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江西农业学报 2012,24(3) :50 ~ 52
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
南通市芦笋生产的生态适应性及高效种植技术途径研究
刘 建,魏亚凤,杨美英,季 桦
收稿日期:2011 -12 -19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现代农作制模式构建与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201103001)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
项目(第六批)和南通市科技创新计划“大棚设施周年利用及名特蔬菜多熟高效种植关键技术研究”(AL2009015)。
作者简介:刘建(1965─) ,男,江苏如皋人,研究员,从事耕作栽培、生态农业研究及科技推广工作。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如皋 226541)
摘 要:从温度、光照、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土壤、不良环境与劣质异形笋的发生等方面,分析了芦笋生长的适宜环境。
根据温光资源条件和水土环境特征,明确了南通市芦笋生产的生态适应性。提出了南通市芦笋生产的高效种植技术途径和
播种育苗、移栽定植、田间管理等标准化生产技术。
关键词:芦笋;生态适应性;高效种植;标准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4.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8581(2012)03 -0050 -03
Study on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and High - efficient Technology
of Asparagus Production in Nantong
LIU Jian,WEI Ya - feng,YANG Mei - ying,JI Hua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Riparian Region of Jiangsu Province,Rugao 22654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uitable environment for the growth of asparagus from the aspects of temperature,light,soil
moisture,air humidity,soil,bad environment,the occurrence of inferior abnormal asparagus and so on. According to the temperature
and light conditions as well as the water and soil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the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of asparagus production in
Nantong city was nailed down. The high - efficient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asparagus in Nantong city and its some standardized tech-
nologies of seeding,seedling - raising,transplanting and field management were also pointed out.
Key words:Asparagus;Ecological adaptability;High - efficient cultivation;Standardized technology
芦笋系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以
嫩茎供食用。嫩茎的质地细腻、风味鲜美、柔软可口,有
特殊的芳香味,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其营养价值极高,
且具有保健及抗癌功能,在国际市场有“蔬菜之王”的美
称。除嫩茎外的其他部位均可加工利用,此外绿芦笋叶
色艳绿、株型美观、耐寒性强,还是很好的观赏植物[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
高,求新、求特、崇尚保健成为一种趋势,芦笋市场需求将
不断增加。江苏省南通市地处长江下游,滨江临海并接
壤上海,农田耕地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高,其外向型农
业发达,近年来引进试种芦笋取得了成功,并呈现出不断
扩大的态势,因而研究芦笋在该地区的生态适应性、高效
种植途径并明确其标准化种植技术,对于做大做强芦笋
产业、发展区域特色种植、促进农田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1 适宜芦笋生长的环境分析
1. 1 温度 温度是影响芦笋生长及其产量形成关键的
环境因素。芦笋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广,耐寒耐热性强,气
温在 -33 ℃、冻土层厚度达 100 cm时仍可安全越冬,在
35 ~37 ℃植株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枯萎进入夏眠。芦笋
最适合种植于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的温带地区。春季当
地温上升到 5 ℃以上时鳞芽开始萌动,10 ℃以上嫩茎开
始伸长,15 ~17 ℃最适鳞茎形成和嫩茎生长,表现为鳞
片紧密、质量好。在整个收获期中,每天的嫩茎茎数和产
量均随温度变化而波动。据相关资料[2],当嫩茎长到约
30 cm时,11. 4 ℃时需 16 d,14. 2 ℃时需 12 d,19. 7 ℃时
需 7 d,25. 3 ℃时需 4 ~5 d,30. 8 ℃时需 3 d。基于温度
对芦笋生长的影响,生产上利用保护设施促使芦笋早春
提前萌芽生长,提早采收上市[3 -4]。芦笋具有休眠性,气
温在 30 ℃以上时进入高温休眠状态,而当气温在 15 ℃
以下、日长 12 h以上时进入低温休眠状态。
1. 2 光照 芦笋为喜强光作物,阳光充足时同化量多,
阴天日照不足时,同化量少,翌年产量低,据测定,晴天比
阴天同化产物量高出 41%。但芦笋为针状拟叶,一般情
况下株丛内受光状况较好,也较耐阴。芦笋光合作用与
温度关系密切,通常以 15 ~ 20 ℃最为适宜,温度高于 28
℃时不利于光合作用。
1. 3 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 芦笋耐旱性强,要求地下水
位低。芦笋生长最适宜的土壤持水量是 30% ~40%,嫩
茎萌发时土壤持水量达 55% ~ 62%时为最佳。但当土
壤含水量低于 20%时,根系生长变慢,吸收根减少,茎叶
褪色,嫩茎萌发减少,产量下降。盛夏季节日最高气温往
往连续在 35 ℃以上,持续高温与土壤干旱的互作效应,
会使芦笋产量明显下降。叶传伟等[5]通过盛夏干旱与
出笋率分析显示(2002 ~ 2003 年) ,以盛夏 5 d 里有 1 d
降水的平均出笋率折算成 100%作比较,最高气温均在
35 ℃以上接连晴天无雨达 5 d 时的平均出笋率达
71. 9%,接连晴天无雨达 7 d 时的平均出笋率急剧下降
至 48. 8%,接连晴天无雨达 10 d或以上时的出笋率近乎
为 0。当长时间积水,土壤通气条件差时,也会影响根系
和鳞芽盘的发育,甚至造成腐烂。芦笋易感病害,从芦笋
实际生产看,降水又与芦笋病害密切相关,叶传伟等[5]调
研显示,连阴雨天数的增多,发病率急剧上升,连阴雨 3 d
以上平均发病率就达 57. 5%,尤其是 7、8 月连续 5 d 或
以上阴雨、高温高湿不见阳光,则芦笋发病率几乎为
100%。为了有效地控制雨水加重芦笋病害的影响,生产
上采用大棚覆盖避雨栽培方式。据俞仁强等[6]研究,将
芦笋露地种植改大棚避雨栽培能有效地控制芦笋茎枯病
发生(表1) ,8月5日、8月25日和9月10日测查避雨栽
培发病率较露地栽培的分别减少 77. 08%、73. 11%和
72. 66%,病情指数较露地栽培分别减轻 60. 78%、
61. 40%和 62. 24%。
表 1 避雨栽培对芦笋茎枯病的影响
栽培方式
8月 5日
病情
指数
发病
率 /%
8月 25日
病情
指数
发病
率 /%
9月 10日
病情
指数
发病
率 /%
避雨栽培 8. 57 8. 55 10. 62 11. 05 6. 04 9. 02
露地栽培 37. 39 21. 8 39. 49 28. 63 22. 09 23. 89
1. 4 土壤 芦笋适于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在土壤疏
松、土层深厚、保肥保水、透气性良好的肥沃土壤上,生长
良好。芦笋能耐轻度盐碱,但土壤含盐量超过 0. 2%时,
植株发育受到明显影响,吸收根萎缩,茎叶细弱,逐渐枯
死。芦笋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较强,在 pH 为 5. 5 ~
7. 8之间的土壤均可栽培,而以微酸性土壤(pH 6. 0 ~
6. 7)最适于其生长,当 pH 值在 5. 5 以下时,根系发育
不良。
1. 5 不良环境与劣质异形笋的发生 不良环境易导致
劣质异形笋的发生[7]。例如:春季嫩茎采收前期如果日
平均气温低于 15 ℃、地下 20 cm处地温低于 16 ℃时,易
出现空心;采收后期土壤干旱也是出现空心笋的重要原
因之一;大风天气可使嫩茎迎风弯头;高温日灼可造成嫩
茎灼伤而失水弯头;嫩茎在生长过程中土壤水分供应不
均,干旱时嫩茎生长缓慢,表皮木栓化,当突遇降雨或灌
水时内部细胞膨胀而撑破表皮;气候冷热不均时,易造成
嫩茎内、外生长不协调而造成开裂、畸形;采收期气温过
高,土壤干燥,易出现散头笋;遇有高温、干旱、土壤黏重、
土壤偏酸等情况,会导致嫩笋味苦。
2 南通市发展芦笋生长的生态条件
2. 1 温光资源条件 南通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
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历年的平均气温
在 15 ℃左右。月最低平均气温出现在 1 月份(为 2. 5
℃) ,极端最低气温为 - 10. 8 ℃。月最高平均气温 27. 3
℃,极端最高气温 38. 2 ℃。长江水域终年不封冻,陆域
最大冻土厚 20 cm。年平均日照时数达 2000 ~ 2200 h。
南通温光等热量条件非常适于芦笋的良好生长。
2. 2 水土环境特征 南通市具有充沛的雨水资源。据
统计,全市历年平均降雨量为 1066. 8 mm,最大年降雨量
1394. 3 mm,最小年降雨量为 641. 3 mm。该地区为江海
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面高程在 3. 6 ~6. 2 m之间(吴淞
标高) ,水利条件较好,灌排设施齐备。该地区土壤多发
育于长江三角洲和黄淮平原沉积性母质,通过长期以来
的自然因素和人类耕作改造等综合影响,已分成潮土、水
稻土、黄棕壤和盐土 4 大类土壤。除分布于海堤内外的
盐土含盐量较高(1 m土壤平均含盐量 >0. 6%)外,其余
类型土壤的肥力均较高,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其中灰潮土
和水稻土的占比达 75%以上,土壤有机质均在 1%以上。
该地区物种丰富,名特作物类型多样,复种指数高,耕地
产出率高,已成为长江下游流域高复种、高产出的典型区
域。土壤条件及其水分状况完全能满足芦笋优质高产的
生产要求。
3 南通市芦笋优质高效种植技术途径
3. 1 选择优质多抗高产适宜品种 不同芦笋品种的产
量差异很大,并具体表现在抗病性、植株长势、嫩茎抽生
整齐度、嫩茎粗细、色泽及鳞片包裹紧密度等方面,同时
营养品质指标间的差异也很明显[8 -10]。品种的好坏直
接关系到芦笋整个生长期中产量的高低及品质优劣,选
择适宜的优良品种是实现芦笋优质高产的基础。根据近
年来的引种试验及其生产表现,在本地区表现突出的品
种主要有格兰德 F1(Grande)、阿特拉斯 F1(Atlas)和
UC157F1 等。
3. 2 应用大棚周年全程覆盖模式 大棚覆盖,在冬天低
温季节,可起到很好的增温保湿作用。据江苏沿江地区
塑料大棚增温效果研究显示,12 月至翌年 3 月的棚内平
均气温月度值增加 3. 73 ℃(2. 3 ~ 5. 6 ℃)、平均最低气
温月度值增加 1. 45 ℃(1. 2 ~ 1. 8 ℃)、平均最高气温月
度值增加 12. 55 ℃(9. 0 ~ 14. 6 ℃) ,棚内土壤温度显著
提高,冬季晴天(2月5日测定)棚内5 cm和10 cm土温,
8时分别增加 5. 5 ℃和 5. 2 ℃,14 时分别增加 7. 1 ℃和
6. 2 ℃,20时分别增加 8. 6 ℃和 7. 8 ℃。12 月至翌年 3
月间,正常年份下空气的相对湿度介于 71. 0% ~79. 0%,
而大棚覆盖后棚内的相对湿度介于92. 3% ~95. 0%。冬
季较高的温湿度,能加速芦笋生长速度,株数、分枝数较
多,虽茎秆较细,但生长总量较大,可使芦笋采收期提前,
并能积累较多营养,为后期增产打下物质基础。根据对
江苏省如东县曹埠镇芦笋生产 2011 年的调查显示(表
2) ,通过大棚覆盖的环境调控,2 月 10 日即可开始采收
(较露地栽培的 4 月 5 日提早 54 d) ,11 月 1 日终收(较
153 期 刘建等:南通市芦笋生产的生态适应性及高效种植技术途径研究
露地栽培的 8月 21日延后 72 d) ,全年采收累积天数达
203 d(较露地栽培的 118 d 增加 85 d) ,实现了长季节
栽培。
表 2 芦笋大棚覆盖栽培的采收时期与天数
栽培方式
春季采收
始期
/(月 /日)
终期
/(月 /日)
天数
/d
夏季采收
始期
/(月 /日)
终期
/(月 /日)
天数
/d
秋季采收
始期
/(月 /日)
终期
/(月 /日) 天数
/d
全年累积天数
/d
大棚覆盖 2 /10 4 /17 66 5 /25 7 /24 60 8 /15 11 /01 77 203
露地 4 /05 5 /20 45 6 /09 8 /21 73 / / / 118
芦笋生产中,大棚周年全程覆盖,能避免直接雨淋而
减少病害,从而提高芦笋品质和产量,尤其在春季、秋季
留养母茎时,覆盖大棚可保证芦笋健康地留养。
4 芦笋优质高效种植标准化技术措施
4. 1 播种育苗 当 5 cm地温达 10 ℃以上时开始播种。
一般春播在 3月至 4月,秋播在 8月下旬至 9月。
采用 6 cm ×6 cm至 10 cm ×10 cm的塑料营养钵育
苗。营养土应选择未种过芦笋的、质地疏松的菜园土,于
育苗前 15 d,拌入腐熟有机肥 10 ~ 15 kg /m3,肥土混匀,
堆置半个月,也可将商品基质作为营养土。播种前将营
养土装入营养钵整实,排列于苗床地上,钵缝用土填实,
于播种前 1 d 浇足水。大田需备营养钵 30000 ~ 37500
个 /hm2。
播种前晒种 2 ~ 3 d,55 ℃温水中浸 15 min,随后在
常温下用 50%多菌灵 250 倍溶液浸种消毒 2 h 后捞出,
用清水冲洗干净。将种子放于 25 ~ 30 ℃清水中浸种 48
~72 h,浸种期间换水 2 ~ 3 次。清洗浸种处理的种子,
然后置于容器中在 25 ~30 ℃条件下保湿催芽,每天漂洗
1 ~2 次,待 20% ~30%的种子露白发芽时,即可播种。
每个营养钵播 1粒种子,播种深度为 0. 3 ~ 0. 5 cm,
播后盖细土 0. 3 ~0. 5 cm,铺上稻草并浇水湿润,春季播
种应盖地膜、搭小拱棚保温保湿。
播后适当浇水,保持床土湿润。30%幼芽出土后及
时揭去稻草和地膜,苗床温度白天 20 ~ 25 ℃,最高不超
过 30 ℃,夜间 15 ~ 18 ℃为宜,最低不低于 13 ℃。注意
通风换气、控温降湿,保持苗床湿润。当幼苗高 15 ~ 20
cm时,可采取通风不揭膜的办法,使幼苗适应外界环境。
秋播苗在冬季地上部枯萎后及时割去地上部清园过冬。
注意茎枯病和蝼蛄等苗床病虫害防治。
4. 2 移栽定植 播种后 60 ~80 d 即可定植。春播的于
5 月中旬至7月上旬移栽,秋播的于翌年3月下旬至4月
上旬移栽。定植苗的标准:幼苗苗高 25 ~ 40 cm,地上茎
3 ~5株,贮藏根 8 ~10条,根长度 15 ~20 cm。
移栽前 10 ~15 d深翻土壤,整成宽 150 ~160 cm、高
20 ~30 cm的栽培畦,6 m宽棚整四畦,8 m宽棚整五畦,
行距 1. 5 ~ 1. 6 m,株距 30 ~ 35 cm,密度 16500 ~ 22500
株 /hm2。并施入腐熟有机肥 45000 ~75000 kg /hm2,三元
复合肥 450 ~ 750 kg /hm2,饼肥 450 ~ 900 kg /hm2,单行
种植。从通风和方便管理考虑,中间畦与旁边畦可以不
等行距种植。移栽时,剔除病弱苗,选用合格的壮苗定
植。定植时,秧苗大小分级、带土移栽,按株距要求排入
定植沟内,要求幼苗的鳞芽朝同一方向,覆土 5 ~ 6 cm
厚,踏实,浇透水。
4. 3 田间管理
4. 3. 1 薄膜覆盖 冬季覆膜保温增温一般于 12 月底拔
秆清园施冬肥后的 1 月上旬进行,若考虑春笋提早采收
上市,可提前至 12 月中旬母茎枯黄后清园施肥并于 12
月 20日前覆盖大棚薄膜。留养春季母茎在避雨条件下
进行,随后的夏秋季保留顶膜避雨栽培。
4. 3. 2 中耕培土 定植初期覆盖双色地膜,或及时进行
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中耕时结合培土,同时应避免
伤及嫩茎和根系。定植后半年内中耕除草 3 ~4 次,以后
视杂草生长情况及时除草。
4. 3. 3 温度管理 出笋期白天将棚内气温控制在 25 ℃
左右(最高不超过 30 ℃) ,夜间保持 12 ℃以上。如棚内
气温达 35 ℃以上,打开大棚两端,掀裙膜通风降温。冬
季低温期间采用大棚套中棚和小拱棚保温,如遇到气温
低于 -2 ℃时,须在小拱棚上加盖草帘、无纺布等覆盖
物,以确保棚内气温不低于 5 ℃。
4. 3. 4 水分管理 根据不同生育期进行水分管理。移
栽后及时浇定根水,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土壤持
水量保持在 60%左右。出笋期,留母茎期间土壤持水量
保持在 60% ~ 70%,采笋期间土壤持水量保持在 70%
~80%。
4. 3. 5 留养母茎 气温稳定在 15 ℃时以上时选留。一
般于 4月上旬留春母茎,二年生每棵盘留 2 ~ 3 支,三至
四年生每棵盘留 3 ~ 4 支,五年生及以上每棵盘留 4 ~ 6
支,棵盘大的可适当多留。一般于 8月中下旬留秋母茎,
每棵盘留茎 6 ~14支。选留的母茎直径 1 cm以上、无病
虫斑、生长健壮。选留时应使母茎分布均匀,选留 3 支时
呈三角形,选留 4支时呈正方形。
4. 3. 6 疏枝打顶与拉网防倒 棚内笋株要及时整枝疏
枝。母茎长至 50 ~80 cm高时,及时打桩并拉好网眼 20
cm ×20 cm的尼龙网以固定植株,随着株龄增长和母茎
增高,网格线逐渐上移。也可在栽培畦的四周打桩、围塑
料绳防植株倒伏。母茎长至 120 cm左右高时,摘除顶芽
以控制植株高度。
(下转第 55页)
25 江 西 农 业 学 报 24 卷
果表明重庆武陵半夏的花粉活力在各居群中最低,但以
其作父本,与江苏泰州半夏杂交的结实率却最高;同样
地,当用重庆武陵半夏的花粉与山西新绛半夏杂交时,结
实率在所有组合中最低;表明,花粉和柱头亲和性是影响
半夏杂交结实率的主要因素。这可能与半夏染色体中存
在复合多倍体或非整倍性变化有关[3 -4],具体原因有待
进一步研究。
表 2 不同杂交组合结实情况
杂交组合 授粉花絮数 结籽花絮数 结实花絮率 /%
C × T 459 389 84. 749
T × C 416 389 93. 510
H × T 189 167 88. 360
T × H 52 43 82. 692
C × S 405 217 53. 580
S × C 378 177 46. 825
H × S 81 44 54. 321
S × H 54 47 87. 037
T × S 312 251 80. 449
S × T 777 510 65. 637
注:C为重庆武陵半夏,T表示江苏泰州半夏,H为江苏海门半夏,S
为山西新绛半夏。
3. 2 半夏人工杂交技术 对半夏繁殖生物学的研究[5]
表明,半夏同一花序中雌雄花成熟不同,为天然异花授粉
植物。把握半夏人工杂交技术,判断半夏雌雄蕊的成熟
期是关键。从外观上判断,雌蕊柱头从黄绿色转为黄白
色,子房膨大,且用放大镜观察,柱头有粘液分布时,为最
佳授粉期。雄蕊可授的标志为雄蕊群表面干燥粗糙,有
少量花粉散落。李西文等[2]的研究表明,从花粉成熟开
始,5 ~7 d仍存在有活性的花粉,雄蕊群成熟 3 d为最佳
授粉期,此时花粉量大,活性高,成功授粉的几率大。半
夏繁殖器官佛焰苞特殊的组织构造对半夏雌雄蕊构成天
然的生殖隔离,也是半夏自花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5]。
为了避免自花授粉造成假杂交种子,必须对半夏进行物
理去雄,即用工具将未成熟的雄蕊群去除,操作时注意勿
伤及雌蕊,去雄后观察雌蕊成熟期并及时套袋,试验中发
现,半夏雌蕊群正常比雄蕊群提前 1 ~ 2 d 成熟,与俞海
琪等的观察结果[5]一致。利用这个特点,在操作方法正
确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避免假杂交种的出现。在大田中
进行半夏人工授粉受环境影响很大,温度、湿度、昆虫干
扰、人工不可控因素均对最终的结实率造成影响,因此,
半夏人工授粉选择晴朗干燥的天气为佳。不同质地套袋
材料的半夏人工授粉试验[2]表明,半夏授粉后,采用质地
轻薄透气的隔离材料是提高半夏结实率的重要保证。本
试验采用硫酸纸进行套袋,大部分杂交组合结实率在
50%以上。半夏为草本植物,茎叶支撑力不强,授粉后佛
焰苞承重易倒伏,特别是雨水充沛的夏季,如有条件,授
粉后可移至大棚中培育至种子成熟。
参考文献:
[1]范刚强,金义兰,桑维钧,等.贵州省半夏常见病害种类调查与
鉴定初报[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9,28(4) :312 -316.
[2]李西文,张晓柠,刘海涛,等.半夏有性繁殖研究[J].现代中药
研究与实践,2006,20(5) :59 -61.
[3]陈成彬,马小军,陈力,等.半夏多倍体复合体及其细胞地理学
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7) :1405 -1408.
[4]侯典云,王荔,杨艳琼,等.半夏不同居群的细胞学研究[J].云
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0(2) :159 -162.
[5]俞海琪,寿伟国,金永昌. 半夏花器特性及提高结实率研究
[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991,8(4) :
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
5 -8.
(上接第 52页)
4. 3. 7 肥料管理 冬腊肥于 12 月中下旬冬季清园后,
沟施腐熟有机肥 22500 kg /hm2,加三元复合肥 450 kg /
hm2 或有机无机复混肥 750 kg /hm2;夏笋肥于春母茎留
养成株后(4月下旬) ,沟施腐熟有机肥 25500 kg /hm2,加
三元复合肥 225 kg /hm2 或有机无机复混肥 750 ~ 1500
kg /hm2。夏笋采收期间,一般在前期间隔 20 d、后期间
隔 15 d左右施肥一次,施有机无机复混肥 450 kg /hm2。
宜重施秋发肥,于 8 月底至 9 月上旬施腐熟栏肥 45000
kg /hm2,加三元复合肥 450 kg /hm2 或有机无机复混肥
1500 ~2250 kg /hm2。在秋母茎留养后,视植株长势,一
般早期阶段可间隔 15 d 施有机无机复混肥 300 ~ 450
kg /hm2,中后期可间隔 7 ~10 d喷施一次含钾叶面肥。
参考文献:
[1]刘建.特种蔬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
技术出版社,2011:32 -33.
[2]任秀峰.绿芦笋嫩茎产量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果菜,
2009(3) :14.
[3]乜兰春,王梅,刘杨.不同覆盖方式对绿芦笋生长和产量的影
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28(3) :59 -61.
[4]叶小君,卢跃文,郑珉.“格兰蒂”F1芦笋大棚标准化高效栽培
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9(6) :103.
[5]叶传伟,施国富,王传卿.芦笋种植的气候适应性和气象条件
对产量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06(3) :71 -73.
[6]俞仁强,朱徐燕.芦笋避雨防病栽培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
技,2009(4) :121.
[7]刘建.绿芦笋异形劣质的成因分析与防控措施[J].科技信息,
2011(32) :418.
[8]陈振东,林宗铿,林岳生,等.芦笋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江西
农业学报,2008,20(1) :68 -69.
[9]唐雅莹,邓树梓,徐建勇.全雄性芦笋新品种的引种筛选[J].
上海农业科技,2006(1) :85 -86.
[10]付婕,谷建田,范双喜.不同品种芦笋主要营养品质研究[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21(3) :26 -28.
553 期 王康才等:半夏花粉活力检测及杂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