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采笋对大熊猫主食竹八月竹竹笋生长的影响



全 文 :采笋对大熊猫主食竹八月竹竹笋生长的影响*
刘香东 1  黄荣澄 1 冉江洪 1** 李 波 1  汤开成 2
(1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成都 610064;2四川瓦屋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 四川
洪雅 620360)
摘 要 采笋是大熊猫栖息地内一种持续的人类干扰活动 。为了评估采笋对大熊猫主食
竹竹笋生长发育的影响 , 2009年 7— 11月 ,在四川省洪雅县瓦屋山镇设置实验样方 ,对比研
究了早期采笋 、中期采笋 、晚期采笋 、一直采笋和不采笋 5种采笋方式对大熊猫主食竹八月
竹竹笋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早期采笋 、中期采笋和一直采笋样方的发笋量显
著高于不采笋样方(P<0.05),其发笋量分别是不采笋的 1.53倍 , 1.57倍和 1.62倍;晚期
采笋样方发笋量与不采笋样方差异不显著(P>0.05)。 2)早期采笋使八月竹在发笋早期
和发笋中期的发笋量增加 ,中期采笋仅使八月竹在发笋中期的发笋量增加 ,而一直采笋使
八月竹在整个发笋期的各个阶段的发笋量均显著增加(P<0.05)。 3)一直采笋样方的幼
竹数量 、株高均显著低于其他采笋样方 ,其基径只显著低于不采笋样方(P<0.05);早期 、中
期 、晚期采笋和不采笋样方相互间仅幼竹株高差异显著(P<0.05)。 4)早期 、中期和晚期
采笋与不采笋样方的发笋总量 、退笋总量和采笋总量相互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
建议仅在八月竹发笋中期采笋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经济发展的引导
和扶持 。
关键词 八月竹;大熊猫;采笋;生长发育;竹笋
*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资助项目(OCPF)。
**通讯作者 E-mail:Rjhong-01@163.com
收稿日期:2010-04-15  接受日期:2010-08-23
中图分类号 Q1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10)11-2139-07
Efectsofbambooshoot-colectingontheshootgrowthofgiantpanda sdietbambooChi-
monobambusaszechuanensis.LIUXiang-dong1 , HUANGRong-cheng1 , RANJiang-hong1 , LI
Bo1 , TANGKai-cheng2 (1KeyLaboratoryofBio-ResourcesandEco-EnvironmentofMinistry
Education, ColegeofLifeScience, SichuanUniversity, Chengdu610064, China;2Management
OficeofWawushanNatureReserve, Hongya620360, Sichuan, China).ChineseJournalof
Ecology, 2010, 29(11):2139-2145.
Abstract:Bambooshoot-colectingisalastinghumandisturbanceactivityingiantpanda shabi-
tat.Toestimatehowthebehaviorofbambooshoot-colectingafectstheshootgrowthofgiantpan-
da sdietbamboo, afieldexperimentwasconductedtostudytheshootgrowthofChimonobambu-
saszechuanensisafectedbytheshoot-colectingatdiferenttimefromJulytoNovember, 2009 at
WawushanTown, HongyaCountyofSichuanProvince.Fivediferentwaysofshoot-colecting
weresetupduringshootingperiod:A)earlyperiod(days1-15)shoot-colecting, B)mid-pe-
riod(days16-30)shoot-colecting, C)lateperiod(days31 -45)shoot-colecting, D)con-
tinual(days1-45)shoot-colecting, andE)noshoot-colecting.Thetotalamountofbamboo
shootsintreatmentsA, B, andDwas1.53, 1.57, and1.62 timesofthatintreatmentE, re-
spectively, butnosignificantdiferencewasobservedinthebambooshootamountbetweentreat-
mentsCandE.TreatmentAincreasedtheamountofbuddingshootintheearlyandmid-period.
TreatmentBonlyincreasedtheamountofbuddingshootinthemid-period, whiletreatmentDin-
creasedthisamountaltheperiods(P<0.05).Therewassignificantdiferenceinthestem
heightofyoungbamboobetweentreatmentsA, B, C, andErespectively(P<0.05).Thea-
mountandstemheightofyoungbamboointreatmentD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inoth-
生态学杂志 ChineseJournalofEcology 2010, 29(11):2139-2145             
DOI :10.13292/j.1000-4890.2010.0355
ertreatments, andthebasaldiameterofyoungbamboointreatmentDwasonlylowerthanthatin
treatmentE(P<0.05).Therewerepositivecorrelationsbetweentheamountsofshooting, with-
ering, andcolectinginaltreatmentsexceptD(P<0.05).Itwassuggestedthatthemid-period
ofshootingwastheoptimaltimeforbambooshoot-colecting, andthelocalgovernmentshould
paymoreefortstoguideandsupporttheeconomicdevelopmentofthesuroundingcommunities
ofgiantpanda shabitats.
Keywords:Chimonobambusaszechuanensis;giantpanda;bambooshoot-colecting;growthand
development;bambooshoot.
  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是中国的珍稀
濒危特有种 ,被称为国宝 ,也是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
旗舰动物 ,加上它不可取代的美学价值 ,受到了全世
界人民的喜爱 ,且一直吸引着大量中外学者对其展
开研究(Schaleretal., 1987;Zhangetal., 2004;钟
伟伟等 , 2006)。大熊猫原为大型的食肉动物 ,但随
着环境的改变 ,经过数千年的演化与适应 ,逐渐转化
为以亚高山竹类为主食的植食性动物 (唐平等 ,
1997;周世强和黄金燕 , 2005)。
大熊猫取食竹种有 7属 34种 1变种(国家林业
局 , 2006)。对大熊猫主食竹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缺苞箭竹(Fargesiadenudata)(王金锡等 , 1991)、拐
棍竹(Fargesiarobusta)(秦自生等 , 1993)、冷箭竹
(Bashaniafangiana)(秦自生等 , 1994;周世强 ,
1995a)、巴山木竹 (Bashaniafargesi)(王太鑫等 ,
2005)、峨热竹(Bashaniaspanostachya)(魏辅文等 ,
1999)等几个大熊猫主食竹种 。研究地点主要集中
在秦岭 、平武的王朗保护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 、马边
大风顶保护区和冕宁冶勒自然保护区 (李承彪 ,
1997)。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主食竹资源调查 、主食
竹生长规律 、生物量 、种群结构和动态 、生理生化特
征 、环境因子以及主食竹种的更新复壮等营林技术
方面(潘文石等 , 2001)。同时在大熊猫主食竹的病
虫害方面也有所研究(张金钟等 , 1993;王洪建等 ,
2002a, 2002b)。
各种人类活动会对大熊猫主食竹的生长更新产
生影响 ,主要研究集中在人工间伐对竹子生长更新
的影响(周世强 , 1994a, 1994b, 1995b)。人工间伐
提高竹笋和当年生竹数量 ,促进竹子种群稳定发展 ,
有利于竹子生长的发育及更新 ,进而有利于大熊猫
的取食保证(吴燕等 , 2008)。另外 ,放牧活动对竹
类的生长状况也会产生影响 ,从而影响大熊猫对放
牧生境的利用(冉江洪等 , 2003)。
竹类是大熊猫的食物资源 ,是大熊猫生存和繁
衍的基础 ,在大熊猫的食物谱中 ,竹笋是大熊猫最喜
食的 。而竹笋也是人类长期取食的食物 ,并具有较
大的经济价值 。在大熊猫栖息的凉山和大相岭山
系 ,一到采笋季节 ,成千上万的人员涌入大熊猫栖息
地的竹林内 ,在林内安营扎寨 ,并形成季节性社会 ,
对大熊猫的食物资源和大熊猫的活动造成影响(国
家林业局 , 2006)。目前就人类采笋活动对大熊猫
主食竹的生长发育影响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报道。
开展人类采笋活动对大熊猫主食竹的生长发育
研究 ,不仅有助于了解采笋活动对竹类自身生长发
育及大熊猫喜食食物竹笋的资源量的影响 ,而且有
助于评估采笋活动与大熊猫保护间的冲突 ,寻找解
决社区经济发展和大熊猫保护间矛盾的方案 ,促进
保护与社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因此 , 2009年 7— 11
月 ,选择在采笋严重的洪雅县(属于大相岭山系),
通过实验的方法对不同时期采笋对八月竹 (Chi-
monobambusaszechuanensis)的发笋量及竹笋生长发
育的影响状况进行了研究 ,以期了解采笋活动对八
月竹竹笋生长发育的影响 ,为科学的管理大熊猫栖
息地内竹笋采集活动服务。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地位于大相岭山系的四川省洪雅县瓦屋山
镇 (29°32′33″N— 29°32′35″N, 102°59′31″E—
102°59′41″E),海拔高度 1500 ~ 1600 m。气候属中
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年均温 16.8℃,雨量充沛 ,在
2000 mm左右(齐敦武等 , 2005)。研究区域植被类
型以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为主 ,针叶树种主要是人
工种植的柳杉 (Cryptomeriafortunei)、香杉 (Cun-
nighamialenceolata)和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
ides),阔叶树种多为灯台树(Bothrocaryumcontrover-
sum)和瓦山栲 (Castanopsisceratacantha)。林下灌
木以八月竹为主。
八月竹属禾本科 、竹亚科 、寒竹属 ,四川特产 ,分
布在彭州 、宝兴 、芦山 、天全 、荥经 、洪雅 、峨边 、马边
2140                           生态学杂志 第 29卷 第 11期 
等地海拔 1400 ~ 3000 m的地段 ,是大熊猫的主食竹
种之一 。其分布面积占四川省大熊猫栖息地竹类分
布总面积的 3.54%,主要分布在大相岭山系(占山
系大熊猫栖息地竹类面积的 47.86%)和凉山山系
(占 5.8%)(国家林业局 , 2006)。
1.2 研究方法
1.2.1 野外调查方法 在研究区域内 ,选择上层植
被相近 、八月竹成片分布的区域(面积约 1 hm2)。
设置竹类小样方 ,样方大小为 2m×2 m。根据 2008
年对八月竹笋期为 45d左右的前期研究结果 ,将样
方分为 5种处理方式:1)早期采笋:出笋早期(前 15
d)采笋;2)中期采笋:出笋中期(中间 15 d)采笋;3)
晚期采笋:出笋晚期(最后 15 d)采笋;4)一直采笋:
整个出笋期都采笋;5)不采笋。根据这 5种方式 ,
采用镶嵌编号的方式 ,分别对各个样方进行编号和
界定(用细绳围住样方 ,并用挂牌和油漆标记)。 5
种采笋方式的样本数量分别是早期采笋样方 10个 ,
中期采笋样方 29个 ,晚期采笋样方 23个 ,一直采笋
样方 15个 ,不采笋样方 13个 ,共计 90个。
竹笋出土后的生长过程中 ,由于很多因素的影
响 ,有相当多的竹笋中途死亡 ,不能成竹 ,谓之退笋
(郑清芳等 , 1997)。发笋期间 ,在样方内每天记录
发笋数 、退笋数 、笋高和基径等参数 ,并对每株新发
笋进行插牌标号 。竹笋高度用米尺测量 ,基径用游
标卡尺测量 。整个工作从 2009年 7月底到 10月
初 ,一直观察并对样方内的竹笋生长状况进行调查
记录 ,直到确认没有新发笋 。发笋结束后一个月 ,在
11月下旬对各样方内当年生幼竹生长状况进行调
查记录 。
1.2.2 采笋方法 根据 2008年对村民采集的 207
根笋子株高(包括笋箨)的统计分析 ,村民采笋的株
高范围在 16.8 ~ 64.43cm,平均株高约为(37.85±
0.74)cm。将 29 ~ 45 cm的竹笋高度 (占了村民采
笋高度范围的 75%以上)作为模拟采笋株高的标
准 。根据当地村民采笋习惯 ,每一个样方 2 ~ 3 d采
笋一次 ,竹笋高度在此范围的要及时采掉 。采笋时
用刀从笋子基部砍断 ,不能用手扳断 ,这样容易撕裂
笋蔸或基部残留大块笋肉 ,易腐烂 ,影响日后发笋。
1.2.3 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先用 Excel2003预处
理后 ,用 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 。用 SPSS软件中
非参数检验的 One-SampleKolmogorov-Smirnov进行
样本的正态分布检验 。在符合正态分布的前提下 ,
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双尾检验)来分析采笋样方与
不采笋样方发笋量的差异;One-WayANOVA(单因
素方差分析)检验不同采笋样方的幼竹数量 、株高
和基径差异是否显著;Levene检验方差齐性。在单
因素方差分析中 , 方差具齐性的选择 Tukey法
(Tukey shonestlysignificantdiference)进行多重比
较 ,方差不具齐性的选择 TamhaneT2进行多重比
较。利用 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发笋总量 、退笋总量
和采笋总量的相关性。所有检验的显著水平设定为
а=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采笋方式对八月竹发笋量的影响
早期 、中期 、晚期和一直采笋样方的发笋量分别
为 38.00、39.03、29.78和 40.33株 ,分别是不采笋
样方发笋量的 1.53、1.57、1.19和 1.62倍(表 1)。
独立样本 t检验结果表明 ,早期采笋 、中期采笋
和一直采笋样方的发笋量与不采笋样方的发笋量差
异显著(P<0.05),而晚期采笋与不采笋样方的发
笋量差异不显著(P>0.05)。
2.2 早期采笋 、中期采笋和一直采笋对发笋各期发
笋量的影响
为了评估采笋行为对采笋本期和其后发笋情况
的影响 ,对早期采笋和一直采笋的样方统计其在发
笋早期 、发笋中期和发笋晚期的发笋量;中期采笋的
样方统计其在发笋中期和发笋晚期的发笋量 ,并分
别与不采笋样方发笋各期的发笋量进行比较 。由于
晚期采笋与不采笋的发笋量差异不显著(表 1),不
做比较。不同采笋方式的各期发笋量的统计结果见
表 2。
早期采笋样方的发笋早期和发笋中期的发笋量
分别是不采笋样方的 1.47倍和 1.71倍(P<0.05),
而发笋晚期的发笋量差异不显著(P>0.05)(表 2)。
因此 ,早期采笋使八月竹在发笋早期和发笋中期的
表 1 采笋样方与不采笋样方发笋量的差异分析
Tab.1 Differenceanalysisoftheamountofbambooshoots
betweencolectingshootplotsandnon-collectingplots
采笋方式 发笋量
(株)
t值 自由度 显著性 P
早期采笋(n=10) 38.00±3.33* 4.151 21 0.000
中期采笋(n=29) 39.03±3.14* 2.967 40 0.005
晚期采笋(n=23) 29.78±2.16 2.030 31 0.051
一直采笋(n=15) 40.33±2.87* 5.033 18 0.000
不采笋(n=13) 24.85±1.12
数值为平均值 ±标准误 , *表示 t检验结果在 P=0.05的水平上差
异显著。
2141刘香东等:采笋对大熊猫主食竹八月竹竹笋生长的影响
表 2 早期采笋 、中期采笋 、一直采笋同不采笋样方在发笋各时期的发笋量比较
Tab.2 Comparisonofamountofshootingatdifferentshootingstagesbetweencolectingshootintheearly, middle, whole
periodandthenon-collectingplots
发笋阶段 采笋方式 发笋量(株) t值 自由度 显著性 P
发笋早期 早期采笋 12.10±1.08* 3.652 21 0.001
中期采笋 8.31±0.49
一直采笋 12.93±0.98* 4.408 19 0.000
不采笋 8.23±0.43
发笋中期 早期采笋 21.40±2.48* 3.714 21 0.001
中期采笋 24.62±1.90* 4.152 40 0.000
一直采笋 20.20±1.62* 3.960 26 0.001
不采笋 12.54±0.89
发笋晚期 早期采笋 4.50±0.45 0.850 21 0.405
中期采笋 4.79±0.47 0.991 40 0.328
一直采笋 7.20±0.48* 5.456 26 0.000
不采笋 4.08±0.27
数值为平均值 ±标准误 , *表示 t检验结果在 P=0.05的水平上差异显著。
发笋量显著增加 。
中期采笋的样方与不采笋样方比较 ,仅发笋中
期的发笋量差异显著(P<0.05),发笋量是不采笋
样方的 1.96倍。即中期采笋仅使八月竹在发笋中
期的发笋量增加 。
一直采笋样方的各期发笋量与不采笋样方的各
期发笋量差异均显著(P<0.05)。一直采笋使八月
竹在整个发笋期的各个阶段的发笋量均显著增加。
2.3 不同采笋方式当年生幼竹生长状况比较
八月竹笋期结束 1个月后 ,所有样方内当年生
幼竹的数量及其株高和基径 ,及其单因素方差分析
见表 3。通过对不同采笋方式样方的幼竹数量 、株
高和基径的方差分析表明 ,不同采笋方式样方的幼
竹数量 、株高和基径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
3)。Levene检验表明 ,各采笋方式的当年生幼竹数
量 、株高的方差具齐性 ,即采用 Tukey多重比较方法
进行下一步分析;各组基径方差不具齐性 , 选择
TamhaneT2方法进行多重比较 。
Tukey比较发现 ,早期采笋 、中期采笋 、晚期采
笋和不采笋样方的当年生幼竹数量之间差异不显著
(P>0.05),仅一直采笋与其他采笋方式样方间的
当年生幼竹数量差异显著(P<0.05)。可见 ,一定
强度的采笋(早期 、中期 、晚期)对八月竹当年生幼
竹数量影响很小 。
当年生幼竹株高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各采笋方式
样方的当年生幼竹株高相互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不同采笋方式样方的当年生幼竹株高从
高到低依次是不采笋 >晚期采笋 >早期采笋 >中期
采笋 >一直采笋。
对基径的多重比较显示 ,早期 、中期 、晚期和一
直采笋样方以及早期 、中期 、晚期和不采笋样方相互
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仅一直采笋与不采笋
方式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采笋方式样方的
当年生幼竹基径变化范围不大 ,基径最大(不采笋)
和最小(一直采笋)仅相差 1.41 mm。
2.4 不同采笋方式样方的发笋总量 、退笋总量和采
笋总量的关系
各采笋方式所有样方的发笋总量 、退笋总量和
采笋总量的统计结果见表 4,并对其进行 Pearson相
关分析。
对早期 、中期 、晚期和不采笋样方进行相关分析
表明 , 其 发笋 总 量和 退笋 总 量 (r=0.971,
P=0.045)、发笋总量和采笋总量(r=0.998 , P=
表 3 不同采笋方式当年生幼竹的数量 、株高和基径的方差
分析
Tab.3 ANOVAoftheamount, heightandbasaldiameter
oftheyoungbambooindifferentwaysofcolectingshoot
采笋方式 幼竹数量(株) 株高(cm) 基径(mm)
早期笋 16.60±1.27a 296.70±6.74a 12.78±0.25ab
中期采笋 16.45±0.84a 278.20±6.17b 12.67±0.31ab
晚期采笋 15.22±0.99a 310.71±6.57c 12.97±0.23ab
一直采笋 8.87±0.89b 252.10±7.26d 12.24±0.23a
不采笋 13.85±1.15a 324.76±8.39e 13.65±0.25b
F值 8.628 15.651 4.187
P值 0.000 0.000 0.002
数值为平均值 ±标准误 , 数值后的字母为进行多重比较时在 P=
0.05水平上的差异显著性 ,同列不同字母表示显著性差异。
2142                           生态学杂志 第 29卷 第 11期 
表 4 不同采笋方式的发笋总量 、退笋总量和采笋总量
Tab.4 Totalquantityoftheshot, witheredandcollected
shotindifferentwaysofcolectingshoot
采笋方式 发笋总量(株) 退笋总量(株) 采笋总量(株)
早期采笋 380 115 81
中期采笋 1132 353 274
晚期采笋 685 187 148
一直采笋 605 194 278
不采笋 323 156 0
0.042)、采笋总量和退笋总量 (r=0.999, P=
0.032)相互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
当相关分析包含一直采笋样方时 , 5种采笋方
式发笋总量和退笋总量间正相关显著(r=0.955 , P
<0.05),而发笋总量和采笋总量(r=0.690, P=
0.310)以及采笋总量和退笋总量(r=0.747, P=
0.253)间正相关不再显著。这说明 ,一定强度的采
笋促进发笋量的增加 ,发笋量增加导致竹林内营养
匮乏 ,进而加剧了笋子的退笋过程。
3 讨 论
3.1 采笋对八月竹发笋量的影响
不同时间采笋对八月竹发笋量影响显著。早期
采笋 、中期采笋和一直采笋样方的发笋量显著增加 ,
发笋量分别是不采笋样方的 1.53倍 、 1.57倍和
1.62倍 。早期采笋使八月竹在发笋早期和发笋中
期的发笋量增加;中期采笋仅使八月竹在发笋中期
的发笋量显著增加;而一直采笋使八月竹在整个发
笋期的各个阶段的发笋量显著增加。发笋量增加的
原因:一是采笋过的样方地下茎营养丰富 ,潜伏的真
鞭容易萌生 (张三元 , 1995;吴燕等 , 2008);二是当
早期和中期个体相对较大的竹笋被采伐以后 ,八月
竹无性系进行自我调控 ,使地下茎(竹鞭和秆基)上
的笋芽更多地萌发出来以弥补子代分株数量的不
足 ,通过增加竹笋数量 ,以增加种群在生境中驻留和
延续的机会(董文渊等 , 2002);三是在不稳定 、多变
的生境中(一直采笋),竹林采取投资于克隆繁殖的
能量相对较多的生态对策 ,结果是产生的竹笋质量
较差而数量较多(Hickman, 1975;Grime, 1982;刘庆
等 , 1996)。在发笋晚期 ,由于竹林要维持前期竹笋
的生长 ,造成营养缺乏(秦自生等 , 1991),抑制了晚
期发笋 ,因此晚期采笋方式对其发笋量影响不显著 。
在一定强度的采笋下(早期采笋 ,中期采笋 ,晚
期采笋),八月竹发笋量 、退笋量以及采笋量间关系
密切 ,三者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竹笋的采集刺激
八月竹萌发更多的竹笋 ,大量笋子的出土造成竹林
营养匮乏 ,使得长势较弱或者萌生位置不好的笋子
因竞争力弱 ,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而退笋(石明等 ,
2007)。另外 ,采笋过程中对八月竹的践踏等可能
也是导致竹笋退笋的原因。而一直采笋这种掠夺式
采笋方式已超出竹林的无性系调控能力 ,竹林本身
对能量的分配平衡被采笋这个干扰因素打破 ,其采
笋 、发笋和退笋间关系不再紧密。
3.2 采笋对八月竹幼竹生长的影响
早期 、中期和晚期采笋以及不采笋方式其幼竹
保存数量 、幼竹基径的差异不显著 ,仅株高差异显
著 ,从高到低依次是不采笋 >晚期采笋 >早期采笋
>中期采笋。发笋中期是竹子更新的关键 ,中期出
土的笋子健壮 ,退笋率低 ,中期发笋量是整个笋期发
笋总量的 50%以上 (田星群 , 1989;牟克华和史立
新 , 1991;王金锡等 , 1991)。中期采笋使得当年生幼
竹株高显著低于早期采笋 、晚期采笋和不采笋。
表面上 ,采笋使得竹林发笋量增多 ,但由于竹林
营养匮乏及践踏等原因使得退笋量也在增加 ,最终
这 4种采笋方式的幼竹保存数量差异不显著 。故长
期以来 ,人们认为竹笋 “越打越发 ,不打不发 ”的说
法 ,实际上这是对竹子无性系自我调控能力的片面
认识(董文渊等 , 2002)。
一直采笋由于采笋强度超过了竹林无性系恢复
能力 ,破坏了竹林的生长平衡 ,造成一直采笋方式样
方的幼竹保存量最少 ,幼竹株高和基径最低 ,并与其
他 4种采笋方式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 ,一定强度的
采笋对竹类生长更新影响不大 ,持续长时间的采笋
对竹类的生长更新影响较大 。
4 结 语
根据 2008和 2009年对当地居民的经济情况调
查得知 ,采笋收入已占到当地每户家庭总收入的
48.4%,可见采笋收入已成为当地居民的主要收入
来源 。在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居民还没有获得更
好的替代经济来源的情况下 ,完全禁止社区居民在
大熊猫栖息地内的采笋活动是相当困难的 ,而且这
2143刘香东等:采笋对大熊猫主食竹八月竹竹笋生长的影响
种禁止行为也会进一步激化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的
矛盾 ,不利于我国 “和谐社会”的建立 。
从八月竹的发笋规律得知 ,八月竹在发笋中期
的发笋量最多 ,而且退笋量也多。在发笋中期完全
禁止采笋将导致大量退笋浪费 ,利用退笋也是一种
合理的经营策略(郑郁善等 , 1998)。可以允许社区
居民在发笋中期到大熊猫栖息地内采集竹笋 ,采集
时间从他们现在采集的 40 d左右限制在中期的 20
d左右 ,这样既保障了当地社区居民的经济利益 ,同
时也保障了大熊猫的食物来源 。而之前在整个发笋
期都进行采笋的方式 ,较大的影响了大熊猫主食竹
八月竹的生长发育 ,不利于竹类种群的长期生存繁
衍 。
从有效保护大熊猫及其代表的生物多样性角度
出发 ,大规模的采笋活动是应该受到限制或者禁止
的 ,这样可以减少人类活动对大熊猫等珍稀保护动
物及其栖息地的干扰 。由于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
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自然生态系统 (刘静等 ,
2008),它融经济发展 、政策制定 、法律实施 、文化教
育 、社会道德于一体。所以在大熊猫栖息地 ,经济发
展与自然保护是两个都不能忽视的问题 ,经济发展
为保护提供动力 ,自然保护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
群众的参与是自然保护成败的关键 ,没有当地群众
的积极参与 ,保护是不能成功的(杨远兵和傅之屏 ,
2005)。
为了有效地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 ,减少当地
村民对自然资源(八月竹)的利用 ,政府应对社区的
经济发展进行扶持和引导 ,增加对社区发展的技术
和资金等多方面的投入 ,使村民能够掌握适合当地
的实用技术来增加收入 ,鼓励村民在自己林地内培
育八月竹笋用林(Nepal, 2002)。同时 ,还应加大对
社区居民的保护宣传力度 ,提高社区居民的保护意
识 ,进而实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 。
参考文献
董文渊 , 黄宝龙 , 谢泽轩 , 等.2002.密度调节与轮闲制采
笋对筇竹林竹笋 -幼竹生长的影响.林业科学 , 38(5):
78-82.
国家林业局.2006.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报告.北京:科
学出版社.
李承彪.1997.大熊猫主食竹研究.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刘 静 , 苗 鸿 , 欧阳志云 , 等.2008.自然保护区与当地
社区关系的典型模式.生态学杂志 , 27(9):1612 -
1619.
刘 庆 , 钟章成 , 何 海.1996.斑苦竹无性系种群在自然
林和人工林中的生态对策.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
学版), 13(2):16-20.
牟克华 , 史立新.1991.大熊猫主食竹———冷箭竹生物学特
性的研究.竹子研究汇刊 , 10(4):24-32.
潘文石 , 吕 植 , 朱小健.2001.继续生存的机会.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齐敦武 , 齐桂兰 , 唐中海 , 等.2005.四川省瓦屋山自然保
护区小型兽类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西华师范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 26(1):14-15.
秦自生 , 艾伦·泰勒 , 蔡绪慎 , 等.1993.拐棍竹生物学特
性的研究.竹子研究汇刊 , 12(1):6-17.
秦自生 , 艾伦·泰勒 , 蔡绪慎 , 等.1994.冷箭竹生物学特
性研究.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5(2):
107-113.
秦自生 , 张 炎 , 马恒银 , 等.1991.拐棍竹笋子生长发育
规律研究.四川师范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2(3):
211-215.
冉江洪 , 刘少英 , 王鸿加 , 等.2003.放牧对冶勒自然保护
区大熊猫生境的影响.兽类学报 , 23(4):288-294.
石 明 , 陈宝昆 , 杨宇明 , 等.2007.云南甜龙竹发笋生物
学特性初报.西南林学院学报 , 27(2);16-20.
唐 平 , 周 昂 , 李 操 , 等.1997.冶勒自然保护区大熊
猫摄食行为及营养初探.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版), 18(1):1-4.
田星群.1989.巴山木竹发笋生长规律的观察.竹子研究汇
刊 , 8(2):45-53.
王洪建 , 李 苹 , 高荣德 , 等.2002a.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竹
类害虫名录初步(一).甘肃林业科技 , 27(3):286 -
289.
王洪建 , 李 萍 , 高永德 , 等.2002b.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竹
类害虫名录初步(二).甘肃林业科技 , 28(4):12 -
16.
王金锡 , 马自贵 , 刘长祥.等.1991.缺苞箭竹生长发育规
律初步研究.竹子研究汇刊 , 10(3):38-48.
王太鑫 , 丁雨龙 , 刘永建.等.2005.巴山木竹无性系种群
的分布格局.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9
(3):37-40.
魏辅文 , 冯祚建 , 王祖望 , 等.1999.相岭山系大 、小熊猫主
食竹类峨热竹的生长发育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学报 , 19(5):710-714.
吴 燕 , 何祥博 , 刘雪华.2008.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大熊
猫主食竹巴山木竹林间伐后的质量状况分析.林业调
查规划 , 33(5):63-70.
杨远兵 , 傅之屏.2005.平武县大熊猫栖息地经济发展对大
2144                           生态学杂志 第 29卷 第 11期 
熊猫保护的影响及对策.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4(2):
82-83.
张金钟 , 陈素芬 , 林强.1993.粘虫危害大熊猫主食竹的初
步研究.四川林业科技 , 13(2):64-67.
张三元.1995.缺苞箭竹在高海拔地区生长状况的初步观
察.甘肃林业科技 , (1):39-40.
郑清芳 , 刘玉宝 , 翁金山 , 等.1997.黄甜竹笋用林出笋成
竹生长规律研究.福建林学院学报 , 17(3):218-222.
郑郁善 , 洪 伟 , 邱尔发.1998.毛竹出笋退笋规律的研究.
林业科学 , 34(1):73-76.
钟伟伟 , 刘益军 , 史东梅.2006.大熊猫主食竹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 22(5):141-144.
周世强 , 黄金燕.2005.大熊猫主食竹种的研究与进展.世
界竹藤通讯 , 3(1):1-6.
周世强.1994a.冷箭竹更新复壮技术及生态效益分析.生
态经济 , (3):53-55.
周世强.1994b.更新复壮技术对冷箭竹生态条件及生长习
性影响的初步研究.生态学杂志 , 13(3):30-34.
周世强.1995a.冷箭竹无性系种群生物量的初步研究.植
物学通报 , (12):63-65.
周世强.1995b.更新复壮技术对大熊猫主食竹竹笋密度及
生长发育影响的初步研究.竹类研究 , (1):27-30.
GrimeJP.1982.Theconceptofstrategies:Useandabuse.
JournalofEcology, 70:863-865.
HickmanJC.1975.Environmentalunpredictabilityandplastic
energyalocationstrategiesintheannualPolygonumcasca-
dense(Polygonaceae).JournalofEcology, 63:689 -
701.
NepalSK.2002.Involvingindigenouspeoplesinprotectedarea
management:ComparativeperspectivesfromNepal, Thai-
landandChina.EnvironmentalManagement, 30:748 -
763.
SchallerGB, TengQT, JohnsonKG, etal.1987.Feeding
ecologyofgiantpandaandAsiaticblackbearintheTangji-
aheReserve, China.CarnivoreBehavior, Ecologyand
Evolution, CornelUniversityPress.
ZhangZJ, WeiFW, LiM, etal.2004.Microhabitatseparation
duringwinteramongsympatricgiantpandas, redpandas,
andtufteddeer:Theefectsofdiet, bodysize, andenergy
metabolism.CanadianJournalofZoology, 82:1451 -
1458.
作者简介 刘香东 , 男 , 1984年 , 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
态与资源环境管理方面的研究。 E-mail:liuxiangdongz@
163.com
责任编辑 刘丽娟
2145刘香东等:采笋对大熊猫主食竹八月竹竹笋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