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6 血府逐瘀口服液在 HIE的应用
宋京华等[ 12] 为了探讨在 HIE 的治疗中达到疗效
及经济实惠的统一。适合基层推广 。近几年临床应用
脑活素治疗效果很好 ,但价格较贵 ,作者采用血府逐瘀
口服液合胞二磷胆碱中西医结合治疗 HIE47例 ,同单
用脑活素(A组)常用胞二磷胆碱(B组)作对照 ,治疗
组(C组)给血府逐瘀口服液(由桃仁 、红花 、赤芍 、川
芎 、川牛膝 、生地黄 、当归 、枳壳 、柴胡 、桔梗 、甘草组成 ,
每支 10ml由延边敖东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天 1
支分三次口服(鼻饲),胞二磷胆碱同对照组。轻 、中度
病例病程 7 ~ 10天 ,中度病例病程 10 ~ 15天 。结果显
示①3组中轻 、中 、重病例神经症状恢复时间经统计学
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 ,中度在 7天左右 ,重度在 12天
左右神经症状恢复。 ②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 A组与 C
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而 B 组与 A 、C 组比较差异显著
性。
7 新生儿窒息时缺氧对机体的损害是多脏器的 ,脑是
受损的重要脏器之一 ,体内存在高凝状态 ,脑血流降低
是脑损伤的主要原因 ,所以在治疗 HIE 时应用活血化
瘀药物降低血液粘稠度 ,使脑血流增快 ,而改善缺血缺
氧是非常必要的 。血府逐瘀口服液出自清代名医王清
任《医林改错》的血府逐瘀汤 ,该方具有活血化瘀 ,行气
止痛之功效 ,使血液稀释而改善了高凝状态 ,使脑血流
增快 ,而改善脑缺氧缺血有利于脑细胞的恢复 ,表明血
府逐瘀口服液合胞二磷胆碱在缩短 HIE 新生儿期疗
程 ,疗效与脑活素相当 , 可用此方替代脑活素治疗
HIE。脑活素药价较血府逐瘀口服液合胞二磷胆碱高
8倍 ,所以应用血府逐瘀口服液合胞二磷胆碱既经济
实惠又减少HIE的后遗症 ,在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提
高人口素质值得基层推广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正确诊断与治疗 ,是其疗
效的基础 ,我国地域辽阔 ,人口众多 ,各地医疗水平发
展很不平衡 ,但我期望能探求一套切实可行的中西医
结合治疗方案来改善其预后 ,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多年来中医中药的治疗由单一的药物提纯到复方制剂
的研究 ,已使其临床疗效得到了明显提高 ,且具备有方
便 、宜行 、质优 、价廉的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等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 ,1996.444~ 448
2 虞人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临床儿科杂
志.1993 , 11(1):4
3 扬达胜 ,王礼周 ,李建国.川芎嗪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
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00 ,20(8):570
4 张秋才 ,李黎辉 ,赵桂英.川芎嗪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栓素
B2 及 6-酮-前列腺素 Fα含量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 , 20
(12):942
5 朱芮 ,王晓榕 ,邹典定.川芎嗪对缺氧缺血性脑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02 ,22(1):70
6 耿松乔 ,韦红.脑活素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
性脑病 42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01 ,21(3):216
7 陈红武 ,黄静 ,姚英民.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
病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 21(10):752
8 扬玮.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30例.中国中
西医结合杂志 , 2001 , 21(11):805
9 江凤霞 ,王世俊 ,钟亮.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中 、重度新生缺氧缺血
性脑病的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01 , 21(12):903
10 何维莉,胡苏平 ,王茜.儿脑清合剂配合西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
性脑病 38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03 ,23(6):462.
11 邱丙平,李杰 ,王晓燕.生脉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53
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04 ,24(10):931
12 宋京华,李萍.血府逐淤口服液佐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
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05 ,25(2):167
(收稿日期:2005.11.20)
【实验研究】
土人参根 、叶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聂建华 阮时宝 吴符火 福建中医学院(350003) 陈群航 福建省福州市蔬菜研究所(350000)
摘 要:目的:分别通过对土人参根 、叶的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为土人参安全性作出初步的评价 。方法:通过预实验最大剂
量浓缩浓度一次灌胃判断测定 LD50的可能性 ,据此用改良蔻氏法测定 LD50或 MTD。结果:在预实验中小鼠无一死亡 ,故测不出
LD50 ,而测定MTD;MTD结果显示小鼠口服土人参根 、叶最大耐受量相当于 60kg ,人临床日用量的 900 倍 、810 倍 。结论:土人参根 、
叶作为一种可食可药的野菜是安全 、可食用的 。
关键词:土人参/急性毒性实验 最大耐受量 野菜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914(2006)03-0056-03
56 光明中医 2006年 3 月第 21卷第 3 期 CJGMTCM March 2006.Vol 21.3
本课题是福建省福州市科委重点攻关项目。
课题来源:保健型野菜的品种筛选及生产技术研究NO:2003-36
土人参 ,是双子叶植物药马齿苋科植物栌兰[ 1] ,资
源丰富 ,具有健脾润肺解毒之功。土人参根 、叶作为一
种可食可药野菜已广泛出现于闽东南市民的餐桌 ,但
实验研究甚少 ,本课题组旨在通过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
对其安全性作出初步的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清洁级体重 18 ~ 22g 昆明种小鼠 ,雌雄各
半 ,购于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 ,许可证
号:SCXK(沪)2003-0003。
1.2 药物:取药品土人参根 、叶(由福建省福州市蔬菜
研究所提供)分别加水 10倍 ,浸泡 30分钟 ,煮沸 20分
钟 ,过滤去渣为 1液;然后同法再加水 8 倍煮沸 1次 ,
为2液 ,将1 、2液混合 ,分别减压浓缩致 10g ml 、9g/ml ,
入冰箱保鲜备用 。
1.3 实验方法
1.3.1 预实验:取清洁级体重 18 ~ 22g昆明种小鼠 20
只 ,禁食不禁水 12h ,分为两组 ,以土人参根 、叶水煎浓
缩液(10g ml 、9g ml),最大剂量(0.3ml/10g)一次灌胃 ,
连续观察 7d ,记录期间小鼠死亡数和一般情况 ,若死
亡数≥30%,则用实验 1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若不
足以引起死亡 ,则用实验 2测定最大耐受量(MTD)。
1.3.2 实验 1 、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2] :
(1)清洁级体重 18 ~ 22g 昆明种小鼠 40 只 ,禁食
不禁水12h ,以 10只为一组根据性别 、体重分层随机分
成4组 ,选择组距较大的一系列剂量 ,分别灌服药物 ,
观察出现的症状并记录死亡数 ,找出引起 0%及 100%
死亡率剂量的所在范围。
(2)根据 0%及 100%死亡率剂量 ,确定组间比值。
清洁级体重 18 ~ 22g 昆明种小鼠 60只 ,禁食不禁水
12h ,根据性别 、体重分层 ,雌雄各半 ,随机分成 5组 ,一
次性灌胃 ,连续观察 7天 ,详细记录动物毒性反应情况
和死亡情况 ,计算 LD50的可信区间 ,记录中毒症状 、中
毒发生时间 、持续时间 、恢复期等;死亡动物及时进行
尸检 ,记录病变情况 ,若肉眼变化明显应作病理切片检
查。
1.3.3 实验 2 、最大耐受量(MTD)的测定:取清洁级体
重18 ~ 22g 昆明种小鼠40只 ,禁食不禁水 12h ,根据性
别 、体重分层随机分成两组 , 雌雄各半 。以土人参根
(10g ml)或土人参叶(9g/ml)浓缩液 ,最大剂量(0.3ml/
10g)灌胃 ,一组灌胃 2 次/日 ,另一组灌胃 3次/日 ,灌
胃1天 ,连续观察 7天 ,详细记录动物反应情况和死亡
情况 。
2 结果
在预实验中小鼠无一死亡 ,故测不出 LD50 ,按实验
2测定最大耐受量 ,土人参根 、叶水煎浓缩液分别灌胃
给药 ,0.5 ~ 1小时后出现自主活动减少 、静卧不动 、闭
目 、反应迟钝 ,尤以土人参叶组明显。24小时后 ,土人
参根组多数小鼠活动恢复正常 ,36小时后 ,土人参叶
组多数小鼠活动恢复正常 ,整个过程中没有出现惊厥 ,
抽搐。7天内小鼠全部存活 ,7d后处死动物并解剖 ,肉
眼观察心 、肝 、脾 、肺 、肾等主要脏器 ,外观未见异常改
变。
实验表明 ,小鼠口服土人参根 、叶最大耐受量分别
为900g/kg·d 、810g/kg·d ,土人参根 、叶临床用量均为
60g/人·d[ 4] ,按小鼠平均体重 22g ,计算[ 3] 可得相当于
体重为60kg的人临床日用量的 900倍 、810倍。
3 讨论
土人参又名水人参(《天宝本草》),参草 、土高丽
参 、假人参(《中国药植志》),土洋参(《贵州民间方药
集》),土参 、紫人参(《福建民间草药》),瓦坑头(《广西
中药志》),福参(《闽南民间草药》),土红参(《闽东本
草》),飞来参(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瓦参(《昆
明民间常用草药》)。拉丁名称:RadixTaliniPaniculati(药
材)、Talinumpaniculatum(Jacq)Gaertn(原植物栌兰)。英
文名:PanicledFameflower。分布福建 、浙江 、江苏 、安徽 、
河南 、广西 、广东 、四川 、贵州 、云南等地;其根性味苦 ,
平 ,无毒《福建民间草药》 ;入脾 、肺二经 。功效:健脾润
肺 ,止咳 ,调经 ,治脾虚劳倦 ,泄泻 ,肺劳咳痰带血 ,眩晕
潮热 ,盗汗自汗 ,月经不调 ,带下。其叶性味微甘 ,平;
入脾经。功效:解毒消痈 、通乳汁 ,消肿毒 ,解毒药;治
痈肿 、疔疮[ 5] 。土人参主含环烯醚萜 ,有类似地黄养
阴 、生津 、益精填髓的作用。同时含三萜皂苷 ,亦有类
似人参大补元气 ,补脾益气 、生津 、安神 、增强免疫机能
之功效 。此外尚含香豆素类 、挥发油和糖类等[ 6] 。土
人参具有补中益气 、润肺生津 、滋补强壮等保健功效。
叶可凉拌 、炒食 ,也可做汤或涮食 ,口感柔滑 ,清爽可
口 ,肉质根可与排骨炖煮 ,别有风味[ 7] 。
急性毒性试验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实现。一种是半
数致死量(LD50);另一种是最大耐受量试验(MTD即安
全限度试验)。本实验通过预实验最大剂量浓缩浓度
一次性给小鼠灌胃 ,连续 7天观察动物死亡情况来判
断测定半数致死量的可能性 ,据此用改良蔻氏法测定
LD50或测定MTD。
本课题组通过土人参根 、叶的清洁级小鼠急性毒
性实验研究 ,可以得出土人参根在人口服量是临床日
用量的 900 倍内 ,即 54000g/人·d 是安全的 、无毒性
的 ,土人参叶在人口服量是临床日用量 810倍内 ,即
57光明中医 2006年 3 月第 21卷第 3 期 CJGMTCM March 2006.Vol 21.3
48600g/人·d是安全的 、无毒性的。在实际生活中一个
人一天是很少能食用近 50公斤蔬菜 ,故土人参根 、土
人参叶作为一种可食可药的野菜初步看来是安全的 、
无毒性的 ,可进一步研究 、开发 、推广种植 。当然其安
全性还有待今后通过长期毒性实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主编.中药大辞典[ M] .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 , 1986.79~ 79
2 张大方主编.药理与中药药实验[ M] .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 , 2002.333~ 37
3 陈奇主编.中药药理实验方法[ M] .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94.29~ 30
4 兰茂著.滇南本草[ M] .第三卷.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1978.343 ~
344
5 徐文友 ,严西林 , 粟军昌.土人参的生药学研究[ J] .中医药学报 ,
1995,(3):15~ 16
6 王德槟.药食同源蔬菜前景广阔(续)[ J] .中国农村科技 , 2003 ,(7):
16~ 16
(收稿日期:2005.09.28)
中药复方糖肾康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
TNF-αmRNA表达的影响
张建文 许琛珂 李迎霞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5000)
摘 要: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糖肾康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肾脏保护机制 。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
组)、糖脉康治疗组(C 组)、伊那普利治疗组(D组)、糖肾康治疗组(E组),每组 10 只 。观察 8周后 ,用 RT-PCR检测各组肾皮质 TNF-
αmRNA的表达 。检测体重 、血糖 、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肾重指数 。结果:B 组 8 周后出现体重显
著降低(P <0.01);血糖 、肾重指数 、血 BUN与 Cr 水平显著升高(P <0.01);肾皮质 TNF-αmRNA 的表达明显增高(P <0.01)。经过
糖肾康 8周的治疗后 ,体重显著回升(P <0.01);血糖 、肾重指数 、UAER 显著降低(P <0.01);肾皮质 TNF-αmRNA 的表达明显降低
(P <0.01)。结论:糖肾康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为糖肾康下调 TNF-α系统的表达 ,后者有抑制细胞
肥大 、减少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合成的作用 。
关键词:糖肾康/早期糖尿病肾病;肿瘤坏死因子α
中图分类号:R25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914(2006)03-0058-03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常见和严重的慢
性并发症之一 ,其基本病理改变是系膜细胞增生及细
胞外基质(ECM)成分产生增加。DN的发病机理十分
复杂 ,涉及诸多因素 ,但长期高血糖引起的代谢紊乱则
是其最基本原因 ,其详细机理尚不完全清楚 。肿瘤坏
死因子作为促炎细胞因子在多组织中影响葡萄糖浓度
的稳定性。近年来炎症反应在糖尿病发生 、发展中的
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本实验观察中药复方糖肾康对肾
皮质 TNF-αmRNA表达。以讨论TNF-α参与 DN发生 、
发展的机制及糖肾康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模型建立:选择 Wistar 大鼠 60 只 , 雌雄兼
用 ,体重 200g±50g 、健康 、年龄 4个月左右(由兰州医
学院提供)。实验前适应性喂养一周后 ,高脂高糖喂养
一个月。留出 12只作为空白对照组 ,其余的用于糖尿
病造模 , 造模前禁食 12 小时 , 将链脲菌素溶解于
0.1mol/L 柠檬酸钠缓冲液中(pH 值 4.0),单侧腹腔注
射链脲菌素(30mg/kg)。72小时后尾静脉取血测血糖
>=16.6mmol/L ,尿糖呈+++~ ++++时 ,确定为糖尿
病模型建立。
1.2 动物分组及给药:将 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
(A组)12只 、糖尿病模型组(B 组)12只 、伊那普利组
(C 组)12只 、糖脉康治疗组(D组)12 只和糖肾康治疗
组(E组)12只 。灌胃剂量按大鼠用药剂量为人的 20
倍计算 。C组:每日灌服糖肾康 6g/kg·d , D组:每日灌
服糖脉康 6g/kg·d , E组:每日上午灌服伊那普利 7mg/
kg·d(人用量 20mg/d)。A组和 B 组灌服等体积的生
理盐水。实验期间 ,所有动物在同一条件下 ,室温保持
在20 ~ 24℃,相对湿度 40%。自由饮水 ,标准饮食 。
1.3 标本收集:观察 8周后 ,代谢笼里收集夜晚 12小
时尿液测定尿蛋白 ,尿肌酐。处死前称重 ,观察体重变
化。颈动脉取血 ,待测血糖 、血肌酐 、血尿素氮 。统一
取出左肾并称重 ,分离肾皮质 ,放入液氮中以备后用。
1.4 肾皮质 TNF-αmRNA半定量检测:采用异硫氰酸
胍一步抽提法提取肾皮质组织总 RNA ,采用 RT-PCR
法对其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取总 RNA 2μg作为模板 ,
反转录为 cDNA。大鼠的 TNF-α及 β-actin的引物由上
海生工合成 。引物序列如下:β-actin引物正链:5′-TCT
58 光明中医 2006年 3 月第 21卷第 3 期 CJGMTCM March 2006.Vol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