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10415 (C210) ,12411 ( C21′) ,11519 ( C22′) ,14612 ( C2
3′) ,14818 (C24′) ,11612 (C25′) ,12117 (C26′) 。该化
合物碳谱数据与文献中槲皮素[12 ] 的数据基本一致 ,
故鉴定化合物 Ⅷ为槲皮素 (quercetin) 。
化合物 Ⅸ: 黄色粉末 ( MeO H ) , mp 183~
185 ℃,盐酸2镁粉反应和 Molish 反应均为阳性 ,薄
层酸水解检测含有葡萄糖和鼠李糖。1 H2NMR (400
M Hz ,DMSO2d6 )δ: 12159 (1 H , s , H25) ,71 54 (2 H ,
m , H22′,6′) ,6184 (1 H ,d , J = 814 Hz , H25′) ,6138
(1 H ,d ,J = 214 Hz , H28) ,6119 (1 H ,d , J = 214 Hz ,
H26) ,5134 ( 1 H , d , J = 712 Hz , H21) , 5126 ( 1 H ,
brs , H21Ê) ; 13 C2NMR ( 100 M Hz , DMSO2d6 ) δ:
15613 (C22) ,13312 (C23) ,17712 (C24) ,16111 (C25) ,
9816 (C26) ,16410 ( C27) , 9315 ( C28) , 15615 ( C29) ,
10318 (C210) ,12111 ( C21′) ,11511 ( C22′) ,14416 ( C2
3′) ,14813 (C24′) ,11611 (C25′) ,12115 (C26′) ,10016
(C21″) ,7410 ( C22″) ,7613 ( C23″) ,6919 ( C24″) , 7518
(C25″) , 6619 ( C26″) , 10111 ( C21Ê) , 7013 ( C22Ê) ,
7014 (C23Ê) ,7117 (C24Ê) ,6811 (C25Ê) ,1716 (C26Ê) 。
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的芦丁一致[12 ] ,故鉴定化合物
Ⅸ为芦丁 (rutin) 。
化合物 Ⅹ: 淡黄色针晶 ( MeO H ) , mp 149~
152 ℃, EI2MS m/ z : 222 ( M + , 100) , 207 ( 18) , 194
(12) ,179 (10) ; 1 H2NMR (400 M Hz ,CDCl3 )δ:7158
(1 H ,d ,J = 916 Hz , H24) ,6127 (1 H ,d , J = 916 Hz ,
H23) ,6165 ( 1 H , s , H25) , 4110 ( 3 H , s , 82OCH3 ) ,
3194 (3 H ,s ,62OCH3 ) ;13 C2NMR (100 M Hz ,CDCl3 )
δ:16016 (C22) ,11316 ( C23) ,14318 ( C24) ,10312 ( C2
5) ,14416 (C26) ,14214 (C27) ,13415 (C28) ,14311 (C2
9) ,11113 ( C210) ,6116 (82OCH3 ) ,5615 (62OCH3 ) 。
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的异秦皮定一致[13 ] ,故鉴定化
合物 Ⅹ为异秦皮定 (isof raxidin) 。
参考文献 :
[1 ] 中国药典 [ S]1 19771
[2 ] 江西省药品标准 [ S]1 19821
[3 ] 肖炳坤 , 刘耀明 , 冯淑香 , 等 1 山腊梅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 Ⅰ) [J ]1 中草药 , 2005 , 36 (2) : 18721891
[4 ] 肖炳坤 , 黄荣清 , 骆传环1 山腊梅叶中蜡梅碱和山腊梅碱的
分析和鉴定 [J ]1 质谱学报 , 2004 , 25 增刊 : 592611
[5 ] 张若惠 , 丁陈森1 中国蜡梅科植物的幼苗形态及蜡梅属———
新种 [J ]1 植物分类学报 , 1980 , 18 (3) : 32923321
[6 ] 郑万钧 , 章绍尧1 蜡梅科的新属———夏蜡梅属 [J ]1 植物分
类学报 , 1964 , 9 (2) : 13521361
[7 ] 李惠成 , 张 兵 1 蜡梅种子油化学成分研究 [J ]1 宝鸡文理
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 26 (1) : 432451
[8 ] 李清华 , 汪丽燕 1 香风茶化学成分的分离及其药理 [J ]1 中
草药 , 1979 , 10 (1) : 11
[9 ] 于德泉 , 杨峻山1 分析化学手册 (第七分册) [ M ]1 北京 : 化
学工业出版社 , 19991
[ 10 ] 段朝辉 , 石宝俊 , 吴立宏 , 等1 长梗秦艽的化学成分 [J ]1 中
国天然药物 , 2007 , 5 (6) : 41724201
[ 11 ] 张 健 , 孔令义1 蒌蒿叶的黄酮类成分研究 [J ]1 中草药 ,
2008 , 39 (1) : 232261
[ 12 ] 侯 峰 , 郭汉文 , 靳 玲 , 等1 沙拐枣的化学成分研究 [J ]1
中草药 , 2008 , 39 (5) : 66926701
[ 13 ] 许旭东 , 胡晓茹 , 袁经权 , 等1 草珊瑚中香豆素化学成分研
究 [J ]1 中国中药杂志 , 2008 , 33 (8) : 90029021
八角茴香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宋文雍1 ,3 ,马云保1 ,2 ,陈纪军1 ,2 3 ,周 俊1 ,2 ,江志勇1 ,常新亮1 ,张雪梅1 ,2
(11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云南 昆明 650204 ;
21 中国科学院西南基地抗病毒天然药物联合实验室 ,云南 昆明 650204 ; 3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摘 要 :目的 研究八角茴香 I l l ici um verum 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凝胶柱等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 ,用波
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八角茴香根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 11 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 E)21 ,22二甲
氧基242丙烯基苯 [ ( E)21 ,22dimethoxy242propenyl2benzene , Ⅰ]、甲氧基丁子香酚 ( methoxyeugenol , Ⅱ) 、丁子香酚
(eugenol , Ⅲ) 、香草醛 (vanillin , Ⅳ) 、山柰酚 (kaempferol , Ⅴ) 、芹菜素 (apigenin , Ⅵ) 、槲皮素 (quercetin , Ⅶ) 、正二十
六醇 (12hexacosanol , Ⅷ) 、二十五烷酸2α2单甘油酯 (glycerol2α2pentacosanoate , Ⅸ) 、β2谷甾醇 (β2sitosterol , Ⅹ) 、熊果
酸 (ursolic acid , Ⅺ) 。结论 化合物 Ⅰ~ Ⅳ、Ⅵ、Ⅷ、Ⅸ、Ⅺ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八角茴香 ; ( E)21 ,22二甲氧基242丙烯基苯 ;甲氧基丁子香酚
中图分类号 :R284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22670 (2009) 0821216204
·6121·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8 期 2009 年 8 月
3 收稿日期 :2008212226
作者简介 :宋文雍 (1981 - ) ,男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现从事抗病毒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研究。
Tel : (0871) 6660328 E2mail : songwenyong7 @hot mail1com3 通讯作者 陈纪军 Tel : (0871) 5223265 E2mail :chenjj @mail1 kib1ac1cn
八角茴香 I l l ici um verum Hook1 f1 是八角科
八角属植物 ,主要生长于温暖湿润、土壤疏松的溪谷
中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印度、
越南等地也有分布。其果实有温阳、散寒、理气、止
痛的功效 ,主治中寒呕逆、寒疝腹痛、腰痛、食欲不振
等[ 1 ] 。八角茴香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苯丙素、木脂素、
倍半萜等[2 ] 。本实验运用硅胶柱色谱、Sep hadex
L H220 凝胶柱色谱等 ,对八角茴香根的醋酸乙酯萃
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分离得到 11
个化合物 ,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 ( E)2
1 ,22二甲氧基242丙烯基苯 [ ( E)21 , 22dimet hoxy242
propenyl2benzene , Ⅰ]、甲氧基丁子香酚 ( met hoxy2
eugenol , Ⅱ) 、丁子香酚 (eugenol , Ⅲ) 、香草醛 (vanil2
lin , Ⅳ) 、山柰酚 (kaempferol , Ⅴ) 、芹菜素 (apigenin ,
Ⅵ) 、槲皮素 (quercetin , Ⅶ) 、正二十六醇 (12hexaco2
sanol , Ⅷ) 、二十五烷酸2α2单甘油酯 ( glycerol2α2pen2
tacosanoate , Ⅸ) 、β2谷甾醇 (β2sito sterol , Ⅹ) 、熊果酸
(ursolic acid , Ⅺ) 。其中化合物 Ⅰ~ Ⅳ、Ⅵ、Ⅷ、Ⅸ、
Ⅺ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1 仪器与材料
熔点用四川大学科学仪器厂生产的 XRC - 1 型
显微熔点仪测定 ,温度计未校正 ;旋光由 J asco DIP
- 370 旋光仪测定 ;红外光谱 ( IR) 采用 KBr 压片或
涂膜法 ,由 Bio2Rad F TS - 135 分光光度仪测定 ;核
磁共振谱 (1 H2NMR、13 C2NMR、DEP T) 用 Brucker
AM - 400 型或 DRX - 500 型超导核磁共振仪测定 ,
TMS 作内标 ;质谱 ( MS) 用 V GAutospec - 3000 型
质谱仪测定 ;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硅胶购自青岛海
洋化工厂 ;薄层氧化铝购自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四甲
生化塑料厂 ,柱色谱中性氧化铝购自上海五四化学
试剂有限公司 ; RP218 高效薄层板和柱色谱用 RP2
18 材料购自 Merck 公司 ; Sep hadex L H220 购自
Pharmacia 公司。Toyopearl HW240F 购自 Tosoh
公司。样品采自云南省文山县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
植物研究所雷立公博士鉴定为 I l l ici um verum
Hook1 f1 ,标本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
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提取与分离
阴干、粉碎的八角茴香根 810 kg ,用 90 %乙醇
回流提取 3 次 ,每次 3 h ,滤液浓缩至小体积 ,加水 3
L 使悬浮 ,分别用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醋酸乙
酯部分 (90 g) 用氯仿溶解后吸附于等量硅胶 ,室温
挥干后经硅胶柱色谱 ( 112 kg , 200 ~ 300 目 ,
120 cm ×8 cm) ,氯仿2甲醇 (100 ∶0 ,95 ∶5 ,90 ∶10 ,
80 ∶20 ,70 ∶30 ,60 ∶40 ,0 ∶100) 梯度洗脱 ,接液每
2 L 为一流份 ,共 25 流份 , TL C 检查 ,相同流份合
并 ,共得 6 个流份 (A~F) 。流份 B (5010 g) 经中性
氧化铝柱色谱 ,以石油醚2醋酸乙酯 (95 ∶5) 洗脱得
流份 B11~4。流份 B11 反复经硅胶柱色谱 (石油
醚2醋酸乙酯 98 ∶2) 、Sep hadex L H220 (氯仿2甲醇
1 ∶1)和 Toyopearl HW240F (甲醇) 得到化合物 Ⅰ
(7 mg) 。流份 B13 反复经硅胶柱色谱 (石油醚2氯仿2
醋酸乙酯 80 ∶20 ∶2) 和重结晶 (醋酸乙酯) 得到化
合物 Ⅷ(5 mg) 。流份 B14 反复经硅胶柱色谱 (石油
醚2氯仿2醋酸乙酯 60 ∶40 ∶4) 、Sep hadex L H220
(氯仿2甲醇 1 ∶1) 、Toyopearl HW240F (甲醇) 得到
化合物 Ⅱ(14 mg)和 Ⅲ(3 mg) 。流份 C(810 g)经硅
胶柱色谱 ,以石油醚2醋酸乙酯 (87 ∶13) 洗脱得流份
C11~4。C13 经硅胶柱色谱 (氯仿2丙酮 98 ∶2) 得
到化合物 Ⅳ(43 mg) 和 Ⅹ(6 g) 。流份 D (7 g) 经硅
胶柱色谱 (氯仿2醋酸乙酯 95 ∶5)洗脱得流份 D11~
4。流份 D13 经 RP218 柱色谱 (水2甲醇 30 ∶70) 得
到化合物 Ⅺ(5 mg) 。流份 E (715 g) 经硅胶柱色谱
(氯仿2丙酮 90 ∶10)得到 E11~6。其中 E13 经硅胶
柱色谱 (氯仿2甲醇 98 ∶2) 、Sep hadex L H220 (甲醇)
和 Toyopearl HW240F (甲醇) 得化合物 Ⅴ(30 mg) 、
Ⅵ(18 mg)和 Ⅸ(28 mg) 。流份 F 经硅胶柱色谱 (石
油醚2丙酮 50 ∶50 ; 石油醚2醋酸乙酯 60 ∶40 ) ,
Toyopearl HW240 (甲醇)得到化合物 Ⅶ(16 mg) 。
3 结构鉴定
化合物 Ⅰ: 黄色油状液体。 IR (涂膜 )νmax
(cm - 1 ) : 2 956 , 1 602 , 1 584 , 1 515 , 1 465 , 1 264 ,
1 157 ,1 139 , 1 028 , 963。EI2MS m/ z : 179 ( [ M +
1 ] + ,13) ,178 ( [ M ] + ,100) ,163 ( [ M - Me ] + ,14) ,
147 ( [ M - OMe ] + , 4) , 107 ( 7) , 57 ( 8) 。1 H2NMR
(500 M Hz ,CDCl3 )δ: 6190 (1 H , d , J = 115 Hz , H2
3) ,6186 (1 H , d , J = 813 Hz , H26) , 6181 ( 1 H , dd ,
J = 81 3 ,115 Hz , H25) ,61 34 (1 H , d , J = 1615 Hz ,
H27) ,6111 (1 H ,m , H28) ,3189 (3 H , s ,OMe) ,3187
(3 H , s , OMe ) , 1191 ( 3 H , d , J = 617 Hz , H29 ) 。
13 C2NMR ( 125 M Hz , CDCl3 ) δ: 14811 ( s , C21 ) ,
14819 (s ,C22) ,10813 (d ,C23) ,13111 ( s ,C24) ,11816
(d ,C25) ,11111 (d ,C26) ,13016 (d ,C27) ,12318 (d ,C2
8) ,1814 ( q , C29) , 5519 ( q , OMe) , 5517 ( q , OMe) 。
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3 ]的 ( E)21 ,22二甲氧基242丙烯
基苯基本一致。
化合物 Ⅱ: 淡黄色油状液体。IR (涂膜 )νmax
(cm - 1 ) : 3 509 , 2 938 , 2 840 , 1 613 , 1 516 , 1 461 ,
·7121·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8 期 2009 年 8 月
1 429 , 1 329 , 1 215 , 1 116 , 913 , 827 , 801。EI2MS
m/ z :194 ( [ M ] + , 100) , 193 ( [ M - 1 ] + , 28 ) , 177
( [ M - O H ] + , 15 ) , 161 ( 46 ) , 133 ( [ M - O H -
C3 H6 ] + ,32) , 98 ( 52) , 91 ( 37) , 86 ( 36) , 57 ( 37) 。
1 H2NMR (400 M Hz ,CDCl3 )δ: 6142 (2 H , brs , H23 ,
5) , 5195 (1 H , m , H28) , 5140 (1 H , brs , O H) , 5109
(2 H ,m , H29) ,3188 (6 H ,s ,2 ×OMe) ,3133 (2 H ,d ,
J = 617 Hz , H27) 。13 C2NMR (100 M Hz ,CDCl3 )δ:
13310 (s ,C21) ,14710 ( s ,C22 ,6) ,10511 ( d ,C23 ,5) ,
13111 (s ,C24) ,4013 ( t ,C27) ,13716 ( d ,C28) ,11517
(t ,C29) , 5612 ( q , 2 ×OMe) 。以上数据与文献报
道[ 4 ]的甲氧基丁子香酚基本一致。
化合物 Ⅲ: 淡黄色油状物。 IR (涂膜 )νmax
(cm - 1 ) : 3 449 , 2 962 , 2 937 , 1 638 , 1 606 , 1 514 ,
1 464 , 1 432 , 1 369 , 1 268 , 1 234 , 1 151 , 1 123 ,
1 034 ,915 ,818 ,795。EI2MS m/ z :164 ( [ M ] + ,18) ,
148 (70) ,117 (45) ,91 ( [ M - OMe - C3 H6 ] + ,55) ,77
( [ C6 H5 ] + , 34) 。1 H2NMR ( 500 M Hz , CDCl3 )δ:
6185 (1 H ,d , J = 814 Hz , H25) ,6169 (1 H , s , H23) ,
6169 (1 H ,d ,J = 814 Hz , H26) ,5195 (1 H ,m , H28) ,
5150 (1 H ,brs ,O H) ,5107 (2 H ,m , H29) ,3188 (3 H ,
s ,OMe) ,3132 (2 H ,d , J = 616 Hz , H27) 。13 C2NMR
(125 M Hz ,CDCl3 )δ:14319 (s ,C21) ,14614 (s ,C22) ,
11412 (d ,C23) ,13119 (s ,C24) ,12112 (d ,C25) ,11515
(d ,C26) ,3919 ( t ,C27) ,13718 ( d ,C28) ,11111 ( t , C2
9) ,5519 (q ,OMe) 。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5 ] 的丁子
香酚基本一致。
化合物 Ⅳ:白色针状晶体 (醋酸乙酯) ,mp 81~
82 ℃。IR、EI2MS、1 H2NMR、13 C2NMR数据与文献
报道[6 ]的香草醛基本一致。
化合物 Ⅴ:黄色粉末 ,mp 275~276 ℃。EI2MS、
1 H2NMR、13 C2NMR数据与文献报道[7 ] 的山柰酚
一致。
化合物 Ⅵ:黄色粉末 ,mp 351~352 ℃。EI2MS、
1 H2NMR、13 C2NMR数据与文献报道[8 ] 的芹菜素
一致。
化合物 Ⅶ:黄色结晶 (甲醇) ,mp 313~314 ℃。
EI2MS、1 H2NMR、13 C2NMR数据与文献报道[9 ] 的槲
皮素一致。
化合物 Ⅷ:白色粉末 , mp 80~81 ℃。EI2MS、
1 H2NMR、13 C2NMR数据与文献报道[10 ] 的正二十六
醇一致。
化合物 Ⅸ:白色无定形粉末 ,mp 87~88 ℃。EI2
MS m/ z :456 (M + ,1) ,424 (4) ,411 (2) ,368 (4) ,354
(4) ,351 (7) ,337 (6) ,323 (15) ,322 (7) ,295 (7) ,294
(5) ,266 (6) ,238 (7) ,224 (7) ,210 (7) ,154 (17) ,134
(59) ,98 (100) ,84 (64) ,74 (64) , 69 (51) , 57 (79) 。
1 H2NMR (400 M Hz , C5 D5 N)δ: 4172 ( 1 H , dd , J =
814 ,415 Hz , H21a) ,4164 (1 H ,dd , J = 814 ,415 Hz ,
H21b) , 4145 ( 1 H , m , H22) , 4112 ( 2 H , d , J = 512
Hz , H23) ,2134 (2 H , t , J = 714 Hz , CH2 CO) ,1162
(2 H , t , J = 619 Hz , CH2 CH3 ) , 1124 ( brs , CH2 ) ,
0185 ( 3 H , t , J = 619 Hz , CH3 ) 。13 C2NMR ( 100
M Hz ,C5 D5 N)δ:17510 (CO) ,7211 (d ,C22) ,6810 (t ,
C21) , 6515 ( t , C23 ) , 3516 ( t , CH2 CO ) , 33132 ( t ,
CH2 CH2 CH3 ) , 31121~ 30159 ( CH2 ) , 26150 ( t ,
CH2 CH2 CO) ,24114 (t ,CH2 CH3 ) ,15150 (q ,CH3 ) 。
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 11 ] 的二十五烷酸2α2单甘油酯
基本一致。
化合物 Ⅹ: 无色针状结晶 (丙酮 ) , mp 138~
140 ℃。与对照品β2谷甾醇 Rf 值相同 ( Rf = 013 ,石
油醚2醋酸乙酯 8 ∶2) ,且混合熔点不下降 ,确定为
β2谷甾醇。
化合物 Ⅺ:白色固体 , mp 261~262 ℃。EI2MS
m/ z :456 ( [ M ] + ,015) ,438 ( [ M - H2 O ] + ,014) ,248
( RDA , 100 ) , 207 ( [ C15 H26 - H ] + , 25 ) , 203
( [ C16 H24 O2 - COO H ] + , 60) , 133 ( 36) 。1 H2NMR
(400 M Hz , C5 D5 N )δ: 5148 ( 1 H , brs , H212) , 3144
(1 H , m , H23) , 2162 ( 1 H , d , J = 1112 Hz , H218) ,
1123 ,1121 ,1104 ,1101 (各 3 H ,s ,Me) ,0198 (3 H ,d ,
J = 610 Hz , H230) , 0193 ( 3 H , d , J = 418 Hz , H2
29) , 0186 ( 3 H , s , H224 ) 。13 C2NMR ( 100 M Hz ,
C5 D5 N)δ: 3911 ( t , C21) , 2817 ( t , C22) , 7811 ( d , C2
3) ,4010 (s ,C24) ,5518 ( d , C25) ,1818 ( t , C26) ,3316
(t ,C27) , 4215 ( s , C28) , 4810 ( d , C29) , 3715 ( s , C2
10) ,231 6 ( t , C211) , 12517 ( d , C212) , 13913 ( s , C2
13) ,3910 ( s , C214) ,2811 ( t , C215) ,2419 ( t , C216) ,
4617 (s ,C217) ,5316 ( d ,C218) ,3915 ( d ,C219) ,3914
(d ,C220) ,3111 (t ,C221) ,3713 (t ,C222) ,2818 (q ,C2
23) ,1517 (q ,C224) ,1616 ( q ,C225) ,1715 (q ,C226) ,
2319 (q ,C227) ,18010 (s ,C228) ,1716 (q ,C229) ,2114
(q ,C230) 。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12 ] 的熊果酸基本
一致。
参考文献 :
[1 ] 中国药科大学1 中药辞海 (第一卷) [ M]1 北京 : 中国医药科
技出版社 , 19931
[2 ] Lee S W , Li G , Lee K S , et al1 Preventive agent s against
sepsis and new phenylpropanoid glucosides f rom t he f ruit s of
I l l ici um verum [J ]1 Planta Med , 2003 , 69 : 86128641
·8121· 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8 期 2009 年 8 月
[ 3 ] Pouchert C J1 The A l drich L ibrary of N M R S pect ra [ M]1
Milwaukee : Aldrich Chemical Company , 19831
[ 4 ] Sy L K , Saunders R M K , Brown G D1 Phytochemist ry of
I l lici um dunnianum and t he systematic position of t he Illici2
aceae [J ]1 Phytochemist ry , 1997 , 44 (6) : 1099211081
[ 5 ] Pouchert C J , Behnke J1 The A l drich L ibrary of 13 C and 1 H
F T N M R S pect ra [ M]1 Milwaukee : Aldrich Chemical Com2
pany , 19921
[ 6 ] 胡浩斌 , 郑旭东 1 青蕨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J ]1 天然产物研
究与开发 , 2005 , 17 (2) : 16921711
[ 7 ] 周凌云 , 张祥华 , 陈昌祥 1 丽江产红景天的化学成分研究 [J ]1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04 , 16 (5) : 41024141[8 ] 陈丽霞 , 曲戈霞 , 邱 峰 1 穿心莲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J ]1 中国中药杂志 , 2006 , 31 (5) : 39123951[9 ] 吴汉夔 , 赵 芸 , 牟新利 , 等1 新疆甘草化学成分研究 [J ]1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06 , 18 (3) : 41524171[ 10 ] 叶 冠 , 范明松 , 黄成钢 , 等 1 抱茎苦荬菜化学成分研究[J ]1 中国药学杂志 , 2005 , 40 (21) : 1613216151[ 11 ] 成 军 , 梁 鸿 , 王 媛 , 等1 中药鸡血藤化学成分的研究[J ]1 中国中药杂志 , 2003 , 28 (12) : 1153211551[ 12 ] 王福东 , 丁 兰 , 汪汉卿1 蓝萼香茶菜三萜成分的研究 [J ]1中国中药杂志 , 2005 , 30 (24) : 1929219321
青藤碱氢溴酸盐的制备及其晶体结构
王晓玲 ,郭进宝 ,赵永春 3
(宝鸡文理学院 化学化工系 陕西省植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陕西 宝鸡 721013)
摘 要 :目的 制备青藤碱氢溴酸盐并确定其晶体结构。方法 用化学方法制备青藤碱氢溴酸盐的单晶并用 X2射
线单晶衍射分析法确定晶体结构。结果 青藤碱氢溴酸盐晶体属于正交晶系 , P2 (1) 2 (1) 2 (1) 空间群 ,晶包参数
a = 01726 89 (6) nm ,b = 11430 16 (11) nm ,c = 11926 90 (15) nm ,晶包体积 V = 21003 1 ×10 - 7 m3 ,晶包中含有的分子
数目 Z = 4 ,晶体密度 Dc = 11480 g/ cm3 , F(000) = 928 ,吸收系数 (μ) = 21087 mm - 1 ,共得到11 209个衍射点 ,其中
3 923个独立衍射点 ,3 606个可观察衍射点 1 > 2σ( I) ,最终偏离因子 ( R) = 01024 9 ,w R = 01055 9。结论 青藤碱氢
溴酸盐的化学式为C19 H23 NO4 ·HBr ·2 H2 O ,晶体中碱性部分、结晶水、酸之间通过形成复杂的分子间和分子内氢
键而稳定存在。
关键词 :青藤碱氢溴酸盐 ;晶体结构 ;X2射线单晶衍射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84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322670 (2009) 0821219203
青藤碱 (sinomenine)为防己科植物青风藤中的主
要有效成分[1 ] ,具有抗炎、镇痛、抗风湿及免疫抑制等
作用[2 ] ,临床常用其盐酸盐。分子结构见图 1。我国
学者发明了青藤碱盐酸盐的工业化提取分离工艺并
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3 ] ,前期研究曾对盐酸青藤碱的
工业化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4 ] 。为了进一步开
发青藤碱的药用价值 ,探讨青藤碱与不同的酸成盐的
性质与活性 ,制备了青藤碱氢溴酸盐的单晶并通过
X2射线衍射分析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分析。
1 实验部分
111 实验仪器、试剂和材料 :仪器 : Siemens P4 四
圆单晶 X 射线衍射分析仪 ;试剂 :氯仿 ( AR) 、浓氨
水 (AR) 、48 %氢溴酸 (A R)等 ;材料 :青藤碱盐酸盐 ,
由宝鸡永嘉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112 青藤碱氢溴酸盐单晶的制备 :取青藤碱盐酸盐 5
g ,加水直至其完全溶解 ,浓氨水调节 p H 至 9~10 ,氯
仿萃取 ,萃取液浓缩至干 ,样品用 p H 5 稀氢溴酸溶解
并最后用 48 %氢溴酸调节 p H 2 ,放置过夜 ,析出棕色
图 1 青藤碱分子结构图
Fig11 Structure of sinomenine
棒状结晶 ,再用 p H 2~3 的氢溴酸水溶液重结晶 ,得
到透明棕色棒状青藤碱氢溴酸盐单晶。
2 青藤碱氢溴酸盐单晶的 X2射线衍射分析
选取大小为 0148 mm ×0142 mm ×0140 mm 的
单晶 ,在 Siemens P4 四圆单晶 X 射线衍射分析仪上
进行实验 ,化合物的晶体结构C19 H23 NO4 ·HBr ·
2 H2 O 属正交晶系 ,空间群 P2 (1) 2 (1) 2 (1) ,晶包参数
a = 01726 89 (6) nm ,b = 11430 16 (11) nm ,c = 11926 90
·9121·中草药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 40 卷第 8 期 2009 年 8 月
3 收稿日期 :2009203213
基金项目 :宝鸡市科技进步计划项目 (08SF0122) ;宝鸡文理学院院级项目 ( YK077 ,ZK2518)
作者简介 :王晓玲 (1968 —) ,女 ,博士 ,教授 ,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研究。 Tel :13892743101 E2mail :xlwangwang @16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