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磷钾肥对鱼草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全 文 :  收稿日期:2002-12-02
收修改稿日期:2003-01-13
基金项目:湖北省涝渍地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编号
HNKFJ20021301)和加拿大钾磷研究所(PPI/ PPIC)资助项目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鲁剑巍 ,男 ,湖北武穴人 , 华中农业大学博士研究
生 ,主要从事植物营养与作物平衡施肥及环境生态教学和科研工
作。
磷钾肥对鱼草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鲁剑巍1 , 2 ,陈 防2* ,梁友光3 ,鲁君明4
(1华中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0;2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 湖北武汉 430074;
3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库渔业研究所;4 湖北省荆州市大同湖管理区农科所)
  摘要:在只施氮肥的基础上增施磷肥 、钾肥和磷钾肥配合施用明显地提高苏丹草产量 , 经过 5 次收获统
计分别提高鲜草产量 16.6%、20.3%和 35.3%, 其中磷钾肥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最好。研究结果显示钾肥施
用能明显地增强鱼草后期生长 ,保证鱼草在整个生长期都能丰产。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 ,磷钾肥的配合施
用增加净利润达 3 872 元/ hm2 ,肥料施用产投比达 2.95。
关键词:磷肥;钾肥;平衡施肥;苏丹草;鱼产量
中图分类号:S96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1278(2003)02-0058-02
  大同湖国营农场地处闻名的鱼米之乡———江
汉平原的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县境内 。近年来 ,随
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发展养鱼业已成为当地
经济的新增长点 。5 年前农场共有 6 667 hm2 耕
地 、1 333 hm2 鱼池 ,而现在的情况是有 5 333 hm2
鱼池 、2 667 hm 2耕地 ,周年鱼草地 1 333 hm2 ,季
节性鱼草地 2 667 hm2(冬 、春季种草),不完全统
计 ,荆州市种植鱼草面积在 6 667 hm2 以上 ,鱼草
品种主要有苏丹草 、黑麦草和小米草 。调查情况
表明 ,草鱼每增重 1 kg 需要投草 15 ~ 20 kg ,因此
鱼草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鱼的产量 。尽管当地鱼
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由于对农民而言鱼草是一
种全新的作物 ,对鱼草营养特性的了解及正确养
分管理措施的应用尚是一项空白 ,所以鱼草种植
的养分管理极为粗放 ,大多数农民在鱼草生产管
理仅施用氮肥 ,导致江汉平原鱼草产量普遍偏低 ,
影响了渔业生产的发展。
为了适应当前渔业生产的需求 ,提高渔业生
产的经济效益 ,我们于 2002年在大同湖国营农场
养鱼草地上进行鱼草平衡施肥试验研究 ,以期对
科学种草提供技术指导 ,本文是该研究的一部分。
1 材料与方法
田间试验安排在大同湖国营农场三分场八分
庄队 ,供试土壤为长江冲积物发育的水稻土 ,土壤
肥力中等水平 ,土壤质地为中壤 ,在江汉平原具有
代表性。供试土壤理化性状经加拿大钾磷肥研究
所北京实验室测定如下:土壤 pH 8.2 , 有机质
1.14%,土壤 NH4 -N13.9 mg/ L ,速效 P 13.0
mg/ L ,速效 K 161.7 mg/L ,有效 Ca 3 745.7 mg/
L ,有效 Mg 273.3 mg/L ,有效 S 2.4 mg/ L ,有效
Fe 19.6 mg/L ,有效 Mn 14.8 mg/L ,有效 Cu 5.0
mg/ L ,有效 Zn 1.6 mg/ L ,有效 B 0.58 mg/L。
供试鱼草为当地普遍种植的苏丹草 。4月 13
日播种 ,播种量为 67.5 kg/hm2 , 整地施肥后撒
播。4 月 20日齐苗 。分别在 6月 12 日 、7月 11
日 、8月 3日 、9月 3日 、10月 11 日进行了 5次收
割。试验在 10月 11日结束。
试验设计 4 个处理 , 分别为 ①N , ②NP , ③
NK , ④NPK 。肥料用量为 N 540 kg/hm2 , P2O5
150 kg/hm2 , K2O 135 kg/hm2 。肥料品种及施肥
方法分别为:N 的 1/3作基肥(180 kg N/hm 2 ,碳
铵为肥源),其它 2/3作追肥 ,各次平均分配 ,肥源
为尿素;P 肥全部作基肥 ,品种为过磷酸钙;K 肥
2/3作基肥 ,1/3钾肥在第 1次收获后追施 ,钾肥
品种为氯化钾 。试验重复 4 次 ,小区面积 41.6
m2(长 23 m ,宽 1.81 m)。每次收获时在各小区
的固定位置取样方测产 ,每样方面积 18.1 m2 。
2 结果与分析
苏丹草鲜草产量结果(表 1)表明 ,在施氮基
·58· (总第 126 期)           水 利 渔 业           2003 年第 23卷第 2期
DOI :10.15928/j.1674-3075.2003.02.026
础上施磷和施钾能显著地提高鲜草产量 ,尤其是
磷钾肥的配合施用增产幅度更大。将 5次收获产
量综合起来 ,与施氮处理(对照)相比 ,增施磷肥 、
钾肥和磷钾肥配合施用分别增产 11.06 、13.47和
23.43 t/hm2 ,增产幅度分别为 16.6%、20.3%和
35.3%。从各次收获时的产量来看 ,增施磷 、钾肥
在每次收获时均有明显的效果 ,相对而言第 3次
收获时增产幅度最高 ,增施磷肥 、钾肥及磷钾肥配
合施用增产分别达 27.6%、29.4%和 49.4%。
表 1 磷钾肥施用对苏丹草鲜草产量的影响
指标 处理 Ⅰ收获 Ⅱ收获 Ⅲ收获 Ⅳ收获 Ⅴ收获 合计
鲜草
/ t·hm-2
N 19.38 16.91 11.03 11.83 7.28 66.43
NP 23.02 19.82 14.07 12.33 8.27 77.49
NK 21.81 20.76 14.27 14.31 8.75 79.90
NPK 23.84 24.22 16.48 15.67 9.65 89.86
相对
值/ %
N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NP 118.8 117.2 127.6 104.2 113.6 116.6
NK 112.5 122.8 129.4 121.0 120.2 120.3
NPK 123.0 143.2 149.4 132.5 132.6 135.3
  不同施肥处理对苏丹草的收获高峰和各时期
的长势产生明显的影响(表 2)。所有处理的收获
高峰基本上在第 1次 ,但磷钾配施处理高峰期维
持到第 2次收获 ,增施钾肥的处理第 2 次收获产
量也只比第 1次收获减少不到 5 个百分点 ,而对
照(施氮)和仅增施磷肥的处理第 2次收获产量比
第 1次收获下降 13个百分点左右。从后期的收
获结果看 , NK处理和 NPK 处理的长势明显好于
N处理和 NP 处理 。尽管尚不能确定钾肥施用期
(在第 1次收获后追施钾肥)的作用大小 ,但试验
结果已经清楚地表明施用钾肥能明显地增强鱼草
后期生长 ,使鱼草在整个生长期都能保证丰产。
表 2 各次鲜草产量与第 1 次收获的相对值 %
处理 Ⅰ收获 Ⅱ收获 Ⅲ收获 Ⅳ收获 Ⅴ收获
N 100 87.3 56.9 61.0 37.6
NP 100 86.1 61.1 53.6 35.9
NK 100 95.2 65.4 65.6 40.1
NPK 100 101.6 69.1 65.7 40.5
  经济学分析结果表明 ,在鱼草种植中 ,在施氮
基础上增施磷肥 、钾肥和磷钾肥配合施用能明显
地增加收入(表 3)。尤其是磷 、钾肥的配合施用
增加净利润达 3 872元/hm 2 ,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
因此鱼草的平衡施肥在江汉平原地区是一项增产
增收的好技术 。
表 3 磷钾肥施用在苏丹草上的效益评估*
处理 鲜草产量/ t·hm-2
增产
/ t·hm-2
增收价值
/元·hm-2
增加肥料成本
/元·hm-2
增加劳务费
/元·hm -2
净增利润
/元·hm-2
产投比
VCR
N 66.43 — — — — — —
NP 77.49 11.06 2 765.0 500 553.0 1 712 2.63
NK 79.90 13.47 3 367.5 315 673.5 2 379 3.41
NPK 89.86 23.43 5 857.5 814 1 171.5 3 872 2.95
  * P2O 5 3.33元/ kg(1 t过磷酸钙价 400元), K 2O 2.33元/ kg(1 t KCl价 1 400元),鱼草 0.25元/ kg ,草鱼 5元/ kg ,按 20 kg 鲜草养 1
kg 鱼计算 ,每千克鱼草劳务费按 0.05元计算.
3 讨论
在江汉平原利用人工种草养鱼是近年来农业
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 ,其发展趋势非常迅猛 ,
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
而 ,鱼草每年要收获多次 ,其生产管理不同于一般
农作物 ,在养分管理上也是如此。由于对鱼草营
养规律不了解 ,在养分管理上粗放经营 ,往往导致
鱼草产量不高 ,致使渔业生产潜力得不到充分发
挥。本研究结果清楚地表明 ,在农民习惯施肥(仅
施氮肥)基础上配合施用磷钾肥能显著地增强其
后期长势 ,对保证鱼草在整个周期持续丰产有着
重要的意义。
尽管本研究已经初步得到可喜的结果 ,但要
做到在鱼草上具有真正意义的平衡施肥尚有大量
研究工作需要开展 。例如 ,要对适合于当地生长
的几种鱼草如苏丹草 、黑麦草和小米草等对养分
需求特性的研究 ,对当地种植鱼草的田地和塘埂
土壤养分状况进行调查 ,对肥料施用对鱼草品质
的影响进行研究等 ,另外还需要对鱼草肥料的养
分比例 、适宜的施肥时期和各时期肥料用量比例
等进行研究。
(责任编辑 张俊友)
·59·2003 年第 23卷第 2期            水 利 渔 业          (总第 1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