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延绳式种植水蕹菜在上海郊区养殖虾塘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全 文 :延绳式种植水蕹菜在上海郊区养殖
虾塘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郭 印1,2, 戴习林1, 苌建菊2, 熊昭娣2, 叶 聪1
(1.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 201405; 2.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技术系,上海 201600)
摘 要:利用延绳式在室外养殖虾池种植水蕹菜,研究其对养殖池塘水质与养殖产量的影响效果。 试验结果显
示,种植水蕹菜后池塘水体透明度、TN、TP、CODMn和叶绿素 a 稳定性都优于对照池,微生物量变化较对照池也明显
稳定。 种植池每 667 m2收获水蕹菜鲜重 200.8(±3.3) kg,水蕹菜对投入水体的氮吸收率为 3.18%,磷吸收率为 1.79%。
种植池中对虾产量以及对水体氮磷去除率略高于对照池。 虾池种植水蕹菜不仅能有效改善水质,还可提高养殖的经
济效益。
关键词:水蕹菜; 虾池; 水质; 营养去除
中图分类号:S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74X(2015)01-0022-05
Application effect by longline tyke planting water spinach
in shrimp ponds in the suburbs of Shanghai
GUO Yin1,2, DAI Xi-lin1, CHANG Jian-ju2, XIONG Zhao-di2, YE Cong1
(1. College of Fisheries and Life Science,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405, China;
2. Department of Animaal Science, Shanghai Vocation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hanghai 201600, China)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water quality and aquatic production in an aquaponic system, the aquatic vegetable
Ipomoea aquatic was planted on floating beds in outdoor shrimp ponds. Results showed that water quality indices including
water transparency, TN, TP, CODMn, chlorophyll-a and microbial biomass were more stable than those in control. The fresh
weight of I. aquatic was 200.8 (±3.3) kg, the removal percentages of TN and TP were 3.18% and 1.79%, respectively. The
shrimp production and the rate of remova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planded pond were sligh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pond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water quality could be improved effectively and a higher shrimp density could
be stocked in the ponds planted I. aquatic.
Key words: I. aquatic; shrimp pond; water quality; nutrients removal
我国半精养模式虾池是一个半人工控制的生态系
统[1-2],养殖过程中不断积累的残饵、动物排泄物以及生
物遗骸成为虾池生态系统的主要污染物来源。 池塘养
殖模式中对虾对饲料的利用率不高[3],残饵粪便被池水
溶解或经微生物分解矿化作用后产生可溶性营养物质
进入养殖水体,未被浮游植物利用的氮、磷营养盐悬浮
在水体或沉积于池塘底部, 水体过多的营养盐不仅不
利于对虾生长, 且易对养殖水体及周边水域造成负面
影响[4]。 水蕹菜为本土经济作物,具有生长迅速、能有效
吸附与吸收水中营养物质的特点。 近年诸多研究表明
水蕹菜是一种净水能力较强的水生植物 [5-9],其被收割
后可以作为蔬菜食用,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且每次收
割都能促进水蕹菜的生长,加快对水体营养盐的吸收。
本试验采用便于收割的延绳式种植方法在上海郊区某
养殖场开展水蕹菜种植试验, 探讨水蕹菜对养殖池塘
中营养物质吸收效果以及对虾类生长的影响, 为今后
养殖水体的生物修复提供一种科学简便有效的方法,
为对虾生态养殖模式发展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
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在上海市奉贤区的 4 口室外土质池塘中进
行,试验池每个池塘面积约为 1 300 m2,深 1.5 m,各安
收稿日期:2014-09-05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部分地方院校能力建设项目(133205
01900);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沪农科攻字[2010]第 1-
6 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建设项目(J50701)
作者简介:郭印(1987-),男,硕士,助教,E-mail: guoy@shafc.
edu.cn
通讯作者:戴习林(1969-),男,教授,E-mail: xldai@shou.edu.
cn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年第 1期22
C M Y K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15.01.031
装两台底部曝气增氧机(1.5 kW),试验塘中主要养殖
对象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mei),虾苗来源于
海南文昌,放苗密度为每 667 m2 5万尾。试验池中 2 口
种植水蕹菜(种植池),另外 2 口不种植水蕹菜(对照池)。
池塘放入虾苗 20 d 后种植水蕹菜,水蕹菜苗均来自于
本地蔬菜市场, 挑选生长良好的水蕹菜苗称重后按每
667 m2 20 kg,采用延绳式种植于种植池中,即取一定
量水蕹菜植株按照 0.5 m等间距成束固定于尼龙绳上,
再将尼龙绳两端固定于岸上, 相邻尼龙绳之间相距 2
m,菜漂浮于水面上。
1.2 人工管理
养殖试验周期为 7~9 月,每日 8:00、17:00 投喂明
辉牌配合饲料各 1 次。 试验池日投喂量保持一致。 晴
日每天晚间开动增氧设施,定期洒微生物制剂,4 个试
验池塘的人工操作保持高度一致。
1.3 样品采集和测试分析
每 10 d测定试验池的水样 1次, 采样时间为上午
8:00,水体溶解氧和酸碱度分别用溶氧仪和 pH 计现场
测定,水体透明度用萨氏盘测定。 采集水样时固定一个
采样点取上、中、下水层水样混匀后,立即送至实验室
进行测定,采用奈氏试剂法[10]、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 [10]、
锌镉还原法[10]、磷钼蓝分光光度法[10]分别测定试验水体
中的总氨氮(TAN)、亚硝态氮含量(NO2--N)、硝态氮含
量(NO3--N)、活性磷酸盐含量(PO4-P);总氮 (TN)、总磷
(TP)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11]、硫酸
钾消解-钼锑抗比色法[11],化学需氧量(CODMn)则用碱性
高锰酸钾法测定[10]。用 0.5 μm滤膜过滤,滤膜上的过滤
物冰冻后,经热乙醇抽提,测定水体叶绿素 a 的含量 [12],
养殖结束后,统计水蕹菜和对虾的产量,并测量饲料、
虾体和蔬菜中 TP和 TN含量[13]。
1.4 异养菌和弧菌总数测定方法
每 10 d 采用稀释倒平板法[14]测定养殖水体中的异
养菌、弧菌总数,异养菌培养采用 2216E 培养基,弧菌
培养采用 TCBS培养基[14]。
1.5 对虾生长测量与水体氮磷收支估算
每 10 d随机取 10尾凡纳滨对虾测量其体长体重,
并计算平均值,试验结束后统计对虾与水蕹菜的产量。
水蕹菜和对虾对投入水体的氮(磷)的利用率用收获与
初始的氮(磷)含量的差值除以饲料中氮(磷)的输入
量,输入的营养物来源于初始种植的饲料、水蕹菜、养
殖用水以及虾苗,最终转化为输出部分包括对虾、水蕹
菜、水体以及底泥。
2 结果与分析
2.1 虾池氮磷营养盐的变化
2.1.1 三态氮与总氮变动趋势 试验过程中, 随着养
殖天数与投喂量的增加,残饵以及排泄物在不断积累。
在养殖开始到 60 d 内水体三态氮含量呈现总体上升
趋势,自养殖开始到养殖 50 d 左右,试验池中无机氮
含量均保持在较低状态, 水体氨氮含量在 0.109~0.281
mg/L范围内波动,亚硝态氮含量处于 0.015~0.059 mg/L
之间,硝态氮含量维持在 0.121~0.329 mg/L,各试验池
的氨态氮、亚硝态氮、硝酸盐氮浓度明显高于对照水源
地。 如图 1所示,种植池水体三态氮的波动幅度小于对
照池,说明水蕹菜在维持水质稳定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在养殖进行到第 60 d 水体无机氮指标均达到最大值,
其中种植池氨氮、 亚硝态氮、 硝态氮含量分别达到
0.760、0.110、1.093 mg/L。 与之对应的对照池水体氨氮、
亚硝态氮、硝态氮含量分别为 1.000、0.163、1.321 mg/L,
明显高于种植水蕹菜的水体。 在 60 d 后停止投喂,各
指标均出现下降。水体 TN含量自养殖开始后一直处于
上升状态,60 d 后种植池水体总氮未像对照池一样出
现明显上升。由图 1可知,试验期间,水体中的 TN含量
保持在 1.42~4.26 mg/L,含量随着养殖时间和投饵量的
增加逐渐增大,到养殖后期种植池的 TN 含量明显低于
对照池。
2.1.2 活性磷酸盐与总磷变动趋势 试验 20~60 d期间
试验池水体活性磷均处于较低水平 0.006~0.013 mg/L,第
60 d 水质测定显示种植池达到 0.018 mg/L, 对照池的
活性磷酸盐含量养殖第 60 d 突然增大到 0.051 mg/L,
30~60 d 种植池活性磷酸盐含量一直低于对照池,种植
池活性磷酸盐含量则在第 70 d 突然升高,与水体浮游
植物数量的减少有关。 养殖对虾期间试验池水体总磷
含量一直处于上升状态。 由图 1 可知,试验期间,水体
中的 TP含量保持在 0.11~0.46 mg/L, 含量随着养殖时
间逐渐增大。到养殖后期试验池水体 TP含量两者差异
不明显。
2.2 其他水质指标变化情况
试验期间, 种植池和对照池的其他水质指标变化
状况见表 1。 由表 1 可知,4 口试验池水温总体趋势基
本一致,主要受实时气温的影响,种植池与对照池水温
均值分别为 27.8、27.5℃, 最高与最低水温均处于适宜
对虾生长的温度范围[15]。养殖对虾期间,虾池水体的 pH
与 DO的变化范围波动较小,种植池与对照池 DO 波动
范围分别为在 5.4~7.3 mg/L,5.1~7.4 mg/L,种植池与对
照池 pH 波动范围分别为 7.96~8.33 mg/L,7.95~8.40
mg/L,两者的变化趋势呈现明显的相关性。 体现为随着
水体溶氧含量的降低,水体 pH 也出现下降,两者波动
范围基本均维持在合适生长的范围内。 随着养殖时间
的增加,试验池水体透明度逐渐降低。 养殖后期透明度
和叶绿素 a 呈现显著负相关, 浮游植物的数量多少明
23
C M Y K
表 1 养殖期间部分水质变化状况
养殖时间(d)
20
30
40
50
60
70
x±SD
试验池
种植池
对照池
种植池
对照池
种植池
对照池
种植池
对照池
种植池
对照池
种植池
对照池
种植池
对照池
水温(℃)
30.2±0.1
30.1±0.1
30.1±0.1
30.1±0.1
31.5±0.6
31.1±0.1
27.4±0.4
27.2±0.1
26.4±0.3
26.0±0.1
21.5±0.1
20.9±0.0
27.9±0.1
27.5±0.0
pH
8.21±0.03
8.17±0.05
8.20±0.17
8.23±0.01
7.99±0.10
7.96±0.04
8.33±0.26
8.13±0.04
7.96±0.06
7.95±0.11
8.25±0.06
8.40±0.03
8.16±0.11
8.14±0.01
DO(mg/L)
6.3±0.1
6.6±0.1
5.6±0.9
6.1±0.1
5.6±0.6
5.1±0.2
7.2±0.9
7.4±1.1
5.4±1.0
6.3±0.1
6.9±0.6
7.3±0.7
6.2±0.4
6.8±0.1
透明度(cm)
43±3
47±2
30±2
30±1
24±6
24±2
13±3
17±7
22±5
16±1
13±6
19±1
24±3
25±1
叶绿素 a(mg/L)
0.049±0.000
0.011±0.005
0.109±0.005
0.084±0.059
0.168±0.010
0.195±0.010
0.126±0.010
0.241±0.005
0.115±0.004
0.109±0.005
0.133±0.030
0.088±0.005
0.116±0.003
0.121±0.013
CODMn(mg/L)
8.36±1.10
9.16±0.61
9.63±1.77
7.76±0.30
10.05±0.64
9.92±1.36
15.65±0.04
15.36±0.91
14.66±0.54
15.36±1.36
17.60±0.91
19.20±1.36
12.66±0.65
12.80±0.88
种植池 对照池1.2
1.0
0.8
0.6
0.4
0.2
0
TA
N


( m
g/
L)
20 30 40 50 60 70
养殖时间(d)
0.20
0.15
0.10
0.05
0
NO
2-
N


( m
g/
L)
20 30 40 50 60 70
养殖时间(d)
20 30 40 50 60 70
养殖时间(d)
20 30 40 50 60 70
养殖时间(d)
种植池 对照池
2.0
1.5
1.0
0.5
0
NO
3-
N


( m
g/
L)
PO
4-
P


( m
g/
L)
0.10
0.08
0.06
0.04
0.02
0
种植池 对照池 种植池 对照池
A B
C D
5
4
3
2
1
0
TN


( m
g/
L)
0.5
0.4
0.3
0.2
0.1
0
TP


( m
g/
L)
种植塘 TP
对照塘 TP
种植塘 TN
对照塘 TN
20 30 40 50 60 70
养殖时间(d)
E
A:试验池水 TAN 含量;B:试验池水 NO2--N 含量;C:试验池水 NO3--N 含量;
D:试验池水 PO4-P 含量;E:试验池水 TN、TP 含量
图 1 不同试验池池水主要水质指标含量
24
C M Y K
2.1
1.6
1.2
0.8
0.4
0
20 30 40 50 60 70 80
养殖时间(d)
14
12
10
8
6




( C
FU
/m
L)





( C
FU
/m
L)
20 30 40 50 60 70 80
养殖时间(d)
种植池
对照池
种植池
对照池
图 2 试验水体弧菌和异养菌数量
显影响到透明度的大小。 化学需氧量随着养殖天数的
增加逐渐升高 , 到第 70 天达到峰值 , 两口试验池
CODMn 变化范围为 9.14~18.24 mg/L,7.58~19.96 mg/L,
相比较两口对照池的 7.97~19.24 mg/L,7.55~20.16 mg/
L,尽管试验池水体 CODMn 平均值差别不大,但对照池
变化范围更大。
由图 2 可知,对虾养殖期间,弧菌和异养菌数量变
化较大,种植池弧菌与异养菌最大数量分别为 0.49×103
、1.24×104 CFU/mL, 对照池弧菌与异养菌数分别为
1.87×103、1.31×104 CFU/mL。 郭平等[16]指出,中国对虾正
常塘异养菌与弧菌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 52~2.7×104、
14~3.0×103 CFU/mL。 本试验水体中弧菌异养菌数量变
化范围较大,但均处于水体正常范围。 由图 2 可知,对
照池弧菌数量在第 50 天有了明显的增加并达到最大
值, 与之相对的种植池则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变化
范围,异养菌数量变化表现为前期种植池高于对照池,
在第 50 天之后,对照池数量高于种植池,并在第 60 天
达到最大值。
2.3 试验池养殖效果
试验结束后将收获的对虾与水蕹菜进行称重,统
计结果显示,种植池对虾产量平均为每 667 m2 184.2 (±
4.1)kg;对照池为每 667 m2 160.1 (±5.7)kg。 由于养殖后
期对照池部分对虾出现死亡, 使得对照池产量明显低
于种植池。 平均每 667 m2水面收获水蕹菜 200.8(±3.3)
kg,其中适宜食用部分为 78.0(±1.3)kg。
试验期间测量对虾体长体重结果见图 3,对两组试
验池中对虾体长体重作平均值的成对 t 检验, 结果显
示,种植池与对照池对虾平均体长、体重均存在显著差
异(P<0.05),种植池均优于对照池。 然而最终收获阶段
体长体重差异不明显是因为对照池淘汰了部分养殖对
象后, 人工改善了水质环境, 剩余虾类得以良好的生
长。 该结果表明,良好的水质是对虾快速生长和高产的
必要条件之一, 这一观点已得到国内外广大学者的认
可。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水蕹菜发达的根系不仅吸附了
大量水体的悬浮物质,同时也发现有河虾在其间活动,
无形中增加了池塘生物多样性, 对维持整个池塘生态
系统稳定起到了有利的作用。
2.4 试验池氮磷收支比较
根据对虾和水蕹菜的初始投入量和最终收获量,
计算其对溶解于水体中氮、磷的利用率。 水体中氮、磷
的来源主要来自投喂的人工饲料,最终主要的氮、磷输
出途径是对虾、底泥、水体以及水蕹菜,试验池氮磷情
况见表 2。 由表 2可知,种植池对虾对饲料氮利用率为
38.43%,对照池为 33.36%;种植池中对虾对饲料磷利
用率为 21.04%,对照组为 18.01%。 水蕹菜可吸收利用
残饵、 对虾粪便与排泄物分解与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
12
10
8
6
4
2
0


( c
m

16
14
12
10
8
6
4
2
0


( g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养殖时间(d)
图 3 对虾生长期间体长体重比较
体长 体重
表 2 养殖期间试验池氮与磷的输入、输出占比 (%)
输入 *
输出 **
饲料
水蕹菜
试验前水体
虾苗
水蕹菜
收获对虾
试验后水体
底泥
种植池
79.75
0.46
19.44
0.35
2.99
31.00
48.05
17.96
对照池
79.74
0.00
19.91
0.35
0.00
26.95
64.05
9.00
种植池
88.03
0.26
11.50
0.21
1.84
18.74
45.70
33.73
对照池
88.52
0.00
11.26
0.21
0.00
16.15
45.05
38.79
注:表中“*”为输入项中未计入雨水、空气溶入与底泥释放
的氮磷;“**”为输出量与总输入量百分比。
试验池氮磷
输入与输出
氮收支 磷收支
25
C M Y K
物质,水蕹菜对饲料中氮利用率为 3.18%,磷利用率为
1.79%。由此可见,池塘种植水蕹菜对于提高虾产量、吸
收水体氮磷有明显的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养殖过程中试验池水体的残饵、 排泄物及动植物
尸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释放出氮磷, 部分氮磷被浮游
植物吸收用于生长繁殖, 浮游植物死亡后被微生物好
氧分解又将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体, 形成营养物质的循
环过程。 养殖前期由于水体中对虾排泄物及饲料残渣
较少,各水质指标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随着养殖
时间增加,池中有机物的积累与氨化作用,水体中对虾
生物量逐渐增大以及生物排氨作用, 逐渐升高了水中
无机氮含量。 随着有机物数量的增加,浮游植物数量也
迅速增长,使得水中氮磷被浮游藻类吸收利用,表现为
虾池水体中氮磷含量的下降 [17-18]。 种植池水体中亚硝态
氮和硝态氮平均水平 30~60 d 均低于对照池, 一方面
与水蕹菜的吸收有关, 另一方面水蕹菜可能在一定程
度上促进了水中氮磷的循环。
水体溶氧含量的高低是对虾养殖池环境优劣的综
合反映, 有研究表明种植水蕹菜对营养物有较好的移
除效果,但可能会影响水体的 DO 和 pH 值 [19]。 本试验
中水蕹菜的种植量较少(覆盖率约 10%),加之增氧设
施的存在使得植物对水体的 DO 未产生明显影响。 种
植水蕹菜期间种植池水体透明度高于对照组, 主要与
水蕹菜生长吸收以及发达的根部吸附大量悬浮物有
关。 种植池水体中残饵及尸体等有机物积累状况优于
对照池,为对虾生长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使得对虾对
饲料的利用率更高。 种植池中叶绿素 a 的含量在养殖
后期显著低于对照池, 除与水蕹菜吸收水体营养与浮
游藻类形成竞争有关外, 水生蔬菜的存在可能直接抑
制了藻类生长。 CODMn可以准确反映出水体中溶解有
机质、有机碎屑、死亡的浮游生物等[19]有机物含量,结果
表明种植池的 CODMn含量与对照池差别不大, 但变化
范围明显小于对照池, 表明种植池的有机物处于一种
相对稳定的状态, 水体 CODMn含量的稳定不利于细菌
的繁殖 [19],试验期间对照池水中弧菌大量繁殖,而种植
池的异养菌和弧菌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细菌的不规律
变化除了与池水有机物的积累分解有关, 泼洒微生物
制剂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
多项研究表明, 水蕹菜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 TN、
TP等的利用率显著[17]。本试验种植水蕹菜时间仅 70 d,
种植面积约占养殖水面的 1/10, 吸收的营养物质相对
有限。 两种养殖模式下,放养的凡纳滨对虾总量相等,
增氧措施, 人工投饵与泼洒微生物制剂等管理措施无
差别,但是种植池的虾类产量略优于对照池,这一现象
也间接说明了种植水生蔬菜对于稳定虾池水质, 抑制
有害微生物暴发性繁殖有一定的作用。
水蕹菜对养殖水体的无机态氮磷以及 TN、TP 有较
好的吸收效果, 发达的根系对水体悬浮有机物有一定
的吸附效果, 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吸收营养物质改善水
中氮磷循环, 从而抑制浮游植物和微生物数量的暴发
性变动,使养殖水环境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为对虾营
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并减轻养殖用水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 翟雪梅 ,张志南 .虾池生态系能流结构分析[J].青岛海洋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275-282.
[2] 崔玉珩 .人工养虾池生态系统结构特点及其控制对策 [J].海
洋科学, 1994(2):64-65.
[3] Schneider O,Seret V,Edin E H,et al. Analysis of nutrient flows
in integrated intensive aquaculture systems [J]. Aquacultural
Engineering,2005,32: 379-401.
[4] 周小壮,林小涛,林继辉,等.不同模式对虾养殖的自身污染及
其环境效应[J].生态科学, 2004,23(1):68-72.
[5] 戴全裕,蒋兴昌,张珩,等.水蕹菜对啤酒及饮食废水净化与资
源化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6(2):249-251.
[6] 李欲如,操家顺,徐峰,等.水蕹菜对苏州重污染水体净化功能
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1):69-71.
[7] 汪开英,岑海燕.漂浮栽培蕹菜、黑麦草对猪场废水的净化效
果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 年中
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分册)[C].2005.
[8] 程树培,丁树荣,胡忠明,等.利用人工基质无土栽培水蕹菜净
化缲丝废水研究[J].环境科学,1991(4):41-57.
[9] 黄婧,林惠凤,朱联东,等.浮床水培蕹菜的生物学特征及水质
净化效果[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12):92-94.
[10] 雷衍之.养殖环境水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45-
78.
[11] 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
学出版社,2002.
[12] 国家海洋局.GB/T 12763.6-2007 海洋调查规范第 6 部分:海
洋生物调查[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13] 肖乃友,贾延,李英华.煤和焦炭中氮的测定方法-半微量蒸汽
法的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2004,29(1):88-92.
[14] 沈萍,范秀荣 ,李广武,等 .微生物学实验[M].北京 :高等教育出
版社,1999.
[15] 臧维玲,戴习林,徐嘉波,等.室内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循环
水调控技术与模式[J].水产学报,2008, 32(5):749-757.
[16] 郭平 ,许美美 .对虾养殖池水域环境细菌的动态变化 [J].海洋
与湖沼, 1994, 2(6):625-630.
[17] 陈家长.孟顺龙.胡庚东,等.空心菜浮床栽培对集约化养殖鱼
塘水质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0(2):155-159.
[18] 董存有,张金荣.对虾塘 COD 的变化及其对对虾生长和产量
和影响[J].海洋科学,1993 (3) :8-12.
[19] 申玉春,刘国才,包文仲,等.池塘细菌生长与 pH、COD、水温以
及浮游生物的关系[J].河北渔业,1996(5):8-10.
(责任编辑 白雪娜)
26
C M Y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