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珠兰的药用及其栽培管护



全 文 :一、生境与习性
株兰别名真珠兰、金粟兰、鱼子兰、
茶兰等,属金粟兰科。常绿亚灌木,花期
较长,可达 !个月之久。春花从 月下
旬或 # 月上旬开始,盛花期可达月余,
占整个花期花量的半数,而且质量最
好,香气最浓,被称为“头花”$ 夏季 %月
开的花称为 “中花”,产量和质量次于
“头花”$ & 月末的叶尾花,产量仅占全
年的 ’(),且香味较淡。
珠兰自然分布于福建、广东、台湾的
山区稀疏株间,这些地区人工栽培普遍。
江苏苏州和四川成都等地亦有栽培。
珠兰喜温暖、荫蔽、湿润的环境和
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南
方各地均露地栽培$ 长江流域和北方多
盆栽,冬季移入不低于 ’(*的室内越
冬。珠兰忌日光直射,每隔 ’( + ’天需
浇 ’次含硫酸亚铁的肥水,以保持叶色
浓绿光亮,还要注意施用磷肥。
二、栽培与管护
株兰繁殖可采用扦插、压条和分株
的方法进行。插后保持湿润,每天喷水
’ + ,次,约 -( + (天后生根。压条很容
易成活,不必刻伤,每天喷水,保持湿
润,’月可生根,秋季与母株脱离。分株
多在春季进行。
珠兰属阴性植物,喜散射光,畏烈
日,生长季节需要遮荫. 尤以夏季须放
在荫棚下养护。因其根部细弱,浇水要
适量。春季出室后宜 ’ + , 天浇水 ’ 次,
夏季日浇 ’ + , 次并喷水,秋凉后 ! +
天浇 ’次水,冬季节制浇水。生长期可
每隔 % + ’( 天施用由碎骨片、豆饼泡制
的肥水 ’ 次,现蕾至开花改每周施肥 ’
次,并注意摘心。摘除老叶、病虫枝,设
立支柱,适时修剪。
三、采收药用
珠兰是熏制花茶的重要原料,它和
茉莉花、白兰花、代代花被称为中国四大
著名茶花。家中栽珠兰,每有贵宾临门,沏
上一壶自产的珠兰花茶,畅叙友情,倍感
亲切。珠兰花茶还供外销,中国每年出口
的熏制花茶中,珠兰茶占有重要地位,闻
名全世界。珠兰花既可提取珠兰油和浸提
珠兰浸膏等香料,又是极好的芳香原料。
珠兰花、茎、叶和根皆入药。花需在
日出之前未开放时采收(日出后再采香
气散失很大)。珠兰花香浓郁、清香、醇
和、耐久,颇似兰花,可鲜用或阴干备
用。茎、叶、根四季可采,叶多鲜用,茎、
根可洗净切片晒干备用。珠兰花辛、甘、
微涩、温;珠兰茎、叶辛、温;珠兰根:辛、
苦、有毒。花、茎、叶均具祛风湿、接筋
骨、破积、驱虫、止痛、止血之功效,根能
解疔疮毒。参考便方:
’/ 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癫痫
取珠兰花或茎、叶 ! + 0 克,水煎服;也
可用开水冲泡花,代茶饮。
,/ 治感冒、腹胀 取珠兰 (全株)
’ + ,- 克,水煎服。
!/ 治顽癣、疔疮、痈疖 取珠兰根
适量捣烂敷患处。
禁忌:珠兰根有毒,只能外用。
(通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所
陕西杨陵 %’,’(()
############################################
大,苗间拥挤而引起的徒长,应及早疏
苗,并增加苗床光照。!在苗床出现“高
脚苗”后,在采取措施的同时,还应进行
叶面施肥,补充苗体内的营养不足,促
其尽快转壮。可叶面喷施 ! #$(/ ’)磷酸二
氢钾或!’)优质复合肥液。!对于较严重
的徒长,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可以叶面
喷洒矮壮素、助壮素等,抑制茄苗的生
长。
六、茄子出现“死苗”的外因
茄子在幼苗阶段,由于其组织细嫩、
抗病能力不强、根系不发达、入土较浅、
吸水能力弱、对苗床环境急剧变化的适
应能力比较弱等内在原因,易“死苗”;而
出现“死苗”现象的外因主要有:
!’/ 病菌的危害 在阴雨潮湿天,土
温在 ! # !$%’ + ’#*时,幼苗易遭受猝倒病的
危害,在高温、高温的条件下易发生苗期
立枯病。
!,/ 苗床内湿度和光照突然大幅度
升高 致使幼苗蒸发量也急剧增大,根
系供水不足,而造成萎蔫死亡。
!/ 施肥量过大 引起烧根,造成
地上部供水不足而萎蔫死亡。
!-/ 冰点水滴 在寒冷季节育苗,棚
膜上的冰点水滴在幼苗生长点上造成生
长点死亡,也就是常说的“滴水死苗”现
象。
!/ 长时间的阴雨天气 造成苗床
长时间积水,幼苗烂根而发生死亡。
!#/ 害虫危害 咬断根系或近地表
茎,而引起死苗。
预防“死苗”的措施主要有:!#用优
质的新种子播种,提高幼苗的生长势和
成苗率。!$播种前对茄种进行消毒处理,
对苗床进行土壤消毒。!高温季节育苗,
采取适当的遮阴措施。!按园土和有机
肥用量不超过 ! ##1 -进行营养土配制,不
过量施肥。!%加强药物防治,在阴雨和高
温高湿天气,应及时向苗床喷洒农药或
撒药土防病。!&在雨季育苗,采取适当的
遮雨措施,并采用高畦育苗。!’大田生产
育苗,采用无滴膜做拱棚。
(通联:四川省攀枝花市农科所
!#$!#’%(#’)
珠兰的药用及
其栽培管护
种植技术
花卉园艺
!韩学俭
!# 年第 - 期
《四川农业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