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联用星点设计(CCD)效应面法优选长叶胡颓子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全 文 :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联用星点设计(CCD)
效应面法优选长叶胡颓子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杨代竹1,李玉山2
(1.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湖北 恩施 445000;2.湖北民族学院 湖北 恩施 445000)
摘 要:目的:运用 Plackett-Burman 实验设计联用星点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效应面法,考
察各影响因素显著性,筛选长叶胡颓子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运用 Plackett-Burman 实验设计筛
选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长叶胡颓子黄酮提取工艺。乙醇浓度、料液比、回流温
度作为自变量,黄酮含量作为因变量,通过对二者二次响应曲面的回归拟合,利用三维曲面图直观分析
长叶胡颓子黄酮提取最佳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 80% ~
85%,料液比为 1∶ 15 ~ 1∶ 20,回流温度 60 ~ 65℃,回流 2 次,30min /次。结论:利用 Plackett-Burman 实
验设计联用星点设计(CCD)确定了长叶胡颓子黄酮的提取工艺,该方法简便,精度更高、重现性好、预
测性强。
关键词:长叶胡颓子;总黄酮;Plackett-Burman;星点设计(CCD) ;提取工艺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14)02-0021-04
收稿日期:2013-12-11
基金项目: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项目(JX2C42)
作者简介:杨代竹(1974 -),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研究方向为临床药学。
通讯作者:李玉山(1969 -),男,湖北民族学院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基础医学。E-mail:1902097263@ qq. com
Optimization Extraction of Total Flavones from Elaeagnus Bockii Diels Based on
Plackett-Burman Combined with CC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Yang Daizhu1,li Yushan2
(1. Th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bei 445000,China;
2. Hubei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Hubei 445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ptimize the process of extracting effective constituents from Elaeagnus bockii Diels by Plackett-Burman com-
bined with CC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Methods:In Plackett-Burman combined with CCD response surface design,Independent
variables were concentration of ethanol,Liquid ratio,reflux temperature. Dependent variables were contents of total flavones. Results:
The Optimization extraction of total flavones was 80% -85% ethanol,15-20 fold of solvent and 2 times for refluxing extraction at the 60℃ ~
65℃,30 minutes each time. Conclusions:The optimum process is simple and more convenient for extracting the total flavones from Elae-
agnus bockii Diels with higher precision and predictability.
Key Words:Elaeagnus Bockii Diels Total Flavones;Plackett-Burman;CCD;Extraction Process
长叶胡颓子(Elaeagnus bockii Diels)是胡颓子科胡颓子
属的一种,其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
区[1],其根茎或根、叶、果实均可供药用或食用,是极具开发
价值的中草药[2],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感冒咳嗽、肠
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腹泻、痢疾、跌打、瘀积、肺病
等[1,3,4]。化学成分以黄酮类为最多,此外还有三萜类、甾体
类、蒽醌类等化合物[5]。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癌、抗
辐射、提高机体免疫力、解热镇痛以及保肝护肝等作用[6]。
目前尚未见有关长叶胡颓子果实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报
道,本研究利用 Plackett-Burman 实验设计单因素筛选主要
影响因素,星点设计-效应面法描绘效应对因素的效应面,
从效应面上选择较佳的效应区,从而确定最佳实验条件。
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联用星点设计(CCD)效应面法采
用非线性数学模型拟合,较常用的正交设计实验精度高、预
—12—
测性好、可信度高[7]。
1 仪器与试药
粉碎机(郑州华通机械厂) ,UV1100 紫外分光光度计
(杭州科博仪器有限公司) ,BS124S 型电子天平(上海美谱
达仪器有限公司) ,旋转蒸发仪 R-201(瑞士布奇公司) ,循
环水式多用真空泵 SHB-III(郑州长城科技工贸有限公司) ,
电热鼓风干燥箱(南京沃环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芦丁标准
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00079-201005) ,硝酸
铝、氢氧化钠、亚硝酸钠、氢氧化钠、三氯化铝、95%的乙醇、
石油醚均为分析纯试剂,以上试剂均购自成都科龙试剂厂。
实验用长叶胡颓子药材采自湖北恩施州巴东县野三关,经
湖北民族学院李玉山鉴定为胡颓子科胡颓子属长叶胡颓子
(Elaeagnus bockii Diels)果实。
2 方法与结果
2. 1 长叶胡颓子果实脱脂处理
黄酮主要富集于植物组织细胞壁附近和蜡质中,石油
醚的浸提破坏了蜡质层,有利于黄酮的释放和提取[8]。石
油醚能除去长叶胡颓子大部分脂溶性杂质,降低其对黄酮
浸提的干扰。称取一定量的长叶胡颓子果实粉末,10 倍量
石油醚(60 ~ 90℃)浸渍一夜,回流脱脂 2 次,1h /次,滤过,
滤渣挥干溶剂即得供试药材粉末,晾干、备用。
2. 2 供试品制备
称取脱脂处理后的长叶胡颓子粗粉(过 20 目筛)10g,
精密称定,加入 95%乙醇 200mL,70℃加热回流 2h,放冷,
过滤,残渣中再加入 95%乙醇 200mL,回流提取 2h,放冷,
过滤,药渣用少量 95%乙醇冲洗,合并滤液,挥去溶剂定容
至 25mL量瓶中,加 95%乙醇定容,即得供试品溶液。
2. 3 测定波长的选择
分别精密量取芦丁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 1mL,加
入 10mL 1% A1Cl3甲醇液,加甲醇定容,于室温下显色
10min后,在 200 ~ 800nm 扫描。芦丁对照品溶液在 432nm
有最大吸收,供试品溶液在 417nm 有最大吸收,选择 417nm
作为测定波长。
2. 4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芦 丁 对 照 品 适 量,用 甲 醇 溶 解 配 制 成 浓 度
0. 6mg·mL-1的标准贮备液,分别取黄酮标准贮备液 0. 5、1.
0、1. 5、2. 0 和 2. 5mL 置于 10mL 容量瓶中,加入 5mL1%
A1Cl3 甲醇液,加甲醇定容,于室温下显色 10min后,以相应
试剂为空白,在 417nm 测定吸光度。以对照品溶液浓度对
吸光度进行线性回归,回归方程为:Y = 0. 329X + 0. 189,R
= 0. 999 4,线性范围:0. 030 1 ~ 0. 150 4mg·mL-1。
2. 5 含量测定
称取 10g干燥长叶胡颓子粉末,按照供试品制备方法
提取。移取 lmL供试品溶液,加甲醇定容至 10mL,以甲醇
作空白,于 417nm处测吸光度。根据线性回归方程计算长
叶胡颓子总黄酮含量。
2. 6 提取工艺研究
选取乙醇浓度、浸泡时间、料液比、回流时间、回流温度及
回流次数 6个可能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做单因素试验。以总
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确定各因素变化陡峭的趋势节点。
2. 6. 1 乙醇浓度考察 精密称取 5份粉末各 10g,料液比
为 1∶ 10 的不同浓度乙醇在回流温度 70℃时回流提取 1
次、60min /次,分别考察乙醇浓度 60%、70%、80%、90%、95%
对总黄酮含量影响,绘制黄酮得率与乙醇浓度关系曲线,结果
显示乙醇浓度在 70% ~95%范围时,曲线变化陡峭。
2. 6. 2 料液比考察 精密称取 5 份粉末各 10g,95%乙醇
浓度在回流温度 70℃时回流提取 1次、60min /次,分别考察
料液比为 1∶ 10、1∶ 15、1∶ 20、1∶ 25、1∶ 30,对总黄酮得率
影响,绘制黄酮得率与料液比关系曲线,结果显示料液比为
1∶ 10 ~ 1∶ 20时,曲线变化陡峭。
2. 6. 3 回流时间考察 精密称取 5份粉末各 10g,料液比
为 1∶ 10 的 95%乙醇浓度在回流温度 70℃时提取 1 次,分
别考察回流时间 20、30、50、70、90min,对总黄酮含量影响,
绘制黄酮含量与回流时间关系曲线,结果显示回流时间为
30 ~ 70min时,曲线变化陡峭。
2. 6. 4 浸泡时间考察 精密称取 5份粉末各 10g,料液比
为 1∶ 10 的 95%乙醇在回流温度 70℃时回流 1 次,30min /
次,分别在提取之前浸泡 0、2、4、6、8h,考察其对总黄酮含量
影响,绘制黄酮含量与浸泡时间关系曲线,结果显示浸泡时
间为 2 ~ 6h时,曲线变化陡峭。
2. 6. 5 回流温度 精密称取 5 份粉末约 10g,料液比为 1
∶ 10的 95%乙醇浓度回流提取 1 次,30min /次,考察回流
温度分别为 50、60、70、80、90℃时,对总黄酮含量影响,绘制
黄酮含量与回流温度关系曲线,结果显示温度为 60 ~ 80℃
时,曲线变化陡峭。
2. 6. 6 回流次数考察 精密称取 5份粉末各 10g,料液比
为 1∶ 10 的 95%乙醇浓度为在温度为 70℃时,回流时间为
30min /次,考察次数分别为 1、2、3、4、5 次时黄酮含量与回
流次数关系曲线,结果显示回流次数为 1 ~ 3 次时,曲线变
化陡峭。
2. 6. 7 结论 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各影响因素的实验
范围,乙醇浓度:80% ~ 95%,料液比:1∶ 10 ~ 1∶ 20,回流
时间:30 ~ 70min,浸泡时间:2 ~ 6h,回流温度:60 ~ 80℃,回
流次数:1 ~ 3 次。
2. 6. 8 Plackett-Burman 实验设计筛选主要影响因素
①因素及水平范围:根据 Plackett-Burman 实验设计,选取 6
个实验因素(A.乙醇浓度,B. 料液比,C. 回流时间,D. 浸泡
时间,E.回流温度,F. 回流次数)5 个空白因素(G、H、I、J、
K) ,合计 12次实验。根据单因素结果确定每个因素高、低
2个水平。用 Design expert 8. 0 软件设计实验并进行数据
处理。P-B实验设计因素及水平见表 1。②P-B试验设计与
结果 6个因素与 5 个空白因素合计 12 次实验,按照 P-B 设
计表进行试验设计,每个试验号重复 3 次,计算总黄酮含量
平均值。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及响应值见表 2,运用 De-
sign expert 8. 0 软件对各因素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 P <
0. 05的因素为主要影响因素。各因素显著性分析结果见表
2。结论:对各因素的显著性分析可以看出,各因素对响应值
—22—
(总黄酮含量)影响的显著性顺序为:A > B > E > D > C > F。
表 1 Plackett-Burman设计因子的水平范围
Levels A B C D E F G H I J K
-1 70 10 30 2 60 1 - - - - -
1 95 20 70 6 80 3 - - - - -
表 2 各因素显著性检验
Factors P1(总黄酮 )
A 0. 00013
B 0. 00065
C 0. 0214
D 0. 01239
E 0. 00147
F 0. 04714
G 0. 09741
H 0. 07845
I 0. 08413
J 0. 07412
K 0. 05417
2. 6. 9 星点设计(CCD)优选工艺 ①星点设计(CCD)
因素、水平及结果:根据 Plackett-Burman 筛选结果,结合星
点设计(CCD)效应面法适用条件,选定三个主要因素即:A
(乙醇浓度) :70% ~ 95%,B(料液比) :1∶ 10 ~ 1∶ 20,E(回
流温度) :60 ~ 80℃,Y(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优选最佳
工艺条件。星点设计因素与水平见表 3,星点实验设计与结
果见表 4。②回归分析及结论:通过对拟合模型的优化,剔
除不显著因素,对原方程二次回归拟合,经方差分析结果显
示 Pr > F,此模型显著(P = 0. 0052 < 0. 05) ,B(料液比)及
A2影响显著,其它因素影响不显著,其 R-Squared = 0. 9014
表明 90. 14%的实验数据的变异可以用此回归模型来解释,
实验过程中存在一定误差,大约有 9. 86%不能由此模型解
释。Lack of Fit F-value of 0. 47 表明模型失拟不显著。因
此回归方程:Y = 1. 52 - 0. 15A + 0. 40B - 0. 13C - 0. 17AC -
0. 37A2 - 0. 12B2。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图 1 -图 4 直观反映
了各因素对响应值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发现乙醇浓度和回
流温度交互影响对黄酮影响显著,曲面变化显著。运用 De-
sign expert 8. 0 软件响应面分析,优化最优值为:料液比为 1
∶ 18的 83%乙醇在 64℃回流 2 次,30min /次时,其总黄酮
含量预测值为 1. 93%。
表 3 星点设计因素与水平
Levels
Factors
A(%) B(倍) E(℃)
- 1. 732 70 10 60
- 1 75 12 64
0 83 15 70
1 90 18 76
1. 732 95 20 80
2. 6. 10 实验复证 称取 10g 药材,按照优选工艺参数并
结合生产实际对工艺参数进一步优化(乙醇浓度 80% ~
85%,料液比为 1∶ 15 ~ 1∶ 20,回流温度 60 ~ 65℃,回流 2
次,30min /次共进行 6次实验,取其平均值,计算偏差率,实
验结果见表 5。
表 4 星点试验设计与结果
run
actor1
A(%)
Factor2
B(倍)
Factor3
X3(℃)
Response
Y(%)
1 0. 00 0. 00 0. 00 1. 52
2 - 1. 00 - 1. 00 1. 00 0. 51
3 0. 00 0. 00 0. 00 1. 87
4 1. 00 - 1. 00 - 1. 00 0. 54
5 1. 00 1. 00 - 1. 00 1. 35
6 1. 00 1. 00 1. 00 0. 54
7 - 1. 00 1. 00 1. 00 1. 98
8 0. 00 - 1. 73 0. 00 0. 65
9 0. 00 0. 00 1. 73 1. 25
10 1. 73 0. 00 0. 00 0. 64
11 0. 00 0. 00 0. 00 0. 89
12 1. 00 - 1. 00 1. 00 0. 12
13 - 1. 73 0. 00 0. 00 0. 51
14 0. 00 0. 00 0. 00 1. 21
15 0. 00 0. 00 - 1. 73 1. 64
16 0. 00 0. 00 0. 00 2. 21
17 - 1. 00 1. 00 - 1. 00 1. 51
18 0. 00 0. 00 0. 00 1. 91
19 - 1. 00 - 1. 00 - 1. 00 0. 84
20 0. 00 1. 73 0. 00 1. 97
图 1 AC对响应值 Y影响三维曲面
图 2 A对响应值 Y影响三维曲面
—32—
图 3 B对响应值 Y影响三维曲面
图 4 C对响应值 Y影响三维曲面
表 5 实验复证结果
类别 次数 A(%) B(倍) C(℃) 含量 RSD(%)
1 80 15 60 1. 86 2. 46
2 82 15 62 1. 97
总黄酮
3 82 16 62 1. 94
4 83 16 64 1. 93
5 83 18 64 1. 85
6 85 20 65 1. 91
3 结论
目前尚未见运用此法优选长叶胡颓子黄酮类成分的提
取工艺研究报道,效应面法是基于非线性模型设计的工艺
设计,实验精度高。此工艺设计是基于优选因素主效应而
进行的多因素、高低两个水平的实验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实
验精度而且还可以提高实验的预测性[9]。本实验优选工艺
参数经过 6次重复试验,其工艺参数在合适范围内波动,其
总黄酮含量变化不大,提示此工艺条件可以作为工业生产
参考条件,具有可操作性。
根据目前有关长叶胡颓子黄酮类成分累计规律,本实
验药材采集于 2012 年 10 月,主要是考虑黄酮类成分此时
含量较多[10]。笔者考察了超声提取、回流提取两种提取方
法,结果显示后者提取效果好.由于黄酮在紫外有两个吸收
区,存在较多干扰,因此,为了提高实验精度,本实验考察了
A1Cl3 和 NaNO2-Al(NO3)3 比色法,结果显示前者芦丁对照
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相差在 5nm 以内,而
后者芦丁对照品在 450nm 左右有最大吸收,而供试品在此
波长范围为吸收很弱,因此确定显色方法为 A1Cl3。
参考文献:
[1] 陈新.川渝地区长叶胡颓子属药用植物资源研究[J]. 成都
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2) :40-42.
[2] 吴彩霞,邢煜君,曹乃锋,等. 宜昌胡颓子根挥发性成分的
HS-SPME-GC-MS 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
(16)10:53.
[3] 赵鑫.长叶胡颓子(长叶胡颓子科)、短肋羽鲜(藓纲:羽藓
科)和假柴龙树(茶茱萸科)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4] 郭明娟,江洪波,田祥琴,等. 长叶胡颓子果实的化学成分
[J].华西药学杂志,2008,23(4) :381 -383.
[5] 娄方明.长叶胡颓子与中华青荚叶化学成分研究[D].成都:
西南大学,2006.
[6] 闵巍巍,张作法. 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J]. 桑蚕通报,
2007,38(4) :1-3.
[7] 吴伟,崔光华.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及其在药学中的应
用[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0,27(5) :292.
[8] 张益娜.新疆沙棘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纯化及抑菌性研究
[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07.
[9] 吴伟,崔光华.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及其在药学中的应
用[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0,27(5) :292.
[10] 付桂香,冯瑞芝.不同种及不同采收时间沙棘叶中总黄酮的
含量测定与比较[J]. 中国中药杂志,1997,8(22) :147-
148.
(责任编辑:姜付平)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