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文章编号:1003-935X(2004)04-0046-04
波斯婆婆纳
吴海荣 1 , 强 胜 2 ,段 惠 1 , 林金成 1
(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 ,江苏南京 210095)
摘要:波斯婆婆纳(VeronicapersicaPoir.)又名阿拉伯婆婆纳 , 为玄参科婆婆纳属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
波斯婆婆纳原产欧洲和亚洲西部国家至伊朗一带 , 是夏熟作物田的恶性杂草。本文在调查研究及查阅大量文献
的基础上 ,归纳了外来杂草波斯婆婆纳的形态特征 、生活史 、在我国的分布 、可能扩散的区域 、经济和生态影响 、入
侵途径 、生境类型 、营养和环境条件 、预防 、控制和管理措施等。
关键词:外来杂草;波斯婆婆纳;特征特性;危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51 文献标识码:A
波斯婆婆纳又名阿拉伯婆婆纳 ,学名:Veronica
persicaPoir.;英文 俗名:PersianSpeedwel、 Iran
speedwel;是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e)婆婆纳属(Veronica)的植物 。
1 形态特征
成株:铺散多分枝草本 ,全体被有柔毛 。自基部
收稿日期:2004-09-26
基金项目:国家基础研究专项(973项目 , 编号 2002CB111402)和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619)资助。
作者简介:吴海荣:女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外来杂草研究。
通讯作者:强 胜。 Tel:(025)84395117;E-mail:wrl@njau.edu.cn。
分枝 ,下部分枝伏生地面 ,余斜上 ,株高 10 ~ 50 cm;
茎基部叶有 2 ~ 4对 ,对生 ,有柄。上部叶(也称苞
片)无柄 ,互生 。叶卵圆形 ,边缘有钝锯齿。总状花
序很长 ,花单生于苞腋 ,苞片呈叶状 ,花梗比苞片长 ,
有的超过 1倍;花萼 4深裂 ,裂片狭卵形 ,有睫毛 ,三
出脉 ,宿存;花冠淡蓝色 、蓝色或蓝紫色 ,有放射状蓝
色条纹;花柄 ,长 1.5 ~ 2.5 cm,长于苞片。雄蕊 2
枚 ,生于花苞上 ,短于花冠。
子实:蒴果肾形 ,长约 5 mm,宽约 7 mm,有网
纹 ,种子舟形或长圆形 ,腹面凹入 ,背面具深的横纹 ,
长约 1.6 mm。千粒重 0.616 g。
(上接第 45页)
2.2 安全性
据施药后观察 ,各处理区杨桃生长正常 ,无药害
症状产生。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 88.8%飞达红 SG,内吸性强 、作
用快 ,杀草谱广 、除草效果高 。用 88.8%飞达红 80
~ 100g/667m2 ,在杂草生长旺盛期均匀喷雾 ,除草
效果可达 90%左右 ,且对杨桃生长安全。
表 1 88.8%飞达红防除果园杂草的效果
处 理
药后 14d
残存株数
(株 /0.5m2) 株防效(%)
药后 21d
残存株数
(株 /0.5m2)
株防效
(%)
残存鲜草重
(g/0.5m2)
鲜重防效
(%)
88.8%飞达红 100g/667m2 25 83.10 23 89.35 89 92.68
88.8%飞达红 80g/667m2 45 69.59 49 77.31 164 86.52
20%克无踪 250ml/667m2 34 77.03 35 83.79 111 90.87
10%草甘膦 750ml/667m2 47 68.24 67 68.98 175 85.62
41%农达 200ml/667m2 76 48.65 74 65.75 306 74.86
CK 148 216 1 217
—46— 杂草科学 2004年第 4期
幼苗:子叶出土 ,阔卵形 ,具长柄 ,无毛;上 、下胚
轴均发达 ,密被斜垂弯生毛;初生叶 2片 ,对生 ,卵状
三角形 ,先端钝尖 ,缘具 2 ~ 3个粗锯齿 ,并具睫毛 ,
叶脉明显 ,被短柔毛 [ 1 ~ 3] 。
2 生活史
一或二年生草本 ,秋冬出苗 ,一般在 8月底或 9
月初开始发生 ,有两次萌发高峰 , 12月到翌年 1月
间发生较少 ,偶尔也延至翌年春季。幼苗发生期较
长 ,花期相对较短 。果期 4 ~ 5月 ,果实成熟开裂 ,种
子散落于土壤中 。波斯婆婆纳具有很强的无性繁殖
能力 ,其茎着土易生出不定根 ,新鲜的离体无叶茎
段 、带叶茎段埋土后均能存活 ,重新形成植株 ,并能
开花结实。波斯婆婆纳在江浙地区 9 ~ 10月大量出
苗 ,至 11月底达到高峰 [ 4] , 3 ~ 4月是波斯婆婆纳大
量发生的又一时期。在江苏省大蒜地的发生消长规
律为:10月上旬开始出草 , 11月上旬为出草高峰 ,可
达 67.5株 /m2 ,占总出草量的 39.5%, 11月中旬终
见 ,长达 40d[ 5] 。
3 入侵分布范围及生境类型
波斯婆婆纳原产欧洲 、西亚至伊朗一带 ,现广泛
分布于温带及亚热带地区 ,在欧洲 、北美 、亚洲 、中
东 、大洋洲 、南美洲 、南非等地都有危害。我国华东 、
华中 、西南 、西北等地均有分布 ,始载于 《江苏植物
名录》(1919 ~ 1921年), 1933年采自湖北武昌 [ 6] 。
习生于路边 、荒地 、宅旁 、苗圃 、果园 、菜地 、林地 、风
景旅游区 、农田等处 ,特别喜生于旱地夏熟作物田 ,
如麦田 、油菜田。
4 经济和生态影响
波斯婆婆纳是麦类 、油菜等夏熟作物田的恶性
杂草 ,同时也严重危害棉花 、玉米 、大豆等幼苗生长 。
波斯婆婆纳繁殖能力强 ,生长速度快 ,生长期长 ,耐
药性强 ,人工 、机械和化学防除比较困难 [ 7 ~ 8] 。 Wil-
son报道 ,低密度的波斯婆婆纳种群 ,对作物的竞争
力较弱 ,但随着种群密度增加 ,危害迅速上升;生长
早期的波斯婆婆纳种群 ,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要比
后期的严重 [ 9] 。在麦田中 ,当波斯婆婆纳种群密度
超过 29.2株 /m2时 ,即会危害作物生长 [ 10] 。
波斯婆婆纳为江苏省沿海旱茬麦田优势杂草 。
在内陆徐淮农区的旱茬麦田 ,波斯婆婆纳也为优势
杂草[ 11] 。据 2001年普查 ,沿海麦套棉作田中出现
以波斯婆婆纳 、猪殃殃为优势种的顶级杂草群
落[ 12] 。波斯婆婆纳也是江苏棉田的区域性恶性杂
草 ,在局部区域和某些轮作类型棉田对棉花的产量
影响较严重 , 对其防除也较困难。波斯婆婆纳喜生
于冲积土壤上 ,沿江 、沿海棉区是冲积土形成的 ,故
波斯婆婆纳在这两个棉区发生较普遍 [ 13] 。在旱茬
大蒜田中 , 因茬口安排有异 ,组成不同的杂草群
落[ 5] :玉(米)蒜轮作田以猪殃殃 、波斯婆婆纳 、一年
蓬 、荠菜 、簇生卷耳为优势种杂草;棉(花)蒜轮作田
以繁缕 、簇生卷耳 、波斯婆婆纳 、猪殃殃 、一年蓬为优
势种草;豆蒜轮作田以繁缕 、簇生卷耳 、荠菜 、波斯婆
婆纳 、一年蓬为优势种杂草 。耕作方式为旱—旱连
作的油菜田 ,大部分分布于山坡 、岗地 ,土壤类型为
经旱耕后熟化的黄刚土 ,群落以旱生杂草占主导地
位 ,主要优势种为猪殃殃 ,亚优势种为波斯婆婆纳 ,
该组群落组成可列为猪殃殃 —波斯婆婆纳—野老鹳
草 -大巢菜[ 14] 。
已经报道在波斯婆婆纳上寄生的病原菌有 So-
rospaeraveronicae,单轴霉属的 Plasmosparaveronicae
-chinsis,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mosaiccucumo-
virus),李痘病毒(Plumpoxvirus)。分布在菠菜 、甜
菜 、大麦等作物根部的病原菌 Aphanomycescladoga-
mus也寄生在波斯婆婆纳上 ,同时波斯婆婆纳还是
蚜虫等害虫的寄主 [ 6] 。波斯婆婆纳全草可入药 ,治
肾虚腰疼 、风湿疼痛 [ 15] 。
5 生物生态学特性
波斯婆婆纳种子在 0 ~ 1 cm土层间萌发率为
35% ~ 100%,在 3 cm以下不出苗 ,故中耕后会促使
其种子萌发。萌发对土壤水分的要求比较宽 ,含水
量在 20% ~ 40%时具有较高的萌发率 ,但在 <10%
和 >50%时 ,种子萌发率极低 。在旱田两年的波斯
婆婆纳种子 ,萌发率还有 80%,但在水田中两年 ,种
子死亡率达 100%[ 16] 。徐志康等指出 ,干燥与湿润
都能使波斯婆婆纳有较高的发芽率 ,在高而疏松的
坡地 , 波斯婆婆纳的发生期比其他地段的要提
早[ 17] 。而稻茬麦田不会发生波斯婆婆纳的危害 ,在
长期的麦棉轮作田块 ,其发生极为严重 。波斯婆婆
纳种子根伸长对 pH值的要求不十分严格 。波斯婆
婆纳种子在 30℃下萌发良好 ,低温不利于波斯婆婆
纳种子萌发[ 18] 。与其他杂草相比 ,波斯婆婆纳在田
间的种子萌发率较高 ,达 10%以上 ,而农田杂草种
子的平均发芽率一般仅为 3.32%[ 19 ~ 20] 。马小华对
—47—杂草科学 2004年第 4期
波斯婆婆纳空间分布型的研究表明 ,波斯婆婆纳在
麦田属于典型的聚集分布 [ 21] 。 1996年郭水良研究
了南京地区非农田早春杂草生态位 ,结果表明波斯
婆婆纳和睫毛婆婆纳 、婆婆纳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大 ,
说明它们对生境的要求比较接近[ 22] 。在浙江金华
地区的油菜田中 ,波斯婆婆纳的生态要求与猪殃殃 、
野燕麦 、婆婆纳等相对比较接近 ,它们的生态位重叠
值分别为 0.522 7、0.328 8、0.127 8[ 23] 。
在葡萄园中连续 10年使用均三氮类除草剂 ,波
斯婆婆纳会对此类除草剂产生耐药性 。波斯婆婆纳
对绿麦隆耐药性相对较强 ,其机理在于绿麦隆在波
斯婆婆纳体内容易被 N-脱烷基化作用而解毒 。降
解动力学研究表明 ,将绿麦隆形成无毒的共轭物 ,也
是波斯婆婆纳植株对绿麦隆具有耐药性的原因之
一 [ 8] 。Witienbach等研究结果表明 , 波斯婆婆纳对
醚苯磺隆的敏感性原因在于该除草剂在其植株体内
代谢很慢 ,其半衰期为 35h,而醚苯磺隆在甜菜体内
的代谢分解极快 ,半衰期短于 1 h[ 24] 。波斯婆婆纳
在 20℃时体内的脯氨酸含量最低 ,在 40 ℃时含量
最高 ,在 0℃时介于前两者之间 ,表明波斯婆婆纳不
适生于高温的地区 [ 25] 。生长于重金属污染环境下
波斯婆婆纳的根中含 Pb高达 71.54 mg/kg[ 26] 。
6 预防 、控制和管理措施
6.1 化学防除
波斯婆婆纳不同生长时期对除草剂的敏感性差
异明显 ,子叶期 、真叶期对除草剂比较敏感 ,而成株
期对药剂的敏感性明显下降 。异丙隆 、伏草隆 、2甲
4氯 、甲磺隆 、绿麦隆 、双磺隆 、麦草宁等除草剂对幼
苗期的波斯婆婆纳均有良好的防效;乙草胺 、伏草
隆 、绿麦隆 、异丙隆对波斯婆婆纳种子萌发具有强烈
的抑制作用 [ 23] 。噻磺隆在 45 g/667m2剂量下 ,能
杀灭包括波斯婆婆纳等在内的一些阔叶杂草 ,当配
方与 2甲 4氯混用 , 能提高对波斯婆婆纳的防
效 [ 27] 。据 陈 泽 报 道 , 单 用 20%使 它 隆 60
ml/667m2 ,对波斯婆婆纳防效为 100%, 20%使它隆
30ml/667m2 +20%2甲 4氯 ,这样既可降低成本 ,也
可扩大杀草谱[ 28]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药效也较高 ,
但它们在旱地中不易降解 ,极易对下茬作物构成危
害 [ 29] 。氯嘧磺隆 、唑灭磺草胺和草甘膦能有效防除
紫花苜蓿田中的波斯婆婆纳 ,但对紫花苜蓿有害[ 30] 。
除草剂作用下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积累程度反
映出植物对该药剂的敏感性程度[ 31] 。除草剂作用
后波斯婆婆纳的叶片中脯氨酸变化因除草剂的种类
而异 。甲磺隆和使它隆处理后 ,波斯婆婆纳叶片内
游离脯氨酸均有明显的增加 ,其中以甲磺隆的效应
更为显著 , 表明这两种药剂对波斯婆婆纳的防效
很好 [ 25] 。
6.2 生物防除
真菌除草剂的筛选和研制的主要标准是致病强
度强 ,对环境适应性好 ,安全性高 ,易于工业化生产。
曾青等对胶孢炭疽菌婆婆纳专化型菌株 QZ-97a
侵染波斯婆婆纳的研究结果表明 ,胶孢炭疽菌 QZ-
97a对于波斯婆婆纳具有明显的致病力 ,对于大豆 、
棉花 、小麦 、大麦 、玉米和油菜安全;而且 ,该菌是从
当地罹病波斯婆婆纳上采得 ,使用时不仅适应当地
环境条件 ,也可减少环境压力。显然 ,炭疽菌 QZ-
97a符合真菌除草剂候选要求 [ 32] 。子叶期和衰老
期的波斯婆婆纳感病性最强;培养 7 ~ 14 d后的孢
子侵染力最强;病害发生的最佳温度范围是 15 ~ 25
℃;在保湿 2 ~ 3 d的条件下 ,露期中间的光照时间
越短 ,病害发生越严重;保湿也可通过添加玉米粉和
黄豆粉等介质来解决;达到理想致病效果的该菌株
孢子悬浮液浓度必须在 107个 /ml以上 。由此可
见 ,菌株 QZ-97a在波斯婆婆纳发生时期的环境条
件下可有效控制该杂草 [ 33] 。喷施菌株 QZ-97a的
时间最好选择在傍晚 ,以保证露期中暗期的长度。
11月上旬的出草高峰 ,这时的温度 、湿度较适宜 ,可
作为一个防治的好时机 。这时将波斯婆婆纳杀伤并
抑制生长 ,降低它与作物的竞争 ,可使作物迅速占据
农田中的主导地位 。另一时间是 3 ~ 4月 ,这是波斯
婆婆纳大量发生的又一时期[ 8] , 这时的环境温 、湿
度也较适宜 ,如果施用菌株 QZ-97a,可使波斯婆婆
纳染病 ,罹病波斯婆婆纳上的菌株 QZ-97a的分生
孢子在适宜条件下 ,通过气流 、雨水和昆虫传播 ,可
以逐渐蔓延和发展 ,将波斯婆婆纳种群控制在一定
的范围内 [ 33] 。刺盘孢属的某些真菌也可使波斯婆
婆纳感染炭疽病。
6.3 农业防除
制定合理的种植轮作制度 ,形成不利于杂草生
长和种子保存的生态环境 ,缩短土壤种子库内杂草
子实的寿命 ,降低翌年的杂草基数 ,达到杂草管理的
科学性和长效性。可以从减少杂草种子库的子实数
量入手 ,采取截流竭库的策略 , 将旱—旱轮作改为
旱水轮作 , 控制波斯婆婆纳等喜旱性杂草的发
生[ 11] 。由于波斯婆婆纳处于作物的下层 ,通过作物
—48— 杂草科学 2004年第 4期
的适度密植 ,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这种草害 [ 6] 。不
同时间的耕作 ,会影响到波斯婆婆纳的田间发生情
况 , Hartmann等的实验结果表明 ,在落日后 1h到午
夜这段时间进行耕作 ,能显著地降低波斯婆婆纳等
杂草的发生量[ 34] 。
参考文献:
[ 1]李扬汉.中国杂草志 [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8.936 ~
937.
[ 2]江苏植物研究所.江苏植物志(下卷)[ M] .南京:江苏科技出版
社 , 1982.760 ~ 761.
[ 3]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六十七卷
第二分册)[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9.285.
[ 4]伍贻美 ,等.油菜田不同栽培方式下杂草发生规律研究 [ J].杂
草科学 , 1992, (4):34 ~ 36.
[ 5]薛 光,等.江苏省蒜地杂草的发生及消长规律 [ J].江苏农业
科学.1997, (2):34~ 38.
[ 6]李振宇 ,等.中国外来入侵种 [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49.
[ 7]周恒昌.我国越冬杂草的开花习性及与防除的关系 [ J] .杂草科
学 , 1991, (3):1~ 3.
[ 8] GonneauM, etal.Metabolismofchlortoluronintolerantspecies:pos-
sibleroleofcytochromeP-450 mono-oxygenase[ J].Weedre-
search, 1988, 28(1):19 ~ 25.
[ 9] WilsonBJandCussansGW.Theefectsofweedsonyieldsandquali-
tyofwintercerealsintheUK[ J] .Weedabstracts, 1984.33(9):314
~ 315.
[ 10]张建明 ,等.麦田阔叶类杂草危害损失测定及防除指标的研究
[ J] .杂草科学 , 1989, (4):6 ~ 8.
[ 11]王开金 , 等.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麦田杂草群落的定量分析
[ J] .江苏农业学报 , 2002, 18(3):147~ 153.
[ 12]李洪山 , 等.沿海农业区麦田杂草群落演替及治理策略探讨
[ J] .大麦科学 , 2003, (4):38~ 40.
[ 13]强 胜 ,等.江苏省主棉区棉田杂草草害发生规律的研究 [ J]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00, 23(2):18 ~ 22.
[ 14]娄群峰 ,等.南京地区油菜田杂草群落特点及分布规律的研究
[ 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9, 21(3):370-375.
[ 15]张林松.阿拉伯婆婆纳的生药学鉴定 [ J].中药鉴定 , 1997, 11
(4):12 ~ 13.
[ 16]唐洪元.中国农田杂草 [ 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1991.
285~ 413.
[ 17]徐志康 ,等.麦田恶性杂草婆婆纳的生物学特性与化学防除实
验初报 [ J] .杂草科学 , 1985, (2):19~ 21.
[ 18]郭水良 ,等.中国境内睫毛婆婆纳生态特征研究 [ J].应用生态
学报 , 1998, 9(2):133~ 138.
[ 19] PulcherMandHurleK.Weedfloraandweedseedbankinwheag
monocultureunderdiferentleavelsofcropprotection[ J] .Weed
abstract, 1984, 33(10):341.
[ 20] ZemanekJandSterbaR.Studyoflongtermefectsofrepeatedher-
bicideapplicationsanddiferentcroprotationsystemsoncrop[ J].
Weedabstract, 1977, 26(10):311.
[ 21]马小华.波斯婆婆纳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 J] .杂草
科学 , 1987, (3):8 ~ 41.
[ 22]郭水良 ,等.南京地区非农田早春杂草生态位研究 [ J] .杂草科
学 , 1997, (4):4 ~ 5.
[ 23]郭水良.长江下游地区婆婆纳属(VeronicaL.)杂草及其综合治
理的研究 [ D] .1997.77 ~ 79.
[ 24] HartlW.Influenceofundersowncloversonweedandontheyieldof
winterwheatinorganicfarming[ J] .Agriculture, ecosystemanden-
vironment.1989, 27(1~ 4):389 ~ 396.
[ 25]方 芳 ,等.不同环境条件下 Veronica两种外来杂草叶片游离
脯氨酸含量变化及其生物学意义[ 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 2000, 23(2):190~ 192.
[ 26]周化斌 , 等.金华市郊土壤和杂草元素含量特征及数量分析
[ J] .广西科学 , 2002, 9(3):231 ~ 240.
[ 27] WarneA.DPX-M6316, anewbroad-leavedweedherbicidefor
useinmixtureinwinterandspringcereals[ J] .Weedabstracts,
1988, 35(6):186.
[ 28]陈 泽 ,等.麦田杂草波斯婆婆纳化除技术研究 [ J] .杂草科
学 , 1989, (1):1 ~ 2.
[ 29]郭水良 ,等.麦田阿拉伯婆婆纳化除及其方案评价 [ J] .农药 ,
1998, 37(6):27 ~ 30.
[ 30] ArreguiMC, SanchezD, ScottaR.Weedcontrolinestablishedalfalfa
(Medicagosativa)withpostemergenceherbicides[ J] .Weedtech-
nology, 2001, 15(3):424~ 428.
[ 31]黄建中 ,等.看麦娘和小麦对绿麦隆抗性的研究———形态观察
与内源细胞分裂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的分析 [ J].杂草学
报 , 1993, 7(3):1 ~ 3.
[ 32]曾 青 ,等.阿拉伯婆婆纳生防菌株 QZ-97a的分离鉴定与致
病性研究 [ 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00, 23(3):21~ 24.
[ 33]曾 青 ,等.胶孢炭疽菌婆婆纳专化型侵染阿拉伯婆婆纳的影
响因子的研究 [ J].应用生态学报 , 2002, 13(7):833~ 836.
[ 34] HartmannKM.photocontrlofweedswithoutherbicides[ J] .Weed
sbstracts, 1991, 40(7):304.
—49—杂草科学 2004年第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