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河北坝上蒙古口蘑生态观察



全 文 :真 菌 学 报 一 1 ( 2) :13 6一 1 6 6, 1 9 9 2
A e勿 M界 o lo g i e a S i n `e 口
河北坝上蒙古 口蘑生态观察
田 绍 义 黄 文 胜
(河北张家 口地区坝上农业科学研究所 ,张北 。 7石今 , O )
I N V E S T IG A T IO N O N T H E G R O W T H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R I C H O L O泪叭 M O N G O L I C以M IM A I IN N A T U R E
T I AN
、 Z h a , g夕i a天0 0 R o g i o , , B a : h a
S H人 。 一 Y 工 H u A N G W E N
一 s H E N G
刀 9 1月 s t i r u t 巴 o f 月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君` , z h a n g b e i 0 7 6 4 5 0 )
蒙古口蘑 ( T r ` c h o l o ` a , o n g o l i c “ , Im a i ) 俗称口蘑或白蘑 ( Im a i , 1 9 3 7 ; L i u & B a u , 1 9 8 0 ; 应
建浙等 , 1 9 8 2 ) ,是著名的塞北特产 ,以独有的色 、 香 、 味和丰富的营养弛名中外 , 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
是我国的传统出口商品 。 由于受生态环境的影响 ,加之长期的掠夺式采收 , 使口蘑资源在坝上已濒临绝
产边缘 。 坝上农科所位于口蘑产区 ,利用其地理优势和便利条件 , 以保护当地 口蘑资源和进一步开发口
蘑生产为目的 , 于 1 9 8 , 年开始了 口蘑资源调查 , 对野外生长发育过程及生态环境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
究 。
观察地 ,汽和方法
( 一 ) 地点
以河北省张北县战海和沽源县长梁为调查基地 。 两地除生长有蒙古口蘑外 ,还有虎皮香覃 (香杏口
蘑 ) C a l o c , b` 君 a , b o s a ( F r · ) S i n g一 T r矛c人 0 10 , a 了 a , b o ` 。 m ( F r · ) G i l l ; 以及大白桩菇 (雷蘑 , 青腿
子 ) L e u c o户a x i l l o s g i g a 。 , e o s ( So w , : F r . ) s i n g一 c l i ; o c 夕b。 考i君a 。 , e a ( s o w · ) Q u亡l · 。
(二 ) 方法
选择蒙古 口蘑的菇圈 2一 3个作固定观测点 。 每年从 5 月初土壤解冻开始 ,至 9 月底土壤上冻止。
以挖剖蘑菇圈土壤剖面或在其剖面上竖埋玻璃板的方法 , 定期观察蒙古口蘑野外生长发育状况 、 调
查牧草种群结构及其演变特点 、 分析化验 。一 1 c0 m 深土壤养分动态及定时观测其小气候 ,并结合辅助性
试验进行印证 。
结 果
(一 ) 地理气候特点
蒙古口蘑在河北坝上集中分布于坝头区 ,位于东径 1 15 一 1 1 6 。 , 北纬 41 一权 “ , 海拔 1 4 。。一 1 7。 。 nr .
年平均气温 l · 。一卜 ,℃ , 月平均温度 一 1 , . 6一 1 8 . , , 年平均日较差 14 一 1 7℃ , 年降雨量 40 0一 50 Onr m ,
19 9 1

0 ,
一 1 7 收稿 。
河北省科委重点研究项 目 。
野生蒙古口蘑标本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应建浙研究员鉴定 ,此稿在余永年教授 、 卯晓岚副研究员的指导下
整理 ,特此一并致谢 。
参加此项调查研究工作的有高世金同志 。
DOI : 10. 13346 /j . mycosystema . 1992. 02. 015
1 6 4 真 菌 学 报 1 1 卷
其中 50肠 集中在 7一 8月 ,大气绝对湿度 5 . 6一 6 . 7 m b , 7一 8 月 1 4 . 6一 1 6 . l rn b , 年相对湿度 62 % , 7一 8
月 7 5肠 以上 。
(二 ) 野外生长发育过程
蒙古口蘑在牧场上群生 , 并形成明显的圆形蘑菇圈 。 经 1 9 8 5一 1 98 7年连续观察 , 它以绒毛状菌丝
集中在蘑菇圈外侧宽 20 一 3 c0 m 、 深 1 5一3c0 , 处越冬 。 通过田间半人工栽培试验 , 对已在田间生长三
年 ,直径 l m 左右的菌丝盘进行越冬调查 ,亦是绒毛状菌丝越冬 。
` 月飞
F i g
.
1 s h o w t h e
xI 月
图 1 蒙古口蘑野外生长发育过程示意图
p r o e e s s o f g r o w t h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r i c h o l o m a 娜 。 , g o l i c “ 脚 i n n a t u r e
表 1 植被种群及其演变
T a b l e 1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n t h e s p e e i e s a n d t h e i r v a r i a t i o n o f v e g e t a t i o n
调查地点 主 要 牧 草 牧草枯死
%
牧草恢复生长%
沽源县长梁后山
披针叶苔 c a , 。 x z a o c e o l a , 。
披碱草 E l y 二 。 : d a入“ r i c u s
早熟禾 p o 。 夕; a , 。 , : i ,
蚊子草 E r a g r o : t i , 户 i l o s a
9 8

1
9

0
3 9

1
9 7

4
1 0

0
10 0
6 6

9
7 5

3
沽源县长梁西山 洲.58
萎陵菜 p o t 。 : , i l l a a c a “ 11 5
披针叶苔 C a r e x l a n c e o l a 了a
卵穗苔草 c a , e x d “ r£u s c “ l a
蚊子草 E r a g r o s l i s P i l o 了 a
10 0
7 0

8
82

9
9 2

7
0
4

2
张北县老虎沟
9710
卵穗苔草 c a r e x d , r i“ s c u l a
蒙古篙 A r 才。 , i : i a 0 0 心 o l i c a
线叶菊 F i l` f o l i u o s i b i r i c “ 、
披碱草 石 z夕。 , 5 d a人u r i c “ s
沽源榆树沟牧场
篙类 A r 不e m i` i a s p p ·
披碱草 石 l ) 二 , , d a h “ r i c “ s
卵穗苔草 s t i户a b a i c a l e ” ` 15
问荆 E g “ i了 t u 仍 a r夕 亡 n s e
4 0

0
2 5

8
6

2
6

5
3 4

5
1 8

9
2 1

6
1 0

8
3 5

2
2 3

8
1 5

8
7
.
0
::::
::
8 2

l
2

7
6

3
10 0
94

9
1弓。 9
6 4

l
2 7

,
2 期 田绍义等 : 河北坝上蒙古口蘑生态观察 1 6 5
1, 8 8 年以室内瓶栽的菌丝块傲材料 , 分别在 一 30 ℃ 下连续保存冷 个月和在 一 16 一 4℃ 变温下 保
存 6 个月 ,每处理 10 瓶 ,进行越冬观察 ,结果越冬菌丝都能恢复正常生长。
野外越冬菌丝在翌年 5 月上 、 中旬开始恢复生长 , 在地下 ,一 20 c 。 深处沿着蘑菇圈的外缘向外蔓
延 。 每年向外扩展 20 一 3 c0 m , 7 月中旬至 8 月上旬在土壤深 3一 1 c0 m 处形成线状菌丝和原基 , 8 月上
旬至 9 月上旬产生子实体 (图 l ) , 集中分布在蘑菇圈外缘上 ,形成一个环形的出菇线 。
(三 ) 植被种群结构
结合蒙古 口蘑野外生长发育过程观察 , 对蘑菇圈及其内外的牧草种群与生长状况调查结果 : 蘑菇
圈周围主要牧草有披碱草 、 披针叶苔 、 卵穗苔草 、 蚊子草 、 早熟禾 、 线叶菊 、 星毛萎陵菜 、 蒙古篙等等 (见
表 1 )。 但在不同牧场上蒙古口蘑菇圈的优势种牧草有明显差别 。 由此表明 , 蒙古口蘑的分布与牧草种
类无明显关系。
子实体发生线
去年菌丝生长带
前年菌丝生长带
菇圈外绿草区 枯草区 菇圈内绿草区
图 2 蒙古口蘑菇圈模式图
F i g
.
2 M o d e l o f a f a i r y r i n g o f T r i c h o l o m a 仍。 俘 g o l i c “ 脚
蒙古口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 对所有牧草的生长都有程度不同的影响 , 表现生长势弱或严重枯死 ,
在菇圈上形成宽 50 一 6 oc m 的环形枯草区 。 次年 ,随着菌丝的死亡和消失 ,未枯死的牧草逐渐恢复生长 ,
由于菇圈内土壤的有机磷和有机氮明显增加 ,牧草长势繁茂 ,繁衍迅速 , 颜色深绿 ,又在枯草区以内形成
一个同心圆形的绿草区 。 随着菌丝逐年向外蔓延 ,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蘑菇圈 (图 2 ) 。
( 四 ) 田 间小气候
在定点蘑菇圈上 , 由 5 月上旬至 9 月底 ,每天 8 时 、 1斗时 、 18 时 ,对气温 、 相对湿度 、 地面温度 、 最高
最低温度 、 sc ln 和 1 c0 m 地温 、 降雨量等进行逐项观测 ,每 10 天测土壤含水量一次 。
根据田间小气候观察和菌丝生长温度梯度及由田间采回的越冬菌块进行出菇试验等结果表明 : 蒙
古口蘑营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 5一 ” ℃ , 适宜温度 15 一 20 ℃ , 土壤含水量 7% 以上 ; 生殖生长期温度范
围 川一 20 ℃ , 土壤含水量 15 一朽% 。
(五 ) 土壤养分动态
从蒙滚牙口蘑菇圈及圈外 10 一 1 oc m 深处采取土样 ,请北京市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分析化验结
/

1 6 6 真 菌 学 报 1 1 卷
表 2 篆古口 臼菇圈土族养分化验分析
Ta b le 2 A na l y s i s of u nt ri t i o ni nt h e 5 0 11 of f a i ry ri ng
地点 编号 位 置 有机质 }全 氮
% }
N %
全 磷
P %
C /N
菇圈外
子实体发生线
菇圈
5

0 5 6
6

15 6
5

89 6
0

3 3
0

3 5
0

3 6
0

1 2 4
0

1 3 6
0

1 3 6
有效氮
N P P田
2 6 0

0
2 4 3

0
2 2 2

0
有效钾
K P P m
1 0 8

0
1 0 4

0
1 80

0
1 8

0
17

0
1 6

0
菇圈外
子实体发生线
菇圈
6
.
1 65
5

9 4 4
5

6 1 5
0

13 6
D

1 3 6
0

14 ,
2 2 1

0
2 2 1

0
2 3 5

0
2 6 0
.
0
1 6 0

0
1 6 4

0
17

0
1 6

0
15

0
ù
O月才`U2à一j角马ù…nl八亮材U
沽源长梁
菇圈外
子实体发生线
菇圈
4
.
7 9
4

3 4
4

2 1
0

0 4 2
0

0 3 6
0

0 3 9
1 5 7

8
1 7 8

7
1 82

4
3 0 0

0
3 0 0

0
3 0 0

0
9

, 8
8

6 8
8

2 7
1 9
.
7 1
23

3 0
2 1

7 1
2 6 0

0
3 2 0

0
3 4 0

0
9

1 7
8

8 8
8

0 1
凡j.1气7一JO了ù6…一,月了目,l勺乙2一U`QùO,`内,乙…ùUn八1ó
魂,八,月兮…,`UOn目、lJ`矛沪OJl二.1l菇圈外子实体发生线菇圈 4 。 2 74 。 4 44 。 3 0 0

2 7
0

2 9
0

2 8
0

0 4 2
0

0 3 3
0

0 3 9
菇圈外
子实体发生线
菇圈
4

1 7
4

5 4
4

4 3
0

2 8
0

2 9
0

29
0

0 3 9
0

0 3 0
0

0 4 0
1 5 4

0
1 7 5

9
1 8 0

0
1 7

4 8
2 3

0 3
3 2 2

9 5
3 6 0

0
3 6 0

0
3 5 3

0
9

6 7
9

0 8
8

7 7
榆树沟场牧
果 (表 2 ) 。 土壤属于半干早区高原粟钙土 ,有机质含量 4 . 17 一 6 . 17 肠 , 全氮 0 . 26 一 。 . 37 弧 ,全磷 0 . 03 一
0
·
1 5%
, 有效氮 1 5 2一 2 6 0 p p m , 有效磷 2 · 0一 2 7 · 9 p p m , 有效钾 1 0 4一 3 6 0 p p m , c / N S一 1 8 p H 6 · 3 1一
参 考 文 献
( J
a p a n ) 13
: 2 0 8一
( N
o r t h e r n C h i n e s e
.801]刘
[ 3 ]
Im a i S ( 1 9 3 7 ) o
n a n e d i b l e M o n g o l i a n f u n g u s “ p a i 一m o k u ”
.
P r o e I m P A c a d
2 8 2
L i u B
,
B a u Y S ( 1 9 8 0 ) E
e o l o g i e a l a n d r a x o n o m i e a l o b s e r v a t i o n o n “ K o u M o ”
M u `五r o o m ) . 5夕d o即 i a , A n n a l e s M y e o l o g i c i s e r 11 . 3 3 : 1 8 1一 15 4
应建浙 , 赵继鼎、 卯晓岚 , 马启明 ,徐连旺 ,宗毓臣 ( 19 8 2 ) 《食用蘑菇》 。 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