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淡竹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全 文 :绿色植保 现代园艺 2008年第9期
淡竹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刘德芳 邢陇平
(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 洛阳 471002)
起全株死亡。淡竹根腐病的病原真菌存活在土壤
中的植株残体上,数年内遇到合适寄主仍有侵染
力,凡碱性土壤、湿度大、温度偏高的环境条件,均
有利于该病害的发生蔓延,故对死株及土壤应及
时进行灭菌处理。
4 防治措施
防治淡竹根腐病,关键是提高淡竹对该病的
抵抗能力,防治该病要有针对性地贯穿到灌溉、除
草、松土、施肥等生产管理环节中去,并结合药剂
使用,采取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
4.1合理灌溉 淡竹根浅,水分蒸发快,生长过
程中需水量较大,因此除冬季外,其余季节都要进
行灌溉,春季要早浇催笋水,出笋后要浇拔节水,
夏季要浇行鞭水,立冬前后大水漫灌,使水渗透土
壤下层。总之,掌握头水早、末水饱、中水巧的灌溉
原则。灌溉方法:在水源方便的平地或缓坡地,可
开水沟引水灌溉;园林绿化区可进行喷灌或使用
胶管塑管引水浇灌。灌水后将表层泥土锄松为宜,
以减少水分蒸发。夏季注意排涝,防止竹林内长时
间积水。当久雨不晴、林地积水时,必须及时开沟
排水,避免烂根,以减轻病情。
4.2锄草松土 新造竹林容易滋生杂草,与竹
子争夺水分和养分,要及时进行中耕松土,消灭杂
草。根据实际情况,一般每年需锄草松土2~3次。
可结合锄草压青,把嫩草锄后压入土中,可以起到
灭草施肥的效果。
4.3科学施肥 秋冬季可对淡竹林施持效性的
有机肥料,如厩肥、土杂肥、塘泥等,既能增加林地
肥力,又可保持土温,对新竹的鞭芽越冬很有好
处。施用持效肥可在竹子附近开沟或挖穴施肥,
也可地面撒施,施后均需盖土,一般667m2施土杂
肥3000~4000kg。春夏季可对竹林施用速效性化
肥,如尿素、通用复合肥等,及时供应竹子生长的
需要。可将肥料用水稀释,然后直接浇灌在竹竿基
部附近,以利竹鞭竹根的吸收。也可撒施于竹林地
中,然后松土或浇水,667m2每次施化肥10~15kg,
淡竹(P.glaucaMcClure)是我国分布普遍、应
用广泛的竹种。它四季常青,明净致远,冬不凋零,
坚韧挺拔,是中国古典风格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
成部分。但淡竹的根腐病发生较为常见,对淡竹的
生长发育和竹林的观赏价值损害很大,亟待引起
园林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
1 发生危害
淡竹根腐病喜欢危害多年生淡竹林,病原菌
在土壤中累积、传播、侵染,严重的发病株率可达
90%以上,感病后期因根部难以吸收水分、养分而
出现大量干枯死亡。该病不仅会引起淡竹退笋和
嫩竹枯萎倒折,也会影响竹杆的材质及下年度的
出笋量,造成淡竹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降
低。
2 症状病原
该病害主要发生在淡竹根部,病变后的淡竹
主根变为墨黑色,病部产生黄白色或杏黄色菌丝,
侧根和须根易腐烂,呈黑色或黄褐色;病变后的淡
竹干基由绿色变为酱黑色,其上产生白色或杏黄
色粉状物,并密布黑色颗粒状的子实体;被害竹杆
由绿色变为黄褐色,有的产生黑褐色或酱紫色不
规则块状、条状斑纹。
本病原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瘤座孢目串珠
镰刀菌(Fusa-riummoniliformeSheld.),其小型分
生孢子生于气生菌丝中,成串,卵形;大型分生孢
子星月形或被针形,具长而窄的顶端细胞和带梗
的脚胞,有多个隔膜。
3 发病规律
淡竹根腐病是由镰刀菌引起的土传病害,多
发生在淡竹的根、茎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往往潮湿
且光照不足,半知菌类的镰刀属真菌活动频繁,一
旦侵入淡竹皮层,不久即会引起腐烂,使得根上出
现水渍状褐斑、软腐,后腐烂脱皮,木质部呈黑褐
色,表皮逐渐呈灰白色,并会逐步蔓延,进而扩大
到竹的整个皮层坏死,切断养分及水分的输导,使
顶端嫩叶逐步失水,并自上而下萎蔫干枯,以致引
!#
3 发病规律
3.1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枯枝及病部
的组织内越冬。在枯枝上越冬的分生孢子器为初
次侵染的主要来源,在翌年春季适宜气候特别是
多雨潮湿条件下,分生孢子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
并从孔口涌出,借风力、雨水、昆虫等媒介传播,
若伴随大雨大风,可将邻近植株上的枯枝和地面
枯枝产生的病菌孢子吹散而远距离传播。菌丝体
越冬后则在病部继续为害并产生分生孢子器,分
生孢子器可终年产生分生孢子,重复侵染。
分生孢子落至枝干上萌发后从伤口或衰弱
处侵入,发病后,病部又可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
侵染;落至幼果上,则萌发芽管直接侵入幼果表
皮组织,但幼果表皮组织活力较强,能够产生保
护反应,使之只能侵入数层(5~6层)细胞而无法
深入,同时,这种保护反应产生的流胶会杀死病
原菌并溢出果面,在空气中变褐变硬,形成所谓
的黑点症状。产生这种黑点症状的病果,不会成
为侵染源。
该病病菌在平均气温 18~23℃时潜育期为
3~13天,因此在春季温湿度适宜情况下,侵入后
10~15天即会表现可见症状。
3.2田间发病特点
2006~2007年在桔园定点观察,该病初次侵
染幼果一般在4月下旬,相对于南丰蜜桔物候期
为谢花期。田间始见病斑在 5月上旬末至中旬
初,5月下旬至 6月上、中旬为感病高峰期,病情
柑桔黑点病在南丰县桔农中俗称“蝇俚屎”,
是为害南丰蜜桔果实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该
病呈迅速蔓延趋势,发生为害日趋严重,造成蜜桔
果实外观质量下降,商品价值降低,并直接影响到
我县蜜桔出口贸易。为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提高
桔农种桔效益,维护南丰蜜桔“金牌”地位,笔者
从 2000年起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进行了调查研究。
1 发生为害情况
南丰蜜桔果实受该病为害后,在果面产生一
个个黄褐色或黑褐色硬胶质小粒点,会随果实膨
大而发展,粒点略隆起,散生或密集成片,极似苍
蝇排泄出的屎点。一般果顶脐部受害最重。该病在
21世纪初为南丰蜜桔生产上的次要病害,仅在本
县市山、琴城、洽湾等老桔区零星发生为害,到
2005年就蔓延到全县各产桔区,发生日趋严重,
目前,已成为提高南丰蜜桔外观质量和经济效益
的主要制约因素。2006年调查,全县发病面积达
1.0万 hm2,平均病果率 36%(0.5%~95%),平均
损失达0.4元/kg,全县共损失 2000万元以上,个
别桔园病果率达100%,失去商品性。2007年发病
面积上升至1.5万hm2。
2 病原
该病病原真菌和树脂病、贮藏期的蒂腐病属
同一病原,为 Diaporthecitre(Fawcet)Walf(1972年
重新定名为D.medusaea)。病菌菌丝体生长最适温
度为20℃左右,在10℃以下或 35℃以上时生长
缓慢。
2008年第9期 现代园艺 绿色植保
施化肥后及时浇水,效果很显著。
4.4药剂防治
在淡竹根腐病大面积发生时,化学防治仍然
是不可缺少的有效经济手段。发病时,可用40%
根腐宁1000倍液喷雾或浇灌病株,或用多菌灵粉
剂抛洒或溶液浇淋竹林地的方法来防治。用北京
农业大学绿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绿亨一号
(95%恶霉灵)根部灌注淡竹病株,具有效果快、
药效高、持效期长的优点,能基本控制根腐病的严
重危害,并能促进竹子密度增加、生长加快,对土
壤微生物的生态环境也无破坏作用,具有较好的
防治效果。每年的6~7月份是防治该病的最佳时
间。 (收稿:2008-05-12)
作者简介:刘德芳(1954--),男,河南汝阳人,助理工程
师,主要从事园林绿化方面的生产和科研工作。
南丰县柑桔黑点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吴德志 1 曾炳隆 2 李跃进 2 张志清 1
(1江西省南丰县农技中心 344500)(2南丰县蜜桔产业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