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藏药点地梅属药学研究进展
郭 龙 1 ,巩 江 2 ,倪士峰 1* ,路 锋 1 ,侯恩太 1 ,张敏 2 ,孙芳云 2
(1.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9;2.西藏民族学院医学系 ,陕西咸阳 712082)
摘要 在广泛进行文献检索的基础上 ,综述了点地梅的种属、成分、药理、临床应用 ,为其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点地梅;成分;药理;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28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0)13-06706-01
PharmacologicalResearchProgressofTibetanMedicineAndrosaceL.
GUOLongetal (KeyLaboratoryofResourceBiologyandBiotechnologyinWesternChinaofMinistryofEducation, ColegeofLifeSci-
ence, NorthwestUniversity, Xi an, Shaanxi710069)
Abstract Basedonextensiveliteraturesearch, species, components, pharmacologyandclinicalapplicationofAndrosaceL.weresumma-
rized, whichwilprovidereferencebasisfortheexplorationandutilization.
Keywords AndrosaceL.;Component;Pharmacology;Clinicalapplication
基金项目 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
金项目 (KH09030);西藏自治区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
(20091012)。
作者简介 郭龙(1989-), 男 ,陕西户县人 ,本科生 ,专业:生物科学。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 2010-02-01
1 物种简介
点地梅 ,为报春花科点地梅属(AndrosaceL.)多年生植
物 ,俗称 “喉咙草 ”和 “铜钱草 ”。叶生于根状茎或根出条端 ,
形成莲座状叶丛。叶丛单生 、数枚簇生或多数紧密排列 ,使
植株成为半球形的垫状体 。伞形花序;花萼钟状至杯状 , 5
裂;花冠白色 、粉红色或深红色 ,少有黄色 ,筒部短 ,通常呈坛
状 ,喉部常收缩成环状突起 ,裂片 5,全缘或先端微凹;雄蕊
5,花丝极短 ,贴生于花冠筒上;花药卵形 ,先端钝;子房上位 ,
花柱短 ,不伸出冠筒 。蒴果近球形 , 5瓣裂;种子通常少数 ,稀
多数 [ 1] 。
点地梅属约有 100种 ,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 。我国有
71种和 7变种 ,主要分布于四川 、云南和西藏等省区 ,西北 、
华北 、东北 、华东以及华南亦有少量种类分布。
该属许多种类是典型的高山植物 ,植株矮小 ,形成密丛
或垫状体 ,花色艳丽 ,适合布置岩石园或盆栽供观赏 ,亦有少
数种类为民间草药。主要药用种类有羽叶点地梅(Poma-
tosacefiliculaMaxim.),滇藏点地梅 (A.forestianaHand.-
Mazz.),西藏点地梅(A.mariaeKanitz.),小点地梅 [ A.gmeli-
ni(Gaertn.)Roem.]等。
李彦连在山东曲阜 “孔林 ”发现有点地梅的分布 [ 2] 。杨
培志等在陕西陇县进行植物采集时 ,采集到了直立点地梅 ,
系陕西首次发现 [ 3] 。Maria等评估了比利牛斯山点地梅物种
的保护情况及其生态指标 。孙克等研究认为 , 《本草纲目 》中
的谷精草的原植物为报春花科植物点地梅 [ 4] 。
2 成分研究
Yin等从点地梅地上部分分离到 2-羟基 -4-O-β-D-gluco-
pyranosylphenyl苯乙酸醋酸甲酯和 2-羟基-4-O-β-D-glucopyr-
anosylphenylaceticacid两种新酚苷类化合物 [ 5] 。廖志新等
从我国特有的单属单种植物羽叶点地梅分离到 13个化合
物 ,其中 ,化合物 3为一新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 ,命名为羽叶
点地梅甲苷(pomatosideA)[ 6] 。
顾声音等用 HNO3-HClO-H2O2消解四川点地梅样品 ,用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AAS)测定四川点地梅中金属元
素含量 ,结果显示 ,点地梅中含有较为丰富的 Fe、Ca、Mn[ 7] 。
李承花等采用层析法对点地梅 [ Androsaceumbelata
(Lour.)Mer.]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 ,分离得到 7个化
合物 ,分别为山柰酚 、芦丁 、槲皮素 、primulanin、saxifragifolin
B、saxifragifolinD和胡萝卜苷 [ 8] 。
黄先丽等用挥发油提取器(1)和水蒸气蒸馏(2)两种方
法提取挥发油 ,应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分离分析鉴定化学
成分;方法(1)得 33种化合物 ,方法(2)得 50种化合物 [ 9] 。
Pal利用酸水解法从点地梅中提取到 androsacenol;cycla-
miretinA;cyclamiretinD[ 10] 。
3 药理研究
秦向菁等对藏药点地梅进行了药理分析试验 ,研究认
为 ,点地梅在抗肿瘤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 11] 。Zhang等研究发
现 ,点地梅提取物 SaxifragifolinB对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有
一定作用 [ 12] 。张颂等研究认为 ,铜钱草具有强心作用 ,其强
心物质可能是苷类或某种生物碱 [ 13] 。
4 临床应用
杨文瑞用沸水煮点地梅 ,药水治喉痹 ,结果有效率达
90%[ 14] 。民间用其全草煎水服治喉痛有效 ,故有喉咙草之
称。在四川用作治疗跌打损伤。印度该属植物常用作避孕
及堕胎药 [ 15] 。臧浩等用点地梅一两 ,大青叶一两 ,土牛膝二
两 ,蒲公英一两煎服(均为鲜药材 ,干则减量)。每天一剂 ,早
晚分服 ,儿童减半。共治疗 150例急性扁桃体炎和咽喉炎患
者 ,治愈 148例 ,无效 2例 [ 16] 。左振常等通过考证认为 ,热衮
巴为藏医常用药物。全草有镇静 、镇痛 、解热和消炎等作用。
性苦 、寒。藏医用以治疗肝炎 、高血压 、子宫出血 、月经不调
及关节炎等症。但由于品种混乱 ,他们还对其原植物的真伪
进行了考证 ,并对常用正品———羽叶点地梅进行了生药学研
究 [ 17] 。萧成纹的研究指出 ,侗族有人用铜钱草配治 “跌打重
伤 ”(暗伤)药方 [ 18] 。栾宏庆用沸水煮点地梅 ,其药水用于治
喉痹 ,有效率可达 94.44%[ 19] 。
(下转第 6726页)
责任编辑 章炼红 责任校对 李岩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ofAnhuiAgri.Sci.2010, 38(13):6706, 6726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0.13.143
2.7 国外分布 南非。
注:A.雌虫前体部;B.雌虫尾部;C.雄虫头部;D.雄虫尾部。
Note:A.Prosomalregionoffemale;B.Tailoffemale;C.Headofmale;
D.Tailofmale.
图 1 肯特盘旋线虫
Fig.1 Rotylenchuskenti
2.8 鉴别特征 ①唇区半球形 ,唇环不明显;②口针基部球
形 ,前端向后倾斜;③受精囊球形 ,内充满精子;④侧尾腺口
位于肛门后 1~ 7个体环处。
2.9 近缘种 该种的近缘种为细尾盘旋线虫 Rotylenchuste-
nericaudatusLiu, Zhao&Duan, 1998[ 9] 、黄杨盘旋线虫 R.bux-
ophilusGolden, 1956[ 5] 。与细尾盘旋线虫的区别是:该种尾端
有一明显的腹突 ,而细尾盘旋线虫的尾端平到有钝的尾腹
突。与黄杨盘旋线虫的区别是:该种的虫体和口针较小 ,侧
尾腺口位置靠后;而黄杨盘旋线虫 L=920 ~ 1 370 μm, ST=
34 ~ 38 μm,侧尾腺口位于肛门前 5 ~ 15个体环处 。
3 讨论
该线虫群体的测量数据与原始数据 VandenBerg(1989)
[雌虫(n=12)L=0.5 ~ 0.7 mm;a=25.2 ~ 26.9;b=4.5 ~
5.6;c=20.4 ~ 31.6;c′=1.5 ~ 2.6;V=60 ~ 66;ST=20.9 ~
24.6 μm;O=10.5 ~ 31.9。雄虫(n=11):L=0.5 ~ 0.6mm;
a=26.2 ~33.6;b=4.7 ~5.4;c=22.6 ~ 31.8;c′=1.8 ~ 2.7;
ST=18.4 ~22.1μm;O=11.1 ~28.5;spi=19.5 ~ 23.2 μm;G
=7.4 ~9.6 μm。] 比较 ,除 c′值较小外基本一致 ,形态描述
也基本相符。
参考文献
[ 1] 刘维志 赵洪海.中国植物线虫志 [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4.
[ 2] BERGEVD, HEYNSJ.SouthAfricanHoplolaiminae.3.TheGenusRoty-
lenchusFilipjev, 1936[ J] .Phytophylactica, 1974, 6:165-184.
[ 3] CASTILLOP, VOVLASN, GOMEZ-BARCINAA, etal.Theplantpara-
siticnematodeRotylenchus(amonograph)[ M] .CórdobaBari, Granada:NematologiaMediteranea(Supplement), 1993.
[ 4] SHERSA.RevisionoftheHoplolaiminae(Nematoda)V.RotylenchusFil-
ipjev, 1936[ J].Nematologica, 1965, 11:173-198.
[ 5] SULTANMS.NewdescriptionofthegenusRotylenchusFilipjev, 1936(Ty-
lenchida:Hoplolaimidae)[ J].IndianJNematol, 1984, 14(2):141-147.
[ 6] 赵洪海 ,刘维志 ,段玉玺,等.中国北方纽带亚科线虫种类的部分鉴定
名录[ 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95, 27(3):190-195.
[ 7] 赵洪海 ,梁晨,刘维志 ,等.山东省纽带亚科线虫 Hoplolaiminae的种类
鉴定[ J].莱阳农学院学报 , 1997, 14(2):142-145.
[ 8] 袁辉,赵从凯,赵洪海.山东省纽带亚科部分种类的鉴定名录 [ 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4(2):120-122.
[ 9] 刘维志 ,赵洪海 ,段玉玺.盘旋线虫属—新种———细尾盘旋线虫(线虫
纲:垫刃目:纽带科)[J] .动物分类学报, 1998, 23(3):225-228.
(上接第 6706页)
5 植物组培
聂勇以点地梅无菌苗的嫩叶为外植体 ,研究了不同质量
浓度的 2, 4-D和 6-BA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研究发现 ,
诱导愈伤组织的较优培养基组合为 MS+2, 4-D1.0 mg/L+
6-BA0.4 mg/L[ 20] 。
6 问题与展望
(1)通过文献查阅得知 ,国内外对藏药点地梅的药理学
研究极少 ,有待加强 。
(2)已经从点地梅属植物中分离 、鉴别出部分药用成分 ,
但很不系统 ,需要进一步完善。
(3)未见有利用点地梅制作新药的报道 ,因而 ,地点梅很
有开发价值。
(4)点地梅资源比较丰富 ,广泛分布于我国川藏地区 ,具
有极大的药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但是对其资源的保护也迫在
眉睫。
参考文献
[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报春花科 [ M] //中国植物志:59卷.第一分册.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9:141-201.
[ 2] 李彦连.曲阜孔林药用维管植物资源及利用 [ J].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1(9):24-33.
[ 3] 杨培志,吴振海,王佺珍.陕西报春花科 1种新记录植物———直立点地梅[ J].西北植物学报, 2008, 28(2):403– 405.
[ 4] 孙克 ,缪珠雷.《本草纲目》中的谷精草的原植物 [ J].医古文知识 , 2002(2):32-33.
[ 5] YINZQ, LICH, WANGY, etal.Twonewphenolicglycosidesfromthe
aerialpartsofAndrosaceumbelate[ J].ChineseChemicalLeters, 2009, 20
(7):836-838.[ 6] 廖志新 ,张华,岳建民.羽叶点地梅的化学成分[ J].植物学报 , 2003, 45
(11):1378-1382.[ 7] 顾声音 ,黎国兰 ,李松.FAAS法测定点地梅中金属元素含量 [ J] .绵阳
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7(11):45-47.[ 8] 李承花 ,殷志琦 ,黄晓君 ,等.点地梅的化学成分 [ J].中国天然药物,
2008, 6(2):123-125.[ 9] 黄先丽 ,王晓静 ,贾献慧.点地梅的挥发油成分分析[ J] .食品与药品,
2009, 11(3):32-34.[ 10] PALBC, GITAR, MAHATOSB.Phytochemistrytriterpenoidsapogenols
fromandrosacesaxifragifolia[J] .TheStructureofAndrosacenol, 1984, 23(7):1475-1479.
[ 11] 秦向菁.抗乙型肝炎病毒藏药及活性部位的研究 [ D].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2004.
[ 12] ZHANGDM, WANGY, TANGMK, etal.SaxifragifolinBfromAndro-saceumbelatainducedapoptosisonhumanhepatomacels[J].Biochem-
icalandBiophysicalResearchCommunications, 2007, 362(3):759-765.[ 13] 张颂 ,刘云,朱善瑾,等.铜钱草之强心作用[ J].南京药学院学报 , 1959
(4):31-35.[ 14] 杨文瑞.点地梅治喉痹 [ J].中成药, 1993(12):46-46.
[ 15]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 [ 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 16] 臧浩.点地梅合剂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 J].江苏医药, 1976(6):
56-56.
[ 17] 左振常,冯赤华.藏药“热衮巴”的考证及生药学研究 [ J].青海医药杂志, 1985(6):53-55.
[ 18] 萧成纹.侗医药验方集锦(二)[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04(3):
182-184.
[ 19] 栾宏庆.点地梅治疗咽喉炎 72例 [ J].新疆中医药, 1994(3):49.[ 20] 聂勇.2, 4-D和 6-BA对点地梅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J] .阿坝师范高
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23(4):126-128.[ 21] GARCIAMARIAB, DAVIDGUZMAN,DANIELGONI.Anevaluationof
thestatusoffivethreatenedplantspeciesinthePyrenees[ J].BiologicalConservation, 2002, 103(2):151-161.
6726 安徽农业科学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