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中药白芨的现代研究概况



全 文 :[作者简介]林福林,男,本科,药师,电话:0595-28919667,E-mail:flynnbeijing2008@163.com
中药白芨的现代研究概况
林福林,杨昌云,杨薇薇,黄美蓉,庞素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医院药学科,福建 泉州362000)
[摘要] 通过介绍白芨的药用价值,概述了白芨目前的已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为进一步研究白芨有效部位的
有效成分提取、鉴定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白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用途
[中图分类号]R9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5213(2013)07-0571-03
  白芨为兰科植物白芨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
的干燥块茎,别名良姜、紫兰。李时珍释其名曰:其根白色,
连及而生,故曰白芨。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1963年
以后成为各版药典收载的品种之一。其味苦、甘、涩,性平偏
凉,归肺、胃、肝经。白芨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敛疮。
白芨功能主治肺伤咳血,衄血,金疮出血,痈疽肿毒,溃疡疼
痛,烫火灼伤,手足皲裂,肛裂和乳头裂等[2]。因此素有“必
涩而收,入肺止血,生肌治疮,外科最善”之称。白芨不宜与
乌头类药材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近年来,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白芨在临床上的应用不断扩
大,用药需求急剧增加[3]。但目前全世界关于白芨的研究报
道甚少,尤其是其活性成分。国内外研究大多通过测定白芨
中多糖的含量来控制白芨的质量,有关白芨药材中其他有关
成分的含量测定较少报道,对其有效成分和药理活性的具体
作用机制研究还不是很明确。尤其是将其化学成分与药理
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的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本文概述
白芨的化学成分及在药理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并对白芨的
进一步开发和研究提出新的见解。
1 产地、来源
白芨为多年生草本,生长于山野、山谷较潮湿处。产于
贵州、四川、云南、湖南、湖北、浙江、江西等省。白芨块茎肉
质肥厚,常数个相连,一般以茎后的3个为最好,3个以后的
加工后粉性低,干瘪、色泽亦差,不宜取。采挖时间最好是立
秋前后,此时白芨粉性高,加工收率也高。过早挖,粉性差,
收率低,干瘪少肉。产地加工选用当年的块。白芨属植物,
我国除了中国药典收载外,还有3种在四川、云南、广西的部
分地区亦作药用,药材通称小白芨,均为地区习用品,应用时
要注意区别。
2 化学成分
目前,有文献报道,白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多糖、联苄类
(bibenzyls)和菲类(phenanthrenes)及其衍生物,如丁香树脂
酚、β-谷甾醇、没食子酸等
[4]。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清除自
由基、延缓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多种生物活
性[5-7]。此外,还含有少量挥发油,粘液质等。最近几年,对
白芨的化学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联苄类、二氢菲类(dihydro-
phenanthrenes)和联菲类(biphenanthrenes)化合物,从中分离
鉴定出一系列新的联苄、二氢菲和联菲化合物。
2.1 多糖类 白芨多糖(bletila striata polysaccharides,
BSPS)是一种高分子的黏性多糖,其化学成分是葡萄甘露聚
糖,是由D-葡萄糖和D-甘露糖组成。以(1∶4)通过β-糖苷键
聚合而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65 000~150 000Da。
2.2 联苄类 联苄类化合物是具有1,2二苯乙烷母核或其
聚合物的天然产物总称,通常是植物中菲类化合物的合成前
体。从白芨块茎中分离得到的联苄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活性
成分之一,化学结构主要有3,3’-二羟基-2,6-二(对-羟苄
基)-5-甲氧基联苄、2,6-二(对-羟苄基)-3’,5-二甲氧基-3-羟
基联苄、3,3’-二羟基-5-甲氧基-2,5,6-三(对-羟苄基)联苄
等。
2.3 二氢菲类 二氢菲类化合物是目前报道从白芨块茎中
分离得到的最多的成分,该类化合物芳环上的取代基主要有
羟基、甲氧基和对羟苄基。它们是白芨的又一主要活性成
分。化学结构主要有4,7-二羟基-1-(对-羟苄基)-2-甲氧基-
9,10-二氢菲、4,7-二羟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等。
2.4 联菲类 化学结构主要有4,4’-二甲氧基-9,9’,10,
10’-四氢-2,2’,7,7’-四羟基-1,1’-联菲、4,4’-二甲氧基-9,
10-二氢-2,2’,7,7’-四羟基-1,1’-联菲等。
2.5 其他含菲化合物 简单菲类衍生物、双菲氧醚衍生物、
9,10-二氢菲并吡喃类、芘类及菲类衍生物的糖苷化合物等。
2.6 其他成分 除上述几大类化合物外,还从白芨块茎中
分离得到了甾类、萜类、酯类和醚类等化合物。
3 药理作用
3.1 白芨胶具有活血止血作用 家兔用试管法及毛细血管
法均证明静脉注射2%白芨胶液1.5mL·kg-1,可显著缩短
凝血时间,并加速红细胞沉降率。研究白芨不同化学提取部
位对腺苷二磷酸(ADP)诱导的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结果发现白芨正丁醇提取部位和水溶性部位可出现ADP诱
导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体内实验进一步证实了体外血小
板聚集的结果,表明其止血作用的主要有效部位是白芨正丁
醇提取部位和水溶性部位[8]。对白芨止血作用机制的研究
表明,白芨能增强血小板第Ⅲ因子的活性,缩短凝血酶生成
时间,抑制纤维蛋白酶的活性,也能使细胞凝聚,形成人工血
栓而止血。临床上对各种出血症应用较为广泛,如痔疮术后
继发性大出血、消化道出血、肺结核咯血、外伤创伤等急性出
血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止血快,安全性高。
3.2 抗菌作用 白芨乙醇浸液用平板稀释法,1∶100对金黄
色葡萄球菌,1∶20对枯草杆菌及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
用[9]。从块茎中分离的联苯及双氢菲类化合物在质量浓度
100μg·mL
-1时,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
ATTC1057及发癣菌QM248均有抑制作用。通过研究白芨
化合物的抗菌活性与病原微生物结构的关系发现,白芨对含
有甲氧基的化合物抗菌作用减弱,而对羟基苄化合物的抗菌
活性增强。
3.3 对组织愈合的保护作用 由于表皮的损伤愈合一般经
历角质形成细胞的激活、游走、增生及基底膜的修复等过程,
·175·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年第33卷第7期Chin Hosp Pharm J,2013Apr,Vol 33,No.07
DOI: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3.07.012
其中角质形成细胞游走,在创伤覆面与创伤愈合中起着关键
的作用。采用皮肤器官培养法培养SD小鼠皮片,比较观察
含不同浓度的白芨培养基对角质形成细胞游走的影响及培
养时间与游走长度的关系,结果发现白芨质量浓度为20μg·
mL-1和2μg·mL
-1时,角质形成细胞游走比对照组显著增
快。白芨的这种促进角质形成细胞游走作用可能对治疗皮
肤创伤早期愈合有重要影响。动物试验研究也表明,白芨可
以使大鼠背部切割伤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提前,同时能提高创
面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并提高伤口巨噬细胞
数量,这可能是其促愈合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10]。白芨具
有的这种作用主要与其所含胶状成分有关。将白芨胶作为
外源性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载体[11],能显著促进创面表面
细胞DNA的合成,提高细胞的增殖能力,缩短伤口愈合时
间[12]。由于新生毛细血管数量增多,既可以为细胞增殖提
供充足的养分,又可以改善创面局部的微循环,有利于创面
愈合;胶原纤维的增加可以提高新生上皮的弹性和韧性,而
新生上皮细胞的增殖有利于创面被尽快覆盖,减少感染机
率。因此BSG+rhEGF[13]不仅可以显著加速伤口愈合,而且
还可以提高伤口愈合的质量。
3.4 白芨萜类化合物对人脐内皮细胞凋亡和细胞骨架的作
用[14] 通过鸡胚绒毛囊膜(CAM)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研究了白芨中萜类化合物及其粗提物对血管及血
管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含该萜类的粗提物显著
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该萜类纯品能明显抑制
HUVEC增殖,且可诱导 HUVEC凋亡,包括细胞体积缩小,
细胞膜起泡,细胞核裂解,染色质浓缩和边集,出现凋亡小
体,DNA降解。因此,白芨萜类化合物的抗血管生成作用与
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有关[15]。
3.5 白芨多糖有促进骨髓造血功能[16] 采用常规血液学
研究技术,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以及60 Co照射γ射线建立
小鼠造血功能低下模型和小鼠免疫低下的骨髓接受者模型,
观察灌服白芨多糖对造血功能低下小鼠外周白细胞数、骨髓
有核细胞数和骨髓脾集落形成细胞数的影响,结果显示白芨
多糖灌服连续6d,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呈剂量和时间依赖
性升高和骨髓有核细胞数和脾集落形成细胞数显著恢复,其
作用与等剂量阿胶大致相当,表明白芨多糖能加快环磷酰胺
所致的低下的小鼠造血功能恢复正常,提示白芨多糖对功能
低下的骨髓有促进造血的作用。最近又有研究结果表明,
100%白芨水浸出液可促进小鼠骨髓细胞增殖以及白细胞介
素-2(IL-2)的分泌。
3.6 白芨粉对消化性胃溃疡[17]有很好的疗效 白芨的甲
醇提取物具有抗溃疡活性,可对抗幽门结扎型和束缚水浸应
激型溃疡。给每只大鼠灌服1%白芨煎剂1.5mL,对盐酸所
致胃黏膜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18],使盐酸所致胃黏膜溃疡
明显减轻,溃疡抑制率达到94.3%。大鼠醋酸型胃溃疡模型
是一种慢性胃溃疡模型,用于观察药物对胃溃疡的治疗效
果,形成机制主要是醋酸直接损伤胃黏膜组织并直接引起局
部血液循环障碍。实验结果显示,白芨提取物(ZCOL-1)对
醋酸型胃溃疡疗效显著,能够明显促进溃疡面的愈合,减少
胃穿孔的出现,并且减少胃黏膜出血面积[19],其效果与雷尼
替丁相近,说明ZCOL-1可能具有改善溃疡灶局部血液循
环,促进受损黏膜的愈合的作用,对慢性胃溃疡具有较好的
治疗效果[20-21]。
3.7 白芨多糖对实验性动物溃疡性结肠炎[22-23]具有保护作
用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
确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
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也可遍及整个结肠。
白芨多糖具有促进UC模型小鼠肠黏膜修复、抑制机体炎症
和恢复免疫平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 TNF-α和
NF-κB,上调IL-10水平有关。
3.8 抗肿瘤作用 白芨葡萄糖注射液对二甲氨基偶氮苯
(DAB)诱发的大鼠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电镜观察表明,
DAB诱发的肝癌细胞核大、核膜弯曲凹陷,而白芨给药的肝
细胞结构正常,说明白芨对肝细胞有较好的抗损伤作用。有
研究表明其抗癌的有效成分为块茎中的黏液质(主要是多糖
成分)。进 一 步 研 究 发 现,白 芨 黏 液 质 对 大 鼠 瓦 克 癌
(W256)、小鼠子宫癌(U14)、小鼠艾氏腹水癌、肝癌和肉瘤
180均有抑制作用。这可为白芨用于临床治疗肿瘤疾病提
供新的理论依据[24]。白芨多糖也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使
抗体生成增多,巨噬细胞功能增强,从而提高创面愈合的速
率[25]。
3.9 防龋作用 白芨水煎剂对变链菌的黏附抑制率最高为
66.67%[26],白芨涂膜剂能治疗口腔溃疡[27]。马世宏等[28]
研究发现白芨中药牙膏可用于防治口腔溃疡和咽喉肿痛等
口腔和牙科疾病,尤其是对牙龈出血问题疗效十分显著,白
芨是天然中草药且不良反应小,其原因是具有抑制变形链球
菌产酸和黏附作用,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中药防龋剂。
4 讨论
近些年白芨亦作为代血浆及介入治疗应用血管栓塞
剂[29]等药物制剂,以及药物的载体材料、成膜材料等的原料
用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商用价值。深入研究其化学成
分以及药理作用,进一步寻找新的化合物,尤其是挖掘白芨
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成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对于其
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充分,特别是对于发
挥抗肿瘤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和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因
此应当对白芨的各种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配合药理活性
筛选和跟踪,确定其发挥抗肿瘤功效的物质基础,并在实验
与临床实践基础上开发新药。
参考文献:
[1] 吴宗群,王艳.绞股蓝的化学成份和药理作用研究现状[J].
中华全科医学,2011,9(1):116-117.
[2] 中国药典.一部[S].2010:95.
[3] 李伟平,何良艳,丁志山.白芨的应用及资源现状[J].中华中
医药学刊,2012,30(1):158-160.
[4] 韩广轩,王立新,王麦莉,等.中药白及化学成分的研究[J].药
学实践杂志,2001,19(6):360-361.
[5] Romero I,Paez A,Ferruelo A,et al.Polyphenols in redwine in-
hibit the prodiferation and induce apopoosis of NL CaP cels
[J].BJU Inter,2002,89(9):950-955.
[6] Stoclet JC,Chataigneau T,Ndiaye M,et al.Vascular protection
by dietary Polyphenols[J].Eur J Pharm,2004,500(1/3):299-
304.
[7] Hakimuddin F,Paliyath G,Meckling K.Selective cytotoxicity
of a red wine flavonoid fratetion against MCF-7cels[J].Breast
Cancer Res Treatment,2004,85(1):65-70.
[8] 陆波,徐亚敏,张汉明,等.白芨不同提取部位对家兔血小板聚
·275·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年第33卷第7期Chin Hosp Pharm J,2013Apr,Vol 33,No.07
集的影响[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5,21(5):330-332.
[9] Michinori K,Noriko S,Miho Y,et al.Application studies of
Rhizoma Bletilae(rhizomes of Bletila striata)on atopic der-
matitis[J].Nature medicine,2003,57(2):55-60.
[10]孙仁山,陈晓红,程天民,等.白芨对大鼠创面愈合几个要素的
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9):3927-3929.
[11]夏向文,李欣,冯敢生,等.中药白芨提取物作为基因载体的
制备与表征[J].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8):1369-1373.
[12]仇树林,王晓,李乒,等.白芨胶载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创面
表皮细胞DNA含量及周期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
临床康复,2007,11(1):63-66.
[13]赵文昌,宋丽军,许健煌.天然高分子白芨多糖在药物制备中
的应用[J].今日药学,2010,20(3):2-3.
[14]刘明志,唐建洲,张建社,等.白芨中萜类化合物对人脐静脉内
皮细胞凋亡和细胞骨架的作用[J].生命科学研究,2009,13
(6):482-486.
[15]刘明志,唐建洲,张建社,等.白芨中萜类化合物通过诱导血管
内皮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J].分子细胞生物学报,2008,41
(5):383-392.
[16]张颖,周岐新,赖舒.白芨多糖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J].中
药药理与临床,2009,25(4):35-37.
[17]孙清华,胡旭姣.白芨多糖对动物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J].现
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6):612-613.
[18]曾颂.白芨不同炮制品对家兔胃黏膜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
国医药导报,2012,14(5):866-868.
[19]克修尧,黄厚章.自拟方胃血安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100例
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5):751-752.
[20]马井安.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40例[J].中国中
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0):10.
[21]刘宇峰,许海燕,余鸽,等.中华胃康对抗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
疡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04):
25.
[22]武玉俐,孙冰,董青,等.复方白芨灌肠液治疗重型溃疡性结肠
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及社区应用前景[J].中国全科医学,
2010,13(4):435-437.
[23]柯昌毅,赵春景.白芨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研究[J].中
国药房,2011,22(23):2132-2134.
[24]邸大琳,陈雷,李法庆.白芨对小鼠骨髓细胞增殖和白细胞介
素-2产生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457-2458.
[25]邱红梅,张颖,周岐新,等.白芨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
用[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1,24(6):676-678.
[26]陈玉,张晓芳,朱剑东.中药白芨对变链菌产酸和黏附影响的
实验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8,18(7):390-392.
[27]刘宝刚,孙海霞.云南白药、白芨涂膜剂治疗口腔溃疡30例临
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6,6(3):65.
[28]马世宏,金玲,王守香,等.中药白芨在牙膏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9,28(3):32.
[29]李裕波,林进令,刘志明.白芨作为血管栓塞剂的应用[J].介
入放射学杂志,2010,19(10):835-838.
[收稿日期]2012-08-22
[作者简介]陈盛君,女,博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中药新制剂与新技术研究,电话:0510-86402819,E-mail:chensj1123@sohu.com
何首乌肝损伤不良反应信息分析及其毒性机制研究进展
陈盛君 (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江苏 江阴214434)
[摘要] 通过检索汇总中文期刊数据库1982-2012年有关何首乌肝损伤不良反应206例临床国内报道的具体信息,分析了
何首乌引起肝脏不良反应的因素,并对相关毒性反应发生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相关检索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何首乌引发肝
损伤不良反应的几率与发病人群的性别年龄均无明显关系;而服用含有何首乌的中成药、何首乌饮片生品和炮制品等均会引
起肝损伤,可能与其中含有引起肝损伤的成分有关;有些不良反应案例具明显的家族性趋势,推测可能与肝药酶遗传多态性
或免疫损伤有关;其毒性反应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发现目前对该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仍需进一步开展相关基础研
究。并强调何首乌临床使用前后应注重临床监测,以尽可能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 何首乌;不良反应;肝损伤;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213(2013)07-0573-05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生品和炮制品,
两者性味归经类似,功能主治则有不同,生品可用于解毒消
痈、截疟、润肠通便,而炮制品则长于补肝肾、益精血、乌须
发、强筋骨、化浊降脂。何首乌为中医临床常用药物,何首乌
及其成药应用广泛,临床所使用的含何首乌中药复方有上百
种,仅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诸如含何首乌的天麻首
乌片等9个成方制剂,含制何首乌的乙肝宁颗粒等35个成
方制剂[1]。
近年来,国内有关何首乌不良反应、尤其是肝损伤方面
的报道日渐增多,由于何首乌在药品、保健食品、食品等领域
均应用甚广,该药物的安全性尤其是肝损伤问题应引起临床
医生、药品监管部门、研究机构等高度关注。本文就近年来
何首乌肝损伤不良反应临床报道及其毒理学机制研究进展
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何首乌提供参考。
1 国内有关何首乌致肝损伤的临床报道文献分析
1.1 资料和方法
1.1.1 资料来源 以“何首乌”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
文数据库中1982-2012年发表的有关何首乌肝损伤不良反
应的文献。
1.1.2 文献及病例的入选标准和剔除原则 剔除综述文
献、重复病例报告等,按设定标准和内容进行文献信息提取,
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
1.2 结果 从数据库中共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计
48篇,涉及肝损伤不良反应有效病例206例。详细情况见表
1。
·375·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年第33卷第7期Chin Hosp Pharm J,2013Apr,Vol 33,No.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