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显增大 ,乳增平康及乳增宁组和脏器系数无显著差异。
3 讨论
乳腺增生病是乳腺癌的诱发因素之一。 乳腺组织是雌激
素的靶器宫 ,乳腺导管的生长需要雌激素的刺激 , 腺泡和小叶
在雌二醇 和孕酮的作用。当体内雌激素过度刺激时 , 可使乳腺
组织从正常形态发展到增生及至肿瘤。 乳腺上皮细胞增生的
最活跃期是在月经周期的后半期 , 乳腺组织增生主要发生在月
经周期的黄体期 , 即雌激素 、孕激素同时作用期。 一般认为乳
腺增生是雌激素水平升高或增强 , 孕激素水平相对降低所致。
因此 ,本研究选用 E2 为工具药复制大鼠乳房增生模型 , 结果发
现模型大鼠乳房增大 , 乳腺增生呈弥漫性 , 腺泡和小叶显著增
加 ,腺泡腔和腺导管腔明显扩张 , 血清 E2 显著升高 , P、 T 及
PRL 水平无明显变化。 胸腺明显萎缩 , 子宫则明显肿大 , 说明
E2 水平升高可能是引起乳腺增生病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选用
大鼠作为复制乳腺增生病模型的对象 , 其组织与人类的乳腺增
生病基本一致 , 且复制方法简单易行 , 复制时间短 , 成功率高 ,
重复性好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乳腺增生病动物模型。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正常组子宫系数 、胸腺系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
异 ,其中模型组的胸腺系数明显减小 , 子宫卵巢系数增加。 乳
增平康胶大剂量能升高血清中 P , 乳增宁及乳增平康中 、小剂量
能升高 PRL ,并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从乳腺病理组织
学分级观察可以看出乳增平康对乳腺增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该药不能降低血清中 E2 水平 , 但可升高 P 及 PRL , 与 E2 起对
抗作用 ,从而对乳腺增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乳增平康是否也
通过阻断 E2受体而发挥作用 , 本课题正在研究之中。
参考文献
1 徐红,王为忠 ,张新国 ,等.血清雌二醇 、孕激素与乳腺疾病关系的研
究.医学研究生学报 , 2004;17(1)∶30
2 佘延芬 ,霍永利 ,王恒树 ,等.乳增康对大鼠乳腺增生病理模型中雌 、
孕激素受体的影响.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 2003;3(16)∶2175
3 林成仁 ,王敏 ,石体仁.夏清口服液对大鼠乳腺增生的影响及作用机
理研究.中国实验方法学杂志 , 1999;5(1)∶27
4 楼丽华 ,沃兴德 ,唐利华.乳腺康对实验性雌激素水平增高和乳腺组
织增生的影响.中国中西结合外科杂志 , 1998;4(12)∶333
5 马杰,刘冬娟 ,张慧颖.乳康平对乳腺增生小鼠病理形态的影响.中国
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 1998;4(5)∶289
6 Nazario AC , Simmoes MJ , Delima GR.Morphological and ult rastructu-
al aspects of thycyclical changes of human mammany gland guring the men-
st rual cycle.Rev Paul Med , 1992;112(2)∶543
7 S oderquvist G , Isaksson E , Vonschoultz B.proli feration of breast ep-
ithelial cells in healthy w omen during the menstrual.Am J Obstet Gynecol ,
1997;176(1)∶123
蕲艾挥发油的毒理学研究
蒋 涵 候安继 项志学 黄 菁 陈友香 张莹雯 项 荣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武汉 430071)
提 要 目的:对蕲艾挥发油进行初步毒理学研究。方法:对小鼠进行一次性灌胃急性毒性实验 , 日本大耳白兔完整及破损
皮肤刺激性实验 , 日本大耳白兔眼结膜法 、耳壳法观察药物刺激性实验 , 昆明种小白鼠过敏反应实验。 结果:小鼠口服灌胃给药
LD50为 3.74ml/kg。该药对日本大耳白兔完整 、破损皮肤 ,对日本大耳白兔眼结膜 、耳壳均无刺激性。小鼠过敏反应实验中未发现
有过敏反应。
关键词 蕲艾挥发油;急性毒性;刺激性;过敏反应
蕲艾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 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的叶。具有浓烈香气 ,以湖北蕲州产者为佳 , 称蕲艾。 艾
叶挥发油有桉油素 、β-石竹烯 、芳樟醇 、反式-葛缕醇(反式-香苇
醇)、α-萜品烯醇 、萜品烯醇-4 等成分。本文对地产蕲艾挥发油
的毒理学进行研究。
1 材料
1.1 试验药物 蕲艾挥发油:由湖北李时珍保健油有限公司
提供 ,采用真空精馏法提取 , 纯度为 98%。
1.2 动物 昆明种小白鼠 18 ~ 22g , 雌雄各半 , 合格证号:
SCXK(鄂)2004-0004;日本大耳白兔 2.0~ 2.4kg , 雌雄各半 , 合
格证号:SCXK(鄂)2004-0004;均由武汉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
供 ,检疫后备用。
2 方法与结果
2.1 急性毒性实验 小白鼠一次性灌胃的急性毒性反应:小鼠
72 只按体重均衡分为 6 组。实验前禁食不禁水 12 小时 ,根据
预实验结果 , 最大剂量为 9ml/ kg , 最小剂量为 1ml/ kg , 公比为
1.55 , 各组剂量分别为 1ml/ kg , 1.55ml/ kg , 2.40ml/kg , 3.72ml/
kg , 5.77ml/kg , 8.94ml/kg , 将蕲艾挥发油用色拉油稀释给小鼠
灌胃 ,给药后连续观察 4h , 24h、48h、72h 各观察一次。记录小白
鼠毒性反应及死亡数 , 用改良寇氏法计算小白鼠的半数致死
量。结果 LD50为 3.74ml/ kg , 95%可信限(3.031 ~ 4.447ml/
kg)。
2.2 药物刺激性实验
2.2.1 完整 、破损皮肤刺激性实验 兔 8 只随机分 2 组 , 分别
用于正常皮肤刺激试验和破损皮肤刺激试验。兔背部对称脱
毛2 块 , 每块约50cm2 , 脱毛后第 2天上午 8:00第 1 组左侧背部
脱毛区涂蕲艾挥发油 1ml、右侧背部脱毛区涂蒸馏水 1ml;第 2
组用 2%碘酊 、75%酒精消毒皮肤 ,用消毒针头在脱毛部位做井
43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4;20(5)
湖北省教育厅项目 ,编号:2000B03004
DOI :10.13412/j.cnki.zyy l.2004.05.028
字状划破皮肤 ,见有组织液和血渗出为度 , 在破损皮肤左侧背
部脱毛区涂蕲艾挥发油 1ml、右侧背部脱毛区涂蒸馏水 1ml , , 观
察发现局部无红斑和水肿反应。 然后连续涂药 7 天 , 最后一次
涂药后观察 24h、72h 后的皮肤反应 ,结果未发现皮肤出现红斑
和水肿反应 , 刺激指数均为 0。对实验前后 8 只兔的血常规 、
肝 、肾功能进行检测 , 结果均无明显差异 , 见表 1。肉眼尸检及
病理组织学检查 , 各组动物皮肤 、肝 、肾等主要脏器均无异常 ,
表明蕲艾挥发油对日本大耳白兔完整 、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
表 1 实验前后日本大耳白兔血常规 、肝 、肾功能测定( x ±s)
血红蛋白
(g/100m l)
红细胞计数
(103/μl)
白细胞计数
(103/μl)
转氨酶
(IU/L)
尿素氮
(mg/dL)
实验前 11.9±2.4 5.7±1.3 9.0±3.5 65.7±7.2 19.2±5.6
实验后 12.3±1.7 5.8±1.5 9.1±3.7 62.4±6.8 18.9±7.1
2.2.2 眼结膜刺激实验 兔 4 只放于固定箱中 , 观察记录正常
结膜的色泽及血管分布。 将下眼睑拉成环形 , 压住鼻泪管(以
防药液吸收), 分别于左 、右两眼中滴入蕲艾挥发油和蒸馏水 0.
05~ 0.10ml 。 1min 后放手任药液自然流出 。给药后半小时
内 ,每隔 5min 检查眼泪分泌情况 1 次。给药 3h 内 , 每隔 1h 轻
轻翻开眼睑 ,观察结膜的反应 1 次。结果兔眼无明显的充血 、流
泪 、畏光 、水肿等刺激症状。
2.2.3 耳壳刺激实验 兔 4 只放于固定箱中 , 透光观察兔耳壳
正常情况。于耳壳近基部血管较少处皮下注射蕲艾挥发油 0.
10~ 0.20ml , 另一耳壳于同样部位皮下注射无菌生理盐水为对
照。每隔 10min 观察记录 1 次 ,注意是否出现红肿及其范围 ,半
小时后 ,每小时观察 1次 , 直到给药后 3h , 及时记录。 24h 后查
看有无组织坏死现象。结果透光检查兔耳壳无明显刺激反应 ,
24h 后透光查看发现无组织坏死。
2.3 药物过敏性实验 雄小鼠 20 只按体重均分为 2 组 ,每组
6只 , 皮下注射蕲艾挥发油 0.5ml/kg , 第一组连续 14d由小白鼠
皮下注射蕲艾挥发油 0.5ml/ kg , 末次皮下注射 30min 后 , 腹腔
注射蕲艾挥发油 0.5ml/ kg ,仔细观察小白鼠的反应并做相应记
录;第二组连续 21d 由小白鼠皮下注射蕲艾挥发油 0.5ml/kg ,
末次皮下注射 30min 后 , 腹腔注射蕲艾挥发油 0.5ml/kg , 仔细
观察小白鼠的反应并做相应记录。判断标准如下:“-”:注射后
小白鼠无异常反应;“ ±”:注射后小白鼠倦缩 、竖毛 , 无其它异常
反应;“+” :注射后小白鼠抓鼻 、竖毛 、不安 、呼吸急促 、轻度紫
绀;“ ++” :注射后小白鼠竖毛 、呼吸明显困难 、紫绀 、四肢无力 、
腹部贴地爬行;“ +++”:注射后小白鼠死亡。
结果用药后小白鼠无过敏反应。
3 讨论
本文 6项毒性实验结果表明:蕲艾挥发油灌胃于小白鼠 , 外
用于日本大耳白兔正常及破损皮肤 、日本大耳白兔眼结膜 、日
本大耳白兔耳壳 , 对动物均没有明显的毒性及皮肤刺激性;该
药皮下注射于小白鼠无过敏反应。
临床研究
四逆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令亚琴 王 颖1 刘 昕
(兰州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兰州 730000 , 1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兰州 730000)
提 要 目的:探讨四逆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120 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进行对照研究 , 以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 、TCD检测 、血液流变学指标等作为疗效观察的评定标准。结果:治疗组 60 例病人中 , 54 例(90%)症状完全缓
解 , 2 例(3 , 3%)明显缓解 , 3例(5%)轻度缓解 , 1 例(1 , 7%)无效;对照组 60 例病人中 15 例(25%)完全缓解 , 18 例(30%)明显缓
解 , 25 例(41 , 7%)轻度缓解 , 2例(3.3%)无效。治疗前后治疗组血流流变学和血脂指标有明显改善 ,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结论:
四逆汤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
关键词 四逆汤;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
病 ,多由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四逆汤具有扩张血管 ,
清除自由基 , 降低血液黏度等作用[ 1 , 2] , 我们对 120 例椎-基底
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应用四逆汤进行了治疗 ,并进行了疗效统计
学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锥-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 120 例 , 男 48 例 ,
女 72 例 ,年龄 39 ~ 65 岁 ,平均 52.3 岁 ,所有病例均符合王维治
主编《神经病学》的诊断标准[ 3] , 均有眩晕 , 恶心 , 呕吐。其中 23
例伴有头痛 , 42例伴有水平性眼球震颤 , 113 例不敢睁眼 , 轻颈
或抬头。均排除卒中 ,肿瘤 , 内耳或全身性疾病导致的眩晕。随
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60 例 , 男 38 例 ,女 22 例 , 年龄
39 ~ 76 岁 , 平均(56.8±7.9)岁 , 对照组 60 例 , 男 34 例 , 女 26
例;年龄 41~ 72岁 ,平均(58.2±6.8)岁。二组平均年龄 、性别 、
治疗前 TCD、血流流变学和血脂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二组常规治疗方法相同(均按协定处方执
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于四逆汤胶囊(兰医附属一
院制剂室研制)4 粒 , 3 次/日 ,连续服用 4 周。
1.2.2 观察指标 所有病例均在治疗前后用德国 EME 公司
生产 TC4040 型 TCD仪 , 经枕窗探测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
度;用北京普利公司生产 LBY-NJ2 型血液流变学检测仪检测血
液流变学指标并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
固醇(TC)、纤维蛋白原(FC)水平。上述检测均由专人操作。
1.2.3 疗效判断标准 完全缓解:眩晕 , 恶心 , 呕吐症状消失 ,
44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