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国蜜环菌的新生物种



全 文 :菌 物 系 统 1 9(4 ) :5 0 9一 5 1 6, 2 0 00
助 ,e o 即 s et m a
中国蜜环菌的新生物种
秦国夫 赵 俊 田淑敏 K ar i K O R H O N E N
戴玉成 2 刘春如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沈阳 1 10 0 3 4)
摘 要 : 在调查研究蜜环菌生物种的过程中 , 先后在东北 、 华北 、 华中和西南地区 , 发现了四
个新的中国蜜环菌生物种 , C B S F 、 C B S G 、 C B S H 和 C B S I。 研究表明 , C B S G 属于典型的
同宗配合种 , 其余三个为异宗配合 。 C B S H 与 C B S C 之间存在部分互交可 育 , 比例高达
1 7
.
8%
, 在同一个国家的两个种之间出现如此高的互交可育比例还是首次报道 。 上述三个生物
种同欧美 的已 知蜜环 菌种均互 交不 育 , 为 亚洲特有 种 。 C B S I为 无菌环 的假 蜜环菌
凡 at be sc en : (S c叩. ) mE el , 它与欧洲的假蜜环菌互交可育 , 属于同种 。 但同中国其它各生物
种互交不育 。 同时讨论了蜜环菌生物种的群体观点 。
关键词 蜜环菌 ,中国生物种 , 假蜜环菌 , 同宗配合 , 异宗配合
中图分类号 : Q9 39 .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 07一3 5 1 5 (2 00 0 ) 04一0 509 { 5 16
从 K a ir oK ht o ne n 19 7 8 年首次 发现 蜜环菌 生物种 以来 , 生物种 已 成为蜜 环菌属
rA m il alr ia( rF
.
:
.rF )s ta L
ld e 系统分类的基础 ,根据生物种建立的分类种 , 已被菌物分类学和森
林病理学界广泛承认 。 生物种的研究也是准确鉴定病原菌和按病原分类实施 防治对策的
必要前提 , 迄今欧洲 、 北美 、 澳洲 、 日本等 国学者均按生物种标准鉴定 了各自地 区的蜜环菌
种类 。 我们也 初步 鉴定 了大 兴安 岭和 长 白山 的 A 、 B 、 c 、 D 四个 中 国生物 种 ( C ll ien se
iB ol og ic al SP e ies
,
C B s)
, 并通过与欧洲和北美生物种 的菌株交配证实 : C B S A 为芥黄蜜
环 菌 且 s i n即 in a B 6 ur b ` & 氏 s s u r . , C B s B 为 高卢蜜环 菌 注 g a l l ie a M a xr m . &
oR m ag
n
. ,
C B S C 与任一 欧 美 种 都互 交 不 育 , 为 亚 洲特 有 种 , C B S D 为 奥 氏蜜环 菌
且 os oyt ae (oR m ag n) eH ir nk
. 。 在继续调查的过程中 , 我们又在东北 、 北京 、 湖南和云南等
地发现了新的蜜环菌生物种 ,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1 材料与方法
L l 标本采集与菌种分离
基金项 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3 9 7 7 0 6 18 ) 、 国家青年科学基金 ( 3 9 5 00 001 )和 国家基金委对外交流与合作项 目
( 3 9 8 1 1 13 0 5 8 1 )
, 吉林省林业厅研究课题
1
: 芬兰国家林业研究所 , P . 0 . B ox ls , FI N代) 1 301 , v an at , R ul a ll d
:2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植物博物馆 , P . 0 . B ox 47 , F I N` 0 0 01 4 , R 川 an d
:3 湖南林业专科学校 , 湖南衡阳 , 4 2 10 05
第一作者 E月 n ia l : C l幻 f u q @n y比 0 0
.
e o m : Qin g u o f l l@ 2 63
.
n e t
收稿日期 : 2 00 0一 3刁 7 , 收修改稿日期 : 2 0 0 0一 4一 18
DOI : 10. 13346 /j . mycosystema . 2000. 04. 015
1 50 菌 物 系 统 9 1卷
19 5一 19 9 9 年 , 作者等在吉林省长白山的原始针阔混交林 、 辽宁省老秃顶子 自然保护
区 、 北京动物园 、 湖南省衡山和云南丽江等地进行了调查和标本采集 。 野外拍照后记录形
态特征并在无菌滤纸上制作抱子印 , 低温保存带回实验室进行单袍分离 , 担子果烘干后保
存 。 每 号 标 本 至 少 分 离 30 个 单抱 菌 株 , 选 取 12 个 菌 株 保 存 , 单 饱 分 离 方 法 按
K oK ht on en ( 1 9 7 8) 和 赵俊等 ( 19 9 9)
。 单袍 菌株 进行 列联 配对 以测 定其交 配型 , 采用
2% M EA 培养基 , 每个生物种至少测定 2 号标本的交配型 。 单抱菌株使用 2% M E A 或 S . R
培养基保存和继代繁存 , 与干标本一同保存在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
1
.
2 实验用测交菌株
从中国已知的四个蜜环菌生物种即芥黄蜜环菌 、 高卢蜜环菌 、 C B S C 和奥氏蜜环菌的
测交菌株体系中 , 选取 42 个代表性菌株 ( 表 l) 用于交配实验 , 每次交配实验从各生物种
表 1 参与交配试验的中国蜜环菌菌株
T ab l
e 1 I s o la et s o f C B S u s e d in P a ir n g et s t
生物种
B io lo g i c al
Spe c z e s
注 s in aP in a
菌株号
I S o la et s
n U l l l be r
9 30 0 7
9 30 12
9 60 0 8
9 6 0 15
9 60 16
9 60 2 3
9 60 2 5
9 60 1 7
9 6 0 3 7
9 6 0 4 1
9 6 0 4 2
9 7 0 1 1
9 6 0 0 1
9 6 0 0 4
9 6 0 12
9 6 0 2 7
9 6 0 3 1
9 6 0 3 0
9 6 0 3 2
9 6 0 3 9
9 2 0 18
9 3 0 2 2
9 6 0 14
9 6 0 18
9 6 0 3 6
9 60 2 9
9 7 04 3
9 7 0 5 3
9 9 11 1
9 3 0 2 5
日 期
众吐e
地 点
L o e a l i yt
寄 主
H o s t
采集人
C o l le e ot r
极 性
S e x u al i yt
93 09 05 大兴安岭绰尔 eB lu la p la 妙勺 la 秦国夫
9 30 9 0 9 同上 丑 da h u r i c a 同上
9 60 8 2 4 长白山光 明 勘 zi x sp . 同上
9 60 8 2 8 长白山岳桦木带 及 e r川 a n i i 同上
同上 同上 do . 同 _L
9 6 0 8 3 0 同上 d o . 同上
同上 同上 aL r 众 。烤en s 沽 同上
9 6 0 5 2 8 长白山地下森林 bA i e s n 叩 h r o ler ls 同上
9 6 0 9 0 2 同上 d o . 同上
9 6 0 9 0 3 吉林白河市场 u n k n o w n 同上
% 09 08 大兴安岭绰尔 B p la 仰梅 lla 同上
9 7 0 90 4 大兴安岭阿尔山 Bor ad lea f 秦国夫 田淑敏
9 6 0 81 9 张广才岭青沟 d o 秦国夫
9 6 0 8 2 1 张广才岭金沟 iP n u s k o r a i e n s ls 同上
9 6 0 8 2 8 长白山保护区 rP u r u 、 、 a l i e i n a 同上
9 6 0 8 3 0 吉林白河市场 Q“ e r e u s m o n g o l e a 同上
9 6 0 8 3 1 长 白山黄松蒲 d o 同上
同上 长白山岳桦林带 万l故 a m ur en s is 同上
9 60 9 0 1 长白 lLJ 电站后 山 d o 同上
9 60 9 0 3 吉林白河市场 un k n o w n 同上
9 2 0 8 0 0 长白山 d o . 贺伟
9 30 8 0 2 同上 创刀了。、 s p . 贺伟 王柏
9 60 8 2 8 长白山地下森林 丑 e r m a n i i 秦国夫
同上 同上 注 n eP hr o ler is 同上
9 60 9 02 同上 d o 同上
9 60 8 31 吉林白河市场 ul kn ow n 同上
9 7 0 91 4 长白山黄松蒲 B or adl ea f 秦国夫 赵俊
9 7 0 9 1 6 同上 T a m u r e n s is 同上
9 0 90 6 小兴安岭带岭凉水 iP ce a 肋 ar ic ns i : 赵俊 田淑敏
9 3 0 9 15 长白山 u n k n ow n 贺伟 王柏
四极性异宗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凡 g a l l i e a
C B S C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4 期 秦国夫等 : 中国蜜环菌的新生物种 51 1
续表
生物种 菌株号 日 期 地 点 寄 主 采集人 极 性
B io l og iea lIs o la te
s
Da teL
e oa l iy t H O
s t C o lle e t o rS e x ua l iy t
sp e e is e nm ub
e r
沁 0 52即 a e 9 6 0 3 59 60 92 0长白山地下森林 注 n印人 r oe lrs i秦国夫 同上
96 04 % 3 092 6张广才岭青沟 L o仓 ens s l同上 同上
4 4 9 6 0 9 601 97 张广才岭黄泥河 n uk n ow n 同上
7 92 087 9 091 0长白山地下森林 丑 p a l妙脚a l秦国夫 赵俊
97 04 07 9 0 91 2同上 注 n叩 h loeP l行 同上
7 9 04 8 97 1 0 9 5长白山电站后 山 Broad lea f同上
7 9 0 54 7 1 9 0 9 6长白山黄松蒲 d o. 同 上
2 /1 1 14 8 3 9 0 9同 上 尸 肋 a r ie ns s l同上
7 7 9 0 9 57 1 0 0 9张广才岭额穆 Broad lea f赵俊
98+ 2 8 2 2 9 0 9同上 尸 劫 ra e ls n行 同上
/ 52 9 5同上 同上 尸口尸 u lus 印 . 同上
97 0 58一D 7 91 01 0张广才岭黄泥河 n uk n ow n 同上
C F S 9 6 B02 6 9 68 0 30吉林白河市场 B夕 la仰y ha l秦国夫 同上
9 61 1 0 9 60 9 0 5辽宁老秃顶 Q. m ong oz ie。 秦国夫 田淑敏 赵俊
1 1 9 6 0 9 60 9 5 5同上 co尽 z: us p . 同上 同上
9 6 0 56同上 同上 尸 肋 ra ie ns is 同上
% 0 57 同上 同上 Ta m ur阴 51 5同上 同上
8 9 6 0 5同上 同上 A`、 s rp . 同上
9 6 0 9 5同上 同上 厂 : n o r u同上 同上
9 6 0 6 0同上 同上 Q. m n og oz ia e 同上 同上
7 14 7 9 0 9 0 9 0 9长白山黄松蒲 不 a m e u rns s i秦国夫 赵俊
7 17 9 0同上 同上 Broad ] a e f同上
97 01 8同上 同上 丑 p za仰y ha l l同上
7 4 7 14 9 0 6 9 0 9同上 d o. 同上
7 4 9 0 5同上 同上 Ta m e u rns s i同上
97 07 6 9 0 591 6同上 n u肋 w n 同上
7 27 1 1 9 0 3 9 0 9长白山电站后山 阴阴 s us p 同上
97 0 3 3同上 同上 通 e e rs p , 同上
9 10 3 9 09 03 小兴安岭带岭永翠 L g m el ln i 赵俊 田淑敏
C B s G 9 8 0 0 1 9 80 4 2 3 湖南衡山 q e l o b a la n叩 5 15 s p . 秦国夫 刘春如 同宗配合
9 9 0 4 3 9 90 6 1 5 云南昆明世博园 从et ze e r i a s p . K 勘由 o en n 戴玉成 同上
9 04 4 同上 同上 do . 同上 同上
C B S H 9 9 0 0 7 9 90 6 1 8 云南省丽江 乃e e a z撇 a n g e n s i s 同上
9 9 0 0 8 同上 同上 d o . 同上
9 9 0 0 9 同上 同上 d o . 同上
9 01 1 同上 同上 do . 同上 四极性异宗
9 9 01 2 同上 同上 d o . 同上 同上
9 9 0 2 8 同上 同上 d o . 同上 同上
C B s 1 99 12 2 9 9 0 9 0 9 北京动物园 交z ix 占a by ot n i e a 秦国夫 鞠龙和 同上
注 at b e s e e n s 5 3一 5 6 意大利 Qu e r e u s s p . R 以110 同上
9 9 0 8 3 9 9 10 0 8 同上 u n k o w n K K o ht o n e n 同上
9 9 0 84 同上 同上 un k o w n 同上
9 9 0 8 5 同上 同上 m l k o w n 同上
51 2 菌 物 系 统 1 9卷
中选 4个菌株参与交配 , 同时选取欧洲和北美各已知种的测交菌株进行配对实验 。 欧洲的
假蜜环菌 几 at b e s e e n s ( s e o p . ) E l l l e l 为 R iGr l l o 和 K
.
K o ht o n e n 采 自模式标本的产地意
大利 , 欧美种 月. e印 is itP e s V e l e n . 、 注 b o r e a l is M拟 m o l l e r & oK ht o n e n 、 注 m e let a (V hal : R . )
P
.
K u m m
. 、 注 e a l v e s e e n s B乙ur b德 & 块 s s u r . 、 几 g e m i n a B 6 ur b 6 & 块 s s u r . 、 注 n a b s n o n a
V o l k & B u dr s al l 和 N A B S X 的测交菌株见贺伟等 ( 19 9 6 )和秦国夫等 ( 19 9 9 ) 。
1
.
3 互交不育性实验
选各号标本的四种交配型的菌株同国内外 的已知种 的测交菌株进行配对试验 , 未知
交配型的标本号则随机选取 4 个菌株参与生物种鉴定的配对试验 。 用于生物种交配的
M EJ A 培养基 、 实验方法及 亲和可育性的判断标准按赵俊等 ( 1 9 9 9) 进行 , 培养 4一5 周检查
结果 。 主要测交工作在 国家林业局森 防总站完成 , 部分实验完成于芬 兰赫尔辛基大学和
芬兰国家林业研究所 。
2 结果与分析
从 1 9 9 6 年到 19 9 9 年 , 我们用遗传交配办法从近 2 0 号蜜环菌标本中共鉴定出约 40 号
标本属于新的生物种 ,从这些标本中共分离单抱菌株 8 0 0 0余号 , 经过逐步筛选 , 留取生长健
壮的单倍体菌株进行遗传交配试验 。 从典型的标本号 中选 12 个单抱菌株 , 进行 12 x lZ 的
列联交配以推断交配极性 , 共约 100 个配对组合试验 , 结果发现 980 01 、 9 90 43 和 9 9 04 三
个标本属于同宗配合种 , 其余所有的标本均为四极性异宗配合 (表 1 ) 。
通过 3 7 8 7 个交配组合 的遗传配对组合试验 , 40 余号新的生物种菌株 , 划分为 四个互
交不育群 , 即四个新的蜜环菌生物种 , 分别称 为 C B S F 、 C B S G 、 C B S H 和 C B S I , 各菌株
的鉴定结果见表 l 。 这四个生物种之间基本互交不育 , 同国内已知的芥黄蜜环菌 、 高卢蜜
环菌 、 奥氏蜜环菌和 C B S C 均互交不 育 。 除 中国无菌环 的 C B S I与 欧洲 的假 蜜环菌
庄 at be sc en 、 s( c op e . ) E m el 互交可育 , 属于同种外 , 其余的三个有环的生物种同欧洲和北美
的七个有环蜜环菌种均互交不育 , 为亚洲特有的蜜环菌种类 。
2
.
1 C B S F 的交配与分布特性
在辽宁省的老秃顶 自然保护区 、 吉林省长 白山 自然保护区和黑龙江省带岭发现 了中
国生物种 F , 简称 C B S F , 该种为四极性异宗配合种 。 经过与中国已知的四个种 、 欧美七个
种的交配试验 , 总交配组合达到 2 160 个 , 发现种 内的亲和交配率为 93 . 0 0% , 该种与国内外
的其它各种均互交不育 , 种间拮抗黑线出现的比率为 8 4 .4 6% ,此种同芥黄蜜环菌的配对时
有 2 组呈现亲和性反应现象 , 同其它种的交配反应出现相互抑制生长的现象较多 。
该种在东北地区的南部和东部的分布较为普遍 , 在吉林和辽宁的长白山山脉 , 出现频
度较高 , 仅次于高卢蜜环菌和奥氏蜜环菌 , 子实体出现的时间晚于前者而早 于后者 , 在 8
月末至 9 月中旬之间 , 大量 出现在通风 、 透光的阔叶林或灌木丛中 , 特别是棒丛中 , 是典型
意义上的 “棒蘑 ” 。
.2 2 C B S G 的极性与交配特性
在湖南衡山和云南昆明发现的 C B S G 是典型的同宗配合种 ,单抱萌发初期呈现 白色
棉毛状菌落形态 , 但生长 2 周左右后菌落即成为与双倍体菌落相 同的褐色壳皮状菌落 , 我
们对 9 80 01 号标本重复分离单抱三次 , 共获得菌落 80 余株 , 全部呈现上述同样变化 , 从云
4 期 秦国夫等 : 中国蜜环菌的新生物种 1 5 3
南昆明采集的 9 904 3和 94 04 也呈现同样的特点 。
这三号同国内外所有的生物种呈互交不育反应 , 属于一个单独的生物种 , 但是它同异
宗配合种 的拮抗反应并不强烈 , 表现为在种 间配对试验时 , 菌落之 间的拮抗 黑线不太明
显 , 特别是 当培养基不适于气生菌丝生长时更加难以判断 , 该种与国内外其它异宗配合种
的种间拮抗黑线的出现 比率只有 81 . 23 % 。 同欧洲和北美的异宗配合种蜜环菌 (.A me le a
5
.
S .tr )配对试验时 , 有两个组合存在明显的互交可育 , 但互交不育的比例达 73 . 2 1% 。 种 内
亲和性鉴定时 , 由于单抱菌株的 自交亲和 已变为双倍体 , 9 8 001 同 9 9 043 和 9 9 04 的对峙
菌落中间产生一定宽度的透明隔离带 , 但是并无种间的拮抗反应带 , 这种现象为相 同生物
种 内两个体细胞遗传体 (吮 ne )t 相遇的特征反应 , 因此湖南 同云南的同宗配合种属于同一
生物种的两个遗传体 。 该种可能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各省 , 子实体出现在 4一 6 月份 。
2
.
3 C B S H 的交配特性
在云南省丽江的青藏高原东部发现了生物种 H ,称为 C B S H , 通过三个标本号的交配
型测定 , 确认是典型的异宗配合种 , 种 内循环交配具有较高的非亲和反应 比例 , 说明可能
存在相同的遗传体 。 种间交配反应发现该种 同产 自东北地 区的 C B S C 存在部分互交可育
表 2 各生物种之间的交配结果
T a b le Z 们 l e er s ul st o f in et sr pe e i if e an d in t n ` s pe e i if c P a n n g et s t
C B S F C B S G C B S H C B S I
二 一 + R 十 一 + R 牛 一 十 R 二 一 十 R
C B S F 0 7 3 19 17 4 5 15 0 0 3 3 3 0 0 32 0 0 0
C B S G 0 2 0 0 0 3 1 5 0 0 3 1 1 0 0
C B S H 0 14 5 4 0 3 1 1 0 0
几 s in aP i n a 4 5 5 8 9 2 2 1 1 5 6 0 7 3 6 0 0 0 3 2 0 0 0
几 ga il e a 2 3 4 7 0 0 6 50 1 7 0 0 2 9 7 0 0 2 8 0 0 0
C B S C 2 34 4 8 0 8 4 3 1 1 0 6 59 10 15 0 3 2 0 0 0
注 o s oyt a e 4 1 3 4 0 0 8 3 0 3 3 0 1 3 5 1 0 0 3 2 0 0 0
兀 at b e s e e月 5 0 0 2 0 0
注 b o r e a li s 3 3 7 1? 0 2 5 1 3 0 6 3 3 3 0 0
凡 e a l v e s e e n s 4 2 6 0 0 2 2 2 0 6 36 0 0 0
沁 e eP is t iP e s 2 3 6 0 0 4 2 2 0 0 10 3 3 2 ? 0
凡 g e m in a 3 8 0 0 4 3 6 8 0 0 3 5 1 0 0
A m e l le a 4 0 6 0 1 7 6 2 8 2 6 32 4 0 0
凡 n a b s n o n a 2 1 3 0 0 1 6 0 0 6 1 7 1 0 0
N A B S X 13 1 1 0 0 2 3 1 0 0 14 4 0 0
注 : 表中的数字为遗传交配试脸的组合数
十 : 种 内的亲和性反应 c( o m p iat ibl iyt er ac it on )或种间的互交可育反应 Onet fer irt l yt er ac it o n)
一 : 种内的非亲和性反应 i( cm om piat ibl iyt 化ac it on )或种间的互交不育反应 (in et sr et ilr iyt er 旷 it o n)
+ : 种间具有明显的黑色拮抗线的互交不育反应 ( in et sr et ilr iyt w i ht bl 解 k h ne )
R
: 降低生长反应 ( er d l cl e d一 g~ ht er ac it o n)
?
: 反应不太明显但可解释为 十 或 一 (P ia ir gn no t ab s ol uet ly cl e al but inet pr 民 et d
as in et fer irt l iyt
o r i net sr 沈 ir liyt )
1 54 菌 物 系 统 19 卷
现象 , 两次重复试验表明 , 在 84 个交配反应 中有 15 个属互交可育 , 比例高达 17 . 8% , 这种
异宗配合的生物种之间的部分互交可育反应现象过去仅在北美大陆同欧洲大陆之间报道
过 , 但存在于同一国家还是首次发现 , 其 中隶属于生物种 H 的 9 9 0 0 7 菌株 同 C B S C 的几
个菌株全部亲和 , 表 明这两个生物种可能亲缘关系较近 , 有关这两个种的关系 尚需深人研
究 。 该种同欧洲的 注 c eP isl iP es 也存在两个互交可育反应 , 但是这两个种的互交不育比例
高达 96 % 。 该种的子实体出现在 6 月份 。
.2 4 C B S I 为假蜜环菌
假蜜环菌交配反应 的菌落形态变化 同有菌环 的蜜环菌截然不同 , 采用 2% M E A 上的
菌落变化难以判断其亲和与否 , 需要在浓度很低 的培养基上检查锁状联合的有无 , 我们的
结果表 明 , 在华北地区造成果树和杨柳根朽病的假蜜环菌是四极性异宗配合 , 这同欧洲 、
北美和 日本的试验结果一致 。 本生物种同国内其它 7 个生物种的交配反应产生明显的种
间黑线 , 无任何亲和反应发生 , 是一个独立的生物种 。 中国该种同产 自意大利的假蜜环菌
的交配反应结果是完全互交可育 , 二者为同一生物种 。 鉴于假蜜环菌的模式产自意大利 ,
因此中国的假蜜环菌的学名应该为 注 at b es 二 ns ( S co .P )mE el
3 讨 论
197 8 年 U ilr ch 和 oK ht o ne n 发现蜜环菌生物种的初期 , 建立生物种的概念是种间绝对
地互交不育 , 而种 内受双因子异宗配合机制 的调节 , 存在 25 % 至 10 % 的交配比率 。 八十年
代欧洲和北美大陆建立生物种的主要途径就是建立至少一个子实体的四种交配型的代表
菌株 , 即测交菌株 (et s ot sr ) , 通过测交菌株之间的互交不育反应即种间拮抗黑线的有无判断
是否为一个生物种 , 更有甚者 , 一些作者不经过测定交配型 , 而是随机选取每个子实体的 3
个菌株进行交配建立新的生物种 , 这显然是粗放而不严密的途径 , 因为 当只有一个子实体
时存在误鉴定 的概率 , 尽管这种概率只有千分之一左右 。 总体说来 , 用少数测交菌株建立生
物种在一个大陆的内部还是可信的 , 但是作者之一在研究欧洲和北美生物种 的关系时发
现 , 欧洲的 庄 c eP is 咖 es 既同北美的芥黄蜜环菌亲和 , 也同北美的 N A B S X和 N A B S X l 亲和
(劫山 sr o n 。 r a l . , 19 5 0 , M O雨 s o n 。 t a z . , 19 8 5 ) , B` ur b`等 ( 19 9 6 )通过 j’L 百个配对组合的遗传
交配实验 , 发现它同芥黄蜜环菌的互交可育比例最高为 6 . 7% , 认为这样低的互交 比例不应
该作为同种的依据 。 为继续深人研究 注 c eP is itP es 、 芥黄蜜环菌 、 N A B S x 、 N A B S X l 四个种
的相互关系 , B翻 k & B udr s al ( 1 9 9 8) 采用大量 的单抱菌株进行遗传交配实验 , 用亲和及不
亲和比率来判断过去建立的生物种 , 结果证实了 N A B S X l 与 注 c eP ist iP es 具有半成以上亲
和 比率 , 属于 同种 ; 同时发现不仅两个大陆之间 的生物种 (注 c eP is itP es 同芥黄蜜环菌和
N A B S X )具有低 的可 育 比例 , 而且 同一 国家 的两个生物种 (芥黄蜜环菌 同 N A B S X 和
N A B S M )之间也存在较低的可育比率 。 因此 , 这就促使人们对生物种的认识必须由个体
的 、 绝对的互交不育观念向群体的 、 相对的互交不育转变 , 必须将生物种之间的互交不育和
互交可育的 比率作为划分生物种之间的标准 , 只用少数几个菌株鉴定新生物种显然已不合
时宜 , 也不符合群体的 自然演化规律 。 因此我们在本研究 中 , 在建立少数子实体的交配型的
基础上 , 采用了大量的菌株进行测定互交不育和可育比率 , 也发现了 C B S H 同 C B S C 之
间 、 C B S H 同 注 c eP is t iP es 之间 、 以及 BC S G 同 且 m el ea 之间存在较低 的互交可育 比例

4 期 秦国夫等 : 中国蜜环菌的新生物种 5 15
我们认为这种现象符合 自然界的群体遗传进化的规律 。
目前各国学者均对假蜜环菌的遗传 交配和隔离机制进行 了研究 , A dn e sr o n( 1 98 2) 和
aD mr on
o c t al
.
( 19 92) 发现美 国的假蜜环菌为双因子异宗配合机制 , 本文证实中国的假蜜
环菌也符合这一规律 , A n de sr o n ( 198 2) 和 O at o t 0 1. ( 19 9 8) 发现它 同其它蜜环菌各生物种
均互交不育 , 是独立的生物种 , 我们的试验也证明了中国假蜜环菌同中国其它各生物种互
交不育 。 然而关于假蜜环菌是否存在互交不育群 的问题 , 结果却不尽 一致 ,玩mr on o et
。 1
.
( 19 9 2) 的结果是来 自美 国东北部的马里兰等四个州 、 南部 的佛 罗里达等三个州的 18 个
菌株全部互交可育 , 是一个生物种 ,而且同意大利的假蜜环菌也互交可育 , 但是 瓦 l e 。 t .al
( 1 9 4) 认为北美无环的蜜环菌与欧洲的互交不育 , 进而提议北美的种名为 汪 m on “ de lP ha
(M o飞 an ) , V o l k & B t l r d s al l ( 1 9 9 5 )认为该名为无效发表 。 O at e t a l . ( 19 9 8 )的结果是 日本
的假蜜环菌同欧洲 的互交可育而同北美的互交不育 。 因此 , 假蜜环菌在全球范围内是否
存在互交不育群 的问题还需要更充分的证据 。 根据本文的实验结果 , 中国同欧洲的假蜜
环菌属于同种 。
【参 考 文 献】
贺伟 ,秦国夫 , 沈瑞祥 , 1 9% 。 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区蜜环菌生物种的研究 。 真菌学报 , 15 ( l ) : 9一 16
秦国夫 , 贺伟 , 赵俊 , 田淑敏 , 沈瑞祥 , 19 9 。 中国蜜环菌 生物种与北美种的交配关系 。 菌物系统 , 18 (3) : 243 一2 48
赵俊 , 田淑敏 , 王玉玲 , 秦国夫 , 19 9 9 。 蜜环菌遗传测定的单抱分离和培养方法 。 微生物学通报 , 2 6 (3) : 2 0 7一 2 09
A n d e rs o n J B
,
oK
r】I O n e n K, lU l ir e h R C, 19 8 0
.
eR liat
o n s ih P s b e wt
e e n E u r o pe an a l l ( 1 oN hrt A m
e ir e an B io 1gO i
c al
s pe e i e s o f rA m ial
r` a
me lle
a
. 五切 e r im e月 at l 场 e o lo gy , 4 : 8 7一 9 5
A dn
e邝 o n J B , 19 8 2 . B i阮 t o ir a l he te or ht a llis m a n d v e g e at it v e d ilP od y i n ilC ol 理b e 忽b e s e e n s . 脚e o ogl ia, 74 ( 6 ):
9 1 1~ 9 16
B翻 k M T, B u r 〔l sal l H 践 19 9 8 .
A m e ir e an b i
o lo g ie al s pe c ie s
A s s e s s m
e n t o f c o n l l〕a t ib il l yt am
o n g rA m i l ld
r i a e eP is t切 e s, 凡 s in 即 in a , 山〕d
X a n d M
,
u s in g c ul
ture
m o甲h o ir o g y an d m o le e ul ar b io lo g y . 岭 e o l叮 i a ,
N Ohrt
9 0 ( 5 )
7 9 8~ 8 0 5
B己ru 比 J A , 烧 s s u re au l t 从 B e hrt e lay S , Q 』il laun
n J J
,
1 9 9 6
.
In 让 rfe irt li ty be tw e e n 了 l r刀王i lal r i a e eP i s t iP e s a n d 注
s in aP i
n a
. 尸声砂 top r o te e t i o n , 7 7 (2 ) 6 7一 7 4
压 rm o n o T W , B l u -d s al l H 代 V ol k T J, 29 9 2 . I n et fer 币 li ty 翻 o n g i s o la et s of 方附 ial r ia al b e s c e n s N b rt h
A ll l e ir e a
.
yS do w i
a
,
4 2 ( 2 )
: 1 0 5一 1 16
瓦 le G A , Q d lla u l刀 i n J J , M o ham m e d C , Wal i飞 民 19 9 4
.
B i o g e o g ar P】l y a dn p aht o lo g y o f rA 脚 ial r i a
.
P or
e e e d i n g s o f hte ht
e
iE g l
l t】1 I n te m iat o n al C o l l l七re n e e o n OR o t an d B u t oR ts , 1
.下R (〕 , 4 1 1一 4 3 6
oK
rh o n e n K, 19 7 8
.
ih et fer irt l iyt
a r l d e l o n al s i z e i n het rA m i l al
r i e lal 柳 l le a e o m P le x . aK r s et n ia , 18 : 3 1一 4 2
M 6币 s o n D J, C h u D, OJ h n s on A L S, 19 8 5 . S pe e ie s o f 月r 刀Zi lal r ia i n B ir it s h C Ol o m bi a , aC n J of PI aP 动 , 7 :
2 4 2~ 24 6
O at Y e r a .l
,
19 9 8
.
B i o l o g i e al s pe
e ie s o f rA m ila
r故 in Jap an
. 尸Zd n t D 1’s , 8 2 : 5 3 7 一 54 3
V o lk T J
,
B u rd
s al l H 践 19 9 5 . A n om e nc la t u旧 s加 d y o f rA m ila r ia an d rA m i lla r i e l la S P e c ie s . S y n op s i s
R m g
o r u n 1 8
,
uF ng i fl
o
-ra o
s lo

N Orw ay
1 5 6菌 物 系 统 1 9卷
N E W B I O L O GI C L A S PE C I E SO F 通只几叮乙乙月五了」 I N C H 】N A
Q IN ou
o 一凡 , z H A O J u n ` T I A N Shu 一陇 n ,
K O R H O N E N r
,
D A I 物一 e h e n g , L I U C h u n 一#uR
(
, G e n o r a z sat it
o 。
of 凡 r e s t 凡 s r co n tr o乙 sat et 凡 r e s xtr 月翻动 is tr a it o n , 肠 e渺 a n g 1 10 0 3 4 , 。 in a
(2 凡 n n is 人 or r e s r 彻e a r e人 加 s it拟 te , 只 0 .加 x 15 , 产,解 0 23 0 1, 灼 n at a ,掬 la n J )
( ,肠 at n i e a z腼 s e u m, vn i v e sr s少 of 价 ls in峨 尸 0 .肠 x 4 7 , 厂 z琴 0 0 0 14 , irn al n J )
(
4物 n a 。 凡 r e s tr, co zgle e, 从娜 a 雌 , 4 2 10 0 5 , 以 in a )
A B S T R A C T : oF u
r n e w ib o l o g i c al s pe
e i e s o f A rm i l al r i a
ofr m of rty b as i d i
o e a rp s w h i e h e o l le c te d ofr m
n o r tll e rn
a l记
i n C瓦 n a w e re d e te ll l l lne d
C ih n a by ot atl
4 5 6 0 P ia r e o m b i n a it o n s
s e x u al i ty : h o m o ht al l i s m
o f s i n g le s S P O此 i s o la te s . T w e l v e
S O U l h w e s te m
b as i d i o c a rp
s
W e化
fr om 3 b as id ioc
a
rp
s
an d h
e te or ht al l i
s m fr o m
们 l e s e of u r
re P e c it v e l y
,
e x e e P t C B S
S P e C l e S W a S
n aj n e d C hi n e s e B i o l o g i c al
w iht uE
r o ep an an d N 6hrt
S ep e i e s ( C B S )
o ht e r
F, G,
d e d u C e d
9 o n e s
.
只 I,
a fl d i l et 巧 et ir l C A n l e ir c a n s pe c i e s
w ih Ch
Sh o u l d
s o u ht em
W as
c
om P iat b l
e w i ht uE or P
e
an 兀 at b e s e e n s
o f A r m i ll a r ia
( S e op
.
) E ln e l
e o m lP
e et l y
d i s itr b
u et d
n o r tll e韶 et m
an d
ln
be c o n s i d e er d c o n s P e c i if c
.
C B S G 15 h o m o ht a l li e s P e c i e s
C h i n a
.
C B S s pe c i e s a n d id s itr b u t e d
a n d
ln
C h i n a m ia
C B S
K E Y
C
.
T ll e s e a s o n al
nl y
.
C B S H aer
an d g
e o g r a P ih c al
田 l d P a irt a l e o m P iat bl e w iht
C B S a er d i s e u s s e d as w e l l
.
W O R D S
: A rm i l al r i a
,
C ll i n e s e
F 15 he te r o ht al li e
he te r o ht al li e s pe
e i e s
i n of n 刀 iat o n o f ht e s e
ib o l o g i c al s pe e i
e s o f A r m i l l a r i a
, 几 at b e s e e n s
H o ln o ht al li sm
,
eH et or ht al li
s 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投 稿 须 知
1
. 英文题目全大写 , 注意作者姓名汉语拼音格式 , 如 “ Z H U A N G iJ an 一Y un ” .
2 文献引证用 “ 作者 一 年代 “ 格式 (参考 2 00 年第 1期 ) , 不要用角码制 .
l) 在文中 : 2 个作者用 “ & ” 相连 ; 3 个及 3 个以上作者 , 只引一个作者 , 后用 “ et al . ,
2) 在文后 : 2个作者之间仅用 “ , ” 号相连 ; 3 个作者 , 要引用 3 个作者 , 后用 “ et al . ’ , )
[期刊』 作者 , 年份 . 文题名 . 刊名 ,卷号 (期号 ) : 起止页码 (刊名每字首字母大写 , 不要缩写点 。 )
例 B atr L 民 oK rf R P
,
19 59
.
Th e s详 e ie s o f C ib o r in ia p aht o g e in e ot h e ht ac e o u s a n g i o s eP mr s . A n l
J B o t
,
4 6 : 44 1~ 4 50
l专著l 作者 , 年份 . 书名 . 版本 (第一版可省略 ) . 出版地 : 出版者 . 页数 1一x x
例 戴芳澜 , 19 97 . 中国真菌总汇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一 15 27
[论文集 ] 文题只第一个词首字母大写 ; 书名每一个实词首字母大写 。
例 A be ll B C , T a g g R C , 19 54 . E IE ym e e alt y z e d e e ll记ar t r a l l s am ina it o n s
.
I n : R o l ln d A F e d
.
A d v anc
e s in E n z ym ol o g y
,
V o l 2
.
Ne w Y
o kr : cA
a d e m i e P er s s
.
12 5一 14 7
注意 : 1) 去掉所有的缩写点 ; 2) 页码起止线用 ” 一” 波线 ; 3) 年代不用括号 ; 4) 专著要标明全书的页码
l ~ X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