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药 物 研 究
The medicine study
民间中草药刺苋的化学与药理研究进展
曾恕芬1,2,3 丁艳芬1,2,3 杨崇仁1,2,3
1. 云南省玉溪市维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云南 玉溪 653100;2. 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南分中心,云南 玉溪 653100;
3. 云南省植物提取物工程研究中心,云南 玉溪 653100
【摘 要】 刺苋为民间中草药,广泛应用于我国南部地区,特别是云南各地。研究发现刺苋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具有显著的开发
利用价值。本文介绍刺苋的民间用途,综述刺苋的化学研究,以及在镇痛抗炎、利尿、退热、免疫、保肝、降血糖、抗疟疾、抗菌、抗氧
化等方面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刺苋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刺苋;生理活性;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5.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 8517 (2012)14 - 0042 - 02
Research Progress of Phytochemistry and Pharmacology of Amaranthus spinosus,A Folk Medicinal Herb
ZENG Shu - fen,DING Yan - fen,YANG Chong - ren
1. Yuxi weihe biotech laboratory,Yuxi 653100,China;
2. Southwest China Branch,National Engineering ang Research Center for Modernization of TCM,Yuxi 653100,China;
3. Yunnan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Plant Extracts,Yuxi 653100,China
Abstract:As one of folk medicinal herb,Amaranthus spinosus L. is widely used in south China,especially Yunnan province. It
is finding that this plant showed variou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with remarkable value fo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n this arti-
cle,the folk uses of this herb have been introduced together with a brief review of chem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progress,
such as anti - 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diuretic,antipyretic,immunity,hepatoprotective,hpyerglycemic,antimalarial,antibacteri-
al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It will be provide the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herb.
Key words:Amaranthus spinosus L.;Biologic Activity;Research Progress
刺苋 (Amaranthus spinosus L.) (《台湾府志》)为苋科
植物,又称苋菜、土苋菜、野苋菜(《滇南本草》)、野勒
苋(《广西中药志》)、勒苋菜(《广西中药志》)、绿苋、猪
母菜(《福建民间草药》)、竻苋菜、刺刺草(《福建中草
药》)等。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等地。野生于荒
地或园圃地。在云南各地普遍生长。
1 刺苋的植物形态
刺苋为多年生直立草本,高 0. 3 ~ 1m。主根长圆锥形,
有的具分枝,稍木质。茎多分枝,有纵条纹,茎圆柱形,
多分枝,棕红色或棕绿色,下部光滑,上部稍有毛。叶互
生;叶柄长 1 ~ 8cm,无毛,叶腋有 2 坚刺;叶片卵状披针
形或菱状卵形,长 4 ~ 10cm,宽 1 ~ 3cm,先端圆钝,基部
楔形,全缘或微波状,中脉背面隆起,先端有细刺。花单
性,雌花簇生于叶腋,呈球状;雄花集为顶生的直立或微
垂的圆柱形穗状花序;花小,刺毛状苞片约与萼片等长或
过之,苞片常变形成 2 锐刺,少数具 1 刺或无刺;花被片
绿色或绿白色,先端急尖,边缘透明;刺毛状苞片约与萼
片同长成过之;萼片 5;雄蕊 5;柱头 3,有时 2。胞果长圆
形,盖裂,包在宿存花被片内。种子近球形,黑色带棕黑
色。花期 5 ~ 9 月,果期 5 ~ 11 月。
2 刺苋的民间用途
刺苋味甘淡,性寒,无毒。入肺,肝二经。根或全草
入药。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凉血 止血的功能[1]。民间
多用于解毒消肿、利尿止痛、清肝明目、散风止痒、杀虫
疗伤。治疗湿热泄泻、咽喉肿痛、目赤浮肿、湿疹瘰疬、
痔疮疔疮、牙龈糜烂、乳痈白带、小便涩痛、胃出血、便
血、胆囊炎、胆石症、蛇咬伤等。
刺苋最早收载于《滇南本草》,称为野苋菜。其“味
咸,性微温。白者祛肺中痰积,赤者破肠胃中血积,赤白
同用”。并能“消虫积,杀寸白虫,下气消胀。洗皮肤瘙
痒、皮肤游走之风”。
印度民间用叶和根通便,用根止呕吐,用幼枝催乳,
并认为刺苋叶有保护肾脏的功能。有的地区民间用刺苋的
幼叶作野菜食用。
据《广西中药志》和《福建药物志》记载:本品有小
毒,服量过多有头晕、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经期、孕期、
以及虚痢日久禁服。经动物毒理试验,刺苋提取物对试验
小鼠的半数致死量 (LD50)为 1450 mg /kg。
临床报道,刺苋有治疗咽喉肿痛、痔疮便血、痢疾、
湿疹、牙龈出血、甲状腺肿大、胃肠炎、溃疡、肿痛出血、
蛇咬伤、妇女白带等的功效[4]。
刺苋为云南彝族、苗族等民族的常用民族药。
3 刺苋的化学成分
刺苋含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包括:
游离烷烃类:三十一烷)、酯类、醇类、酸类化合物;
脂肪醇、脂肪酸类成分 (如: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等。
黄酮类:芸香甙、槲皮素、山奈酚等。
甾醇类:豆甾醇、菜油甾醇、α -菠菜甾醇、α -菠菜
甾醇二十八酸酯、β - D -吡喃葡萄糖基 - (1→2) - β - D
-吡喃葡萄糖基 - (1→2) - β - D -吡喃葡萄糖基 - (1
→3) - α -菠菜甾醇、β - D -吡喃葡萄糖基 - (1→4) -
β - D - 吡喃葡萄糖基 - (1→3) - α - 菠菜甾醇、胆甾
醇等。
三萜皂苷类:β - D -吡喃葡萄糖基 - (1→4) - β - D
-吡喃葡萄糖基 - (1→4) - β - D -吡喃葡萄糖醛酸基 -
(1→3) -齐墩果酸等。
·2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
药 物 研 究
The medicine study
色素:甜菜苷、苋苷等。
刺苋还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 (赖氨酸、蛋氨酸、胱氨
酸、色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等)。
其中,三萜皂苷类和黄酮类为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
4 刺苋的生理活性
国内外对刺苋的药理作用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主要
研究结果如下。
4. 1 镇痛抗炎作用
刺苋根的三萜皂苷具有镇痛抗炎作用,对小鼠醋酸致
痛及热板致痛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小鼠耳廓肿胀和腹
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亦有明显抑制作用[5]。
刺苋 50%乙醇提取物对小鼠福尔马林致痛、醋酸致痛、
热板致痛、热水缩尾致痛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剂量依
赖性明显,浓度为 400mg /kg时镇痛效果最好[6]。
刺苋根的正丁醇部分 (三萜皂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
作用,能显著对抗醋酸所引起的疼痛反应,有效地抑制二
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度[7]。
刺苋颗粒 (以刺苋根为主药)对小鼠腹膜醋酸致痛及
热扳致痛均有一定的镇 痛作用。复方刺苋颗粒对角叉菜腔
所致大鼠足跖肿胀也有一定的抑制怍用[8]。
4. 2 利尿作用
刺苋水提取物以不同剂量 (200,500,1000,1500mg /
kg)给大白鼠口服给药,以噻嗪类利尿剂 (10mg /kg)为
对照药物。24 小时后收集尿液,对尿液量,PH 值,Na +,
K +,Cl +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刺苋水提取物会增加
Na +,K +,Cl +的排泄,导致尿液碱性化,显示很强的利
尿活性。刺苋水提取物的给药浓度为 500mg /kg 时利尿活性
最强。刺苋水提取物利尿活性的原理和机制与噻嗪类利尿
剂相似[14]。
4. 3 退热作用
用酵母诱导发热法 (200 ~ 400mg /kg 的浓度下)进行
退热活性试验,以扑热息痛为标准药物对照。结果显示,
刺苋叶甲醇提取物有明显退热活性[13]。
4. 4 免疫作用
刺苋的水提取物能显著促进小鼠脾脏免疫细胞 (B 淋
巴细胞)增殖,其有效物质为活性蛋白 (蛋白质含
量 90%)[16]。
4. 5 降血糖作用
刺苋的 50%的乙醇、50%的甲醇、以及水提取物对葡
萄糖苷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50%乙醇的抑制率达
56. 32%,50%的甲醇提取物的抑制率达 55. 53%,水提取
物的抑制率达 52. 89%。提示刺苋有明显的降低血糖
作用[11]。
4. 6 保肝作用
刺苋 50%乙醇提取物对四氯化碳引致肝损伤的试验动
物具有潜在的护肝保肝作用,保肝活性物质可能为黄酮类
和酚类化合物[9,10]。
4. 7 抗疟疾作用
小鼠体内试验结果表明,刺苋提取物对疟原虫有一定
的杀灭作用。半数有效剂量 ED50 为 789. 36 ± 7. 19 mg /kg。
活性较盐酸奎宁低 (ED50 为 14. 59 ± 3. 2 mg /kg)。其抗疟
疾的活性物质有可能是甜菜苷和苋苷,以及多酚类
成分[15]。
4. 8 抗菌作用
复方刺苋根颗粒 (以刺苋根为主药)对大肠杆菌、绿
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和杀菌
作用[8]。
4. 9 抗氧化作用
60%乙醇提取制备的刺苋总多酚对羟基自由基有很强
的清除能力,当总多酚浓度为 2. 5mg /mL 时,抑制率可达
6O%[12]。DPPH 法、过氧负离子自由基法、羟自由基法、
氧化氮 radical法及 ABTS 法检测刺苋叶甲醇提取物的抗氧
化活性,结果显示刺苋叶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13]。
5 初步评价
刺苋为民间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草药。有的地区已作为
医院制剂或民间药物使用。刺苋的主要生理活性成分为三
萜类和多酚类化合物。已发现刺苋有显著的抗炎、镇痛、
退热、消肿、利尿、降糖作用,可在扁桃腺炎、甲状腺炎、
前列腺炎等多种炎症治疗中使用。也可用于开发保肝、降
糖等保健产品。刺苋有小毒,临床应用宜慎之。
参考文献
[1]《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上册) [M]. 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出版,498,1996.
[2] 江苏新医学报. 中药大辞典 (上册) [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1370.
[3]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广西中药材标准 [S]. 南宁:广西科学技术
出版社,1990.
[4] 黄洪坤. 苋菜的临床应用 [J]. 新中医,1984,(12) :23.
[5] 郑作文,周芳,李燕. 刺苋根皂苷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J]. 广
西中医药,2004,27 (3) :54 - 55.
[6] Hussain Zeashan,G. Amresh,Chandana Venkateswara Rao, Satyawan
Singh. Antinociceptive activity of Amaranthus spinosus in experimental animals
[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122 (3) :492 - 496,2009.
[7] 廖里,郑作文. 刺苋的药理研究 [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1999,16
(3) :107.
[8] 邓家刚,郑作文,周智. 复方刺苋根颗粒治疗 I、Ⅱ期内痔药效学研究
[J]. 中医药学刊,2001,19 (2) :183 - 186.
[9] Hussain Zeashan ,G. Amresh ,Satyawan Singh ,Chandana Venkateswara
Rao,Hepatoprotective activity of Amaranthusspinosus in experimental animals
[J].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2008,46 (11) :3417 - 3421.
[10] Hussain Zeashan,G. Amresh,Satyawan Singh,Chandana Venkateswara
Rao. Hepatoprotective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Amaranthus spinosus against CCl4
induced toxicity [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09,125 (2) :364
- 366.
[11] 贤景春,占小青. 刺苋提取物对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研究 [J]. 广
东农业科学,2011,16:94 - 95.
[12] 贤景春,杨清,郭香云. 刺苋总多酚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J]. 贵州农业科学,2011,39 (1) :194 - 196.
[13] Bagepalli Srinivas Ashok Kumar ect. . Antioxidant and antipyretic properties
of methanolic extract of Amaranthus spinosus leaves [J] .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2010,3 (9) :702 - 706.
[14]Arul Amuthan,Bharti Chogtu,K. L. Bairy ,Sudhakar ,Mungli Prakash.
Evaluation of diuretic activity of Amaranthus spinosus Linn. aqueous extract in
Wistar rats [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12,140 (2) :424 - 427.
[15] A. Hilou ,O. G. Nacoulma,T. R. Guiguemde. In vivo antimalarial ac-
tivities of extracts from Amaranthus spinosus L. and Boerhaavia erecta L. in mice
[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06,103:236 - 240.
[16]Bi - Fong Lina,Bor - Luen Chiangb,Jin - Yuarn Lin. Amaranthus spinosus
water extract directly stimulates proliferation of B lymphocytes in vitro [J]. Inter-
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2005,5:711 - 722.
(收稿日期:2012. 04. 22)
·3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