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方法制备的淡竹沥的紫外谱线组法鉴别



全 文 :术对该物质进行了体外抗肿瘤细胞活性分析。
抗菌实验结果显示 ,大花红景天提取物 TBA对供试细菌 E.
coli和 S.aureus与供试真菌 P.digitatum和 A.niger无显著抗菌活
性。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 ,大花红景天提取物 TBA
作用于 MGC80-3人胃癌细胞 48 h后 , TBA和细胞抑制率在一
定范围内存在量效关系 , 且该纯化 TBA具有显著抗肿瘤细胞效
果 , 12.5μg/mlTBA对 MGC80-3人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高
达 62.95%。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许多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机制之
一 [ 19]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已成为治疗肿瘤的新的思路 [ 20] 。已有文献
报道, TBA可诱导 SMMC-7721人肝癌细胞凋亡[ 21 , 22] 。本实验证实,
12.051μg/ml的大花红景天提取物 TBA作用MGC80-3人胃癌细胞
24h后的肿瘤细胞凋亡率为 13.1%。关于大花红景天提取物 TBA
的抗肿瘤机制 、特异性和靶向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 ,第 34卷 ,第 1分
册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6:161.
[ 2]  赵 文 ,蒋东升 ,边庆荣 ,等.蔷薇红景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
抑瘤作用 [ J].营养学报 , 2000, 22(1):90.
[ 3]  郭亚力 ,李 聪 ,欧灵澄 , 等.红景天提取物抗氧化性能分析研究
[ J] .理化检验 -化学分册 , 2006, 42(8):630.
[ 4]  赵 文 ,王庭欣 ,齐小菊 , 等.蔷薇红景天提取液抗疲劳作用研究
[ J] .营养学报 , 2006, 28(2):180.
[ 5]  Mook-JungI, KimH, FanW, etal.Neuroprotectiveefectsofconstit-
uentsoftheorientalcrudedrugs, Rhodiolasacra, R.sachalinensisand
Tokaku-joki-to, againstbeta-amyloidtoxicity, oxidativestressand
apoptosis[ J] .BiolPharmBul.2002, 25(8):110.
[ 6]  明海泉 ,夏光成 , 张瑞均.红景天研究进展 [ J] .中草药 , 1988, 19
(5):37.
[ 7]  崔艳梅 ,娄安如 ,赵长琦.红景天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进展 [ 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44(3):328.
[ 8]  王毓杰 ,张 艺 ,冯雪梅 ,等.红景天化学成分的研究及其对低氧诱
导因子 -1α表达的影响 [ J] .华西药学杂志 , 2009, 24(1):21.
[ 9 ]  王秀清 ,李静波 ,张洪源 ,等.红景天素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 J] .
吉林中医药 , 1992, (3):40.
[ 10] 张淑芹 ,孙 非 ,刘志屹 ,等.高山红景天苷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的
实验研究 [ J] .吉林中医药 , 1999, (4):63.
[ 11] 宋薇薇 ,焦士蓉 ,周 佳 ,等.石榴皮多酚的微波辅助提取及提取物
抗氧化与抑菌作用研究 [ J] .现代食品科技 , 2008, 24(1):23.
[ 12] 黄英俊 ,赵明 ,宗玉英 ,等.狭叶红景天的化学成分及其抑制结核分
枝杆菌生长活性的研究 [ J] .中国中药杂志 , 2008, 33(13):1561.
[ 13] 刘运荣 ,胡建华 , 植物多酚的研究进展 [ J]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
2005(12):63.
[ 14] 王修杰 ,袁淑兰 ,魏于全.植物多酚的防癌抗癌作用 [ J].天然产物
研究与开发 , 2005, 17(4):508.
[ 15] 牛凤兰 ,尹建元 ,董威严 ,等.菱角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 、提纯
及结构鉴定 [ 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2005, 26(5):852.
[ 16] 张友胜 ,杨伟丽 ,崔 春.显齿蛇葡萄化学成分的研究 [ J] .中草药 ,
2003, 34(5):402.
[ 17] 牛凤兰 ,李晨旭 ,董威严.东北菱提取物对肝癌细胞的体内外抑制
作用 [ 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04, 30(4):553.
[ 18] 吕 喆 ,龚守良 ,牛凤兰 ,等.菱角纯化物三羟基苯甲酸二聚体对肝
癌 SMMC-7721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 [ J] .吉林大学学
报:医学版 , 2006, 32(5):788.
[ 19] AbrahamsenJF, BakkenAM, BruserudO, etal.Flowcytometrimeas-
urementofapoptosisandnecrosisincryopreservedPBPCconcentrates
frompatientswithmalignantdiseases[ J].BoneMarowTransplant,
2002, 29(2):165.
[ 20] ZwickE, BangeJ, ULLrichA, etal.Receptortyrosinekinaseastargets
foranticancerdrugs[ J] .TrendsMolMed, 2002, 8(1):17.
[ 21] 吕 喆 ,龚守良 ,牛凤兰 ,等.3, 4, 5-三羟基苯甲酸对肿瘤细胞凋
亡及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 [ 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08, 34
(1):90.
[ 22] 赵文静 ,牛凤兰.3, 4, 5-三羟基苯甲酸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人肝癌
细胞SMMC-7721的凋亡[ 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2009, 30(2):320.
收稿日期:2010-09-03; 修订日期:2011-02-12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厅项目(No.2010FJ3099);
湖南省教育厅项目(No.10c1287);
湘潭大学科研项目(No.09XZX13);
湘潭大学第三届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项目
作者简介:吴学文(1974-),男(汉族), 湖南邵阳人 , 现任湘潭大学化工
学院讲师 ,在读博士 ,硕士学位 ,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工作.
*通讯作者简介:蒋孟良(1957-),男(汉族), 湖南长沙人 ,现任湖南中医
药大学药学院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士学位 ,主要从事中药制剂研发
工作.
不同方法制备的淡竹沥的紫外谱线组法鉴别
吴学文1 ,熊 艳 1 ,蒋孟良2*
(1.湘潭大学化工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5; 2.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7)
摘要:目的 采用紫外谱线组法鉴别不同方法制备的淡竹沥 , 为淡竹沥的质量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以蒸馏水 、无水
乙醇 、氯仿 、石油醚 4种溶剂浸泡样品 2h,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扫描测绘出 4条紫外吸收光谱线 , 构成紫外谱线组。结果
4种溶剂浸泡液的吸收峰数目及峰位值基本一致 , 各种成分的紫外吸收光谱叠加而成的紫外吸收谱线组也呈现出相同
性。结论 该法客观 、准确 , 能全面反映出样品所含成分的宏观特征 , 能达到有效鉴别中药的目的。
关键词:淡竹沥; 紫外谱线组; 质量控制
DOI标识:doi:10.3969 /j.issn.1008-0805.2011.08.072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05(2011)08-1965-02
  竹沥系禾本科刚竹属淡竹 Phyllostachysnigra(Lodd.)Munro
var.henonis(Mitf)StapfexRendle或其他一些竹类的秆用火烤灼
流出的淡黄色澄清的液汁 ,具有清热化痰 、开窍定惊等作用 ,临床
上主要用于治疗痰热咳嗽 , 痰黄气促 ,中风痰盛 , 惊风 , 破伤风等
证 [ 1] 。根据文献 [ 2, 3]报道 , 竹沥中主要含有氨基酸类 、酚性成分 、
无机元素以及有机酸类成分。 我们对淡竹沥的制备工艺进行过
系统研究 [ 4, 5]。本实验对不同方法制备的淡竹沥进行紫外谱线
组法鉴别研究 , 从中药及其复方制剂物质内部化学成分微观分子
的总体宏观效应出发 ,以期实现中药全成分动态变化整体性的质
量控制 。
1 仪器与试剂
AR1140型 AdventurerTM电子分析天平(奥豪斯国际贸易有
限公司);UV-2465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日本岛津);FW100
型高速万能粉碎机(天津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DK-S22型电
·1965·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2011VOL.22NO.8 时珍国医国药 2011年第 22卷第 8期
热恒温水浴锅(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陶坛(购于砂子塘
集贸市场)。
无水乙醇 、氯仿 、石油醚 、95%乙醇 、茚三酮 、三氯化铁 、铁氰
化钾均为分析纯;硅胶(青岛海洋化工厂)。所用淡竹为禾本科
刚竹属淡竹 Phyllostachysnigra(Lodd.)Munrovar.henonis(Mit-
ford)StapfexRendle,采自湖南长沙岳麓区 , 经湖南中医药大学
蒋孟良教授鉴定。
2 方法
2.1 样品溶液的制备 参照文献 [ 4]方法 ,制备干馏法 、烧制法 、
渗漉法 、回流提取法 4种不同方法制备的淡竹沥样品溶液。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从以上不同方法制备的淡竹沥 4个样
品分别取样 4份 , 平行 3份 , 每份 10.0 ml置水浴上浓缩至约 5
ml, 然后分别精密加入 4.000 g硅胶 , 充分拌匀 , 于水浴上蒸干 ,
转移到干燥至恒重的碘量瓶中;将其于 100℃的烘箱中干燥 5 h
后 , 分别加入蒸馏水 、无水乙醇 、氯仿 、石油醚四种溶剂各 20.0
ml, 密塞 ,振摇 , 室温浸泡 2 h, 抽滤 , 即得原试液。当原试液的吸
光度上限大于 3.000时 ,用相同溶剂稀释后即得供试品溶液。
2.3 测定 分别取不同的供试品溶液置 1 cm的石英比色皿中 ,
以相应溶剂作空白对照 ,根据要求 [ 6] , 当原试液上机扫描测试吸
光度上限(即 A值)超过 3.000时 , 应将原试液用相同溶剂稀释
后上机 , 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扫描测绘出 4条紫外吸收光谱线 ,
构成一个紫外谱线组 。
3 结果
记录全部吸收峰数目并测求出每个峰位值 ,以峰数目 、峰位
值及峰形为特征鉴别 4种不同方法制备的淡竹沥。将图谱上的
峰位值(λmax)进行统计 ,求出各份的每个吸收峰的平均 λmax,计
算出最大偏差(Dmax), 根据 Dmax对各样品进行鉴别 , RSD均小
于 5%。实验结果见表 1 ~ 2,紫外谱线组图谱见图 1 ~ 4。
表 1 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及吸光度上限
制备方法 浸泡溶剂
原试液浓度
C/g· ml-1
稀释
倍数
供试液浓度
C/g· ml-1
吸光度
上限
干馏法 蒸馏水 1.0×101 1 1.0×101 2.568
烧制法 2.0×101 100 2.0×10-1 2.682
渗漉法 2.0×10-1 100 2.0×10-3 2.540
回流提取法 1.0×10-1 100 1.0×10-3 0.961
干馏法 无水乙醇 1.0×101 1 1.0×101 2.682
烧制法 2.0×101 100 2.0×10-1 1.160
渗漉法 2.0×10-1 1 2.0×10-1 2.417
回流提取法 1.0×10-1 200 5.0×10-4 2.366
干馏法 氯仿 2.0×101 1 2.0×101 0.592
烧制法 4.0×101 1 4.0×101 0.550
渗漉法 2.0×10-1 1 2.0×10-1 0.250
回流提取法 2.0×10-1 1 2.0×10-1 1.667
干馏法 石油醚 2.0×101 1 2.0×101 0.249
烧制法 4.0×101 1 4.0×101 0.102
渗漉法 2.0×10-1 1 2.0×10-1 0.106
回流提取法 2.0×10-1 1 2.0×10-1 0.166
  n=3
表 2 紫外谱线组图谱峰位值
制备方法 λH2Omax/nm λEtOHmax /nm λCHCl3max /nm λPEmax/nm
干馏法 275.0 281.3 289.7 275.2
202.2 206.2 272.0 246.8
231.8 240.3
222.5
烧制法 274.5 282.5 287.5 275.5
201.8 208.2 272.0 245.8
232.3 240.5
224.5
渗漉法 274.0 280.7 287.8 273.8
201.5 205.8 270.5 246.7
230.3 241.5
225.7
续表 2
制备方法 λH2Omax/nm λEtOHmax /nm λCHCl3max /nm λPEmax/nm
回流提取法 276.8 283.2 288.2 273.0
202.8 206.8 270.8 247.2
234.0 240.5
223.3
Dmax +3.0 +3.7 +3.0 +2.5
+2.5 +3.0 +3.7 +3.8
+3.7 +2.8
+3.2
  n=3
图 1 烧制法 4种溶剂浸泡液     图 2 干馏法 4种溶剂浸
泡液紫外谱线图谱        紫外谱线图谱
图 3 渗漉法 4种溶剂浸泡液     图 4 回流提取法 4种溶剂浸
泡液紫外谱线图谱           紫外谱线图谱
4 结论
紫外谱线组法具有统一 、客观 、准确 、灵敏 、重复性好 、特征性
强的特点。它采用固定的极性大小不同的 4种溶剂对样品进行
浸泡 , 可以将样品中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浸泡出来 ,测绘出的谱
线图能全面反映出样品所含成分的整体效应 ,各样品液吸收峰位
值的最大偏差(Dmax)均在 3 nm左右范围 , 说明各样品液性质稳
定。
干馏法 、烧制法 、渗漉法 、回流提取法制备的淡竹沥紫外谱线
图谱表明 , 4种溶剂浸泡液的吸收峰数目及峰位值基本一致 , 各
种成分的紫外吸收光谱叠加而成的紫外吸收谱线组也呈现出相
同性 , 说明不同方法制备的淡竹沥各成分基本相同。
参考文献:
[ 1 ]  宋立人 ,洪 恂 ,丁绪亮 ,等.现代中药学大辞典 [ M] .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 , 2001:839.
[ 2 ]  乔章星 ,朱妙珍.竹沥中氨基酸成分的研究 [ J].中国药学杂志 ,
1993, 28(1):18.
[ 3 ]  高吾名.竹沥油中主要无机元素和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 J] .中成药 ,
2000, 22(8):553.
[ 4 ]  熊 艳 ,吴学文 , 蒋孟良.淡竹沥四种不同制备工艺的比较研究
[ J] .中成药 , 2006, 28:1825.
[ 5 ]  熊 艳 ,吴学文 , 将孟良.两种工艺制备竹沥中游离氨基酸比较
[ J] .时珍国医国药 , 2007, 18(3):631.
[ 6 ]  袁久荣.中药鉴别紫外谱线组法及应用 [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 , 1999:83, 146.
·1966·
时珍国医国药 2011年第 22卷第 8期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2011VOL.22NO.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