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GIS and RS determination of abiotic range of forest landscape distribution in Changbai Mountain Natural Reserve

利用GIS和RS确定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分布的环境范围



全 文 :利用 GIS 和 RS 确定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
景观分布的环境范围 3
常 禹1 3 3  布仁仓1  胡远满1  徐崇刚1  王庆礼2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 110016 ;2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 ,沈阳 110016)
【摘要】 在对遥感数据进行景观分类和对环境因子进行空间表达基础上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 ,确定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分布的环境 (包括年均温、年降水量、坡度和坡向) 范围. 结果表明 ,从苔原、岳
桦、云冷杉到阔叶红松林 ,最适海拔高度范围依次为 1780~2212、1705~1956、1042~1625、823~1184m ;
最适温度范围分别为 - 4. 75~ - 2. 40 ℃、- 3. 42~ - 2. 07 ℃、- 1. 49~1. 39 ℃、0. 71~2. 37 ℃;最适降水范
围分别为 1034~1110、1014~1060、883~1017、824~925mm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景观主要分布在
平、缓坡地上 ,并与坡向关系密切 ,苔原在各个坡向上均有分布 ,且在各个坡向上分布面积的变化不大 ;岳
桦、云冷杉林、阔叶红松林、山杨白桦林主要呈现北、西北向分布 ,其次为东北、西向分布 ;落叶松林主要为
东北向分布 ,其次为东和北向分布 ;疏林主要为西向分布 ,其次为西南、西北和南向分布 ;风倒区主要为西、
西南、西北向分布.
关键词  森林景观  长白山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文章编号  1001 - 9332 (2003) 05 - 0671 - 05  中图分类号  Q149  文献标识码  A
GIS and RS determination of abiotic range of forest landscape distribution in Changbai Mountain Natural Re2
serve. CHAN G Yu , BU Rencang , HU Yuanman , XU Chonggang , WAN G Qingli ( Institute of A pplied Ecolo2
gy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S henyang 110016 , China) . 2Chin. J . A ppl . Ecol . ,2003 ,14 (5) :671~675.
Based on landscape classif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spatial expression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 the abi2
otic ranges of forest landscape distribution in Changbai Mountain Natural Reserve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G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elevation range of tundra , mountain birch forest , evergreen coniferous for2
est , and broad2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 were 1780~2212 m , 1705~1956 m , 1042~1625 m , and 823~1184
m , respectively. The corresponding optimum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ranges were 24. 75~22. 40 ℃, - 3. 42
~ - 2. 07 ℃, - 1. 49~1. 39 ℃, and 0. 71~2. 37 ℃, and the optimum ranges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were 1034
~1110mm , 1014~ 1060mm , 883~ 1017mm , and 824~ 925mm , respectively. The forest landscapes in
Changbai Mountain Natural Reserve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flat and gentle areas. This distribution pattern
was closely related to aspect . Tundra was almost evenly present in various aspects. In northern and northwestern
direction , most forest landscapes were distributed , including mountain birch forest , evergreen coniferous forest ,
broad2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 , aspen and Betula forest . Most larch forest was in favor of northeastern direction
with small amount facing eastern and northern way. Sparse forest briefly occupied west aspect with some orient2
ing in southwest , northwest and south , while all wind2thrown areas were facing west , southwest and northwest
aspects.
Key words  Forest Landscape , Changbai Mountain , GIS , Remote sensing.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0000025) 、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
才项目“空间直观景观模型”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资助项目
( KZCX22SW232023 和 SCXZD0101) .3 3 通讯联系人.
2002 - 02 - 01 收稿 ,2002 - 09 - 10 接受.
1  引   言
景观与环境梯度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大的植被型
或植被亚型与环境梯度的关系 ,植被与环境梯度关
系研究一直是植物生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 ,生态学
家采用了各种方法来研究植被与环境间的关系 ,其
中有简单的统计学方法、梯度分析法、分类法、排序
法[7 ]以及植被气候分类方法[18~20 ]等. 植被与气候
关系研究 ,一般在区域分异明显的大区域范围内进
行 ,如我国东北主要植被类型与气候的关系研
究[13 ] 、地带性顶极植被的预测判别模型[16 ] 、植被带
的划分[4 ]等 ,最近 ,牛建明[9 ,10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
支持下 ,以最新的植被类型图为依据 ,确定了内蒙古
主要植被类型的适宜气候范围 ,并建立了基于气候
的植被空间分布的数字模拟模型. 在气候分异不明
显的小区域内研究植被与气候关系比较困难 ,然而
在长白山地区 ,由于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比较明
显 ,是植被水平地带性的缩影 ,可以进行类似的研
究 ,以往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种群和群落学方面的研
究 ,如岳桦种群生态特性研究[22 ] 、暗针叶林建群种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03 年 5 月  第 14 卷  第 5 期                               
CHIN ESE JOURNAL OF APPL IED ECOLO GY ,May 2003 ,14 (5)∶671~675
竞争关系研究[21 ] 、森林/ 沼泽过渡带群落特征与环
境梯度关系分析[8 ] 、植物群落间物种共有度的海拔
梯度变化[5 ]以及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和排序[12 ,17 ]
等 ,在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研究体现在植被分布与海
拔高度的关系上 ,一般认为长白山从山顶到山麓有
4 个植被垂直带 :苔原带、岳桦林带、云冷杉林带和
阔叶红松林带 ,它们的海拔高度范围依次为 :2000~
2600、1700 ( 1800) ~ 2000、1100 ~ 1700 ( 1800 ) 和
1100m 以下 [1~3 ,11 ] ,但是 ,从景观的角度 ,对其它的
环境因子 (如温度、降水、坡度、坡向等) 与植被的关
系的研究则较少. 本文采用多元分析、遥感、地理信
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 ,从森林景观的遥感分类和景
观的空间分布入手 ,定量描述各植被带谱的最适宜
环境梯度范围 ,从而使长白山植被与环境梯度关系
的研究在定量、定位和准确性方面有所深入.
2  研究方法
211  景观类型的计算机自动分类
遥感影像数据的计算机分类一般包括遥感影像的预处
理、几何校正、监督分类、分类精度评价以及分类结果的后处
理等过程. 本研究的数据源为 1997 年 9 月 4 日 Landsat5 TM
卫星遥感数据. 在进行遥感影像分类时 ,常常首先对遥感影
像进行预处理 ,从中提取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 遥感影像的
预处理一般包括大气校正、光谱比值、主成分、植被成分、帽
状变换、条纹消除和质地分析等 ,本研究所采用的预处理主
要有波段比值、主成分、帽状变换和条纹消除.
几何校正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对地物的几何变形
进行校正 ;另一个是对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或其他空间数
据 ,在空间上进行配准. 具体做法是 ,首先在地形图 ( 1 :
100000)上选取地面控制点 (49 个)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ARC/ INFO)找出各控制点的高斯 - 克铝格投影坐标 ,然后
运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 ( PCI) 对影像数据进行几何校正
(RMS < 2) .
为了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监督分类 ,于 2000 年 8 月对
研究区进行了详细的地面调查 ,在地面调查和前人研究成果
的基础上 ,制定了研究区景观分类系统 ,将研究区分为苔原、
岳桦林、云冷杉林、阔叶红松林、山杨白桦林、落叶松林、疏
林、风倒区、采伐地、居民用地、耕地、裸地、水体 13 种景观类
型. 根据野外调查资料 ,在遥感影像图上 ,均匀地选取各景观
类型的训练区 ,利用最大似然法 ,对影像数据进行监督分类.
对计算机分类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通常采用选取有
代表性的检验区的方法. 检验区一般有 3 种类型 :1) 监督分
类的训练区. 这种方法往往对分类精度的估计偏高. 其实 ,训
练区只能反映训练地点的同质性和训练类别间的差异性 ,它
并不能真正反映分类结果的准确度. 然而 ,人们往往采用这
种方法来说明分类的精度 ,大多数遥感图像处理软件 ,都提
供这种检验方法. 2)指定的同质检验区. 在选择训练区时 ,故
意多选取一些训练区 ,在监督分类时 ,只使用其中的部分训
练区 ,其余训练区用于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估计. 3) 随机选
取检验区. 在进行分类的影像上随机抽取检验区 ,与分类结
果图进行对比 ,看是否与实际相符.
本研究采用“指定的同质检验区”对分类精度进行评价 ,
平均精度为 90. 87 %. 遥感影像计算机监督分类的结果往往
需要经过后处理 (如光滑或过滤、矢量化和分类错误校正
等) ,才能满足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的需要 (特别是对矢量
数据的空间分析) . 遥感影像计算机分类结果图中 ,往往包括
许多孤立的象素点 ,或由几个象素构成的小斑块 ,通常称之
为“噪音”,从分类的角度来看 ,或许是正确的 ,但是从应用的
角度来看 ,就显得十分复杂 ,需要将这些“噪音”消除 ,具体采
用 PCI 软件 ,用 3 ×3 过滤器来实现 ;遥感影像计算机分类结
果图 ,一般是珊格格式的 ,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分
析时 ,有时还需要用到矢量格式的图件 ,为了满足这一需要 ,
我们对分类结果图进行了矢量化 ,并将其转换为 ARC/ INFO
格式 ;计算机监督分类形成的景观类型图不可能 100 %正
确 ,有许多斑块的分类结果是错误的 ,为此 ,我们又进行了人
机交互解译 ,对错误的分类斑块进行了纠正 ,具体做法是 ,把
遥感影像图 (432 波段合成的假彩色图) 作背景 ,利用 AR2
CV IEW3. 1 来进行人工改错 ,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分类精度.
最后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边界图 ,在 ARC/ INFO 的支持
下 ,将经过后处理的景观类型图进行切割 ,生成保护区景观
类型图.
212  各环境因子趋势面的产生
本研究选取的环境因子包括年均温、年均降水量、海拔
高度、坡度和坡向. 其中 ,海拔高度趋势面 (数字高程模型) 由
等高线插值产生 ,坡度图和坡向图是由数字高程模型衍生而
来.年均温和年降水量趋势面由回归模型法产生 ,即根据长
白山周边地区 (包括朝鲜) 43 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 ,分别建
立年均温、年降水量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回归模型 ,年
均温和年降水量的空间表达是通过 ARC/ INFO ( GRID) 的图
形代数 (map algebra) 操作实现的. 利用建立的回归模型 ,将
经度图、纬度图和海拔高度图进行图形运算 ,生成相应环境
因子的空间数字面 (digital surface) . 其中 ,经度图和纬度图的
产生过程比较复杂 ,首先建立一个文本文件 ,存储 127°30′~
128°30′N ,41°20′4~2°20′E范围内 ,按 1’间隔经线和纬线交
叉点的经度和纬度值 ,然后运用 ARC/ INFO 进行投影变换 ,
将经纬度坐标转换成高斯2克铝格投影坐标 (即我国采用的
公里网坐标) ,再生成 ARC/ INFO 点状图 ,最后进行空间插
值 ,经切割后产生了保护区范围内的经度图和纬度图.
213  景观类型分布环境范围的确定
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 ,根据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来确
定其环境范围 ,即通过 ARC/ INFO ( GRID)中的 Zonalstats 命
令来提取各景观类型分布的环境因子范围. 景观类型的最适
气候分布范围是利用半峰宽 [6 ,14 ,15 ]方法确定的. 半峰宽的计
算公式如下 :
PW H = 2 . 354·S (1)
276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4 卷
最适范围 :
X
- 1
2 PW H  X
-
+
1
2 PW H (2)
3  结果与分析
311  年均温/ 年降水量的回归模型
  对各气象站的年均温和降水量分别进行多元线
性回归 ,得到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与经度、纬度和
海拔高度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
  T = 41 . 8822 + 0 . 1052J - 1 . 148 W
    - 0. 0054 H (3)
  R = 5917 . 2067 - 7 . 1503J - 102 . 2116 W
    + 0. 1827 H (4)
式中 , T 为年均气温 , R 为年均降水量 , J 为经度 ,
W 为表度 , H 为海拔高度. 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
相关系数 R 分别为0. 98和0. 84 ,说明它们与经度、
纬度和海拔高度间存在较明显的线性相关性 ,但是
为了证实这种相关性是否是由偶然因素造成的 ,又
进行了线性回归的显著性检验分析 (表 1) ,从表 1
可以看出 ,无论对年均气温 ,还是对年降水量来说 ,
F µ Fα ,进一步证实了年均气温、年降水量与经度、纬
度和海拔高度之间确实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性 ,
在 95 %的置信度下 ,可以用回归方程对年均气温、
年降水量进行估计.
表 1  年均气温、降水量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之间相关性线性回
归显著性检验
Table 1 Signif icance test of linear regression of annual mean temp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mong longitude , latitude and altitude
变差来源
Source
自由
度 df
离差
平方和
SS
均方
MS
均方比
F
临界值 Fα
Signifi2
cance Fα
年均温 回归 Regression 3 560. 3691 186. 7897 361. 679 2. 8115
Annual mean 残差 Residual 45 23. 24032 0. 516452
temprature 总计 Total 48 583. 6094
年降水量 回归 Regression 3 2084015 694671. 7 33. 18088 2. 8216
Annual 残差 Residual 43 900244 20935. 91
precipitation 总计 Total 46 2984259
312  森林景观分布的海拔高度范围确定
  从表 2 可以看出 ,苔原分布的海拔下限为
1513. 25m , 海拔上限为 2612. 08m , 平均海拔为
1996. 51m ,最适海拔范围为 1780. 44~2212. 59m ,
比人们一般认为苔原分布的海拔下限为 2000m 偏
表 2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分布的海拔高度、年均温、年降水、坡度和坡向范围
Table 2 Range of elevation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 precipitation , slope and aspect of forest landscape types in Changbai Mnt. Natural Reserve
景观类型
Landscape
types
环境因子
Abiotic
factors
最小值
Minimum
最大值
Maximum
极差
Range
平均值
Mean
标准差
Standard
deviation
最适范围
Optimum
range
苔原 Tundra 海拔 Elevation 1513. 25 2612. 08 1098. 83 1996. 51 183. 58 1780. 44 2212. 59
温度 Temperature - 6. 90 - 0. 96 5. 94 - 3. 57 0. 9982 - 4. 75 - 2. 40
降水 Precipitation 987. 95 1182. 19 194. 24 1072. 49 32. 11 1034. 70 1110. 28
坡度 Slope 0. 0098 62. 2545 62. 2448 12. 6335 9. 0041
坡向 Aspect 0. 00 360. 00 360. 00 195. 61 94. 41
岳桦林 Mountain Birch 海拔 Elevation 1488. 22 2173. 07 684. 86 1830. 97 106. 51 1705. 61 1956. 34
温度 Temperature - 4. 55 - 0. 89 3. 67 - 2. 74 0. 5708 - 3. 42 - 2. 07
降水 Precipitation 978. 30 1102. 07 123. 77 1037. 61 19. 33 1014. 86 1060. 35
坡度 Slope 0. 0158 62. 2573 62. 2416 14. 3437 10. 0428
坡向 Aspect 0. 00 360. 00 360. 00 197. 28 132. 7293
云冷杉林 Evergreen 海拔 Elevation 795. 64 2299. 85 1504. 20 1334. 48 248. 17 1042. 39 1626. 58
coniferous forest 温度 Temperature - 5. 20 2. 42 7. 62 - 0. 05 1. 2221 - 1. 49 1. 39
降水 Precipitation 815. 10 1128. 15 313. 05 950. 47 56. 91 883. 49 1017. 45
坡度 Slope 0. 0001 59. 4320 59. 4319 5. 9974 8. 0339
坡向 Aspect 0. 0000 360. 00 360. 00 205. 00 126. 5828
阔叶红松林 海拔 Elevation 700. 00 1989. 01 1289. 01 1004. 15 153. 40 823. 60 1184. 70
Broad2leaved and 温度 Temperature - 3. 23 2. 90 6. 14 1. 54 0. 7026 0. 71 2. 37
Korean pine forest 降水 Precipitation 793. 58 1100. 10 306. 53 875. 38 42. 85 824. 95 925. 81
坡度 Slope 0. 0006 51. 8351 51. 8346 2. 9009 5. 6665
坡向 Aspect 0. 00 360. 00 360. 00 211. 63 121. 6558
低 ,这主要是由于过去野外调查时视野小造成的 ,从
而进一步体现出遥感信息的优越性 ;岳桦分布的海
拔下限为 1488. 22m ,海拔上限为 2173. 07m ,平均海
拔为 1830. 97m , 最适海拔范围为 1705. 61 ~
1956. 34m ;云冷杉分布的海拔下限为 795. 64m ,海
拔上限为 2299. 85m ,平均海拔为 1334. 48m ,最适海
拔范围为 1042. 39~1625. 58m ;阔叶红松林分布的
海拔下限为 700. 00m ,海拔上限为 1989. 01m ,平均
海拔为 1004. 15m , 最适海拔范围为 823. 60 ~
1184. 70m ,前人研究的结果认为岳桦分布的海拔范
围 1700~2000m ,云冷杉分布的海拔范围 1100~
1700m ,阔叶红松林分布的海拔范围为 1100 m 以
下 ,这与我们的结果基本上一致 ,但是他们的结果应
该是最适海拔范围 ,而不是海拔范围.
313  森林景观分布的温度范围
  温度是影响植被分布的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 ,
它一般控制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 ,从表 2 可以看
出 ,苔原分布的年均温最小值为 - 6. 90 ℃,最大值为
- 0. 96 ℃,平均温度为 - 3. 57 ℃,最适范围为 - 4. 75
~ - 2. 40 ℃;岳桦分布的年均温最小值为 - 4. 55 ℃,
3765 期         常  禹等 :利用 GIS和 RS确定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分布的环境范围            
最大值为 - 0. 89 ℃,平均温度为 - 2. 74 ℃,最适范围
为 - 3. 42~ - 2. 07 ℃;云冷杉分布年均温最小值为
- 5. 20 ℃,最大值为 2. 42 ℃,平均温度为 - 0. 05 ℃,
最适范围为 - 1. 49~1. 39 ℃;阔叶红松林分布的年
均温最小值为 - 3. 23 ℃,最大值为 2. 90 ℃,平均温
度为 1. 54 ℃,最适范围为 0. 71~2. 37 ℃. 从温度的
分布状况 ,明显反映出植被的垂直分异. 本研究通过
建模和 GIS 的图形代数运算产生的温度数字面 ,具
有空间分布均匀、数值分布连续的特点 ,便于统计分
析 ,并可以为其它宏观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积
累.
314  森林景观分布的降水范围
  降水量也是影响植被分布的重要因子之一 ,它
主要控制植被分布的经度地带性. 从表 2 可以看出 ,
苔原分布的年降水量最小值为 987. 95mm ,最大值
值为 1182. 19mm ,平均为 1072. 49mm ,最适范围为
1034. 70~1110. 28mm ;岳桦分布的年降水量最小
值为 978. 30mm , 最大值为 1102. 07mm , 平均为
1037. 61mm ,最适范围为 1014. 86~1060. 35mm ;云
冷杉分布年降水量最小值为 815. 10mm ,最大值为
1128. 15mm ,平均为 950. 47mm ,最适范围为 883. 49
~1017. 45 mm ;阔叶红松林分布的年降水量最小为
793. 58mm ,最大值为 1100. 10mm ,平均为875. 38
mm ,最适范围为 824. 95~925. 81mm. 从降水量的
分布状况 ,明显反映出植被的垂直分异. 本研究通过
建模和 GIS 的图形代数运算产生的降水量数字面 ,
具有空间分布均匀、数值分布连续的特点 ,便于统计
分析 ,并可以为其它宏观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积累.
315  坡度与森林景观分布的相关性
  从表 2 可以看出 ,苔原、岳桦林分布的最大坡度
可达 62°以上 ,云冷杉林分布的最大坡度为 59°,而
阔叶红松林分布的最大坡度为 51°. 但是 ,从表 2 却
看不出各个坡度上景观类型的分布情况 ,为了进一
步分析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分布与坡度的关
系 ,将坡度划分成 6 个等级 ,分别为平坡 (0°~5°) 、
缓坡 (6°~15°) 、斜坡 (16°~25°) 、陡坡 (26°~35°) 、急
坡 (36°~45°)和险坡 ( ≥46°) ,并分别统计各个坡度
上分布的景观类型占保护区内各自景观类型的面积
百分比 (图 1) . 结果表明 ,长白山保护区森林景观的
分布与坡度的关系比较明显 ,森林景观大多分布在
平、缓坡地上 ,其中 ,苔原和岳桦主要分布在缓坡上 ,
分别占其总面积的 45. 5 %和 42. 4 % ,在平坡和斜坡
上的分布次之 ,在其它坡上的分布较少 ;云冷杉林主
要分布在平坡上 ,占其总面积的 74. 2 % ,其次为缓
坡和斜坡 ,分别占 14. 8 %和 5. 8 % ,在其它坡上的分
布较少 ;阔叶红松林主要分布在平坡上 ,占其总面积
的 91. 1 % ,在其它坡上的分布较少 ;其它类型 ,如山
杨白桦林、落叶松林、疏林、风倒区和采伐区也主要
分布在平坡上 ,在缓坡上也有一定的分布. 造成这种
分布规律的原因可能是 ,在平缓坡地上 ,土壤水分和
图 1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分布与坡度的关系
Fig. 1 Relationship between slope and distribution of forest landscape
types in Changbai Mountain Natural Reserve.
1)平坡 Flat ,2)缓坡 Gentle slope ,3) 斜坡 Incline slope ,4) 陡坡 Steep
slope ,5)急坡 Sharp slope ,6)险坡 Sudden slope. a) 苔原 Tundra , b) 岳
桦 Mountain birch , c)云冷杉林 Evergreen coniferous forest ,d) 阔叶红
松林 Broad2leaved and Korean pine forest , e) 山杨白桦林 Aspen and
betula forest ,f)落叶松林 Larch forest ,g)疏林 Sparse forest ,h) 风倒区
Windthrow area ,i)采伐区 Timbered forest ,j)裸地 Bare land. 下同 The
same below.
养分条件较好 ,适于森林生长 ,由于山坡的阻挡作
用 ,使得风倒主要发生在平坡上 ,占 96 % ,在缓坡上
仅占 4 % ,在其它坡度上没有风倒发生.
316  坡向与森林景观分布的相关性分析
  规定坡向的正北向为 0 ,正东为 90 ,正南为
180 ,正西为 270. 从表 2 可以看出 ,保护区内的森林
景观在各个坡向上均有分布. 但是 ,从表 2 却看不出
各个坡向上景观类型的分布情况 ,为了进一步分析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分布与坡向的关系 ,将
坡向划分成 8 个方位 ,分别为北 (0°~22. 5°, 337. 5°
~360°) 、东北 (22. 5°~67. 5°) 、东 (67. 5°~112. 5°) 、
东南 (112. 5°~157. 5°) 、南 (157. 5°~202. 5°) 、西南
(202. 5°~ 247. 5°) 、西 ( 247. 5°~ 292. 5°) 、西北
(292. 5°~337. 5°) . 并分别统计各个方位上分布的
景观类型占保护区内各自景观类型的面积百分比
(图 2) . 结果表明 ,苔原在各个坡向上均有分布 ,且
在各个坡向上分布面积的变化不大 ;岳桦主要在北、
西北向分布 ,分别占岳桦总面积的 28. 4 %和25. 1 % ,
476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4 卷
图 2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分布与坡向的关系
Fig. 2 Relationship between aspect and distribution of forest landscape
types in Changbai Mountain Natural reserve.
1)北 North , 2) 东北 Northeast , 3 ) 东 East , 4 ) 东南 Southeast , 5 ) 南
South ,6)西南 Southwest ,7)西 West ,8)西北 Northwest .
其次为东北、西向分布 ,分别占 17. 3 %和 10. 4 % ,在
其它方位上的分布面积较小 ;云冷杉林、阔叶红松
林、山杨白桦林的分布规律与岳桦类似 ;落叶松林主
要为东北向分布 ,占其总面积的 31 % ,其次为东和
北向分布 ,分别占 19. 7 %和 17. 7 % ,在其它方位上
的分布面积较少 ;疏林主要为西向分布 ,占总面积的
20. 7 % , 其次为西南、西北和南向分布 , 分别占
17. 1 %、15. 9 %和 12. 9 % ;风倒区主要为西、西南、
西北向分布 ,分别占其总面积的 45. 4 %、27. 1 %和
22. 7 % ,在其它方位上几乎没有分布.
参考文献
1  Cheng B2R(程伯容) . 1981. The main soil typ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Changbai Mountain Natural Reserve. For Ecosyst
Res (森林生态系统研究) ,2 :196~204(in Chinese)
2  Chen D2H (陈大柯) and Feng Z2W (冯宗炜) . 1985. Alpine and
sub2alpine vegetation in Changbai Mountain. For Ecosyst Res (森林
生态系统研究) ,5 :49~56 (in Chinese)
3  Chi Z2W(迟振文) . 1981. Preliminary study on water and heat status of
forest ecosystem in the northern slope of Changbai Mountain. For Ecosyst
Res (森林生态系统研究) ,2 :167~177(in Chinese)
4  Fang J2Y(方精云) . 2001. On the zonation of vegetation in eastern
China. Acta Bot S in (植物学报) ,45 (5) :522~533 (in Chinese)
5  Hao Z2Q(郝占庆) ,et al . 2001. Change of co2possession of plant commu2
nities along elevation gradient in northern slope of Changbai Mountain. Ac2
ta Ecol Sin (生态学报) ,21 (9) :1421~1426(in Chinese)
6  Hong B2G(洪必恭) and Li S2Z(李绍珠) . 1981. Preliminary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species and
heat status in Jiangsu Province. Acta Ecol S in (生态学报) , 1 (2) :
105~111 (in Chinese)
7  Li B(李 博) . 1962. The main climatic vegetation types and their
ecological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cta Sci Nat U niv Nei2
mongol (内蒙古大学学报) ,4 (2) :41~71 (in Chinese)
8  Mo C2C(牟长城) , Han S2J (韩士杰) ,Luo J2C (罗菊春) , et al .
2001.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gradient and community of forest
swamp ecotone in Changbai Mountain.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
态学报) ,12 (1) :1~7 (in Chinese)
9  Niu J2M (牛建明) . 2000. Relationship between main vegetation
types and climatic factors in Inner Mongolia. Chin J A ppl Ecol (应
用生态学报) ,11 (1) :47~52 (in Chinese)
10  Niu J2M (牛建明) . 2001. Digital simulation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based on climate :a case study on Inner Mongolia. Acta
Ecol S in (生态学报) ,21 (7) :1064~1071 (in Chinese)
11 Qian H (钱  宏) . 1992. Alpine tundra vegetation in Changbai
Mountain. For Ecosyst Res (森林生态系统研究) , 6 : 72~95 (in
Chinese)
12  Qian H (钱  宏) . 1990. Numerical classification and ordination of
plant communities in the alpine tundra of Changbai Mountain.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1 (3) :254~263 (in Chinese)
13  Xu W2D (徐文铎) . 1986. Relationship between main vegetation
types and climate in northeastern China. Acta Phytoecol et Geobot
S in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报) ,10 (4) :254~263 (in Chinese)
14 Xu W2D (徐文铎) . 1983. Preliminary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2
tween distribution of dominant and common species and water2heat
status in climatic vegetation types in northeastern China. Acta Bot
S in (植物学报) ,25 (3) :264~274 (in Chinese)
15  Xu W2D(徐文铎) . 1985. The warm index of Jiliang and its appli2
cation in Chinese vegetation. Chin J Ecol (生态学杂志) ,3 :35~39
(in Chinese)
16  Xu W2D(徐文铎) and Chang Y(常 禹) . 1992. Zonal climax veg2
etation types in northeast China and their predicted discriminative
model.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3 (3) : 215~222 (in
Chinese)
17  Zhai Y2H (翟永华) , Wang Q2L (王庆礼) , Yu Z2L (于振良) .
1995. Classification and ordination of plant communities in Jingsong
Forestry Farm ,Changbai Mountain.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
学报) ,6 (3) :237~242 (in Chinese)
18  Zhang X2S(张新时) . 1989a. The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pe)
index for vegetation and vegetation2climatic classification ( 1) —an
introduction of main methods and PEP program. Acta Phytoecol et
Geobot S in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3 (1) :1~9 (in Chi2
nese)
19  Zhang X2S (张新时) , Yang D2A (杨奠安) , Ni W2G (倪文革) .
1989b. The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 PE) index for vegetation
and vegetation2climatic classification ( 2) —an introduction of main
methods and PEP program. Acta Phytoecol et Geobot S in (植物生
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3 (3) :197~207 (in Chinese)
20  Zhang X2S(张新时) . 1993. The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PE) index
for vegetation and vegetation2climatic classification (3)2an introduction of
main methods and PEP program. Acta Phytoecol et Geobot Sin (植物生态
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7(2) :97~109(in Chinese)
21  Zou C2J (邹春静) ,et al . 2001a. Study on competi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icators in dark conifer forest in Changbai Mountain.
Chin J A ppl Envi ron Biol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7 (2) :101~
105 (in Chinese)
22  Zou C2J (邹春静) ,et al . 2001b. Study on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et ula ermanii population in ecotone. Chin J A ppl Envi ron Bi2
ol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7 (1) :1~6 (in Chinese)
作者简介  常  禹 ,男 ,1966 年生 ,博士 ,副研究员 ,主要从
事 3S技术应用和景观模型研究工作 ,发表论文近 20 篇.
Tel :024223916254. E2mail :changyu65 @hotmail. com.
5765 期         常  禹等 :利用 GIS和 RS确定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分布的环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