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滇姜花新二萜成分的研究



全 文 :Vo l
.
1 6
19 9 5年 l 月
高 等 学 校 化 学 学 报
C HF MIC AI JON U R L AOF C HE N ISE UN IVE E S R IT IS
No
.
l
4 6 ~8 6
滇 姜 花 新 二 菇 成 分 的 研 究 `
赵 庆 都小江 t 陈雄祖 邹 澄
(兰州大学化学 系 , 兰 州 , 73 0。。。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 究所植物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摘要 从滇姜花中分离并鉴定了 5 个二菇成分 , 其中新化合物淇姜花素 A 、 B 的结构经光谱及化
学方法推定 .
关键词 滇姜花 , 滇姜花素 A , 滇姜花素 B , 二菇 , 细胞毒活性
姜花属 (H e勿e h i u m )系姜科 ( Z i n g i加ar c e a 尸 ) 植物 , 其中草果药 (H . sP i c a r u m H a m . )与姜
花 ( H . ` 口or n a ir “ m K oe u . )具有镇痛 、 驱寒等药效 . 国外曾从草果药和姜花中分别得到 3 个及
8 个二藉 , 后者中的 4个 具有细胞毒活性 1[ 一引 . 滇姜花 (H . y un an , en s 君 G a g n e p . )为姜花属植
物 , 仅分布于云南 . 其化学成分及活性的研究 尚未见报道 . 我们从滇姜花根中分离到 6 个半
日花烷型二菇并鉴定了其中的 5 个 (1 一 5) . 本文报道这 5 个二菇成分的结构 , 其中滇姜花素
A

B 为新化合物 .
1 结果与讨论
化合物 l 与 2 分另.J为 h e d y e h e n o n e 及 7一 h y d r o x y l一 l、 e d y e h e n o n e , 其光谱数据 、 物理常数
收稿 日期 : 1 9 9 4一 01 一 12 . 修改稿收到 日期 : 19 94 一 l 卜 1 6 . 联 系人 : 郝 小江 . 第一作者 : 赵 庆 , 男 , 25 岁 , 硕士 , 讲师 .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 化学开放 实验室资助课题 .
分别与文献 ` · 21中报道的一致 .文献中将 1中的 △川 ` ) 2烯键定为顺式 , 但在 ` H N M R 中 1 1一 H
与 12 一 H 的偶合常数是 1 5 . 6 H z , 故应为反式 . 1 与 2 的碳谱未见报道 , 我们根据 l 与 2 的 ` 3 C
N M R 数据 , 与类似化合物滇姜花素 A 、 B 作比较 , 将 1 与 2 的 `℃ N M R 作了归属 (见表 1) .
aT b l e 1
1 ,
C N M R da 妞 o f e o m pe 叨 ds l一 6
C ` 2 “ 4 5 6 I c 1 2 3 哆 5 6
化合物 3 为 。 o r o n a r i n E , 其 ` H N M R 、 ` , C N M R 等光谱数据与文献 〔` ]中报道的一致 .
l一 3 的物理常数 、 光谱数据分别如下 :
H e d y e h e n o n e ( l )
: 柱状结晶 ( E t ZO ) , m . p . 1 3 3 . 5 ~ 1 3 4 . 5 ℃ , 〔a 〕D ~ + 1 5 8 . 9 0 ( C 1 . 1 ,
C H C 1
3
)
.
E IM S , / z (% )
: 2 9 8 ( M
+ , 2 4 )
,
17 4 ( 10 0 )
,
1 4 6 ( 5 0 )
,
1 3 1 ( 3 1 )
,
1 0 9 ( 19 )
,
9 1 ( 1 8 )
,
5 5 ( 2 3 )
,
4 1 ( 4 3 )
.
I R黑 ( e m 一 ` ) : 1 6 6 0 ( a , 月一不饱和酮 ) , 1 5 0 0 , 5 7 0 , 7 9 0 (吠喃环 ) . ` H N M R
( C D C 1
3 , 占, p p m ) : H 一 5〔2 . 0 7 ( I H , s ) 〕 , H 一 7 [ 5 . 8 3 ( I H , s ) j , H 一 9〔2 . 8 9 ( I H , d , J = 1 0 . 0
H z ) ]
,
H

1 1 [ 5
.
7 4 ( I H
,
d d
, .
1 = 1 0
.
2
,
1 5
.
6 H z ) 〕 , 1 2一 H 〔6 . 3 4 ( I H , d , J = 1 5 . 6 H z ) 〕, 14一 H
[ 6
.
5一( I H , s ) 〕 , 2 5一 H [ 7 . 3 5 ( I H , s )」, 16一 H [ 7 . 4 0 ( 一H , s ) 〕 , 1 7一 H 〔1 . 7 6 ( 3 H , s ) ] , 18 一H
[ 0
.
9 4 ( 3 H
, s ) 〕 , 1 9一 H [ 1 . 1 3 ( 3H , s ) ] , 2 0一 H [ 1 . 1 6 ( 3 H , s ) ] .
7

h y d
r o x y l

h e d y e h e n o n e ( 2 )
: 针状结 晶 ( P e t r o l e u tn e t h e r 一 E t ZO ) , m . p . 9 7 . 5 ~ 9 8 . 5 ,C .
E IM S m / z (% )
: 3 1 4 ( M
+ , 3 0 )
,
1 9 0 ( 4 6 )
.
1 6 2 ( 3 1 )
,
8 1 ( 3 5 )
,
6 9 ( 3 8 )
,
5 5 ( 6 4 )
,
4 3 ( 90 )
,
4 1
( 1 0 0 )
.
I R黑 ( 。 m 一 ’ ) : 3 4 0 0 (轻基 ) , 1 6 4 0 , 1 6 6 0 ( a , 口一不饱和酮 ) , 1 5 0 0 , 8 7 0 (峡 喃环 ) : ’ H
N M R ( C D C 1
3 , 占, p p m ) : 5一H 「2 . 1 4 ( I H , s ) ] , 9一 H 〔2 . 9 3 ( I H , d d , J 一 1 . 7 2 , 10 . I H : )〕 , 1 1一 H
仁5 . 7 3 ( I H , d d , J = 1 0 . 1 , 15 . 6 H z ) ] , 1 2一 H 仁6 . 3 3 ( I H , d , J = 1 5 . 6 H : )〕 , 1 4一 H [ 6 . 5 0 ( I H ,
s ) ]
,
15

H 〔7 . 3 5 ( I H , s ) ] , 1 6一 H [ 7 . 4 0 ( I H , s ) 〕, 1 7一 H [ 1 . 7 4 ( I H , d , t, 一 1 . 9 H z )〕 , 一8一 H
[ 0
.
9 4 ( 3H
. 5 ) ]
,
1 9

H [ 1
.
1 4 ( 3H
, S ) ]
,
2 0

H 〔1 . 1 7 ( 3H , S ) 〕 , O H [ 6 . 2 5 ( I H , b r . s ) ] .
C o r o n a r in E ( 3 )
: 无色油状物 . E IM S m 加 ( % ) : 2 8 4 ( M + , 7 2 ) , 1 4 7 ( 7 4 ) , 1 3 7 ( 2 3 ) , 9 5
( 2 6 )
,
9 1 ( 3 2 )
,
5 1 ( 4 2 )
.
6 9 ( 3 9 )
,
5 5 ( 6 6 )
,
4 5 ( 4 6 )
,
4 1 ( 10 0 )
.
I R。 : ( e m 一 ` ) : 1 5一。 , 5 7 0 (吠喃
环 ) ; 3 0 7 0 , 2 9 2 0 , 2 8 30 , 1 6 4 0 , 1 1 6 0 , 1 0 2 5 , 7 7 5 , 6 6 0 . ` H N M R ( C D C 13 , 占, p p m ) : 9一 H 〔2 . 4 6
( I H
,
d
,
J 一 9 . 6 H z ) j , 1 1一H [ 6 . 0 5 ( I H , d d , J = 1 0 . 0 , 1 5 . 8 H z ) j , 1 2一 H [ 6 . 2 6 ( I H , d , J =
1 5
.
8 H z ) 〕, 1 4一H 〔6 . 60 ( I H , s )〕, 1 5一 H 〔7 . 3 9 ( I H , s )〕 , 16一 H 〔7 . 4 0 ( I H , s )〕 , 1 7一 H 〔4 . 6 2 ,
4
·
8 4 ( I H e a e }
: , s ) ]
,
1 8

H 〔0 . 9 1 ( 3H , s ) 〕 , 2 9一 H 〔0 . 9 2 ( 3H , s ) ] , 2 0一 H〔0 . 9 7 ( 3H , s ) ] .
滇姜花素 A ( 4) : 分子式 C 20 H 28 0 2 . 在 I R 中表明有轻基 、 环外亚甲基 、 吠喃环的存在 .
`
H N M R 示有 : 连接轻基的 C H , , 4 . 3 8 p p m ( I H , d , J = l . 6 H z ) 〕 , 环外亚 甲基 , , 4 . 9 1
p p m
,
4
.
7 9 ( I H e a e h
, S ) ]
, 三个甲基 , , 一 0 0 , 1 . 1 4 , 1 . 2 3 p p m ] , 召取代的吠喃环 , , 6 . 5 3
( I H
. s )
,
7
.
3 3 ( I H
, s )
,
7
.
3 4 ( I H
, s ) 〕 , 反式烯键 , , 6 . 0 1 p p m ( I H , d d , J =’ 9 . 8 , 1 5 . 7 H z ) ,
6
.
20 ( I H
,
d
, ,
I = 15
.
7 H z ) ]
. 根据 U V 光谱 , 反式烯键应与映喃环共扼 . `℃ N M R 表明 , 4 是
一 6 5 一
一个 La d ba e n型二菇 , 有一个共扼的映喃环及一个环外亚 甲基 . 根据 M S 得知其分子量为
30 0
, 进一步可推导出分子式为 C 20 H 2 8 0 : . ’ H N M R 与 ` 3C N M R 都表明 4 的结构类似于 C o r o -
an ir
n A s[]
, 唯一不同的是轻基的位置和构型 . 4 用 P C C 氧化得到的产物 6 在 ` H N M R 中观察
到 7 位碳上的两个氢 , 3 . 1 6 p p m ( I H , d , J = 1 5 . 1 H z ) , 5 . 0 5 p p m ( I H , d , 了 = 1 5 . 0 H z ) ]构
成 A B 自旋系统四重峰 ; 而 6 在酸性条件下重排得到 1 . 这些结果都表明 4 的经基在 C一 6位 .
4 的 ` H N M R 中 , 还观察到 6一 H 与 5一 H 的偶合常数为 1 . S H z , 这说明 6一 H 与 5一 H 处于顺式 ,
6

H 处于 a 位 , 那么轻基只可能在 月位 . 4 的 ’ 3C N M R 与 C o r o n a r im A 、 E 比较 , 发现 1 9 、 2 0
位的甲基碳的化学位移都向低场位移 2一 3 P m , 而 C 一 18 的化学位移几乎没有变化 , 这应是
1 9

2 0 位的甲基与 6一召经基的空间作用所致 .
4 与 6 的物理常数 、 光谱数据分别如下 :
滇姜花 素 A “ ) : 无色 油状物 . [ a 〕n = + 4 . 3 0 ( C 0 . 5 9 , C H C 13 ) . E IM S m / z ( % ) : 30 0
( M
+ , 2 7 )
,
14 8 ( 5 0 )
,
1 4 7 ( 5 2 )
,
9 1 ( 3 8 )
,
8 1 ( 3 8 )
,
6 9 ( 7 4 )
,
5 5 ( 72 )
,
4 3 ( 6 6 )
,
4 1 ( 1 0 0 )
.
I R .
x
( e m
一 ’
)
: 3 4 7 0 (轻基 ) ; 1 5 0 0 , 8 7 0 (吠喃环 ) ; 3 0 7 0 , 1 6 4 0 , 8 9 5 (环外亚甲基 ) . U V ( M e O H ) n m
(。 ) : 2 0 6 ( 1 5 8 0 0 ) , 2 3 2 ( 1 4 7 0 0 )
. ’
H N M R ( C D C 1
3 , 占, p p m ) : 5一 H〔1 . 0 9 ( I H , d , J = 1 . 5 H z ) 〕 ,
6

H 「4 . 3 8 ( I H , b r . d , , I = 1 . 6 H : ) 〕 , 7一 H 〔2 . 3 9 ( ZH , b r . d , J = 2 . 9 H z ) 〕, 9一 H 〔2 . 4 3 ( I H , d ,
J 一 9 . S H : ) ] , 1 1一 H 〔6 . 0 1 ( I H , d d , 。I = 1 5 . 7 , 9 . 8 H z ) 〕 , 12一 H 〔6 . 2 0 ( I H , d , J ~ 1 5 . 7 H z ) ] ,
1 4

H 〔6 . 5 3 ( I H , s ) 〕, 1 5一 H 〔7 . 3 3 ( I H . d , .了~ 1 . 5 2 H : ) ] , 一6一 H [ 7 . 3 4 ( I H , s ) 〕 , 1 7一 H [ 4 . 7 5 ,
4
.
9 1 ( I H e a e h
, s ) ]
,
18

H [ 1
.
0 0 ( 3H
, s
) ]
,
19

H 〔1 . 1 4 ( 3 H , s ) ] , 2 0一 H〔1 . 2 3 ( 3H , s )」.
脱氢姜花 素 A ( 6 ) : 分 子式 C Z o H 2 6O 2 . 无色 油状物 . E IM S : m /二 (% ) : 2 9 8 ( M + , 1 0 0 ) ,
2 9 9 ( 4 1 )
,
14 6 ( 6 8 )
,
15 1 ( 6 4 )
,
4 1 ( 4 3 )
,
8 1 ( 4 0 )
,
1 2 3 ( 4 0 )
,
1 0 9 ( 3 5 )
,
10 7 ( 3 0 )
.
I R .

( e m
一 `
)
:
1 7 9 0 (拨基 ) , 3 0 8 0 , 2 9 2 0 , 1 6 4 0 , 8 7 0 , 6 0 0 . ` H N M R ( C D C 13 , 占 , p p m ) : 5一 H [ 2 . 1 6 ( I H , s ) 〕 ,
7

H 〔3 . 0 5 ( I H , d , J = 1 5 . 0 H z ) , 3 . 1 6 ( I H , d , J = 1 5 . 1 H z ) ] , 9一H 〔2 . 8 6 ( I H , d , , / = 9 . 6
H z ) ]
,
1 1

H 〔5 . 9 1 ( I H , d d , J 一 1 5 . 6 , 9 . 6 H z ) 〕 , 12一 H [ 6 . 3 1 ( I H , d , J 一 1 5 , 7 H z ) 〕 , 1 4一H
〔6 . 5 3 ( I H , s ) ] , 1 5一 H仁7 . 3 5 ( I H , s ) 〕, 1 6一 H 〔7 . 3 8 ( I H , s ) ] , 17一 H [ 4 . 6 5 , 4 . 7 8 (一H e a e h ,
s ) 〕 , 1 8一 H [ 0 . 8 0 ( 3H , S ) 〕 , 1 9一 H 〔1 . 0 0 ( 3H , 、 ) ] , 2 0一 H [ 1 . 2 1 ( 3 H , s ) 〕.
滇姜花素 B (5 ) : 分子式 C oZ H 28 O 3 . 据 M S 可知分子量为 3 1 6 , 并根据元素分析的结果推
出 5 的分子式为 C 2 0 H 2 80 3 , 与 1’ C N M R 和 D E P T 的结果一致 . 在 I R 谱中显示有轻基 ( 3 3 5 0 ) 、
a , 口一不饱和内醋 ( 1 7 2 0 ) 、 环外亚甲基 ( 3 0 7 0 , 16 4 0 , 8 8 D )的存在 . ` H N M R 谱中表明有 : 环外
亚 甲基 , , 4 . 8 9 p p m ( I H , S ) , 4 . 7 4 p p m ( I H , s )〕 , 反 式烯键 , , 6 . 9 1 p p m ( I H , d d , J =
15
.
8
,
10
.
1 H z )
,
6
.
1 0 (l H
,
d
,
I 一 15 . 8 H z ) ] . 从 U v 数据可看出 , 反式烯键应与不饱和内醋
共扼 . ` 3C N M R的 占 1 7 2 . 2 p p m 季碳峰也意味着不饱和内醋的存在 . 5 的碳谱和氢谱的 A 、 B
环部分与滇姜花素 A ( 4) 的极为相似 , 因此 5 的 A 、 B 环构型 、 C 一 9 构型和轻基取代形式与 4
完全相同 , 不同的是 5 的侧链上的吠喃环己被氧化为不饱和内酷环 . ` H N M R 也证实了这一
结 果 , 因为 H 一 2 1份 , 6 . 9 1 p p m ) 比 H 一 1 2份 , 6 . 1 0 p p m )在较低场 , 与滇姜花素 A ( 4 )正好相
反 . ` H N M R 中 , 与酷基共扼的烯键上的烯氢 , 化学位移为占 , 7 . 1 6 p p m , 应为不饱和内酷的
口烯氢 ( 因为 月取代五元环不饱和内酷的 a 烯氢化学位移在 5 . 9 P m 左右 , a 取代五元环不饱
和内醋的 召位烯氢化学位移则在 7 . 1 p p m 左右 ’ 1) , 所 以内酷环应为 。 取代 , 而不是 月取代 .
此外 . ` H 一 , H C O S Y 中的 7 . 23 P m 与 4 . 80 P m 讯号存在交叉峰 , 表明上述二氢处于邻位 .
根据 C O S Y 、 ` 3 C 一 ` H C O S Y 及 D E P T 谱 , 我们对 5 的 ` H N M R 与 ` 3 C N M R 作 了归属 . 5
的物理常数 、 光谱数据分别如下 :
一 6 6 一
滇 姜花 素 B( 5):无色针 晶 ( EtZ O ), m . p . 1 5 8 . 5 ~ 16 0 ℃ , 〔a ]。 = 一 1 2 . 4 0 ( C 0 . 6 9 ,
C H C I
3
)
. 元素分析 ( % ) 实验 值 : C 7 6 . 5 1 , H 9 . 1 3 ; C Z。 H Z: 0 3 理 论值 : C 7 5 . 9 7 , H 8 . 8 5 .
E IM S m /二 ( % )
: 3 16 ( M
+ , 1 4 )
,
1 6 4 ( 5 8 )
,
1 1 7 ( 5 5 )
,
9 1 ( 1 0 0 )
,
7 9 ( 5 7 )
,
7 7 ( 5 9 )
,
6 9 ( 6 0 )
,
5 5
( 6 2 )
,
4 1 ( 9 5 )
.
I R煞 ( e n 、 一 ` ) : 5 5 50 (轻基 ) ; 1 7 2 0 ( a , 夕一不饱和内酷 ) ; 3 0 7 0 , 1 64 0 , 5 5 0 (环外亚
甲基 ) . U V ( M e O H ) n m ( 。 ) : 2 0 6 ( 19 30 0 ) , 2 5 1 . 5 ( 1 2 2 0 0 ) . ` H N M R ( C D C 13 , 占 , p p m ) : 5一 H
〔1 . 0 6 ( I H , d 二 j 一 1 . 5 H z ) ] , 6一 H〔4 . 3 6 ( I H , b r . s ) 〕, 7一 H [ 2 . 3 6 ( ZH , b r . d , J = 2 . 6 H z ) 〕 ,
9

H 〔2 . 3 8 ( I H ) 〕 , 1 1一 H [ 6 . 9 1 ( I H , d d , . 1 = 1 5 . 8 , 10 . I H : ) ] , 1 2一 H [ 6 . 10 ( I H , d , ,I = 1 5 . 8
H
z
) ]
,
1 4

H [ 7
.
16 ( I H
, s
)二. 1 5一 H [ 4 . 7 8 ( ZH , s ) ] , 17一 H 〔4 . 8 9 , 4 . 7 4 ( I H e a e h , s ) 〕 , 1 5一 H
[ 0
.
9 7 ( 3H
, s
) 〕 , 19一 H「1 . 1 4 ( 3H , s ) ] , 2 0 一H 〔1 . 1 9 ( 3 H , s ) 〕.
用 M T T 法测定 , 化合物 l 、 2 、 4 均显示了体外细胞毒活性 ,其结果将另文报道 .
2 实验部分
1 仪 器
显微熔点仪 , 温度未校正 ; B r t , k e r A m 一 4 0 0 超导核磁共振仪 , C D C 13 作溶剂 ; F i n n ig a n -
4 5 1 0 型质谱仪 , EI 源 , 70 e V ; 红外光谱用 eP k i n 一 lE m e r 5 7 分光光度计测定 , 固体样品用
K B : 压 片法 , 液体样品用涂膜法 ; U V 谱用 ZI O A 型分光光度计测定 ; E A 一 1 10 6 型元素分析
仪 ; W X G 一 6 型 自动旋光仪 .
2 提取与分离
滇姜花的根采于 昆明官渡区 . 干重 2 . 7 k g , 研碎后用 95 % 乙醇冷浸 3 次 , 合并浓缩得棕
色 浸膏 1 7 .() 4 9 . 取 20 · 4 9 浸膏 , 经硅胶柱层析 , 石 油醚 一乙酸 乙醋 (2 o : l) 洗 脱 . 每瓶接收
7 0 0一 8 0 0 m L , 1 0 、 n 瓶合并 . 用乙醚重结晶得到 1 57 8 m g (0 . 12 % ) . 13 一 15 瓶合并 , 经硅
胶 H 快速短柱层析 , 石油醚 一氯仿 (5 : 1) 洗脱 , 得到 4 14 l m g (0 . 03 % ) .
浸膏的另一部分 1 4 0 9 用石油醚和苯 各提取 3 次 , 合并浓缩得 10 7 9 棕色油 . 棕色油与
2 0 0 9 2 0 0一 30 。 目的粗硅胶拌和 , 依次用石油醚 、 石油醚一乙酸乙醋 (3 : l ) 、 甲醇浸泡 , 得到
A

B

C 3 个馏份 · A 份 5 · 6 9 . 经 2 0 一 3 0 目硅胶 ( 1 k g )柱层析 , 石油醚 一乙酸乙酷梯度洗
脱 . 在石 油醚洗 脱部 分得 到的 油状 物再 经硅胶 H 柱 层析 、 石 油醚洗 脱 , 得到 3 1 . 83 9
()
·
0 8 2 % )
. 在石油醚 一乙酸乙酷 ( 1 0 : l ) 洗脱部分得到结晶 , 用石油醚 一乙醚重结晶两次 , 得
到 2 的纯品 9 0 m g ( O · 0 0 4 % ) . B 份 2 9 · 8 9 经 2 0 0一 3 0 0 目硅胶 ( 5 0 0 9 )柱层析 , 石油醚 一 乙酸
乙酷梯 度洗脱 . 在 10 ; 1 洗脱 部分得 到 4 . 01 9 油状物 , 经硅胶柱 层析 、 氯仿 一乙 酸 乙醋
( 3 。 : 1 )洗脱 , 硅胶 H 柱层析 、 石油醚 一 乙酸 乙酷 ( 10 : l )洗脱 , 得 18 2 m g 结 晶 ; 用乙醚重结
晶 , 得到 ( 5 ) 10 5 m g ( 0 . 0 0 4 7% ) .
滇姜花素 A ( 4 ) 的氧化反应 : 取 4 3 72 m g 溶于少量 C H ZCI : , 在室温下将上述溶液滴入过
量 P C C 的 C H ZC I: 溶液中 , 搅拌 1 11 . 经 T L C 检验反应完成 后 , 将混合物用 2 0 0一 3 0 目硅胶
过滤 , 乙醚洗脱 ; 再经硅胶 H 柱层析 、 石油醚 一乙酸乙醋 ( 12 5 : 1 ) 洗脱 , 得到 6 15 5 m .g
6 的重排反应 : 取 3 6 m g 6 溶于 30 m L 甲醇 , 加一滴浓 H CI , 混匀 , 放置过液 . 将溶液蒸
干 . 用氯仿提取 . 氯仿层用水洗至中性 , 用 N a 乃O ; 干燥 . 蒸出氯仿 , 用甲醇重结晶 , 得针状
结晶 4 m 只 , 其 T L C 、 ` H N M R 、 IR 与 H e d y e ll e n o n e ( l )标准品完全一致 .
参 考 文 献
5 1
、 洲 r n 、 应, 5
.
( {
.
,
T a n o l o n J
.
5
.
. 又J p r e t y H . 。·r ` J l o P h y t o e hc n i i s t r y , 1 9 7 5 , 一4 : 10 5 9
S ha rma 5
.
C
.,
T a n d o n J
.
5
. ,
D h a r M
.
M
.
; P h y t o e he m i s t r y
,
1 9 7 6 1 5
:
8 27
S h a r m a 5
.
C
. ,
T
a n d o n J
.
5
.
; I n d i
a n J
.
o f C h
e
m
. , 1 9 8 3 , 2 2 B
: 9 3
I t o k
a
w
a
H
. ,
M o
r i t a H
. ,
K a t o , . 1
.
et al
; P l a n t a M
e d ie a
,
19 8 8
, 4 . 3 1 1
I t o k
a
w
a
H
. ,
M o rt i
a H
. , T a k
c y 七 K
.
et a l . C h e m
.
P h a mr
.
B u l l
. , 19 8 8
, 一3 ` ( 7 ) : 2 6 8 2
5 i n g h 5
. ,
G r
a y A
.
1
. ,
S k
e
l t o n B
.
W
.
et al , A u s t
.
J
.
C h e m
. ,
1 9 9 1
, 4 4 : 17 8 9
Y U 压 一 Q u a n (于德泉 ) , Y A N G J u n 一S h a n (杨俊 ilJ ) , x I E J i嗯 一 x i (谢晶曦 ) ; H e e i G o 吃 z h e n Q i n g p u F e n x i (核磁共振氢
谱分析 ) , 段 i ji n g : 段 i e n e e P r e s s , 1 9 8 9 : 3 6 2
S t u d i e s o n D i t e r P e n o i d C o n s t i t u e n t s o f H e dy
e h i u m Y u n n a n e n s e
z H A O Q i n g
,
H A o x i a o

J i
a n g
,
’ ,
e H E N Y a o

z u
,
z o u e h e n g
(及 P a , t n , e n r of C h , 。 : i s t勺 , 扬 n 二 h o o U n i t) e r s i ty , 加 , z h o u , 7 3 0 0 0 0 ,
L a 加 r a l o勺 ,可 p勺.t o c h e n : i : t勺 , , K u n n , 10 9 I n s r i t u t e of B o t a叮 , A c a d e n : ia S i n ie a , . K u n n , i n g )
A b s t r a e t T h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 t h e r h y z o m e s o f H 尸办 c h i: `柳 u , : , : a n e , s 尸 G a g n e p . a f f o r d e d t w o
n e w l a b d a n e t y P e d i t e r P e n o id s n a m e d y u n n a n e o r o n a r i n A ( 4 )
,
B ( 5 )
,
t o g e t h e r w i t h t h r e e
k n o w n o n e s 11 e d y e h e n o n e ( l )
,
7

h y d r o x y l

h e d y e h e n o n e ( 2 )
, a n d e o r o n a r i n E ( 3 )
.
T h e i r
5 t r u e t u r e s w e r e d e t e r m i n e d b y s p e e r
r a l m e t h o d s
.
O x i d a t io n o f 4 w i t h P C C g a
v e d e h y d r o y u n
-
n a n e o r o n a r i n A ( 6 )
,
w l、 ie h r e a r r a n g e d t o 1 u n d e r t h e a e id ie e o n d i t i o n
.
K e y w o r d s H e dy
e h i “ n , 夕 u ,: , : a ,: 。 , : s , , Y u n n a n e o r o n a r i n A , Y u n n a n e o r i n a r i n B , D i t e r P e n o i d s ,
A n t im e o p la s t i e a e t i v i t y
( E d
.
:
J
,
H
,
A )
关于举办《第五届国际电分析化学研讨会 》的通知
《第五届国际电分析化学研讨会 》由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主办 , 委托中国科学院长
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承办 , 研讨会将于 1 9 9 5 年 10 月 20 日至 23 日
在长春应 化所举行 。 研讨会将特邀 30 多名国际著名电分析化学家参加 , 会议主要语言为英
语 。 欲参加研讨 会的同志 (如提出报告 , 请交中 、 英文摘要各一份 , 每份不超过一页 ) 务请在
1 9 9 5 年 6 月 30 日前与朱果逸同志联系 (通讯地址 : 长春市斯大林大街 1 09 号中国科学院长春
应化所电分析 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 邮政编码 : 1 3 0 0 2 2 , 传真号 : 0 43 1一 5 68 56 53 ) , 随后会务
组将寄上第二轮通知 。
已应邀参加会议 的著名电分析 化学家有美国的 H . D . A b r u ir a , R . P . B a dl w i n , H . E va sn ,
F
.
H a w k r id g e
,
C
.
E
.
L u n t e
,
P
.
T
.
K is s i n g e r 和 5 . W e b e r ; 澳大利亚的 A . B o n d ; 瑞典的 L o
G o r t o n 和 D . J a g n e r ; 荷兰的 H . P . v a n L e e u w e n ; 芬兰的 K . K o n t t u r i ; 日本的 H . A k a i w a , T .
Ik e d a
,
K
.
I z u t s u
,
5
.
K ili a r a
,
M
.
S e n d a
,
K
.
T a k a m u
r a , T
.
T a k a m u
r a 和 M . Y o s l、 10 ; 德国的
F
.
w
.
S e h e l l e : 和 N . B u s e ll m a n n ; 瑞士的 U . F . S p ie ll i g e : ; 匈牙利的 K . T o t ll ; 英国的 A . G .
F o g g ; 韩 国的 I n 一 H y e o n g Y e o ; 葡萄 牙的 C . M . A . B r e t t ; 加拿大 的 K . O l d ll a m ; 法 国的 G .
B i d a n ; 巴西的 1 . G . R . G u t z ; 西班牙的 J o s e M . P i n g a r r o n ; 香港的 K w o k 一 Y i n W o n g ; 台湾的
黄贤达以 及多名在美 、 英等国的我国青年教授和博士 , 王恩举 、 陈政 、 蒋理 、 周德领和杨丹卉等 。
一 6 8 一