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珍珠花潜叶细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全 文 :江西农业学报 2013,25(3) :61 ~ 63
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
珍珠花潜叶细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徐家生1,白海燕2,戴小华1*
收稿日期:2012 - 11 - 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0341、31260116) ;2010 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
作者简介:徐家生(1977─) ,男,安徽宿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昆虫分类及昆虫生态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戴小华。
(1.赣南师范学院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2. 长治学院,山西 长治 046011)
摘 要:研究了珍珠花(Lyonia ovalifolia Drude)上一种潜叶细蛾———南烛尖细蛾(Acrocercops transecta Meyrick) (鳞翅
目:细蛾科)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南烛尖细蛾于江西南部一年发生 3 代,且有世代重叠现象,每年的发生时间因纬度而
异;此外,还描述了南烛尖细蛾的潜道特征、形态结构及其生活史。该虫潜食珍珠花的叶片,叶片被取食部分仅留下很薄的
灰白色透明的表皮,严重削弱了叶片光合作用。
关键词:珍珠花;南烛尖细蛾;潜叶虫;生物学特性
中图分类号:Q969. 425. 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 - 8581(2013)03 - 0061 - 03
Study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eaf Miner
Acrocercops transecta in Lyonia ovalifolia
XU Jia - sheng1,BAI Hai - yan2,DAI Xiao - hua1*
(1. School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Gannan Normal University,Ganzhou 341000,China;
2. Department of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Changzhi College,Changzhi 046011,China)
Abstract: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eaf miner Acrocercops transecta (Lepidoptera:Gracillariidae)in Lyonia ovalifolia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Acrocercops transecta had three generations every year in south Jiangxi. Its generations overlapped and
occurrence period varied with different latitudes. In addition,the mining tunnel characteristics,morphology and life history of Acro-
cercops transecta were described,and the photos of larvae,pupa,adult,leaf mines and male / female genital organs were given. This
insect mined the leaves of Lyonia ovalifolia. Only hoar transparent leaf epidermis was left in the mined parts,thus leaf photosynthe-
si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Key words:Lyonia ovalifolia;Acrocercops transecta;Leaf miner;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尖细蛾属(Acrocercops Wallengren)属鳞翅目细蛾
科,创建于 1881 年,模式种为 Tinea brongniardella Fab-
ricius。该属为世界性分布的大属,已知 337 种,我国分
布 7 种[1 - 2]。珍珠花(Lyonia ovalifolia Drude)又名南
烛、米饭花,为杜鹃花科南烛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广
泛分布于我国南部及印度、尼泊尔、日本、柬埔寨、缅
甸、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地的山坡疏林中,具有一定
的药用价值,其叶片上常有细蛾潜叶为害,叶片被取食部
分仅留下很薄的灰白色透明的上下表皮,严重削弱了叶
片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树势,为此,笔者对珍珠花潜叶
细蛾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采集潜叶标本,放入封口塑料
袋中,同时根据采集的时间、地点等进行编号整理,并
记录采集地的经纬度和海拔。在实验室用 EPSON 扫
描仪扫描有虫道的植物叶片和植物标本,然后制作植
物标本保存,并进行寄主植物鉴定。有活虫的叶片标
本,则在实验室进行饲养。对饲养出的潜叶昆虫进行
解剖、鉴定,并制成生活史标本,并对其生物学、潜道及
成虫等进行了分析和描述。
2011 年 3 月至 2012 年 9 月笔者对江西赣州峰山、
龙南九连山、江西井冈山等地珍珠花潜叶细蛾进行了
系统的观察和人工饲养,饲养出潜叶蛾 60 余只。在饲
养过程中,针对不同虫态,用 IPM Scope显微摄像头、数
码相机、Canon 7D +微距镜头分别对幼虫及蛹、茧、成
虫进行拍摄,成功获得了珍珠花潜叶细蛾幼虫、蛹、成
虫等虫态的标本,基本弄清了其年生活史及主要生物
学特性,并于实验室解剖鉴定为南烛尖细蛾 Acrocercops
transecta Meyrick,为江西新纪录种[2 - 6]。结合采集、记
录、扫描的潜道叶片及成虫相片等,对南烛尖细蛾潜
道、成虫形态及其生物学等进行了系统的描述。本研
究实验标本保存在赣南师范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和江西省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害虫防治实验室。
2 结果与分析
2. 1 南烛尖细蛾老熟成虫及蛹描述 南烛尖细蛾老
熟幼虫通体红色(图 1 - d) ,但其颜色会随着季节变化
而变浅,第 1 代老熟幼虫颜色最深,第 3 代老熟幼虫颜
色已经变成浅红褐色,长约 1. 7 ~ 2. 3 mm左右,老熟幼
虫一般会从潜道内爬出并在其他正常叶片正面结茧化蛹
(图 1 - e) ,茧长椭圆形,长 1. 9 ~2. 1 mm左右,宽 0. 30 ~
0. 42 mm左右,通体浅黄色至浅黄褐色不等。复眼红色,
触角清晰可见且长约为体长的 1. 4 倍(图 1 - f)。
a.初期潜痕,b.末期潜道,c.枝条被害状,d.老熟幼虫在叶内取食,e.茧(老熟幼虫从斑块潜道内爬出于叶片上结茧化蛹) ,f.蛹,g.♂成
虫,h.雄性外生殖器,i.雌性外生殖器(生殖器比例尺为 0. 5 mm)
图 1 南烛尖细蛾形态特征
2. 2 南烛尖细蛾成虫及外生殖器描述 ♂成虫(图 1
- g) :翅展 7 ~ 10 mm。前翅浅赭黄色,有金属光泽;下
唇须白色至浅赭黄色,第 2 节外侧深灰色;触角柄节浅
赭黄色至深褐色;鞭节浅赭黄色,有浅褐色环纹;胸部
浅赭黄色;翅基片灰褐色。前翅浅褐色至黑褐色,散生
赭黄色鳞片;前缘中部有 1 条白色横带,其后缘外侧紧
连 1 枚白斑;前缘端部 1 /4 处有 1 枚外斜的白斑,其外
侧有 1 ~ 2 个小白点;后缘基部 1 /4 处有 1 条内斜的不
达前缘的白色宽条纹,端部 1 /4 处有 3 ~ 4 个白点;顶
角有 1 个小白点;缘毛褐色,末端缘毛灰白色。后翅及
缘毛褐色。足浅赭黄色;前足腿节腹面有 1 条黑灰色
纵带,胫节腹面深褐色,背面近末端有 1 枚浅褐色斑;
中足胫节中部和近末端各有 1 条褐色斜纹;后足胫节
末端灰褐色;各跗节末端有褐色小斑点。腹部背面黑
褐色,腹面浅赭黄色。
♀成虫:外表与雄性非常相似,但个体略大。
雄性外生殖器(图 1 - h) :背兜长舌状,其两侧有
刚毛。肛管腹面密被细刺突;下匙形突细长。抱器瓣
窄长,约为背兜长的 1. 5 倍;基部宽,向末端渐窄;端部
稍内弯,末端钝圆;长梳状突起位于端半部,约为抱器
瓣长的 2 /5,梳齿末端圆。囊形突细长,长约为抱器瓣
梳状突的 1 /2。阳茎粗,约与抱器瓣等长;末端有一倒
Y形突起;多枚小刺状角状器密集排列成近长方形,另
外还有 6 ~ 8 枚角状角状器,排成两列,其中近阳茎末
端的一对钩状。第 8 背板表皮内突的骨化中脊末端
Y形。
雌性外生殖器(图 1 - i) :产卵瓣密被小刺,后缘有
刚毛;前表皮突和后表皮突细,近等长。导管端片发
达,近 U形,末端有 1 对瓣状侧叶。囊导管膜质,密被
小突起;基部稍膨大,基半部窄,端半部宽。交配囊膜
质,近球形,表面被小突起;囊突 1 对,其周围环绕长度
不等的矛形骨片,形如菊花。
观察标本:江西赣州峰山(2012 -Ⅴ - 1,赵小林、
刘芬等采集) ,经饲养(室温下)羽化得成虫:4♀♀
(2012 -Ⅴ -10)、2♀♀(2012 -Ⅴ - 11)、7♂♂8♀♀
(2012 -Ⅴ -12)、2♂6♀(2012 -Ⅴ -13)、2♂♂6♀♀
26 江 西 农 业 学 报 25 卷
(2012 -Ⅴ -14)、1♂7♀♀(2006 -Ⅴ -15)、1♂5♀♀
(2012 -Ⅴ - 16)、1♀(2012 - Ⅴ - 17)、3♂♂3♀♀
(2012 -Ⅴ - 20) ;江西赣州峰山(2012 -Ⅵ - 23,袁木
松、钟旺采集) ,羽化得成虫:2♀♀(2012 -Ⅶ - 5) ;江
西赣州峰山(2012 -Ⅸ -8,袁木松、钟旺采集) ,羽化得
成虫:2♀♀(2012 -Ⅸ -11)。江西九连山国家自然保
护区(2012 -Ⅷ - 14,徐家生、廖承清等采集) ,羽化得
成虫:1♀(2012 -Ⅷ -28)。
分布:江西(赣州峰山、龙南九连山、井冈山)、河
南、陕西、湖北、河北、浙江、安徽、湖南、海南、四川、贵
州、云南、台湾[1 - 2];日本,韩国,俄罗斯远东[3 - 6]。
2. 3 南烛尖细蛾潜道描述 南烛尖细蛾幼虫潜入珍
珠花叶片正面嫩叶内取食叶肉,雌虫常有集中产卵潜
叶习性,有时一个枝条常有数十只南烛尖细蛾幼虫同
时潜叶,一片嫩叶上也常有数只幼虫同时潜叶。幼虫
期体型微小,隐蔽取食,造成的潜道较小;初始潜道乳
白色,潜痕呈弯曲的线状,且向末端渐粗(图 1 - a) ;随
着幼虫生长其沿着潜道旋转取食,潜道拉伸扩大呈不
规则的斑块状并使叶片表面膨胀(图 1 - b) ;一只幼虫
造成的斑块潜道一般占据整片叶面积的 1 /5 ~ 1 /3,但
珍珠花 1 片叶片上常有多只幼虫同时潜叶,至发育成
老熟幼虫时的潜道覆盖整个叶片大部或整片叶片(图 1
- c、图 1 - d) ,此时潜道呈灰白色。当南烛尖细蛾老熟
幼虫从潜道内爬出在潜道外化蛹后,叶片被取食部分
仅留下很薄的灰白色透明的上下表皮,严重削弱叶片
光合作用。
2. 4 南烛尖细蛾生物学特性 结合野外观察,并查阅
实验室近年采集潜叶标本及出虫记录,南烛尖细蛾于
江西南部一年发生 3 代,且存在世代重叠现象,每年发
生的时间因地区而异。江西赣州峰山,南烛尖细蛾第 1
代发生于 4 月上、中旬,成虫交配产卵于珍珠花叶片正
面,幼虫潜入珍珠花叶表皮下,初始潜道乳白色,潜痕
呈细线状蜿蜒弯曲且向末端渐粗,随着幼虫长大其沿
着潜道旋转取食,潜道扩大呈不规则的斑块状。5 月初
老熟幼虫一般爬出潜道于其他正常叶片上结茧化蛹
(亦有少部分于潜道内化蛹) ,在实验室室温条件下,蛹
期历经 8 ~ 9 d,然后羽化成成虫(实验室第 1 代羽化时
间为 2012 年 5 月 10 ~ 20 日) ,羽化时,通过蛹动突破
茧的一侧,至蛹突出椭圆形茧一侧约 1 /2 时,成虫破蛹
而出,新羽化成虫静止几分钟,尔后开始活动,完成一
代发生时间需 30 ~ 35 d左右。第 2 代发生于 6 月初,6
月下旬老熟幼虫开始结茧化蛹,蛹期 6 ~ 8 d 羽化为成
虫。第 3 代发生于 8 月中旬,9 月初老熟幼虫开始结茧
化蛹,蛹期 8 ~ 9 d 羽化为成虫(2012 年 9 月 8 日采集
老熟幼虫标本,9 月 10 日化蛹,实验室第 3 代羽化时间
为 2012 年 9 月 17 ~ 19 日)。
此外,经野外观察、潜叶标本采集及实验室人工饲
养,南烛尖细蛾第 1 代发生数量最多,第 2、3 代发生数
量较少(通过计算采集不同代数寄主植物及老熟幼虫个
体,5月份第 1代出虫率较高,出虫率达 90%;6 月份第 2
代出虫率只有 30%;8月份第 3 代出虫率只有 20%) ;而
且养出的成虫雌性所占比例较高(实验室第 1 代饲养
个体雌雄性比达到 3∶ 1,第 2、3 代饲养个体全为雌性) ,
第 3 代被寄生蜂寄生的比例最高,寄生率达到 90%左
右,而第 1 代被寄生的比率只有 10% ~20%左右。
结合野外潜叶植物标本观察,龙南九连山国家自
然保护区南烛尖细蛾的发生时间略早于赣州峰山半个
月左右,而江西井冈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则比赣州峰山
迟半个月,这说明南烛尖细蛾的发生时间因纬度上升
而推迟。
3 小结与讨论
南烛尖细蛾为江西新纪录种。在珍珠花植株上可
造成严重危害。目前,由于南烛尖细蛾卵极其微小和
野外难以观察,其虫卵和其孵化的生活状态未知,需要
以后进行补充研究,不同幼虫龄期发育时间也需要进
一步细化研究,而在其他纬度地区的发生时间有待深
入研究。此外,实验室饲养中雌性成虫所占比例较大,
不同世代发生数量有很大差异等都需进一步研究。总
之,通过对南烛尖细蛾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的研究,可
为南烛尖细蛾的及时预报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
支持。
致谢:刘仁林博士帮助鉴定植物标本;赣南师范学
院潜叶昆虫兴趣小组的各位同学参加了潜叶标本的采
集、饲养、扫描和拍照等工作;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和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了野外采集的各种
便利。
参考文献:
[1]De Prins J,De Prins W. Global Taxonomic Database of Gracil-
lariidae (Lepidoptera) [M]. World Wide Web electronic publi-
cation,2012[2012 - 09 - 28]. http:/ /www. gracillariidae. net.
[2]李后魂.秦岭小蛾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3]Inoue H,Sugi S,Kuroko H,et al. Moths of Japan,Vol.Ⅰ -Ⅱ
[M]. Tokyo:Kodansha,1982.
[4]Meyrick E. Exotic Microlepidoptera[M]. Marlborough:Taylor
and Francis,1931:161 - 192.
[5]Kumata T,Kuroko H,Ermolaev V P. Japanese species of the
Acrocercops - group (Lepidoptera:Gracillariidae). Part Ⅰ
[M]. Insecta Matsumurana,1988:1 - 111.
[6] Park K T. Microlepidoptera of Korea[M]. Insecta Koreana,
1983:1 - 189.
(责任编辑:曾小军)
363 期 徐家生等:珍珠花潜叶细蛾生物学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