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八角茴香与莽草实的鉴别



全 文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陈辰(1975—),女 ,药剂师 , 天津市中医
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20);刘鹏 ,单位同第一作者。
·方药纵横 ·
八角茴香与莽草实的鉴别
陈 辰 刘 鹏
  摘要:八角茴香与莽草实 , 系同科同属植物 ,前者是一种人们常用的中药和食物调料 , 俗称 “大料”, 有温阳散寒 , 理气止
痛的功效;后者属于一种剧毒药 ,别名 “野茴香”、“红毒茴”等 , 有 “见血封喉”之说。因二者外邪相似 ,易致误食中毒 , 重者可
危及生命 , 所以有必要加以鉴别。
关键词:八角茴香;莽草实;中药鉴别
中图分类号:RR28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156(2010)08-0044-02
  八角茴香与莽草实 , 系同科同属植物 , 但两者性质截
然不同 , 八角茴香是一种人们常用的食物调料和中药。莽
草实则属于一种剧毒药 , 俗称 “见血封喉”(百度百科:ht-
tp://baike.baidu.com/view/170682.htm)。因八角茴香与
莽草实外形相似 , 故误食莽草实中毒的事件屡有发生 , 轻
者出现头晕 ,腹痛 ,恶心 ,呕吐 ,流涎等症;重者出现口吐白
沫 , 四肢抽搐 ,甚至昏迷 , 尿闭 , 呼吸衰竭而死亡。因此 , 有
必要认真加以鉴别。
1 药物简介
1.1 八角茴香:八角茴香(IlliciumverumHook.F.), 俗称
“大料”。本品来源于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的干燥成熟果
实 , 为聚合果 ,多由 8个蓇葖果组成 , 放射状排列于中轴上。
蓇葖果长 1 ~ 2 cm, 外表面红棕色 , 有不规则皱纹 , 顶端呈
鸟喙状 , 上侧多开裂;内表面淡棕色 , 平滑 , 有光泽;质硬而
脆。果柄长 3 ~ 4cm, 连于果实基部中央 , 弯曲 , 常脱落。
每个蓇葖果含种子 1粒 ,扁卵圆形 , 长约 6mm, 红棕色或黄
棕色 , 光亮 ,尖端有种脐;胚乳白色 ,富油性 , 气芳香 , 味辛 、
甜。入肝 、肾 、脾胃经;临床应用:温阳散寒 , 理气止痛。用
于寒疝腹痛 , 肾虚腰痛 , 胃寒呕吐 , 脘腹冷痛等病证。本品
主要产于广西的防城 、百色 、南宁 ,广东 、云南等地亦产。
1.2 莽草实:莽草实(IlliciumlanceolatumA.C.Smith, 原植
物见图 1), 别名 “毒八角茴香 ”、“野茴香”、“红毒茴 ”等。
本品来源于木兰科植物莽草的果实 , 即莽草实。莽草主产
于我国广东 、广西 、台湾等地 , 其枝 、叶 、根 、果均有毒 ,尤其
是果壳(蓇葖)毒性最大。果实的主要有毒成分是莽草素
和新莽草素 ,其他成分有伪莽草素 , 以及莽草酸 、桉油脑 、
黄樟醚 、反式一大茴香醚等。其毒理作用与印防己毒素类
似 ,尚有毒蕈碱样作用 , 可兴奋间脑 、延脑及神经末梢 , 作
用于呼吸及血管运动中枢 , 使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功
能失常 ,并麻痹运动神经末梢 , 严重时损害大脑。莽草素
对巴比妥钠有拮抗作用。
2 鉴别要点
2.1 外形鉴别:八角茴香与莽草实药材(干燥果实)图片
见图 1和图 2。
2.2 特征鉴别:八角茴香果实多为 8瓣 , 瓣形较整齐 ,顶端
呈较钝的鸟喙状;果皮较厚 , 果柄较长 , 弯曲;有较浓郁的
香气 ,味甜。莽草实果实为 7 ~ 13瓣 ,瓣形不整齐 , 且多少
不均 ,以 9瓣以上者居多;顶端呈较尖的鸟喙状 ,向后弯曲 ,
果皮较薄 , 果柄较短 , 平直或微弯;气先苛烈后香 , 味略苦。
两药对照鉴别见表 1。
表 1 八角茴香与莽草实鉴别表
鉴别点 八角茴香 莽草实 
体积 较大 ,直径约 33mm 较小 ,直径约 22mm
瓣形 较整齐 不整齐
瓣角 蓇葖果 8个 ,尖而平直 蓇葖果 7~ 13个 ,尖钩向上如鸟嘴状
蒂柄 上端弯曲 平直
气味 气香浓 ,味略甜 气先苛烈后香 ,味略苦
颜色 红棕色或棕色 黄棕色,土棕色
置醇溶液中 加水即混浊 加水后仍澄清
粉末加氢氧化钾液共煮 黄棕色 血红色
3 中毒实例
王某 ,男 , 38岁 , 2009年 10月 15日初诊。
患者晨起空腹服中药约 300mL(内有莽草实 6 g), 1 h
·44·  山 西 中 医 2010年 8月第 26卷第 8期           SHANXIJOFTCM Aug.2010 Vol.26 No.8
后出现头晕 , 腹痛 , 恶心 , 相继呕吐 2次 , 共吐出咖啡色呕
吐物约 200mL,随后口吐白沫 , 四肢抽搐 , 昏倒在地 , 遂被
送某医院救治。入院时神志不清 ,反应迟钝 , 口唇绀紫 , 生
理反射存在;查体:P93次 / min, R 15次 /min, BP85/55
mmHg, T36.4℃。接诊医师认为患者已接近休克 , 速予 1/
2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 , 再予 25%硫酸镁 200 mL导泻 , 同
时先予 0.9%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 并予维生素 C注射液
200mg、维生素 B6 注射液 200 mg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
500mL,静脉滴注 , 另予副醛 2mL(副醛 10%)、地塞米松
10 mg加入(0.9%生理盐水)小壶中静脉滴注(速给), 阿拉
明 10 mg(1 mL)肌肉注射 ,并予吸氧(3 ~ 4L/min)。经上述
解毒 、补液 、抗惊厥 、抗休克等对症处理 5 h后 , 患者神志渐
清 ,脱离危险 , 但仍有头晕 , 腹隐痛 , 恶心 , 口角流涎等症。
又予黑豆 100 g, 蝉蜕 30 g, 天南星 、甘草各 20 g, 生姜 10 g,
大枣 6枚。煎汤 600 mL,每次 30 mL,频饮。 2日后痊愈。
4 结语
中国地大物博 , 中药资源丰富 , 但种类繁杂。其中一
些是有毒之品。若将莽草实误做八角茴香使用 , 则极易引
发中毒事件 , 故须严格鉴别。使用八角茴香时 , 一定要注
意掌握与莽草实相鉴别 ,从而避免中毒事件的发生。
(收稿日期:2010-03-04)
本文编辑:原道昱
作者简介:张翠兰(1970—),女 ,主管中药师 ,江苏省徐州市铜
山中医院(徐州 221116)。
中成药处方质量抽样分析
张翠兰
  摘要:通过对处方质量进行分析 ,了解临床用药情况 ,找出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只有采取措施提
高各级医师的药物基础知识和用药技能 ,才能提高中成药处方的合格率 , 做到临床用药的合理 、安全 、有效。
关键词:处方;中成药;质量分析;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286 R28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7156(2010)06-0045-02
  处方是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师审核 、
调配 、核对 ,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合理用药
是临床药学工作的核心 ,对处方进行分析是了解临床用药
情况和促进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医疗水平和
新药种类的日益增多 , 临床多药联用现象十分普遍 , 联用
不当可导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增加。 为提高临床
医师用药水平和药师的临床药学服务质量 ,笔者于 2009年
10月至 12月对我院门诊中成药处方进行电脑抽样调查分
析 , 就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提出建议 , 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电脑随机抽取徐州市铜山中医院 2009年
8月份全部中成药处方中的 1200张处方作为研究样本。
1.2 方法:按时间顺序随机抽取本院 2009年 8月中成药
处方 1200张 , 约占总中成药处方量的 31%。以卫生部药
学和临床医学专家共同编写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临床合理用药指南》和《处方管理办法》为依据 , 结合病人
病史和药品说明书 、文献资料等 , 对处方中所涉及的药物
的联用方式进行统计分析 , 评价用药的合理性。通过评审
每一张具体处方 , 为制定提高处方合格率的针对性措施提
供依据。
2 结果和分析
2.1 不合理用药处方的类型统计分析:本院不合处方理用
药处方类型有:128张处方书写不规范 , 约占不合格处方的
10.7%,所占比例最高, 其次为用法 、用量有误 ,占 5.2%, 用
药与主治不符占 1.3%, 重复用药占 1.5%, 禁忌配伍占
0.3%,不宜相互配伍与未注明皮试结果共占 0.3%,见表 1。
从分析结果看 ,本院为提高处方合格率 , 应经常组织医务人
员培训学习药物基础知识和用药技能。全面掌握中成药的
药物组成及其作用 ,是合理使用中成药必要的前提。规范的
中成药说明书 ,都标示了药物名称 、主要成分 、功能与主治 、
用法与用量 、不良反应 、禁忌证 、注意事项 、有效期、批准文号
等, 是了解药物作用的法定依据和主要途径。
2.2 不同职称医师的处方合格率分析:作者对不同职称医
师开具的处方适宜性进行分析 , 得出初 、中级医师开具的
处方不合格率显著高于高级职称医师 , 见表 1。医师的学
历 、资历 、阅历 、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的积累 、药物相关知
识掌握与应用的灵活程度 、工作态度 、安全用药意识等都
与处方质量相关。
表 1 各级医师不合理用药情况比较 [张 , (%)]
职称 抽查数 不合格数 禁忌配伍 重复用药 不合主治 书写违规 用法用量违规 其他
高级 589 89(15.1) 1(0.2) 8(1.4) 5(0.8) 50(8.5)  24(4.1) 1(0.2)
中级 523 125(23.9) 3(0.6) 9(1.7) 9(1.7) 67(12.8) 35(6.7) 2(0.2)
初级 88 17(19.3) 0(0)  1(1.1) 1(1.1) 11(12.5) 3(3.4) 1(1.1)
(合计) 1200 231(19.3) 4(0.3) 18(1.5) 15(1.3) 128(10.7) 62(5.2) 4(0.3)
3 讨论
3.1 用法 、用量不符合规定:医师不按说明书上的用法 、用
·45·山 西 中 医 2010年 8月第 26卷第 8期           SHANXIJOFTCM Aug.2010 Vol.26 No.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