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石榴“麻皮”病病原研究



全 文 :第 19卷 第 4 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Vol.19 No.4
2004年 8月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ug.2004
石榴“麻皮”病病原研究
郑晓慧1 , 易言郁2 , 徐 彪1 , 孙 劲3
(1.西昌学院园艺系 , 四川 西昌 615013 ;
2.会理县农业局 , 四川 会理 615100;
3.西昌学院动物科学系 , 四川 西昌 615013)
摘要:1999~ 2003 年对凉山州石榴“麻皮”病病原菌进行了研究 , 确定了病原菌为石榴痂圆孢菌(Sphaceloma puni-
cae Bitanc et Jank.)。
关键词:石榴;麻皮病;石榴痂圆孢
中图分类号:S 436.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2004)04-0498-02
Pathogen of Pomegranate Sphaceloma Scab
ZHENG Xiao-hui1 , YI Yan-yu2 , XU Biao1 , Sun Jin3
(1.Garden Department of Xichang College , Xichang 615013 , China;
2.Agricultural Bureau of Huili , Huili 615100 , China;
3.Animal Science Department of Xichang College , Xichang 615013 , China)
Abstract:Smallpox disease on pomegranate was studied by investigation from 1999 to 2003 in Liangshan
area.The pathogen was identified as Sphaceloma punicae Bitanc et Jank.
Key words:Sphaceloma scab;smallpox disease;Sphaceloma punicae Bitanc et Jank.
  四川省凉山州是全国几大石榴主产区之一 。
其生产的“青皮软籽石榴”更是以“籽粒晶莹如珍
珠 ,果味浓甜似蜂蜜”而名扬全国。但是在凉山州
石榴生产中果农称为“麻皮病”的病害发生普遍而
严重 ,该病严重影响了果实的商品性 ,使果农的收
入锐减 ,也成为制约凉山州石榴发展的主要因素之
一。笔者从 1999年开始系统地对“麻皮病”病原菌
进行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999 ~ 2003年分别从四川西昌市礼州田坝村 、
会理县田房村 ,多次采集病果 ,并随即进行分离。
1.2  病原菌分离
取新鲜病果上的病斑 ,进行组织分离(PDA 培
养基)[ 1] ,置于 25 ℃的恒温箱中培养 ,分别于 5 d ,
10 d , 15 d , 20 d后观察分离物的类别和出现的频
率 ,初步鉴定分离物 ,纯化后转管保存备用 。
1.3  分离物接种
取新鲜无病斑果实 20个 ,先用清水冲洗干净 ,
再用无菌水冲洗 ,其中 10个用针刺法进行接种 ,将
培养菌块贴于针刺处 ,其上贴无菌湿润脱脂棉进行
保湿 ,置于 25 ℃恒温箱中保湿培养;另 10个果进
行空白对照处理 ,针刺后针刺处贴无菌湿润脱脂棉
保湿 ,同样置于25 ℃恒温箱中进行保湿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害症状
收稿日期:2004-03-16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03NG020-007);凉山州科技局重点项目(2001-02)。
 作者简介:郑晓慧(1962-),女 , 四川西昌人 ,副教授 , 硕士 ,主要从事植物病理学研究。
该病只发生在石榴果皮和花萼上 。初病斑呈
水渍状黄色小点 ,条件适应病斑可迅速扩大 ,颜色
由红褐色最后变为黑褐色 ,零星分布于果实的表
面 ,后病斑逐渐扩大 ,多个病斑融合呈疮痂状 ,病斑
微凸 ,后逐渐变粗糙 ,致使果皮表面轻度龟裂 ,发病
严重的果实可全果被病斑覆盖 。
2.2  培养性状
PDA培养基25 ℃培养 ,5 d后出现典型的痂圆
孢菌菌落。菌落初为蜡质点状 ,后缓慢扩展 ,后逐
渐变为红褐色 ,近圆形 ,边绿整齐 ,粘稠 ,紧密 ,中央
略突起 ,后期菌落表面皱褶 。培养 10 d 后菌落菌
落表面出现白色稀疏气生菌丝。培养 20 d后菌落
平均直径 16.8 mm.
2.3  致病性的测定
接种 7 d后果实上出现病斑 ,病斑颜色 、形状 、
大小均与病果相同 ,再分离成功。
2.4  病原菌形态
对果上病斑进行切片观察 ,病原菌分生孢子盘
半埋生 , 大小 38.5 ~ 112(69.7)μm ×17.5 ~ 42
(28.7)μm ,单生或聚生 ,产孢细胞在分生孢子盘上
排列紧密 ,瓶梗形 ,单孢 。多次观察均未见分生孢
子(图 1)。
图 1  石榴痂圆孢菌
Fig.1 Sphaceloma punicae Bitanc et Jank.
3  结论与讨论
根据病原菌培养性状 ,分生孢子盘 、产孢细胞
的形状 、大小 ,依据查阅的资料[ 2~ 4] 可确定引起凉
山州石榴“麻皮”病的病原菌为石榴痂圆孢菌(S.
punicae Bitanc et Jank.)。这与谌多仁的报道相一
致。该菌的有性阶段不论是在病果上还是在培养
基上均未观察到 。
在刘会香等对石榴疮痂病病原的报道中 ,认为
引起山东石榴疮痂病的病原菌是 Dothiorella sp.[ 5]
在观察中未见到 。戚佩坤对广东省石榴上的病害
进行过研究[ 6] ,共鉴定出 6种真菌病害 ,未见石榴
痂圆孢引起的病害。在研究中还观察到凉山州石
榴果上类似于疮痂病的病害还包括被称为“太阳
果” 、“黑斑病”的两种真菌病害 ,笔者已经进行了初
步的研究 , 相关的研究成果将在以后的论文中报
道。
笔者支持谌多仁的观点:石榴痂圆孢的病原菌
为 S.punicae Bitanc et Jank.,并认为不同的气候条
件和立地环境将导致不同地区石榴上类似疮痂病
的病原菌在种类 ,产生分生孢子的时间 、多少等方
面存在明显不同。
[ 参 考 文 献]
[ 1]  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8.
[ 2]  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 , 1979.
[ 3]  张中义.植物病原真菌学[ 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
出版社 , 1988.
[ 4]  谌多仁 ,殷恭毅.石榴与苹果两种痂圆孢新记录[ J] .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 1985.
[ 5]  刘会香 ,刘振宇 , 杜明芸 ,等.石榴疮痂病病原菌的初
步研究[ 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 2001 , 32(4):529-531.
[ 6]  戚佩坤.广东果树真菌病害志[ M] .北京:中国农业
出版社 , 2002.
499第 4期            郑晓慧 ,等:石榴“麻皮”病病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