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不同氮钾配比对红葱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詹愈忠,彭智平,黄继川,于俊红,杨林香
(广东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
摘 要:连作红葱不同氮钾配比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红葱在施氮量为 96kg/hm2时,产量最高,养分吸收最多,增产效
应最为明显,第1造和第2造分别增产34.5%和50.3%;但由于供试土壤有效钾含量较丰富,钾肥的利用率很低、增产作用
不明显,因此在栽培红葱时应注意平衡施肥。
关键词:红葱;氮钾;产量
中图分类号:S147.22;S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74X(2008)09-0064-02
EfectofdiferentNandKalocatedproportionontheyeild
andnutrientabsorptionofbunchingonion
ZHANYu-zhong,PENGZhi-ping,HUANGJu-chuan,YUJun-hong,YANGLin-xiang
(TheSoilandFertilizerResearchInstitute,GuangdongAcademyofAgricultureSciences,Guangzhou510640,china)
Abstract:EfectofdiferentNandKalocatedproportionontheyeildandnutrientabsorptionofreplantbunchingonion
werestudied.Theresultsshowedtha:theyeildandnutrientabsorptionwerehighestwhen96kgNwasappliedeachhectare.The
yeildwereincreased34.5%and50.3%atthefirstandsecondbatch,respectively.However,theutilizationofKwaslowerandits
efectsonincreasingproductionwasunconspicuousduetohighcontentofavailabilityKinsoil.Itissuggestedthatbalance
fertilizationshuoldberegardwhengrowthbunchingonion.
Keywords:bunchingonion;nitrogenandpotassium;yield
收稿日期:2008-07-29
基金项目:广东省农业攻关计划项目(2006B20301049,2006
B20201021);广东科技成果转化启动项目 (2006B60201018)
作者简介:詹愈忠(1970-),男,研究实习员,E-mail:zhanyz
7219@163.com
香葱在广东地区栽培历史悠久,其中红头香葱(红
葱)由于抗风雨、抗寒能力强,且香气醇厚[1],因而深受
当地菜农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
以及政策的引导,红葱已由传统产业向特色优势产业
转变,逐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生
产的格局。目前广东省红葱种植面积已达700多hm2,
年产量3万多t,产值超过1亿元。然而,随着红葱生产
的发展,种植地土壤养分不平衡趋势加剧,致使传统的
施肥方法和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生产需要。本
试验通过研究不同氮钾配比对红葱产量和养分吸收的
影响,以期为红葱生产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07年8~11月在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郭
塘村进行。试验地为菜地,面积0.2hm2,土壤质地为粘
质壤土,土壤农化性状为:pH值 5.02、有机质 2.55%、
碱解氮105mg/kg、有效磷 (P2O5)207mg/kg、有效钾
(K2O)235mg/kg。
试验在等磷量(P22.5kg/hm2)的基础上设 8个不
同氮 钾配比 处 理 :N0K2、N1K2、N2K2、N2K0、N2K1、N2K3、
N3K2、N1K1,并以不施肥处理 N0K0(CK)作对照,其中 N1
为施 N48kg/hm2,N2、N3依次为 N1施用量的 2、3倍;
K1为施 K2O48.75kg/hm2,K2、K3依次为 K1施用量的
2、3倍。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16.2m2。
供试红葱品种为水沥红葱。每公顷种植密度为 18万
株,试验连续进行2造,第1造于2007年8月15日种
植,43d后收获,收获时每株保留 2条分蘖继续分蘖,
于35d后收获第2造。各处理肥料均用细土混匀后撒
施,施后淋水。试验使用的肥料为尿素、过磷酸钙(P2O5
12%)和氯化钾(K2O60%)。氮肥和钾肥于出苗后 7~
10d和出苗后15~18d施用,每次占总施用量的50%;
磷肥则在第1次施肥时一次施完。
收获时按小区称重计产,每小区按照“S”形采收红
广东农业科学 2008年第9期64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08.09.045
表1 不同氮钾配比处理对红葱产量的影响
比CK±(%)
+31.9
+32.6
+39.3
+50.3
+42.7
+31.1
+31.4
+48.1
产量(kg/hm2)
10605d
13995c
14070c
14775bc
15945a
15135ab
13905c
13935c
15705a
比CK±(%)
-8.5
+4.5
+23.0
+34.5
+23.2
+6.3
-4.5
+25.5
产量 (kg/hm2)
5940bc
5430c
6210bc
7305a
7995a
7320a
6315b
5670bc
7455a
处理
N0K0(CK)
N0K2
N1K2
N2K2
N2K0
N2K1
N2K3
N3K2
N1K1
第2造第1造
注:表中同列数据后小写英文字母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
表2不同氯钾配比处理的红葱植株氮磷钾吸收量(kg/hm2)比较
处理
N0K0(CK)
N0K2
N1K2
N2K2
N2K0
N2K1
N2K3
N3K2
N1K1
总量
78.9
89.5
95.8
107.9
112.6
101.5
88.1
92.6
99.30
K
41.3
44.0
46.5
53.8
58.0
49.0
45.0
45.3
49.5
P
3.7
4.7
5.0
5.2
5.7
5.1
4.7
4.7
5.1
N
33.9
40.8
44.4
48.9
48.9
47.3
38.4
42.6
44.7
葱1.0~1.5kg,混合后置于烘箱60℃下烘至恒重,按照
国标NY/525-2002方法测定植株氮、磷和钾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氮钾配比处理对红葱产量的影响
2.1.1不同施氮量对红葱产量的影响 从表 1可以
看出,与N0K0(CK)处理相比,除第1造的N0K2、N3K2处
理外,其他施肥处理在第1、2造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
而且不同施钾条件下的施氮效果不同。在施钾48.75
kg/hm2(K1)条件下,第1造的红葱产量N2K1处理(7
320kg/hm2)比N1K1处理(7455kg/hm2)减少1.8%,但
差异不显著;在施钾97.5kg/hm2(K2)条件下,第1造的
红葱产量 N2K2处理为 7305kg/hm2,比 N0K2处理(5
430kg/hm2)、N1K2处理 (6210kg/hm2)分别增加
34.5%、17.6%,差异显著。表明在红葱第1造生产中氮
与钾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2.1.2 不同施钾量对红葱经济产量的影响 从表 1
还可以看出,不同施氮水平下的施钾效果不同。在施
氮 96kg/hm2(N1)条件下,第 1造和第 2造的红葱产
量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持续减少。其中,第 1造,
N2K3处理的红葱产量(6315kg/hm2)比 N2K0处理(7
995 kg/hm2)减少 21.0%,且差异显著;第 2造,
N2K2处理(14775kg/hm2)和 N2K3处理(13905kg/
hm2)分别比 N2K0处理(15945kg/hm2)减产 7.3%和
14.6%,差异也显著。此外,在施氮48kg/hm2(N1)条件
下,N1K2处理第 1造和第 2造比 N1K1处理分别减产
20.0%和 12.2%,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在施氮量为 96
kg/hm2时,N2K2处理第 1造和第 2造比 N2K1处理分
别减产 0.2%和 2.4%,差异不显著,表明钾与氮有显
著的负交互作用。
2.2不同氮钾配比处理对氮、磷和钾吸收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各处理红葱对氮、磷、钾的吸收
量表现为钾>氮>磷。其中,N2K0处理的氮、磷、钾吸收
量最高,分别达48.9、5.7和58.0kg/hm2,比不施肥处理
(CK)分别增加 44.2%、55.9%和 40.4%,氮磷钾总吸收
量比不施肥处理增加42.8%,表明不同氮钾配比对红
葱养分吸收量有明显的影响。
2.2.1 不同氮用量对红葱植株氮磷钾吸收量的影响
从表 2可以看出,在施氮量为 96kg/hm2时红葱
植株的氮吸收量最高,N1K2、N2K2和 N3K2处理的氮吸
收量分别为 44.4、48.9、42.6kg/hm2,比 N0K2处理分别
增加 8.8%、19.8%、4.4%;各处理植株的磷吸收量差
异不显著;但植株的钾吸收量亦最高,N1K2、N2K2和
N3K2处理的吸收量分别比 N0K2处理增加 5.7%、
22.3%和 3.1%。结果(表 2)还表明,施氮量为 96kg/
hm2水平不仅能促进红葱对氮、钾养分的吸收,而且
氮利用率(8.4%)最高,但仍仅相当于我国氮肥平均
利用率 30%~35%[2]的 1/4,说明在本试验地土壤氮含
量较丰富的情况下施用氮肥的利用率较低。可见,氮
肥在适当用量时才能达到最佳经济效益,过量施氮不
利于肥料利用反而导致资源浪费,因此平衡施肥才能
提高氮肥利用率[3]。
2.2.2不同钾用量对红葱植株氮磷钾吸收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与N2K0处理相比,N2K1、N2K2和N2K3
处理的红葱植株氮吸收量分别减少 3.5%和27.3%;磷
吸收量分别减少11.5%、10.1%和22.1%,钾吸收量分
别减少18.2%、7.2%和22.5%。分析结果表明,钾用量
的增加导致土壤养分不平衡,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
具有抑制作用,而且N2K1、N2K2和N2K3处理的钾肥利
用率均为负值。由于试验地多年施用钾肥,导致有效钾
累积,而有效钾的大量累积使土壤养分不平衡加剧,抑
制了钾的吸收,致使钾利用率降低。因此在土壤有效钾
含量丰富的情况施钾不利于红葱的增产,反而易造成
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65
3结语
3.1不同氮钾配比对红葱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红葱在施氮量为96kg/hm2条件下,氮的增产效应最为
明显,第1造和第 2造分别增产 34.5%和 50.3%,但增
加或降低氮的使用量均使增产效应减弱。研究结果还
表明,供试土壤的有效钾含量较丰富,因此随着施钾量
的增加,导致了土壤养分不平衡,致使红葱产量降低。
3.2对红葱植株氮磷钾吸收量的测定结果显示,在施
氮 96kg/hm2条件下,适宜红葱对养分的吸收,而钾用
量的增加则对红葱养分的吸收具有抑制作用;本试验
条件下的氮利用率(8.4%)较低、钾利用率为负值,说明
在土壤养分丰富的条件下要注意养分的平衡才能有利
于红葱对养分的吸收。
参考文献:
[1] 周显奴,曹学文,罗国扬,等.水沥本地红葱的高产栽培技
术[J].长江蔬菜,2007,(2):14-15.
[2]胡霭堂.植物营养学(下)[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5.
[3]ZHUZL.Fateandmanagementoffertilizernitrogeninagro-
ecosystems[A].KluwerAcademicPublishers,Dordrecht,The
Netherlands.1997:239-279.
菜心喷施植物营养剂示范试验
陈执玖1,周三妹2
(1.新丰县马头镇农业服务中心 广东 新丰511130;2.新丰县农业局 广东 新丰511100)
摘 要:菜心叶面喷施植物营养剂小面积示范试验结果表明,与喷清水处理相比,收获时植物营养剂处理的菜心株高、
叶片宽度和长度分别增加4.97%、9.37%和8.65%,说明植物营养剂对菜心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植物营养剂的增
产、增值效果明显,其中产量增加5.6%,每667m2纯利润增加127.2元,产投比较高,为18.7∶1。
关键词:菜心;植物营养剂;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S63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74X(2008)09-0066-02
长期以来,为追求农作物的高产,农民大量施用速
效化肥,严重破坏了土壤结构,造成农产品的污染,因
此有必要调整肥料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高效有机肥。植
物营养剂中大量的有机养分可增强作物生理生化功
能,改善作物品质。为此,我们在韶关市新丰县马头镇
军三村菜场进行了菜心叶面喷施植物营养剂示范试
验,以期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菜心品种为迟心2号。供试植物营养剂含氨
基酸≥100g/L、Cu+Fe+Mn+Zn+B+Mo≥20g/L,由广州
市白云区威乐植物肥料厂生产。
1.2试验方法
试验在韶关市新丰县马头镇军三村菜场进行,
试验地前作为冬瓜,土质为砂壤土,土壤肥力中等,
pH5.5,有机质 2.3%、全氮 0.1%、全磷 0.1%、全钾
2.7%。
试验设喷施植物营养剂和清水 (CK)2个处理,其
中植物营养剂处理面积为3335m2,清水对照处理面
积为667m2。
菜心于2007年12月 25日 播种,2008年1月 14
日间苗,每667m2留苗7.5万条,2月28日收完。2个
处理的肥料施用量和施用方法均按照当地高产栽培技
术进行,每667m2施用进口三元复合肥(15-15-15)40
kg,其中整地时施10kg作基肥,其余于定苗后 7d和
15d各追施 15kg。植物营养剂处理于菜心定苗后
(2008年 1月 15日)喷施 1次植物营养剂,之后每隔
10d喷1次,共喷3次,喷施浓度为1∶600倍。
2 结果与分析
2.1植物营养剂对菜心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菜心喷施植物营养剂后,叶色浓
绿有光泽,菜苔较粗壮。与清水对照相比,喷施植物营
养剂可促进菜心生长,菜心的株高显著增高、叶宽和叶
长也显著增长,其中第 1次喷施后 (2008年 1月 25
日),株高增加 1.27%、叶宽增加 3.57%、叶长增加
收稿日期:2008-07-11
作者简介:陈执玖(1969-),助理农艺师,E-mail:sgxflwh@
163.com
广东农业科学 2008年第9期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