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海南山苦茶提取方法的研究



全 文 :艾朝辉 林连波 刘明生
(海南医学院植物化学研究室) 海口 !### 摘要 目的:优化山苦茶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以所得浸膏的量及其有效成分为考 查指标,对山苦茶提取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种不同提取方式对山苦茶的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有 明显影响。结论:山苦茶的最佳提取方法为:将山苦茶用工业乙醇浸渍 &% ’后,以每千克每分钟 #( ) *+的流速缓缓渗漉,收集 #倍量的渗漉液回收即得。
关键词 薄层层析;山苦茶;海南
分类号 ,-%./))
! #*.# #/,-!+*&01 ,&- 12’3 !((&21 ,2-#*!02145!*((6 2#((7!-)
&, %!*0!0 *1(!0’
01 2’34’51,617 613784,615 917:;’<7:
(=<;<3>?’ @B*<7B 4C D+37B E’<*1;B>F,G31737 9!51!+ &89:;<=>:? J4 ;<+95<++/0>:N :<@AB? J’< O537B1B1<; 4C 84B’ 3?B 48B317<> ?’>4*3B4:>3A’F KJ6EM S<>< ;<>QB5; C5>:N -:CDE I17H; 4C H1CC<><7B *<*3>I38+< 1;4+3B17: B’< 4* 93++4B5; C5>:N +AF;EDC=AF? J’< 8<;B 1;4R
+3B17: *3B< 93++4B5; C5>: 17 17H5;B>13+ 3+?4’4+ C4> &% ’45>;,
C4++4S?4+3B< ;+4S+F 3B B’< C+4S17: >3B< 4C #()*+ U(I:N*17), 37H B’<7 B4 >13?B C>4*
B’< ?4++?4+3B147 +1O51H 4C #$/B1*< O537B1BFN
G:H IAJBC J’17 +3F<> ?’>4*3B4:>3A’F;93++4B5; C5>:;G31737
海 南 山 苦 茶 V93++4B5; C5>95<++/0>:W系大戟科野生桐属植物V#W,海南盛产,香
味浓郁,民间用作解油腻、助消化的保健饮料。药
理研究表明该植物具有消炎、止痛、利胆消食之功
效V&W。本文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提取方案,保证有
效成分的提取效率,对海南山苦茶进行提取方法
的研究。
K 材料与方法
KLK 试剂
工业乙醇。
KLM 材料
本实验所用材料采自海南省万宁市东山岭。
海南师范学院钟义教授鉴定。
KLN 提取方法
将新鲜山苦茶于 !!(.X温度下烘干、粉碎 (&(%YZ[N).\\) 海南医学院学报 &$#,(%):#-(#-]45>73+ 4C G31737 9DOI:10.13210/j.cnki.jhmu.2001.04.003
(下转第 !#页)
以 # 3磷钼酸溶液为显色剂进行其有效
成分的鉴别,见图 %。
方 法 溶 媒
时间
(+)
得率
(3)
醇浸啧法 工业乙醇 #* !&
醇渗漉法 工业乙醇 !5&!
水煎煮法 水 &* ’%&
醇回流法 工业乙醇 ’ !’&)
表 ! 不同方法提取海南山苦茶浸膏得率比较
#—水煎煮法提取液
6—橙黄色荧光
图 ! 蒽醌类化合物的鉴别
!—醇渗漉法提取液
7—黄色荧光
甾类化合物的鉴别 ’—醇浸渍法提取液 8—兰绿色荧光 图 % 多酚类化合物的鉴别 %—醇回流法提取液 图 # 山苦茶有效成分的鉴别 结 果
山苦茶提取方法比较见表 #。
% 讨 论
薄层层析表明,山苦茶主要化学成分为多酚
类、蒽醌类和甾类化合物。经前人研究野生桐属植
物的有效成分主要为多酚类化合物、强心甙、三萜
类化合物9’:,因此初步推测山苦茶的有效成分应为
多酚类、蒽醌类和甾类化合物。而山苦茶 %种不同
的提取方法中,以渗漉法最浓,浸渍法各斑点最
淡。
多酚类、蒽醌类和甾类化合物易溶于乙醇、甲
醇等有机溶剂中,相比其它有机溶剂而言,乙醇具
有毒副性小等优点,因此采用乙醇来提取山苦茶
的有效成分。
民间通常用水煎煮中药材,所以在本提取方
法中也进行了水煎煮法试验。虽然水煎煮 ’ -/0
所得浸膏得率最高,但有效成分含量较低,且水提
液中杂质较多,给进一步分离带来许多困难。
由此确定山苦茶提取方法如下:将新鲜山苦
茶于 **,) ;温度下烘干、粉碎(!,% 目),照流
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 ! 年
版)4 再用工业乙醇浸渍 !% +,以每千克每分钟 #,
’ -.的流速缓缓渗漉,收集 # 倍量的滤液回收溶
海南医学院学报#5(
魏小斌等!脑瘤患者围术期血清中一氧化氮检测的临床意义
剂即得。
参 考 文 献
陈焕镛 ! 海南植物志(#)!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华运群! 山苦茶利胆作用及毒性! 中国药理学通报, &,’(#):(() ( 张国文! 野桐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药学通报, ’’,&((%):(((
(&**+*#+, 收稿)
高于术前及正常对照组(- . *!*,- . *!**)。自
/(、/)、/# 时与 -01 相应时间比较也呈显著性升高
(- . *!*#,- . *!*,- . *!**)。
!! 血清 #%含量 由表 可知,两组术前(/*)234 含量均较正 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均 - . *!*#)。-01 组:自 始至终呈下降趋势,自 /&起至 /#,234 较 /*相比 呈显著性降低(/& - . *!*,/( - . *!*,/) - . *!**,/# - . *!**)。/)、/#时显著低于正常对照 值(- . *!*,- . *!**)。对照组 /较 /*有所降 低,但无显著性差异。自 /&5/#与 -01 相应时间点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 *!*,/( - . *!*, /) - . *!**,/# - . *!**)。 & 讨 论 一氧化氮(23)是 6+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酶 (234)作用下氧化生成一种极不稳定的气体,半 衰期约 # 7;234根据激活机制和功能不同,可分 为结构型 234(8234)和诱导型 234(9234)。 8234 主要表达于神经元、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 细胞:(;,该酶属 <=&>及 <=? 的依赖性,8234 激活后 合成、释放的 23 主要起信使调控作用,9234 主要 存在于小脑胶质细胞、星型胶质细胞、中性粒细胞 和巨噬细胞内,该酶属非 <=&>依赖性,生理状况下 该酶活性很低,可忽略不计。9234 的诱导激活需 要 )5% @,该酶一旦被激活,则可大量产生 23,且 持续时间长:);。目前研究提示 9234 的表达和其产 生的 23与细胞毒性有关:#;。颅内肿瘤由于神经组 织受压及颅内压增高,引起脑血流循环改变,出现 脑缺血状态,在脑缺血过程中,23 起的作用是非 常复杂的,具有潜在的有益和有害作用,前者包括 维持脑血流量,抑制血小板或白细胞聚集和粘附; 因 23 可阻断 2?AB 受体,故缺血期产生 23 具 有细胞保护作用;但高浓度 23具有细胞毒性可产 生有害作用。目前研究提示 23产生的缺血最初几 小时内具有有益作用,随后则具有神经毒性作用。 因此,调控颅脑手术患者血中 23、234 含量对脑 保护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于手术开始前应用异 丙酚静脉持续点滴可显著降低体内 23、234,提 示临床麻醉剂量的异丙酚确有脑保护作用;但是, 异丙酚抑制 23、234 的机制如何和其量效关系, 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C9D7E9 /!,F=9CGH I!,J@=DK IL!,GM =C! 29M098 1N9OG PG=7Q0GO RH = S01S@H09D98 P98017GD710,9D 0=M R0=9D =TMG0 M0=D79GDM P9OOCG 8G0GR0=C =0MG0H 188CQ791D! U8G0GR RC11O TC1V ?GM=R,(,&W(##5(#’ & 帅杰,董为伟! 脑缺血再灌注期 23 的变化及 234 抑 制剂的作用研究!神经生化通讯,,,*():# ( 郁毅刚! 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血中一氧化氮浓度变化及 临床意义!中国急救医学,,$(&):$#5$% ) X9G YZ!, 2=M@=D /@G @9K@+1QMSQM D9M098 1N9OG<brS=M@V=HW 01CG =DO 0GKQC=M91D! U 6GQE F91C,),#%W
#,%5#’&
# <@19 AZ! 29M098 1N9OG: T1G 10 T09GDO M1 9D[Q0G R0=9D!
-018 2=MC B8=O 789,$$(,$*W$,)5$,)(
(&**+*&+* 收稿)
)期
(上接第 $’页)
&*

  鄂ICP备06018747号 Copyright @ 2017
  植物通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23198511@qq.com
回顶部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