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高黎贡山云南黄连形态和种群个体分布格局研究



全 文 : 收稿日期:2010-06-12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 2006 年科学研究基金(06Z367C)、保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金(06B003K)资助
作者简介:汪建云(1962-),男,云南保山人,教授,硕士,从事植物群落学研究。

高黎贡山云南黄连形态和种群个体分布格局研究
汪建云 1,刘经伦 1,母其爱 2,施晓春 3
(1.保山学院 生化系,云南 保山 678000;2.中国科学院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 勐腊 650223;3.高黎贡山自然保
护区保山管理局,云南 保山 678000)

摘 要:本文通过实地观测和种植观测研究,补充描述了高黎贡山云南黄连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形态,并进
行部分形态统计。研究表明,种群个体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种群模型属稳定增长型。云南黄连在中度人为干
扰下,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种群能保持稳定并增长。
关键词:云南黄连;形态;统计;种群个体;分布格局
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10.04.011
中图分类号:Q949.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91(2010)04-0036-04

Studies on Morphology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Population Individuals of
Coptis Teetoides, Gaoligong Mountain
WANG Jian-yun1, LIU Jing-lun1, MU Qi-ai2, SHI Xiao-chun3
(1.Department of Biology and Chemistry, Baoshao College, Baoshan 678000, Yunnan China; 2.Xishuangbanna Tropical
Botanical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Mengla 650223, Yunnan China; 3.Baoshan Administration Bureau,
GaoLiGong Mountain Reserve, Baoshan 678000, Yunnan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field observation and test observation, the supplemental morphology and
fractional morphological statistics about vegetative organs and generative organs of Coptis teetoides
in Gaoligong Mountain were record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population
individuals was random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the population model was stable growth-oriented. In
moderate artificial interference, this population had particular restorability and was able to keep
steady and incremental conditions.
Key words: Coptis teetoides; morphology; statistics; population individuals; distribution pattern

云南黄连 (Coptis teetoides C.Y.Cheng) 属毛茛科 (Ranunculaceae) 唐松草亚科 (Thalictroideae)
黄连族(Coptideae)黄连属植物,北温带分布。该属全球18种,主产亚洲东部,我国有7~9种,1~2
变种[1,2]。云南黄连仅产藏东南和滇西北高黎贡山地区、缅甸克钦邦东北部,是黄连属唯一分布于高黎
贡山地区的物种。在高黎贡山地区,云南黄连过去曾被各少数民族作为对外交换的主要商品之一[3]。
该种种群自然分布数量稀少,多为半野生、半人工状态存在,属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4,5]。目前,人
们对云南黄连已进行多方面研究[6,7],但该物种形态观测数据和种群个体分布格局研究未见报道。本文
旨在通过对高黎贡山地区云南黄连形态和种群个体分布格局的研究,为探讨云南黄连的濒危原因、制
定有效保护措施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1 自然概况
高黎贡山泛指怒江和伊洛瓦底江之间的分水山脉和山脉两侧地域,位于东经 96º58′~98 º 03′,
北纬 23º48′~28 º30′之间,总面积约 111 000 km2,包括中国云南西部保山市、怒江州、德宏州部分

2010,39(4):36-39.
Subtropical Plant Science
第 4 期 汪建云,等:高黎贡山云南黄连形态和种群个体分布格局研究 ﹒37﹒
或大部以及缅甸克钦邦东北部[8]。该区属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均温 15 ℃左右,雨量充沛,干湿
分明,通常每年 5~10 月为雨季,11 月至翌年 4 月为旱季。最高海拔 5 128 m,最低海拔 210 m,山体
垂直高差常达 2 500 m。受印度洋季风、山地垂直
海拔和干热河谷焚风效应等影响,具有北热带—北
温带的气候特征。主要植被有热带稀树灌丛草甸、
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
寒温性针叶林、亚高山灌丛草甸等[9]。高黎贡山是
云南黄连的主产地(图 1),云南黄连呈间断岛状分
布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2 300~2 800 m)、铁杉针
阔叶混交林(2 600~3 300 m)及冷杉林(3 100~
3 400 m)中。
2 研究方法
于 2006~2009 年对保山百花岭、黄连河、赧
亢、腾冲等地的云南黄连进行调查,通过实地采集
观测,定点绘图,并采集植株种植于保山(海拔 1 640
m)进行观察。
3 研究结果
3.1 云南黄连个体营养器官
草本,主茎粗短,具发达觅养枝(根状茎),正常觅养枝
细长,黄色,为黄连药材部分。露土觅养枝(芦头)少,粗短,
紫褐色。叶纸质,基生于主茎,卵状三角形至卵状长三角形,
边缘具尖锐锯齿,叶面沿脉具褐色至白色鳞毛,叶背常光滑。
叶片掌状三全裂深裂至基部,裂叶长菱状披针形至菱状披针
形,中裂叶较大,每小裂叶 3~6 对深裂至近基部,每裂叶叶
脉 5~7(9)对,侧脉(细脉)伸至叶锯齿尖端。云南黄连个
体部分营养器官形态如表 1 和图 2 所示。可以看出,云南黄连
叶数量、叶长、叶柄长、叶面长、中裂叶长宽变化范围较大,
而叶柄直径、中裂叶和侧裂叶柄长变化较小。种植植株与原生
植株比较,种植株叶比原生株叶高 1~4 cm。

表 1 原生植株营养器官部分观测数据统计
名 称 个体数 极差 最小 最大 平均 标准误 标准差
叶面长(cm) 5 6 10 16.00 12.70 0.99 2.22
叶面宽(cm) 5 5.8 7.8 13.60 9.98 1.11 2.48
中裂叶长(cm) 5 5 7.5 12.50 9.34 0.87 1.95
中裂叶宽(cm) 5 1.3 3.2 4.50 3.94 0.25 0.56
中裂叶柄长(cm) 5 0.5 0.3 0.80 0.56 0.09 0.21
侧裂叶长(cm) 5 3.6 4.4 8.00 5.96 0.63 1.41
侧裂叶宽(cm) 5 1.8 3.2 5.00 4.26 0.34 0.77
侧裂叶柄长(cm) 5 0.2 0.1 0.30 0.19 0.03 0.07
叶柄长(cm) 14 7.1 6.9 14.00 10.26 0.58 2.18
叶柄中部直径(cm) 5 0.1 0.1 0.20 0.13 0.02 0.04
叶长(cm) 10 13.5 8.5 22.00 15.81 1.18 3.75
每株叶量(片) 10 8 5 13.00 8.40 0.90 2.84
图 2 云南黄连形态
1.原生植物(按比例,示叶形、果序、觅养枝)
2.花部放大(左:种植,正面,萼型 1;
右:原生,背面,萼型 2)
3.幼果放大(左:种植,子房顶端缝线开口;
右:原生,近成熟果实内种子)
图 1 云南黄连地理分布区
第 39 卷 ﹒38﹒
3.2 云南黄连个体生殖器官
花期 1~2 月,每株 1~3 聚伞花序,1~5 花,常 2,基部具 5~6 枚红紫色卵形总苞,花序轴下部
红紫色,上部绿色,偶有全绿,具 4 棱。小花柄长 0.4~0.6 cm,花大小 1.1 cm×1.1 cm;花萼 5(4),
淡绿,半透明,卵形,大小 0.5~0.8 cm×0.3 cm,先端渐尖。花冠 10,大小 0.3~0.6 cm×0.1 cm,淡绿,
半透明,顶端圆,匙状长圆形;雄蕊淡黄绿色,多数,长 0.3~0.8 cm,花药 2 室,卵圆形。雌蕊心皮
分离,多数。蓇葖果 5~6 月成熟,顶端开裂从幼果期即存在。
云南黄连个体部分生殖器官形态观测如表 2 和图 2 所示。种植植株与原生植株相比,种植株花萼
变化最大,增厚,紫绿色,呈长卵形,花冠变窄。
3.3 云南黄连种群个体分布格局
采用 1 m×1 m 取样绘图(2006 年 5 月 3 日,高黎贡山东坡保山黄连河,样方号 HL01)得到云南
黄连种群个体分布格局如图 3 所示。
表 2 原生植株生殖器官部分观测数据
名称 个体数 极差 最小 最大 平均 标准误 标准差
花序高(cm) 5 4.00 6.00 10.00 7.90 0.81 1.82
花序小花数(个) 9 4.00 1.00 5.00 3.11 0.48 1.45
果柄长(cm) 5 6.00 16.00 22.00 19.24 1.02 2.27
每花果实数(个) 9 5.00 7.00 12.00 9.33 0.47 1.41
每果种子数(粒) 6 3.00 4.00 7.00 5.50 0.43 1.05
图 3 云南黄连种群个体分布格局
• 株型 1 ⊕株型 2 ⊙株型 3 ~觅养枝
第 4 期 汪建云,等:高黎贡山云南黄连形态和种群个体分布格局研究 ﹒39﹒
该小样地共有云南黄连 88 株,个体分布为随机分布。其中 1~3 叶植株(株型 1,如有第 3 叶为幼
叶)有 41 株;3~5 叶植株(株型 2)有 37 株;5 叶以上植株(株型 3)有 10 株;种群年龄分布近金
字塔型[10]。
该小样地内单株型有 50 株,说明该样地云南黄连繁殖主要以种子繁殖为主。觅养枝分布较少,
通常每植株的觅养枝可产生 1~2 株营养繁殖体,多的可产生 6 株营养繁殖体。另外,从觅养枝分布可
推断该样地云南黄连曾人为采集过。
4 结论与讨论
4.1 云南黄连个体形态
现有文献对云南黄连的形态特征描述基本相似[4,5,7],但均不够详细。本研究对此做了部分补充,
并首次采用统计方法进行了该种形态描述。
云南黄连叶面沿脉毛被应为褐色至白色鳞毛,其他文献描述的短柔毛、锥状微毛有误。
云南黄连栽植植株与原生植株比较,栽植株叶比原生株叶长多1~4 cm,花萼增厚,紫绿色,呈长
卵形,花冠增厚变窄。
4.2 云南黄连种群个体分布格局
云南黄连种群个体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种群内个体年龄分布近金字塔型,显示种群属稳定增长
型。分布图显示,该种群以种子繁殖为主,而非文献[7]所记载的“高黎贡山东坡主要为营养繁殖”,具
有一定代表意义。
调查区内的云南黄连在中度人为干扰下,种群能保持稳定并稳步增长,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但
岛状分布说明其生态位狭窄。因此,对云南黄连自然分布区应加以重点保护。
参考文献:
[1] 侯宽昭. 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2: 127.
[2] 张莉,等. 国产黄连属植物的研究现状[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4): 368-370.
[3] 黄骥,等. 云南黄连自然资源及其保护问题的研究[J]. 中草药, 2005(1): 112-115.
[4]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9: 261.
[5] 傅立国. 中国植物红皮书 稀有濒危植物(第 1 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1: 526-527.
[6] 张浩,等. 西藏黄连与云南黄连的组织形态学研究[J]. 中草药, 1990,21(12): 27-29.
[7] 黄骥,等. 云南黄连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地理分布研究[J]. 云南植物研究, 2004(3): 255-266.
[8] 李恒,等. 高黎贡山植物[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 483-505.
[9] 薛纪如. 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5: 3-49.
[10] 云南大学生物系. 植物生态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 16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