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葡萄根癌生防菌株E26生防效果的离体检测方法研究



全 文 :中国农业科学 2007,40(7):1395-1402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收稿日期:2006-04-29;接受日期:2007-03-20
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2004AA249060)
作者简介:王靖(1980-),男,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植物细菌及病害生物防治。通讯作者王慧敏(1960-),女,河北秦皇岛人,教
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植物细菌及病害生物防治。Tel:010-62733018;Fax:010-62733532;E-mail:wanghm69@cau.edu.cn。通讯作者
李金云(1973-),男,江西宜春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植物细菌及病害生物防治。Tel:010-62733018;Fax:010-62733532;E-mail:
lijinyun@cau.edu.cn


葡萄根癌生防菌株 E26 生防效果的离体检测方法研究
王 靖,郭岩彬,王建辉,李金云,王慧敏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北京 100094)

摘要:【目的】筛选葡萄离体茎段和叶片的最适表面消毒条件、离体培养基和接种方法,建立生防菌株 E26
防治葡萄根癌病效果的离体检测方法。【方法】通过比较 6 种表面消毒方法,4 种培养基和 2 种接种方法,建立
最优的 E26 生防效果离体检测方法;并通过与温室、大田生防效果的比较以及瘤组织切片观察、冠瘿碱纸电泳检
测验证该离体检测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在 1/2 B5 培养基的基础上改良出适合于葡萄离体茎段培养用的 MSC
1/2B5 培养基;筛选出葡萄离体茎段的最佳消毒条件和接种方法,建立了检测 E26 生防效果的离体茎段接种法。
该方法的检测结果与葡萄活体植株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 E26 的防效;并且,瘤组织切片观
察和冠瘿碱纸电泳检测结果证实了该离体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叶圆片法检测时,根癌瘤只能在葡萄叶圆片的叶脉
处形成,瘤组织较小,难以准确反映 E26 的生防效果。【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离体茎段检测 E26 的生防效果是一
种比较理想的离体检测 E26 生防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葡萄根癌病;生防效果;离体检测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sting Methods for the Effect of Biocontrolling
Agrobacterium vitis E26 Against Grape Crown Gall in vitro
WANG Jing, GUO Yan-bin, WANG Jian-hui, LI Jin-yun, WANG Hui-min
(Department of Plant Patholog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4)

Abstract: 【Objective】To determine suitable surface sterilization methods, media and inoculation methods for grape stem and
leaf explants and then establish testing methods for the effect of biocontrol Agrobacterium vitis E26 against grape crown gall in vitro.
【Method】By means of comparing effects of six sterilization methods on stem and leaf explants and effects of four different media
on explants’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ng individual biocontrol effect of two methods for E26 inoculating on stem and leaf explants,
we attempt to acquire testing methods for biocontrol effect of E26. Meanwhile, by the comparison of biocontrol effects in vitro with
that in greenhouse and field tests, observation of tumor tissue morphology, and detection of opine in tumors through paper
electrophoresis, the veracity of this acquired testing method for biocontrolling effect of E26 was to be confirmed.【Result】MSC
1/2B5 medium, suited for culture of grape stem in vitro , was achieved with modification of 1/2B5 medium. The best methods of
sterilization and inoculation were also screened in this experiment. The stem explants in vitro test method was established and it was
demonstrated the same effect when compared with the in vivo tests, and could be the quick and accurate evaluation to indicate the
effect of E26. Observation of tissue morphology and detection of opine in tumors confirmed the veracity of this esting method
While the grape leaf in vitro test could not accurately reflect the effect of E26, because crown galls formed only on leaf veins and
were too small to be examined. 【Conclusion】The grape stem in vitro test can be a promising method to detect the effect of E26.
Key words: Grape crown gall; Biocontrol effect; Testing in vitro

1396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40卷
0 引言
【研究意义】葡萄根癌病是由葡萄土壤杆菌
(Agrobacterium vitis,原 A. tumefaciens,biotype 3)
致病菌株引起的土传性细菌病害[1]。中国东北、华北、
西北、黄河及长江流域的许多省市区都有葡萄根癌病
发生,一些葡萄园发病率为 80%~90%,产量损失
30%~70%,甚至绝收,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目前,
筛选并利用生防细菌已经成为防治该病的最有效手
段[2~4]。开展本研究对快速筛选葡萄根癌病的生防细菌
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20世纪 70 年代澳大
利亚的 Kerr 等首次报道应用产生细菌素的土壤杆菌
K84 菌株(Agrobacterium rhizogenes,以前为 A.
tumefaciens,biotype 2)对桃树根癌病进行生物防治有
良好防效[5,6],但是 K84 菌株只能抑制含胭脂碱型 Ti
质粒的生物 1型和生物 2 型根癌土壤杆菌,不能抑制
含章鱼碱型 Ti质粒的病原菌,特别是对引起葡萄根癌
病的生物 3型根癌土壤杆菌(原先为 A. tumefaciens,
biotype 3,现为 Agrobacterium vitis)无抑制作用[1]。
为了对葡萄根癌病进行有效的生物防治,国内外研究
者作了大量工作,国际上报道了土壤杆菌 J73[7]和
F2/5[8]等生防菌株;中国报道的能抑制葡萄根癌病菌
生长的菌株有 HLB-2[9]、MI15[3]和 E26[2]等。【本研究
的切入点】在生防菌的筛选过程中,生防效果评价具
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主要通过接种指示植物和原
寄主活体植株来检测根癌生防菌株的生防效果[2,10]。
指示植物检测根癌生防菌生防效果具有快速简便的优
点;但是,指示植物不是根癌菌的自然寄主,不能完
全真实可靠的反映根癌菌与原寄主的互作关系。原寄
主活体植株检测根癌生防菌生防效果可以真实、可靠
地反映根癌菌与原寄主的互作关系,却容易受到季节
和气候的影响和限制,并且试验周期长。离体检测的
方法不但具有材料易得、方法简便、检测周期短和不
受外界复杂环境因子影响等优点,而且由于是原寄主
的离体组织,能较真实的反映根癌菌与原寄主间的互
作关系。目前离体技术已经被用来检测植物对根癌菌
的敏感性[11]和砧木的抗性[12,13],以及应用于植物的遗
传转化[14~16],但在生防菌生防效果检测上未见报道。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拟筛选出与葡萄活体
检测结果一致的离体检测 E26 生防效果的方法,为
根癌病生防菌生防效果的准确快速检测提供参考方
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本研究田间试验于 2005 年在中国农业大学西区
科学园进行。
1.2 试验材料
1.2.1 培养基 改良523培养基[2]、YEB液体培养基[17]、
1/2B5培养基[18]
1.2.2 供试菌株 葡萄土壤杆菌:生防菌株 E26
(A. vitis),病原菌 K308(A. vitis),均来自本研
究室。
1.2.3 植物材料 田间试验采用一年生美人指葡萄
扦插苗与红地球葡萄扦插苗:前一年 10月底修剪葡萄
扦插苗根和茎,茎部留有 3~4个芽,埋在砂土中保存,
越冬,第 2年 4月试验时取出备用。温室试验采用盆
栽的一年生美人指葡萄扦插苗与红地球葡萄扦插苗。
美人指葡萄扦插苗,红地球葡萄扦插苗均购自河北省
昌黎果树研究所。
1.3 试验方法
1.3.1 温室葡萄活体检测E26的生防效果 将4℃保
存的改良 523培养基中的 K308菌株和 E26菌株转移
至 YEB液体培养基中,28℃,120 r/min摇培 48 h,
然后用 YEB 液体培养基稀释成浓度为 108cfu/ml 的
K308和 E26菌悬液。将 K308和 E26菌悬液分别按照
VK308/VE26=2/1和 1/1的体积比混合,在发育成熟的葡
萄枝条上纵向剖开一个 1 cm长的伤口,接种 5 µl的
各菌悬液,用 parafilm包裹,25℃,每天光照 15 h。
以灭菌的 YEB液体培养基和 E26菌悬液为阴性对照,
K308 菌悬液为阳性对照。从接种第一周开始,观察
结瘤情况,以后每周观察记录一次。一个月后,称
量每节枝条上形成的根癌瘤的鲜重并按下面公式计算
生防效果。每种处理接种 10株美人指葡萄和 10株红
地球葡萄,每株葡萄接种 5处(接种在发育成熟的枝
条顶端的第 3节至第 7节)。试验重复 3次。
%100
K308
-K308% ×= 的根癌瘤平均鲜重阳性对照
处理的根癌瘤鲜重的根癌瘤的平均鲜重阳性对照防治效果
1.3.2 田间葡萄活体检测 E26的生防效果 7月份,
田间葡萄枝条发育成熟,试验方法同 1.3.1。试验设 3
个重复。
1.3.3 葡萄离体茎段检测 E26生防效果最优方法的
7期 王 靖等:葡萄根癌生防菌株 E26生防效果的离体检测方法研究 1397
筛选 用 6 种表面消毒方法,4 种离体茎段培养基,
两种接种方法筛选最优离体茎段检测方法。从温室取
美人指葡萄嫩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从顶端开始,
按茎节将葡萄嫩茎切成茎段,取第 3、4、5、6、7节
茎段,表面消毒后将茎段的两端切去 5 mm,放置在
改良的 1/2B5[18]即 M1/2B5(在 1/2B5 中增加了 0.5
mg·L-1 H3BO3和 2.5 mg·L-1肌醇)培养基中进行预培
养,25℃,光照 24 h。按照 2.3.1的方法配制各菌悬液,
接种各菌悬液到离体茎段上,25℃,暗培养 3 d。然后
转移至离体茎段培养基上,25℃,每天光照 15 h。每
隔两周更换新鲜的离体茎段培养基。每周观察结瘤情
况。每种处理接种 15个茎段。
表面消毒方法:(1)75%酒精 2 min,2.5%次氯
酸钠 20 min;(2)70%酒精 2 min,2.5%次氯酸钠 20
min;(3)70%酒精 1 min,2.5%次氯酸钠 20 min;
(4)70%酒精 1 min,2.5%次氯酸钠 10 min;(5)70%
酒精 2 min;(6)2.5%次氯酸钠 20 min。
离体茎段培养基:(1)M1/2B5 培养基;(2)
MC1/2B5(M1/2B5+Carbenicillin 500 mg·L -1)培养基;
(3)MS1/2B5培养基(M1/2B5+蔗糖 30 g·L-1);(4)
MSC1/2B5 培养基(M1/2B5+蔗糖 30 g.L-1+
Carbenicillin 500 mg·L-1)。
接种方法:(1)茎段生理学顶端向下垂直放置在
培养基中,接种 5 µl的各处理到被倒置茎段的顶端;
(2)茎段浸入各菌悬液 5 min后平放在培养基上。
1.3.4 葡萄离体茎段检测 E26 的生防效果 按照
2.3.3筛选出的最优离体茎段检测方法检测E26生防效
果。3周后将冠瘿瘤从茎段上切下,称量冠瘿瘤鲜重,
并按 2.3.1的公式计算生防效果。试验重复 3次。
1.3.5 葡萄离体叶圆片检测 E26 的生防效果 参考
王志强的叶圆片法[12]。取温室葡萄发育成熟的叶片,
用蒸馏水冲洗干净,70%酒精表面消毒 15 s,无菌水
充分冲洗,0.5%次氯酸钠表面消毒 10 min,无菌水冲
洗 3次,置于灭菌滤纸上吸干多余水分。以直径 1 cm
的灭菌打孔器切取叶圆片,置于 M1/2B5 培养基上预
培养,叶片正面贴向培养基,25℃,光照培养 24 h。
按照 2.3.1的方法配制各菌悬液。将经过预培养的
叶圆片浸入各菌悬液 5 min后置于消毒滤纸上吸干菌
悬液,转移至 1/2B5培养基上,25℃,暗培养 3 d后,
再转移至MSC1/2 B5培养基上,25℃,每天光照 15 h。
每隔两周更换新鲜的MSC1/2 B5培养基。每周观察结
瘤情况,3 周后将冠瘿瘤从叶圆片上切下,称取冠瘿
瘤鲜重并按 2.3.1的公式计算生防效果。每种处理接种
20个叶圆片。试验重复 3次。
1.3.6 葡萄离体茎段的冠瘿瘤冠瘿碱的测定 为了
鉴定瘤组织是由于 T-DNA 整合进寄主细胞所引起,
采用 Otten 纸电泳法[19] 检测葡萄离体茎段形成的瘤
组织的冠瘿碱,以章鱼碱标准品作对照。在紫外灯下
观察出现的荧光斑点及其位置,拍照。
1.3.7 冠瘿瘤组织的切片观察 为了从组织形态上
进一步验证离体茎段形成的瘤组织,区分冠瘿瘤组织
和愈伤组织。按方中达的方法[20],对离体茎段冠瘿瘤
组织进行石蜡切片,以温室葡萄枝条上的冠瘿瘤组织、
正常葡萄茎段组织和葡萄愈伤组织为对照。在光学显
微镜下观察、拍照。
1.3.8 数据统计分析 本文有关数据的统计分析采
用 SAS8.01版本软件(SAS Institute Inc.)
2 结果与分析
2.1 葡萄活体检测 E26 的生防效果
在温室条件下,美人指与红地球 VK308/VE26=1/1
处理的 E26 生防效果分别为 82%和 86%;
VK308/VE26=2/1 处理的 E26 生防效果分别为 43%和
46%。在田间,美人指与红地球 VK308/VE26=1/1处理的
E26生防效果分别为 83%和 82%;VK308/ VE26=2/1处
理的 E26生防效果分别为 35%和 47%(表 1)。
2.2 葡萄离体茎段检测 E26 生防效果方法的筛选
2.2.1 葡萄离体茎段表面消毒条件筛选 对比不同
消毒处理对葡萄茎段的消毒效果,并且综合考虑对葡
萄外植体的造成的损伤达到最小。结果表明:从温室
采回的葡萄离体茎段的最佳消毒条件为 70%酒精 1
min,2.5%次氯酸钠 20 min(表 2)。
2.2.2 葡萄离体茎段培养基筛选 培养在 M1/2B5
和MS1/2B5培养基的茎段,污染率比较高;并且根癌
菌大量繁殖使茎段的坏死率增加。培养在 MSC1/2B5
和 MS1/2B5 培养基中的接种 K308 菌悬液的离体茎
段,7 d 后,茎段上开始有瘤组织生出。而培养在
M1/2B5和MC1/2B5培养基中的离体茎段,14 d后茎
段才开始有瘤组织生出;直到接种 35 d后,茎段上生
出的瘤组织大小才和在MSC1/2B5和MS1/2B5培养基
中培养 21 d 后的茎段上生出的瘤组织相当。因此,
MSC1/2B5 培养基是较理想的葡萄离体茎段培养用培
养基。
2.2.3 葡萄离体茎段接种方法筛选 接种后 21 d调
查发现,平放在培养基上的接种 YEB 液体培养基和
E26菌悬液的离体茎段生出大量愈伤组织。将接种YEB
1398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40卷
表 1 葡萄活体检测 E26 生防效果
Table 1 In vivo test of the effect of E26 on crown gall of grape
瘤重 Tumor weight(mg) 生防效果 Biocontrol effect(%)
温室 Greenhouse 田间 Field 温室 Greenhouse 田间 Field 接种处理
Inoculation treatment 美人指
Manicure finger
红地球
Red globe
美人指
Manicure finger
红地球
Red globe
美人指
Manicure finger
红地球
Red globe
美人指
Manicure finger
红地球
Red globe
T1 0a 0a 0a 0a / / / /
T2 0a 0a 0a 0a / / / /
T3 29a 67a 25b 91b 82a 86a 83a 82a
T4 95b 270b 96c 265c 43b 46b 35b 47b
T5 166c 499c 147d 505c / / / /
T1:YEB liquid medium, T2:E26, T3:VK308/VE26=1/1, T4: VK308/VE26=2/1, T5:K308
防治效果按照文中所述方法进行计算,同列中数据后的字母表示差异显著性(P=0.05)。下同
Counting biocontrol effect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mentioned on paper, letters following the data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The same as below

表 2 筛选葡萄离体茎段最佳消毒条件
Table 2 Selection of the best conditions for sterilization of
grape stem
污染率 Contamination rate (%) 消毒条件
Sterilization condition
7天
7Day
14天
14Day
21天
21Day
75%酒精 2 min,2.5%次氯酸钠 20 min
75% Ethanol 2 min, 2.5% hypochlorous 20min 0 6.7 6.7
70%酒精 2 min,2.5%次氯酸钠 20 min
70% Ethanol 2 min, 2.5% hypochlorous 20min 6.7 10 13.3
70%酒精 1 min,2.5%次氯酸钠 20 min
70% Ethanol 1 min, 2.5% hypochlorous 20min 3.3 10 10
70%酒精 1 min,2.5%次氯酸钠 10 min
75% Ethanol 1 min, 2.5% hypochlorous 10min 13.3 23.3 26.7
70%酒精 2 min 70% Ethanol 2 min 10 33.3 46.7
2.5%次氯酸钠 20 min2.5% hypochlorous 20min 20 23.3 36.7

液体培养基的茎段上生长的愈伤组织碾碎,加水稀释
后涂板,没有发现根癌菌。而倒插的接种 YEB液体培
养基和 E26菌悬液的茎段上无愈伤组织生出,可以消
除愈伤组织对检测生防菌生防效果的影响,所以在生
理学顶端垂直向下的倒插茎段的顶端接种是一种比较
理想的离体茎段接种方式。
2.3 葡萄离体茎段检测 E26 的生防效果
茎段在 70%酒精(1 min)、2.5%次氯酸钠(20 min)
表面消毒后,生理学顶端垂直向下放置在 MSC1/2B5
培养基平板上,在其顶端接种 E26 和 K308,21 d后
检测 E26的生防效果,结果见表 3和图 1。美人指和
红地球 VK308/VE26=1/1 处理的 E26 生防效果分别为
92%和 89%;而 VK308/VE26=2/1 处理的 E26 生防效果
分别为 54%和 49%。
2.4 葡萄离体叶圆片检测 E26 的生防效果
接种葡萄离体叶圆片鉴定 E26的生防效果,10 d
后,接种 VK308/VE26=2/1处理和 K308菌悬液的叶圆片
叶脉上开始有冠瘿瘤组织生出。接种 21 d后,瘤组织
只在叶圆片的叶脉处生出,叶肉边缘无瘤组织,由于
癌组织比较小,难以准确反映根癌生防菌的生防效果
(图 2)。

表 3 葡萄离体茎段检测 E26 的生防效果
Table 3 Grape stem in vitro testing the effect of E26
瘤重 Tumor weight(mg) 生防效果 Biocontrol effect(%) 接种处理
Inoculation treatment 美人指Manicure finger 红地球 Red globe 美人指Manicure finger 红地球 Red globe
T1
T2
T3
T4
T5
0a
0a
14a
73b
158c
0a
0a
21a
94b
185c
/
/
92a
54b
/
/
/
89a
49b
/
7期 王 靖等:葡萄根癌生防菌株 E26生防效果的离体检测方法研究 1399


A:美人指,B:红地球,A: Manicure finger; B: Red globe

图 1 葡萄离体茎段检测 E26 的生防效果
Fig. 1 Grape stem in vitro testing the effect of E26



图 2 葡萄离体叶圆片检测 E26 的生防效果
Fig. 2 Grape leaf disk in vitro testing the effect of E26



A:茎段瘤组织;B:章鱼碱标准品A: Tumor of stems; B: Octopine standard

图 3 葡萄离体茎段的根癌瘤冠瘿碱的测定
Fig. 3 Detection of octopine synthetase activity of grape stems tumor
2.5 葡萄离体茎段的根癌瘤冠瘿碱的测定
结果显示,接种 K308 菌悬液的离体茎段瘤组织
内有章鱼碱存在(图 3)。
2.6 葡萄根癌瘤组织切片观察
正常葡萄茎段组织细胞为典型的薄壁组织细胞,
结构致密,排列整齐,形态一致;愈伤组织细胞,结
构致密,排列较为整齐,形态基本一致;而离体茎段
瘤组织细胞与温室葡萄枝条上的上的瘤组织细胞极为
相似,结构较松散,形状不规则,有不明细胞内含物。
3 讨论
本研究在 1/2B5培养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良,
结果显示MSC1/2B5是比较理想的葡萄离体茎段培养
基。试验中发现,根癌菌侵染完成后,在培养基中加
入适量Carbenicillin能够消除根癌菌对离体茎段生长
1400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40卷

葡萄茎段组织 (×33) 愈伤组织 (×33)
Grape stem (×33) Callus (×33)

离体茎段瘤组织 (×33) 温室葡萄瘤组织 (×33)
Grape stem in vitro tumor (×33) Greenhouse grape tumor (×33)

图 4 葡萄根癌瘤组织切片观察
Fig. 4 Grape tissue slices observation of crown gall tumor, indicating the tumor in grape stem in vitro was similar to the tumor in greenhouse grape

的影响,并且减少污染;而培养在MSC1/2B5培养基
中的接种 K308 菌悬液的茎段比培养在 M1/2B5 培养
基中的茎段,冠瘿瘤形成的时间要早,并且瘤组织生
长的速度也快,可能是由于冠瘿瘤组织需要大量的蔗
糖提供生长所需的碳原。在离体茎段检测 E26的生防
效果中,茎段的放置方式对愈伤组织的形成有很大影
响,平放在培养基上的茎段,有大量愈伤组织生出,
而倒插的茎段可以很好的控制愈伤组织形成,这可能
是因为植物体内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倒插茎段
的顶端为茎段的生理学下端,所以生长素不会向被倒
置茎段的顶端传输。
另外,在进行离体鉴定试验之前,要筛选最佳的
消毒条件。消毒时间过长,会对葡萄离体组织造成严
重伤害,影响瘤组织的形成;消毒时间过短,离体组
织的污染又比较严重。对于从温室采回的葡萄离体茎
段本研究筛选出的最佳消毒条件为 70%酒精 1 min,
2.5%次氯酸钠 20 min。而在葡萄离体叶圆片检测 E26
的生防效果试验中,由于葡萄叶片比茎段更加幼嫩,
很难找出一个对叶片伤害小、消毒效果又比较好的消
毒条件,因此叶圆片的污染率始终很高。观察叶圆片
检测的结果发现,瘤组织只在叶圆片的叶脉处形成,
叶肉边缘无瘤组织形成。而王志强等利用叶圆片鉴定
桃砧木对根癌病的敏感性试验中,在叶圆片的切口处
均长出癌组织[12]。这种差异可能由于葡萄叶片的蜡质
层和叶肉部较薄以及在消毒过程中对叶片造成的损
伤,使癌组织不能在葡萄叶圆片的叶肉部形成。另外,
由于叶圆片的癌组织比较小,难以准确反映根癌生防
菌的生防效果,这与王志强等在试验中发现的问题一
样[12]。
离体茎段检测 E26 生防效果,美人指和红地球
VK308/VE26=1/1 处理的 E26 生防效果分别为 92%和
89%;而 VK308/VE26=2/1 处理的 E26 生防效果分别为
54%和 49%。而葡萄活体检测 E26生防效果,在温室
条件下,美人指与红地球 VK308/VE26=1/1 处理的 E26
生防效果分别为 82%和 86%;而 VK308/VE26=2/1 处理
的 E26生防效果分别为 43%和 46%。在田间条件下,
美人指与红地球 VK308/VE26=1/1 处理的 E26 生防效果
分别为 83%和 82%;而 VK308/VE26=2/1处理的 E26生
防效果分别为 35%和 47%。通过对两种检测方法结果
的比较,不同葡萄品种 VK308/VE26=1/1处理和 VK308/
7期 王 靖等:葡萄根癌生防菌株 E26生防效果的离体检测方法研究 1401
VE26=2/1处理的 E26防效基本一致。
冠瘿碱的检测结果表明瘤组织是由 T-DNA 整合
进寄主细胞所引起。同时,通过组织切片观察,在解剖
学上进一步区分了愈伤组织与根癌组织,验证了离体
茎段产生的瘤组织。
4 结论
利用葡萄离体茎段检测 E26生防效果,试验周期
短、方法简便,不受外界条件的干扰;结果与活体植
株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离体茎段是葡萄根癌菌的原
寄主组织,结果的可信度比指示植物检测要好,能够
真实可靠地反映根癌菌与原寄主的互作关系。茎段瘤
组织冠瘿碱的检测和组织切片观察分别从生物化学和
解剖学上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因此,利用
离体茎段检测 E26生防效果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离体检
测 E26生防效果的方法。E26防治葡萄根癌病效果的
离体检测方法如下:
(1)葡萄离体茎段的最佳消毒条件为 70%酒精 1
min,2.5%次氯酸钠 20 min;
(2)采用倒插茎段的顶端接种可以减少愈伤组织
的形成;
(3)利用MSC1/2B5作为葡萄离体茎段培养用培
养基,接种生防菌和致病菌 21 d后统计生防效果。

References
[1] 马德钦, 林应锐, 周 娟, 相望年, 游积峰, 谢学梅, 陈培民. 我国
葡萄根癌土壤杆菌的生化型与质粒类型的初步研究. 微生物学报,
1985, 25(1): 45-53.
Ma D Q, Lin Y R, Zhou J, Xiang W N, You J F, Xie X M, Chen P M.
Biotype and plasmid type of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isolated
from the crown gall of grapevine in north China. Acta Microbiologica
Sinica, 1985, 25(1): 45-53. (in Chinese)
[2] 梁亚杰, 赵家英, 马德钦, 狄原勃. 应用生物 3 型放射土壤杆菌防
治葡萄冠瘿瘤形成的研究. 微生物学报, 1990, 30(3): 165-171.
Liang Y J, Zhao J Y, Ma D Q, Di Y B. A biotype 3 strain of
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 inhibits crown gall formation on
grapevine. Acta Microbiologica Sinica, 1990, 30(3): 165-171. (in
Chinese)
[3] 游积峰, 谢学梅, 陈培民, 郭俊梅,马德钦, 赵家英. 放射土壤杆菌
防治葡萄根癌病的研究. 中国果树, 1993(1): 10-12.
You J F, Xie X M, Chen P M, Guo J M, Ma D Q,Zhao J Y..
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 inhibits grape crown gall. China fruits,
1993(1): 10-12. (in Chinese)
[4] 梁志宏, 王慧敏, 王建辉. E26 防治植物根癌病的效果及其稳定性
初步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1, 9(1): 91-95.
Liang Z H, Wang H M, Wang J H. Preliminary study on effectiveness
and the stability of E26 on controlling crown gall disease.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1, 9(1): 91-95. (in Chinese)
[5] Kerr A, Htay K. Biological control of crown gall through bacteriocin
production. Physiological Plant Pathology, 1974, 4:37 -44.
[6] New P B, Kerr A. Biological control of crown gall: field measurement
and glasshouse experiments. Journal of Applied Bacteriology, 1972,
35: 279-287.
[7] Webster J, DosSantos M, Thomson J A. Agrocin-producing
Agrobacterium Ttumefaciens strain active against grapevine isolates.
Applied and Enviromental Microbiology, 1986, 52: 217-219.
[8] Burr T J, Reid C L. Biological control of grape crown gall by strain
F2/5 is not associated with agrocin production or competition for
attachment sites on grape cells. Phytopathology, 1997, 87: 706-711.
[9] 游积峰, 谢学梅. 放射土壤杆菌 HLB-2 菌株防治葡萄根癌病的研
究. 生物防治通报, 1990, 6(1): 35-37.
You J F, Xie X M. Control of grape crown gall disease with HLB-2
strain of Agrobacterium ttumefaciens.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 1990, (6): 35-37. (in Chinese)
[10] 高秀萍. 葡萄抗根癌鉴定方法的研究. 山西果树, 1992, 4: 15-18.
Gao X P. Research of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grape resistance of
crown gall. Shanxi Fruits, 1992, 4: 15-18. (in Chinese)
[11] Jaesung Nam, Ann G. Matthysse, Stanton B. Gelvin, Differences in
susceptibility of Arabidopsis ecotypes to crown gall disease may result
from a deficiency in T-DNA integration. The Plant Cell, 1997, 9:
317-333.
[12] 王志强, Sfalanga A, Mugnai L, Roselli G. 鉴定桃砧木对根癌病敏感
性的叶圆片转化体系的建立. 果树科学, 1996, 13(3): 145-148.
Wang Z Q, Sfalanga A, Mugnai L, Roselli G. A leaf disc
transformation system to test the sensitivity of peach to crown gall
disease.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1996, 13(3): 145-148. (in Chinese)
[13] 刘庆忠, 赵红军, 王维香, 姜君军. Gisela 大樱桃矮化砧木的微体
繁殖及其对根癌农杆菌的抗性. 落叶果树, 1999, (4): 6-8.
Liu Q Z, Zhao H J, Wang W X, Jiang J J. Microsome and resistance
for Agrobacterium of sweet cherry dwarf rootstock Gisela. Deciduous
Fruits, 1999, (4): 6-8. (in Chinese)
[14] 高 峰, 龚一富, 林忠平, 王小佳.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薯遗传转
化及转基因植株再生. 作物学报, 2001, 27: 751-757.
Gao F, Gong Y F, Lin Z P, Wang X J. Agrobacterium mediate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Ipomoea batatas and regeneration of transgenic
plants. Acta Agronomic Sinica, 2001, 27: 751-757. (in Chinese)
1402 中 国 农 业 科 学 40卷
[15] De Block M. Genotype-Independent leaf disk transformation of potato
(Solanum Tuberosum) using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88, 76: 767-774.
[16] 张 磊, 许铁锋, 谭秋敏, 王子楠, 丁如贤, 唐克轩, 张汉明. 四倍
体菘蓝转抗虫基因研究Ⅰ.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菘蓝. 中草药,
2003, 34(3): 258-261.
Zhang L, Xu T F, Tan Q M, Wang Z N, Ding R X, Tang K X, Zhang H
M.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mediated transgenic tetraploid isatis
indigotica carrying anti-insect gene from Pinella Ternata agglutinin.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2003, 34(3): 258-261. (in
Chinese)
[17] 孙艳丽, 王慧敏, 王建辉. 苹果根癌菌系及生物防治的初步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2000, 30: 332-336.
Sun Y L, Wang H M, Wang J H. Pathogenic bacteria apple crown gall
and their biological control. Acta Phytopathology Snica, 2000, 30(4):
332-336. (in Chinese)
[18] 曹孜义, 齐与枢. 葡萄组织培养及应用(第一版). 北京: 高等教育
出版社, 1990: 43-64.
Cao Z Y, Qi Y S. Tissue Culture and Application of Grape (First
edition).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1990: 43-64. (in Chinese)
[19] Otten. A rapid micro scale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lysopine and
nopaline dehydrogenase activities.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1978, 527: 497-500.
[20] 方中达. 植病研究方法 (第三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91-108.
Fang Z D. Research Methods of Phytopathology (Third edition).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al Press, 1998: 91-108. (in Chinese)

(责任编辑 王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