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江苏淡竹笋期生长规律的研究



全 文 :江苏淡竹笋期生长规律的研究
王永国 郑振明
(如皋市良种场 ,  226532)    
沙宏锋 冯广贤
(如皋市农业局 )
摘要 经过 3 a观察研究 ,初步明确了江苏淡竹笋期生长规律: ( 1)出笋期为 4月下旬到 5月中旬 ,
历时 25 d左右。 ( 2)退笋数与出笋数的相关系数 r= 0. 979,全林退笋率为 80% ,且随时间的持续逐
渐上升。退笋高度在 50 cm以下均有发生 ,退笋原因主要是养分供应不足和虫害。 ( 3)成竹数与出
笋数变化趋势一致。( 4)成竹高生长历时 45 d左右 ,总生长量、月平均生长量分别为 975, 23. 78 cm。
中后期生长较快。 平均日高生长大于平均夜高生长 ,高生长与气温等因子密切相关。
关键词 淡竹 ;笋期 ;生长规律
中图分类号  S758. 5
  江苏淡竹在江苏广泛分布 ,经济价值较
高 ,在淡竹生产栽培过程中笋期生长是一个
极为重要的阶段 ,观察研究淡竹的笋期生长
规律 ,可为指导淡竹栽培提高竹林产量和质
量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系在如皋市良种场竹林进行。该场
位于长江下游的江心小岛。地势平坦 ,土质肥
沃 ,排水性能良好。据测定有机质在 1%左
右 ,含氮量 0. 03% ,速效磷 3× 10- 6~ 5×
10- 6 ,速效钾含量超过 100× 10- 6 , pH7. 5左
右 ,地下水位在 0. 5 m之内。 试验处理在林
内设置标准地 4块 ,为 667 m2 ,立竹密度分
别为 1 200支、 1 400支、 1 600支、 1 800支 ,
处理区四周人工开挖 0. 5 m深、 0. 5 m宽的
隔离带 ,以防小区竹鞭窜入干扰。然后分别在
不同密度林中设置面积 133. 4 m2的样地观
察。每天上午 8: 00定点插牌、编号、登记。样
地内设置林内小气象点观测 ,连续 3 a对淡
竹笋期出笋情况进行观察记载。
2 结果与分析
2. 1 出笋与成竹规律
2. 1. 1 出笋数量 据观察淡竹自 4月下旬
开始出笋 ,笋期为 25 d左右。 整个出笋过程
中可分为: 初期 ( 4月 21日~ 4月 25日 )、增
进期 ( 4月 26日~ 4月 30日 )、盛期 ( 5月 1
日~ 5月 5日 )、下降期 ( 5月 6日~ 5月 10
日 )、末期 ( 5月 11日~ 5月 16日 )。出笋数量
以增进期和盛期数量最多。 出笋盛期后数量
逐渐下降 ,呈常态分布 (见表 1)。
表 1 淡竹笋期与出笋数
项 目 初期 增进期 盛期 下降期 末期 小计
出笋数 /支 34 115 145 63 38 395
百分率 /% 8. 61 29. 11 36. 71 15. 95 9. 62 100
由表 1可以看出: 淡竹出笋多数集中于
前 20 d,占总出笋数的 90. 38% ,末期出笋数
量不超过 10% ,根据出笋前 20 d的情况 ,就
可判断淡竹生产的年成。
2. 1. 2 成竹数量与笋期关系 成竹数与出
笋数密切相关 ,其相关系数 r= 0. 82。
从表 2可以看出: 淡竹的成竹多数集中
在增进期和盛期 ,占总成竹数的 74. 69% ,其
余则占总成竹数的 25. 31%。因此 ,早出土的
笋就是日后成竹的基础 ,所以应对前期出土
第 25卷第 4期 江 苏 林 业 科 技 Vo l. 25 No. 4
1998年 12月 Journal of J iangsu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Dec. 1998
收稿日期: 1998-08-02
的笋加强管理 ,对后期的笋应采取措施 ,促进
前期笋成竹。
表 2 笋期与成竹数
项 目 初期 增进期 盛期 下降期 末期 小计
成竹数 /支 13 33 26 5 2 79
百分率 /% 16. 46 41. 77 32. 92 6. 32 2. 53 100
2. 1. 3 母竹数量与出笋及成竹关系 从表
3可以看出: 出笋数量是随母竹密度的增加
而逐渐下降 ,而母竹支数与成竹率密切相关 ,
当母竹密度增加到 1 400支或 1 600支时 ,出
笋数量相对减少 ,但成竹率却相应提高 ,分别
达到 23. 73%和 17. 77%。
表 3 母竹数量与出笋成竹的统计
项 目 1 200 1 400 1 600 1 800 小计 平均
出笋数 578 316 315 324 1 533 383. 25
成竹数 90 75 56 53 274 68. 5
成竹率 /% 15. 57 23. 73 17. 77 16. 36 17. 87 17. 87
单位面积的母竹多少影响出笋数量 ,在
适宜的密度范围内 ,可提高成竹率。因此提高
竹林产量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母竹密度和均匀
分布程度 ,当然产量还受土壤肥力、光照、排
水状况等因素影响。
2. 1. 4 笋期与成竹质量 竹笋出土时间的
早迟与其成竹质量密切相关 ,随着笋出土时
间的推迟 ,其成竹胸围、枝下高逐渐下降。
表 4 笋期与成竹质量
项 目 初期 增进期 盛期 下降期 末期
成竹数 /支 39 46 7 2 -
胸 围 / cm 10. 15 9. 63 9. 57 9. 5 -
枝下高 /m 4. 42 4. 2 4. 3 4. 2 -
总体而言前期出笋成竹率高、质量好。后
期出笋成竹率低、质量亦差。加强笋期管理人
工挖除后期出笋 ,以减少土壤肥力的消耗 ,促
进早期笋的生长 ,可提高成竹率和成竹质量。
2. 2 退笋规律
2. 2. 1 退笋数量的变化 淡竹退笋数受出
土时间影响 ,其分布情况与出笋数量情况大
致相似 ,两者关系密切 ,相关系数 r= 0. 979。
表 5 不同笋期与退笋数
项 目 初期 增进期 盛期 下降期 末期 小计
退笋数量 /支 21 82 119 58 36 316
退笋率 /% 61. 76 71. 3 82. 07 92. 06 94. 74 80%
退笋数量随笋期的推迟而增加 ,在出笋
末期退笋分布较低 ,这是出笋数量显著降低
之故。 在增进期、盛期、下降期的退笋数占总
退笋数的 81. 77% ,退笋数量的增加主要是
由于养分供应不足和虫害造成。 因此在增进
期、盛期进行删笋可调节部分养分供应 ,促进
成竹数量增加。
2. 2. 2 退笋率的变化 淡竹总退笋率为
80% ,退笋率随时间的持续而逐渐上升 ,下降
期和末期退笋率最高 (见表 5)这主要是气温
升高 ,大多数笋已出土 ,正在加快其高生长 ,
造成养分大量消耗 ,致使养分供不应求 ,所以
退笋率不断增加。
2. 2. 3 退笋高度的变化 竹笋自出土至 50
cm高度均有发生 ,但随着笋自身高度的增
加 ,退笋数量有所下降 ,大多数退笋高度在
10 cm以下 ,退笋数占总退笋数的 88. 3% ,而
笋高在 11~ 50 cm之间的退笋仅占总退笋数
的 10%左右 (见表 6)。
表 6 不同笋期笋高与退笋数
高度 / cm
笋   期

期*
增进
期 盛期
下降
期 末期 小计 退笋率 /%
< 10 17 65 110 52 36 280 88. 32
11~ 20 2 9 2 - - 13 4. 1
20~ 30 - 5 5 - - 10 3. 16
31~ 40 1 2 1 3 - 7 2. 21
41~ 50 1 1 2 3 - 7 2. 21
小 计 21 82 120 58 36 317 100
* 初期退笋数单位为支 ,其他同。
(下转第 47页 )
40 江 苏 林 业 科 技 第 25卷
现象 (见表 1)。 由于在大面积生产中影响品
种间病情差异的因素很多 (如不同栗园植株
的实际树势、受机械伤害的株数及程度、发病
中心等 ) ,因此 ,以上 6个板栗品种对栗疫病
的抗病力差异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比较。
3 讨论与建议
近年来板栗生产的大发展使得板栗产量
迅速提高。在 1985~ 1994年间 ,江苏栗园面
积由 3 333. 33 hm2 扩大到近 26 666. 67
hm
2
,年总产量由 230万 kg提高到 377. 7
kg ,“八五”期间新拓植的栗园已陆续进入投
产期或高产期。因此 ,如何防止栗疫病发生为
害以减少产量的损失是当前保护生产效益和
巩固生产发展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各板栗
种植区的自然条件不同 ,除了药剂防治以外 ,
不可忽视主动地采取适宜的栽培管理措施 ,
以避免引发栗疫病大面积为害。 本文建议:
( 1)在土壤粘重、排水不良 ,特别是有粘
盘层或铁锰结核层地区 ,新建栗园以采用开定
植沟方式建园为宜。已经建园的 ,应结合逐年
扩穴的工作 ,在栗园中间及周围挖排水沟。
( 2)栗园间作不能仅仅被视为是眼前经
济损失的弥补 ,而应作为栗园栽培管理的措
施之一。土壤为沙质土的栗园尤其要重视间
作。间作物的种类应因地制宜 ,选择地面覆盖
度大、矮生、浅根的种类 ,如花生、叶菜类、短
蔓、瓜类为最适宜。也可间作绿肥。间作山芋
须注意控制种植范围 ,以免在管理或收获时
伤及树体。 对间作总的要求是不妨碍并有利
于幼年栗树生长。
( 3)苗木嫁接后的 2~ 5 a期间内应特别
注意栗疫病的为害 ,加强防治工作。在冬季修
剪和早春检查中 ,发现感病植株要及时采取
剪除或药剂防治的措施。
致谢 参加工作的还有毕绘蟾、刘勤同志 ,特
此致谢。
参 考 文 献
1 柳 鎏 .宁镇扬丘陵山区板栗幼树生产的潜力及栽培技
术关键 .见: 宁镇扬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研究论
文集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4
2 赵云琴 ,等 .板栗胴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研究 .植物保
护 , 1980, ( 1)
3 柳 鎏 ,等 .板栗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8
(上接第 40页 )
当笋高达到 21 cm(除虫退笋外 )竹笋生理代
谢能力、生活力比较旺盛 ,因此竹笋长到一定
高度 ,就可判断该竹笋能否成竹。
2. 2. 4 退笋原因 据 3 a观察结果 ,初步确
定退笋原因主要有: ( 1)养分供应不足。( 2)虫
害。因此应加强竹林管理 ,增施肥料 ,及时治
虫以减少笋期退笋。
2. 3 气象因子对笋与幼竹生长影响
  “雨后春笋”揭示了竹笋生长与气象因子
的关系。影响竹笋生长的气候因素有温度 (土
温、气温 )、雨量、光照等。通过设点观察发现 ,
当旬平均气温在 14. 5℃就开始出笋 ,气温在
17℃左右最适宜竹笋的生长。竹笋出土到高
生长停止约需 45 d左右。竹高可达 975 cm,
日最高生长量可达 110 cm ,最低生长量仅为
1 cm,通过对高生长测定可明确以下规律:
( 1)幼竹高生长历期:历时 45 d左右生
长量呈“慢—快—慢—停止”的自然规律。
( 2)昼夜生长量差异: 昼夜气候条件不
同 ,淡竹昼夜高生长差异较大。总的趋势是昼
生长量大于夜生长量 ,昼均生长 12. 5~ 35
cm ,夜生长 6. 7~ 20 cm。
( 3)生长量与气象因子:淡竹高生长受外
界条件 (温度、光照、雨量等 )影响变化较大。
日高生长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温度高则日
高生长量增加 ,反之则下降。
由于降水大气温度会下降 ,间接影响日
高生长 ,降水后温度回升 ,同时为竹笋生长提
供充足的水分 ,生长量也随之增加。
致谢 承蒙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周德明副
研究员指导 ,谨此致谢。
47第 3期 周久亚等: 栽培因子对栗疫病发生的影响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