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ChineseAgriculturalScienceBuletinVol.22No.112006November
htp:/www.casb.org.cn 农业生物技术科学
农业生物技术科学
褐化是指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由培养材料向
培养基中释放褐色物质,以致培养基逐渐变成褐色,培
养材料也随之进一步变褐而死亡的现象[1]。褐化的发
生是由于在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被损伤,酚类物质释放
出来,刺激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使得酚类物质被多酚
氧化酶氧化形成醌类物质,扩散到培养基中,造成培养
基和植物材料出现褐化。很多植物在组织培养中都会
出现不同程度的褐化现象,褐化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外
植体的脱分化和再分化,最终导致外植体的死亡。
爬山虎(ParthenocissustricuspidataPlanch.)又名
“爬墙虎”、“地锦”,是葡萄科(Vitaceae)爬山虎属
(ParthenocissusPlanch.)植物[2]。爬山虎的组织培养不仅
能为其快速繁殖提供更好的途径,而且还为基因工程、
原生质体杂交、体细胞培养等提供研究基础。笔者曾报
道过爬山虎的离体培养[3]及体细胞胚发生[4],曾以引进
爬山虎种子为试验材料,但在爬山虎的组织培养过程
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褐化现象,尤其是引进爬山虎种
子无菌苗的诱导,其褐化现象更为突出。能否减轻褐化
的发生,这对引进爬山虎的组织培养成功与否至关重
要。
引进爬山虎组织培养中的褐化及其控制
冯大领 1,李 云 2,孙振元 3,孟祥书 1
(1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071001;2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83;
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花卉研究中心,北京100091)
摘 要:以引进爬山虎种子无菌苗为试验材料,对爬山虎组织培养中褐化现象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
明,引进爬山虎种子无菌苗在组培诱导中褐化率高达89.3%,严重影响了脱分化和再分化。在培养基中
添加不同浓度的AC、PVP、VC表明,VC是爬山虎组织培养中防止褐化较有效的方法,比AC和PVP的
效果好,VC适宜的浓度为1.5g/L。
关键词:爬山虎;组织培养;褐化;褐化控制
中图分类号:Q813.1+2 文献标识码:A
StudiesontheBrowningandAntibrowningintheTissueCultureofParthenocissustricuspidata
FengDaling1,LiYun2,SunZhenyuan3,MengXiangshu1
(1AgriculturalUniversityofHebei,Baoding071001,2SchoolofBiologicalSciencesandBiotechnology,BeijingForestryUniversi-
ty,Beijing100083,3FlowersResearch&DevelopmentCentreChineseAcademyofForestry,Beijing100091)
Abstract:Inthispaper,thebrowningandantibrowninginthetissuecultureofParthenocissustricuspidata
wasstudied.ThematerialsareasepticstemsegmentswithcotyledonsfromCanada.Theresultsshowedthat
asepticstemsegmentswithcotyledonsapprearedmorebrowning.Itsbrowningratereachedevenover
89.3%.DiferentconcentrationsofVcorACorPVPwasaddedinmedium,TheresultsshowedthatVCis
thebestmethodonantibrowninganditssuitableconcentrationis1.5g/L.
Keywords:Parthenocissustricuspidata,Tissueculture,Browning,Antibrowning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地锦(爬山虎)种质资源创新及优良品种培育”(863计划)资助项目(2001AA244031)和河北农业大学校基金“爬
山虎体细胞胚发生体系优化的研究”资助项目(2006020)。
第一作者简介:冯大领,女,1969年出生,河北雄县人,硕士,讲师,现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从事植物学教学与研究工作。通信地址:071001河北
省保定市,乐凯南大街2596号: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组,Tel:0312-7528241或0312-7528240E-mail:dalingfeng@eyou.com或
shuqfeng@sina.com。
通讯作者:孙振元,男,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林木花卉生物技术。Tel:010-62889626Email:sunzy@rif.forestry.ac.cn地址:100091中国林业科学
研究院花卉研究中心
收稿日期:2006-07-26修回日期:2006-08-10。
54· ·
中国农学通报 第22卷 第 11期 2006年 11月
htp:/www.casb.org.cn
由于种子比植株具有携带方便、便于保存等优点,
因此是国外引进植物资源中首选的材料。对种子进行
组织培养,又是保存种质资源和生物技术育种不可缺
少的研究手段,本试验研究也对其他引进植物的研究
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及处理方法
采用加拿大引进爬山虎的无菌种子苗为试验材
料。
种子的表面灭菌过程是先用室温下的自来水冲洗
2~4h,以除去外植体表面的大部分微生物。为了软化
种皮再用自来水浸泡10h,然后用70%酒精表面灭菌
2min,无菌水冲洗 2次,接着用 0.1%HgCl2表面灭菌
10min,无菌水冲洗5次。随后接种在B5基本培养基
中,30d后,得到展开子叶的无菌种子苗。
1.2培养基及添加物
1.2.1种子的启动培养基 启动培养基采用B5基本培
养基,不添加任何植物生长调节剂。
1.2.2带子叶茎段的培养 剪取无菌种子苗的带子叶茎
段接种在 B5+BA1.0mg/L+NAA0.05mg/L培养基
中。
1.2.3不同添加物对防止褐化的影响 仍采用B5+BA
1.0mg/L+NAA0.05mg/L培养基培养带子叶茎段。
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活性炭(以下用AC
表示)(0.5、1.0、2.0g/L)、聚乙烯吡咯烷酮(以下用PVP
表示)(0.2、1.0、2.0g/L)、抗坏血酸(以下用VC表示)
(0.2、0.8、1.5、2.0g/L),观察其对褐化的影响。统计出现
褐化的时间及接种30d后的褐化率及分化芽的生长情
况。
褐化率=褐化茎段数量
接种茎段数量
×100%
上述培养基内均含有20g/L蔗糖,5g/L琼脂。培养
基采用1mol/LNaOH或HCL调pH值为5.8~6.2高压
蒸汽灭菌20min。
1.3培养条件
培养室保持温度22~28℃,光/暗周期15h/9h,光
强2000~2500Lx,湿度45%~57%。
2结果与分析
2.1带子叶茎段的褐化情况
引进爬山虎带子叶茎段接种在培养基 B5+BA
1.0mg/L+NAA0.05mg/L中30d后,统计其褐化情况
如表1。
试验材料接种数量(个)褐化数量(个)褐化率(%)
分化芽生长情况
引进种带子叶茎段282589.3分化芽较少,多见顶芽有
少量生长,有的顶芽不生长。
由表1得知,引进的爬山虎种子作外植体得到的
带子叶茎段接种在培养基中培养30d后,其褐化率高
达89.3%,这严重影响了其在培养基中的进一步生长
分化。而笔者曾研究过本地爬山虎(取材于北京林业大
学校园内)的组织培养[3],以茎尖为试验材料,接种在
同一种培养基中褐化较少,生长分化良好。这可能是由
于引进种与本地种的遗传背景不同以及所含单宁及其
他酚类化合物的数量各异,从而影响了褐化的发生程
度。此外,培养材料的不同发育阶段也可能是造成褐化
发生的原因。
2.2不同添加物对防止褐化的影响
褐化发生的原因很多,如植物种类和品种、材料的
年龄和大小、取材时间和部位、光照、温度、培养基成分
和方式等等[5]。由于本试验的试验材料是从种子得到
的试管苗,试验材料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本试验主
要从培养基的添加成分考虑以减轻褐化的发生。在培
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AC、PVP、VC,接种30d后观
察对褐化的影响效果。不同添加物对褐化的影响均以
表1为对照。
2.2.1添加AC对褐化的影响 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
度的AC,观察对褐化的影响,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添加AC浓度0.5g/L时,接种
15d后开始褐化,接种30d后褐化率为25%,比对照明
显降低,这说明活性炭对防止褐化能够起到一定的作
用。当AC浓度增大到1.0g/L以上时,褐化不明显,这
主要是因为添加AC后使培养基的颜色变为蓝色,浓
度小时培养基颜色浅,浓度大时颜色深,影响了对褐化
的观察。虽然添加AC后褐化率降低,但观察发现,芽
表1带子叶茎段的褐化情况
表2不同AC浓度对爬山虎组织培养褐化的影响
农业生物技术科学 55· ·
ChineseAgriculturalScienceBuletinVol.22No.112006November
htp:/www.casb.org.cn
2.2.2添加 PVP对褐化的影响 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
浓度的PVP,观察对褐化的影响,见表3。
由表3得知,添加PVP浓度为0.2g/L时,接种7d
开始出现褐化,随PVP浓度的提高,出现褐化的时间
延长。但培养30d后,其褐化率均较高,与对照相当。
PVP浓度为0.2g/L时褐化率达到了94.4%,浓度提高
时,褐化率仍为80%以上,这严重影响了爬山虎试管
苗的分化生长,其分化芽的数量也较少,只有1~2个。
由此看来,PVP对引进爬山虎无菌苗的褐化没有起到
有效的控制。
的分化较少,甚至无分化,生长非常缓慢,生长量最大
的只有0.5cm,且在茎段底部形成了1~3条细长的根,
这说明添加活性炭对芽的分化和生长没有显著影响,
但有利于根的形成,只不过形成的根较细。
表3不同AC浓度对爬山虎组织培养褐化的影响
2.2.3添加VC对褐化的影响 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
度的VC,观察对褐化的影响,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添加VC的培养基,随浓度的提
高,褐化率逐渐降低,浓度提高时,褐化得到了明显的
控制。不同浓度的培养基开始褐化的时间均在15d以
后,尤其是添加VC浓度为1.5g/L时,接种后出现褐化
的时间为25d,褐化率只有25%,从芽的生长情况看,
分化芽明显增多,最多的达12个,且生长状况良好,当
VC浓度提高时,褐化率稍有改善,但芽的分化及生长
情况与浓度为1.5g/L相比没有提高。
通过以上三种添加物的试验得知,VC对引进爬山
虎控制褐化的效果明显比AC和PVP好。
3结论与讨论
(1)前人多认为,植物不同发育阶段,褐化发生有
所不同。褐变一般随着培养材料的年龄和组织木质化
程度的提高而加剧。外植体的老化程度越高,其木质素
的含量也越高,也越容易产生褐化,成龄材料一般均比
幼龄材料褐化严重[1~6]。而该试验通过对引进种爬山虎
带子叶茎段进行组织培养发现,其褐化现象比较严重。
看来引进爬山虎幼嫩阶段的组织培养仍然存在着高的
褐化率。
(2)同是一个种,在同一种培养基上,当地种的组
织培养芽生长分化较好,褐化率较低[3],而引进爬山虎
的褐化率较高。引进爬山虎和本地爬山虎不同发育阶
段的褐化现象是否有差异以及褐化的机理还有待于进
一步研究。
(3)综合来看,VC是爬山虎组织培养中防止褐化
较有效的方法,比AC和PVP的效果好。VC适宜的浓
度为1.5g/L。这可能是由于VC不仅起到了防止酚类物
质氧化的作用,还以辅酶的形式参与了生物催化
剂——酶系的活动。而AC和PVP的效果不如VC好,
这可能是由于AC不仅吸附了酚类物质,还吸附了一
些营养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从而影响了爬山虎芽
的分化和生长。而PVP防止褐化的能力不如VC好,这
与陈正华(1986)叙述的对龙眼的组织培养研究[7]结果
相一致。
(4)由试验得知,褐化是影响引进爬山虎种子无菌
苗组织培养中分化和再分化的主要障碍。因此,控制褐
化的研究对于引进爬山虎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非常
重要。控制褐化发生的因素很多,如培养基内的蔗糖浓
度、细胞分裂素的多少、pH值以及光照、培养温度等都
有可能防止褐化的发生[8],今后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陈菲,李黎,宫伟.植物组织培养的防褐化探讨[J].北方园艺,2005:
(2):69
[2] 中国植物志第四十八卷第二分册 [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1~2,21
[3] 冯大领,李云,孙振元.爬山虎离体培养的初步研究[J].河北林果研
究,2005,20(2):99~102
[4] 冯大领,李云,孙振元.爬山虎体细胞胚的发生及组织学研究[J].北
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6(4):97~99
[5] 熊丽,吴丽芳主编.观赏花卉的组织培养与大面积生产[M].北京:化
学工业出版社,2002.83~84
[6] 庞勇.果树组织培养中褐化现象的研究进展 [J].甘肃林业科技,
2004,29(1):16~18
[7] 陈正华.木本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408~419
[8] BongaJM,DurzanDJ著.树木组织培养.阙国宁,郭达初,李金田
译[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25~26,141~143,175
(责任编辑:张铁锋)
表4不同VC浓度对爬山虎组织培养褐化的影响
农业生物技术科学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