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生态与环境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8 NO.11(下)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中国特有濒危植物山草果的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孙景梅 覃家理 李丽娟 李双智
(西南林学院资源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山草果(Aristolochia delavayi Fr.),也称贯叶马
兜铃,是我国马兜铃科马兜铃属的特有植物;根据
《云南种子植物名录》,除山草果外,还有一变种小
花山草果(山蔓草、山胡椒 Aristolochia delavayi Fr.
var. micrantha W. W. Smith),但《云南植物志》中已
将其归并。山草果主产于滇西北及四川西南部金沙
江干热河谷的地区海拔 1580-3000米区域;中国高
等植物图鉴则把该变种称为山草果、山蔓草。山草
果全株具有酷似姜科植物草果 (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的浓郁香气。根据资料,草果中具
有浓郁辛香味的成分是反式-2-十一碳烯醛,而这
种成分在山草果中含量竟高达 94.23%,大大超过了
在草果中的含量。在当地,广泛用作食品香料,能够
有效去除牛、羊、鱼、猪等肉类的膻味和腥味,是一
种十分特殊的食品调味剂,在民间已有很长的应用
历史;此外人们还利用其叶作芳香健胃药、增进食
欲和用于治感冒,疟疾等作用。
1植物形态特征
蔓生草本,高 40-70厘米,全株无毛,有辛辣气
味,具块根,暗褐色,须根 6-8条。叶薄纸质,卵形,排
列于茎之一侧,长 2-7.5厘米,宽 1.4-4.5厘米,先端
顿或短渐尖,基部心形而抱茎,具短柄或近短柄,叶
面绿色,背面粉绿色,具油点;基出脉 5-6条,在两
面突起,尤在背面更显。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纤细,
长 0.7-1.2厘米,花被长 4-6.5厘米,基部膨大成球
形,直径 3-5毫米,向上收缩成窄圆筒形的长管,管
口扩大成漏斗状,檐部一侧极短,另一侧延伸成舌
片,舌片卵状长圆形,长 1.5-2厘米,具有平行脉纹,
外部淡黄色,内面紫红色;花药卵形,贴生于合蕊柱
近基部;子房圆柱形,六棱;合蕊柱粗,顶端 6裂,基
部下延成波状圆环。蒴果球形,直径约 1.5厘米,具
6棱,成熟时由基部向上沿室间 6片开裂;果梗长约
3厘米,下垂;种子多数,三角状心形,表面布满瘤状
突起,腹面下凹成舟状,种脊突起,花期 4-6月,果
期 7-9月。
2生物学生态习性
山草果现仅分布于云南省西北部的丽江、中
甸、宁蒗、鹤庆以及四川省西南部的木里等地金沙
江及其支流的部分河谷中。分布海拔为 1200-3000
米,生长地区气候干热,年均温度约 17-19℃,年降
水量约 500mm,并多集中于雨季(7-9月)。生境范
围极为局限,在分布区内常集中成片状发布,但种
群数量稀少。它对土壤环境要求十严格,一般仅生长
于山坡裸岩上,根扎于半风化的石灰岩裂隙内。
3保护及开发价值
早在 50年代末期,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
究所组织的云南省和四川省西昌专区经济植物普
查中,就发现山草果是一种有潜力的香料资源,并收
入了 1972年出版的《云南经济植物手册》,但此后一
直未做深入的研究。近来对山草果化学成分进行了
较系统的分析,更确信它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辛香香
料植物。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和作者的前期调查,本种极
难栽培,人工种植后很难成活。目前没有实现人工
栽培成功的报道,而原产地的老百姓仍然采用采集
天然生长的植物作为香料资源用或作商品销售,使
该种的生存受到更为严重的威胁。目前,该种已被
列为濒危物种,对其开展研究具有广泛的价值。
4现存资源状况
通过到云南省主要的植物标本馆,包括昆明植
物研究所标本馆(KUN)、云南大学标本馆、西南林学
院标本馆等处查阅其馆藏的山草果标本后发现:这
些标本馆中的山草果标本不仅数量和地点极为有
限,而且采集时间也比较早,例如:中科院昆明植物
研究所标本采集记录的年份分别为:1949年、1952
年、1983年、1986年、1987年。这些信息可从一个
侧面提供山草果濒危现状的信息。
通过对所有文献纪录的地点进行实地在调查后发
现: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分布范围在日益缩减,一些原来记录的标本采集地
点已经很难找到这种植物的分布,有的即使能找到
其数量也很少、并且生长在十分偏远的地方。通过
市场调查和农户访谈了解也到了解山草果的数量
在逐渐减,很多当地人也已经不知道当地有这种植
物的存在。因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该物
种将陷入灭绝之境地。
5濒危原因分析
探讨物种的濒危原因是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
的热点之一,也是保护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濒
危植物的致危过程既是一个生物学过程,又是一个
生态学过程,山草果作为中国特有濒危植物也不例
外,其濒危与其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密切相关。
目前普遍认为,造成物种濒危的原因主要来自
两个方面:一是物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环境
的适应性,即内因;二是外界各种干扰对物种生存
对物种的影响,即外因。
一般认为, 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会引起近交,
近交的繁殖方式将引起近交衰退和降低种群内的
遗传多样性,同样也会降低种群间基因交流,加剧
种群间的分化。山草果生境范围的局限性阻碍了种
群间的基因交流,由于群体间的基因交流很少或甚
至缺乏,群体内可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近交衰退,
降低了种群的基因杂合度和有效种群的面积,使其
适应力近一步下降,并使其极为有限的遗传多样性
进一步丧失,加剧其濒危程度。因此对山草果濒危
原因的分析亦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5.1内因
山草果是一种矮小的草本植物,生长环境狭
窄,植株生长稀疏,花朵数目少;据观察每株有花 10
多朵,但花后子房不能膨大,花谢后干枯,致使结实
很少,不易获得种子。濒危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并不仅与其地理分布的范围有必然联系,它还与类
群的起源、进化历史、生殖特点、生物特性、环境条
件等很多因素有关。
5.2外因
人类活动造成生境的片段化、破碎与消失多年
来,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垦荒、过度放牧等导致山草
果分布区大面积连续的生境变成许多总面积较小
的斑块,斑块之间被与过去不同的背景基质所隔离,
造成生境片断化山草果被隔离在小居群中,小居群
对随机的变化或环境的干扰更敏感,濒危或灭绝的
可能性更大。因此,小居群对山草果正常扩散和迁移
活动产生直接障碍,基因流受阻,导致自交和遗传漂
变,种间竞争力下降,使居群走向衰退。
人为直接破坏
特别是近几年,人们逐渐意识到山草果的利用
价值,据村民介绍,他们采收之后 2-3枝一束,就可
以拿到市场上出售,售价大概在每束 2-5元。由于
连年过度采挖利用,特别是花前期采集,严重影响
其自然更新,野生资源逐年减少。因此,过度的开发
利用,同时忽视资源的再生和保护工作是威胁山草
果生存,造成其逐渐稀有的主要原因之一。
6保护对策
6.1就地保护
就地保护是最理想的保护措施,这首先要求提
高人们尤其是当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减少或杜
绝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大宣传力度,提供经费实
施居民责任制保护手段,杜绝人为采摘。
6.2迁地保护和回归实验研究
在对山草果自然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繁殖
生物学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山草果的迁地保护,
对原生地和引种地山草果的生长动态、生境动态和
自然更新状况进行定位观察对比研究并监测其生
长发育规律,在此基础上把经过迁地培的人工种群
再引种到山草果原来适合的自然态系统中或适合
它们生存的环境中,增强山草果在群落中的群体作
用,从而避免其在原生环境的灭绝,逐步达到山草
果种群恢复的目的。
6.3建立科研机构, 开展对山草果人工栽培方
面的研究,解决其人工栽培难以成活这一难题,使其
种群数量尽快增加。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第八
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2]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种子植物目录
(上),云南出版社,1984.
[3]周铁生等,云南山草果精油的提取研究,香料香
精化妆品, 1995年, (3):10-12.
[4]周铁生等,云南山草果精油化学成分及香气的研
究,香料香精化妆品,1995年, (3):13-17.
[5]赵辉等,马兜铃属 AristolochiaL药用植物研究
概况,河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3年,33(4):
73-77.
摘 要:山草果为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作为中国特有种,主产于滇西北及四川西南部金沙江干热河谷的地区。由于生境范围极为局限,种
群数量稀少,目前已处于濒危状态。原产地的老百姓采集作为香料资源利用,使该种的生存受到更为严重的威胁。历来对此研究的较少,本文
对山草果的资源状况、分布现状、生境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进一步提出了保护对策。
关键词:山草果;马兜铃科;濒危;保护
本课题为西南林学院基金支持项目
130- -
DOI:10.13612/j.cnki.cntp.2008.1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