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昆明地区窄叶青冈萌生群落生物量的研究



全 文 :一九九四年
第四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u on ral oE fa sth i Cn aN om r
al Uni v es ri t y(N a tu a rl S ci
n ec e)
N 0
.
4
4 99 1
昆明地区窄叶青冈萌生群落生物量的研究 `
丁 圣 彦
哗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 上海 2 00 0 6) 2
提 要
本文用收获法和维量分析法相结合对窄叶青冈萌生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研究 , 结果如
下 : 总平均生物量为 21 . 9 7 吨 / 公顷 。 其层次分布规律是 : 第 I 层即窄叶青冈形成的层的生
物量为 14 . 6 5 吨 / 公顷 , 占绝对优势 , 第 n 层小灌木的生物量为 4 . 5 吨 / 公顷 , 占的比例较
小 , 而草本层生物量仅为 0 . 5 吨 / 公顷 , 所占比例极小 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 径级分布规律
是 : 径级小的萌枝数量较多 , 但生物量较小 , 径级大的萌枝数量较少但生物量较大 ; 器官分
布规律是 : 随着萌枝的生长发育 , 叶 、 枝生物量的 比例越来越小 而且叶的生物量渐趋一定
值 , 而萌枝木质部分的生物敞却不断增加 ; 窄叶青冈萌枝群体的总平均生长量为 3 . 7 吨 / 年
/ 公顷 。 以此为基础 , 采取适当的措施调整萌枝的群体结构 , 可使其生产潜力得到更充分地
发挥 。
关键词 : 窄叶青冈萌生群落 生物址 总平均生 长量 昆明地区
窄叶青冈萌生群落是在原生植被 一以窄叶青冈为优势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被砍伐后在
其残留根桩上萌生的枝条发 育而成的 。 窄叶青 冈材质优 良 , 是建筑 、 家具 、 农具尚好的用
材 , 加之它易劈 、 易燃 、 耐烧 、 火力强 、 发热量大 (窄叶青冈热值为 19 . 16 千焦 / 千克 ,
栓皮栋 19 . 0 7 , 滇石栋 18 . 9 0 , 滇青XI] 1 8 . 4 5 , 棚栋 18 . 4 1 , 元江拷 1 8 . 3 5 , 麻栋 1 8 . 15 ) , 长
期以来而被用来烧炭 、 取薪 , 造成这种植被类型面积缩小 , 目前 已很难见到成片的森林 ,
有之也仅为小面积次生群落 。 即使如此 这种植被类型仍在被严重地砍伐破坏或被认为其
价值较低而没有采取适 当的经营管理措施任其 自然发展 。 因此 , 对这类植被进行群落学基
本特性特别是生产力的研究无疑对于它的经营改造 , 开发利用 , 更新复林都具有重要的实
际意义 。 本文试图为调整 、 改造这类植被 , 充分挖掘其生产潜力提供理论依据 。
1 调查地 区 自然条件与群落基本特征
昆明地 区位于滇 中高原 , 北纬 2 2 0 3 0`一 2 6 “ 2 2` , 东径 10 2 0 10 `一 10 3 0 4 0`之间 , 属
于我国亚热带西部季风气候 区 , 冬季晴暖少雨 , 夏季 阴凉湿润 。 年平均气温 14 . 69 ℃ , 最
高月平 均气温 】9 . 7℃ , 极端 最低气温一7 . 8℃ , > or ℃ 的积温 为 4 4 7 9 . 7℃ , 年降水量为
1 0 1 l
.
s m m
, 雨季 ( 5一 10 月 ) 降雨量 8 9 4 . 9m m , 占个年降水量的 8 5% 以上 : 旱季 ( 1 1一 4
月 ) 降雨量 1 1 6 . g m m , 日照时数为 2 4 8 1 . 2 小时 , 年蒸发量为 1 1 8 6 . 7m m , 年平均相对湿度
* 本文是作者在云南大学生态所硕士论文工作的一部分 。
本文于 19 92 年 12 月 15 日收到 。
昆明地区窄叶青冈萌生群落生物量的研究
为 7 4% 川 。 优越的水热条件 , 使植物生 长较快 , 物质积累较多 。
本文调查样地选择在昆明市西山 区龙潭乡乐居村附近山地 ,
型为紫色土 , 土壤基本情况见表 l 。
母岩为紫色砂岩 , 土壤类
表 1 乐居村窄叶青冈萌生群落下土壤分析
剖面层及 l _壤 吸湿水 P H 个氮 水解氮 有效磷 有效钾 有机质
上层 J旱度 (c m ) (% ) t uo/ ) ( m g / 10 0 9 士 ) ( P Pm ) ( P P m ) ( % )H 2 0 溶 K C 】溶
A (0一 4 5 ) 2 . 8 [
:
.
:
4
.
4 0
.
12 7 13 0 6
::
.
: (:
.
:
5
.
39
B ( 4 5一 7 5 ) 2 一 U 4 4 . 6 U . 0 56 4 一 UZ 1 . 0 9
* 取样 日期 19 8 8 年 11 月 13 「{ , 数据 山云南省林科院 卜壤室测定 。
窄叶青冈萌生群落主要分布在乐居村周围山地 , 其它地力一仅在禄丰县雕林山 自然保护
区边缘 山地 , 新 平县石楼梯 山有零星分布 。 生 长于海拔 2 00 米左右的 山体阴坡或半阴
坡 , 群落内常年阴暗潮湿 , 地表枯落物较厚 , 分解强烈 , 土壤肥沃 , 生产力高 。
群落外貌深绿色 , 林冠微波状起伏 。 群落植物种类组成分属于 10 科 、 18 属 、 24 种 。
群 落结 构 简 单 , 可 分 为 三 层 。 第 一 层 高 度 .2 5m 左 右 , 盖 度 95 % , 以窄 叶 青 冈
(yC
e ot b a la n o那 is a塔 u s r in i i ) 占绝对优势 , 混生有元 江拷 ( C a s t a n o 那15 o r th a e a n rh a ) 、 滇石
栋 ( L i t h o e a r p u s de a lb a t u s ) , 局部有少量滇青冈 (仰 c ot b a al n o ps is g al u c o ide s ) 、 黄毛青冈 ( e .
de al
v
ay i) 和滇油杉 (eK et le er ia o ve 如n ia an )。 萌枝密度约 31 , 00 枝 / 公顷 , 叶面积指数为
2
.
19 一 3 . 5 2 不等 。 第二层高度为 l . s m , 盖度 巧% , 主要种类有小叶杜鹃 (R ho do de n dr on
m ie 八〕砷夕l o n ) 、 厚 皮 香 ( eT r n s l r o e m ia 舒m a n th e r a ) , 其次 有 小 白花 杜 鹃 扭h o do de n dr o n
s
l’de r 0夕h J ,lu m ) 、 大 白花杜 鹃 ( R . de e o r u m ) 、 南烛 (yL o n ia o v a l办 l i a ) 等 。 草本层 高度 约
0
.
3m
, 种类极少 , 盖度也极小 , 在 5% 以下 , 常见的有山姜 (eH ly hc iu m sP ica ut m )沿阶草
(O砂 i o p 口g o n b o idn e r i )等 。
窄叶青冈萌生力较强 , 每个根桩上萌枝条数一般 5一 10 枝 , 多者达 20 枝以上 。 萌生
部位不规则 , 既有在根桩表面周围萌生的 , 也有在萌生枝条上再次萌生 , 而且三次甚至多
次萌生的现象也常见 。
2 研究方 法
在滇中地 区路线调查的基础上 , 样地选在乐居村西北约 1 . 5 公里的山体上 。 根据 “群
落的外貌结构 、 种类组成和生境一致 ” 的原则 l2] , 按照 “样方一的一边至少等于群落树高 · l3,4 】
和 “种一面积 曲线 · 2t] , 确定样方面积为 4 x s m , 在样为一内依次测定 :
第 工层 : 用测树学 的方法测定样方 内每个根桩上萌枝 的基径 (D ) 、 枝长 (H ) 、 枝冠
幅 , 基径小于 1 厘米的萌枝全部收获 , 同时随机选 5一 8 个样枝 , 逐项测定上述各部分 ,
现场称量鲜重 、 叶鲜重 , 并取部分样品 (约 占鲜重的 1 / or 左右 ) 。
第 1 层 : 在样方中央圈定 2 X Zm 的小样力一 , 收获全部灌木植物 , 分种称鲜重 。
草本层 : 在大样方的 4 个角分别设置 1 X l m 的小样方 , 分种割取并称鲜重 。
枯落物层 : 于样地中央设一 1 X l m 的样力一 , 收集其中全部枯落物并称鲜重 。
以上各层均在称鲜重后取部分样品 , 样品烘干处理均在恒温鼓风干燥箱中进行 , 温度
控制在 80 一 105 ℃之间任一点上 , 烘至恒重 l5] , 确定样品的含水量和干重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1 4 99年 第 4 期
3生物量优化模型 的建立与分析
数据处理借助 ea s i ox f一 0 3 60P计算器和 I BM训·算机 , 以 D Z , H , o , · H , L A (叶面
积 ) 、 A (萌枝 年龄 ) 等为 自变量 , W L (叶重 ) 、 W b (木质部分重 ) 、 W w (总 重 ) 为因变量 , 以
七种常用的回归模型 (表 2) 模拟得表 3 。 以相关系数最大者 (表 3 中打 “ * ” 号者 ) 作为推算
萌枝生物量的最优模型 。
表 2 七种常用的回归模型 y 一 f( x) 的基本形式
编 号 } 掉 型 } 形 式 } 编 号 } 模 型 } 形 式
直 线
双曲线
幂函数
正指数函数
y = a + b x
y = x / ( b x + a )
y = a
·
x b
y = a
·
b
x
负指数 函数
对数 函数
S 形 曲线
y = a b ( l /
: )
y = a + b l o g X
y = e
x
/ ( b e
x + a )
表 3 窄叶青冈各测树因子与叶重 、 枝叶合重之间的回归模型
X
,
y 形 式 优 化 校 刑 相关系数 样枝数
D Z
,
W
L 直 线 W L 一 2 1 . 6 6 0 5 9 + 17 . 6 o s 9 8 D 2 0 . 8 62 4 2 9
n Z
,
Ww 直 线 W w 一 10 4 4 4 5 3+ 10 9 . 6 9 17 D 2 0 . 9 4 14 2 9
H
,
W L 幂 函数 w , = 3 3 . 52 8 2 7 · H l l o阴 6 8 0 . 7 3 3 9 2 9
H
,
W w 幂函数 w w = 54 . 2 14 8 6 H 2 29 54 54 0 . 9 0 7 7 2 9
L 八
,
W L 直 线 W L = 一 0 . 3 3 3 2 14 + 10 3 . 8 5 84 L ^ 0 . 9 9 9 9 2 9
L人
,
W w 双曲线 W w = L 、 / (一0 . 0 0 13 6 2 ` L 入+ 0 . 0 0 4 4 5 7 ) 0 . 9 3 9 9 2 9
A
,
W L 直 线 W L = 一 9 8 . 7 8 3 2 9 + 4 8 . 4 8 1 6 7 A 0 . 7 6 9 4 2 9
A
,
W w 幂函数 W w 一 5 . 2 3 3 7 5 1 · A Z 片96 , 5 6 0名6 7 8 2 9
D Z
·
H
,
W
L 双曲线 w L 一 o Z H / (0 . 00 6 2 0 2 D Z · H + o 刀3 7 7 2 4 ) 0名6 6 4 ` 29
D Z
·
H
,
W w 直 线 W w = 60 . 7 4 1 18+ 2 8 . 2 10 2 4 0 2 · H 0 . 9 7 4 7 . 2 9
建立生物量优化模型 目的是通过易测 、 易得的数据推算不易测 、 不易得的数据 , 以便
生产实践应用 。 所建模型是否可靠 , 理论上可通过相关系数检验在 0 . 001 的水准上均达到
了极密切的相关 , 相关系数多在 0 . 85 以上 , 有的达 .0 98 , 说明用维量分析法建立生物量
优化模型是成功的 ; 实践上即是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吻合程度 , 这要通过误差分析来检验 。
误差分析是对样枝进行实测与推算结果来进行的 (表 4) 。
表 4 窄叶青冈萌生群落生物最的误差分析 (单位 : 克 )
样地 号 最优模型 叶 重 枝 叶总 重
实测值 预测仇 误差 (% ) 实测值 预测值 误差 (% )
乐一0 2 w L 一 D Z H / (0 . 0 0 6 20 2 D 2 H + 0 0 3 7 7 2 4 ) 56 3 . 50 5 4 3 . 3 8 3 . 6 1 1 59 . 80 1 70 9 . 18 一 9 . 6
乐一0 3 W w 一 6 0 . 7 4 1 18+ 2 8 . 2一o 2 4 n Z H ) 34 0 . 5 5 3 5 1 . 0 1 3 . 1 9 12 . 9 5 10 5 3 . 9 8 一 1 5 . 5
乐一0 5 39 8 . 40 36 6 . 3 3 8 . 1 10 79 . 7 7 10 9 1 . 7 8 一 1 . 1
乐一 17 6 8 6 . 0 0 6 3 7 . 7 1 7 . 0 4 1 9 3 . 3 4 1 79 . 5 2 0 . 3
总平均 19 8 8 . 4 5 1 89 8 . 4 3 4 . 5 7 74 5 . 8 2 8 0 34 4 6 一 3 . 7
从表 4 可看 出每个样地中样枝的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误差大都在 10 % 以内 , 而这
昆明地区窄叶青冈萌生群落生物量的研究 · 3 9·
几个样地中的所有样枝的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问的总平均误差 , 叶重为 4 . 5% , 枝叶总重为
一 3 . 7% , 符合 BI P (国际生物学规划 ) 的精度要求 。
本文模型的适用范围是萌枝平均年龄为 3一 6 年 , 萌枝基径在 l 一 3 厘米之间 。
4 窄叶青冈萌生群落的生物量
4
.
1 优势种的生物量及其分布规律
4
.
1
.
1 径级分布规律
探索生物量的径级分布规律 , 理论上可以确定群落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 。 窄叶青冈
萌生枝条的基径大多分布在 l一 c3 m 的范围内 , 所取的样枝也在此范围 内 。 如图 1。
萌枝数 (个 )
_ _
}
生 ” 量`kg)
朝 _ 洲
{ 阿蔺…
2570
,乙`几-
`.盆
l
】 ! } ! } }譬
l ( d < 2 2 ( d < 3 d夕 3 c m 黔 } } } }d < 1 1( d < 2 2 ( d < 3 径级“ `一龙万生 d ) 3 e m
图 1 5 个 2 0m 2 样地中窄叶青冈萌枝的径级分布 图 2 5 个 20 m , 样地中窄叶青冈萌枝
生物量的径级分布
萌枝生物量的绝大部分也分布在该范围内 (如图 2) 。 说明此径级范围窄叶青冈萌枝在
群落中占绝对优势 。 将 图 1 和图 2 对 比可 以看出 , 1< d < cZ m 的萌枝最多 , 2< d < c3 m
次之 , d < 1 和 d > 3 者最少 , 而生物量则 以 d汾 c3 m 的萌枝最大 , 1《 d < 2 和 2 < d < 3 次
之 , d < I c m 者最小 。 这说明 d乒 3 这部分萌枝物质积累时间长 、 生物量积累多的结果 。
由此可看出窄叶青冈萌枝在继续高生 长的情况下 , 其粗度也不断增 长 , 可望由小径材林演
变成大用材林 。
4
.
1
.
2 优势种生物量的器官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表 5 是窄叶青 冈两个 20 m 2 的样地 中萌枝 的叶 、 木质部分生物量的统计 。 由此可知 ,
基径较小的萌枝 , 叶 、 枝 比很大 , 但随着萌枝基径的增粗叶量渐趋一定值 , 而枝 (木质 ) 量
表 5 窄叶青冈径级生物最的器官分布规律
1习一,úōd一O迁级 ( c m )官、 \ \ 生物
\ 量 (g )
1吸 d < 2 2 < d < 3
枝 ! 叫 枝 1 叶 } 枝 ! 叶
l一
`
q<ù lweewe+ s13J以一八U、器\\\赌
门万地样
乐一 0 2
乐一 17
萌枝 生物量
叶 / 枝
萌枝生物量
叶 / 枝
4 4
.
8 9 1 32
.
1 3 2 7 54
.
89 4 8 5 6
.
3 2 1 13 2
.
6 4 3 7 8 3
.
5 0 2 2 5
.
9 7 7 0 7
.
9 7
15 8 7
.
4 0 3 10 7
.
8 3 2 3 13
.
7 8 7 2 7 0
.
5 7 2 5 2 7 2 6 { 2 16 1 7
.
7 3
’9 4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 9 4年 第 4期
仍在增加并且叶与枝的生物量 的比例逐渐变小 。 以此来指 导生产 , 可以设想 , 这类森林如
以叶为主要经营对象 , 则在基径 1< d < 2 阶段能获得较好的效益 (周期短 、 生 长快 、 目标
生物量多 ) ; 如 以木质部分为主要经营对象 (如培育薪炭林 ) , 那么至少要在萌枝基径长到
3c m 后才能开始利用 。
4
.
2 窄叶青风萌生群落地上部分的总生物量及其分布规律
.4 2
.
1 总生物量的层次分布规律
总生物量包括第 I 层优势成分 、 第 1 层 , 草本层 (含层间植物 )和枯落物层 的量 。 计
算结果 5 个样地的总平均生物量为 21 . 97 吨 / 公顷 。 其层次分布为第 I 层 14 .6 5 吨 / 公
顷 , 第 1 层 .4 5 , 草本层 .0 5 , 枯落物层 2 . 14 。 由此可知优势层生物量最 大 , 草本层最
小 尤其是在优势层充分郁闭的情况下 , 群落中几乎没有草本植物生长 。 由此 , 可针对不
同的经营目的来调整各层的植株密度 。
.4 .2 2 生物量 的单种分布
群落生物量单种分布的研究 , 在林业生产实践中为资源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 这
里以其中的一个样地为例来说明 。 测定结果为 : 窄叶青冈的生物量为 1 . 95 吨 / 公顷 , 元
江拷为 5 . 5 6 , 大 白花杜鹃为 4 . 2 7 , 小叶杜鹃 1 . 9 7 , 野山茶 ( C a m e l l ia 刀i r a r id l’) 1 . 7 1 , 小白花
杜鹃 1 . 26 , 细齿拎木 (uE yr a n l’I ida ) 0
.
17
, 厚皮香为 .0 0 13 吨 / 公顷 。 草本植物种类极 少 ,
生物量极小而忽略 。
4
.
3 优势种 的总平均生长量
4
.
3
.
1 优势种单个萌枝的总 平均生 长量
林木总平均生长量指 自林木开始生长到调查时整个期间内生长的总量被平均年龄除得
的商 l6] 。 它可 以用来 比较不同萌生群落类型林木生 长的速度 。 将 3一 6 年的窄叶青冈萌枝
与 同一地 区 的 3一 6 年生 的其它林木 比较 , 结果 为窄叶青 冈为 6 .4 70 克 / 年 , 元江拷
61
.
62
, 滇石栋 60 . 14 克 / 年 。 由此可知三者生 长速度相近 , 说明在 以窄叶青冈为优势 的
萌生林中 , 混生元江拷 、 滇石栋 , _三者能 长期为共优种存在 。 这将在研究一个种在某一群
落中的生态位 以及为模拟 自然植被建立多树种的人工植物群落提供理论依据 。
.4 3
.
2 优势种萌枝群体的总平均生 长量
探索优势种萌枝群体的总平均生 长量可以揭示萌枝群体物质积累的快慢 。 这无疑在林
业生产实践上对其开发方式 、 利用程度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如将窄叶青冈萌枝群体与
同龄 、 外力作用程度相近情况下的其它树种萌枝群体的总平均生长量相比较 7t] , 结果是窄
叶青冈为 .3 7 吨 / 公顷 / 年 , 元江拷为 4 . 5 3 , 滇青冈为 .3 94 , 滇石栋为 .2 94 , 光叶石栋为
.2 31 吨 / 公顷 / 年 。 由此可知 , 窄叶青冈萌枝群体的总平均 生 长量小于元江拷 、 滇 青
冈 , 而大于滇石栋和光叶石栋等萌枝群体 的总平均生 长量 。 其原因可能是 :
( l) 窄叶青冈萌枝密度过大为 31 , 0 0 0 枝 / 公顷 (元江拷为 30 , 0 0 0 , 滇石栋为 27 , 0 0 0,
滇青冈为 29 ,70 0) , 而使萌枝之间发生强烈 的空间竞争和营养竞争 , 至使每年都可见到有
部分萌枝生 长较差或死亡 。
( 2) 窄叶青冈萌枝群体平均年龄较小 萌枝的粗度 、 高度及其伸展度均较小 , 至使萌
枝 的平均叶面积指数较低 (窄叶青冈萌枝群体的叶面积指数为 .2 67 , 元江拷为 .4 01 , 滇石
栋 3 . 5 1 , 滇青冈为 3 . 02) , 即总光合面积较小而对太阳光能的固定受到限制 。
( 3) 人为干扰严重 , 主要是每隔 l 一 2 年窄叶青冈都要受到严重的砍伐 , 在调查时仍
昆明地区窄叶青冈萌生群落生物量的研究 · 9 5·
发现群落中有一些被砍下而未带走的枯枝 。
因此针对上述这些影响窄叶青冈萌枝群体物质积累的因素而采取适 当的管理措施 , 如
去密留疏 , 保持适当的萌枝密度 ; 去小留大 ; 去弱留强 , 弱小萌枝多生 长缓慢等 , 以提高
窄叶青冈萌枝群体的物质积累能力和生产潜力 。
5 结 论
( l) 用维量分析法建立优化生物量模型无论在理论上或实际应用上都是可行的 , 加之
与收获法相结合可使对群落生物量的测算更准确 。
(2) 通过对窄叶青冈萌生群落生物量分布格局的研究 , 可以看出群落优势种生物量的
径级分布规律是 , 随着萌枝 的生长发育 , 叶 、 枝 比越来越小 , 并且叶的生物量渐趋一定
值 , 而萌枝木质部分的生物量却不断增加 ; 群落总生物量的分布规律是 , 第 I 层的生物量
占绝对优势 , 第且层和草本层的生物量都很小 , 特别是在上层萌枝较为郁闭的情况下 , 几
乎没有草本植物生 长 。
( 3) 窄叶青冈萌生群落的总平均生物量为 21 . 9 7 吨 / 公顷 。 窄叶青冈萌枝群体的总平
均生 长量为 3 . 7 吨 / 公顷 / 年 。 但由于群落萌枝过于密集 , 萌枝年龄较小 , 加之人为破坏
严重 , 致使群落物质积累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 , 若对其进行科学的人工管理 , 这类
萌生群落将为当地居 民提供更好 、 更丰富的生物资源和 良好的生态效益 。
参 考 文 献
【l] 昆明市人民政 府经 济研 究中心 。 《昆明市情 》 。 19 8 7
12』 曲仲湘 等。 《植物生 态学》 (第 几版 ) 19 8 3 ; 高等教育出版社
【31 木村 允。 《陆地植物群落 的产徽测 定法》 (姜恕等 译 ) 1 9 8 ;1 科学 出版社
4[ ] 佐藤大 匕郎 . 《陆地植 物群落的物质生产》 (聂绍 基等译 ) 19 8;6 科学 出版社
【5] S . B查普曼等 。 《植物生 态学的力一法 》 (阳含熙等译 ) 19 8;0 科学 出版社
6[ l 林业部调查 规划院主编 。 《森林调查 手册》 、 19 81
【7」 T 圣彦 , 彭 鉴 。 西南林 学院学报 , 19 9 1 ; l一( l ): 4 1一 5 0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4 年 第 4 期%
A S tudy on i B om a s s o fy C
e l ob aln a osPi s Agu u s tl’n i i
S Pr ou te d Shr ub C om m un i ty
Din g Shn e yg an
( De那r l mn e l o /n E v一r n o用 en tal se in e c eE a sr h Cn i a N or 阴 al Un ir e ;s ot -’ , S h a n g h a i 2 0 o0 6 2 )
A b s t r a C t
I n t h i s p a P e r
,
b y m e a n s o f c o m b i n i n g h a r v e s t m e t h o d w i t h t h e m e th o d o f d im e n s i o n a n a ly
-
5 15
,
t h e b i o m a s s o f yC
e l o b a al n o sP is a gu
u s tin i i s P r o u t e d e o m m u n i t y a b o v e t h e g r o u n d i n K u n m
-
i n g r e g访 n h a s b e e n s t u d ie d . T h e r e s u lt s a r e a s fo ll o w i n g :
1
.
T h e g r o s s a v e r a g e b io m a s s o f t h i s k i n d o f c o m m u n i t y a b o v e t h e g r o u n d 15 2 1
.
9 7 t
.
/ h a
.
th e b i o m a s s o f t h e if r s t l a y e r o e c u P i e s a b s o l u t e ly d o m i n a n t P o s i t i o n a n d t h a t o f t h e
s e e o n d s h r u b la y e r a n d h e r b la y e r 15 v e r y l i t t l e
.
2
.
T h e b i o m a s s o f d o m i n a n t s P e e ie s o f yC
e l o b a al n o那 is a嵘 u s t i n i i s P r o u t e d c o m m u n i t y
15 14
.
6 5 t
.
/ h a
.
T h e la w o f d i a m e t e r e la s s d i s t r ib u t i o n 15 t h a t t h e n u m b e r o f t h i c b r a n e h e s
( l < d < Zc m ) 15 la r g e b u t i t s b i o m a s s 15 li t t le ; t h e n u m b e r o f t h i n k b r a n c h e s ( 2《 d < 3 o r d> 3c m )
15 fe w
,
b u t i t s b i o m a s s 15 m u c h
.
T h e l a w o f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o r g a n b i o m a s s 15 t h a t w i t h t h e b r a n e h
g r o w i n g t h e P r o P o r t i o n o f b i o m a s s o f le a v e s a n d w o o d g e t s sm a ll e r a n d sm a l le r
.
A t la s t t h e
]e a v e
` 5 b i o m a s s t e n d s t o b e a if x e d w e i g h t
,
b u t t h e w o o d
` 5 b i o m a s s i n e r e a s e s c o n s t a n t ly
.
3
.
T h e a n n u a ] g r o s s a v e r a g e P r o d u e t i v i t y o f yC
c ot b a la n o sP is a ug
u s t in i i s P r o u t e d b r a n e h
c o l o n y 15 3
.
7 t
.
/ h a
.
B y a d o p t i n g p r o p e r m e a s u r e t o a dj
u s t t h e s t r u e t u r e o f t h e
s P r o u te d s h r u b e o m m u n i t y
,
t h e P o t e n ti a l P r o d u e t l v i t y o f t h i s k i n d o f e o m m u n i t y e a n b e r a i s e d
.
K e y w o r d s : yC
c l o b a la n o sP is a ug
u s l动 11 s P r o u t e d c o m m u n i t y
P r o d u c t i o n K u n m i n g r e g i o n
b i o m a s s g r 0 S S a v C r a g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