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文章编号:1003-8779(2011)03-0035-03
天等县指天椒炭疽病成灾原因初步分析及其防控对策
梁海孙1 ,黄惠玲2
(1.广西天等县植保站 ,天等县 ,532800;2.天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中图分类号:S 432 文献标识码:C
天等县地处北纬 22°51′~ 23°22′,东经 106°45′
~ 107°23′,海拔高度多数处于 450m ~ 650m ,年平均
气温 20.6℃,全年降雨量 1429.1mm ,日照时间约
1520h ,平均相对湿度 79%。该县属于大石山区 ,海
拔高度较高 ,气候温凉湿润 ,具有典型的山区气候特
点 ,生产的指天椒肉厚 ,色泽鲜艳 ,香醇浓郁 ,品味独
特。2007年天等指天椒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称号 , 2010 年“中国─东盟指天椒节”落户天等 ,成
为天等县一大特色农业。但是 ,由于连年种植 ,指天
椒病害越来越严重 ,尤其是炭疽病近年大发生 ,成为
阻碍指天椒发展的主要因素。2008 ~ 2010 年笔者
进行了指天椒炭疽病成灾原因及防控技术研究 ,现
将结果报告如下 。
1 天等指天椒栽培慨况
指天椒在天等县种植模式主要是与玉米套种 。
于 3月份播种 ,5月份移栽 ,套种于春玉米地 。玉米
收获后 ,管理指天椒 ,7月份开花结果 ,8月份开始采
收 ,以采收红椒为主 ,一直采收到 11 ~ 12月份 。指
天椒采收期长 ,边采收边开花 ,从首次采椒起 ,每隔
3d采收 1 次红椒 ,是山区农民经济来源的重要补
充 。指天椒种植逐年扩大 , 2010 年种植面积达
3393ha ,实现农业增收。
2 指天椒炭疽病发生的主要特点
2.1 病情来势凶猛 ,发生流行时间长
套种于玉米地的指天椒开花结果期于 7 月中
旬开始发病 ,田间出现零星病斑;较早种植的指天
椒 ,发病时间相对提早 , 6月下旬就出现病斑;8 ~ 9
月份田间病害大流行 , 9 月下旬出现大量的病果烂
椒 ,病株率高达 100%,严重的整株果实焦枯 ,全田
毁灭。
收稿日期:2011-04-19
[作者简介:梁海孙(1957-),男 ,广西天等县人 ,高级农艺师 ,农学学士。]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桂科计字(2009)92号
得当 。因为浇施高浓度石灰液对提高 pH 值很有
效 ,但对作物却不安全 ,抑制植株正常生长。撒施石
灰粉 ,方法虽简单易行 ,但会使大部分石灰残留在土
中 ,土壤易变性板结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用腐熟农
家肥做底肥+1%石灰水浇穴。即每 667m2 施腐熟
农家肥 3000kg ,栽种白菜后用 1%石灰水浇穴 , 6叶
时再用 1%石灰水穴施 1 次[ 1] 。病情严重的田块团
株时再根施 1%石灰水 1 次。地势低 、排灌水不畅 ,
土壤含水量高的田块 ,采取宽沟高畦栽培。
4.3 选用无病种苗 。
选用无病菌苗床育苗 ,在播种白菜种子前 ,每平
方米苗床 ,用 40%五氯硝基苯 WP 8g ,或 50%多菌
灵WP5g 与 1kg无菌细土拌匀后 ,先将 1/3药土撒施
苗床面 ,播种后再把剩下的药土均匀施下 ,覆盖种子。
4.4 药剂防治
当苗圃或大田发现个别菜株发病时 ,必须及时
拔除 ,并用 70%甲基托布津 800倍液喷雾 ,喷至畦
面土潮湿或浇灌菜株 ,每株施药液 300m l;或在田间
发现少量病株时用五氯硝基苯 、多菌灵 、苯来特 、克
菌丹等药剂穴施 、沟施 ,或药液蘸根 ,或药泥浆沾根;
或用 75%五氯硝基苯穴施或条施(22.5 ~ 45kg/ha)
或淋施 700 ~ 1000倍液(0.25 ~ 0.5kg/穴)。
参考文献:
[ 1] 戴玉华.调节土壤 ph 防治白菜根肿病技术探讨[ J] .中
国植保导刊 , 2004 ,(8):20-22.
352011.24(3) 广 西 植 保
2.2 发生程度特别严重
2005 年指天椒炭疽病大发生 , 发生面积
1000ha ,占种植面积 37.1%,是天等县有记载以来
炭疽病第 1次大面积大发生。随后 2006 ~ 2009 年
发生面积逐年扩大 ,均属大发生年份 ,其中 2008 年
发生最严重 ,损失最大 ,发生面积达 2334ha ,占种植
面积 81.4%。当年 8月 7日在龙茗镇益山村就出
现大片指天椒暴发炭疽病 ,全田病果枯死 ,单株指天
椒几乎找不到健果 ,枝头椒果全部染病 ,病果率达
100%,损失惨重 ,全村种植的 40ha 指天椒全部发
病 ,有 13ha的指天椒只好拔除翻种其它作物 。2010
年病情有所缓解 ,但全县仍属大发生程度 ,发生面积
2667ha ,占种植面积 78.6%。
2.3 发病部位主要在椒果 ,叶片染病极轻
这是指天椒炭疽病发生的最大特点 ,病菌主要
侵染果实 ,在重病田里 ,叶片生长还是正常 ,一片浓
绿 ,在叶片上几乎看不到病斑 ,叶片及枝条上发病轻
微 ,但是 ,果实就难逃厄运 ,病斑累累 ,一般病果率
30%~ 50%,高达 100%,在严重的病田布满枝头的
果实基本上都感染病菌 ,单个辣椒甚至有几个病斑
连成一片而枯焦 。
3 炭疽病成灾原因分析
3.1 品种高度感病 。2004年从外地引种了辣椒品
种“满天星” ,当年炭疽病开始零星发生 。2005 年
“满天星”品种种植扩大 ,推广面积约 667ha ,当年炭
疽病大发生 。笔者查阅了天等县植保站的历史资
料 ,在 2002年前均没有指天椒炭疽病发生记录。该
县指天椒种植始于 70年代中期 ,当家品种主要是天
指Ⅰ号 、天指 Ⅱ号品种 ,主要病害是枯萎病和病毒
病 ,炭疽病均未发生 。自 2004年引进“满天星”品种
后炭疽病发生逐年加重 , 发生程度直线上升 , 至
2008年全县特大发生 。2009年以后严重感病的“满
天星”被自然淘汰 ,这个高感品种农民不愿种植。随
后引种了抗性的红丽指天椒品种 ,田间发病有所减
轻 ,2010年病情有所缓解。
3.2 气候条件适宜。据报导炭疽病菌发育温度为
12 ~ 23℃,最适温度为 27℃;相对湿度在 95%左右 ,
低于 70%湿度不适其发育[ 1] 。7 ~ 8月份天等县平
均温度 26.9℃,月降雨量为 217.6mm ,降雨天数 22
~ 24d , 平均相对湿度 83.5%;9 月份平均温度
25.3℃,气温稍低 ,但相对湿度仍在 80%左右 。高
温多雨天气 ,有利于病菌流行和再次侵染。同时 ,太
阳猛烈 ,光照强 ,果实表皮易被日灼伤 ,病菌趁机入
侵 ,感染机率增大 ,致使病害加重。尤其是时晴时
雨 ,病情扩散蔓延快 ,雨后往往出现大片的病椒 。
3.3 菌源积累多 。多年连作 ,冬季不注意清除病果
病株 、病残体或清除不彻底 ,初侵染源广泛 ,菌源数
量多。炭疽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盘或菌丝体在病残
体 、种子内或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上越冬[ 2] ,条件
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 ,借风雨 、昆虫和农事操作传
播 ,从伤口侵入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 , 造成重复侵
染 ,病害越发越重 。
3.4 缺乏健康栽培技术 ,田间密度大 。不注意测
土配方施肥 ,偏施氮肥 ,植株抗病性降低。据调查 ,
天等县指天椒种植密度 2800 ~ 3000 株/667m2 ,田
间植株过密 , 通风透气性差 , 湿度大 , 利于病菌
发生。
3.5 指天椒是多次采收作物 ,摘椒时不注意卫生 ,
病果健果同时采摘 ,容易造成人为传播 , 3d一采收 ,
加速病菌扩展速度 。
3.6 防治技术不到位 。主要是单位面积内药液量
不够 ,雾滴大 ,药液不易粘着在光滑顶立的指天椒表
面 ,造成防治效果差。
4 指天椒炭疽病防治对策
4.1 选用丰产抗病品种。天指 Ⅰ号 、天指 Ⅱ号品种
是老牌的当家种 ,品质好 ,高抗炭疽病 ,但由于种植
时间长 ,品种性状有所退化 ,通过提纯复壮选育种
子 ,筛选优质品系种植[ 3] 。近年引进种植表现良好
的有红丽 、红火品种 ,是引进的十几个品种中抗性表
现较好的品种 ,可推广种植 。同时 ,在生产中应不断
引进高产优质抗病品种种植 ,这是控制炭疽病最经
济有效的办法[ 4] 。
4.2 进行种子消毒。种子用冷水预浸 1 ~ 2h后 ,用
0.1%的硫酸铜溶液浸 20min 或用 0.1%多菌灵消
毒 30min后洗净或用 55℃恒温水浸种 20 ~ 30min ,
转冷水冷却 ,催芽播种[ 5] 。
4.3 做好田园清洁。冬季及时将田间病株 、病果 、
病残体清洁干净 ,集中烧毁或深埋 ,把病菌消灭在越
冬场所 ,减少来年初次侵染源。清洁要干净彻底 ,不
留死角 ,坚持数年 ,病害将会得到控制 。
4.4 推广健康栽培技术 ,实行轮作 。合理密植 ,每
667m2种植密度 2000 ~ 2500株为宜 。据笔者调查 ,
指天椒单株枝条扩展范围可达 90 ~ 100cm ,一般 60
~ 80cm 。由此推算 ,每667m2指天椒密度2200株
36 梁海孙 ,黄惠玲:天等县指天椒炭疽病成灾原因初步分析及其防控对策 2011.24(3)
问题讨论
文章编号:1003-8779(2011)02-0037-03
加强植保服务组织建设 促进统防统治工作开展
罗世随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植保站 ,贺州市 , 542800)
中图分类号:S 4 文献标识码:C
发展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 ,扎实推进水稻病虫
统防统治是“公共植保” 、“绿色植保”的发展要求 ,是
适应农村经济形势新变化 ,建立农村新型社会化服
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实现农民
增收的重要举措。在自治区植保总站 、贺州市植保
站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 ,在八步区党委 、政府及农业
局的领导下 ,根据农业生产实际 ,八步区积极开展植
保服务组织建设 ,充分利用植保先进设备及技术 ,开
展农作物重大病虫统防统治 ,有效提升农作物重大
病虫害防控能力 ,确保农业生产 、农产品质量和生态
环境安全。
1 八步区的基本情况
1.1 农业概况
八步区是典型的农业县 ,现有耕地面积 2.45万
公顷 ,主要种植水稻 、蔬菜 、果树 、烟草等农作物 。其
收稿日期:2011-03-01
[作者简介:罗世随(1965-),男 ,农艺师。]
为佳 ,最大不能超过 2500株。增加田间通风透气 ,
降低田间湿度 ,创造不利于病菌发生的小气候条件 。
同时 ,增施磷肥 、钾肥 ,增加角质层厚度 ,提高植株抗
病能力[ 6] 。与玉米 、甘蔗 、水稻等作物进行轮作 。
4.5 科学采收 。先采摘健果后摘病果 ,不能病 、健
果一起采收 ,避免人为传播 。摘除的病果要严格处
理或深埋 ,防止再次侵染 。
4.6 选择对口药剂 ,进行科学防治 。
4.6.1 据试验结果 ,25%吡唑醚菌酯 1000倍液 ,或
45%咪鲜胺 EC 800倍液 ,或 2.5%咯菌酯 SC 1000
倍液对炭疽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以 25%吡唑醚
菌酯(凯润)防治效果最明显 ,具有抑制菌丝生长和孢
子萌发的作用[ 7] 。2010年在天等县进结镇民元村进
行防治试验用25%吡唑醚菌酯 1000倍液喷雾 ,防治
效果达 85.6%。
4.6.2 喷药时间 ,在花蕾期前喷药 1 ~ 2次 ,摘椒后
每隔 10 ~ 15d喷药 1次 ,连喷 2 ~ 3次。药剂要交替
使用 。
4.6.3 喷药时做到细雾均匀周到 。药液量要足够 ,
浓度要适 ,压力要大 ,雾滴要细。每 667m2 药液量
75 ~ 100kg ,喷头距植株 60 ~ 100cm 使雾滴均匀飘逸
附着到果实和叶片上。为了提高药液的粘着力 ,喷药
时可适量加入 0.1%洗衣粉或其他湿润剂 ,增强药液
在光滑椒果表面的粘附程度 ,充分发挥药效作用。
参考文献:
[ 1] 刘兴华 , 刘邦桢 , 肖敏 , 等.辣椒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
[ J] .江西农业科技 , 2004 ,(11):32.
[ 2] 张锡明 , 秦江明 ,陈敬平.甜椒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 J] .
现代化农业 , 2003 ,(8):6.
[ 3] 刘建华 , 卢鉴植.辣(甜)椒种质资源苗期对炭疽病的抗
性鉴定[ J] .陕西农业科学 , 1991 ,(4):11-13.
[ 4] 汪爱娥 , 丁克坚 ,马珂.辣椒炭疽病的研究进展[ J] .安徽
农业科学 , 2005 , 33(3):508-509.
[ 5] 张勇 , 汪政远 , 刘顺义 , 等.辣椒炭疽病的识别与防治
[ J] .农技服务 , 2007 ,(1):56.
[ 6] 韦刚.广西辣椒炭疽病的调查和防治[ J] .广西植保 ,
1994 ,(3):25-26.
[ 7] 李红霞 , 刘照云 , 王建新 , 等.辣椒炭疽病菌对嘧菌脂的
敏感性测定[ J] .植物病理学报 , 2005 ,(1):73-77.
372011.24(3) 广 西 植 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