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榉树无性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全 文 :榉树(Zelkova serrata)别名血榉、金丝榔、沙榔树、毛脉
榉等,又名大叶榉,是榆科榉属的落叶乔木树种,属国家 2
级重点保护植物 [1]。但是榉树种子的萌发率较低,结实率只
有 5%左右。实生苗生长量个体之间的差异大,不宜用实生
苗进行规模化造林 [2]。因此,为了培育性状相近的榉树苗木,
以满足市场上对优良榉树苗木的需求,开展了榉树的无性
繁殖技术研究,现将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榉树的无性繁殖技术
1.1 嫁接
刘德良 [3]研究发现可以选择一至二年生、地径 1.5~2.0
cm 的白榆实生苗作砧木 ,以一至二年生的榉树枝条作接
穗,在树液流动季节进行嫁接。为提高嫁接成活率,插入接
芽使其内皮层与砧木皮层密接,并用塑料薄膜带缚牢。在操
作技术保证的情况下,榉树嫁接的成活率一般在 80%以上。
枝接当年生长量达 80~160 cm,地径 0.8~1.5 cm [3-4]。
1.2 扦插
榉树种源少,常采用扦插育苗。可采用硬枝扦插和绿枝
扦插 2 种 [3-4],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早春硬枝扦插比夏季嫩
枝扦插生根效果好 [9]。一是硬枝扦插。刘德良等[2]发现插条年
龄与插穗成活率呈正相关,应选用一至五年生母树上的粗
壮叉枝、侧枝作插条;亦可选用大树采伐后从伐桩上萌发的
枝条。试实验发现影响榉树扦插成活的主要因素有插穗粗
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3]。赵旺兔 [2]、蔡建武 [8]进行榉树通过硬
枝扦插试验,发现插穗的直径在 0.8 cm 以上,用萘乙酸或生
根粉处理后,成苗率均达到 75%以上。吴学礼等 [7]也发现采
用实生苗截干后萌发的穗条扦插,以均匀混入腐殖土的土
壤作基质,中部插条,插条粗 0.6~1.0 cm,ABT 生根粉液 1 000
mg/L 浸泡 15~20 min 后的扦插方案很好,扦插生根成活率
可达 93%。二是嫩枝扦插。Yamazaki [5]对榉树水培枝扦插繁
殖进行了的研究,发现母树的生长状况与水培枝的生长有
直接的关系。Kim 等 [6]观察了从不同树龄的榉树上采集的带
有绿色不定芽的枝条扦插繁殖情况,发现榉树扦插繁殖的
生根率比较低。姜志强 [10]研究发现半木质化的嫩枝插穗在 6
月 22 日用 ABT 生根粉 200 mg/L 浸泡 4 h 处理,扦插效果最
好,生根率达 73.5%,生根性状均优于其他处理。扦插时间以
在 6 月中旬为最好;扦插基质与插穗规格对生根影响不大;
扦插插穗应选用树冠下部枝条。
1.3 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对扦插不容易生根的榉树是一条可行的途
径。目前,榉树的组织培养的再生体系已经建立。高毓莹等 [10]
以台湾榉(Zelkova formosana Hayata)的胚、顶芽、子叶、下胚
轴及小苗带节茎段为外植体,在含 BA、NAA 的 WPM 培养
基上,成功地诱导了侧芽和不定芽,并诱导生根,形成再生
植株。金晓玲 [11]经研究发现榉树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生根
的最适培养基为 WPM 培养基。实生苗幼嫩茎段在 WPM+BA
1.0 mg/L 培养基上直接形成丛生芽。从根的诱导率、幼苗的
发根数量和根的质量综合考虑,WPM+IBA 0.5 mg/L+AC 2.0
g/L 为培养基,为适宜的榉树生根培养基。
2 榉树无性繁殖的生理基础
在植物无性繁殖的试验研究中,生理基础的研究尤为
重要。姜志强 [9]研究发现榉树生根的时候,插穗中的营养物
质如可溶性糖及淀粉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在插穗愈伤组织形
成期和生根期都呈下降趋势;而在生根后期,各营养物质的
含量又有所回升,进而趋于平稳。插穗中的内源激素如IAA、
ABA、GA3和 ZR等含量的变化与营养物质的变化共同推动
生根进程。IAA、ABA 值大有利于不定根的生成。
3 结语
国内外学者对榉树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多是育苗繁殖
途径及对用于生产的扦插技术的研究。榉树的组织培养研究
中,对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比较系统,对外植体的选择,各
阶段培养基的选择等也开展了较完善的研究。对榉树种快速
繁殖技术生理机制的研究则较缺乏,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下转第220页)
榉树无性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钟飞霞 金晓玲 康 睿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艺术设计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摘要 目前,应用于榉树无性繁殖的方法主要有嫁接、扦插和组织培养等。其中以扦插繁殖技术比较成熟,老枝的扦插成活率达到
75%以上,嫩枝的扦插成活率达到 30%左右。综述了榉树无性繁殖技术研究进展,以供参考。
关键词 榉树;嫁接;扦插;组织培养
中图分类号 S723.1+32;S792.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7-0217-01
Research Advances on Zelkova schneideriana Asexual Propagation
ZHONG Fei-xia JIN Xiao-Ling KANG Rui
(School of Eniviroment and Art Design,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Changsha Hunan 410004)
Abstract Beech is the world-famous precious timber species,and also important landscape tree. Due to Beech seeds are mixed,it is difficult to
provide high quality trees for gardening and nursery stock. Therefore,it’s necessary to try vegetative propagation methods to obtain excellent beech
seedlings. At present,applied methods include grafting,cuttings and tissue cultivate. Among them,cutting propagation technique is relatively mature,
older survival rate of branchs of the cuttings is up to 75%,and softwood cuttings survival rate is about 30%.Research advances on Zelkova schneideriana
asexual propagation were summariz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Key words beech;grafting;cutting;tissue cultivate
收稿日期 2010-03-27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 7 期 林业科学
217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 7期林业科学
!!!!!!!!!!!!!!!!!!!!!!!!!!!!!!!!!!!!!!!!!!!!!!!
(上接第 217页)
4 参考文献
[1] 戴启金,杨海.榉树的育苗及栽培管理[J].育苗技术,2006(1):21-22.
[2] 赵旺兔 .榉树生物学特性及园林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2003.
[3] 刘德良,张琴.珍稀濒危植物榉树扦插繁殖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1,16(1):37-39.
[4] 周家骏,高林 .优良阔叶树种造林技术[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
社,1985.
[5] YAMAZAKI J. Sprouting from water-dipped branches of keyaki (Zelkova
serrata Makino)[J].Bulletin of the Faculty of Agriculture Tamagawa Uni-
versity,1991(31):59-69.
[6] KIM C S,KWON O W. Vegetative propagation through green wood cutt
ings of adventitious sprouts in Zelkova serrata Makino[J].Research report
of the Indtitute of Forest Genetics,1990(26):22-25.
[7] 吴学礼,付玉嫔,祁荣频,等 .榉树扦插繁殖技术试验初报[J].林业调
查规划,2008(6):140-142.
[8] 蔡建武 ,茹利民 .大叶榉扦插育苗试验 [J].江苏林业科技 ,2005,32
(1):32-33.
[9] 姜志强.榉树扦插繁殖技术与生根机理的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
学,2008.
[10] 高毓莹,王亚男,姜家华.台湾榉之组织培养[J].中华林学刊,1996,
229(2):171-186.
[11] 金晓玲 .榉树的生物学特性和微繁技术的研究 [D].长沙:中南林学
院,2004.
桐培育过程中抗旱节水化控制剂的最优选择。彭红丽等[29]研
究了低温胁迫对珙桐幼苗的抗寒性生理生化的影响,认为
低温条件下珙桐会积累脯氨酸,产生一定的抗寒性。
6 展望
珙桐是一种古老的孑遗植物,其群落结构古老而又复
杂,在植物发育史和地域变迁史及生态学研究上具有很高
的地位和价值,而且珙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观赏价值,
具有极高的发展潜力。但是,珙桐这一树种天然更新困难,
种子发芽率低,即使发芽也很难成苗;人工催芽处理虽能大
幅度提高发芽率,但在幼苗期死亡率高、成苗率很低。而当
前对种子发芽率低、成苗率低的生理机制尚无系统分析和
研究,很难提出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解决更新或育苗中出
现的种种问题。严重制约了珙桐苗木生产、限制了珙桐的推
广运用及产业化。为了更进一步掌握珙桐的生长发育及繁
殖规律,揭示珙桐的濒危机制,以为珙桐的移栽及保护提供
更确定的依据,当务之急,应加强珙桐以下 2 个方面的研
究:一是珙桐生理生态学。目前研究结果显示珙桐濒危原因
与其遗传多样性的关系比较小,而与其生境存在较大的关
系[17],但是综合各方面研究来看,珙桐生理生态方面的研究
几近空白,尤其随着珙桐引种工作的展开,珙桐对环境的响
应情况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从生理生态学的角度,研究
环境对珙桐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生理过程的影响,对阐明
珙桐濒危原因及珙桐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科研意义
和生态经济价值。二是珙桐生态学。珙桐生态学研究主要集
中生态学方面宏观的生物形状描述和群落结构分析、生境
调查及珙桐群落描述方面,而对于珙桐群落的未来发展情
况的报道较为鲜见,而对于微观研究更是少见,而且对于珙
桐群体间遗传差异的问题尚存在争议 [11-15,17],因此珙桐生态
学应加强珙桐群落动态发展调查,并结合全球变化关注珙
桐种群的发展状况及群落间关系的变化。此外,珙桐的生物
学研究中对珙桐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较为少见,而且珙桐的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组织培养技术
为许多植物的大量快速繁殖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珙桐的
组培苗一直未见成果,因此应加强对珙桐细胞生物学的研
究,以揭示珙桐繁殖机制。
7 参考文献
[1] 张家勋,李俊清. 珙桐的天然分布和人工引种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
学报,1995,17(1):25-30.
[2] 苏智先,张素兰.珙桐种群生殖物候及其影响因子研究[J].四川师范
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0(4):313-318.
[3] 张清华,阎洪 .气候变化对我国珍稀濒危树种——珙桐地理分布的
影响研究[J].林业科学,2000,36(2):47-52.
[4] 张征云,苏智先.中国特有植物珙桐的生物学特性、濒危原因及保护
[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66-69,86.
[5] 张家勋,李俊清 .珙桐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 [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4,16(4):33-37.
[6] 罗世家 .珙桐种子的解剖研究 [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20(4):18-19.
[7] 林洁,沈泽昊,贺金生,等.珙桐群落学特征及群落环境分析 [J].植物
学通报,1995,12(生态学专辑):71-18.
[8] 肖开煌,苏智先,黎云祥,等.珙桐群落中珙桐地位及其土壤特征的相
关性[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4):403-407.
[9] 朱利君,苏智先,胡进耀,等.珙桐群落种间关系的研究[J].广西植物,
2006,26(1):32-37.
[10] 罗柏青,杜凡,王娟,等.滇东北珙桐群落结构特征研究[J].林业调查
规划,2009,34(1):15-20.
[11] 肖开煌,苏智先,张素兰,等.不同海拔珙桐群落乔木物种多样性与
土壤因子关系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4):408-
413.
[12] 李尤,苏智先,张素兰,等.珙桐群落种内与种间竞争研究[J].云南植
物研究,2006,28(6):625-630.
[13] 宋丛文,包满珠.天然珙桐群体的 RAPD 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J].林
业科学,2004,40(4):75-79.
[14] 徐刚标,禹玉婷,申响保.湘鄂西地区珙桐天然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
[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5-9.
[15] 李雪萍,何正权,陈发菊,等 .神农架 4 个珙桐居群遗传多样性的
RAPD 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28(3):66-70.
[16] 李建强,张敏华.珙桐的等位酶位点变异分析[J].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0,18(3):247-249.
[17] 彭玉兰,胡运乾,孙航.光叶珙桐的等位酶分析及其生物地理学意义
[J].云南植物研究,2003,25(1):55-62.
[18] 苏瑞军,苏智先.珙桐种子散布、萌发及其种群龄级分配的关系研究
[J].林业科学,2005,41(3):192-195.
[19] 李雪萍,陈发菊,庄静冰,等.珙桐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发育的
细胞学观察[J].浙江农业科学,2008(5):546-550..
[20] 王伟伟,苏智先,胡进耀,等.珍稀濒危植物珙桐不同采收期的种子
特性研究[J].广西植物,2006,26(2):178-182.
[21] 方志荣,苏智先,胡进帮,等.珙桐种子几种呼吸代谢酶活性及果实
不同组织总酚含量测定[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7(5):70-73.
[22] 雷泞菲,彭书明,牛蓓,等.珍稀濒危植物珙桐种子休眠萌发过程中
内源激素的变化[J].广西植物,2009,29(1):66-69,131.
[23] 吴建国,吕佳佳 .气候变化对珙桐分布的潜在影响 [J].环境科学研
究,2009,22(12):1371-1381.
[24] 朱利君,苏智先,胡进耀,等.珍稀濒危植物珙桐超氧化物歧化酶活
性[J].生态学杂志,2007,26(11):1766-1770.
[25] 朱利君,苏智先,胡进耀,等.珍稀濒危植物珙桐过氧化物酶活性和
丙二醛含量[J].生态学杂志,2009,3(28):451-455.
[26] 郑小江,刘金龙,肖浩,等.珙桐与光叶珙桐过氧化氢酶活性及酶谱
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3):261-263.
[27] 薛波.珙桐幼苗对抗旱节水措施的生理生态响应[D].雅安:四川农业
大学,2006.
[28] 薛波,李贤伟,张健,等.抗旱节水化控制剂对珙桐幼苗抗旱性的影
响:模型构建、主效应与交互效应分析及最优选择[J].生态学杂志,
2008,27(11):1883-1894.
[29] 彭红丽,苏智先.低温胁迫对珙桐幼苗的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影
响[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4,22(6):50-53.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