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2014-06-17; 修订日期:2014-11-20
基金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面上项目(No. 2011FZ159)
作者简介:周成蕾(1986-),男(汉族),云南德宏人,德宏州食品药品检验
所助理药师,硕士学位,主要从事中药资源和生药学研究工作.
* 通讯作者简介:杨竹雅(1982-),女(汉族),云南昆明人,云南中医学院
副教授,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药资源和生药学研究工作.
拳距瓜叶乌头的生药学研究
周成蕾1,2,杨树德1,张 洁1,赫 伟1,张彬若1,杨竹雅1*
(1. 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2. 德宏州食品药品检验所,云南 德宏 678400)
摘要:目的 对拳距瓜叶乌头进行生药鉴定。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方法对拳距瓜叶乌头根(母根与
子根)进行生药鉴定。结果 发现拳距瓜叶乌头的皮层内有石细胞;母根上段和中段具独立维管束,其形成层起伏大成多
角星状,下段具多个维管束散在;子根多个维管束散在;得到药材的薄层色谱图。结论 拳距瓜叶乌头根的显微特征明
显,可作为该药材鉴定的参考依据,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依据。
关键词:拳距瓜叶乌头;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薄层鉴别
DOI标识:doi:10. 3969 / j. issn. 1008-0805. 2015. 03. 047
中图分类号:R282. 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05(2015)03-0636-02
拳距瓜叶乌头为毛茛科乌头属乌头亚属植物拳距瓜叶乌头
Aconitum hemsleyanum var. circinatum W. T. Wang.[1]。在《云南
植物志》中记载 ,产云南西北部(剑川、维西、中甸);生于山坡林
下,灌丛中,沟边草地,海拔 2400 ~ 3200 m[2]。拳距瓜叶乌头在
少数民族中有一定的用药历史,且通过民间走访调查发现,在云
南也有部分地区将拳距瓜叶乌头用作草乌,药食同源,用于治疗
跌打损伤,关节疼痛等。
拳距瓜叶乌头的多成分研究已有文献报道[3 - 7],在近几年的
植物化学研究,不断发现新的化学物,还发现了新构型的二萜生
物碱,对乌头属植物化学分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8],但笔者迄今
尚未发现对其生药鉴别文献报道。本实验通过对拳距瓜叶乌头
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为该药正确使用及开发利
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1 材料与仪器
1. 1 材料 植物采自于云南的香格里拉县老马沟,标本经中国科
学院昆明植物所雷立公研究员鉴定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拳距瓜
叶乌头 Aconitum hemsleyanum var. circinatum W. T. Wang.。
1. 2 仪器与试剂 Nikon 80i 生物数码摄影显微镜(日本 Nikon),
TP1020 全自动组织脱水机(德国 Leica),LeicaRM2235 轮转切片
机(德国 Leica),101A - 2 电热干燥箱(宁波自动化仪表厂),高
速万能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草乌甲素对照品
(云南中医学院中药鉴定实验室自提,纯度大于 98%),硅胶 G
(青岛海洋化工厂),实验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
2. 1 显微组织切片的制备 分别取靠近根茎部位(上段),根中
间部位(中段)和临近根尖部位(下段),切成一定规格,经 FAA
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脱蜡→染色→封藏→
标注,制备植物组织石蜡切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2. 2 粉末装片 拳距瓜叶乌头根打粉,粉末过 40 目筛,制作水装
片和透化片进行粉末显微观察。
2. 3 薄层色谱鉴别
2. 3. 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草乌甲素对照品 0. 5 mg,精密称
定,置于 5 ml容量瓶中,加甲醇适量,超声使其溶解,加甲醇稀释
至刻度,摇匀,即得。
2. 3. 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样品粉末 1 g,加甲醇 10 ml,超声
处理 30 min,放冷,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至 2
ml,作为供试品溶液。
2. 3. 3 薄层色谱条件 点样量:对照品溶液 5 μl,供试品溶液 15
μl;展开系统∶ 石油醚 -丙酮(1∶ 3);检测方式:喷洒碘化铋钾
试液显色。
3 结果
3. 1 性状鉴别 见图 1。
图 1 拳距瓜叶乌头根性状图
3. 1. 1 母根 倒长圆锥形,长 4. 2 ~ 8. 5 cm,直径 0. 4 ~ 2. 1 cm,
表面棕褐色,皱缩不平,有纵沟及须根痕。质坚硬。断面深棕色;
角质状,平坦;形成层环不规则,多见有中空。气微,味苦,麻舌。
3. 1. 2 子根 倒圆锥形,长 3. 5 ~ 6. 4 cm,直径 0. 4 ~ 1. 7 cm,较
饱满。表面棕褐色,有纵沟及细皱纹,有须根痕。质较坚硬。断
面木质部棕黄色,韧皮部棕黄色,具多个维管束,彼此不套合,各
形成层环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气微,味苦,麻舌。
3. 2 显微鉴别
3. 2. 1 根的横切面组织构造 见图 2 ~ 3。
拳距瓜叶乌头的母根长约 7. 5 cm,最粗直径约 2. 1 cm。
母根横切面:后生皮层为 1 ~ 2 列棕红色扁圆形或不规则形,
外壁隆起,微木栓化的细胞。皮层窄,为 5 ~ 8 列不规则的薄壁细
胞,排列疏松。皮层内多见石细胞,单个或数个成群,呈不连续带
状排列,较小,多为类长方形,类方形或椭圆形。内皮层明显,为
一列类圆形细胞。韧皮部较宽广,为数十列薄壁细胞,筛管群明
显,靠近形成层处径向排列。母根上段与中段为一独立维管束,
形成层环具较大的起伏呈多个星角状;母根下段具数个独立维管
束,各形成层环略波状弯曲,较大的呈卧蚕形,较小的呈类长方
·636·
时珍国医国药 2015 年第 26 卷第 3 期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15 VOL. 26 NO. 3
形。木质部不发达,导管呈小短锥状排列,偶见 V 字状排列。根
上段与中段的髓部宽广,约占根的 1 /3,根下段各维管束也具明
显的髓部。
拳距瓜叶乌头的子根长约 6. 2 cm,最粗直径约 1. 7 cm。
子根横切面:皮层内石细胞较母根少,呈稀疏不连续带状排
列。韧皮部筛管群不甚明显,上段与中段均有 6 个独立维管束呈
类椭圆形,大小相近,其中上段维管束达根的中心;下段具 4 个独
立维管束呈类椭圆形,大小不一。木质部不发达,导管呈小短锥
状排列,多见 V字状排列。各维管束的髓部明显。
1. 后生皮层 2.石细胞 3.皮层 4.内皮层
5. 韧皮部 6.筛管群 7.形成层 8.木质部 9.髓
图 2 拳距瓜叶乌头根横切面详图(400 ×)
3. 2. 2 根的粉末特征图 见图 4。本品粉末为棕褐色,气微。①
后生皮层细胞黄棕色,呈类方形或长方形,细胞壁有的呈连珠状。
②薄壁细胞呈类圆形或类长方形,壁稍厚,有的呈连珠状,细胞内
含有淀粉粒。③石细胞呈类方形、长方形或不规则长形,宽 32 ~
116 μm,长 43 ~ 352 μm,壁厚 9 ~ 42 μm,层纹明显,有小圆形穿
孔。④偶见棕色块,金黄色,呈类方形。⑤导管为孔纹或网纹,宽
径 46 ~ 87 μm。⑥纤维壁厚,胞腔较大,宽径 13 ~ 58 μm 。⑦淀
粉粒多,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偶见复粒,大小不一,直径 6 ~ 39
μm 。
3. 3 薄层色谱鉴别 在珠芽乌头根的提取液薄层色谱中,与对照
品草乌甲素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见图 5。
图 3 拳距瓜叶乌头根横切面简图
1.后生皮层 2.薄壁细胞 3.石细胞 4.导管 5.纤维 6.色素块 7.淀粉粒
图 4 拳距瓜叶乌头根粉末图(400 ×)
·736·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15 VOL. 26 NO. 3 时珍国医国药 2015 年第 26 卷第 3 期
0.草乌甲素 1.拳距瓜叶乌头
图 5 拳距瓜叶乌头药材薄层色谱图
4 讨论
该植物为瓜叶乌头的变种,茎为深紫色,花萼深蓝色,距为拳
距,故名拳距瓜叶乌头,在原植物上特征性较强,易于辨别,但其
药用部位与同属其他种相比,外观性状上未显示出突出鉴别特
征。在组织构造方面,拳距瓜叶乌头最外一层为后生皮层,皮层
外侧有连续的带状石细胞分布,母根上段和中段具有独立维管
束,髓部宽大;母根下端与子根均具多个散在的维管束。根据李
鸣等[9,10]对乌头属药用植物的研究,该植物根组织为第一类型的
I - b 型和第二类型的 II - c 型的混合构造。拳距瓜叶乌头根的
组织结构具有易辨性,可作为拳距瓜叶乌头药材真伪鉴别的参考
依据。
根据薄层色谱的初步对比,拳距瓜叶乌头药材提取液薄层色
谱中,与草乌甲素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初步表明拳距
瓜叶乌头中可能也含有该镇痛活性成分,但其确切的化学成分还
需要再进一步的化学成分研究。
通过对拳距瓜叶乌头药材性状、显微和薄层色谱等方面的研
究,能较好的鉴别该药材,为建立拳距瓜叶乌头药材质量标准奠
定基础,也为开发该品种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文采. 中国植物志,第二十七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241.
[2] 吴征镒.云南植物志,第十一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83.
[3] 陈泗英.滇乌碱的结构[J].化学学报,1979. 37(1):15.
[4] Xu QP,Wang FP. Hemsleyasine,a new norditerpenoid alkaloid from the
roots of aconitum hemsleyanum Var. circinatum[J]. Chin Chem Lett,
1997,8(2) :137.
[5] Xu QY,Chen PL,Wang FP. Structure of hemsleyadine[J]. Chin Chem
Lett,1996,7(8) :723.
[6] Xu QY,Li ZB,Wang FP,et al. Hemsleyanidine and isohemsleyanidine
from Aconitum hemsleyanum Var. circinatum[J]. Helerocycles,1996,
43:1243.
[7] 徐庆妍 浦海燕 王建忠,等. 峨嵋翠雀、黑水翠雀和拳距瓜叶乌头
根中的生物碱成分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1999,14(5):297.
[8] 高 峰,陈东林,王锋鹏.拳距瓜叶乌头中生物碱成分的研究[C].
第八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与第五届全国药用植物和
植物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52.
[9] 李 鸣,冯毓秀,肖培根. 中国乌头属药用植物比较解剖学的研究
[J].植物分类学报,1991,29(2):97.
[10] 李 鸣,冯毓秀. 乌头属根部导管群的异常结构[J]. 植物学报,
1990,32(9):670.
临床报道
收稿日期:2014-05-18; 修订日期:2014-12-14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资助项目(No. 09jw30)
作者简介:李 佳(1986-),男(汉族),河南商丘人,郑州市中医院住院医师,硕士学位,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的临床和研究工作.
* 通讯作者简介:王文海(1968-),女(汉族),上海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恶性肿瘤的诊疗
及科研工作.
肠益煎对大肠癌化疗患者增效减毒作用的临床研究
李 佳1,王文海2* ,曾宝珠1
(1.郑州市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1203)
摘要:目的 观察肠益煎对大肠癌化疗患者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 80 例大肠癌化疗患者,随机分成
治疗组 40 例(肠益煎联合化疗)和对照组 40 例(单纯化疗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存质量、细胞免疫、
血化常规、肝肾功能、化疗毒副反应,并随访疾病进展时间。结果 肠益煎能够改善大肠癌化疗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总
有效率 80%,优于对照组 40%(P < 0. 05);能改善大肠癌化疗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有效率为 72. 5%,优于对照组 45%
(P < 0. 05);能提高大肠癌化疗患者 CD4 的细胞数水平(P < 0. 05);不仅能减少“WBC下降”、“GGT异常升高”、“恶心呕
吐”、“神经毒性”化疗毒副反应的发生(P < 0. 05),还能减少“WBC下降”、“恶心呕吐”III / IV度毒副反应的发生;能延长
大肠癌化疗患者无疾病进展时间(PFS)(P < 0. 05)。结论 肠益煎健脾益气,清化湿热、清热解毒,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
大肠癌化疗患者的中医临床疗效,能改善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存质量;能改善大肠癌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一定
程度上减轻化疗对免疫力的损伤;能减少大肠癌化疗患者毒副反应的发生,有一定的增效减毒作用;能延长大肠癌化疗
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
关键词:肠益煎; 大肠癌; 增效减毒
DOI标识:doi:10. 3969 / j. issn. 1008-0805. 2015. 03. 048
中图分类号:R275. 3 + 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05(2015)03-0638-03
·836·
时珍国医国药 2015 年第 26 卷第 3 期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15 VOL. 26 NO.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