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20 13 年第 期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不同遮阴措施对荚果蔗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徐洪亮 高德武 李日新 孙雪文 刘刚 魏琳 徐金忠
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黑龙江哈尔滨巧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一
摘要 以 生英果菠幼苗为试验材料 ,分别设五 种遮阴措施 ,具体为 遮阴网 , 、 玉米 旋菜 毛 、 玉米
旋菜 几 、五味子 几 ,同时以全光照生境条件为对照组 几 。研究不同遮阴条件下芙果旋幼苗的生长 、净光合
速率 。和蒸腾速率 。的变化特性 。结果表明 组中芙果旋幼苗株高 、叶枚数均明显高于其它 组 净光
合速率的排序为 毛 几 几 蒸腾速率的排序为 毛 几 几 ,研究表明 措施 组是英果旋最
适宜生长的光照条件 ,在此遮阴措施下芙果旋表现为最佳的生长状况 。
关键词 芙果放 遮阴措施 生理特性
我国野生蔽类资源十分丰富 ,分布比较广泛 ,其
中荚果族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荚果蔽 必
界。 帅 心 属于球子藏科荚果藏属 ,产于我
国东北 、华北 、西北以及西藏 、云南等地 ,日本 、朝鲜笼
北美洲及欧洲也有分布 ,是一种温带广布种 。喜
欢生长在针阔混交林下 ,灌木丛中及浅山河边湿地
上 。英果藏叶形秀丽 ,叶丛生 ,叶片长椭圆形 ,株丛
圆润,姿态别致,具很高的观赏价值。它不仅是重妻
的食用蔽类 ,而且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
维持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且荚果蔽能在耐
光很少的区域 、阴湿的环境中良好生长 。由于英果
蔗具有食用价值 ,野生的英果蔗曾被大量的采挖 ,致
使其资源逐年减少 ,为了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荚果
蔽 ,使其资源永续利用 ,近几年来 ,已开始大面积人
工繁育并栽培荚果旅 〕。
光照条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推动
力 ,接受不同强度的光照对植物的生长和生理特性
均有显著的影响 。本文采用 种遮阳措施 ,进行不
同遮阳处理对英果藏幼苗生长影响的模拟试验 ,分
析荚果蔗对不同光照条件反应 ,以探求荚果藏幼苗
生长对光照影响的适应机制 ,使其更好地了解英界
获的光合生理生态机制 ,进而为荚果威的人工繁育
及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指导 。
材料与方法 一
试验于 “`年“一` 月在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
·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 一 。
学研究所科技园进行。实验材料为 生英果族幼
苗 ,土壤属白浆化黑土 。设计的遮阴处理措施分别
为 遮阴网 、 玉米 藏菜 、 玉米 蔽菜
几 、五味子 毛 ,同时以全光照生境条件为对照组
。在不同光生境条件下选取试验英果藏各
株 ,每隔巧 测量一次荚果蔽的叶片长度及营养叶
的个数 。在晴朗少云的天气 ,使用 州冈 便携式
光合作用测定仪对不同遮荫条件下随机选取的 株
英果蔽植物叶片 每株取 片叶 的净光合速率和蒸
腾速率进行测定 ,结果取平均值 。所有数据统计分析
均在 田 和 软件上完成 。
结果与分析
不同遮阴措施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由图 可知 ,在前两次测量数据中各组净光合
速率的大小表现并不一致 ,第一次实测净光合速率
的排序为 。 ` , 第二次测量的净光
合速率排序为 爪 ,造成这种变化
的原因是 在测量初期玉米植株矮小 ,不能对荚果旅
起到有效的遮挡 ,而五味子是多年生落叶藤本 ,植株
在测量初期就可以起到一定的遮阴效果 。各措施组
在不同测量日期的净光合速率存在显著差异 。具体
来说 , , 、几 组在测量初期先下降而后又略微上升 ,
几 、几 组一直在下降 。在不同遮阴措施下英果孩叶
片净 光 合 速 率 排 序 为 几 毛 毛 几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年第 期
, ,具体数值分别为 、 , 、 、 、
林 扩 · ,由此可知措施 , 的遮阴效果
最好 ,其净光合速率为对照组 的 ,且二
者差异极显著 。其它三种措施 、几 、毛净光合速
率 分别为全光照条件下的 、 、
。由此可知各种遮阴措施对英果获叶片净
光合速率的影响较大 ,光照条件是荚果藏生长的重
要限制因子 。
小 ` 。具体来说 ,毛组在测量初期先下降而后又略
微上升 , 、爪组则一直在下降 。第三次测量结果
显示 措施 , 、 、 、 组叶片蒸腾速率分别为几
组全光照条件下的 、 、 和
。方差分析显示 , 与 , 差异极显著 尸
。其它各组差异不显著 。
月 日
困 月 日
图 月 日 髦「〕 多委毯冬 浏产 乏 月 日圣口月日夏 圣 口日手圣摹李图 不同遮阴措施对英果截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蹂陇能︸谁术解淮淞游协习门训除阵洲绷泪湘翎寻飞写已︺暑
功 长 竹
图 不同遮阴措施对荚果获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不同遮阴措施对蒸腾速率的影响
光是气孔运动的主要调节因素 ,光照可以提高
大气与叶片温度 ,增加叶内外蒸气压差 ,另外 ,光照
使气孔开放 ,减少扩散层阻力 ,加快蒸腾速率 〕。
由图 可知 ,不同遮阴措施下荚果蔽叶片蒸腾速率
的大小与净光合速率的大小排序一致 ,第一次测得
的叶片蒸腾速率的大小为 飞 几 , 第
二次测得的蒸腾速率的排序为 几 几
,第三次测得的蒸腾速率的大小与第二次相同 ,上
述三次测量结果中都是遮阴措施 组最小 ,这是由
于该措施下遮阴效果最好 ,光照最弱 。而光是气孔
运动的主要调节因素 ,光强越低 ,蒸腾速率越
不同遮阴措施对英果蔗生长的影响
由表 可知 ,不同遮阴措施对荚果截生长均有
显著的影响 ,在三次测量结果中 组中英果蔽各株
高 、叶枚数均明显高于其它 种处理措施 ,株高和叶
枚数分别为 和 个 。株高排序为 几
几 叶枚数排序为 几 几 几 ,
英果蔗在措施 下长势情况最好 。方差分析结果
表明 与 差异极显著 尸二 加 , 与 、
与几 、几 与几 、毛 与 几 差异不显著 尸 ,表
明弱光照促进英果藏植株的高生长 ,即光照越弱 ,荚
果蔗株高越高 。通过实地观测 乙组英果威叶片具
有明显的阴生植物的特点 ,即叶翠绿 、面积大 、薄 、纤
维化程度差 。这与荚果蔽的生境条件相适应 ,适
当的遮阴条件对荚果旅生长有利 。
表 不同遮阴措施对英果蔗生长的影响 ,
几 几 几
测量日期
个 个 个 可个 人众 叮个 盯个
凡︶,盈﹁护,`戈︸一艺一,`月石一矛一
一 一
一 一
为株高 , 为叶枚数 ,个。
结论
光是影响植物净光合速率的主要限制因子 ,光
照强弱直接决定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大小 ,通过实验得
出 各种遮阴措施下荚果蔽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排序
为几 几 爪 几 ,具体数值分别为 、
、 、 、 林 心 · 。
光是气孔运动的主要调节因素 ,光照使气孔
开放 ,减少扩散层阻力 ,加快蒸腾速率 。不同遮阴措
施下英果蔽叶片蒸腾速率的排序为 几
,具体数值分别为 、 、 、 、
2013 年第 期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盗试脸平台
昌宁县小赤田小流域坡耕地理化性状评价
卜金芝 ` 卜玉千 “
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保山分局 ,云南保山 保山市粮食局 ,保山腾冲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一
摘要 小赤田小流域是昌宁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施项目区 ,土地总面积 耐 ,其中坡拚地
面积 , ,地形主要以山地为主 ,为低中山山地地貌单元 。结合昌宁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 ,主
要对试验区土壤理化性状进行分析评价 , 通过土壤肥力因素和土壤污染情况对试验区土壤进行综合评价 ,得出该
小流域目前土壤肥力 、土壤有机质现状及其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提出土壤质地 、土壤结构的改善是水土流失综合治
理的重要方向之一 。
关键词 小赤田小流域 坡耕地 养分 污染 评价指数
自然地理及水文气象概况
小赤田小流域是昌宁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
理试点工程实施项目区。位于保山市昌宁县卡斯镇
西北部 ,距离卡斯镇 ,距县城 ,距保山
市 ,地理坐标东经 “ , 一 “ ` , ,北纬
“ ` ”一 ” ` ”,土地总面积 ,其中
坡耕地面积 ,地形主要以山地为主 ,为低
中山山地地貌单元 。地势总体东北侧高 ,西南侧低 ,
最高点海拔 ,最低点位于流域西南侧西大沟
边 ,海拔 。
小赤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气候温和 ,雨量
充沛 ,干湿季分明 ,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年最多降雨量为 ,年最少降雨量为
,雨量主要集中在 一 月 ,约占年降雨量
的 ,全年降雨高峰是 月 ,平均为 ,月
最大降雨量为 ,全年雨日 。
土壤理化性状分析与评价
项目策划
根据工程项目区的实地情况 ,本项目土壤环境
质量监测以土壤理化性质监测为重点 ,并对项目区
土壤重金属进行普查 。通过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对
比分析项目区土壤理化性质变化 ,以及土壤保水 、保
肥的变化情况 。按施工前 、施工后以及投人使用后
一年 ,分 次进行 。监测时间分别为
· 。不同遮阴措施下 , , 组中荚果蔗株高 、叶枚
数表现最佳 ,其株高和叶枚数分别为 和
个 。株高和叶枚数大小顺序表现一致 ,其株高排序
为 几 几 毛 几 叶枚数排序为 , 几
几 。。
综上所述 荚果旅对光照的适应能力较强 、适应
范围较宽 。不同的遮阴措施下均可以正常生长 ,但
适宜的光照条件更利于其体现郁郁葱葱 、秀丽雅致
的观赏特性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 ,荚果旅更适宜在
组遮阴措施下生长 。研究不同遮阴措施对荚果
藏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对明确人工繁育荚果藏
所需要的光照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良好的参
考价值 。
〔参考文献 〕
「〕敖志文 ,李国范 黑龙江省藏类植物 【 〕哈尔滨 东北
林业大学出版社 , 一
【」王新华 ,赵恒田 ,盛庆军 藏类山野菜人工繁殖及其研究
进展 〕北方园艺 , 一
〔 〕伍世平 ,于志熙 种地被植物的耐荫性研究 【〕武汉
植物学研究 , , 一
【 张德顺 ,李秀芬 个园林树种耐荫性分析 〔 」山东林
业科技 , 一
【」采尼克尔 木本植物耐阴性的生理学原理【 」王世绩 ,
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一
收稿日期 一 一
作者简介 徐洪亮 一 , 男 ,工程师 , 东北林业大学
硕士研究生 ,现工作于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 郑娟 责任校对 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