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蕨麻中蕨麻苷含量



全 文 :第20卷第6期 2011年6月
vol.20 No.6 Jun. 2011
武警医学院学报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CPAF
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
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
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
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
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丐
论 著
doi:10.3969/j.issn.1008-5041.2011.06.0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073152,30672774);天
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0JCZDJC21100)
[收稿日期]2010-11-13; [修回日期]2011-02-12
[作者简介]董培(1983-),男,籍贯内蒙古临河,本科,助教,主要从
事药物化学研究。
[通讯作者]崔颖(1975-),女,籍贯天津,博士,讲师,主要从事药物化
学研究;李灵芝(1963-),女,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蕨麻中蕨麻苷含量
董 培1,崔 颖2,3,顾 军2,龚海英2,李灵芝2,3 (武警医学院:1.科研部;2.药物化学教研室;3.天津市
职业与环境危害生物标志物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162)
摘 要:【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蕨麻中蕨麻苷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ODS 柱,流动相为乙腈:水:磷
酸=52.5:47.5:0.2,检测波长208 nm。【结果】蕨麻苷峰面积与其进样浓度在10~100 μg/ml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
程为A = 15837C -3339 ,r = 0. 9998,n=5);平均回收率为98.17 %(n = 5,RSD = 1.71 %)。【结论】本法准确,简单,灵敏度高,
可用药材的质量控制。不同产地蕨麻中以西藏产药材中蕨麻苷含量最高。
关键词:蕨麻;蕨麻苷;高效液相色谱法
【文章编号】1008-5041(2011)06-0434-03 【中图分类号】R540.4 【文献标识码】A
A HPLC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anserinoside in Potentilla anserinal from different areas
DONG Pei, CUI Ying, GU Jun, GONG Hai-ying, LI Ling-zhi (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Medical College of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 Tianjin 30016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anserinoside in Potentilla anserina L from different areas by
HPLC.【Methods】The chromatographic system consisted of an ODS column and a mobile phase of acetonitril water: phosphote acid =
52.7: 47.5: 0.2 with the detector set at 208 nm.【Results】The calibration curve was A = 15837C-3339 , r = 0. 9998, in which A was
the peak area and C was the concentration of anserinoside injected into HPLC; average recovery was 98.17 % ( n = 5 , RSD = 1.71 %,
n = 5).【Conclus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analysis method was accurate and simple, which is fit for quality control of Potentilla
anserinaL.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anserinoside in Potentilla anserinaL from Tibet jiangda is higher than that from other areas.
Key:Potentilla anserinal; Anserinosid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agraphy
蕨麻为蔷薇科植物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l)的干燥块根,在我国西部地区广泛生长,
其中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海拔1 700~4 500 m的
高寒地区为其主要产区[1]。作为藏医常用药,蕨麻
具有补气血、健脾胃、生津止渴、利湿之功效,主治
病后贫血、营养不良、脾虚腹泻、风湿痹痛等症,也
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肝炎病毒[2,3]。近代药理学研究
表明,蕨麻具有显著抗氧化作用,能够减少过氧化
氢引起的细胞凋亡[4]。蕨麻苷又名野蔷薇苷,为五
环三萜类化合物,近些年从蕨麻中分离得到[5]。该
化合物通过影响肝脏代谢机能,增强抗氧化作用,
加强解毒能力,发挥抗损伤作用,是蕨麻保肝抗乙
肝病毒的主要活性成分[6]。Zhao等研究认为该化合
物能够显著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本研究通过建
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蕨麻中蕨麻苷进行
含量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药
岛津10A高效液相色谱仪(LC-10Atvp单元泵,
CTO-10AS柱温箱,SPD-10Avp紫外检测器,20μl
定量环)。
蕨麻苷对照品(自制,纯度>99.5%)。乙腈(色
434
第20卷第6期 2011年6月
vol.20 No.6 Jun. 2011
武警医学院学报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CPAF
谱纯),水(双蒸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蕨麻药材购自各地土产商店,均为2008年秋季
采摘,经鉴别为Potentilla anserina L. Var. anserina。
1.2 实验方法
1.2.1 色谱条件:色谱柱:shimadzu shimpack(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磷酸=52.5:
47.5:0.2。流速:1.0ml/min,柱温 30℃,检测波长:
λ=208 nm。
1.2.2 对照液的配制:精密称取蕨麻苷对照品
10.05 mg,置10 ml容量瓶中,80%甲醇定容,摇匀备用。
1.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蕨麻粉末(过
三号筛)0.1 g,置圆底烧瓶中,精密加80%甲醇10
ml,称重,加热回流1.5 h,放冷,再称定重量,用80%
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适当
稀释,进样。
1.2.4 标准曲线的制备:取对照液,用75%甲醇稀释
得浓度为10.05,20.10,40.20,60.30,100.50μg/ml的
蕨麻苷溶液。进样,记录峰面积。以峰面积(A)与
对照品溶液中蕨麻苷的浓度(C)作图,得标准曲线。
1.2.5 加样回收率试验:精密称取上述已知蕨麻苷
含量的蕨麻药材粉末5份(甘肃甘南),每份0.1 g,精
密称定。分别精密加入 100.5 mg/ml 标准品溶液
1 ml,80%甲醇定容,按照“1.2.3”方法制备样品溶
液,进样,计算回收率。
1.2.6 精密度试验:取浓度为20.10,40.20,60.30μg/ml
的蕨麻苷甲醇溶液1 ml,按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操作,
于1 d内测定5次,得日内差,取上述样品于5 d重复测
定,得日间差。
1.2.7 重复性试验:蕨麻药材粉末5份(甘肃甘南),
每份0.1 g,精密称定。按照1.2.3方法制备样品溶
液,进样,计算重复性。
1.2.8 灵敏度试验:将蕨麻苷标准品按比例稀释后
进样,以信噪比为1:3为检测限标准,信噪比为1:10
为定量限标准。
1.2.9 样品测定:取不同产地蕨麻(各取3份),按照
1.2.3项下操作,测定不同产地蕨麻中蕨麻苷含量。
2 结 果
2.1 色谱图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得的色谱图见图 1。
由图1可见,蕨麻提取液中蕨麻苷的保留时间为
18.35 min,峰形良好,分离完全,无其他峰干扰。
A:蕨麻苷对照品溶液;B:蕨麻样品溶液
图1 蕨麻苷HPLC图
2.2 标准曲线方程
以峰面积对浓度C进行直线回归,得标准曲线
回归方程:A = 15837C-3339,r = 0.9998,表明线性相
关性良好。
2.3 方法回收率
蕨麻苷方法回收率测定结果表明蕨麻苷的平
均回收率在98.17%,RSD=1.51%(表1)。
表1 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


1
2
3
4
5
样品重量
(g)
0.1045
0.1024
0.1007
0.1015
0.1018
添加量
(μg/ml)
10.05
测得量
(μg/ml)
9.80
9.89
10.12
9.75
9.77
回收率
(%)
97.51
98.41
100.69
97.01
97.21
平均回收率
(%)
98.17
RSD
(%)
1.71
2.4 精密度
精密度实验测定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蕨麻
苷日内差为 0.83%~2.21%和日间差 1.39%~1.60%
(表2)。
表2 精密度实验结果(n = 5)
精密度
日内
日间
蕨麻苷浓度(μg/ml)
20.10
40.20
60.30
20.10
40.20
60.30
测得浓度(μg/ml)
20.35
39.67
61.05
20.04
39.52
60.25
SD(%)
0.45
0.33
1.02
0.32
0.55
0.91
RSD (%)
2.21
0.83
1.67
1.60
1.39
1.51
时间(min)
时间(min)

压(
mv


压(
mv

A
B
435
第20卷第6期 2011年6月
vol.20 No.6 Jun. 2011
武警医学院学报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CPAF
2.5 重复性
重复性实验RSD为2.01%(表3),结果表明重复
性良好。
表3 重复性实验结果
编 号
1
2
3
4
5
样品重量
(g)
0.1024
0.1067
0.1033
0.1020
0.1071
测得量
(μg/ml)
26.94
25.50
23.76
25.60
30.10
含 量
(‰)
2.63
2.39
2.30
2.51
2.81
平均含量
(‰)
2.53
RSD
(%)
2.01
2.6 灵敏度
试验条件下蕨麻苷检测限为0.20μg/ml,定量限
为0.80μg/ml。
2.7 样品测定
不同产地蕨麻中蕨麻苷含量如表4所示,其中
西藏江达产药材中目标化合物含量高于其他产地
出产的蕨麻。
表4 样品中蕨麻苷含量测定结果(n = 5)
产 地
西藏江达
青海玉树
青海果洛
甘肃岷县
甘肃甘南
四川甘孜
四川石渠
等 级
三等
二等
二等
二等
二等
一等
一等
产地平均海拔(m)
3 800
3 800
4 000
2 800
3 000
3 800
3 900
含 量(‰)
4.79
4.01
4.10
2.62
2.53
4.35
3.65
RSD(%)
1.47
1.68
1.97
1.43
2.01
1.24
2.65
3 讨 论
3.1 色谱条件的选择
蕨麻苷由于结构中没有特异的生色团和助色
团,只在与萜类骨架结构有关的208 nm有明显紫外
吸收峰,且吸收系数较低,需要大进样量进样,因此
有文献报导用柱层析对提取物行初步分离纯化[8]。
本实验选用末端吸收是因为蕨麻苷没有紫外特征
吸收官能团,仅在208 nm左右有三萜骨架骨相关紫
外吸收峰,而乙腈在末端吸收较小。当采用不同比
例乙腈与水作为流动相进行优化洗脱时发现,添加
少量磷酸能够使基线平滑,有效改善分离效果。另
外蕨麻苷较其临近洗脱物质对温度敏感,因此升高
温度可在达到完全分离情况下,减少洗脱时间,故
采用30 ℃为洗脱温度。
3.2 提取条件的选择
蕨麻含有蛋白、脂肪、多糖、鞣质、萜等多种成
分,组成及其复杂。当采用甲醇作为提取溶剂进行
提取后,色谱图基线不够平滑,且有倒峰出现。通
过研究我们发现,采用80%甲醇作为提取溶剂,在
不降低测定含量基础上,降低色谱图的复杂性,使
基线更加平滑,同时减小色谱柱负担,延长其使用
寿命。另外在确定提取溶剂基础上,确定1.5 h为最
佳提取时间。
3.3 蕨麻苷含量与海拔的关系
蕨麻在市场的等级是按照颗粒的饱满程度和大
小划分的,而饱满程度与产区有直接关系[9]。本研
究结果表明,作为二等品使用青海玉树、果洛出产
的蕨麻与作为一等品使用的四川石渠出产的蕨麻
中蕨麻苷含量相近,而出产自西藏江达的蕨麻虽然
颗粒较小,蕨麻苷含量显著高于前两者。但是同为
二等品的甘肃岷县、甘南出产的蕨麻,蕨麻苷含量
明显低于其他产地。结合产地的平均海拔,我们初
步认为高海拔生长环境更有利于蕨麻苷的生合成。
【参考文献】
[1] 青海生物研究所, 同仁县隆务诊疗所.青海高原药物图鉴
(二)[M].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1972.56.
[2] 王绅. 蕨麻药用研究概况[J]. 甘肃中医, 2007, 20(4),15-17.
[3] 赵艳玲, 蔡光明, 张新全, 等. 赋肝能抗病毒作用实验研究
[J]. 中国药学杂志, 2001, 36(5):305-308.
[4] Hu TingJun, Wei Xiaojie, Zhang Xia, et al. Protective effect
of Potentilla anserine polysaccharide (PAP) on hydrogen
peroxide induced apoptosis in murine splenic lymphocytes
[J].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0, 79, 356-361.
[5] 洪 霞, 蔡光明, 肖小河. 藏药蕨麻中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
研究[J]. 中草药, 2006, 37(2):165-168.
[6] 张新全, 赵艳玲, 山丽梅, 等. 蕨麻素对化学性肝损伤保护
作用机制的研究[J].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4, 20(4):259-
261.
[7] Zhao YL, Cai GM, Hong X. et al. Anti-hepatitis B virus
activities of triterpenoid saponin compound from Potentilla
anserine L[J]. Phytomedicine, 2008, 15,253-258.
[8] 刘峰群, 蔡光明, 赵庆国, 等. 大孔吸附树脂柱-高效液相
色谱法测定蕨麻药材中蕨麻苷的含量[J]. 中华医学丛刊,
2004, 4(8):23-24.
[9] 罗文蓉, 杨扶德. 藏药蕨麻(卓尔玛)本草考证与商品特征
[J]. 甘肃中医, 2007, 20(3):15-16.
(责任编辑:董瓅瑾)
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