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藏药蕨麻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全 文 :据临床疗效选择较合适的研究对象 ,建立与某种病症相对应的量
化药理模型 , 确定一种或多种药效观测指标及其活性评价标准 ,
采用植化方法进行合理的提取和分离 ,紧密结合药理实验研究中
药复方有效化学成分的效 、质 、量 、径及其相互关系。在思路上 ,
应将中医中药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变模糊判断为量
化评价 , 并有创新和突破;在实验设计上 , 应将体内与体外结合 ,
有机成分与无机成分结合 , 静态与动态结合;在研究方法上 ,尽可
能采用先进先进技术如 LC-MS, CE-MS, LC-NMR及 LC-MS
-MS等方法 , 并开展可量化的 、与中医药理论相对应的药理模
型的研究 , 将工作不断深入并更趋合理和科学 , 最终阐明中医药
治疗疾病的配伍规则和作用机理。
参考文献:
[ 1 ]  余亚纲.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系统分离与鉴定的三元设计方案 [ J] .
中成药 , 1993, 15(10):39.
[ 2 ]  薛 燕.中药复方霰弹理论 [ 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1996:48.
[ 3 ]  周 俊.中药复方天然组合化学库与多靶作用机理 [ J].中国中西
医结合杂志 , 1998, 18(2):67.
[ 4 ]  涂家生 ,许宏琪.五仁液有效成分分析 [ J] .中国中药杂志 , 1992, 12
(9):538.
[ 5 ]  严克东.蛇药组成复方制剂 [ 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1995, 1
(1):7.
收稿日期:2005-10-09; 修订日期:2006-03-21
作者简介:马春花(1967-),女(汉族),甘肃武威人 ,现任青海省中医医院
中医药研究所副主任药师 ,学士学位 ,主要从事中药药理及毒研究工作.
藏药蕨麻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马春花
(青海省中医医院中医药研究所 ,青海 西宁 810000)
摘要:目的 综述蕨麻的资源情况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近 10年来 , 有关蕨麻的研究文献 ,进行
分析 、总结。结果 蕨麻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 , 具有抗氧化 、抗缺氧 、抗疲劳 、抗寒等药理作用。结论 我国蕨麻资源
丰富 , 应该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
关键词:蕨麻; 资源情况;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29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05(2006)08-1584-01
  蕨麻是蔷薇科鹅绒委陵菜 PotentilanserineL.膨大的块根 ,
又名蕨麻委陵菜 、曲尖委陵菜 、人参果 、延寿草 、莲菜花 、藏语称
“卓老沙僧”“戳玛” 。是一种常用藏药 , 性 “甘 , 温”, 具有生津止
渴 、健脾益胃 、益气补血 、收敛止血 、止泻 、止咳 、利痰的功效 ,主治
吐血 、下血 、崩中 、疟疾痈疮 、脾虚腹泻 、下痢等症。在民间既为药
物用来治病 , 又作保健品美食强身 , 还是一种带有强烈民族意味
的民俗礼品。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其药用价值 , 本文就国内近
10年来其资源情况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资源情况
蕨麻是青海省等高寒地区一种特有的野生植物 ,目前尚无人
工栽培。其分布极广 ,横跨欧亚美三洲北半球温带以及智利 、新
西兰及塔斯马尼亚岛;在我国 , 分布于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内蒙
古 、河北 、山西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西藏 、新疆 、四川 、云
南 [ 1] 。常生长于河岸 、路边 、山坡草地 , 海拔 500 ~ 4 100 m, 在甘
肃 、青海 、西藏的高寒地区 , 根块肥厚 ,富含淀粉 , 品质最为上乘;
而在温暖地区 , 发育不良 , 常常纤维化 , 多用作饲料 [ 2] 。秋季采
收的蕨麻比春季采收的蕨麻总黄酮含量多出 20个百分点 [ 3] 。秋
蕨麻比春蕨麻鞣质的含量多出 37.5%,当蕨麻做为中药采收时 ,
鞣质的含量要求较高 ,因而适宜于秋季采挖 , 而当其做为保健品
采挖时 , 则要求鞣质含量偏低 , 口感好 ,春季收获更佳 [ 4] 。
2 化学成分
洪霞等 [ 5]报道从蕨麻根茎中分离出了一种新的五环三萜类
化合物:结构为 2α, 3β, 19β-三羟基-12-烯-乌苏烷-28-羧酸-28-O-
β -D-吡喃半乳糖苷 , 命名为蕨麻苷 (potentilaanserinagalacto-
side)。杨桦等 [ 6]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了蕨麻中多糖含量为
11.083%。多糖含量较高 , 可能为其活性成分之一。 此外 , 已知
的化学成分有:块根中含糖 63%,蛋白质 15%, 脂肪 1.1%, 灰分
3.2%,水分 8.5%, 鞣质 15.25%(属水解类鞣质)、蕨麻素 〔三萜
类化合物刺梨苷(kajiichigosideF)和野鸦椿酸(euscaphicacid)〕。
根中尚含胆碱 、甜菜碱 、组胺酸 、琥珀酸 、黄酮类化合物等。全草
含有维生素 C87.9% ~ 297.2mg%,委陵菜苷(tormentol)0.12%。
其脂肪酸中含有花生酸 ,十四酸 , 油酸 ,亚油酸 , 亚麻酸;非皂化部
含甾醇 , 蜡醇(gerylcohol), 二十九烷(nonacosane), β-谷甾醇 , 7-
去氢谷甾醇(7-dehydrositosterol),挥发油 0.28%, 槲皮苷及槲皮
素 , 鞣质。叶含杨树皮素(myricetin)、无色飞燕草素(leucidel-
phinidin)、左旋表儿茶精 〔(-)-epicatechol〕、右旋儿茶精(d-cate-
chol)、叶绿体醌(plastouinone)、胡萝卜素 、色素等。另外 , 还含有
粗纤维 2.4%, 钙 76mg%(g),磷 437mg%,铁 15.4 mg(g), 维生
素 B10.01 mg%(g)维生素 B2 0.07mg%(g), 烟酸 3.6mg%(g)[ 7] 。
3 药理作用
3.1 对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蕨麻素是从蕨麻中提取分离
的活性部位 ,主要成分为三萜类化合物刺梨苷(kajichigosideF)
和野鸦椿酸(euscaphicacid)。采用四氯化碳(CCl4)、半乳糖胺(D-GalN)和对乙酰氨基酚(AAP)所致小鼠急性及慢性化学性肝
损伤模型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 蕨麻素可降低损伤组血清 ALT和
AST的升高;促进损伤组血清蛋白含量增加 ,肝糖原合成增加 , 从
肝脏代谢功能方面表明了蕨麻素增强肝细胞抗损伤的能力;还可
降低损伤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 , 提高肝脏 GSH-PX活力。
GSH-PX可将 H2O2、MDA氧化成水和无毒醇 ,提示蕨麻素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损伤能力。蕨麻素可使 AAP诱导的肝
损伤小鼠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下降 , 且大剂量组明
显降低血中甘油三酯(TG)含量 ,提示蕨麻素具有一定的肝脏解
毒作用 。蕨麻素可能通过影响肝脏代谢机能 , 增强抗氧化作用 ,
加强解毒能力机制发挥抗损伤作用 [ 8] 。
3.2 抗氧化作用 应用化学模拟体系研究了蕨麻多糖(蕨麻的
水提醇沉提取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对联苯三酚自氧化的
抑制作用及对调理酵母聚糖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释放 H2O2的影响 。结果表明 ,该多糖具有清除羟自由基的作用 , 并且随着
多糖浓度的升高 ,清除羟自由基的作用显著增强 , 呈现明显的量
-效关系;对调理酵母聚糖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释放 H2O2具有抑制作用;对联苯三酚自氧化具有抑制作用。提示蕨麻多糖具
有抗氧化作用 [ 9] 。
3.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蕨麻水提液和醇提液具有显著拮抗氢
化可的松所致小鼠胸腺重量降低的作用 ,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网
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 ,同时可拮抗环磷酰
胺所致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 ,表明蕨麻对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和细胞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 [ 10] 。
3.4 抗应激作用 蕨麻能提高小鼠的运动能力 , 明显延长小鼠
游泳耗竭时间 , 表明蕨麻具有抗疲劳作用。蕨麻能降低小鼠在
-8℃3h条件下的死亡率 ,提示蕨麻具有抗寒冷作用。蕨麻有延
·1584·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第 17卷第 8期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2006VOL.17NO.8 
长小鼠在常压缺氧条件下的生存时间 [ 11] 。另有报道 [ 12] , 蕨麻能
提高小鼠在减压缺氧和窒息性缺氧状态下的存活率和存活时间 ,
整体耗氧量测定表明 ,该药能够显著提高小鼠对氧的利用率和氧
耗速度 , 表明蕨麻具有抗缺氧能力。
4 结语
从近年来 , 对蕨麻化学成分的研究可看出 ,着重转向了对蕨
麻新化合物及其多糖的研究;药理研究加强了对蕨麻的免疫功
能 、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而蕨麻的抗应激作用只是初步从宏观水
平观察了蕨麻对小鼠在疲劳 、缺氧和寒冷等应激状态下的作用 ,
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理 ,用现代技术寻找其可能含有的
抗应激的功能因子。蕨麻是药食两用品 , 资源丰富 , 药用保健价
值颇高 , 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应加快研究的步伐 , 扩大药源 , 使之
得以更充分更合理的应用。
参考文献:
[ 1]  青海经济植物志编写组.青海经济植物志 [ M].西宁:青海人民出
版社 , 1978:270.
[ 2]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经济植物志 [ M] .西宁:青
海人民出版社 , 1987:270.
[ 3]  李军乔.采收季节对鹅绒委陵菜(PotentilaanserineL.)块根总黄酮
含量的影响 [ 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 2004, 4:73.
[ 4 ]  李宗仁 ,李军乔 ,马本双.收获时间对鹅绒委陵菜块根鞣质含量的
影响研究 [ J] .陕西林业科技 , 2003, 4:11.
[ 5 ]  洪 霞 ,蔡光明 ,韩 晋 ,等.新化合物蕨麻苷的结构鉴定 [ J].解放
军药学学报 , 2004, 20(6):411.
[ 6 ]  杨 桦 ,贾 旭 ,易 红.藏药蕨麻中多糖的含量测定研究 [ J] .中
草药 , 2001, 32(1):29.
[ 7 ]  倪志诚.西藏经济植物 , 第 1版 [ M] .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 ,
1990:288.
[ 8 ]  张新全 ,赵艳玲 ,山丽梅 ,等.蕨麻素对化学性肝损伤保护作用机制
的研究 [ J] .解放军药学学报 , 2004, 20(4):259.
[ 9 ]  陈炅然 ,王 琴.蕨麻多糖的提取及其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 J].中国
兽医科技 , 2004, 34(4):59.
[ 10] 林 娜 ,李建荣 ,杨 滨 ,等.蕨麻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
影响 [ 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 1999, 6(2):35.
[ 11] 陶元清 ,王中东 ,蔡进芬.蕨麻对小鼠抗应激能力的影响 [ J] .青海
医药杂志 , 2002, 32(12):19.
[ 12] 贾守宁 ,杨 卉.蕨麻抗缺氧作用的实验研究 [ J] .中国民族医药杂
志 , 1999, 5(1):37.
收稿日期:2005-11-28; 修订日期:2006-04-12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论治进展
陈 龙 , 胡锡元
(湖北省武汉市中医医院 430014 )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 辨证论治; 治法方药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0805(2006)08-1585-01
  功能性消化不良(简称 FD),是最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该
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清楚 , 西医无特效药 , 多采取对症
治疗 , 而中医治疗 FD获得了满意的疗效。近年来 , 中医药作用
机理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 FD的中医研
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辨证分型及论治
FD属中医胃脘痛 、痞满等范畴。病变在胃 , 涉及肝 、脾两脏 ,
目前 , 尚无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已报道的 FD辨证分型有肝胃
不和 、肝胃郁热 、痰浊中阻 、淤血阻络 、饮食积滞 、寒中胃脘 、肝郁
脾虚 、脾胃虚寒 、脾胃阴虚 、中虚气滞 、脾胃虚弱等。 赵凤莲 [ 1]将
FD分为肝郁脾虚 、脾虚胃热 、湿阻脾虚 、胃阴不足 、脾胃虚寒 、饮
食积滞和淤血阻络 7型 , 用健脾调气 、化湿降浊法 , 以自拟方(党
参 、白术 、茯苓 、枳壳 、升麻 、炙甘草 、焦三仙 、陈皮 、木香)为基础
方治疗 83例 , 有效 11例 , 好转 8例 , 无效 8例 ,总有效率 91.6%。
张淑英 [ 2]提出 , 肝郁气滞用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饮食停滞用
保和丸;寒中胃脘用良附丸;阴虚胃热用益胃汤;脾胃虚寒用黄芪
建中汤合香砂六君子汤;湿热中阻用三仁汤合甘露消毒饮。李淑
贞 [ 3]认为 , 肝失疏泄为 FD的病理基础 , 将该病分为肝气犯胃 、肝
胃郁热 、肝郁湿阻 、肝郁脾虚 、肝胃阴虚 、肝胃瘀血型 , 在治疗上 ,
予疏肝和胃汤(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 随证加减。
2 固定治法与方药
常见的固定治法有健脾和胃法 、疏肝健脾法 、辛开苦降法 、疏
肝解郁法 、理气化淤法等 ,各医家用药各有特色 ,具体方法如下。
2.1 健脾和胃法 卓家和等 [ 4]认为 , FD以脾胃气虚为本 , 气滞
湿阻为标 , 故用六君子汤加味以健脾理气化湿。治疗 60例 ,总有
效率为 90.0%。孙维峰等 [ 5]用具有健脾温中 、理气和胃 、升清降
浊之功效的升降汤(北芪 、草豆蔻 、干姜 、白术 、枳壳 、酒川军 、竹
茹 、代赭石 、焦槟榔 、甘草)治疗 50例 , 总有效率 90.00%。李涯
松等 [ 6]选择运动障碍样 FD62例 , 用和胃胶囊(百合 、白术 、枳壳 、
桔梗 、莱菔子等)对其进行治疗 , 总有效率 91.9%。
2.2 疏肝健脾法 陈寿菲等 [ 7]用四逆散合六君子汤组成疏肝健
脾汤 , 治疗 152例 , 痊愈 60例 , 有效 83例 , 无效 9例 , 总有效率
94.08% [ 7] 。金龙汤组方以疏肝健脾为原则 , 由柴胡 、郁金 、木香 、
佛手 、枳实 、党参 、五爪龙等组成。 治疗 17 例 , 总 有效率
94.1%[ 8] 。
2.3 辛开苦降法 许多学者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 , 将其化裁
成治疗 FD的有效方剂。有人对 FD45例用山楂健脾开胃;桑叶
疏散胃腑之风与热 ,再配合半夏泻心汤中的干姜 、半夏辛开散痞;
黄连 、黄芩苦降清热 , 寒热互用以调和阴阳 、苦辛并进以顺其升
降;再以大黄健脾开胃 , 治愈率为 88.9%[ 9] 。有人用法半夏 、淡
子芩 、党参 、川厚朴 、沉香曲 、细川连 、干姜治疗 FD55例 , 与对照
组(西沙比利)相比 , 疗效不差于西沙比利 [ 10] 。
2.4 疏肝解郁法 潘腊梅等 [ 11]认为 , 本病标在胃 , 本在肝 , 疏肝
解郁就是治本 , 故选用治疗肝郁的经典方逍遥散以标本兼治 , 对
FD这种功能性疾病进行整体调节。 治疗 72 例 , 总有效率
90.2%。吴永华 [ 12]用柴胡解郁汤(柴胡 、白芍 、延胡索 、白术 、半
夏 、黄芩 、酸枣仁 、枳壳 、丹参), 随证加减治疗 ,治愈 6例 ,显效 11
例 , 有效 9例 ,总有效率 86.87%。王启之等 [ 13]将 FD112例随机
分成四磨汤治疗组 、西沙必利对照组和两药联合治疗组 3组 , 结
果两药联合治疗 2 周与 4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82.5%和
94.87%, 优于两药单独使用。
2.5 理气化淤法 中医认为 , 本病为肝胃不和 ,气机不畅 ,临床用
药多为理气之方 ,亦有学者在使用理气法治疗的同时加入活血化
淤之品 ,效果显著。 郑森仁 [ 14]用胃动饮治疗 100例 , 方中以枳
壳 、香附 、台乌行气活血;苏木 、赤芍 、丹参活血化淤;茵陈舒肝升
脾之气;代赭石降逆下胃之气 , 诸药合用疗效较好 , 总有效率
93%。吴敏 [ 15]自拟理气活血汤(柴胡 、枳实 、香附 、川楝子 、茯苓 、
白术 、川芎 、法半夏 、丹参 、赤芍 、海螵蛸 、甘草),治疗 42例 , 总有
效率 85.7%。
2.6 其他 加味芍药汤(白芍 、甘草 、威灵仙 、厚朴 、木香)随证加
减治疗 FD,疗效略优于普瑞博思对照组 , 对缓解上腹疼痛症状显
著优于普瑞博思 [ 16] 。文万鹏等 [ 17]用六味安消胶囊(土木香 、大
黄 、山奈 、诃子 、寒水石 、碱花)治疗 42例 Hp阳性的 FD患者 , 其
显效率为 33.33%,总有效率为 95.2%, 优于吗丁啉组。并且对
Hp有良好的清除作用 ,其治疗后 Hp转阴率为 92.9%, 优于吗丁
·1585·
LISHIZHENMEDICINEANDMATERIAMEDICARESEARCH 2006VOL.17NO.8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第 17卷第 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