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鸡血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全 文 :· 1596· China Pharmacy 2006 Vol.17 No.20 中国药房 2006年第 17卷第 20期
*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电话:0352-6125277
·中药视窗·
鸡血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韩丽平 *(山西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药学室 ,大同市 037005)
中图分类号 R28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06)20-1596-03
摘 要 目的:研究中药鸡血藤的化学成分 。方法:利用多种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光谱数据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 。结
果:从鸡血藤 70%乙醇浸膏的乙醇乙酯部分分离鉴定了 8个化合物:密花豆素(化合物 1)、芒柄花素(化合物 2)、大豆苷元(化合物
3)、毛蕊异黄酮(化合物 4)、焦性粘液酸(化合物 5)、间苯三酚(化合物 6)、琥珀酸(化合物 7)、β -谷甾醇(化合物 8)。结论:化合物 1为 7 , 3 ,4 —三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 ,是一个新化合物 ,化合物 4 、5 、6 、7则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得到 。
关键词 鸡血藤;化学成分;密花豆素
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Caul is Spatholobi
HAN Liping(Dept.o f Clinical Pharmacy , The No.2 People s Hospi tal of Datong in Shanx i Province ,Datong
03700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caulis spa tholobi.METHODS:The constituents o f caulis
spat ho lobi were separated and purified w ith varied chromatog raphic techniques , and the structures w ere identified based on
spect ral dat a and chemical properties.RESULTS :8 com pounds w ere isolated from caulis spa tholobi.They were identified as:sp_
atholobus suberec tus dunn(Compound 1),f ormonoe tis(Compound 2),daidzein(Com pound 3), calycosin(Com pound 4), pyrom u-
cicacid(Com pound 5), 1 , 3 , 5-trihydroxybenzene(Com pound 6), succinic acid(Compound 7)and β-sito stero l(Compound 8).
CONCLUS ION :Spatholobus suberec tus dunn is a new compound and charac terized as 7 , 3 , 4 —tr ihydroxy —6—methoxy f la-
vanone.Compounds 4 , 5 , 6 and 7 w ere obt ained from caulis spa tholobi fo r the first time.
KEY WORDS Caulis spatho lobi;Chemical constituent;S pa tholobus suberectus dunn
“统计” , 在“函数名”项下选 “CH IDIS T” , 单击“确定” 。打开
CH ITEST 对话框 , 在 X 栏中输入“D8” , Deg_f reedom 栏中输
入自由度“4” ,按“确定” ,在 D7单元格显示概率 P 值为 0.457
(保留小数后 3位)。
2.4 作出决策
利用 CH IINV 函数 , 求出在显著性水平α=0.05 , 自由度
为 4时临界值 X 20.05=9.488 , X 2
0.05结果一致 , 故不能拒绝 H 0 , 即 3组疗效在统计学上无差
异 。与教材上结论一致 。
2.5 确证检验的可靠性
另组资料来源于文献 [2 ] , 将表中数据输入表 1B3:D5区
域 , 可在 B8和 D8单元格得到相同的 X 2值 23.58 , P 值为
9.69×10 -5 ,与教材中结果一致 。
2.6 实际应用修改
建议在实际运算中建立 2×2四格表或 3×2或多行两列
的 X 2检验 。在 CH ITEST 对话框的 Actual_rang 栏中直接输
入实际疗效数值所在区域 , 在 Expected_rang 栏中直接输入理
论频数所在区域 , 就可计算出 P 值 。在 CHIINV 对话框的
Probability 栏中输入 P 值单元格名称 , 在 Deg_freedom 栏中
输入自由度 ,就可得到 X 2值 。
2.7 工作表保护
在建立了多种形式的 R×C 表的 X 2检验后 , 为避免误操
作 , 需要对工作表进行保护 , 鼠标选定实际疗效数值区(如表 1
中 B3:D5),点击“格式”菜单下的“单元格”选项 ,在“单元格格
式”对话框中点击 “保护” , 去掉 “锁定”项前的 “ √” , 点击 “确
定” 。继续点击“工具”菜单下的“保护”选项下的“保护工作表” ,
输入 2次密码 ,点击“确定” ,这样 ,整张工作表除了实际疗效数
值区可以录入数据外 , 其他区域均处于保护状态 , 将电子表以
模板形式保存 ,以备用 。
3 讨论
将 Exce l中 CH ITEST 和 CH IINV 统计函数结合起来 ,
可很方便地求出概率 P 和 X 2 ,一旦建立好 R×C表的 X 2检验
工作表并保存 ,日后需要再作相同格式的 X 2检验时 ,只需替换
其中的实际频数 , 立即就可得到 X 2值 。该表还可分割组成
AB/AC/BC , 但 X 2检验分割的思路应是找出差异最小的两组
进行比较 ,如果有统计学意义 ,则无需进一步分割 ,如果无统计
学意义 ,则重复以上步骤 。该法操作简便 ,结果可靠 ,界面直观 ,
易于推广 。但需注意的是 , X 2检验是一种近似检验 , 只有期望
值足够大的情况下才可使用该方法 。对 R×C表进行 X 2检验 ,
要求不能有 1/5以上的格子中的理论频数小于 5 , 或不能有一
个格子的理论频数小于 1 , 否则将导致结果的偏性 。出现这种
情况 , 可在专业许可的情况下 , 将这类格子的实际频数与其相
邻的行或列的实际频数进行合并 ,计算合并后的理论频数 。
参考文献
[ 1] 徐秉玖编著 .药物统计学[M ].第 1版.北京:北京医科
大学出版社 , 1999:228 、229.
[ 2] 方积乾主编 .医学统计学与电脑实验[ M ] .第 1版 .上
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7:86.
(收稿日期:2006-04-20 修回日期:2006-06-29)
中国药房 2006年第 17卷第 20期 China Pharm acy 2006 Vol.17 No.20 · 1597·
鸡血藤 [1 , 2 ] 为豆科植物密花豆 (Spa 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干燥藤茎 , 具有补血活血 、舒筋活络的功能 ,用于治疗
月经不调 、血虚萎黄 、麻木瘫痪及风湿痹痛等症 。现代临床采用
鸡血藤(单用或以鸡血藤为主组方)治疗各种原因(如放化疗 、
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白细胞 、血小板及血象红细胞等减少性
疾病。密花豆为中药鸡血藤的正品原植物 , 为寻找其有造血调
控作用的活性成分 , 本文研究了密花豆藤的化学成分 。据文献
报道 [3 ] , 从密花豆中曾分离得到黄酮 、三萜和甾醇等多种成
分 。但尚未见造血活性成分的报道 。笔者从密花豆藤中分离出
8个化合物 , 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鉴定为:密花豆素(化合
物 1)、芒柄花素(化合物 2)、大豆苷元 [ 3 ](化合物 3)、毛蕊异黄
酮(化合物 4)、焦性粘液酸(化合物 5)、间苯三酚(化合物 6)、琥
珀酸(化合物 7)、β -谷甾醇(化合物 8)。
1 材料
1.1 仪器
PHM K 型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未校正 , 德国 Boe tius公
司);683型红外光谱仪(美国 Pekin Elmer 公司);ZAB-2f 质
谱仪(英国 VG 公司);Inova-500核磁共振仪(美国 Var ian公
司)。
1.2 试药
密花豆药材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宋万志研究员
鉴定;柱色谱硅胶及硅胶 GF 254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所用
溶剂均为北京化工厂产品 。
2 提取 、分离方法
取密花豆藤 20kg , 以 70%乙醇回流提取 , 减压浓缩成浸
膏 ,分别用氯仿 、乙酸乙酯 、正丁醇萃取 。乙酸乙酯部分(160g)
用改良的索氏提取器回流得乙醚(61g)、乙酸乙酯(49g)、丙酮
(34g)、甲醇(1g)4个部分 。其中 ,乙醚部分经硅胶柱、十八烷基
硅烷键合硅胶以及葡聚糖凝胶 LH20色谱得化合物 1 ~ 8 , 各为
130 、235 、360 、412 、5 148 、694 、744 、8 156mg 。
3 结构鉴定
分别用 PHM K 型显微熔点测定仪 、 683型红外光谱仪 、
ZAB-2f 质谱仪 、 Inova -500核磁共振仪测定化合物的熔点
(mp)、红外光谱(IR)、质谱(MS)及核磁共振(NM R), 并用化
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 。
3.1 化合物 1
本品为黄绿色粉末 , 紫外灯 254nm 波长下显示暗斑 , 盐酸
多镁粉反应呈阳性 。mp为 164℃~ 165℃。IR(溴化钾(KBr)压
片):3 465cm -1(酚羟基)、1 568cm -1(羰基)。高分辨质谱确定
化合物 1的分子量为 302.0 801 , 分子量计算值为 302.0 790 ,
分子式为 C 16H14 O 6 , 电子轰击质谱(EL-M S)质荷化(m / z ,
%)分别为 302(M + ,80)、167(100)、136(30)。1HNM R(CD 3CO
CD 3)δ:7.25(1H , s , 5-H)、7.02(1H , d , J=2.0H z , 2 -H)、
6.86(1H , dd , J=8.5 、 2.0Hz , 6 -H)、 6.84(1H , d , J=
8.5Hz , 5 -H)、6.45(1H , s , 8-H)、5 , 34(1H , dd , J=12.5 、
3.0Hz , 2-H)、3.87(3H , s , OCH)、2.97(1H , dd , J=17.0 、
12.5H z , 3-Hb)、2.66(1H ,dd , J=17.0 , 3.0Hz , 3-Ha)。数据
示一个芳环上有 2个孤立的芳香质子信号δ6.45 、δ7.25;另一
个芳环则有 1个ABX 系统的 3个芳香质子信号δ7.02 、δ6.86 、
δ6.84;13CNM R(CD 3 CO CD 3)δ:190.50(C-4 )、158.96(C-
9)、 155.22(C-6)、 146.17(C-8)、 145.93(C-3 )、 144.21
(C-4 )、 132.20(C-1 )、 119.11(C-6 )、 115.95(C-5 )、
114.64(C-2 )、113.94(C-10)、107.92(C -5)、104.31(C -
8)、 80.61(C -2)、 56.52(OCH 3)、 44.61(C -3)。其中 , δ:
190.50 、 158.96 、 80.61 、44.61等信号表明此化合物的骨架为
二氢黄酮 ,δ:56.52表明了甲氧基的存在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
通过异核多键相关二维谱(HM BC)归属碳和氢信号 。从 HM-
BC 谱中可观察到 5-H 信号在δ7.25(1H , s)、 δ144.21(C -
6)、δ155.22(C-7)、δ158.96(C-9)、δ113.94(C-10), δ-H
信号在δ6.45(1H ,s)、C-6 、C-7 、C -9 、C-10 , 2 -H 信号在
δ7.02(1H ,d , J=2.0Hz)、δ119.11(C-6 )、δ146.17(C -3 )、
δ80.61(C-2)以及 6 -H 信号在δ6.86(1H , dd , J=8.5 、
2.0Hz)、δ145.93(C-4 )、δ132.20(C-1 )、δ114.64(C-2 )、
δ80.61(C-2)有远程相关 ;OCH 3信号在 δ3.87(3H , s)、
δ144.21(C-6)有相关关系 ,又因黄酮和二氢黄酮 A 环的 6位
和 7位同时被甲氧基(OCH 3)取代时 , 6位和 7位比较总处于较
高场 [4 ,5 ](氢碳谱数据详见表 1),故甲氧基与C -6相连 。综上分
析鉴定化合物 1为:7 , 3 , 4 —三羟基—6—甲氧基二氢黄酮 ,
命名为密花豆素 ,为新化合物 ,结构见图 1。
表 1 化合物 1核磁共振谱数据
Tab 1 1H and 13C NMR data of compound 1
编号 13C 1H HMBC
1 - - -
2 80.61 5.34(1H , dd , J=12.5、3.0 Hz) C_1 , C_2 , C_6
3 44.61 2.97(1H , dd , J=17.0、12.5 Hz) C_4, C_10
2.66(1H , dd , J=17.0、3.0 Hz) C_2 , C_4 , C_1
4 190.50 - -
5 107.92 7.25(1H , s) C_6, C_7, C_9 ,C_10
6 144.21 - -
7 155.22 - -
8 104.31 6.45(1H , s) C_6, C_7, C_9 ,C_10
9 158.96 - -
10 113.94 - -
1 132.20 - -
2 114.64 7.02(1H , d , J=2.0 Hz) C_2 , C_3 , C_6
3 146.17 - -
4 145.93 - -
5 115.95 6.842(1H , d , J=8.5 Hz) -
6 119.11 6.86(1H , dd , J=8.5, 2.0 Hz) C_2, C_1 , C_2 ,C_4
OCH3 56.52 3.87(3H , s) C_6
3.2 化合物 2
本品为乳白色粉末 。mp为 252℃~ 253℃。IR(KBr压片):
3 132cm -1(羟基)、 1 568cm -1(羰基)、1 595cm -1 、 1 514cm -1 、
1 452cm -1(苯基)。EL-MS m/z(%)分别为 269(M +1 , 100)、
图 1 化合物 1化学结构式与多键碳氢关系
A.化学结构式;B.多键碳氢关系
Fig1 Chemical structural formula and key HMBC of
compound 1
A.chemical st ructural form ula;B.key HMBC
· 1598· China Pharmacy 2006 Vol.17 No.20 中国药房 2006年第 17卷第 20期
《中国药房》杂志———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欢迎投稿 、订阅
254(20)、132(90)。1HNMR(二甲基亚砜(DM SO)-d6)δ:3.79
(3H , s , OCH 3);13CNM R(DMSO -d 6)δ:174.60(C-4)、
162.56(C-7)、158.96(C-9)、 157.44(C-4 )、 153.13(C-
2)、 130.06(C -2 , 6 )、 127.29(C -5)、 124.23(C-1 )、
123.15(C-3)、116.62(C-10)、115.17(C-6)、 113.59(C-
3 ,5 )、102.12(C-8)、55.13(OCH3)。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 [6 ]
的芒柄花素数据一致 ,确定化合物 2为芒柄花素 。
3.3 化合物 3
本品为白色粉末 。mp 为 320℃~ 321℃。EL -MS m / z
(%)分别为 254(M +, 100)、253(M +-1 , 30)、 137(70)、 118
(45)。 1HNM R(DMSO -d6)δ:8.29(1H , s , 2-H)、7.97(1H ,
d , J=8.5H z , 5-H)、7.38(2H , d , J=8.5Hz , 2 6 -H)、6.94
(1H , dd , J=8.5 、2.5Hz , 6-H)、6.86(1H , d , J=2.5Hz , 8-
H)、6.81(2H , d , J=8.5H z , 3 , 5 -H);13CNM R(DMSO -
d6)δ:174.68(C-4)、162.48(C-7)、157.41(C-9)、157.15
(C-4 )、152.84(C-2)、130.07(C-2 , 6 )、127.29(C-5)、
123.46(C-1 )、122.52(C-3)、116.62(C-10)、115.10(C-
6)、114.92(C-3 , 5 )、102.08(C-8)。以上数据与文献报
道 [3 ]的大豆苷元数据一致 ,确定化合物 3为大豆苷元 。
3.4 化合物 4
本品为乳白色粉末 。mp为 250℃~ 251℃。IR(KBr 压片):
3 126cm -1(羟基)、 1 572cm -1(羰基)、 1 620 、 1 516 、 1 458(苯
基)。EL -MS m/z(%)分别为 284(M +, 100)、137(20)、148
(10)。1HNM R(CD 3CO CD 3)δ:8.18(1H , s , 2-H), 8.10(1H ,
d , J=8.0Hz , 5-H)、7.19(1H , d , J=2.0H z , 8-H)、7.10
(1H , dd , J=8.0 、 2.0Hz , 6-H)、 7.02(1H , dd , J=8.0 、
2.5Hz , 6 -H)、7.01(1H , d , J=8.0Hz , 5 -H)、6.93(1H ,d ,
J=2.5Hz , 2 -H)、3.91(3H , s , OCH 3-H);13CNM R(CD 3
COCD 3)δ:175.56(C-4)、 163.09(C-7)、 158.73(C-9)、
153.43(C-2)、148.26(C-4 )、147.06(C-3 )、128.49(C-
5)、126.30(C-3)、125.05(C-1 )、 121.07(C-6 )、118.62
(C-10)、 116.90(C -6)、 115.59(C-2 )、 112.12(C-5 )、
103.12(C-8)、56.27(OCH3—C)。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 [ 7 ]的
毛蕊异黄酮数据一致 ,确定化合物 4为毛蕊异黄酮 。
3.5 化合物 5
本品为淡黄色针晶 。mp为 104℃~ 105℃。IR(KBr 压片):
1 685cm -1(羰基)。EL -MS m/z(%)分别为 112(M +, 100)、95
(M +-OH , 17)。 1HNMR(CD 3 CO CD 3)δ:7.78(1H , dd , J=
1.7 、0.9Hz ,5-H)、7.21(1H , dd ,J=3.5 、0.9Hz , 3-H)、6.62
(1H , dd , J=3.5 、1.7H z , 4-H);13CNM R(CD 3 CO CD 3)δ:
159.40(羰基)、147.60(C-2)、145.93(C-5)、118.60(C-3)、
112.70(C-4)。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 [8 ]的焦性粘液酸数据一
致 ,确定化合物 5为焦性粘液酸 。
3.6 化合物 6
本品为白色块状晶体 。mp为 177℃~ 178℃。 IR(KBr 压
片):3 203cm -1(羟基)。EL -MS m /z(%)为 126(M +, 100)。
1HNM R(CD 3 CO CD 3)δ:8.02(3H , s ,OH —H)、5.86(3H , dd ,
J=3.5Hz ,2 ,4 , 6-H);13CNM R(CD 3 CO CD 3)δ:159.77(C -
1 , 3 , 5)、95.03(C-2 , 4 , 6)。根据以上数据 ,确定化合物 6为间
苯三酚 。
3.7 化合物 7
本品为白色块状晶体 。mp为 192℃~ 193℃。EL-MS m /z
(%)分别为 101(38)、100(77)、74(86)、55(100)。以上数据与
文献报道的琥珀酸数据一致 ,且与标准品比较相对迁移率(Rf)
一致 ,确定化合物 7为琥珀酸 。
3.8 化合物 8
本品为无色片状结晶 。mp为 128℃~ 129℃;EL -MS m/z
(%)为 414(M +, 70)。以上数据与文献报道的 β -谷甾醇数据一
致 ,且与标准品 Rf一致 ,确定化合物 8为 β-谷甾醇 。
4 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9 ] ,化合物 1为 7 ,3 , 4 —三羟基—6 —甲氧
基二氢黄酮 , 是一个新化合物;化合物 4 、5 、6 、7则为首次从本
属植物中得到 。
参考文献
[ 1] Zheng ZH ,Dong ZH , She J.Modern S tudy of Traditi_
onal Chinese Med icine [ M ] .Vol 3 , Beijing :Academy
Press ,1998:2 539 ~ 2 546.
[ 2] Chen YH , Liu P , Zhang ZP.Effects o f spa tho lobus sub_
erectus the granulopoiesis and m onocy lopoiesis in mice
[ J] .Chin Pharm J , 1999 , 34(5):305.
[ 3] Lin M , Li SZ.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sdtuents in
spatholobus suberectus[ J] .Chin Tradit Herb Dr ugs ,
1989 , 20(2):5.
[ 4] Panichpol K ,Waterm an PG.Nove l flavonoids from the
stem of popowia cauliflo ra[ J] .Phytochem istry , 1978 ,
17(8):1 363.
[ 5] Herz W ,Govindan SV , Reiss M I , et al.Isolation and
synthesis o f tw o new flavones from conoclinium coeles_
tinum[ J].Phytochem istry , 1980 , 19(4):669.
[ 6] Li J ,Zhang W ,Xu J.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ue_
nt s in the stem of spat ho lobus[ J] .Chin Phrm J , 1999 ,
34(10):686.
[ 7] Wang R , Ceng PW.Studies on the chemical constiuen_
t s in millettia die lsiana[ J] .Chin Trad it Herb Drugs ,
1989 , 20(2):2.
[ 8] Yu DQ ,Yang JS.The Handle Book of Analy tical Che_
m istry [ M ] .7th section.2nd Ed.Beijing :Chemical In-
dustry Publishing House , 1999:112.
[ 9] Yu DQ ,Yang JS.The Hand le Book of Analysis Chem_
ist ry [M ] .9th section.2nd Ed.Beijing :Chemical Indu_
stry Publishing H ouse ,2000:300.
(收稿日期:2005-11-17 修回日期:2006-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