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多年生香豌豆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引种栽培试验



全 文 :牧草研究 多年生香豌豆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引种栽培试验 
胡建忠1 ,闫晓玲1 ,雷启祥2 ,王子科3 ,党维勤4
(1.黄河水利委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甘肃西峰 745000;2.黄河水利委员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甘肃 天水
741000;3.山西省水土保持研究所 ,山西离石 033000;4.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陕西 绥德 718000)
摘要:通过贸易购买方式从美国引进优良牧草 ———多年生香豌豆 ,在黄土高原地区进行引种栽
培试验。多年生香豌豆引种后的适应性很强 ,适生中心区为黄土高塬沟壑区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一副区 、二副区 、三副区和冲积平原区;一般适生区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四副区 、五副区;适生边
缘区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五副区。其生长迅速 ,产草量很高 ,产草量鲜重可达 80 t/hm2 ,为紫花
苜蓿的 2倍以上;生态经济利用价值很高 ,粗蛋白含量为 27.92%,粗脂肪为 3.16%,适口性
好;枝叶氮 、磷 、钾含量高 ,特别是通过其根瘤的固氮作用 ,可以很好地促进与其间作的林木快
速生长;草层茂密 ,根系发达 ,水土保持作用很好;栽培技术简便易行 ,在饲料 、园林以及水土保
持等方面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关键词:牧草;引种试验;黄土高原
中图分类号:S542.3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629(2002)03-0017-07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牧草与饲料作物的
栽培历史十分久远。早在 2000多年前的汉武帝时
代 ,已开始引种栽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但从黄土高原地区来看 ,除紫花苜蓿较大面积
地应用于生产中外 ,其它具有生态 、经济 、社会效益
的植物种质资源相当缺乏 。引进国外优良植物 ,不
断充实植物品种资源基因库 ,加强繁育推广 ,已成为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治理和经济开发的当务之急 ,特
别是对于目前区内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主要设在黄土高原地区的甘肃西峰 、天
水 ,陕西绥德 ,山西离石 4地 ,其基本情况详见表 1。
表 1 植物引种主要试验区自然概况
试验 区 地貌 类型 东经 北纬 海拔高度(m) 无霜期(d)
甘肃省西峰市 黄土高塬沟壑区 107°38′ 35°44′ 1 050~ 1 423 162
甘肃省天水市 黄土丘陵沟壑区三副区 105°43′ 34°57′ 1 270~ 1 450 180
陕西省绥德县 黄土丘陵沟壑区一副区 110°13′ 38°14′ 855~ 955 156
山西省离石市 黄土丘陵沟壑区二副区 111°24′ 37°30′ 950~ 1 110 190
  除以上 4个主点外 ,另在青海大通 ,宁夏西吉 、
隆德 ,甘肃镇原 、兰州 ,陕西杨陵 、西安 ,内蒙古东胜
等设有试验副点 ,进行观测研究。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多年生香豌豆(Lathyrus lat i-
folius)系 1998 ~ 2000年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Ne-
braska)引入的优良品种“Lancer” 。原产地的地理坐
标为西经 100°、北纬 41°,属温暖 、中少降水 、大陆性
气候 ,无霜期 5个月 。
2.2 试验布设 4个试验区的大田试验均按随机
区组设计。大区 3个重复 ,大区内分设小区 ,小区随
机布设 。
收稿日期:2001-10-14
基金项目:国家“ 948”项目《水土保持优良植物引进》(975143)
的有关内容
作者简介:胡建忠(1962-),男 , 甘肃省天水市人 ,黄河水利委
员会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高级工程师 ,总工程
师 ,博士。
19卷 3期 草 业 科 学 17 
Vol.19 , No3 PRATACU LT URAL SCIENCE 3/ 2002
2.3 观测方法 物候期 、生长高度 、产草量 、抗
逆性能均按照文献[ 2]所述方法测定;草层最大截留
量用“简易吸水法”测定[ 3] 。
3 结果与分析
多年生香豌豆为豆科山黧豆属多年生牧草。细
胞染色体 2n=14 。蔓生 ,草层稠密 ,高约 140 cm 。
匍匐茎 ,扁平状 ,长 2 ~ 3 m 以上 ,一般有 20 ~ 40 个
分枝 ,多的可达 80个以上;茎具卷须 ,可缠绕攀缘 。
轴根型草类 ,主根粗壮 ,呈圆柱形 ,入土深达2 m以
上;单株侧根在 8 ~ 10 个以上 ,不规则分布在主根
上 ,侧根水平伸展幅度达 1 m 以上;主根膨大处为根
颈 ,位于土表下 5 ~ 10 cm ,是分枝和越冬芽着生的
地方 ,随栽培年限的延长而向下延伸;具团聚状根
瘤 ,多着生于侧根上 。叶互生 ,椭圆状披针形 ,全缘 ,
长 5.5 ~ 11.7 cm ,宽 0.9 ~ 2.5 cm ,叶柄长2 ~ 5 cm ,
顶生小叶退化成卷须状 ,叶基渐狭 ,叶尖凸尖 。无限
总状花序腋生 ,具 3 ~ 7 朵花 ,蝶形完全花 ,花萼离
生 ,5片 ,花色有蓝 、紫 、红 、粉 、白等多种;单体雄蕊
10个 ,基着药 ,纵裂;单雌蕊 ,上位子房 ,同位花 ,多
胚珠 ,子房 1 室 ,边缘胎座 ,自花授粉 。荚果为长矩
形 ,表面光滑 ,有脉纹 ,幼嫩时为绿色 ,成熟后为黄褐
色 ,极易开裂;荚长 6 ~ 10 cm ,宽约0.7 ~ 0.9 cm ,每
荚含种子 4 ~ 18粒;种子绿灰色 ,种脐明显 ,呈褐色;
千粒重 49.5 g 左右 。见图 1。
3.1 适应性
3.1.1 物候表现:多年生香豌豆在播种当年大部分
无法完成全部生育过程 ,开花零星 ,结实稀少;2 年
之后 ,物候渐趋规律 ,可以在年内完成全部生育期 。
多年生香豌豆在黄土高原地区 4个试验区引种栽培
后 ,其物候期表现见表 2。
图 1 多年生香豌豆器官形态示意
与当地主栽牧草紫花苜蓿相比 ,多年生香豌豆返青
期迟半月 ,分枝期迟 1月 ,现蕾期 、开花期 、结荚期相
仿 ,成熟期约迟半月 。多年生香豌豆生育期较为推
后;由于返青早 ,紫花苜蓿生长期较多年生香豌豆
长 。详见表 3。
紫花苜蓿是在黄土高原地区经过数千年引种栽
培 、选育的优良牧草 ,相信经过数年的栽培适应以及
选育 ,多年生香豌豆的物候期将会逐渐适应于引入
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
3.1.2 生长状况
1)高生长:多年生香豌豆的高生长较快 ,分枝众
多 ,茎互相攀缘 ,形成稠密的草层 ,当年生草层厚度
一般约 50 cm ,2年之后可达 140 cm 。见表 4 。
表 2 不同试验区多年生香豌豆的物候期 月-日 , 天 
试验区 返青期 分枝期 现蕾期 开花期 结荚期 成熟期 枯黄期 生育天数 生长天数
西峰 3-29 4-14 5-22 6-2 6-16 7-18 11-7 111 223
天水 3-9 4-20 4-20 5-14 6-8 7-15 10-21 128 226
离石 3-25 4-8 5-20 6-3 6-15 7-20 10-26 117 215
表 3 多年生香豌豆与紫花苜蓿物候期比较 月-日 , 天 
对比 返青期 分枝期 现蕾期 开花期 结荚期 成熟期 枯黄期 生育天数 生长天数
多年生香豌豆 3-29 4-14 5-22 6-2 6-16 7-18 11-7 111 223
紫花苜蓿 3-14 3-20 5-30 6-2 6-20 7-20 10-6 128 206
  地点:甘肃西峰
18  PRATACULT URAL SCIENCE(Vol.19 , No.3) 3/ 2002
表 4 多年生香豌豆生长高度 cm 
试验地点 1年生 2年生  3年生
1998 1999 2000 1999 2000 2000
西峰 60.1 58.4 32.6 136.0 139.0 142.0
天水 63.1 - - 138.2 - 145.0
绥德 - 35.5 38.2 - - -
离石 92.7 - - 137.1 - 138.9
  西峰 、天水 、离石 3地多年生香豌豆(3年生)的
年生长过程见图 2。可以看出 ,高生长过程主要发
生在 5 ~ 7月份 。
图 2 多年生香豌豆的年生长过程曲线
多年生香豌豆第 1 年主要以营养生长为主 ,草
层比较低矮;第 2年之后茎长生长明显加速。西峰
试验区的结果表明 ,如果将茎拉直 ,则当年生茎长为
60~ 70 cm , 第 2 年为 130 ~ 160 cm , 第 3 年可达
190 ~ 200 cm ,茎长的快速增长期达 5个月。
多年生香豌豆与紫花苜蓿相比 ,其生长高度大
40%~ 90%,见图 3。
图 3 多年生香豌豆与紫花苜蓿生长高度对比
  2)产草量:多年生香豌豆每年可刈割 2茬以上 ,
第一茬收割宜选在现蕾期;刈割后大约 20 d二茬齐
苗 ,第二茬主要以营养生长为主 ,在其营养生长期完
成后 ,进行刈割;条件适合时 ,可能获得第三茬产量 ,
但在多数情况下 ,第三茬在冬枯前高约 10 ~ 15 cm ,
一般不再进行刈割 。见表 5。
表 5 各试验区多年生香豌豆的产草量
试验地点 年龄 年份 鲜重(t/ hm2)
干重
(t/ hm2)
含水率
(%) 刈割次数
西峰
1
 1998 14.0 2.5 82.1   1
 1999 20.3 3.5 82.8   2
2
 1999 79.9 16.3 79.6   2
 2000 44.4 7.6 82.9   2
3 2000 80.0 14.0 82.5 2
天水 2 2000 50.0 10.0 80.0 1
3 2000 59.0 11.4 80.7 3
绥德 1 1999 10.1 2.3 77.2 1
2000 12.4 3.1 75.0 1
离石
1 1998 9.3 1.5 83.9 1
2 1999 54.0 9.7 82.0 2
3 2000 48.0 8.0 83.3 2
  从表 5中可以看出 ,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 ,产草
量也不断增加 ,西峰试区 3年生为 1 年生产草量的
5.6倍(干重)。
图 4 不同年龄多年生香豌豆与
紫花苜蓿产草量(鲜重)对比
多年生香豌豆和当地优质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相
比 ,其鲜草产量相当于紫花苜蓿的 2倍(图 4);但平
均 风 干 草 重 (10.9 t/hm2)却 与 紫 花 苜 蓿
(9.8 t/hm2)接近 , 说明多年生香豌豆水分含量较
高 ,草质比较鲜嫩 ,适宜于各种家畜直接饲喂 ,也可
作为青贮饲草利用 。
3)草层结构:西峰试区 2年生多年生香豌豆从
3/2002 草 业 科 学 19 
重量结构(20 cm×20 cm 样方)来看 ,茎 、叶重量主
要集中在中下部的 0 ~ 70 cm ,而花 、果主要集中在
上部的 50 ~ 90 cm ,见图 5。
图 5 多年生香豌豆草层重量结构
从叶面积结构(20 cm×20 cm 样方)来看 ,叶面
积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下部的 0 ~ 50 cm 层次 , 其中
30 ~ 40 cm 层次最高;上部的 50 ~ 90 cm 层次叶面
积较小 ,这种在纵向上的搭配较为合理 ,对光热等资
源的利用较高 ,光合作用较好(图 6)。
图 6 多年生香豌豆叶面积结构
4)根系分布:多年生香豌豆属于主根发达的直
根系植物 ,其根量 、根长的分布见图 7 、图 8。可以看
出 ,直径大于 20 mm 的具有固持土体作用的粗根主
要分布在 10 ~ 30 cm;直径小于 1mm 的吸收根根量
很小 ,但其根长却最大 ,主要分布在 0 ~ 10 cm 土层 。
图 7 多年生香豌豆根量分布
图 8 多年生香豌豆根长分布
3.1.3 抗逆性
1)抗旱性:多年生香豌豆根系入土深达 2 m 以
上 ,抗旱能力很强 。对其进行盆栽抗旱试验 ,测得其
抗旱临界湿度为 6.66%,与对照种紫花苜蓿相仿
(6.64%);在大田试验中 ,年降水量在 300 mm 的地
区(或年份)可正常生长发育 ,未发生旱情 。
2)抗寒性:通过 3个春季越冬率的测定 ,多年生
香豌豆在气温-26 ℃时可安全越冬 ,安全越冬率达
95%以上。
20  PRATACULT URAL SCIENCE(Vol.19 , No.3) 3/ 2002
3)抗盐碱性:多年生香豌豆的抗盐碱能力较强 。
盆栽试验中 ,在含盐碱量 1.0%、1.2%、1.5%的土
壤中均可发芽 、生长 ,但含盐量高的处理较对照土壤
(含盐量 0.72%)中的出苗 、生长较差 。
4年来在引种试验各主点 、副点多方面的不断观
察和系统研究 ,证明多年生香豌豆在引入地区年降水
量400 ~ 600 mm、年均温 7 ~ 14 ℃、 ≥10 ℃积温
2 500 ~ 4 400 ℃、无霜期150 ~ 280 d的气候条件下 ,完
全可以正常生长发育 。其适生中心区为黄土高塬沟
壑区 、黄土丘陵沟壑区一副区 、二副区 、三副区和冲积
平原区;一般适生区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四副区 、五副
区;适生边缘区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五副区。
3.2 生态经济价值
3.2.1 饲用价值:多年生香豌豆营养价值很高 ,由
于从春季到封冻前一直保持鲜绿 ,在整个生长期间
草质适口性好 ,品质优良 ,为家畜所喜食。
多年生香豌豆的营养价值与收获时期关系很
大 。幼嫩时的蛋白质及水分含量均很高 ,随着生长
期延长 ,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 ,粗纤维则显著增加 ,
饲用价值下降。根据单位面积内营养物质产量计
算 ,现蕾期至开花期收割 ,其蛋白质含量高 ,粗纤维
低 ,产草量高 ,见表 6。
表 6 多年生香豌豆与紫花苜蓿的营养成分对比
牧草名称 生长期 干物质(%)
占干物质(%)
粗蛋白 粗脂肪 粗纤维 无 N 浸出物 粗灰分 钙 磷
多年生香豌豆
现蕾期 16.7 27.92 3.16 27.22 32.67 9.04 0.92 0.34
开花期 21.3 26.58 2.10 31.98 33.44 8.11 0.90 0.36
结荚期 23.6 20.91 2.40 37.10 32.04 7.60 0.95 0.29
成熟期 29.7 19.51 3.46 33.37 36.29 7.69 1.24 0.23
紫花苜蓿
花前期 19.9 22.1 3.5 25.8 41.2 9.6 - -
初花期 22.5 20.5 3.1 25.8 41.3 9.3 - -
盛花期 25.3 18.2 3.6 28.5 41.5 8.2 - -
结荚期 29.3 12.3 2.4 40.6 37.2 7.5 - -
 地点:甘肃西峰
  从表 6中可以看出 ,多年生香豌豆的粗蛋白含
量高于紫花苜蓿。如用产草系数 K=Y×a/b(K -
产草系数 , Y-产草量 , a-粗蛋白质含量 ,b-粗纤
维含量)来进行分析 ,多年生香豌豆的产草系数为
55.75 ,而紫花苜蓿的产草系数为 18.59 ,多年生香
豌豆的营养成分明显优于紫花苜蓿。
多年生香豌豆与其它几种多年生的同属植物块
茎香豌豆(Lathyrus tuberosus)、矮山黧豆(L .hu-
milis)在开花期的营养成分[ 4 , 5]对比见表 7。在同属
植物中 ,多年生香豌豆的粗蛋白 、粗灰分含量较高。
表 7 多年生香豌豆与同属其它几种牧草在开花期的营养成分对比
牧草名称 试验地点 占干物质(%)粗蛋白 粗脂肪 粗纤维 无 N 浸出物 粗灰分 钙 磷 资料来源
多年生香豌豆 甘肃西峰 26.58 2.10 31.98 33.44 8.11 0.90 0.36 自测
块茎香豌豆 新疆塔城 10.88 5.01 40.96 30.56 5.42 1.78 0.10 《中国饲用植物志》
矮山黧豆 内蒙古 21.76 2.08 24.38 46.13 5.65 1.01 0.52 《中国饲用植物志》
表 8 多年生香豌豆与对照植物的养分含量对比
植物名称 物候期 N(%) P(%) K(%)
多年生香豌豆 现蕾期 3.43 0.28 5.83
紫花苜蓿 现蕾期 2.86 0.20 4.58
沙棘 分枝期 3.34 0.17 1.67
3.2.2 肥料价值:  多年生香豌豆枝叶茂密 ,养
分含量很高 ,其地上部分养分测定结果见表 8。
用其枝叶沤制绿肥 ,与其他肥料的对比见表 9。
除 P 略低外 , N 、K均高于常见有机肥。
  多年生香豌豆的肥料价值 ,还可通过与其间作
的其他林木反映出来 ,见表 10。黑核桃与多年生香
3/2002 草 业 科 学 21 
豌豆间作 ,其树高提高 107.3%,地径提高 52.3%;
刺槐与多年生香豌豆间作 ,其树高提高4.4%,胸径
提高 22.7%。
3.2.3 生态价值:多年生香豌豆草层较为稠密 ,是
其保持水土的第一道防线 ,首先截留了大部分降水 。
多年生香豌豆根系发达 ,具有根瘤菌可以固氮 ,提高
土壤肥力 ,形成团粒结构 ,所有这些 ,均有助于提高
表 9 多年生香豌豆绿肥与常规农家肥的养分对比
对比 物候期 N(%) P(%) K(%)
多年生香豌豆 现蕾期 1.94 0.17 1.50
鲜人粪尿 - 0.95 0.60 0.44
鲜猪粪 - 0.50 0.40 0.50
鲜牛粪 - 0.30 0.17 0.10
表 10 多年生香豌豆的间作效果
植物
名称 林龄
树高
(cm)
地径
(cm)
胸径
(cm) 备注
黑核桃 3 65.8 2.3 - 纯林
136.4 3.5 - 与多年生香豌豆间作
刺槐 3 298.2 - 2.2 纯林
311.4 - 2.7 与多年生香豌豆间作
土壤抗蚀防冲性能及渗透性能 ,确保其水保作用的
正常发挥 。其与紫花苜蓿最大截留量的对比结果见
表 11。同为 4龄的 2种植物 ,多年生香豌豆为紫花
苜蓿最大截留量的 2.7 倍 ,甚至比天然中国沙棘林
的最大截留量(平均 1.35 mm)还大[ 6] 。
表 11 多年生香豌豆与紫花苜蓿最大截留量对比
植物名称 年龄 物候期 最大截留率(%)
最大截留量
(mm)
多年生香豌豆
1 分枝期 25.19 0.35
2 结荚期 20.53 1.64
3 结荚期 20.11 1.61
4 结荚期 23.27 1.86
紫花苜蓿 4 开花期 19.35 0.7
3.3 栽培技术
3.3.1 整地:多年生香豌豆种子硬实率高 ,出苗期
较长 ,且早期生长较为缓慢 ,因此 ,整地要十分精细 ,
做到深耕细耙 ,上松下实 ,以利齐苗 。有灌溉条件的
地方 ,播前应先灌水以保证出苗整齐。无灌溉条件
的地方 ,整地后应先行镇压以利保墒。
3.3.2 播种:种子含有 20%~ 30%以上的硬实 ,播
种前用温水浸泡 1 ~ 2 d ,避光 ,可使种子发芽率显著
提高;或将种子与砂混合揉搓 , 亦可提高发芽率。
春 、夏季均可播种 ,最迟应不晚于 8 月下旬;春播应
尽量提前 ,争取尽早出苗 ,以免受春旱 、烈日及杂草
的危害。播种量不宜过高 ,否则在 2 年之后将逐渐
显示出草层过于浓密 、种子产量低等不利作用来。
条播 、撒播 、点播 、穴播均可。条播为 60 kg/hm2 ,穴
播为 35 kg/hm2 。条播时行距 40 ~ 100 cm ,播种深
度 3 ~ 4 cm ,覆土厚度 1 ~ 2 cm;点播或穴播时株距
为 10 cm 左右 ,每穴 2 ~ 3 粒种子。还可与其他牧
草 、糜谷 、荞麦混播 ,以改进草层结构 ,抑制杂草 ,提
高产量 。
3.3.3 田间管理:播种当年苗期生长缓慢 ,需拔杂草
2~ 3次以免受其危害。越冬前结合锄草进行培土 ,以
利越冬;早春返青 ,以及每次刈割以后 ,亦应进行中耕
松土除草 ,促进再生。返青前或刈割后必须追肥。施
肥不仅影响产草量 ,而且还可改善牧草品质。干旱或
寒冷地区 ,冬灌能提高土温 ,有利于安全越冬。
多年生香豌豆常见的虫害有蚜虫 、菜青虫 、蝗
虫 、蛴螬等 ,虫害的出现完全取决于前作地的情况。
这些害虫可用乐果 、敌杀死 、功夫 、甲基 1605乳液等
防治。叶子黄化现象可通过喷洒甲基托布津防治。
3.3.4 移栽:多年生香豌豆也可育苗移栽 。苗高生
长到约 10 cm 时进行移栽 ,一般从 6 月到 9月上旬
均可 ,栽后及时灌水 ,或雨后及时移栽 。
3.3.5 无性繁殖:多年生香豌豆由于种子产量较
低 ,而分枝多 ,茎叶量相当丰富 ,采用孕蕾期枝条扦
插也是扩大栽培面积的有效途径 ,扦插时间以 6 ~ 7
月间进行为宜。
3.3.6 收获:最适宜的刈割时期是在孕蕾期至开花
盛期。2年生之后 ,可年收割 2 ~ 3茬。留茬高度一
般以 4 ~ 5 cm 为度。低则伤及根部 ,减损分枝 ,高则
影响牧草产量 ,且所留残茬有碍新枝的生长和下次
的收割 。
3.3.7 种子生产:以生产种子为目的时 ,播种宜稀 ,
通过搭架以利通风透光 ,提高种子产量 。种子成熟
期较长 ,要视荚果变为黄褐色时及时收集 ,以免破裂
造成损失。
3.3.8 优化模式:一年生谷类作物 、中耕作物或根
菜类作物均适合与多年生香豌豆轮作 。种过多年生
香豌豆的土地肥沃 ,富含氮素 ,非常适宜种植谷类作
22  PRATACULT URAL SCIENCE(Vol.19 , No.3) 3/ 2002
物。即“多年生香豌豆+作物”模式 。
果树隙地间作 ,肥地保墒 ,压除杂草 ,生产饲料
和绿肥。即“多年生香豌豆+果树”模式 。
与针阔叶树种间作 ,固氮护坡 ,促进林木生长 。
即“多年生香豌豆+林木”模式 。
4 结论
4.1 多年生香豌豆在黄土高原地区引种后的适应
性很强 。适生条件:年降水量 400 ~ 600 mm;年均
温 7 ~ 14 ℃;≥10 ℃积温2 500 ~ 4 400 ℃;无霜期
150 ~ 280 d。适生范围:适生中心区为黄土高塬沟
壑区 、黄土丘陵沟壑区一副区 、二副区 、三副区和冲
积平原区;一般适生区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四副区 、五
副区;适生边缘区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五副区。
4.2 多年生香豌豆在黄土高原地区生长迅速 ,产草
量很高。每年可刈割 2 ~ 3茬以上 ,其产草量鲜重可
达80 t/hm2 ,为紫花苜蓿的 2倍以上;干重产草量鲜
重为 10.9 t/hm2 ,比紫花苜蓿(9.8 t/hm 2)略高 。
4.3 多年生香豌豆生态经济利用价值很高。粗蛋
白含量为 27.92%,粗脂肪为 3.16%,适口性好 ,利
用时间长。枝叶氮 、磷 、钾含量高 ,特别是通过其根
瘤的固氮作用 ,可以促进与其间作的林木快速生长 。
花期长 ,花朵美丽 ,在园林绿化上大有作为 。草层稠
密 ,其最大截留量为 1.86 mm ,是紫花苜蓿的 2.7
倍 ,根系十分发达 ,水土保持作用很好 。
4.4 多年生香豌豆的栽培技术简便易行 。春 、夏均
可播种 ,以春播效果最好 。种子含有 20%~ 30%的
硬实 ,播种前应用温水浸泡 1 ~ 2 d ,或将种子与砂混
合揉搓 ,均可提高发芽率。花期长 ,种子成熟极不一
致 ,必须及时人工采摘种子 。
参考文献:
[ 1]  哈斯其其格 ,额木和.国外优良牧草引种试验中应注
意的一些问题[ J] .内蒙古草业 , 1999 ,(3):31-33.
[ 2]  甘肃农业大学草原系.草原学与牧草学学习实验指导
书[ M] .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1.
[ 3]  胡建忠.沙棘的生态经济价值及综合开发利用技术
[ M]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 2000.
[ 4]  中国饲用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饲用植物志(第五
卷)[ M] .北京:农业出版社 , 1992.
[ 5]  中国饲用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饲用植物志(第六
卷)[ M] .北京:农业出版社 , 1992.
[ 6]  胡建忠.天然沙棘林的水保作用研究[ J] .沙棘 , 1989 ,
(4):1-8.
Introduction &Cultivation Test of Perennial Pea in the Loess Plateau
HU Jian-zhong1 , YAN Xiao-ling1 , LEI Qi-xiang2 , WANG Zi-ke3 , DANG Wei-qing4
(1.Xifeng Insti tu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 the Wat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of the Yellow
River , Xifeng 745000 , China;2.Tianshui Institu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 the Wat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of the Yellow River , Tianshui 741000 , China;3.Shanxi Institu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 Lishi 033000 , China;4.Suide Institu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 the Wat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of the Yellow River , Suide 718000 , China)
Abstract:Perennial pea(Lathyrus latifolius)has a good adaptability in the Loess Plateau after introduction from USA.
The loess platform and gully region , subregion 1 ,2 ,3 of the hilly and gully region , and the alluvial plains are the most
suitable center of its grow th , then come the subregion 4 and 5 of the hilly and gully region.It grows rapidly and the grass
yields get to 80t/hm2which are 2 times as highly as that of alfalfa.It has a high ecoeconomic values as its coarse protein
is 27.92% and the coarse fat 3.16%which is very suitable for the livestock.Also it has a high contents of nitrogen ,
phosphorus , potassium in its braches and leaves , and can promote the grow th of other mixed trees through its roles of ni-
t rogen fixation.It preserves surface soil well through its thick grass layers and strong roots.It is easy to plant and culti-
vate the plant in the introduction areas.Perennial pea is a very good multipurpose introduction plant in the Loess Plateau ,
and has a wide and bright dissemination future in forage , gardening , and soil and w ater conservation aspects.
Key words:perennial pea;int roduction test;the Loess Plateau
3/2002 草 业 科 学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