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梵天花属药学研究进展



全 文 :梵天花属药学研究进展
孙 琛1,赵 兵1,李文婧1,刘向辉1,李 鑫1,申万祥1,巩 江2,倪士峰1*
(1.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西安 710069;2.西藏民族学院医学系,陕西咸阳 712082)
摘要 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对梵天花属的种属、成分、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等进行了综述,为其深入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梵天花属(Urena L.);成分;药理;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2012)13 -07710 -01
Advances in the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of Urena L.
SUN Chen et al (Key Laboratory of Western Resources Biology and Modern Biotechnology,Ministry of Education,College of Life Sci-
ences,Northwest University,Xi’an,Shaanxi 710069)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literature retrieval,the species,components,pharmaceutical activiti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Urena
L. were reviewed,which will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Key words Urena L.;Components;Pharmacology;Clinical application
基金项目 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编
号:KH09030)、西藏自治区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基金(编
号:20091012)和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计划(编号:
2010JK862)资助。
作者简介 孙琛(1988 -) ,女,陕西咸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
药化学。* 通讯作者,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后,从事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E-mail:nsfstone@ 126. com。
收稿日期 2012-02-03
梵天花属(Urena L.)植物隶属于锦葵科(Malvaceae) ,全
球有 6种,分布于南北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我国有 3 种
和 5变种,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分别为:地桃花(原变种)
(U. lobata L. var. iobata)、粗叶地桃花(变种) (U. lobata Linn.
var. cabriuscula (DC.)Walp.)、湖北地桃花(变种) (U. lobata
Linn. var. henfyi S. Y. Hu F.)、云南地桃花(变种) (U. lobata
Linn. vat. yunnanensis S. Y. Hu FI.)、中花地桃花(U. lobata
Linn. var. chinensis(Osbeck)S. Y. Hu FI) ;白花肖梵天花(变
种) (U. lobata Linn. var. alba X. Q. Li. var. nov.)、梵天花(原变
种) (U. procumbens Linn. var. procumbens)、小叶梵天花(变种)
(U. procumbens Linn. var. micfophylla Feng.)和波叶梵天花
(U. repanda Roxb. Hort. Beng.)[1 -2]。云南有 2种和 3变种,
全省均有分布。
1 成分研究
梵天花属植物中主要含有黄酮及其苷类、香豆素类、甾
醇类、酚酸类、三萜和甾体类、木脂素类化合物等[3 -5]。
1. 1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槲皮素及其苷
类、山奈酚及其苷类、二氢山奈酚、过山蕨素、木犀草素、黄芩
素及其苷类、芹菜素及其苷类、芦丁及大花红景天苷、阿福豆
苷、紫云英苷、银椴苷和芒果苷等。前期研究得到的 3 个新
类黄酮苷分别为堪非醇-3-O-β-D-芹糖-(1,2)-β-D-葡萄糖基-
7-O-α-L-鼠李吡喃糖甙、堪非醇-4-O-β-D-芹糖-3-O-β-D-葡萄
糖-7-O-α-L-鼠李吡喃糖苷和 5,6,7,4-四羟基 -黄酮-6-O-β-
D-阿拉伯糖-7-O-α-L-鼠李吡喃糖苷[6 -7]。
1. 2 酚酸类化合物 酚酸类化合物主要包括丁香酸、丁香
酸葡萄糖苷、水杨酸、原儿茶酸、原儿茶酸甲酯、咖啡酸、马来
酸、三十六碳酸、十五碳酸、十六碳酸、十七碳酸和邻苯二甲
酸异丁酯等。谢臻通过试验得到 2个新化合物,分别为肥牛
树素-4-O-β-D-葡萄糖苷和 2,5-二氢苯甲酸 -7-(2,6-二甲基-
6-羟基-2,7-辛二烯酸)酐-5-O-β-D-芹糖-(1-2)-β-D-葡萄糖
苷[8 -9]。
1. 3 其他 此外,梵天花属植物还含有甘油三酯、欧前胡
素、豆甾醇、β-谷甾醇、东莨菪亭、梣皮素、己内酰胺、苯甲酸、
七叶苷、氨基酸和蛋白质、皂苷、鞣质、酚类和挥发油
等[10 -13]。
2 药理研究
2. 1 抑菌作用 梵天花属植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其中
地桃花对志贺氏痢疾杆菌、斯密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
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和普通变形杆菌、枯草
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
菌和霍乱弧菌均有较明显抑制作用[14 -16]。
2. 2 抗氧化活性 梵天花属植物具有高抑制和抗氧化活
性,其中地桃花的粗提物和各溶剂部位提取物都显示了较好
的抗氧化活性(通过测量清除 DPPH自由基效果评价)。地
桃花叶的甲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制巨噬细胞释放 NO 的
作用[12,17]。
2. 3 其他作用 梵天花用于中药组方,对吲哚美辛有减毒
作用。梵天花属植物不仅有抗炎、利胆和强心的作用,还有
一定的镇痛作用[12,18]。
3 临床应用
梵天花属植物可治疗眼镜蛇咬伤;其与猫爪草、异烟肼
合用可治疗淋巴结结核,疗效明显,无副作用。而且,梵天花
属植物还可以降低血压。地桃花在广西、福建当地作为一种
引产的辅助药物,效果明显[19 -23]。
梵天花属药物可以辅助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且可以配
合其他药物治疗子宫脱垂[24 -25]。
梵天花属药物具有祛风利湿、活血消肿和清热解毒之功
效,可治疗风湿痹痛、泄泻、痢疾、咽喉肿痛、肺热咳嗽、风
毒流注、疮疡肿痛、跌打损伤、腰肌劳损、感冒发热、水肿、淋
(下转第 7738页)
责任编辑 石金友 责任校对 卢瑶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2,40(13):7710,7738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2.13.125
物浓度与液相色谱峰面积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
图 1 拌种灵的 HPLC色谱
2. 2 HPLC分析方法的回收率 由表 1可知,在“1. 2. 1”分
析条件下,回收率范围在 90. 30% ~ 97. 93%,变异系数在
1. 26% ~6. 63%,符合残留分析要求。
3 结论与讨论
农药残留分析样品前处理方法较多,传统的液液萃取技
术所需有机溶剂量较大、成本高且环境污染严重[4],利用弗
罗里硅土柱层析处理耗时较长[5],固相微萃取需要专门设
备。该试验通过超声波萃取并采用固相萃取柱进行样品前
处理的方法具有省时、廉价的特点,且回收率和精密度均能
表 1 HPLC法分析拌种灵残留量的回收率
检测
部位
添加量
μg /g
检测含量
μg /g
平均回收
率∥%
标准误
%
变异系
数∥%
叶 10 9. 03 90. 30 1. 14 1. 26
5 4. 53 90. 67 3. 16 3. 48
1 0. 92 92. 00 3. 27 3. 55
茎 10 9. 25 92. 50 4. 82 5. 21
5 4. 80 96. 00 3. 42 3. 56
1 0. 95 94. 67 3. 85 4. 07
根 10 9. 79 97. 93 5. 80 5. 92
5 4. 82 96. 47 6. 40 6. 63
1 0. 93 93. 33 5. 95 6. 37
完全满足残留分析的要求。该分析方法为研究其他植物样
品中拌种灵的残留分析提供了参考,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马永文,陈伟敏.拌种灵对棉花炭疽病的作用[J].农药工业,1980(5):
58 -60.
[2]黄青春,周明国,叶钟音.拌种灵对柑桔溃疡病菌菌体细胞活性的影响
[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1,24(3):23 -26.
[3]黄青春,周明国,叶钟音.拌种灵、叶枯唑和萎锈灵对病菌的毒力机制
比较[J].农药学学报,2000(12):72 -75.
[4]李汝泉,杨俊柱.拌种灵·福美双复配制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研究
[J].化工标准·计量·质量,2005(4):28.
[5]陈金,龚道新,易丽君,等.拌种灵在辣椒和土壤中的残留和消解动态
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0,3(9):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39 -42.
(上接第 7710页)
病、白带、吐血,痈肿及外伤出血,喉痹和乳痈等症[26 -29]。
4 小结与展望
梵天花属的分布广泛,含有多种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成
分,临床报道较多,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国内外对
梵天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鲜有报道。今后要着重
加强梵天花属植物的药理及化学成分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
用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晓青.福建梵天花属一新变种[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10(1):124.
[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4:43 -49.
[3]谢臻,陈勇,韦韬.地桃花化学成分预试验及紫外 -可见光谱研究[J].
广西科学院学报,2010,26(3):225 -227.
[4]贾陆,敬林林,周胜安,等.地桃花化学成分研究Ⅰ黄酮类化学成分[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9,40(9):662 -704.
[5]郭海波,地桃花的化学成分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7.
[6]谢臻,陈勇,唐春丽,等.地桃花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学院
学报,2011,14(1):70 -71.
[7]贾陆,郭海波,敬林林,等.地桃花化学成分研究Ⅱ酚酸类等化学成分
[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9,40(10):746 -749.
[8]谢臻,陈勇,曾海生,等.星点设计 -响应面法优选地桃花中总黄酮的
提取工艺[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2):27 -30.
[9]JIA L,BI Y F,JING L L,et al. Two new compounds from Urena lobata L.
[J].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2010,12(11):962 -967.
[10]贾陆,毕跃峰,敬林林,等.地桃花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
2010,45(14):1054 -1056.
[11]杨彪,郭新东,宋小平,等.肖梵天花挥发油的气相色谱 -质谱分析
[J].广东化工,2009,36(11):124 -125.
[12]李光云.地桃花水溶性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
2009.
[13]MORELLI CARLO F,CAIROLI PAOLA,SPERANZA GIOVANNA,et al.
Triglycerides from Urena lobata[J]. Fitoterapia,2006,77(4):296 -299.
[14]陈勇,谢臻,韦韬,等.地桃花水提物的体外抗菌实验研究[J].亚太传
统医药,2011,7(10):29 -30.
[15]MAZUMDER U K,GUPTA M,MANIKANDAN L.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Urena lobata root[J]. Fitoterapia,2001,72(8):927 -929.
[16]新医学编辑部.草药治疗细菌性痢疾[J].新医学,1972(6):14 -19.
[17]PIEME C A,PENLAP V N,NGOGANG J. In vitro cytotoxicity and antiox-
idant activities of five medicinal plants of Malvaceae family from Came-
roon[J].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Pharmacology,2010,29(3):223
-228.
[18]MAKAMBILA-KOUBEMBA M C,MBATCHI B,ARDID D,et al. Pharma-
cological Studies of Ten Medicinal Plants Used for Analgesic Purposes in
Congo Brazzavill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ology,2011,7(5):
608 -615.
[19]胡金芳,刘静,申秀萍.新癀片中药组分对吲哚美辛的减毒作用[J].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0,25(3):204 -206.
[20]陈乃德,郑守炎.猫爪草、肖梵天花和异烟肼治疗淋巴结结核病疗效
的探索[J].海峡药学,2001,13(1):83.
[21]龙源辉.单味梵天花治蛇咬伤[J].中国民间疗法,2000,8(6):46.
[22]包水明,周亚平.我国主要毒蛇及其毒性、排毒量和蛇伤救治[J].江
西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8(6):51 -52.
[23]周祖文,刘天四,郑震瀛.中医药治疗毒蛇咬伤近况[J].中医药信息,
1991(6):26 -29.
[24]滕世秀,孙洪丽.新癀片外敷佐治流行性腮腺炎34例[J].中国民间疗
法,2005,13(2):45 -46.
[25]中草药配合针刺治疗子宫脱垂[J].赤脚医生杂志,1977(4):16.
[26]姜建萍,廖月葵,李莹.梵天花的生药学研究[J].中草药,2005,36(6):
923 -925.
[27]甘炳春,杨新全,李榕涛,等.黎族民间治疗外伤药用植物的收集整理
[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5,77(6):356 -360.
[28]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十四卷)[M].上
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72 -373.
[29]肖何,包侠萍.肖梵天花的生药鉴定[J].海峡药学,1996,8(3):1.
8377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