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银耳工厂化栽培及其生产工艺探讨



全 文 :DOI:10.13629/j.cnki.53-1054.2015.04.008
银耳工厂化栽培及其生产工艺探讨 *
张 莉 1,常明昌 2**,孟俊龙 2,元玲刚 1,刘靖宇 2,李武辉 1
(1.山西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2.山西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摘要:为了实现银耳工厂化生产的标准化,降低银耳工厂化栽培成本,采用从福建引进的银耳菌株,进行栽培
袋装量、含水量、pH、通气、加湿方式等对其产量和质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栽培袋装干料 650 g,银耳品质
好,生物转化率高。培养料含水量 53%时,产量最高,平均每袋产量达 516.7 g。接种后 10 d将胶布一角揭起,
不仅可缩短原基分化时间和生产周期,还可加大产量;采用加湿器雾化的方式进行保湿不仅可避免采用传统盖
报纸喷水方式而出现的栽培袋现原基期黄水分泌多、产量低、杂菌污染的问题,还可以提高产量,节省成本。
关键词: 银耳;工厂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8310(2015) 04-0036-03
Commerci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Tremella fuciformis
ZHANG Li1, CHANG Ming-chang2, MENG Jun-long2, YUAN Ling-gang1, LIU Jing-yu2, LI Wu-hui1
(1.College of Horticulture, Shanxi Agriculture University, Taigu 030801, China;
2.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xi Agriculture University, Taigu 03080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tandardization factory production of Tremella fuciformis and reduce the cost for factory culti-
vation, T. fuciformis strain introduced from Fujian was used in the commercial production 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T. fuciformis in bag cultivation mode were valu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
tive yield of T. fuciformis could be improved by raising cultivating material in plastic bags appropriately, such as 650 g.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fruiting bodies mostly depend on water content (53%) of culture medium. The best time for lifting the
rubberized fabric a corner was on the tenth day after inoculation, which can not only shorten the time of the primorda formation
to curtail production cycle, but also raised the yield of T. fuciformis. Using the spray humidifier to keep humidity could avoid
the yellow water caused by the traditional way in primordial stage with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problems and low production, al-
so could increase yield and save the cost.
Key words: Tremella fuciformis Berk; factory; cultivation technology
*基金项目:山西省煤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FT20140301)。
作者简介:张莉(1990-),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用菌栽培与育种。E-mail: 1245384691@qq.com
**通信作者:常明昌(1964-),男,学士,教授,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与育种方面研究。E-mail: sxmushroom@126.com
收稿日期:2015 - 05 - 20
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 又称白木耳、雪耳,
在真菌学上属于银耳目 (Tremellales) 银耳科
(Tremellaceae) 银耳属(Tremella),为我国传统名贵
食用菌,是著名山珍之一 [1-2]。银耳是一种药用价值
极高的食用菌,性平,味甘淡,无毒 [3],具滋阴补
肾、润肺止咳、和胃润肠、益气活血、补脑提神、
中国食用菌 2015,34(4):36~38
EDIBLE FUNGI OF CHINA CN53-1054/Q ISSN 1003-8310
张 莉等:银耳工厂化栽培及其生产工艺探讨
壮体强筋、嫩肤美容、延年益寿等作用和功能,是
一种举世公认的天然保健品[4]。现代医学表明,银耳
含有酸性异多糖、中性异多糖、有机磷、有机铁等
化合物,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起扶正固本作用,对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有显著疗效,还
能提高肝脏的解毒功能,起护肝作用[5]。目前我国银
耳栽培以传统栽培为主,受自然条件和季节的影响
很大,产品不能周年生产均衡供应,产量不稳定,
品质参差不齐,且主要分布于福建、四川[6],对北方
的银耳市场供应更是有限,因此银耳工厂化栽培势
在必行。银耳工厂化栽培就是在不同气候条件下,
在单位土地面积内,采用现代工业设施人工模拟其
生态环境,创造出适合其不同发育阶段的环境,进
行立体、规模化、全天候、周年栽培, 逐步实现生
产操作的机械化、生产环境调控智能化,提高设备
设施和资金周转使用率,从而使传统的食用菌生产
方式升级为一种新型的、优质高效的、集现代农业
工业化管理为一体的先进生产方式,进而实现食用
菌产业现代化[7]。本文选用山西省晋城市泽地萃绿农
开发有限公司从福建引进的菌株进行工厂化袋栽生
产,比较不同生产工艺对银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菌株及实验场所
1.1.1 供试银耳菌株
供试银耳菌株为山西省晋城市泽地萃绿农开发
有限公司从福建引进菌株。
1.1.2 实验场所
本试验在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科技服务中心、
山西鼎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试验区和晋城市泽地萃
绿农开发有限公司出菇房内完成。
1.2 生产工艺试验
1.2.1 栽培袋装料量试验
制作栽培袋时,每袋分别装干料 550 g、600 g、
650 g、700 g,测定产量、商品菇数和生物转化率。
每个处理 500 袋,3 次重复。
1.2.2 栽培袋含水量试验
制作栽培袋时,每个处理含水量分别为 50%、
53%、56%, 测定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每个处理 500
袋,3 次重复。
1.2.3 培养料 pH试验
在制作培养料时将 pH 值分别调成 5.5、6.5、
7.0,测定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每个处理 500 袋,3
次重复。
1.2.4 揭胶布试验
接种后分别于 5 d、10 d将胶布掀开一角,使其
形成黄豆大小的通气孔。与不揭胶布比较,每个梯
度处理 500袋,测定出原基时间、平均每袋产量和
生物转化率。
1.2.5 出菇期加湿方式试验
银耳接种后约 16 d,当接种穴白毛团胶质化,
形成耳芽时用刀划去菌袋上的胶布。采用将菌袋下
翻,上盖报纸喷水或直接用加湿器雾化的方式进行
保湿。测定每袋产量、商品菇数量和生物转化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栽培袋装料量对银耳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不同栽培袋装料量对银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见
表 1。
由表 1可知,银耳产量随着培养料装料量的增
加而提高,培养料干料重 650 g和 700 g时平均每袋
产量分别为 518.8 g 和 520.0 g,但差异不大;然而
干料重 650 g时生物转化率最高;另外栽培袋装干
料 650 g,银耳品质好。综合各方面因素应选择栽培
袋装料量 650 g。
2.2 培养料含水量对银耳出菇数量、产量和生物转
化率的影响
不同培养料含水量对银耳出菇数和产量的影响
见表 2。
由表 2可见,3种情况下每袋出菇个数相同。然
而,培养料含水量为 53%时,产量最高,平均每袋
表 1 不同栽培袋装料量对银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Tab.1 Effect of different weight of the dry formula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Tremella fuciformis
干料量/g 每袋出
菇数/个
每袋产量
/g
每袋商品
菇数/个
生物转化
率/%
550 3 346.5 2 63.0
600 3 424.8 2 70.8
650 3 518.8 3 79.8
700 3 520.0 3 74.2
表 2 不同培养料含水量对银耳出菇数和产量的影响
Tab.2 Effect of different water content of the dry formula on the
numbers of fruit body and yield of Tremella fuciformis
含水量/% 每袋出菇数/个 每袋产量/g 生物转化率/%
50 3 490.6 75.5
53 3 516.7 79.5
56 3 501.5 77.2
第 34卷 第 4期 37
表 5 加湿方式对银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Tab.5 Effect of water spraying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Tremella fuciformis
处理
原基出现
时间/d
每袋
产量/g
生物转
化率/%
商品菇
比率/%
盖报纸喷水 19 490 75.4 68.8
空气加湿器 19 513 78.9 72.4
表 3 栽培袋不同 pH值对银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Tab.3 Effect of different pH of the dry formula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Tremella fuciformis
产量达 516.7 g;含水量为 56%、50%时,产量相当,
均较低。
2.3 培养料 pH值对银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栽培袋不同 pH值对银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见
表 3。
由表 3可见,拌料时 pH值 6.5~7.0均可。pH值
为 6.5和 7.0时产量差异不大,但与 pH值 5.5比较
有较大差异。
2.4 揭胶布时间对银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揭胶布时间对银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见表 4。
由表 4可见,在菌种培养过程中,掀胶布比不
掀胶布现原基出现早,产量高;而接种后 10 d将胶
布一角揭起,产量最高。
2.5 加湿方式对银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不同加湿方式对银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见表 5。
由表 5可见,工厂化栽培银耳的 2种喷水方式,
现蕾时间相同,但采用盖报纸喷水的栽培袋,现原
基期黄水分泌多,产量低;采用空气加湿器雾化的
方式进行保湿的栽培袋袋平均产量、生物转化率、
商品菇比率均比盖报纸喷水方式高。
3 结论与讨论
工厂化银耳栽培采用现代工业设施进行,机械
化程度高。随着栽培袋装料量增加,产量相对提高,
收益增加。工厂化袋栽银耳生产过程中,栽培袋装
料量为 650 g时,银耳品质好,生物转化率高。银耳
子实体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主要靠培养基供应,培
养料含水量过高,阻碍菌丝体的呼吸作用,不利于
菌丝体生长;含水量过低,则明显影响产量。53%
的含水量不仅有利于子实体原基的形成和分化,而
且产量高,品质好。
因为培养料 pH值经灭菌后会降低,而且在银耳
菌丝(包括香灰菌丝) 生长过程中会分泌一些酸性
物质,使培养料酸化[8]。拌料时 pH值 6.5~7.0均可,
故实际生产中 pH值自然即可。接种后 10 d将胶布
一角揭起,产量最高。而采用李月梅等[5]传统的盖报
纸喷水方式,栽培袋现原基期黄水分泌多,产量低,
且喷水易引起杂菌污染,导致减产,而且耗时耗力,
成本较高。工厂化生产中采用加湿器雾化的方式进
行保湿,不仅减少污染,省时省力,而且能提高产
量,增加效益。
参考文献:
[1] 黄年来. 中国银耳生产[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187.
[2] 丁湖广. 银耳袋栽高产优质技术[J]. 生物学通报,1998,33
(2):47-48.
[3] 丁湖广. 银耳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五)[J]. 食药用菌,
2013(3):162-166.
[4] Khondkar P, KE Aidoo, RF Tester, et al. Sugar profile of ex-
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s from different Tremella speci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2002 (79) : 121-
129.
[5] 李月梅. 北方地区袋栽银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 农业与技
术,2007,27(5):118-121.
[6] 徐碧如. 银耳生活史的研究[J]. 微生物学通报,1980(6):
241-242.
[7] 常明昌,孟俊龙,程红艳,等.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
初步研究与探究[J]. 山西农业大学:自然科学版,2009,
30(4):289-295.
[8] 常明昌. 食用菌栽培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37-239.
pH 每袋产量/g 生物学转化率/%
5.5 469.0 72.1
6.5 513.0 78.9
7.0 518.7 79.8
表 4 揭胶布时间对银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Tab.4 Effect of lifting the tape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Tremella fuciformis
掀胶布时间 原基出现时间/d 每袋产量/kg 生物学效率/%
接种后 5d 19 0.469 72.1
接种后 10d 19 0.518 79.7
不掀胶布 21 0.438 67.4
中国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 Vol. 34 No.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