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为传统名花绣球和粉团正名



全 文 : 文章编号:1007-4961(2011)04-408-05
为传统名花绣球和粉团正名
祁振声
(河北农业大学 期刊社 ,河北 保定  071001)
摘要:为纠正植物学专著对传统名花“绣球”和“粉团”的错误考订 ,恢复它们的本来面目 ,进行了文献考证和实
物比对。结果表明 , 《中国植物志》中的粉团 Viburnum plicatum Thunb.实乃典籍中的绣球;而该书的绣球
Hydrangea macrophylla(Thunb.)Ser., 才是真正的粉团(该种曾称“八仙花” , 更谬甚)。本文还对它们混淆的根源
作了探讨。
关键词:绣球;粉团;原植物;不孕花;萼片数;花色;花期;产地
中图分类号:Q 941      文献标志码:A
Name correction for the traditional flowers of“Xiuqiu”and “Fentuan”
QI Zhen-sheng
(Journal Publishing Department ,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China , Baoding 071000 ,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correct the misused names for the traditional flowers of “Xiuqiu” and “Fentuan” in Chinese botanical
books , literature studies and real object comparisons were conducted.Results show that “Fentuan”(Viburnum plicatum
Thunb.)recorded in Flora Reipublicae Popularis Sinicae should be “Xiuqiu” described in ancient Chinese botanical books ,
and“Xiuqiu”(Hydrangea macrophylla(Thunb.)Ser.)recorded in the flora should be “Fentuan” .It was totally wrong that
“Fentuan” was ever called “ Baxianhua” .In the meantime , the reasons of misusing of these plant names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Key words:“ Xiuqiu” ;“Fentuan” ;orginal plant;sterile flower;sepal number , flower colour;flowering time;place of pro-
duction
收稿日期:2011-09-18;修改稿收期:2011-10-15
作者简介:祁振声(1940-),男 ,河北三河人 ,主要从事编辑学 、写作学 、古籍记载植物考证及本草(植物)考据方法论的研究。
  绣球和粉团 ,都是我国传统名花 ,南宋陈景沂
(1256)的《全芳备祖》[ 1] 、明代王象晋(1621)的《群芳
谱》[ 2] 、清代陈氵昊子(1688)的《花镜》[ 3] 和吴其浚
(1848)的《植物名实图考》[ 4] 均有记载。但由于古籍
的描述极简略 ,二者的形态又有许多相近之处 ,而国
人又疏于详考 ,所以 ,近现代以来 ,植物学专著对其
原植物的考订颇为混乱 ,绣球与八仙花也一直纠缠
不清[ 5-8] ,令人莫衷一是。因此 ,厘清这些传统名花
的异同 ,还其本来面目 ,为其正名 ,有利于我国植物
学和园艺学历史遗产的正确传承 ,从而弘扬博大精
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 绣球
1.1 古籍的记载及解读
南宋陈景沂的《全芳备祖》花部卷之二十六 ,有
“玉绣球”和“滚绣球”专条 ,但仅各录杨巽斋的一首
诗 。其《玉绣球》诗曰:“纷纷红紫竞纷飞 ,争似团酥
越样奇 。料想花神闲戏击 ,误随风起坠繁枝。”其《滚
绣球》诗云:“琢玉英标不染尘 ,光涵月影愈清新 。青
皇宴罢呈余技 ,抛向东风展转频。[ 1] ”从这两首诗可
以想见 ,这两种绣球 ,均呈球形 ,且洁白如玉 ,故得
“玉绣球”之名。诗人认为 ,它比那些姹紫嫣红 、争奇
第26卷 第4期 河 北 林 果 研 究 Vol.26 No.4
2 0 11年1 2月 HEBEI JOURNAL OF FORESTRY AND ORCHARD RESEARCH De c.2011
斗艳的其他花木 ,显得更清丽 、典雅 。又因它如白玉
雕成 ,一尘不染 ,在夜月下尤显光洁 ,东风吹来 ,花随
风转 ,更耐观赏 ,故有“滚绣球”之称 。但对它们的具
体形态和其他信息 ,却无从得知了 。
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 ,始有较详记载。其“花
谱”中有“绣球”专条 ,谓:“绣球:木本皴体 ,叶青色微
带黑而涩。春月开花 ,五瓣。百花成朵 ,团 如球 ,
其球满树。花有红 、白两种 。宜寄枝 , 用八仙花
体。”[ 2]这表明 ,绣球系木本花卉 ,叶深绿色 ,表面粗
糙。春季开花 ,每朵花有 5瓣 ,数朵花集生成球状的
花序 ,生于枝顶 ,显得繁花满树 ,蔚为壮观。绣球的
花色 ,有红 、白两种类型 。繁殖方法是枝接 ,以八仙
花作砧木。因而可知它主要作园艺栽培 ,天然分布
局限或很少结实 。而八仙花则分布较广 ,比较常见 ,
故用其作绣球砧木。这表明 ,二者的亲缘关系极近 ,
应是同属植物 ,嫁接时亲和力强。再从《全芳备祖》
所载两种绣球的花均为白色 ,而《群芳谱》谓“花有
红 、白两种”判断 ,则该“绣球”当指形态极相近的一
类植物的泛称 ,而不仅限于一种。
清代陈氵昊子的《花镜》虽无绣球专条 ,却在“八仙
花”条中谓:“八仙花即绣球之类也。”[ 3] 这亦可佐证
“绣球”不只一种 ,而是一“类”植物的泛称。该书又
称“蜀中紫绣球即八仙花” ,显然是错误的 ,但亦可表
明 ,绣球与八仙花是同类植物 ,绣球类中还有花带紫
红色者。
清代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卷二十六群芳类
的“绣球”专条 ,首先引上述《群芳谱》的“绣球”条原
文 ,又引周密的《武林旧事》之文曰:“禁中赏花非一 ,
钟美堂花为极盛 。堂前三面 ,皆以花石为台三层 ,台
后分植玉绣球数百株 ,俨如镂玉屏 。”[ 4] 此外无补充
说明文字 。显然 ,吴氏认为《群芳谱》中的“绣球”与
《武林旧事》中的“玉绣球”为同物。其附图的叶宽卵
形 ,边缘有锯齿 。聚伞花序绝大多数均为大型不孕
花 ,花萼片 5枚;有极少数细小的可孕花 ,表明较少
结实 。这与《群芳谱》称绣球主要以枝接繁殖的记载
较相符。另外 ,还表明人们一般称“绣球”者 ,主要是
指开白花的“玉绣球” 。
1.2 近现代对绣球的误订
我国近现代植物学专著 ,对绣球的考订极为混
乱 ,绣球与八仙花也混淆不清 ,令人莫衷一是 。
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 ,有两种植物的正式
汉名称“绣球” ,出现了重名现象 。该书第 2册有虎
耳草科绣球 Hydrangea macrophylla(Thunb.)Seringe ,
别名八仙花[ 5] ;该书第 4 册又有忍冬科绣球 Vibur-
num macrocephalum Fortune
[ 6] 。同一著作竟出现“同
名异物” ,令鉴定绣球失据 ,势必造成混乱 。
在《中国植物志》中 ,虽然没出现“绣球”正式汉
名的重名现象 ,却未能解决别名上的重名及绣球与
八仙花的混淆不清 。该书第 35 卷第 1分册将虎耳
草科 Hydrangea L.属的汉名定为“绣球属” ,并注明
“异名八仙花属” 。将该属的 H.macrophyllaQS
(Thunb.)Ser.考订为《群芳谱》中的“绣球” ,以其作
正式汉名 ,又考订其为《植物名实图考》中的“八仙
花” 、“紫绣球” ,以其作别名[ 7] 。这就意味着绣球与
八仙花为“同物异名”。大概为避免再次出现“绣球”
的重名 , 《中国植物志》第 72卷为忍冬科植物 Vibur-
num macrocephalum Fort.新拟了“绣球荚 ”的正名 ,
又以《广群芳谱》中的“绣球”作其别名[ 8] 。然而 ,这
些考订均经不起历史文献和现实植物的检验 ,因而
仍然是错误的。
首先 ,据《中国植物志》载 , 虎耳草科植物 H.
macrophylla(Thunb.)Ser.“花期 6 ~ 8月” ,“不孕花萼
片 4” ,花“粉红色 、淡蓝色或白色”[ 7] ,与《群芳谱》中
“春月开花 ,五瓣” ,“花有红 、白两种”等记载皆相悖 ,
因此 ,它绝对不可能是《群方谱》中的绣球 。其次 ,
《植物名实图考》中的绣球与八仙花分别单列于卷二
十六群芳类 ,且“绣球”的记载引自《群芳谱》 ;“八仙
花”条引自《花镜》(紫绣球亦出《花镜》之文),二者的
附图也有明显不同。因此 ,该种亦不可能是《图考》
中的八仙花 。将《群芳谱》中的绣球与《花镜》中的八
仙花视为一物 ,又认为《群芳谱》与《广群芳谱》中的
“绣球”为两种不同植物 ,皆误。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将忍冬科植物 Viburnum
macrocephalum Fort.的正名定为“绣球” , 《中国植物
志》考订该种即《广群芳谱》中的绣球 ,并以其作别
名 ,均殊欠详考。因为《广群芳谱》是清代汪灏等在
《群芳谱》的基础上加以扩编而成的 。其中的“绣
球” ,亦即《群芳谱》中的绣球 。《中国植物志》考订虎
耳草科植物 H.macrophylla(Thunb.)Ser.为《群芳谱》
中的“绣球” ,同时又将忍冬科植物 V.macrocephalum
Fort.考订为《广群芳谱》中的绣球 ,足见其考证的失
据 ,令人难以信服 。
值得一提的是 ,古籍对植物形态的描述极简略 ,
倘不详加分析鉴别 ,并从简短的文字中获取尽可能
多的可靠信息 ,是难以确定其科 、属的 。近现代专著
对绣球和八仙花到底是虎耳草科植物还是忍冬科植
物的游移不定和纠结不清 ,就证明了这一点 。倘对
古籍不加深入解读 ,领会其要旨 ,要想分辨同属的相
409 第 4期           祁振声:为传统名花绣球和粉团正名          
近种 ,就更加困难了 。
笔者经多年反复考证 , 已确证忍冬科植物 V.
macrocephalum Fort.为琼花的原植物[ 9] ,而该植物的
形态特征 、花期等 ,确实也与《群芳谱》对“绣球”的描
述较相近 。因此 ,学者们将其考订为《群芳谱》或《广
群芳谱》中的“绣球” ,似乎情有可原。但仔细考证 ,
琼花与绣球却有很大区别。琼花在宋代号称“天下
无双” ,南宋毁于兵火后 ,人们痛心不已 ,认为琼花从
此绝种了。而绣球的栽培却较普遍 ,而且量大。从
周密的《武林旧事》可知 ,仅杭州钟美堂一处 ,栽植即
达“数百株”之多 ,远不如琼花金贵 。这意味着 ,绣球
有部分野生者 ,栽培区则更广 。因此 ,栽培区和栽培
数量极有限的园艺种 Viburnum macrocephalum Fort.
(即琼花原植物)绝对不可能是绣球原植物。
1.3 绣球原植物的确证
经多年反复考证 ,笔者确认 , 《群芳谱》 、《广群
芳谱》和《植物名实图考》中的绣球 ,实乃今忍冬科植
物 Viburnum plicatum Thunb.。它是高达 3 m 的落叶
灌木 ,当年小枝浅黄褐色 ,四角状 ,被黄褐色簇状绒
毛 ,2 a生小枝灰褐色或灰黑色 ,稍具棱角 ,散生皮
孔 ,与“木本皴体”的描述相符 。叶宽卵形 、矩圆状倒
卵形或倒卵形 ,稀近圆形 ,顶端圆或急狭而微凸尖 ,
基部圆形或宽楔形 ,稀微心形 ,边缘有不整齐三角状
锯齿 ,上面疏被短伏毛 ,下面密被绒毛 ,侧脉 10 ~ 12
对 ,上面常深凹陷 ,叶色深绿 ,与“叶青微带黑而涩”
的描述吻合。聚伞花序伞形式 ,球形 ,直径4 ~ 8 cm ,
常生于具一对叶的短枝上 ,几乎全部由大型不孕花
组成 ,花冠白色 ,辐状 ,直径 1.5 ~ 3 cm ,裂片 5枚 ,稀
4枚 ,倒卵形或近圆形 , 顶端圆 ,花期 4 ~ 5 月 。与
《群芳谱》“春月开花 ,五瓣 ,百花成朵 ,团 如球 ,其
球满树”的描述和《图考》中的附图均吻合。它在湖
北和贵州中部有天然分布 ,各地亦常有栽培。表明
它比琼花 V.macrocephalum Fort.栽培范围广 ,且有天
然分布 。因此 ,完全可以确认 , V.plicatum Thunb.即
《群芳谱》中的绣球 ,亦即《全芳备祖》和《武林旧事》
中的“玉绣球”。《中国植物志》考订其为《花镜》中的
“粉团” ,以其作该植物的正式汉名[ 8] ,殊欠详考 。
前已述及 ,古籍记载的绣球 ,除白色者外 ,还有
红色者 , Viburnum L.属植物的花 ,多为白色 ,少数淡
红色 ,与《群芳谱》“花有红 、白两种”完全吻合 。笔者
在《荚 原植物的本草考证》[ 10] 中 ,已确认 Viburnum
L.属的“荚 属”一名不能成立。因此 ,应当将该属
的汉名订正为“绣球属” ,以使其名实相符 、名至实
归。
2 粉团
2.1 古籍的有关记载及解读
在《全芳备祖》花部卷之二十七 ,载有“粉团儿
花”[ 1] ,但仅录《百花新咏》中的一首七言绝句:“碎敲
琼玉簇青纱 ,蛱蝶穿来色更佳。女卓约仙姬和露折 ,
乌云斜插映铅华 。”而仅凭此诗 ,很难得知“粉团儿
花”的具体形态特征等信息 。
《花镜》卷三花木类考的“粉团花”专条[ 3] 。始有
较详描述。谓:“粉团 ,一名绣球 。树皮体皴 ,叶青而
微黑。有大 、小二种 。麻叶小花 ,一蒂而众花攒聚 ,
圆白如流苏 ,初青后白 ,俨然一球 ,其花边有紫晕者
为最 。俗以大者为粉团 ,小者为绣球。闽中有一种
红绣球 ,但与粉团之名不相侔耳” 。上文有关树皮和
叶的形色 ,与《群芳谱》中的“绣球”相若 ,加之“一名
绣球” ,以及花的形态特征描述 ,也与“绣球”相近。
从“一蒂而众花攒聚” ,则完全可以确认其为聚伞花
序 。可见古代对绣球与粉团有混淆不清之处。关于
粉团与绣球的区别 ,也仅有花序的大小不同而已。
因此 ,极易误判为绣球的同属植物。
但若对典籍作深入解读和仔细分辨 ,却可发现
它们的明显差异。即粉团的花会变色 ,“初青后白” ,
而且有“花边有紫晕者” 。这是值得特别关注的 。
《植物名实图考》的“粉团”专条 ,对其形态特征
及生物习性的描述更详 。该条在首先转录上述《花
镜》之文后 ,又写道:“粉团出于闽 ,故俗呼洋绣球。
其花初青 ,后粉红 ,又有变为碧蓝色者 ,末复变青。
一花可经数月。见日即萎 ,遇麝即殒 ,置阴湿秽溷 ,
则花大且久;置于盆盎 ,违其性矣”[ 4] 。这表明 ,粉团
除了可由青变白外 ,还可变为粉红色和“碧蓝色” ,最
后又变为青色;而且花期特长 ,一个花序的花期可达
数月之久。性喜阴湿环境和肥沃土壤 。
需指出的是 , 《花镜》作者将“粉”理解为白色 ,是
欠妥的。在汉语中 ,白色与其他颜色相混而成的浅
淡颜色 ,亦称“粉色” ,如粉红 、粉黄 、粉蓝 、粉绿等等。
《植物名实图考》称粉团“俗呼洋绣球” ,并将它与绣
球 、八仙花等均归入卷二十六群芳类 ,则表明古代植
物分类的粗放 ,对花 、叶形态相近者 ,往往被归为同
类 。因此 ,粉团也就被古人归入“绣球类”了。
2.2 现代专著的考订错误
《中国植物志》将忍冬科植物 Viburnum plicatum
Thunb.(即笔者考证的绣球原植物)考订为《花镜》中
的“粉团” ,以其作正式汉名 ,殊误 。因该种的花纯白
色 ,并无“由青变白” , “其花初青 ,后粉红 ,又有变为
410                 河 北 林 果 研 究              第 26卷
碧蓝色者 ,末复变青”的特性;该种花期 4 ~ 5月 ,也
与“一花可经数月”的记载相悖;该种福建不产 ,更与
“粉团出于闽”相悖。因此 ,它不可能是《花镜》和《图
考》记载的粉团 。其“粉团”一名不能成立。而前已
论及 ,该种即“玉绣球” 、“绣球”的原植物 ,则可确定
无疑 。
2.3 粉团原植物的确认
经笔者长期的文献考证和实物观察 ,确认今虎
耳草科植物 Hyrangea macrophylla(Thunb.)Ser.(即被
近现代误称为“绣球”者),实乃《花镜》和《图考》中的
粉团原植物 ,亦即《全芳备祖》中的“粉团儿花” 。
该植物是高 1 ~ 4 m的灌木 ,枝粗壮 ,紫灰色 ,具
皮孔和叶痕 ,叶色浓绿 ,与《花镜》中“树皮体皴 ,叶青
而微黑”的描述吻合 。伞房状聚伞花序近球形 ,直径
达8 ~ 20 cm ,具短的总花梗 ,分枝粗壮 ,花密集 ,多数
不孕 ,不孕花萼片 4枚 ,阔倒卵形 、近圆形或宽卵形 ,
长1.4 ~ 2.4 cm ,宽 1 ~ 2.4 cm , 《中国植物志》未载花
的变色过程 ,仅谓“粉红色 、淡蓝色或白色” [ 7] ,据笔
者观察 ,粉红色花初为深粉红色 ,盛开时变粉红色 ,
最后变粉绿色;开淡蓝色花的 ,初为粉绿色 ,后变淡
蓝色 ,最后变粉黄色 。栽培品种较多 ,花色丰富 ,确
有“其花边有紫晕者” 。但各色品种的花色均较浅 ,
偏于“粉色” ,花又多朵簇生成团 ,故古人以“粉团”名
之。花期很长 , 《中国植物志》载“花期 6 ~ 8月” ,但
据笔者观察 ,在正常情况下 ,北京地区为 4 ~ 8月 ,昆
明地区可从4月开至 10月 ,与“一花可经数月”的记
载完全吻合。该种分布较广 ,不仅福建有产 ,而且山
东 、河南 、江苏 、浙江 、安徽 、湖北 、湖南 、广东 、海南 、
广西 、云南 、贵州 、四川等省 、区均产 , 野生于海拔
380 ~ 1 700 m的山谷溪旁或山顶疏林中 ,各地园林
均有栽培 。
《花镜》将粉团与绣球视为同类植物 ,且谓:“有
大小二种” ,“俗以大者为粉团 ,小者为绣球” 。足以
表明古代和民间对植物分类的粗放 ,欠科学。不过 ,
即便以这种粗浅的分辨方法验证笔者的上述考证结
果 ,也是可以的 。笔者考证的粉团 Hydrangea macro-
phylla(Thunb.)Ser., 花序直径 8 ~ 20 cm;而绣球
Viburnum plicatum Thunb.的花序直径4 ~ 8 cm 。前者
比后者大一倍以上 ,这足以证明本考证结果的合理
性和可靠性。
谢宗万的《中药材正名词典》谓:“古扬州真正的
琼花是虎耳草科绣球属(Hydrangea)植物” [ 9] 。虽未
明言是此种 ,但在该属中 ,观赏价值最高的 ,当推此
种了。近现代不少植物学专著曾称其为“八仙花” ,
《中国植物志》至今仍以“八仙花属”作为 Hydrangea
L.属的异名[ 7]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的植物检索表
中仍有“八仙花亚科 Hydrangeoideae”之名[ 5] ,所以 ,
不少人认为该种即八仙花 ,该属不少植物仍有“某某
八仙花”之称 ,甚至连一生致力于药用植物名称考订
的谢宗万先生 ,也认为被八仙花替补的琼花 ,是该属
植物了 。
由于 Hydrangea L.属根本不存在我国典籍记载
的绣球和八仙花 ,因此 ,该属的“绣球属” 、“八仙花
属”之名均不能成立 ,鉴于该属有传统名花粉团 H.
macrophylla(Thunb.)Ser.,该属植物聚伞花序排成伞
形状 、伞房状或圆锥状 ,多呈球形或半球形 ,花色较
淡 ,多呈粉色 , 故建议将该属的汉名订正为“粉团
属” ,以便名实相符 ,彻底纠正过去张冠李戴的名称
错误。
3 结论与讨论
忍冬科 Viburnum L.属与虎耳草科 Hydrangea L.
属植物 ,形态特征有不少相同或相近处 。如多为灌
木 ,叶对生 ,聚伞花序 ,有的具大型不孕花 。因此 ,粗
略看去 ,很难区分。而若不对古籍的简短描述进行
深入解读 ,绣球与粉团或八仙花 ,确实难以辨别 。因
此 ,近现代植物学专著中的考订失误 ,也就在所难免
了 。但若对古文献加以详考 ,与现实植物进行认真
比对 ,还是不难加以区别的。笔者经长期文献考证
和实物观察 ,确认绣球为 Viburnum L.属植物 Vibur-
num plicatum Thunb.。该属还有不少植物古代亦有
“某绣球”之称 ,故建议将该属汉名订正为绣球属。
虎耳草科 Hydrangea L.属 ,并不存在古籍记载的“绣
球” ,故其“绣球属”的命名是错误的 ,不能成立;而该
属的 H.macrophylla(Thunb.)Ser.,实乃古籍中“粉
团”的原植物 ,该属还有些植物的花序呈球形或半球
形 ,花色浅淡 ,多呈粉色 ,故建议将该属的汉名订正
为“粉团属” 。以便彻底纠正近现代以来在绣球与八
仙花 、绣球与粉团命名上的混淆错乱 。
我国近现代植物学和中药学专著对古籍记载植
物(中药)的考订错误 ,多源于日本。最近 ,笔者发现
日本松村任三《植物名汇》(前编·汉名之部),始将
日本产的虎耳草科植物 Hydrangia horiensia DC.var.
horiensis Maxim.的汉名考订为“绣球” 、“琼花” 、“八
仙花”和“粉团”[ 12] ,同时又将日本产的忍冬科植物
Viburnum furcatum Blume 的汉名考订为“粉团” [ 12] ,这
很可能就是我国近现代琼花 、八仙花 、绣球 、粉团一
直混淆错乱 、纠结不清的根源。此外 ,“荚 ”被误订
411 第 4期           祁振声:为传统名花绣球和粉团正名          
为 Viburnum dilatatum Thunb.,也始自该书 ,松村氏不
仅将该种考订为《本草纲目》中的“荚 ” ,还考订其
为“孩儿拳头”的原植物[ 12] 。日本学者的这些张冠
李戴的谬误 ,在我国延续至今 ,使我国有关文脉被割
断 ,有关本草学和植物学历史遗产的传承受到严重
影响 。因此 ,笔者认为 ,日本人的这些错误考订 ,被
我国早期植物学家采纳 ,以致流毒至今 ,这是日本对
我国的学术误导和文化侵扰。现在必须加以拨乱反
正 ,正本清源 ,以彻底消除其不良影响 ,以便延续中
华文脉 ,正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科学文化 ,以免造成
愧对先贤 、贻误后人的遗憾。
致谢:本文的英文部分由期刊社副社长杨华生编审
代译 ,谨此致谢 !
参考文献:
[ 1] 宋·陈景沂.全芳备祖[M] .北京:农业出版社 , 1982:719 , 735-
736.
[ 2] 明·王象晋著.伊钦恒诠释.群芳谱诠释[M] .北京:农业出版社 ,
1985:238-239.
[ 3] 清·陈氵昊子.花镜[M] .第 2版.北京:农业出版社 , 1980:115.
[ 4] 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 M] .上海:商务印书馆 , 1957:658-
659.
[ 5]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M] .第 2册.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2:106 , 1125.
[ 6]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M] .第 4册.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5:312.
[ 7]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M] .第 35卷第 1分
册.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5:226 ,201.
[ 8]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第 72 卷[ M] .北
京:科学出版社 ,1988:24 , 62.
[ 9] 祁振声 ,唐秀光.为传统名花琼花和八仙花正名[ J] .河北林果研
究 , 2011 , 26(3):314-317.
[ 10] 祁振声.荚 原植物的本草考证[ J] .河北林果研究 , 2010 , 26
(4):355-358.
[ 11] 谢宗万.中药材正名词典[M]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4:404.
[ 12] (日)松村任三.植物名汇·前编·汉名之部[M] .东京:丸善株式
会社 , 1921:173 , 374.
(编辑 郭丽娟)
欢迎订阅
2012年《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为河北农业大学主办的农林教育综合性学术期刊 ,主要刊登有关农
林教育及相关的理论研究 、实践成果 、文献综述等文章 。主要栏目:大学书记 、校长论坛 ,教育理论新探索 ,大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农业经济管理与贸易 ,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农业政策与法制 ,农业史学研究 。适合于农业
科研人员 、农林院校师生以及管理干部阅读和参考 。
本刊为双月刊 ,国内外公开发行 ,大 16开本 ,每期定价 10.00元 ,全年定价 60.00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
订阅 ,邮发代号 18-183。如错过订阅时间 ,请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联系电话:(0312)7521043 E-mail:xuebaol@hebau.edu.cn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农林教育版)编辑室
412                 河 北 林 果 研 究              第 2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