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洛宁淡竹主要病虫防治技术初报



全 文 :第 30 卷第 1期 河 南 林 业 科 技 Vol.30 No. 1
2010 年 03 月 Journal of Hen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r. 2010
收稿日期:2010-02-25

洛宁淡竹主要病虫防治技术初报
王先保 1,张彩虹 2,白耀春 1,段明波 3,公彩武 4
(1.洛宁县林业技术指导站,河南 471700;2.洛宁县竹林研究所;3.国有洛宁县故县林场;
4.洛宁县赵村乡农业服务中心)
摘 要:总结危害洛宁淡竹的主要病害的分布与危害、症状、发病规律、防治措施和主要虫害的分布、寄主与
危害特点、生物学特性、防治措施。
关键词:淡竹 ;病虫 ;分布 ;发病规律;生物学特性;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79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2630(2010)01-0044-03
经多年调查、研究、整理,危害洛宁淡竹的主
要病害有:竹秆锈病、竹丛枝病、竹黑痣病、竹煤
病;主要虫害有:细胸金针虫、竹笋夜蛾、竹笋泉
蝇、竹螟、竹小蜂等。
1 主要病害
1.1 竹秆锈病 又称竹褥病
1.1.1 分布与危害 危害淡竹、刚竹、桂竹、箭竹、
毛金竹等竹种。豫西、豫南等竹子栽培区均有发生。
竹子被害后,病部表层变暗栗色,竹材发脆,影响
工艺价值。被害重的竹林,生长衰退,发笋较少。
1.1.2 病原 此病由皮下硬层锈菌所引起。
1.1.3 发病规律 病害多发生在竹秆基部,发病严重
时,竹秆中、上部甚至小枝也会被害。病菌的菌丝
在寄主活组织中可存活多年。每年 10 月至翌年 3
月,为冬孢子时期;4 月,冬孢子堆于雨后吸水膨
胀,逐步脱落,在脱落的竹表皮上产生夏孢子;5~
7 月,是夏孢子产生和侵染期;夏孢子通过风力传
播,使病害蔓延扩展。8 月,夏孢子脱落后,病斑
在竹表皮下繁衍大量堆状菌丝;9 月中旬,菌丝上
产生冬孢子堆,10 月突破竹表皮外露。经接种试验,
冬孢子无侵染能力,夏孢子是传播的唯一来源,夏
孢子的产生又必须经冬孢子阶段。
竹秆锈病在管理不良、生长过密、植株细弱的
竹林中容易发生,在比较阴湿的竹林中也容易发
病。
1.1.4 防治措施
①应加强竹林抚育管理,施肥培土,合理砍伐。
不使竹林过密,可减少病害发生。
②对发病较轻的竹林,应结合每年常规砍伐,
彻底砍除病竹,以减少侵染来源,避免病害迅速蔓
延。
③每年在 3 月上、中旬,用 1∶1 的煤焦油、
柴油液或 20%粉锈宁乳油原液,涂于病株冬孢子堆
上,冬孢子堆即萎缩板结,不再出现夏孢子堆,可
保护新竹不受夏孢子侵染而发病。但这些老病株至
次年冬春常会复发。因此,每年 3月前在常规砍竹
时,要砍除这些老病竹。
④坚持新病株涂药和砍除老病株措施,经 3~4
a,即可取得显著的防治效果。
1.2 竹丛枝病
1.2.1 分布与危害 危害刚竹、淡竹、苦竹等竹种。
除洛宁县分布外,河南的新县、镇平、博爱、嵩县、
确山、新蔡等县均有分布。
病竹生长衰弱,发笋减少,在发病严重的竹林
中,病竹常大量枯死,引起整个竹林生长衰败。
1.2.2 病原 此病由子囊菌中的瘤座菌引起。
1.2.3 发病规律 病害开始时,仅个别枝条发病,
病枝细弱,延伸成多节的细长蔓枝,秋后或次春病
枝蔓上产生小侧枝并逐年增多。叶变成鳞片状,节
数增多,呈鸟巢状。病菌的分生孢子通过雨水冲刷
飘扬传播,一般在5~6月为传播和侵染新梢的盛期,
被侵染的新梢约经 40 d 的潜伏期,逐渐变成具鳞片
状小叶的细长蔓枝。母竹带病是新竹林发病的侵染
来源,在重病竹林内有时可见到从跳鞭上长出草丛
状无主枝的病丛枝。在老竹林,尤其是抚育管理不
良、不按要求砍老留新的竹林容易发病。竹林郁闭
度大时也易发生此病。
1.2.4 防治措施
①对竹林进行合理的经营管理,按期采伐老
竹,保持适当密度,并中耕施肥,促进新竹发生。
②对病竹应及早砍除或随时剪除病枝。在 4月
病枝产生子实体前,彻底剪除病枝,这对初发病的
竹林,是既经济方便,效果又好的防治方法。
第 1 期 王先保等:洛宁淡竹主要病虫防治技术初报 45
③造林时不要用病竹作母株。
1.3 竹黑痣病
1.3.1 分布与危害 主要危害淡竹、刚竹、苦竹等。
河南省竹子栽培地区普遍发生,尤其在郁闭度大的
竹林中病害发生较多,常引起早期落叶。
1.3.2 病原 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的中
国黑痣菌 Phyllachorasinensis Sacc.。
1.3.3 发病规律 病害每年 8~9 月开始发生,初期
在叶子表面生苍白色小斑点,以后扩大为圆形或纺
锤形,颜色亦渐变为橙黄至褐色,次年 5~6 月在
病斑中央部生黑色疹状隆起,为病菌的子座,其内
生子囊壳。病害发生严重时,叶部组织变黑,逐渐
枯死。
1.3.4 防治措施 本病防治主要是按期采伐老竹,
管理中不宜施肥过多,并注意竹林适度的通风透
光。另外可于 6月下旬连续喷洒 2~3 次 1%波尔多
液、25%百菌清或 50%甲基托布津 500~800 倍液
1~2 次。
1.4 竹煤病
1.4.1 分布与危害 分布全省。危害多种竹子。感
病竹株在竹叶表面和小枝上覆盖一层烟煤状粉末,
影响竹子的光合作用和呼吸功能,从而使竹子生长
衰弱,严重时可造成叶片脱落,小枝枯死,导致竹
林衰败。
1.4.2 病原 竹煤病是由煤炱目和小煤炱目的多种
真菌危害引起的。这两个目的真菌都属于子囊亚
门、核菌纲,但它们之间的寄生性不同。
1.4.3 发病规律 以介壳虫、蚜虫、粉虱等昆虫的
分泌物为营养来源,有时也能利用植物本身的分泌
物,它在叶片表面上形成一片黑褐色的、表面粗糙
的、厚薄不均匀的菌苔。严重时整个叶片和小枝被
菌苔覆盖,以致影响竹子的光合作用。病菌借风雨
和昆虫传播,常在春秋两季发病。竹煤病的发生常
与竹林管理不善,竹林密度过大、竹子生长细弱以
及蚜虫、介壳虫的为害有密切的关系。
1.4.5 防治措施
①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及时砍伐,保持合理
的竹林密度使竹林通风透光。
②防治竹煤病应以消灭蚜虫和介壳虫为主,也
可用石硫合剂杀死竹煤病病菌。
2 主要虫害
2.1 竹笋夜蛾 别名 笋蛀虫
2.1.1 分布 除洛宁外,河南省的西峡、桐柏、南
召、光山、新县、商城、确山、泌阳等地均有分布。
2.1.2 寄主与危害特点 寄主有毛竹、淡竹、刚竹、
普鸡竹等竹类。幼虫取食竹笋,被害笋多不能成竹,
少数成竹亦断头折梢,竹材干脆。被害严重竹林,
笋的被害率近 90%。
2.1.3 生物学特性 河南省 1a 发生 1代,以卵在竹
林地面的禾本科杂草枯叶及竹叶中越冬。翌年 2月
下旬至 3月下旬孵出幼虫,先蛀食禾本科、莎草科
等杂草,被害杂草出现枯心,幼虫在杂草中脱皮一
次后不再发育。4 月中、下旬当竹笋出土时,幼虫
即爬到笋上,蛀入笋尖小叶,洞口外有绿色碎屑堆
积。3 龄幼虫蛀入笋内,噬食柔软部分。环境条件
不适时,幼虫可转移到其它竹笋上危害。竹笋被害
后,表面失去光泽,内有蛀孔、虫粪,逐渐腐烂变
臭。幼虫在笋内取食 18~25d,5 月上旬老熟出笋,
入疏松土中结茧化蛹,蛹期 20~30 d。6 月上、中
旬羽化成虫,交配后产卵于禾本科杂草叶面边缘
部,数十粒排成条状,杂草枯萎卷叶将卵裹于叶内
越冬。
2.1.4 防治措施
①竹笋夜蛾产卵于杂草,小幼虫以杂草为食,
因此,清除竹林杂草是防治该虫的关键,可于每年
三月份清除竹园杂草。
②挖除退笋。不能成竹的笋易被虫害,及早挖
除。
③出笋前后,可喷洒 90%敌百虫 2 000 倍液,
连喷 2~3 次,效果显著。
2.2 竹笋泉蝇 别名 笋实蝇、笋蛆
2.2.1 分布 信阳市狮河区、桐柏、确山及豫西等
地的竹子产区均有发生。
2.2.2 寄主与危害特点 寄主有毛竹、淡竹、刚竹、
桂竹、旱竹、石竹、苦竹等竹类。幼虫蛀食竹笋,
使笋腐烂。在出笋期间常因其危害,造成大量的虫
退笋。竹子的被害率可达 63%。
2.2.3 生物学特性 河南省 1a 发生 1代,以蛹在土
中越冬。3 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3 月下旬至 4 月
上旬为羽化盛期,以 6~10 h 为最盛,羽化率达 38.8
%。4 月上旬至下旬陆续产卵,喜产于竹笋刚出土
1~8 cm 的健壮笋箨间的内壁,每笋产卵数不等,
少者 10 粒,多至 300 粒左右。卵经 4~5d 孵化,
幼虫于 6~8 d 后蛀入笋生长点。刚入笋时,与正常
的健康笋区别不大,经 5~6 d 危害后,被害特征明
显,早晨笋尖无露水,笋的高生长开始停止,经 10
d 左右,笋组织发生腐烂。每株笋幼虫数在 58~300
条时,均能使退笋。幼虫期 20~25 d。5 月中旬幼
虫老熟,开始沿笋箨向上爬至顶部脱出落地,在笋
周围 25cm土壤内化蛹,入土深度一般 1~6cm,经
1~4d 化蛹。
2.2.4 防治措施
①诱杀成虫。用糖醋或鱼肠、死蚯蚓、鲜竹笋
46 河 南 林 业 科 技 第 30 卷
等诱饵,用捕蝇笼诱捕。在产卵前期及后期以鱼肠
等腥臭物诱效果最佳,产卵盛期则鲜笋诱杀成虫的
效果十分显著。试验表明,在饵料中加入少量农药,
并不影响引诱力。
②及早挖除虫退笋,杀死幼虫,切去被害部分
后可食用或供加工笋干。
③药剂除治。大面积的用材竹林用 90%敌百虫
或 20%杀灭菊酯 2 000 倍液喷洒,出笋前喷 1次,
出笋后每星期喷 1 次,连喷 2~3 次,能起到杀虫
保笋的良好效果。
④郁闭度大的竹林,在成虫出现期间,施放烟
剂,每公顷用量 15 kg,杀虫率达 90%以上。
⑤保护和利用天敌。据调查竹笋泉蝇的天敌约
15 种,其中蛹期的寄生蜂寄生率可达 44.8%,卵期
有红蜘蛛、蚂蚁、瓢虫、露尾甲等能捕食大量卵块。
2.3 竹螟 别名 竹织叶野螟、竹苞虫、竹卷叶虫
2.3.1 分布 河南省的新县、桐柏、西峡、南召、内
乡、洛宁、泌阳、确山、博爱等地均有发生。
2.3.2 寄主与危害特点 可危害毛竹、淡竹、刚竹、
苦竹等多种竹子。幼虫吐丝卷叶取食危害,大发生
时竹叶被吃光,出现竹林成片枯死,严重影响竹鞭
生长及下年出笋。出笋率减少 30%~50%。
2.3.3 生物学特性 河南省 1 年发生 1 代,少数 1
年发生 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茧中过冬。来年 5月
初过冬幼虫开始化蛹,蛹 10~15 d 羽化成虫。成虫
有趋光性,需吸食花蜜才能交尾产卵,卵块产于嫩
叶背面,呈鱼鳞状,卵 3~5d 孵化。初孵化幼虫取
食竹叶上的表皮,2 龄后吐丝卷叶躲在其中取食,
并形成大的虫苞。幼虫在 6月中旬、下旬危害,7~
8 月为危害盛期,被害竹上虫苞累累,多达 300 余
个,竹叶被食尽,竹叶发黄,直至 10 月仍可见少
数幼虫危害,多数幼虫于 10 月份均在竹蒲头附近
疏松表土上做土茧过冬。有少数幼虫在7月底化蛹,
8月羽化成虫繁殖第二代。
2.3.4 防治措施
①结合竹林抚育清除林间、林缘小灌木,减少
蜜源植物。
②成虫 5月底出现,可用黑光灯诱杀。
③在 6月底发现幼虫苞叶时,可用 50%敌敌畏
1000 倍液喷雾。
④竹林较密,可使用 5%~10%敌敌畏烟剂毒
杀成虫和幼龄幼虫。
2.4 竹小蜂 别名 竹节蜂
2.4.1 分布 河南省西峡、洛宁、宛城、信阳市狮
河区等地都有发生。
2.4.2 寄主与危害特点 危害竹类。
2.4.3 生物学特性 在河南省 1~2a 发生 1 代。成
虫 6 月飞出,在竹林内飞舞,寻找 2~8cm 粗枝产
卵。卵产于小枝空洞内,每节 1~5 粒。在每一节
中所能成活的幼虫,一般只有 1头,个别为 2头。
幼虫将口器插入节内吸食养分。幼虫老熟后,在空
洞内化蛹。成虫羽化后在节间肉薄的凹入部位蛀直
径一般为 1.5mm的小孔爬出。受害新竹在当年外观
上与健康竹毫无差别,但是,到来年春季一部分竹
叶干枯,到第 2年冬季,受害重的竹子叶片几乎全
部落空,直至枯死。该虫仅危害 2a 生以下的竹子。
2.4.4 防治措施
①秋季采伐受害的竹子,将受害竹枝全部收集
起来,运出林外烧毁。
②在严重发生期间,可喷洒 50%敌敌畏乳油 1
000~1 500 倍液。
2.5 细胸金针虫 别名 叩头虫
2.5.1 分布 细胸金针虫分布豫南、豫西。主要发
生在水湿地和低洼地。
2.5.2 危害特点 4 月底,5月初,当竹笋大量出土
时,幼虫在幼笋基部咬破钻入笋体进行危害,受害
笋体变暗褐色,箨失去光泽,逐渐萎缩,形成退笋。
危害期在笋出土 20 d 左右。由于经过冬眠,出土后
食量大,危害严重。
2.5.3 生物学特性 细胸金针虫完成一代约需 3 a。
幼虫入土 1 m 左右越冬,2月以后随地温逐渐上升,
向上移动,4月中旬移到地表 10 cm 左右的表土层,
4 月下旬,5 月上旬竹笋开始出土,细胸金针虫移
向笋的基部开始危害,5、6 月天气逐渐炎热,地温
增高,幼虫又钻入土中 5~10 cm 处,伏而不动。老
熟幼虫化蛹,蛹期 20 d 左右羽化成虫,6月中旬成
虫大量出现,白天潜伏于地表或杂草中、或阴暗潮
湿的地方,夜晚出来活动、交尾。6 月下旬至 7 月
上旬,进入产卵盛期。卵期约 40 d,孵化为幼虫。
幼虫期长达 2~3 a。9 月份以后随地温降低幼虫逐渐
入土下移,元月下旬,幼虫入土深度可达 90~100
cm。
由于淡竹林分结构单纯,同时经常浇水,土壤
湿度大,温度变化较小,为细胸金针虫的发生、发
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5.4 防治措施
①施用颗粒剂 可结合竹园培土,撒施 5%的
辛硫磷颗粒剂 30~45 kg/hm2。
②药液灌根 若发生较重,可用 40%乐果乳剂
或 50%辛硫磷乳剂 1 000~1 500 倍液灌根。
③竹园养鸡 竹园养鸡,啄食害虫,减少或制
止虫害发生,还可增加肥力。

(责任编辑:王团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