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表 2 样品测定结果(n=3)
样品来源 地黄苷 A含量 /mg/g RSD/% 地黄苷 D含量 /mg/g RSD/%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院药房生地黄 3.25 1.20 1.63 4.18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院药房熟地黄 1.69 0.59 0.62 2.45
河南省药材公司生地黄 3.15 2.82 1.53 4.44
河南省药材公司熟地黄 1.22 0.47 0.43 1.35
河南温县饮片厂生地黄 3.58 2.02 1.70 4.25
河南温县饮片厂熟地黄 1.26 0.79 0.49 3.10
山西襄汾县生地黄 2.63 2.73 1.16 3.22
山西襄汾县熟地黄 1.06 0.68 0.38 2.40
山西曲沃县生地黄 3.01 2.84 1.34 3.17
山西曲沃县熟地黄 1.17 0.91 0.41 2.96
山东嘉祥县生地黄 2.23 1.93 1.12 2.45
山东嘉祥县熟地黄 1.08 1.21 0.42 2.31
山东济宁市郊生地黄 2.06 2.18 1.01 3.17
山东济宁市郊熟地黄 0.87 1.13 0.37 1.86
陕西渭南生地黄 2.18 2.34 1.08 2.61
陕西渭南熟地黄 0.92 1.05 0.35 2.66
参考文献:
[ 1] 中国药典 2005年版一部 [ S] .2005:83.
[ 2] 张 玲 ,徐新刚 ,时延增 ,等.地黄提取工艺研究 [ J] .中草药 ,
1998, 29(5):308.
[ 3] 李更生 ,王慧森 ,都恒青 ,等.液相层析法制备地黄活性成分
梓醇 [ J].中成药 , 1998, 20(6):36.
[ 4] 王宏洁 ,边宝林 , 杨 健 , 等.地黄中梓醇变化条件的探讨
[ J].中国中药杂志 , 1997, 22(7):408.
[ 5] 于 震 ,王 军 ,李更生 ,等.地黄苷 D滋阴补血和降血糖作
用的实验研究 [ J] .辽宁中医杂志 , 2001, 28(4):240.
[ 6] 王 军 ,于 震 ,李更生.地黄苷 A对 `阴虚 及免疫功能低下
小鼠的药理作用 [ J] .中国药学杂志 , 2002, 37(1)20-22.
[ 7] 李更生 ,于 震 ,王慧森.地黄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 [ J].
国外医学.中医药分册 , 2004, 26(2):74-76.
[ 8] 刘长河 ,张留记 , 李更生 , 等.地黄中地黄苷 A的含量测定
[ J] .中草药 , 2002:33(8):706-707.
[ 9] 李更生 ,王慧森.HPLC法测定地黄中地黄苷D含量 [ J].中草
药 , 2003, 34(8):752.
[ 10] 李计萍 ,马 华 ,王跃生 ,等.鲜地黄与干地黄中梓醇 、糖类成
分含量的比较 [ J] .中国药学杂志 , 2001, 36(5):300-302.
莱菔子生制品挥发性成分 GC-MS分析
张 欣 1 , 王爱武 2 , 宿廷敏1 , 吕文海 1*
(1.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 济南 250355;2.山东省立医院 ,山东 济南 250021)
收稿日期:2007-04-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672665)
作者简介:张 欣(1981~ ),男 ,硕士研究生 ,从事中药炮制研究 ,电话:0531-88102325, E-mail:zxtcm@126.com。
*通讯作者:吕文海 ,教授 ,研究方向:饮片炮制理论及制备规范化 ,电话:0531-89628081, E-mail:Luwenhaitcm@163.com。
关键词:莱菔子;炮制;气味;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
摘要:目的:对莱菔子炮制前后气味和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方法:利用大气采样管收集莱菔子气味样品 ,利用挥发油提
取器收集挥发油 ,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组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气味部位生品较炒品多检出两种组分 ,其它
组分相对含量有较明显差别;挥发油部位生品检出了特有的异硫氰酸酯类成分 , 共有组分在生 、炒品中的相对含量有明
显差别。结论:生 、炒莱菔子挥发性成分有显著区别。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528(2008)01-0096-03
莱菔子系中医临床常用消食除胀 ,降气化痰药 。 是炮制前后 “生熟异治 ” “生升熟降 ”的代表药物。
96
2008年 1月
第 30卷 第 1期
中 成 药
ChineseTraditionalPatentMedicine
January2008
Vol.30 No.1
明 · 《本草纲目 》概括其功效为 “生能升 , 熟能降 。
升则吐风痰 ,散风寒 ,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 ,调下
痢后重 ,止内痛 。”清 · 《本草便读 》载 “生用则能升
能散 ,善吐胸膈风痰 ,炒熟则性降 ,气降则痰消 ,一切
喘嗽因痰者皆可用之 ”。但迄今对其生 、炒品内在
成分变化知之甚少 。实验发现莱菔子生 、炒品煎煮
时气味有明显差异 。生品具浓郁的萝卜特有辛辣
味 ,使人不易服;而炒品为令人愉悦的特有香味 ,易
于服用 。为探讨莱菔子炮制前后内在成分的量变与
质变 ,试用回流法配合大气采样管收集莱菔子生炒
品煎煮时产生的气味 ,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莱菔子
生炒品的微量挥发油 ,对其进行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
分析。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与试剂
Agilent6890NGC-5973NMS气相色谱 -质谱联
用仪;Gh~ 1型活性炭采样管 ,硅胶采样管(江苏通
州金南玻仪五金厂);日本岛津 QP5050A型气相色
谱 -质谱联用仪;试剂均为色谱纯。
1.2 药材
莱菔子 ,购于鄄城良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经山
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生药系周凤琴教授鉴定为十字
花科植物萝卜 RaphanussativusL.的干燥成熟种子 ,
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品种 。
炒莱菔子 ,净莱菔子用研究确定的规范化工艺
炒至质地鼓起 ,易脱皮 ,有爆裂声和特有香气溢出
时 ,取出 ,晾凉。生 、炒品均粉碎成粗粉备用。
2 供试样品的制备
2.1 莱菔子生 、炒品气味样品的采集
将莱菔子生 、炒品粉末各 120 g, 每次 60 g置
500mL烧瓶中 ,加水 300 mL浸泡 30 min,加热回
流 ,冷凝管上口连接 CaCl2干燥器 ,经硅胶和活性碳
大气采样管收集挥发出的气味 。将采样管中活性炭
和硅胶浸泡在二硫化碳和甲醇 1∶1溶液中 ,加塞过
夜 ,取上清液供 GC-MS联用分析 。
2.2 莱菔子生 、炒品挥发油样品的提取制备
莱菔子生 、炒品粗粉各 50 g, 500 mL水浸泡 3
h,挥发油提取器提取 5 h。提得物常温下成白色片
状 ,漂浮在挥发油采集管中 ,滴加环己烷溶出 ,无水
硫酸钠脱水 ,吸取上清液供 GC-MS联用分析。
3 方法与结果
3.1 莱菔子生炒品气味样品的分析
3.1.1 气相色谱条件:Agilent6890NGC-5973NMS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色谱柱为 HP-20M弹性石英
毛细管柱(30m×0.32mm, 0.25μm);载气为氦气 ,
体积流量:2.0 mL/min;气化室温度:230 ℃;分流
比:20∶1;程序升温:50 ℃, 以 8 ℃/min升至 230
℃。
3.1.2 质谱条件:电离方式 EI;电子轰击能量 70
eV;离子源温度 230 ℃;扫描范围 29 ~ 500 amu。结
果见表 1。
表 1 生 、炒莱菔子中气味成分分析及各相对含量
序号 化合物名称 化合物分子式
相对含量 /%
生莱菔子 炒莱菔子
1 1, 1-二甲氧基-2-甲基丙烷 C6H14O2 2.24 —
2 二甲基二硫醚 C2H6S2 64.65 61.64
3 1, 1-二甲硫基乙烷 C4H10S2 0.97 3.19
4 二甲基三硫醚 C2H6S3 5.61 10.93
5 未能鉴定 — 7.70 12.62
6 二甲酯硫酸 C2H6O4S 6.07 1.51
7 二甲基四硫醚 C2H6S4 0.36 1.34
8 未能鉴定 — 0.53 1.12
9 未能鉴定 — 2.13 7.65
10 棕榈酸 C16H32O2 9.74 —
实验结果表明 ,生 、炒莱菔子气味组分数目有差
别 ,生品检出 10种 ,炒品检出 8种。其中 1, 1-二甲
氧基 -2-甲基丙烷和棕榈酸仅在生品中检出;二甲基
二硫醚 ,二甲酯硫酸在生品中的相对含量高于炒品 ,
而二甲基三硫醚在炒品中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生
品。
3.2 莱菔子生炒品挥发油样品的分析
3.2.1 气相色谱条件:日本岛津 QP5050A型气相
色谱 -质谱联用仪;色谱柱为 DB-5弹性石英毛细管
柱(30m×0.25mm, 0.25μm);载气为高纯氮气;柱
前压 64.5 kPa;分流比 10:1,气化室温度 250 ℃;程
序升温 50 ℃,以 10 ℃/min升至 100 ℃;然后 101
℃以 12℃/min升至 220 ℃。
3.2.2 质谱条件:电离方式 EI;电子轰击能量 70
eV;离子源温度 230 ℃;扫描范围 35 ~ 500 amu。结
果见表 2。
实验结果表明 ,生品检出 16种组分 ,炒品检出
11种组分;从生品中检出异硫氰酸 -4-甲基己酯 、异
硫氰酸己酯两种炒品中不含有的异硫氰酸酯类成
分。生 、炒品的共有组分相对含量也有较大差异 ,二
甲基三硫醚生品明显多于炒品 , 1, 2-二甲磺酰氧基
乙烷炒品明显多于生品 。
4 小结与讨论
4.1 在采样管打开时 ,可明显闻到莱菔子特有气味
溢出 。气味样品分析结果显示 , 1, 1-二甲氧基 -2-甲
基丙烷 ,棕榈酸两个组分只存在于生莱菔子样品中 ,
97
2008年 1月
第 30卷 第 1期
中 成 药
ChineseTraditionalPatentMedicine
January2008
Vol.30 No.1
其余生 、炒品共有组分的相对含量有明显差别 。检
出的多种含硫化合物 ,是生 、炒莱菔子共有的组分 。
经查阅相关文献 ,二甲基二硫醚 、1, 1-二甲硫基乙
烷 、二甲基三硫醚 、二甲酯硫酸 、二甲基四硫醚等含
硫化合物在莱菔子中检出 。
表 2 生 、炒莱菔子中挥发油成分分析与各相对含量
序号 化合物名称 化合物分子式
相对含量 /%
生莱菔子 炒莱菔子
1 1, 3-二甲基环己烷 C8H16 3.58 —
2 乙基环己烷 C8H16 2.70 —
3 邻二甲基苯 C8H10 — 2.40
4 二甲基三硫醚 C2H6S3 13.96 4.99
5 未能鉴定 — — 0.52
6 1-辛醇 C8H18O 1.85 —
7 壬醛 C9H18O 11.45 —
8 1, 5-戊二醇 C5H12O2 — 8.61
9 异硫氰酸-4-甲基戊酯 C7H13NS 10.62 —
10 未能鉴定 — 2.77 —
11 未能鉴定 — 2.90 —
12 未能鉴定 — — 1.03
13 未能鉴定 — — 0.77
14 未能鉴定 — 0.56 —
15 异硫氰酸己酯 C7H13NS 15.04 —
16 1, 2-二甲磺酰氧基乙烷 C4H10O6S2 10.84 33.59
17 未能鉴定 — 2.01 —
18 环己基环己烷 C12H22 0.70 —
19 2-环己基乙醇 C8H16O — 3.93
20 未能鉴定 — 1.04 —
21 未能鉴定 — — 5.69
22 裂解峰 — 5.24 —
23 裂解峰 — 14.74 —
24 3-甲基-5-乙基庚烷 C10H22 — 11.07
25 2, 6-二甲基-3-辛烯 C10H20 — 27.39
4.2 莱菔子生 、炒品挥发油的气味不佳 ,室温下成
固态蜡状 。分析结果表明 ,生品中检出 2种异硫氰
酸酯类化合物:异硫氰酸-4-甲基己酯 、异硫氰酸己
酯。系十字花科植物由硫代葡萄糖苷酶解产生的次
生产物 ,具有抗癌 ,抑制微生物生长等药理活性。炒
品无此类成分 ,可能系炒制过程有杀酶保苷效应。
生莱菔子特有的气味可能是异硫氰酸酯类成分。生
莱菔子研末温水调服 ,有可能使种子中酶类物质发
挥作用 ,促使硫代葡萄糖苷酶解产生异硫氰酸酯 ,从
而产生对胃的刺激或致呕作用 ,炒制有可能部分地
消除了这种副作用 [ 1] 。
4.3 挥发油生品检出 16种组分 ,多于炒品的 11
种。可能加热过程有成分分解 ,或由于杀酶保苷作
用使炒品中某些成分不能产生 。生 、炒品挥发油组
分差异较大 ,仅检出两种共有组分 ,其余均不相同 ,
说明莱菔子在炒制过程中挥发油组分发生了明显的
质变 。
4.4 莱菔子生 、炒品挥发性组分的明显不同 ,可能
是其 “生升熟降 ”、 “生熟异治 ”作用的部分物质基
础。其挥发性组分的不同作用 ,在莱菔子研末冲服
时 ,会更有效的得以体现 。
4.5 生莱菔子挥发油中可能存在热不稳定性物质 ,
在 200 ℃左右温度下可裂解 , 22、23峰位处出现裂
分 ,峰形展宽 ,是两个不纯的色谱峰 ,未作鉴定。
参考文献:
[ 1] 李 娟 ,朱祝军.植物中硫代葡萄糖苷生物代谢的分子机制
[ J] .细胞生物学杂志 , 2005, 27:519-524.
新化合物
可诱使癌细胞自杀
近日 ,美国霍华德 ·休斯医学研究所科学家称 ,他们已在实验中制造出一种可诱使癌细胞自杀的人工合
成分子 。该研究成果已刊登在专业杂志《癌细胞》上 。
在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专家王晓东的领导下 ,科学研制出一种模拟 Smac蛋白活动的小分子。 S
mac是重要的促细胞凋亡蛋白之一 ,当杀死不正常细胞的机制启动后 ,线粒体释放出 Smac蛋白促使受损或
不正常细胞凋亡的生化过程就会发生 。科学家解释 ,癌细胞对释放 Smac蛋白的信号具有抵抗力 ,因此它们
能够 “阻止”细胞凋亡机制 。研究人员对 50个人类肺癌细胞系进行了检测 ,结果惊讶地发现 ,这些细胞系中
大约 1/4对 Smac模拟物的单独使用是敏感的 ,这说明凋亡信号在这些细胞中已经被开启。科学家表示 ,这
一发现可用于开发治疗肺癌或其他癌症的新方法 ,相对于化疗 ,它将是一种对健康细胞毒性较小的治疗药
物 。
98
2008年 1月
第 30卷 第 1期
中 成 药
ChineseTraditionalPatentMedicine
January2008
Vol.30 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