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头状沙拐枣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对不同灌溉量的响应



全 文 :文章编号:1000-694X(2012)06-1655-07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头状沙拐枣幼苗生长和生物量
分配对不同灌溉量的响应
  收稿日期:2012-03-12;改回日期:2012-05-12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KZCX2-EW-3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70477,3087047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
目(2009BAC54B01)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PT0801)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刘镇(1984—),男,山东微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Email:liuzhen0504@163.com
  * 通讯作者:曾凡江(Email:fjzeng369@sohu.com)
刘 镇1,2,3,曾凡江1,3*,安桂香1,2,3,刘 波1,2,3,
李海峰1,2,3,张利刚1,2,3,高欢欢1,2,3
(1.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83001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3.新疆策勒荒漠草
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新疆 策勒843000)
摘 要:水是荒漠生态系统中首要限制因子。由于水分限制程度不同,植物幼苗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适应
策略。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沙漠-绿洲过渡带,设计了0mm(处理A)、100mm(处理B)、200mm(处理C)3种
不同的灌溉量,对头状沙拐枣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展开实验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处理A比处理B和处理C地
下生物量均有所增加;不同灌溉条件下,头状沙拐枣幼苗的根冠比均小于1,随灌溉量的减少头状沙拐枣幼苗的根
冠比从0.19增加到0.32;即头状沙拐枣通过改变根系生物量分配适应水分条件变化。②随灌溉量的减少,头状
沙拐枣幼苗主根垂直深度和水平根幅均呈增加趋势。处理A时,头状沙拐枣幼苗根系深度达180cm以上,处理B
和C的根系深度均低于160cm,表明头状沙拐枣幼苗通过根系的伸长生长来适应水分减少。③在生长过程中,头
状沙拐枣通过老同化枝枯落适应土壤水分减少。④株高和冠幅随着灌溉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基径随着灌
溉量的增加而增加,地上生长指标在不同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生物量分配;头状沙拐枣幼苗;灌溉量;生长特性
中图分类号:Q945 文献标识码:A
  水是荒漠生态系统首要限制因子[1],自然植被
的分布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密切相关[2]。在干
旱、半干旱区,水资源过度开发,造成地表水域萎缩
和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影响植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
更新[3]。由于水对植物的重要作用,水分与植物的
关系历来是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已有研究
表明,水分对种子萌发和荒漠区植被的更新有正效
应[4],水分胁迫显著降低光合作用效率[5]和固氮植
物的生物固氮能力[6],影响植物根冠比[7]和植被的
生产力[8]。同时,在不同的水分条件下,植物也通过
形态特征和生理变化适应环境变化,以增强生存机
会[9]。许多学者研究表明,适度干旱能够增加幼苗
根系的根系深度和垂直生长速度,增大根冠比,促进
生物量向根部分配[10],植物也能够通过改变根系生
长方向获取更多的水分和养分资源[11],适宜的水分
条件能够增加根系寿命[12],促进克隆植物根蘖苗的
产生,竞争地上更多的光照资源[11],并通过不断调
整其生长和生物量的分配策略来适应生境中养分、
水分[13]等环境变化;当干旱超过一定程度,则抑制
植物生长,甚至造成植物死亡[14]。
头状沙拐枣(Calligonum caput-medusae)作为防
风固沙的先锋树种,被引种到塔南用于防护林体系建
设。关于沙拐枣前人在生态生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研
究。研究表明,在印度西北部沙漠地区,土壤水分和
养分与沙拐枣生长、生物量有很好的相关性[15];而在
塔南极端干旱区,地下水是沙拐枣生长所需水分和养
分的主要来源[16],而且与其他植物种相比,沙拐枣具
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Gries等[17]通过研究沙拐枣
基部茎截面积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建立了沙拐枣生
产力模型。李向义等[18]和苏培玺等[19]研究表明,头
状沙拐枣在干旱生境维持较高水势和光合能力,生理
适应类型属于抵抗型,为典型的荒漠植物。但关于沙
拐枣展开的相关研究还不够,特别是在根系生长、分
布和适应策略方面研究较少。但关于沙拐枣在根系
生长、分布和适应策略方面研究较少。我们以一年生
头状沙拐枣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根挖掘法研究头
状沙拐枣幼苗生长特别是根系生长和分布对不同灌
溉条件的响应,将有利于深入了解不同水分条件对头
第32卷 第6期
2012年11月               
中 国 沙 漠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Vol.32 No.6
Nov.2012
状沙拐枣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头状沙拐枣植被重建过
程中幼苗期水分管理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新疆策勒绿洲前缘(38°00′54″N,
80°43′43″E)沙漠-绿洲过渡带。该区域属于暖温带
极端干旱荒漠气候,海拔1 371m。夏季炎热,干旱
少雨,日照时间长,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风沙灾害
尤为严重。策勒县境内年平均风速1.9m·s-1,年
平均大于8级大风天数为40d,沙尘暴频繁,年均
30d。年均气温11.3℃,极端最高气温41.9℃,极
端最低气温-23.9℃。年均降水量35.1mm,潜在
蒸发量高达2 595.3mm。绿洲内部地下水埋深为
16m左右,绿洲前缘为7m左右,而且地下水位有
明显的季节变化。策勒县境内有9条季节性河流,
均属于降水、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综合补给性河流,
年径流总量为5.85亿m3,但季节分配极不均衡,春
季占9.13%,夏季占76.18%,当昆仑山的融雪水超
出河流容量时,就会出现夏季洪水。研究区内乡土
植物主要有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胡杨
(Populus euphratica)、花花柴(Karelinia caspi-
ca)、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等,头状沙拐
枣(Calligonum caput-medusae)作为防护林体系建
设的重要植物种引进到本区域内。
1.2 实验材料
本实验选用头状沙拐枣作为材料。头状沙拐枣
作为防风固沙的先锋树种,已广泛应用到塔南绿洲
防护林体系建设。供试材料为人工培育当年生沙拐
枣的实生苗。
1.3 研究方法
1.3.1 试验设计与处理
在塔南夏季,往往有高山融雪水超出河道漫溢
到荒漠区,这些洪水对荒漠区植物生长和繁殖有促
进作用[17-18],但是由于洪水来水量和次数的不确定
性,一年之中往往只有一次或两次。试验是在头状
沙拐枣幼苗成活的基础上,通过灌溉模拟洪水对幼
苗漫溢,探讨对头状沙拐枣幼苗生长的影响。灌溉
次数为一次。试验设置3个灌溉梯度:0mm,100
mm,200mm,每个梯度3个重复。共9个试验小
区,试验小区为4m×5m。试验场地位于沙漠-绿
洲过渡带,土壤为风沙土,为便于幼苗成活,于4月
10日对试验场地统一翻耕,利于幼苗根系下扎;整
理试验小区,每个小区之间采用塑料纸做成1m深
的防渗墙。在整理好试验场地后,于4月17日对9
个试验小区统一进行一次灌溉,灌溉量均为100
mm,湿润土壤作为种子萌发湿润的苗床。在4月
19日,采用穴播的方式种植沙拐枣每穴5~8粒,播
种深度为3cm左右,株、行距为80cm×80cm。在
播种前,采用磨砺法破坏沙拐枣种子坚硬的种皮,并
将种子放入装有沙土的盆中,保持土壤湿润,在20
℃条件下对沙拐枣种子进行催芽,一周后待大部分
沙拐枣种子有白色嫩芽露出,将种子取出种植。种
子出苗采取每天喷洒水等保苗措施,一个月后进行
间苗,每穴保留一株幼苗。
根据前期预实验,头状沙拐枣幼苗在土壤含水
量低于9%时开始出现水分胁迫。本试验在种子萌
发和幼苗生长过程中,进行土壤含水量调查,当0~
200cm土层的含水量均低于9%时,进行灌溉处理。
通过土壤含水量跟踪调查,灌溉在6月15日进行。
同时,在灌溉前、灌溉后48h和根系挖掘前采用烘
干法进行土壤含水量测定。
1.3.2 取样与测定
2010年9月23日采用全根挖掘法,对头状沙
拐枣幼苗根系的分布和生物量分配进行了调查。在
各灌溉量的苗木中选取大小一致的植株,每个处理
4~6株。挖掘前,对所选定的植株用钢卷尺、游标
卡尺测定株高、基径和冠幅,然后采用收获法取地上
部分作为地上生物量。对取回的根样带回实验室,
按照直径≤1mm、1~2mm 和>2mm分类放置。
对分类放置的根系随机选取3~5段,测定其直径作
为该层该段根系的平均直径,然后用直尺测定根系
的根长(L),利用公式和S=4πdL求出根系表面积
(S),最后将地下各层根系与地上各冠层植物材料
放入干燥箱,在70℃下烘干至恒重后称重。在头状
沙拐枣幼苗生长过程中,发现头状沙拐枣幼苗均有
老同化枝不断干枯、新同化枝不断产生,我们把每一
株的枯落物分别收集,烘干后称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灌溉条件下沙拐枣幼苗的生长
从表1可以看出,头状沙拐枣幼苗各生长指标
对不同灌溉条件的反应表现较为复杂。株高和冠幅
随着灌溉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各处理间差
异不显著(P>0.05),表明株高和冠幅对灌溉量增
加不是很敏感。基径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与
6561                 中 国 沙 漠              第32卷 
0mm 处理相比,100 mm 处理的基径增加了
14.5%,200mm处理的基径增加了15.5%,各处理
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灌溉量的减少,根
系深度有减小的趋势。
表1 不同灌溉条件下沙拐枣幼苗的生长特征
Table 1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C.caput-medusae seedlings under different irrigation amounts
处理 株高/(cm·株-1) 基径/(mm·株-1) 冠幅/(cm2·株-1) 根系深度/(cm·株-1)
0mm  61.60±8.87a 12.27±0.68a 5 654.0±802.4a 146.67±14.30a
100mm  90.20±11.66a 14.05±0.97a 9 133.8±1901.4a 110.00±17.32a
200mm  62.00±13.97a 14.18±1.72a 7 560.8±370.9a 120.00±14.14a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2.2 不同灌溉条件下头状沙拐枣幼苗生物量分配
规律
  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是分析植物生长的重要指
标,可以通过根冠比反应植物生物量分配特点和植
物生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
图1 不同灌溉条件对头状沙拐枣幼苗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Fig.1 Biomass distribution and root/shoot ratio of C.
caput-medusae under different irrigation amounts
灌溉量的增加,头状沙拐枣根冠比逐渐较小,植物生
物量更多的分配到地上部分,以竞争光照资源;干旱
条件下,头状沙拐枣通过向根系分配更多生物量以获
取更多的水分,供给植物生长,用以植物组织的构建。
2.3 不同灌溉条件下根系生物量分布格局
2.3.1 根系在垂直方向分布
从图2可以看出,头状沙拐枣幼苗根系分布格
局呈“倒金字塔”型,根系主要集中分布在表层0~
20cm土壤层中,3个水分处理都有超过70%的根
系分布在此层中。100mm和200mm处理的根系生
物量分布在160cm以内,0mm处理的根系生物量有
少量根系分布在120~180cm土层内,这些根系均是
小于1mm的细根,具有很强的吸收功能。结果表
明,头状沙拐枣通过增加深层根系适应水分减少。
2.3.2 吸收面积垂直分布
不同灌溉条件下,由于土壤水分状况的不同,吸
收根表面积分布(≤1mm)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图2 不同灌溉条件下头状沙拐枣幼苗根系分层生物量
Fig.2 Distribution of underground biomass of C.caput-medusae in soil layer under different irrigation amounts
从图3可以看出,在0mm处理中,头状沙拐枣吸收
根表面积在40~60cm层分布最大;在100mm处
理中,头状沙拐枣吸收根表面积在0~60cm内变化
不大,在60cm以下层次根系表面积急剧减少;在
7561 第6期 刘 镇等: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头状沙拐枣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对不同灌溉量的响应    
图3 不同灌溉条件下吸收根表面积垂直分布
Fig.3 Distribution of surface area of absorptive roots of C.caput-medusae in soil layer under different irrigation amounts
200mm处理中,头状沙拐枣吸收根表面积在0~20
cm分布最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有减少的趋势。
3个处理中,200mm处理头状沙拐枣幼苗吸收根表
面积最小,100mm处理最大,这与地上生物量积累
有一致性。
2.3.3 根系在水平方向分布
根幅反映植物根系在水平方向上获取资源能力
的大小。如图4所示,不同水分处理下头状沙拐枣
幼苗根幅在土层中的分布格局具有明显差异。总体
而言,水平根幅基本在0mm处理时拓展空间最大,
随着灌溉处理增加,水平根幅逐渐减小。从分布特
征看,头状沙拐枣幼苗根幅随土壤深度增加呈“单峰
型”变化,而且随着灌溉量的减少根幅峰值出现在土
层中的深度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图4 不同灌溉条件对头状沙拐枣幼苗根系根幅的影响
Fig.4 Horizontal root range of C.caput-medusae in soil layer under different irrigation amounts
2.4 不同灌溉下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
土壤含水量反应植物生长环境中的水分状况。
图5所示,本试验在6月14日进行土壤含水量调查
本底值,结果表明,在2m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基本
低于9%。于6月15日进行灌溉处理,2d后,100
mm处理土壤下渗90cm左右,200mm处理土壤下
渗180cm左右。在根系挖掘前(9月23日),进行
第3次土壤含水量调查,结果表明,灌溉样地表层土
壤干旱程度加深,1m以下土壤层土壤含水量高于
未灌溉土壤。表明一次灌溉,在前期对土壤水分状
况有一定改善,随着时间推移,表层土壤不断干化,
与未灌溉土壤无明显差异,而深层土壤贮存水分在
后期植物生长有重要作用。
3 讨论
3.1 不同灌溉条件对头状沙拐枣幼苗生物量分配
的影响
  植物生物量产生和分配与外界环境密切相关。
受到水分胁迫时,植物通过增加向根系中分配生物
量以扩大根系分配空间,获得更多水分资源[20]。植
物种间差异以及受到水分胁迫的程度不同,植物生
8561                 中 国 沙 漠              第32卷 
图5 不同灌溉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
Fig.5 Dynamic changes of soil vertical water content profile after irrigation
物量分配特征也是有差别的。在相同的水分胁迫条
件下,红松和水曲柳地下生物量的比例有所增加,而
胡桃楸和椴树则表现出相反的生物量分配响应,这也
表明红松和水曲柳更适应在干旱的环境中生长[21]。
柏木幼苗则通过小根系适应水分胁迫,以增强对资源
的竞争;轻度水分胁迫条件下,柏木幼苗把较多的碳
水化合物分配到茎叶中,胁迫严重时把较多的碳水化
合物分配到根部[22]。与头状沙拐枣生境相似的骆驼
刺幼苗,在一定土壤水分范围内中有利于植株生长发
育,土壤含水量过高和过低都会减少生物量积累及地
下分配的比例,最终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23]。
头状沙拐枣作为C4 植物,生物量分配的策略显示出
头状沙拐枣幼苗适应干旱胁迫方面的优势。在地上
生物量积累方面,头状沙拐枣幼苗在100mm灌溉条
件下最大,在0mm灌溉条件下最小;在地下生物量
积累方面,随着灌溉量增加根系生物量呈减少趋势。
结果表明,头状沙拐枣幼苗减少地上生物量分配,增
加根系生物量分配以适应干旱生境。
植物根冠比是衡量植物对立地环境适应状况的
重要指针[24]。根冠比与外界环境如降水、土壤水分
和养分、温度以及植物年龄等有关[25],植物可以通
过增加根冠比适应逆境生境。已有研究表明,在内
蒙古草原,大针茅幼苗根冠比效应与降雨格局相关,
总降雨量增大只在较长降雨间隔条件下使根冠比发
生改变,降雨间隔时间增长只在高降雨量条件下使
根冠比发生改变[26];在新疆沙漠-绿洲过渡上,疏
叶骆驼刺幼苗根冠比随土壤水分的减少和养分的贫
瘠而增加,这种趋势在后期更为明显[10,27]。这些研
究结果与我们头状沙拐枣幼苗适应性研究的结果具
有一致性。不同灌溉条件下,头状沙拐枣幼苗随着
灌溉量增加根冠比呈减小的趋势。当灌溉量为200
mm时,头状沙拐枣幼苗的根冠比为0.19,当灌溉量
为0mm时,根冠比增加到0.32。说明在干旱生境
中,增加根冠比头状沙拐枣幼苗重要适应策略。植物
在贫瘠的环境中,通过将碳水化合物分配到根系中以
获得更多水分和养分物质,供给植物自身生长。
3.2 地上生物量及冠层干枯率
头状沙拐枣幼苗在生长过程中,有老同化枝不断
干枯、新同化枝不断产生的现象。如果将产生的枯落
物与现存地上生物量之比叫做枯枝率,我们发现枯枝
率与灌溉呈正相关(图6)。在灌溉初期,头状沙拐枣
幼苗有较充足的水分来源,生物量向地上分配较多,
图6 不同灌溉条件对头状沙拐枣幼苗地上
生物量及干枯率的影响
Fig.6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litter mass/aboveground
biomass rate of C.caput-medusae under
different irrigation amounts
9561 第6期 刘 镇等: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头状沙拐枣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对不同灌溉量的响应    
随着土壤干旱加剧,根系吸水能力不足以维持所有地
上冠层生存,头状沙拐枣幼苗冠层开始出现干枯。枯
枝率与地上生物量无关,与幼苗前后水分条件变化有
关,200mm处理表现出最高的枯枝率,这可能也是头
状沙拐枣适应不断干化生境的策略之一。
3.3 不同灌溉条件头状沙拐枣幼苗根系在土壤中
分布格局
3.3.1 垂直分布特征
  植物生长土壤中,对水分条件变化直接通过根
系可塑性变化进行适应。单立山等[13]]研究表明,
梭梭和多枝柽柳幼苗根系通过增加垂直根深度适应
水分减少;曾凡江等[10]研究疏叶骆驼刺幼苗时发
现,在土壤水分相对匮乏的环境中疏叶骆驼刺幼苗
拥有发达的垂直根系,而且随着干旱程度加深根系
深度增加。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差不嘎蒿根系主
要分布在0~20cm 的表层,黄柳根系主要分布在
20~50cm 的深层土壤中[28]。在塔克拉玛干沙漠
腹地,自然环境中的塔克拉玛干柽柳根系主要分布
在50~150cm,在0~50cm中几乎没有根系分布,
这与植物对生境长期适应有关[13]。本试验中,不同
灌溉条件下,头状沙拐枣根系生物量在垂直方向呈
倒金字塔型。随着灌溉量的减少,根系深度由120
cm增加到160cm。头状沙拐枣幼苗根系通过向深
层分布吸收深层土壤水分。说明增加根系深度是头
状沙拐枣幼苗适应干旱生境生存策略。
3.3.2 水平分布特征
  植物根幅说明植物根系的水平生长和扩展状况,
反映植物根系在水平方向上获取资源能力的大小。
已有研究表明,梭梭幼苗根系水平根幅在不同生长阶
段,水平根幅扩展的速度不同,水平根幅为地上冠幅
2~5倍[24];生长的毛乌素沙地的沙柳,水平根幅为冠
幅3倍左右[29]。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自然生长
的塔克拉玛干柽柳水平根幅最大半径达27m,是其
冠幅的5.7倍[30]。对头状沙拐枣幼苗而言,0mm处
理的幼苗水平根幅约是冠幅的两倍,另外两个处理的
根幅约为冠幅的1倍。不同水分处理下头状沙拐枣
幼苗根幅在土壤深度中的分布具有明显差异,总体而
言,各层根幅基本在0mm处理时拓展空间最大;从
分布特征看,头状沙拐枣幼苗根幅随土壤深度增加呈
“单峰型”变化,而且随着灌溉量的增减根幅峰值出现
在土层中的深度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头状沙拐枣幼苗在不断干旱的生境条件下表现
出积极的适应策略。从生物量分配上,幼苗将更多
生物量分配到根系中,增加根冠比和吸收根表面积,
获得更多水分和养分资源;从根系分布格局上,头状
沙拐枣幼苗根系通过垂直和水平生长,扩展生长空
间,吸收深层土壤水分和养分供给植物生长;同时,
头状沙拐枣幼苗根据生境条件的变化,通过脱落冠
层生物量来实现对环境的适应,减少水分和养分的
需求以适应生境恶化。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李彦,许皓.梭梭对降水的响应与适应机制生理、个体与群落
水平碳水平衡的整合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8,31(3):313
-323.
[2] 张立运,夏阳,安尼瓦尔,等.塔克拉玛干沙漠植被的生态学特
征和持续发展[J].干旱区研究,1995,12(3):26-33.
[3] 鲍超,方创琳.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3):38-46.
[4] 黄文达,王彦荣,胡小文.三种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水热响应
[J].草业学报,2009,18(3):171-177.
[5] 毛舒燕,刘东焕,姜闯道,等.水分胁迫条件下草莓克隆分株间
水分调控及其对光合功能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9,29
(12):6446-6457.
[6] 曾凡江,刘波,贺俊霞,等.骆驼刺幼苗氮素特征对不同灌溉量
的响应[J].生态学报,2010,30(8):2118-2127.
[7] 郭立冬,何兴东.不同气温与土壤湿度条件下籽蒿幼苗的表型
可塑性[J].中国沙漠,2011,31(4):987-991.
[8] Neumann P M.Coping mechanisms for crop plants in drought-
prone environments[J].Annals of Botany,2008,101(7):901
-907.
[9] 蒋礼学,李彦.三种荒漠灌木根系的构形特征与叶性因子对干
旱生境的适应性比较[J].中国沙漠,2008,28(6):1118-
1114.
[10] 曾凡江,郭海峰,刘波,等.疏叶骆驼刺幼苗根系生态学特性对
水分处理的响应[J].干旱区研究,2009,26(6):852-858.
[11] Ho M D,McCannon B C,Lynch J P.Optimization modeling of
plant root architecture for water and phosphorus acquisition
[J].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2004,226:331-34.
[12] Pregitzer K,Hendrick R,Fogel R.The demography of fine
roots in response to patches of water and nitrogen[J].New
Phytologist,1993,125:575-580.
[13] 单立山,张希明,王有科,等.水分条件对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
林植物幼苗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J].科学通报,2008,53
(增刊Ⅱ):82-88.
[14] 田媛,李建贵,赵岩.梭梭幼苗死亡与土壤和大气干旱的关系
研究[J].中国沙漠,2010,30(4):378-384.
[15] Singh G.Influence of soil moisture and nutrient gradient on
growth and biomass production of Calligonum polygonoides
in Indian desert affected by surface vegetation[J].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2004,56:541-558
[16]Zeng F J,Bleby T M,Landman P A,et al.Water and nutrient
dynamics in surface roots and soils are not modified by short-
term flooding of phreatophytic plants in a hyperarid desert
[J].Plant and Soil,2006,279:129-139.
[17] Gries D,Foetzki A,Arndt S K,et al.Production of perennial
0661                 中 国 沙 漠              第32卷 
vegetation in an oasis-desert transition zone in NW China-
Alometric estimation,and assessment of flooding and use
effects[J].Plant Ecology,2005,181:23-43.
[18] 李向义,Thomas F M,Foetzki A,等.自然状况下头状沙拐枣
对水分条件变化的响应[J].植物生态学报,2003,27(4):516
-521.
[19] 苏培玺,赵爱芬,张立新,等.荒漠植物梭梭和沙拐枣光合作
用、蒸腾作用及水分利用效率特征[J].西北植物学报,2003,
23(1):11-17.
[20] Shipley B,Meziane D.The balanced-growth hypothesis and
the alometry of leaf and root biomass alocation[J].Function-
al Ecology,2002,16:326-331.
[21] 肖冬梅,王淼,姬兰柱.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J].生态学
杂志,2004,23(5):93-97.
[22] 刘锦春,钟章成.水分胁迫和复水对石灰岩地区柏木幼苗根系
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9,29(12):6439-6445.
[23] 张晓蕾,曾凡江,刘波,等.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疏叶骆驼刺幼
苗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10,27
(4):649-655.
[24] 魏疆,张希明,单立山,等.梭梭幼苗生长动态及其对沙漠腹地
生境条件的适应策略[J].中国科学(D辑),2006,36(增刊
Ⅱ):95-102.
[25] 刘健,贺晓,包海龙,等.毛乌素沙地沙柳细根分布规律及与土
壤水分分布的关系[J].中国沙漠,2010,30(6):1362-1366.
[26] Mokany K,Raison R J,Prokushkin A S.Critical analysis of
root:shoot ratios in terrestrial biomes[J].Global Change Bi-
ology,2006,12:1284-96.
[27] 周双喜,吴冬秀,张琳,等.降雨格局变化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优
势种大针茅幼苗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10,34(10):
1155-1164.
[28] Vonlanthen B,Zhang X M,Bruelheide H.On the run for wa-
ter root growth of two phreatophytes in the Taklamakan Des-
ert[J].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2010,74:1604-1615.
[29] 杨小林,张希明,李义玲,等.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3种植物根
系构型及其生境适应策略[J].植物生态学报,2008,32(6):
1268-1276.
[30] 黄刚,赵学勇,赵玉萍,等.科尔沁沙地两种典型灌木独生和混
交的根系分布规律[J].中国沙漠,2007,27(2):239-243.
Influence of Irrigation Amounts on Seedling Growth and Biomass
Alocation of Calligonum caput-medusae at the Southern
Fringe of the Taklimakan Desert
LIU Zhen1,2,3,ZENG Fan-jiang1,3,AN Gui-xiang1,2,3,LIU Bo1,2,3,
LI Hai-feng1,2,3,ZHANG Li-gang1,2,3,GAO Huan-huan1,2,3
(1.Xinf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graph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Urumqi 830011,China;2.Graduate U-
niversit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3.Cele National Field Science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Station of Desert Grassland Ecosystem,Qira 848300,China)
Abstract:Water is a key limiting factor for desert ecosystem,and plant seedlings exhibit various adaptive
strategies in different irrigation treatments.Our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three irrigation treatments on the
seedlings growth and biomass distribution of Caligonum caput-medusae was conducted at the southern
fringe of the Taklimakan Desert,Northwest China.The three irrigation treatments were 0mm(treatment
1),100 mm(treatment 2)and 200 mm(treatment 3),and the irrigation was applied once during the grow-
ing season.Changes in biomass alocation,root depth distribution,root surface area,root/shoot ratio,litter
mass/aboveground mass rate were investigated.The root biomass of C.caput-medusae seedlings in treat-
ment 1 is higher than in the other two treatments.Root/shoot ratio increases from0.16 to 0.32 with de-
creasing irrigation treatments.The vertical length of main root and horizonal root range of C.caput-medu-
sae seedlings is larger in treatment 1 than in the two other treatments.Root length in treatment 1 exceeds
180 cm,and that in the other two treatments is less than160 cm.So C.caput-medusae adapts to soil water
decreasing by increasing root length.Litter mass of C.caput-medusae seedlings increases with decrease of
irrigation amounts.With increase of irrigation amounts,the plant height and crown width of C.caput-me-
dusae seedlings increase at first and then decrease,and the basal stem increases continuously,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treatments.
Keywords:biomass alocation;seedlings;Calligonum caput-medusae;irrigation amount;growth charac-
teristics
1661 第6期 刘 镇等: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头状沙拐枣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对不同灌溉量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