 5cm ,基部偏斜 , 近于无柄;至成长后 ,
枝硬而直立 , 叶大而厚 , 叶柄长 0.5 ~ 1.5cm;托叶卵状三角
形 ,长 0.5 ~ 1cm ,外面被细柔毛 ,革质;叶片椭圆形 , 长 2.5 ~
10cm ,宽 1.5~ 4cm , 先端钝 ,基部圆形或稍心脏形 , 全缘 ,上面
近于无毛 , 下面密生细柔毛 , 侧脉和网状脉在下面隆起 , 呈小
蜂窝状。隐头花序;花单性 ,小花多数 , 着生在肉质花托的内
壁上 , 花托单生于叶腋 , 有短柄;雄花托长椭圆形 , 长达 5cn ,
直径 3cm;雌花托稍大 , 倒卵形 ,表面紫绿色 。瘦果细小 , 棕褐
色 ,果皮薄膜质 ,表面富粘液。花期 5~ 6 月。隐花果成熟期
10 月。
野生 , 常攀附于山坡树上或断墙破壁上。
2.2 性状特征
2.2.1 络石藤:茎呈圆柱形 , 多分枝 , 直径 1 ~ 5mm;表面红
褐色 , 有点状皮孔及不定根;质硬 , 断面淡黄白色 ,常中空。叶
对生 , 有短柄;展平后叶片呈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 , 长 1 ~
8cm , 宽 0.7~ 3.5cm;全缘 ,上表面暗绿色或棕绿色 , 下表面色
较淡;革质。气微 ,味微苦。
2.2.2 薜荔:茎类圆形 , 大小不一 , 有叶可见气生根;表面棕
褐色至灰褐色 , 粗糙;切面平坦 , 木部宽广 ,浅棕色 , 叶互生;叶
片灰绿色至黄棕色 , 椭圆形长 2 ~ 3cm 全缘 , 基部偏斜 , 上表
面光滑 , 下表面主 、侧脉隆起 , 细脉作网状微凸 , 具托叶。气
微 , 味淡。
2.3 显微特征
2.3.1 络石藤:茎及叶主脉维管束均为双韧型 , 茎中柱鞘部
位有纤维群和石细胞;形成层成环;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棱晶和
簇晶有乳管分布。
2.3.2 薜荔:茎及叶主脉维管束均为外韧型 , 叶栅栏组织不
通过主脉;薄壁组织中有乳汁管分布;茎髓偏离中心。
2.3.3 络石藤和薜荔的茎横切面显微图:
2.4 性味 、功能 、主治
2.4.1 络石藤:苦 , 凉。祛风 , 通络 , 止血 , 消瘀。 治风湿痹
痛 , 筋脉拘挛 ,痈肿 , 喉痹 ,吐血 , 跌打损伤 ,产后恶露不行。
2.4.2 薜荔:酸 , 平。祛风 , 利湿 , 活血 , 解毒。治风湿痹痛 ,
泻痢 , 淋病 ,跌打损伤 , 痈肿疮疖。
2.5 成分
2.5.1 络石藤的主要成分:茎含牛蒡甙(Arctiin)、络石糖甙
(T racheloside)、罗汉松树脂酚甙(Matairesino side)、降络石糖甙
·54·
海峡药学 2011年 第 23卷 第 5期
(Nortracheloside)、橡胶肌醇(Dambonitol)、β-谷甾醇葡萄糖甙
(β-Sitosterylgiucoside)、加拿大麻糖(Cymarose)等。
2.5.2 薜荔的主要成分:乙醇浸出夜中分离得 5 种晶体:内
消旋肌醇(Meso-ino sitol)、芸香甙 、β-谷甾醇(β-Sitosterol)、蒲公
英赛醇乙酸酯(Taraxery lacetate)、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
nacetate)。
2.6 理化鉴别
2.6.1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样品制备:取络石藤 、薜荔 、药材
粉末(40 目);各 2g , 分别以乙醇和醋酸乙酯 5mL 浸渍过夜 ,
取滤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自动扫描测定。每个样品重复
5 次 , 结果(见表 1)。
表 1 络石藤和薜荔的紫外光谱吸收峰位置
样品 乙醇浸出液 醋酸乙酯浸出液λmax/ nm λ(肩峰)/ nm λmax/ nm λ(肩峰)/ nm
络石藤 279332 281409 324
薜荔 269 410
2.6.2 薄层色谱:样品制备:称取 2g样品粉末(过 40 目筛),
加 20m L醋酸乙酯 , 水浴回流 30min , 滤过 , 滤液浓缩至 5mL ,
供点样。吸附剂:薄层色谱用硅胶 G 板 , 10cm×15cm。展开
剂:甲苯-醋酸乙酯-甲酸(5∶4∶1)。 显色:1%AlCl3 乙醇液喷
雾 , 紫外灯(254nm)下观察荧光 。对照品:木樨草素(Lute-
olin)。结果显示 , 络石藤含木犀草素 , 薜荔则不含 , 喷雾 AlCl3
显色后 , 木犀草素在紫外灯下显黄色荧光。
3 讨论
总结以上所述 , 络石藤与薜荔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别。为
了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我们更应注意鉴别。
参考文献
〔1〕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S〕.浙江: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5 ,349.
〔2〕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中国医药科
技出版社 , 2010 , 1:252.
〔3〕林余霖 ,陈士林 ,主编.中草药采集手册〔M〕.福建:福建科学技
术出版社 , 2007 , 111.
〔4〕阎玉凝主编.中药图典〔S〕.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122.
〔5〕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 , 1755 、2651.
大黄不 同炮 制 品的 体 外抑 菌 作用
宋丽琴(浙江丽水市中心医院 丽水 323000)
摘要:目的 实验研究大黄不同炮制品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用滤纸片法对生大黄 、酒大黄 、熟大黄 、大黄炭炮制品提取液, 对金黄
色葡萄球菌 、绿浓杆菌 、大肠志贺氏菌 、巴氏杆菌 、大肠杆菌 、链球菌 6种菌作用进行比较。不同加热时间 、温度对大黄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
结果 不同的大黄炮制品提取物影响体外抑菌作用。结论 本实验表明大黄不同炮制品提取物导致体外抑菌作用差异 ,对临床选用大黄的
不同炮制品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黄;炮制;大黄提取物;抑菌
中图分类号:R2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765(2011)-05-0055-02
作者简介:宋丽琴 ,女(1969.2-)。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 职称:
中药师。从事中药调剂工作。联系电话:13095781999
  中药炮制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炮制工艺的
确定应以临床需求为依据。炮制工艺是否合理 , 方法是否恰
当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制剂的不同要求 , 根据药材自身性质
所采取的一项加工技术。对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 , 提高临床
疗效是极为重要的〔1 、2〕。但目前社会上仍存在着重医轻药尤
其不重视中药炮制的现象。现结合现代中药研究的有关报
道 ,谈谈依法炮制对大黄的功效的影响 ,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
大黄 、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炮制规格有
生大黄 、酒大黄 、熟大黄 、大黄炭。 本文笔者对大黄不同炮制
品进行实验研究 ,分析如下。
1 大黄的炮制方法
1.1 生大黄的炮制 其炮制为取原药材拣净杂质 , 大小分
档 ,洗净 ,焖润至内外湿度均匀 , 切厚片或块 , 晾干或低温干
燥 , 片面黄色 ,呈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 , 气味浓厚。但须
注意:生大黄体大质坚 ,在水处理过程中 ,宜采取少泡法 , 缓缓
润透 , 因大黄中所含的蒽醌类极性较大 , 能溶于水 , 在热水中
更容易溶解 , 久泡后影响药物疗效 , 耗损率约为 15%〔3〕。
1.2 酒大黄的炮制 取大黄片或块 , 用黄酒喷淋拌匀 ,稍闷
润 , 待酒被吸尽后 ,置炒制容器内 , 用文火炒干 , 色泽加深 , 筛
去碎屑即可。
1.3 熟大黄的炮制 取黄酒润透的大黄(大黄 1kg 用黄酒
0.3 ~ 0.5kg切厚片或块 , 置蒸器蒸茏内密闭 ,以武火隔水蒸 6
~ 8h , 至大黄内外均呈黑褐色时 , 取出晒至八成干 ,再蒸一次 ,
并将蒸器底下的水闷干后再干燥 ,片面呈黑褐色〔4〕。
1.4 大黄炭的炮制 取大黄片或块 , 置炒制容器内 , 用文火
加热 , 炒至表面焦黑色 、内部焦褐色 ,取出 , 凉干。
2 试验方法
2.1 菌悬液的制备 将活化菌种接种到营养肉汤中培养 , 要
求培养箱温度为人体温度 37°, 置于其中 24h 后作为原菌液 ,
并应用灭菌生理盐水配制含菌数 104~ 105CFU·m L-1的菌悬
·55·
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Vol 23 No.5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