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作者简介 ] 李箐晟 ,男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抗乙肝天然药物及
其活性的研究
[作者单位 ]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北京 100850
[通讯作者 ] 董俊兴 , Tel:010-66931314, E-mail:dongjx@vip.sina.com
回回蒜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李箐晟 ,李 建 ,尹海龙 ,董俊兴
[摘要 ] 目的 研究回回蒜(Rannunculuschinensis)子的化学成分。 方法 利用硅胶 、SephadexLH-20柱色谱等方
法对回回蒜子进行分离纯化 , 根据理化性质 、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出 10个单体化合
物 , 分别为槲皮素(quercetin, 1)、山奈酚(kaempferol, 2)、木犀草素(luteolin, 3)、槲皮苷(quercitrin, 4)、原儿茶酸
(protocatechuicacid, 5)、没食子酸(gallicacid, 6)、柔花酸(elagicacid, 7)、山奈酚-3-O-β-芸香糖苷(kaempferol-3-O-
β -rutinoside, 8)、β -谷甾醇(β-sitosterol, 9)、7-酮香木鳖苷(ketologanin, 10)。结论 化合物 10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
离得到 , 化合物 1、 2、3、4、5、6、7和 8首次从回回蒜子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 回回蒜;毛茛属;化学成分;分离和纯化;黄酮类
[中图分类号 ] R28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5501(2010)01-0068-03
ChemicalconstituentsofRannunculuschinensisBunge.
LIQing-sheng, LIJian, YINHai-long, DONGJun-xing*
(InstituteofRadiationMedicine, AcademyofMilitaryMedicalSciences, Beijing100850, 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 Tel:010-66931314, E-mail:dongjx@vip.sina.com
[ Abstract] Objective ToinvestigatethechemicalconstituentsofRannunculuschinensisBunge..Methods Thechem-
icalconstituentsofR.chinensiswereisolatedbychromatographyonsilicagelandSephadexLH-20.Thestructuresofcom-
poundswereidentifiedbyphytochemicalpropertiesandspectralanalysis(MSandNMR).Results Tencompoundswere
isolatedandidentifiedasquercetin(1), kaempferol(2), luteolin(3), quercitrin(4), protocatechuicacid(5), galicacid
(6), elagicacid(7), kaempferol-3-O-β -rutinoside(8), β-sitosterol(9)and7-ketologanin(10).Conclusion Com-
pound10 isisolatedfromR.chinensisforthefirsttime.Compounds1, 2, 3, 4, 5, 6, 7 and8areobtainedfromthetitleplant
forthefirsttime.
[ Keywords] RannunculuschinensisBunge.;Ranunculus;chemicalconstituents;isolationandpurification;flavanones
回回蒜子系毛茛科毛茛属植物回回蒜(Rannunculus
chinensisBunge.)的种子 , 又名水胡椒 、蝎虎草等 , 全国均有
分布。据古代中草药和民间药方记载回回蒜用途十分广泛 ,
常用于消炎退肿 , 截疟 , 杀虫 , 治疗肝炎 、肝硬化腹水 、疟疾 、
疮癞 、牛皮癣等 [ 1] 。回回蒜在国内虽已用于临床 , 但对其有
效活性成分化学研究的报道极少。本实验对回回蒜有机溶
剂萃取部位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 , 得到 10个单体化合物。
其中黄酮(苷)类化合物有 5个 , 分别为槲皮素(quercetin,
1)、山奈酚(kaempferol, 2)、木犀草素(luteolin, 3)、槲皮苷
(quercitrin, 4)、山奈酚-3-O-β -芸香糖苷(kaempferol-3-O-β -
rutinoside, 8);酚羧酸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有 3个 ,分别为原
儿茶酸(protocatechuicacid, 5)、没食子酸(galicacid, 6)、柔
花酸(elagicacid, 7),甾醇类 1个 ,即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9),环烯醚萜类 1个 , 即 7-酮香木鳖苷(ketologanin, 10)。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与材料
VGZabspec高分辨质谱仪 , 英国 Micromass公司;JNM-
ECA2400超导 NMR仪 , 日本电子株式会社 , TMS为内标 , 工
作频率 1H-NMR谱 400 MHz, 13C-NMR谱 100MHz;旋转蒸发
仪 ,河南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SHZ-DA循环水式
真空泵 ,河南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BP-11D电子天
平:美国 Sartorius公司;薄层层析硅胶 H、HF254、GF254 , 青岛
海洋化工厂;SephadexLH-20, Pharmacia产品;MCIgelCHP20P
购自慧德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常用有机试剂购于北京化学
试剂公司。
1.2 回回蒜草药
回回蒜种子购于安徽亳州市冷背中药颗粒饮片有限公
司 ,由我室李彬副研究员鉴定为毛茛科毛茛属植物回回蒜的
种子 ,标本现存于本室。
1.3 提取和分离方法
回回蒜干燥种子 35 kg, 粉碎后用 70%乙醇加热回流提
取 3次 ,提取液减压回收溶剂后得到总浸膏 。总浸膏用水分
68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010年 2月 第 34卷第 1期 BulAcadMilMedSci, Vol34, No1, Feb, 2010
散后依次用石油醚 、氯仿 、乙酸乙酯 、正丁醇萃取。取乙酸乙
酯萃取部位(250 g)先经低压正相硅胶柱层析 , 用氯仿 -甲醇
系统梯度洗脱(100∶1, 80∶1, 60∶1, 40∶1, 30∶1, 20∶1, 10∶1,
1∶1),粗分为 A~ F6个组分。 A部分经硅胶柱层析 ,得到化
合物 9(30 mg)。 B部分经硅胶柱层析 , 氯仿-丙酮系统梯度
洗脱 , 根据薄层层析合并相同组分 ,析出化合物 7(9 mg), 吡
啶重结晶得浅黄色针状结晶。 C部分经低压硅胶柱层析 ,用
氯仿-甲醇系统梯度洗脱 , SephadexLH-20柱层析纯化 ,得到化
合物 1(23mg)、化合物 2(18mg)、化合物 3(22 mg)。D部分同
样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和 SephadexLH-20柱层析纯化 ,并从甲醇
中重结晶, 分别得到化合物 5(35mg)和化合物 6(34mg)。 E
部分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和 SephadexLH-20纯化 , 得到化合
物 4(43 mg)、化合物 8(50 mg)、化合物 10(8 mg)。
2 结构鉴定
化合物 1 黄色粉末 ,盐酸-镁粉反应阳性 , 表明为黄酮
类化合物 , ESI-MS(m/z):303[ M] +, 1H-NMR(DMSO-d6 , 400
MHz)δ:12.75(1H, s, 5-OH), 7.84(1H, d, J=2.24 Hz, H-
2′), 7.71 (1H, dd, J=2.24, 1.96 Hz, H-6′), 7.00(1H, d, J=
8.4 Hz, H-5′), 6.53(1H, d, J=1.96 Hz, H-8), 6.27(1H, d,
J=1.96 Hz, H-6)。13 C-NMR(DMSO-d6 , 100 MHz)δ:176.6
(C-4), 165.0(C-7), 162.3(C-9), 157.8(C-5), 145.8(C-2),
148.3(C-4′), 146.9(C-3′), 136.8(C-3), 121.5(C-6′), 123.8
(C-1′), 116.2(C-5′), 115.8(C-2′), 104.19 (C-10), 99.2(C-
6), 94.4(C-8)。以上波谱数据与文献 [ 3]报道的槲皮素一
致 , 因此化合物 1确定为槲皮素。
化合物 2 黄色粉末 , 盐酸-镁粉反应和三氯化铝反应阳
性 , 表明为黄酮类化合物 , ESI-MS(m/z):287[ M+H] +, 1H-
NMR(DMSO-d6 , 400 MHz)中 δ:12.68(1H, brs), 10.81
(1H, brs), 10.14(1H, brs), 9.56(1H, brs)为 4个酚羟基质
子信号 , δ:8.04(2H, d, J=6.8Hz), 6.86(2H, d, J=6.8Hz)
示有邻位偶合存在 ,为黄酮 B环 2′, 6′, 3′, 5′位质子的特征信
号 , 提示 4′羟基存在 , 6.18(1H, d, J=2.2 Hz), 6.39(1H, d,
J=2.2 Hz)为典型的间位偶合苯环质子信号 , 归属为 6, 8位
质子 , 经与文献 [ 4]对照 ,该化合物鉴定为 4′, 5, 7-三羟基黄酮
醇 , 即山柰酚。
化合物 3 黄色粉末 , 盐酸-镁粉反应和三氯化铝反应阳
性 , 表明为黄酮类化合物 , ESI-MS(m/z):286[ M] +, 1H-NMR
(DMSO-d6 , 400MHz)δ:13.0(1H, brs, 5-OH), 7.37(1H, dd,
J=8.4, 2.2 Hz, H-6′), 7.33(1H, d, J=2.2 Hz, H-2′), 6.76
(1H, d, J=8.4Hz, H-5′), 6.54(1H, s, H-3), 6.30(1H, d, J=
2.4Hz, H-8), 6.04(1H, d, J=2.2 Hz, H-6)。波谱数据与文献 [ 5]
对照鉴定该化合物为 3′, 4′, 5, 7-四羟基黄酮 ,即木犀草素。
化合物 4 黄色扇形针簇状结晶(甲醇), 盐酸-镁粉反
应和三氯化铝反应阳性 , Molish反应阳性 , ESI-MS(m/z):471
[ M+Na] +, 1H-NMR(CD3OD, 400 MHz)δ:7.33(1H, d, J=
2.0Hz, H-2′), 7.30(1H, d, J=8.4Hz, H-6′), 6.90(1H, d,
J=8.4 Hz, H-5′), 6.36(1H, d, J=2.0 Hz, H-8), 6.19(1H,
d, J=2.0 Hz, H-6), 5.34(1H, d, J=1.2 Hz), 0.93(3H, d,
J=5.6 Hz)。13 C-NMR(CD3 OD, 400 MHz)δ:179.2(C-4),
165.4(C-7), 162.7(C-9), 158.8(C-5), 158.0(C-2), 149.3
(C-4′), 145.9(C-3′), 135.7(C-3), 122.4(C-6′), 122.3(C-
1′), 116.4(C-5′), 115.8(C-2′), 105.4(C-10), 103.0(C-
1″), 99.3(C-6), 94.2(C-8), 71.6(C-3″), 71.4(C-5″), 71.2
(C-2″), 68.1(C-4″), 17.2(C-6″)。波谱数据与文献 [ 6 ]报道
的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一致 , 因此化合物 4确定为槲皮
苷。
化合物 5 棕黄色针晶(甲醇), 溴酚蓝反应阳性提示有
羧基 ,三氯化铁反应阳性提示有酚羟基 , EI-MS(m/z):154
[ M] +, 1H-NMR(CD3 OD, 400 MHz)δ:7.43(1H, s, H-2),
7.41(1H, d, J=2.0 Hz, H-6), 6.79(1H, d, J=8.4 Hz, H-
5)。13C-NMR(CD3OD, 100 MHz)δ:170.2(COOH), 151.2(C-
4), 145.7(C-3), 123.6(C-6), 122.7(C-1), 117.3(C-2),
115.4(C-5)。波谱数据与文献 [ 7 ]报道的原儿茶酸一致 , 因
此化合物确定为原儿茶酸。
化合物 6 无色针晶(甲醇), 溴酚蓝反应阳性提示有羧
基 ,三氯化铁反应阳性提示有酚羟基。 ESI-MS(m/z):170
[ M ] +。1H-NMR(CD3OD, 400 MHz)δ:7.04(2H, s, H-2,
6)。13C-NMR(CD3OD, 100 MHz)δ:170.4(COOH), 122.0
(C-1), 110.3(C-2, 6), 146.4(C-3, 5), 139.6(C-4)。以上波
谱数据与文献 [ 8]报道的没食子酸一致 ,因此化合物 6确定为
没食子酸。
化合物 7 浅黄色粉末(甲醇 /水), 5%三氯化铁反应阳
性。 ESI-MS(m/z):301 [ M-H ] -, 1 H-NMR (DMSO-d6 ,
400 MHz)δ:7.46(2H, s, H-5, 5′)。13 C-NMR(DMSO-d6 ,
100 MHz)δ:159.2 (C-7, 7′), 148.1(C-4, 4′), 139.6(C-3,
3′), 136.4(C-2, 2′), 112.4(C-6, 6′), 110.2(C-5, 5′), 107.6
(C-1, 1′)。以上波谱数据与文献 [ 9 ]报道的鞣花酸一致 , 因
此化合物 7确定为鞣花酸。
化合物 8 黄色针状结晶(甲醇 /水), 盐酸-镁粉反应阳
性 , Molish反应阳性。 ESI-MS(m/z):595 [ M +H] +, 1 H-
NMR(DMSO-d6 , 600 MHz)δ:12.67(1H, br, s, 5-OH), 10.14
(1H, brs, 7-OH), 8.07(2H, d, J=9.0 Hz, H-2′, 6′), 6.85
(2H, d, J=9.0 Hz, H-3′, 5), 6.43(1H, d, J=2.4 Hz, H-8),
6.20(1H, d, J=2.4Hz, H-6), 5.64(1H, d, J=7.2 Hz, H-Glc
端基), 4.65(H, d, J=4.2 Hz, H-Rha端基), 0.73(3H, s, H-
Me-Rha);13C-NMR(DMSO-d
6
, 150 MHz)δ:177.3(C-4),
164.0(C-7), 161.2(C-5), 159.8(C-4′), 156.2(C-2), 156.0
(C-9), 132.7(C-3), 130.8(C-2′, 6′), 120.8(C-1′), 115.0
(C-3′, 5′), 103.9(C-10), 98.6(C-6), 93.6(C-8);Glc:100.5
(C-1), 73.9(C-2), 75.6(C-3), 68.5(C-4), 75.0(C-5), 60.1
(C-6);Rha:98.7(C-1), 70.5(C-2), 70.6(C-3), 71.8(C-4),
68.1(C-5), 17.1(C-6)。波谱数据与文献 [ 9]对照 ,该化合物
鉴定为山柰酚-3-O-芸香糖苷。
69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010年 2月 第 34卷 第 1期 BulAcadMilMedSci, Vol34, No1, Feb, 2010
化合物 9 无色针状结晶(乙酸乙酯), mp137 ~ 138℃,
易溶于氯仿和丙酮 , Libermann-Burchard反应呈阳性 ,示为甾
类物质。 EI-MS分析表明该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 414, 并
出现脱水峰(396), 表明分子中含有羟基 , 同时质谱中出现
一系列质量相差为 14 的碎片单元 , 1 H-NMR(CDCl
3
,
600MHz)谱中 δ5.35(1H, m)为烯氢信号 ,高场区出现了多
个甲基 、亚甲基和次甲基信号重叠形成的 “扫帚峰”, 通过薄
层层析与 β-谷甾醇标准品对照 , TLC行为完全一致 , 混合熔
点不下降 , 该化合物鉴定为 β -谷甾醇。
化合物 10 无色片晶(甲醇), EI-MS(m/z):389[ M+
H] +, 1H-NMR(DMSO-d6 , 400 MHz)δ:7.45(1H, s, H-3),
5.56(1H, d, J=3.0Hz, H-1), 3.68(1H, m, H-5), 1.95(1H,
m, H-8), 2.43(1H, brd, J=19.2Hz, H-9), 2.62(1H, dd, J=
19.2, 8.4 Hz, H-6a), 2.31(1H, m, H-6b), 1.06(3H, d, J=
7.2 Hz, H-10), 3.64(3H, s, -OCH3), 4.49(1H, d, J=7.8Hz,
H-Glc端基);13C-NMR(DMSO-d6 , 100 MHz)δ:93.2(C-1),
151.6(C-3), 109.1(C-4), 26.4(C-5), 42.0(C-6), 217.6(C-
7), 44.2(C-9), 42.7(C-8), 13.1(C-10), 166.5(C-11), 51.0
(C-OCH3), Glc:98.6(C-1), 77.3(C-3), 76.6(C-5), 73.0(C-
2), 70.0(C-4), 61.1(C-6)。波谱数据与文献 [ 10]比较基本一
致 , 该化合物鉴定为 7-酮香木鳖苷。
【参考文献】
[ 1] 中药大辞典编写组.中药大辞典(上册)[ M] .上海: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 , 2000:869-871.
[ 2] 王宇杰 ,孙启时.金钱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 J] .中国药物化学
杂志 , 2005, 15(6):357-359.
[ 3] 李 宁 ,李 铣 ,杨世林 ,等.过山蕨总黄酮的化学成分研究
[ 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 2004, 21(2):105-108.
[ 4] 吴新安 ,赵毅民.金莲花化学成分研究 [ J] .中草药 , 2005, 36
(3):344-345.
[ 5] 周 伟 ,蔡光明 ,何桂霞 ,等.小叶黑柴胡茎叶中的黄酮类成
分 [ J] .中国天然药物 , 2006, 4(5):387-389.
[ 6] 胡 峻 ,石任兵 ,张援虎 ,等.荆芥穗化学成分研究 [ J].北京
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06, 29(1):38-40.
[ 7] 胡红宇 ,杨 郁 ,于能江 ,等.牡丹皮化学成分研究 [ J] .中国
中药杂志 , 2006, 31(21):1793-1795.
[ 8] 叶 亮 ,杨俊山.蛇莓中鞣花酸类及三萜类成分研究 [ J] .药
学学报 , 1996, 31(11):844-848.
[ 9] 姚莉韵 ,陆 阳 ,陈泽乃.木芙蓉叶化学成分研究 [ J] .中草
药 , 2003, 34(3):201-203.
[ 10] DantoftS, FranzikH, JensenSR.IridoidglucosidesfromPicconia
excelsa[ J] .Phytochemistry, 1997, 45(4):743-750.
(姜晓舜 编辑 2009-11-27 收稿)
* * *
·读者 ·作者 ·编者 ·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根据 GB/T3469《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 ,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参考文献类型:专著 “M” 、论文集(或会议录)
“C” 、报纸 “N” 、期刊 “J”、学位论文 “D” 、报告 “R”、标准 “S” 、专利 “P”、专著及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A”。
对于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 ,用以下双字母作为标识:数据库(database)“DB” 、计算机程序(computerprogram)“CP”、
电子公告(electronicbuletinboard)“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对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 , 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 , 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以双字
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tape)“MT” 、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 ,并
用以下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文献类型标识 /载体类型标识 ] 。
(本刊编辑部)
70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010年 2月 第 34卷第 1期 BulAcadMilMedSci, Vol34, No1, Feb,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