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水蕹菜生长速率的初步观测



全 文 :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精养池塘水质生物净化模式研究 ”(6-115029)。
作者简介:敬小军(1981-),男 ,四川阆中人 ,硕士在读 ,研究实习员 ,主要从事水产健康养殖方面的研究工作及淡水捕捞的教学工作。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09-02-12
水蕹菜生长速率的初步观测
敬小军 袁新华*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内陆渔业生态环境和资源重点开放试验室 ,江苏无锡 214081)
摘 要:于水蕹菜生长旺盛的 8月份定期抽样测定了两个精养池塘(1号池和 2号池)水蕹菜在第一次收割后的株重 、
整株长 、新生芽数 、最长芽的长度及其周长。结果表明:8月份 1号池和 2号池水蕹菜每株日增重平均值分别为:
0.74g.d-1和 0.72g.d-1 ,平均每日每株整株高分别增加 0.32cm.d-1和 0.25cm.d-1 , 平均每株每天新生芽数分别为
0.38个和 0.28个 ,而平均每天每株最长芽的芽长分别增加 0.69cm.d-1、 0.66cm.d-1 , 芽周长分别增加 0.12cm.d-1 、
0.12cm.d-1。同时 ,对两个池塘氮磷浓度进行测定 ,找出氮磷浓度和水蕹菜生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 尽管两个池
塘氮磷浓度有差异 , 但其对两个池塘水蕹菜生长速度几乎没有影响。这说明当营养物质水平处于水蕹菜生长时可耐
受的限度之内时 , 其浓度的高低对水蕹菜生长速度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水蕹菜;生长速率;测定
中图分类号 S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09)05-157-02
PreliminaryObservationofGrowthRateofWaterSpinach
JingXiaojunetal. (KeyOpenLaboratoryofEcologicalEnvironmentandResourcesofInlandFisheries, FreshwaterFish-
eriesResearchCenter, ChineseAcademyofFisherySciences, Wuxi214081, China)
Abstract:InAugust, waterspinachoftwointensiveculturepondswereregularlysampledaftertheirfirstharvest.Thepa-
rameterstestedincludeweight, length, amountsofnewsprouts, lengthandperimeterofthelongestsprouts.Theresultindi-
catedthataveragedailyincrementofweightintwopondsis0.74g.d-1 and0.72g.d-1 respectively;averagedailyincrement
oflengthis0.38 cm.d-1 and0.28 cm.d-1 respectively;averagedailyincrementofamountsofnewsproutsis0.38 and
0.28 respectively;averagedailyincrementoflengthofthelongestsproutsis0.69cm.d-1、0.66cm.d-1 respectively;aver-
agedailyincrementperimeterofthelongestsproutsis0.12 cm.d-1 and0.12 cm.d-1 respectively.Moreover, theconcen-
trationoftotalnitrogen(TN)andtotalphosphorus(TP)intwointensivepondsweremonitoredtofindouttherelationshipbe-
tweentheconcentrationoftotalnitrogen(TN), totalphosphorus(TP)andthegrowthrateofwaterspinach.Theresult
showedthattherewasnodirectrelationshipbetweentheconcentrationofnitrogen, phosphorusandthegrowthrateofwater
spinach.It saproofthatthediferenceofnutritionalmatterconcentrationwithintherangeoftheresistantlimitofwater
spinachhadverysmallinfluenceonthegrowthrateofwaterspinach.
Keywords:waterspinach, growthrate, monitoring
  水蕹菜(Lpomoeaaqutica)又名空心菜 ,属一年生经济
植物 ,有很强的耐高温和耐污性能 ,同时也有很高的经济
价值。它可以一次栽种而多次采收 ,这对净化污水 ,将营
养盐不断的从污水中输出而不致造成水体二次污染卓有
成效 [ 1] ,所以 ,水蕹菜现在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污染水体的
净化系统中 [ 2-4] 。现今对水蕹菜研究的关注点多集中于
其净化功能及营养价值上 ,对其生长特性的报道几乎没
有 。有鉴于此 ,本次实验利用浮载于 2个精养鱼塘的水蕹
菜 ,各抽样选出 15株 ,于水蕹菜生长旺盛的 8月份定期测
定了不同株水蕹菜在第一次收割后的株重 、株长 、新生芽
数 、最长芽的长度及其周长 ,并分别在各塘定期采样 ,监测
其主要水质指标 ,找出水质和水蕹菜生长速率的关系 。笔
者从这几个方面来初步探究水蕹菜的生长状况 ,以期为其
他利用水蕹菜特性创造效益的工作者们提供有用的参考
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条件 试验选在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宜兴试验示
范基地进行 ,该试验示范基地在 2个精养试验池(1号池
和 2号池)浮载水蕹菜(Lpomoeaaquatica)来净化水质 ,每
个鱼池的水蕹菜栽植于面积为 0.75m2的长方形泡沫浮板
上 ,每板植 45株 (5排 ,每排 12板 ,间距约为 1.5m×
1.5m)。
1.2 试验方法 实验于 2008年 8月 7日– 8月 22日进
行。 8月 7日下午将所有水蕹菜进行第一次收割。然后
立即在 1号池和 2号池分别抽样选择 15株水蕹菜作为测
试对象 。分别对选择的水蕹菜做好标记 ,测试其初始株重
及初始株长(包括根长)。一周后(8月 14日)即开始对选
择的水蕹菜进行定期测定(每隔 3d测一次),测定指标有
株重 、新生芽数 、最长芽长度及其周长(测定自芽根起 5cm
处的芽周长)。同时 ,实验初期和末期 ,在两个实验池塘分
157安徽农学通报 , AnhuiAgri.Sci.Bul.2009, 15(5)
DOI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09.05.067
别采样测定其 TN(总氮)和 TP(总磷)浓度 ,以比较两个池
塘 TN和 TP浓度与水蕹菜生长速度的关系 。总氮 、总磷
(TN、TP)用过硫酸盐氧化同时测定法 [ 5]进行重复测定 ,取
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表 1 两个实验池塘的水蕹菜生长情况
时间
1号实验池 2号实验池
株重(g) 株高(cm) 新生芽数 最长芽长(cm) 最长芽周长(cm) 株重(g) 株高(cm) 新生芽数 最长芽长(cm) 最长芽周长(cm)
变幅 平均值 变幅 平均值 变幅 平均值 变幅 平均值 变幅 平均值 变幅 平均值 变幅 平均值 变幅 平均值 变幅 平均值 变幅 平均值
8月 7日 11.85-17.66 14.90 14.00 -17.80 15.85 0 0 0 0 0 0 12.53-18.59 15.32 14.30-18.70 17.05 0 0 0 0 0 0
8月 14日 8.95-21.78 15.81 14.00 -20.40 17.21 3-10 6.0 3.6-12.3 7.28 0-2.2 1.70 9.41 -19.79 14.82 13.40-20.30 16.95 2-6 4.3 2.60-13.20 6.43 0-2.90 2.18
8月 17日 9.01-27.26 19.13 14.6 -23.10 18.35 3-10 6.1 4.2-13.4 9.12 0-2.3 1.58 11.92-25.55 19.23 14.10-23.20 18.75 2-6 4.4 4.50-16.40 8.93 0-2.40 1.84
8月 20日 9.72*31.74 23.46 17.80 -25.50 19.82 3-10 6.2 4.90-16.20 10.75 0-2.2 1.74 9.56 -33.33 23.47 14.90-24.80 20.68 2-6 4.6 5.20-17.20 10.32 1.1-2.50 1.88
8月 23日 10.55-36.11 27.05 18.50 -26.20 21.22 3-10 6.4 5.50-17.10 11.71 1.1 -2.3 1.96 12.04-35.41 27.55 15.30-26.40 21.23 2-6 4.7 5.70-17.50 11.28 1.30-2.50 1.97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个塘水蕹菜生长情况 在试验过程中 ,水蕹菜整
体上生长良好 ,生长速度极快。两个塘测定的结果见表
1。
表 1的结果表明 ,从水蕹菜的平均株重和株高的变化
趋势来说 , 2个实验池塘的水蕹菜生长速度总体上呈加快
趋势。但是 ,通过第 1次和第 2次数据比较发现 ,两次株
重和株高变化差异不大 ,尤其是 2号实验池 ,其株重和株
高反而呈副增长 ,这可能是对水蕹菜进行的第一次刈割损
害了草体 ,导致水蕹菜生长停滞或部分分枝枯萎死亡 。随
着水蕹菜的逐步恢复 ,其生长速度在后期有了显著升高。
然而 ,相较株高和株重而言 , 2个实验池的新生芽数 ,最长
芽长和最长芽周长变化幅度很小 ,其中 ,最长芽长和其周
长有增长 ,但长势较缓 ,特别是新生芽数量 ,在 10d之内 ,
基本维持不变 。考虑到水蕹菜株重和株高的增幅 ,笔者认
为在水蕹菜生长旺盛期 ,其吸收的营养大部分被 “分配 ”
到已有分枝的生长上 ,故新生芽的萌出需要较长时间 ,所
以其数量较少 ,萌芽之后其生长速度缓慢。
表 2 两个池塘总氮和总磷浓度
时间 1号池 2号池TN(mg/L)TP(mg/L)TN(mg/L) TP(mg/L)
8月 6日 0.952 0.086 1.278 0.526
8月 24日 1.402 0.063 1.435 0.599
平均值 1.177 0.075 1.356 0.563
2.2 水质状况与水蕹菜生长速度的相关性 两个池塘水
质监测采样时间为整个实验初期和末期 ,时间为 8月 6日
和 8月 24日 ,采集水层为水面下约 50cm处 。经过测定 ,
得到两个池塘的氮磷浓度(见表 2)。
表 2的总氮和总磷浓度表明了 2号池塘在整个实验
期间其氮磷浓度均明显高于 1号实验池 ,尤其是其总磷的
浓度要高出 1号实验池达 7倍之多 ,也就是说 , 2号池的水
肥于 1号池。但是 ,由表 1,笔者算出 8月份 1号池和 2号
池水蕹菜平均每株日增重分别为:0.74g· d-1和 0.72g·
d-1 ,平均每日每株整株高分别增加 0.32cm· d-1和
0.25cm· d-1 ,平均每株每天新生芽数分别为 0.38个和
0.28个 ,而平均每天每株最长芽的芽长分别增加 0.69cm
· d-1、 0.66cm· d-1 ,芽周长分别增加 0.12cm· d-1 、
0.12cm·d-1 。由此可以看出 ,从整体上讲 ,两个池塘水蕹
菜的生长速度差异性不大 ,基本持平 ,这就说明 ,尽管两个
池塘氮磷浓度有较大差异 ,但对水蕹菜生长速度却几乎没
有影响 。故笔者推断 ,只要水体的营养物质水平处于水蕹
菜生长时可耐受的限度之内 ,营养物质浓度的高低对水蕹
菜生长速度的影响较小 。
3 小结
1)由于水蕹菜进行的第 1次刈割可能损害了草体 ,导
致部分水蕹菜出现了负增长现象 ,到实验结束时 ,两个塘
各有两株水蕹菜死亡 ,为了准确反映水蕹菜的生长情况 ,
故统计最终结果时 ,不考虑死亡的两株水蕹菜数据。
2)8月份实验测得的结果是 1号池和 2号池水蕹菜
平均每株日增重分别为:0.74g· d-1和 0.72g· d-1 ,平均
每日每株整株高分别增加 0.32cm·d-1和 0.25cm· d-1 ,
平均每株每天新生芽数分别为 0.38个和 0.28个 ,而平均
每天每株最长芽的芽长分别增加 0.69cm· d-1、0.66cm·
d-1 ,芽周长分别增加 0.12cm· d-1 、0.12cm· d-1 。同时 ,
尽管两个池塘氮磷浓度有较大差异 ,但对水蕹菜生长速度
的影响较小 。
3)实验中两个池塘水蕹菜的新生芽数量在 10d之内
基本保持不变 ,这说明了处于生长旺盛期的水蕹菜的萌芽
需要较长时间 ,但这是否和其吸收的能量被主要用于已有
枝叶的生长上有关还有待通过进一步实验进行研究 。
参考文献
[ 1]操家顺 ,李欲如 ,陈娟 .水蕹菜对重污染河道净化及克藻功能 .
水资源保护 , 2006, 22(2)
[ 2]皮宇 ,戴全裕 ,陈源高.水蕹菜对含银废水的净化功能研究 .植
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 1992, 16(2):167-173
[ 3]李欲如 ,操家顺 ,徐峰 ,等.水蕹菜对苏州重污染水体净化功能的
研究.环境污染与防治 , 2006, 28(1):69-71
[ 4]王旭明.水蕹菜在污水净化系统中的作用 .农业环境与发展 ,
1997, 133-34
[ 5]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
版社 , 2002
(责编:胡贤江)
(上接 138页)血吸虫卵在常温下 7 -22d被杀灭 ,钩虫卵
经 30d被杀灭 90%,两个月死亡率达 98%,蛔虫卵 30 -
40d被杀灭 ,痢疾杆菌在 30h内死亡 。消灭了疫病传染
源 ,切断了疾病传播途径 ,降低了传染病发病率 ,改善了农
村环境条件 ,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责编:胡贤江)
158 安徽农学通报 , AnhuiAgri.Sci.Bul.2009,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